最新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习成果。为了写出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先列出一份详细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问题清单。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一
本周一,我们全校老师共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专辑《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心潮澎湃,感受颇深。于老师的.精湛技艺和崇高师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也激发了我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于老师深情地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唱歌,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当听到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时,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这是于漪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
于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语文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有位年轻人听了于老师两千多节语文课,发现于老师不仅把课上得神采飞扬,讲得铿锵动人。而且同一篇课文教学方法从不重复。这一点让我敬佩不已。对照自己,常常觉得现在上的这些课文我都教过了几遍,用不着花费功夫去重新设计,常常满足于照着原来的方式方法“熟门熟路”开展教学。今后我要向于老师学习,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也应该不断挖掘教材内容,再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教学中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不爱念书的顽皮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教育。对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我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当看到他们上课一次次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潦草、拖拉,虽然多次进行了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当时好了一会儿,过几天又恢复老样子,真是让人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有时还会头脑中冒出不想再管的可怕念头。“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振聋发聩,不断回响在我耳边,促使我今后坚决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今后,我要做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于老师一生勤于学习、勇于钻研,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诠释: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老师要在课堂上牵动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的心灵。今后,我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学会思考善于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不断地积累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的小插曲、学生的精彩发言、平时的教后反思,都可能对自己的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想法。
于漪老师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于老师时刻以“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老师”为奋斗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其实更是对我们每位教师的鞭策和勉励。“谆谆教诲育英才,三尺讲台铸师魂”,这是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我愿以于老师为人生标杆,用一颗感恩的心孜孜不倦地在绚丽多姿的语文教学天地里不断求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守护生命与法同行是一种伟大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并且秉持法律的原则和精神来行事。守护生命并与法同行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那些困难和挑战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考验,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醒。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守护生命与法同行的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守护生命的重要性(大约200字)。
守护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生命是神圣和不可复制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作为守护生命的一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开始。无论是在社区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应该采取积极行动来保护生命。一方面,我们应该遵循基本的安全规范,如使用座椅安全带、注意交通安全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关注和协助那些处于危险中的人们,如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等的人们。通过守护生命,我们不仅展现了人道主义的情感,也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第三段:守护生命的困难与挑战(大约200字)。
尽管守护生命是一种伟大的责任,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我们会遇到冷漠和无视的现象。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遇到周围人无动于衷,甚至拒绝提供帮助的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站出来并坚守自己的信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和鼓励他人。其次,我们可能会面临风险和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他人的生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并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合法合理的。
第四段:法与生命的并行(大约200字)。
守护生命与法同行是一种互补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调节者,在守护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保障了每个人的权益和安全,规范了我们的行为准则。守护生命的原则和法律的规定相互呼应,相互支持。无论是在道德层面上还是在法律层面上,我们都应该秉持着保护和尊重生命的意识来行事。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生命,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段:结语(大约200字)。
在守护生命与法同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并肩战斗。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法律和道德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引,我们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行事,为守护生命做出应有的努力。只有通过守护生命与法同行的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生命,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三
各位领导、同事:
教育是神圣的,教育又是平凡的,教育的神圣是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把教育看得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得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每天穿梭在神圣与平凡之间,让自己的生命伴着使命同行。
自从师范毕业,我一直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从春暖花开到寒风刺骨,从晨曦初绽到夜幕降临,我都未曾离开自己的岗位,甚至梦中还在思索着如何去开导犯错的学生。
我把家访称之为“随便走走”,这“随便走走”成了我的生活习惯,“走走,走走”就来到了学生的家门前。就在这一次次随便走走中,我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以职业的敏感触摸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有一学期,电子游戏在学校风靡一时,我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为这而成绩下降,更让我担忧的是,班里同学戴眼镜的越来越多。为了扼制这一不良势头,我一次次地往游戏机房里跑,去寻找那些沉迷于此的学生。
那天,天气阴冷,不到5点天已经全黑,气温更是下降到了零下1度,我又一次来到了游戏机房门前,老板一见我过去,就往门口一站,说“这里没你的学生!”我不信,硬要进去看看,老板便和我吵起来,我说“你们自己也有子女,怎么不让他们沉迷于电子游戏,我的学生也有父母,你们就不能替他们父母想想……”在争吵声中,我的学生自己走了出来,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我错了。”
我的付出得到学生的尊敬,家长的口碑。人们说我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可我却说,我不能做蜡烛,蜡烛会在每日的燃烧中逐渐变短。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获得了收获,得到增长。我付出了一叶绿色,得到了一片森林;付出一抹蔚蓝,得到了一片晴空;付出了一缕春风,得到了一季春天……这是孩子成长的脚步,老师收获的幸福。
一次我和同事们谈起“老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们说是传道、授业、解惑、育人的人。我却说它代表的是尊重、关爱、理解、宽容,甚至更多……,我说军人有军魂,老师有师魂,一旦踏上这三尺讲台,听着学生们一声声“老师”的呼喊,我就会对教师这一职业依恋,因为在于我,教师已不再是一项职业,而是责任与使命。
“对社会而言,教育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对学生而言,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风雨兼程,我一路走来,始终视教育为己任。当我从一个黄毛丫头成了而立之年,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到肩头责任的重大。“人民把自己的子女交给了学校,就是把自己的希望交给了学校。我们可不能辜负人民的嘱托啊!”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不求高官厚禄,不求功成名就,不求轰轰烈烈,不求可歌可泣,我只愿我的生命能与使命一路同行。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四
人们都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书里介绍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汪老师对事业和理想的执着,那是一种不为物质所动,甘愿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有爱心才有教育”,教师的力量首先源于他的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博大的爱心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动因与前提。
当今社会很多人是物质前途至上,争相进入高薪的地方上班,而汪金权老师却在大学毕业后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主动要求到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大别山区蕲春四中任教,并且一教就是二十多年,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们。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扎根山区、倾心教育、淡泊名利、坚守清贫的光辉形象,是教师队伍的典范。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
其次是汪老师对学生的爱,那种无私不求回报的关爱,更是深深感动人们。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他慷慨解囊,20年如一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成长,他视学生如子,真正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待差生不放弃不抛弃,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大爱无疆”。
再次是汪金权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超,勇于创新。据说汪老师的课令听者忘记时间,学生不想下课。这是因为汪老师不仅自身素质全,而且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他的“四部曲”(课堂预设、诵读理解、提问暗示、板书启发)教学法引人入胜,他的“三个一”(每次课前组织一场即兴演讲,让学生诵读一段“三字经”或“弟子规”,每天让学生练一页字)教学方法新颖别致,他的“三不一要”(不批评、不拖堂、不布置作业、上课要始终握着笔)教学手段受到追捧。他坚持“六心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敬重,即一颗真诚心,相信学生;一颗平等心,尊重学生;一颗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一颗爱心,放大学生优点引导健康发展;一颗细心,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多对话,少对抗;一颗坚持心,自己坚持读书,站高看远,引领学生不断向前迈进,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基于汪老师的出色教学,他亲手培养了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或许太过现实的社会,已经逐渐消磨了部分教师原本该有的信念和坚持。但是,还是有像汪金权这样平凡普通的老师,用爱和善良传承着中华民族教师的崇高品德。了解了汪金权老师的事迹,反观自己真的汗颜。汪老师能用自己的青春坚持了22年,继而坚持一辈子,用一生来教书育人,可我才工作了几年就有了疲倦和悔意,真是愧对“教师”二字。仔细想想,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认定了,就会有动力去执行。而我就是缺少了一份坚持,没有用行动去实现自我的想法。
虽然我们不在大山深处,但同样是教师,同样可以“言教身教”,“甘于奉献”,积小善为大爱,用充满爱心的教育铸就高尚的师魂。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五
人生重要的基础就是安全,保护生命安全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无论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人们都应意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珍爱生命安全的活动,以此为主题写一篇1200字的文章,详细阐述珍爱生命安全所得到的感悟和心得。
第一段: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我们立足生活的基础,安全事关人生和财产,是我们需要珍爱和保护的。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安全意识”这个词。因为事故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汲取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教训,让我们在行动之前多想两遍,避免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唤起我们保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感。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很多珍爱生命安全的活动。例如,学校为学生组织的珍爱生命安全讲座,有关部门组织展示安全教育宣传的视频、海报和演讲等。除此之外,珍爱生命安全活动还有学生坐车要系安全带的活动、防止火灾和走失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让人们深入了解安全常识,以一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性的方式提高安全意识,让参加活动的人增强安全意识和保护自身的能力。
第三段:巩固安全常识和技能。
在理论和实践中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为我们的生命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了解灭火器的使用和知道如何呼救等技能,都能在应急情况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此外,我们还应认真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如出门时要关闭电器设备、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不在电梯里电脑时等。这些行为要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我们的习惯。
第四段:解决现实安全问题。
我们学习珍爱生命安全知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更为了和身边的人一起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例如,当我们在街上看到某个地方危险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便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在家庭和社会中,我们也需要为人群的和谐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常常参与做好家、校、社区、公共场所等的安全防范工作,以便创造完整而和谐的安全环境。
第五段:总结。
总而言之,安全是生命和权利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要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加入珍爱生命安全的活动中去,巩固安全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在上述的过程中,让我们贯彻安全为先的理念,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行使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在珍爱生命安全的活动中,共同保障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当灾难降临时,保护生命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应急使命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生命至上”的真谛。在救援现场,每一次决策都关乎着生命的存亡,任何一丝犹豫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多次实战经验和人性的弥补,我深刻领悟到了“应急使命生命至上”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秉持责任心(300字)。
作为一名应急使命工作者,我时刻以责任心为动力。在灾难面前,我们的使命就是抢救生命,无论是在火场救人还是在地震中救援伤者,最重要的是保护生命的安全。燃烧的大火中,想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只有秉持责任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实现生命的至上。
第三段:紧急决策与应变能力(300字)。
在救援现场,时间是生命。处于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将受困者从危险中解救出来。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冷静思维,快速分析形势并采取正确行动。有一次,在一次地震救援中,我遇到一名被困的儿童,他被困在山体滑坡中,岩石随时可能倒塌。在团队的配合和我的指挥下,我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成功地将儿童救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紧急决策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策,才能帮助我们保护更多的生命。
第四段:协同合作与团队精神(300字)。
在救援任务中,团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灾难情况,只有合作协同,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在一次森林火灾的救援中,我们团队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密切配合,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并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不管个人能力有多强,都需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第五段: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250字)。
我深刻认识到,在救援现场除了抢救生命外还需要给予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遇到灾难的人们往往身心俱疲,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我曾参与救灾医院的抢救工作,与患者交流、安慰、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和希望。这种帮助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还能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力量。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的重要性在灾难中显得尤为突出。
结尾(100字)。
应急使命生命至上是我们在灾难面前的庄严承诺。通过多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秉持责任心、紧急决策与应变能力、协同合作与团队精神、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应急使命工作者,我将努力不懈,以生命至上的信念,将更多的人从灾难中解救出来,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新人,《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理解教师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从爱出发来教育关心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任何需求。记得在求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位导师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小学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教师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要慎重。尤其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中,每一个事迹都很触动人心,短短的篇幅却反映出来每一位教师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师德。他们爱学生如同爱生命,奉行教育无小事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
细读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起初对他的扎根山香教育23年,并资助200多名学生感到有些许的不解。后来翻阅他的日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了解到汪老师的行动其实就是将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对学生的真诚心、平等心、责任心、爱心和细心,将其延续在教育事业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师德也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汪金权老师在答记者问时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灵成长和自我管理的引导者。教师也是学生求知、做人、做事过程中的一个伙伴和顾问,它是一个职业,也可以把它当做事业来做。”是的,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师德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种教育因素,所谓身正为范。在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能通过身教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说服学生主动的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作为新人,更应该要奉行“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的理念。因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经意的事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教育学生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机,如何有效教育,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对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种考验。要经得起考验,凡事能随机应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以广博的知识装备自己,积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机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反观自身,育人先育己,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对自己有着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经验不足,今后还需要向身边的同事多多学习,并不断的提升自己,尽力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更多热门观后感共享阅读:
1、李智华生命力量演讲观后感。
2、张云栋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3、生命安全高于天观后感。
4、《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5、话剧生命如歌的观后感。
6、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介绍主题)。
生命的守护与法律的实施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深刻体会到了守护生命与法律同行的重要性。守护生命代表着珍视每一个人的存在,而法律作为社会福祉的保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正、平等的生活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守护生命与法律同行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守护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守护生命,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权利,不论其种族、年龄、性别或地位。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对他人的生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举例来说,保护环境、反对毒品、提倡安全用药等都是守护生命的具体行动。当我们从日常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的生命,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与进步。
第三段:法律的意义与价值。
法律是社会稳定与公正的基石。它不仅保护个人权益,还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营造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法律的实施要求每个人都遵守它的规定,不背离法律的底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尊重他人隐私等都是我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律,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在守护生命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遵守法律,才能真正守护生命。法律的存在和执行,确保了社会治安和个人权益。比如,疫情防控期间,我坚决遵守疫情防控措施,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我意识到,只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作为一名纳税人,我也了解到遵纳纳税纪律的重要性。纳税是公民和企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有全面遵守税法,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守护生命与法治同行是每个人的责任。保护生命是一种道德和伦理意识,同时法治的实施也需要每个人的支持和遵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始终牢记生命的可贵和法律的尊严,通过言行举止守护生命、遵守法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心怀守护生命和法治的理念,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应急使命是指在重大灾害、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有关部门组织的紧急救援行动。在这些行动中,我们的最高原则是“生命至上”。作为一名应急救援人员,我亲身经历了多次任务,深感生命之重与救援之艰难。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应急使命中的一些体会心得。
第二段:态度决定一切(字数:200)。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只有积极乐观、临危不乱的态度才能带给被救援者信心和勇气。在一次灾难中,我见到了一位被困在废墟下的年轻女子。她被困已经超过十几个小时,当我来到她身边时,她的情绪极度紧张。我与她交流并保持镇定,尽可能提供帮助,渐渐地,她放松下来,并且配合救援,最终成功获救。这次经历使我深信,积极的态度能够创造奇迹,挽救生命。
第三段:训练是基础(字数:200)。
在我多年的救援经验中,我深感训练的重要性。训练是我们应对灾难的基础,因为没有足够的训练,面对真正的灾害,我们将无从下手。在应急训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救援技巧和应对策略,培养了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例如,在火灾事故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如何进行有效的疏散和救援等。这些训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我们能够应对各种危险情况,保护自己和被救援者的安全。
第四段: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字数:200)。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完成所有任务,而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和任务,但是只有通过密切的合作,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我曾经参与过一次水险救援行动,我们的团队紧密地协作,通过精确的沟通和默契的配合,成功营救了多名被困者,并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胜任应急使命,保障生命的安全。
第五段:总结(字数:200)。
在应急使命中,生命至上是核心原则,而态度、训练和团队合作,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和实践各种应急救援技巧,同时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紧急情况。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和事故,保护每一个生命。应急使命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我将一直品质并不忘初心,以生命至上为指引,将这份责任扎根于心,并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应急救援人员。
总字数:1000字。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
近年来,灾难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突发事件,应急使命便成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生命至上的理念被深深铭刻在了应急工作人员的心中。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突发火灾的应急救援工作,深刻体会到了应急使命的意义以及生命至上的重要性。
首先,应急使命意味着时间的紧迫。灾难无时无刻不可能发生,而且发生时时间的留给我们的只有极其有限的一刻。那次火灾发生时,我们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展开了行动,争分夺秒地赶到现场。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火势迅速蔓延,烈火熊熊,人们的生命安全岌岌可危。正是因为对时间紧迫的认识,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将伤员疏散安全,控制了火势的蔓延。如果我们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展开救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应急使命意味着责任的担当。在突发情况下,面对危险和困难,应急工作人员是人们最后的希望。我们身上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望,受命于民、服务于民,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那次火灾中,我被派驻到现场前线负责疏散伤员。虽然当时情况十分危险,但我面对着火海,冲向危险现场。我根本没有多想,因为那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当我护送最后一名受困者安全出来时,我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满足。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人民的生命,这是一份无与伦比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应急使命意味着技能的熟练。灾难发生时,应对的技能和措施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伤员生死存亡。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不断学习、磨练技能。我积极参加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救援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我不仅了解了应急救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熟悉了各种应急设备和装备的使用。这为我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突发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最后,应急使命意味着生命至上。火灾的现场气氛非常紧张,烟雾弥漫、火光冲天,各种危险无处不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第一时间确保了现场人员的安全,并将伤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在救援过程中,我们坚守生命至上的原则,决不以自身的安全为代价。因为我们深知,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人。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火海之中,将安全救出被困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熊熊燃烧,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至上,珍爱生命。
总之,应急使命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承载着人民生命安全的期许。我们作为应急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生命至上的原则,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对各种灾难情况做到应对自如。只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应急使命,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有一个问题人们反复在思索,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回答。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一名青年统计工作者,我们的回答是什么呢?
是努力多挣钱,尽情享受生活?还是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
我的回答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完成时代和岗位赋予我们青年的崭新使命。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跨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富强,我们的事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青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现代化统计事业的重任。时代给了我们青年无限的舞台,这正是我们施展才华,燃烧青春火焰的最好的时机。我们应该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当然,消极颓废的思想永远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主流。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就统计事业来说,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回首看看我们伟大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几代建设者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筑就了祖国的辉煌。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从事水稻杂交事业,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事业呕心沥血28载,把自己的青春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他们用青春完成着共和国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烧,放射出了绚烂的光华。
翻开统计事业的.创业史,我们也能看到一页页用青春书写的华章。扎根大兴安岭林区30年的行署统计局长张彦生;拼死保护调查资料的武汉城调队员黄丽荣;平生最爱是统计的车金虎;愿作春蚕常吐丝的基普调查员郑宝林;统计战线的老黄牛刘青林。几代统计人为了统计事业美好的明天,挥洒着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壮丽的创业篇章。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指引着他们为了统计事业无私无畏的奉献自己的青春。正是因为他们,统计事业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回看周围,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奉献,人生的价值何在!
作为一名青年统计工作者,我想我是值得庆幸的。我们遇上了好时代。我们从事统计工作恰逢统计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不懈的努力,为党、为国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统计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信息在政府管理、公众决策和对外交流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于统计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完善的统计体系做出我们的最大努力。
我很清楚,目前,统计并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我认为我并不聪明,但我相信自己的勤奋和敬业。凭这一点,无论干什么工作,我相信自己干的不会太差。我认为,干一行就应当爱一行,干一行就应当专一行。既然干了统计,就应当拿出十倍的热情去爱岗,拿出百倍的努力去敬业。既然统计工作需要,就应当尽自己的全部努力把统计工作干好!要肩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我们火热的青春为国家和统计事业燃烧起来。
大家都熟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话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因为我已经将我的一生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是啊,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时代和事业赋予我们的使命之中。
最后,我以汪国真的一首诗结束我的演讲。我们像一只响箭,一往无前的出征,我们不是风中的墙头小草,摇摆不定,我们出征,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谢谢大家!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二
看完《生命与使命同行》,我的脑海中不断萦绕着“教书育人”这个词,我似乎有所领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重。此时,我感悟虽浅,但是没有关系,我还有一生的机会去身体力行,去明了“教书育人”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他们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更是大写的“人”,他们身上孕育的“师魂”让我震惊、感动,值得我敬仰,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我知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但我会依循着这些楷模的精神一直前行。这一路上,会有狂风暴雨,需要披荆斩棘,可能劳心疲惫,但我会坚持,因为这些伟大的楷模的灿烂光辉将照亮我前进的路,他们与我同行。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也是。
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楷模,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年龄不同,所教学科不同,可是,读完他们的故事,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有很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和责任,付出和牺牲。
在他们的心中,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是他们都是用最简单的行为去演绎这份崇高——爱。
于漪老师爱学生,她用10小时,20小时准备一堂课,每次备课都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将上课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然后自己修改。如果不是爱学生,她不会不辞辛劳,如此用心备课,如此用心教学。
每一位楷模,都让我感动,但是当读到王金权老师的故事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人民教师:决然放弃名校,毅然回到大别山,坚决扎根山乡教育23年。23年里,他本着自己的教学宗旨“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以善良、执著和信念,为孩子们铺就了走出大山、走出贫瘠、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23年,他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资助了一茬又一茬的贫困山区学子。这些年,面对多少外在的诱惑,他不是没有心动,不是没有犹豫,但是最终他安贫乐道,不为所动,这是一份难得的精神。尤其是,他还有一个贫寒的家庭,年迈的母亲,残疾的妻子,智力低下的幼子,这一切,他无不心痛,但是,因为爱和使命,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神州大地,绵绵无疆的祖国大地上,还有无数这样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神圣岗位的教师,他们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爱支撑自己的教育事业。很多人还默默无名,但是,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中一定要有爱。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为学的态度,这也将是我为学的态度,我会在教学这条路上,慢慢走,细细欣赏一路的风景!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三
让生命和使命同行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在思索,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回答。记得3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走进兰考一位老农家时,曾经说过一句让后人广为传颂的话:我是您的儿子。短短一句话,跃然而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更是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挚诚的心。 法官,共和国的卫士,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曾使多少有志青年为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从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与责任、与奉献、与牺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更多的是忠实于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而作为一名新世纪政法干警,我也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政法干警。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干警,以自己对政法事业的赤诚奉献,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远的不说,就来说说我身边的例子吧。执行干警陈mou 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同事都知道他身上带的钱从不超过三百元,但每每碰到当事人家庭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从1997年部队转业到现在,他捐助困难群众达五千余元,也许在大家看来这只是个小数目,但陈法官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三口到还住60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陈浩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把帮助老百姓,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看作是做人的良知,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法官的使命。法官张mou 在执行一起赡养的案件中依判决书所载给老太太新建了卫厨齐备的住所,住了一段时间老太太觉得不够宽敞,要求入住养老院,在已经执毕的情况下,张法官积极地与村委会及被执行人协调。不久,老太太又提出增加生活费,于是,张法官又开始忙碌。有人笑说,老太太告了一件官司下半生就把你当儿子了。对此,张法官是这样解释的:对子女而言赡养老人是义务也是使命,而承办人的责任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可圈可点的豪言壮语,张勇用自己无私的言行,默默地诠释着“法官”这一神圣的字眼。
法警队长李mou带病坚持带领队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警队荣耀的背后是他八年如一日无悔的付出。其实,像他这样长年耕耘在我们法院的政法干警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向新世纪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敬礼)。“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理想的淡化、信念的动摇、思想的迷失、道德的堕落,让一个个原先的英雄滑入了犯罪的深渊。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已经不少,教训更是十分深刻。因此,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权力,对于我们政法干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新时期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的十六字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所有政法干警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
让我们高举时代大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做一名真正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新时期政法干警。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四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教育的视频,我看了三遍,感触很大,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使命。
于漪,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史,有一个名字可以说在教育界都知道,她写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为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虽然都在三尺讲台徘徊,但却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受学生的爱戴,她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这种对教育的执着的精神。
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于漪一辈子都在寻找。她备课为了改正自己的口语,她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的。一句话写出来,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正自己不规范的口语语言,然后背出来,再口语化,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授课。为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她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前进,她每教一堂课,都要写几百字的教后心得,笔记,总结在课堂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于漪说一要有爱国心,二要有文化积淀,三教学语言要有文化含量。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中事物的迷恋。首先作为一个老师,自己要热爱教师这门职业,只有自身热爱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老师看似是教课的,其实撒播的是做人的种子!于漪说她能碰到那么多优秀的教师是一种幸运,老师的治学精神滋养了于漪深厚的学识基础,这些名师的身教垂涎也积淀了她血液中沉厚的传统文化品格。老师的教育使她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从毫无认识到慢慢只晓,回想起她曾经求学的过程中的幸运,在以后工作中她一直带着感恩的心。她说到这儿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因为我自身也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选择这个专业,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
看了这个视频,我还知道了教育学者的事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之子,他们一生都对文学,对历史的热爱和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们都是学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但我们究竟能感受多少语文的美好。究竟拥有多少语言的力量,又有多少人知道文字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究竟只晓多少,如果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少,又怎么把这种中华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学生呢?给学生一碗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也是教给我们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对人类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语文教学和树人有关,它让你的灵魂有一种充实感,让你感觉到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做老师要有宽广的心,要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而这种包容,不是居高临下的,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头,跟他们平起平坐,去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才会跟他们有共同语言。老师要有爱心,于漪去家访看到学生家境贫穷,她都尽力承担他们的困境,当时她的工资只有七十二元,而她就拿出六元给学生治病。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那个经济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而她对自己的孩子却很苛刻,她的儿子黄肃直到结婚都没穿过一双皮鞋。什么叫教师?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师爱超过亲子之爱。一个孩子因为太调皮,父母不管他,把他推给了于漪,她毅然接受了这个孩子,把他带回了家。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三心二意,学生都是知道的,她爱自己的学生,也受到学生的爱戴。正是因为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使十几年后,她的学生来看她,把她讲得话全部背给她听。三尺讲台,联系着孩子的生命,什么叫上课,上课的质量就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老师教这些高尚的人,高尚的道理,自己不感动,怎么去感动别人,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不管在教育之路上,她经历怎么样的坎坷,于漪始终不放弃,她说只有教育的力量,才能让人成其为人。
于漪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因此而生。语文教育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只有热爱,才会有一种热情,要去倾诉,要去表达。用燃烧的激情去教学生母语,用生命传播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好,不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民族精神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感受到这种魅力!
于漪不光在专业课上有成就,在学校管理上也做的很出色。在她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没有聘用过校工,学校里所有的卫生工作都是由学校师生一力承担,让师生身体力行,珍惜劳动成果,她的做法感动了学生。她激发了教师的的奉献意识与创造精神,使教师在学校里的生活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更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她对教育钟爱一生,对教育事业有一种信仰般的执着。
她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心地善良,她说没有善心,是不叫人的。人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什么,都要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对她以后成为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她自己一个孩子,但她把最多的时间精力都给了她的学生。爱学生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退休了,她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又无偿奉献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虽然我做不到她这种程度,但努力去靠近她,这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热爱中华文化,一生都在守护着祖国的语言文字,她热爱教师职业,她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崇拜的事业。她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今后我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五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六
5月17日下午学生放学后,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教育纪录片《生命与使命同行》。此片主要记录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代楷模的过程,展示了于漪六十余年的教育人生与思想历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感和红烛般的奉献精神。
看完《生命与使命同行》后,我对于漪老师肃然起敬。在教育这块土地上,于老师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她奋战在教学的一线队伍多年,不仅有着独到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也在授课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学生的爱戴。
她认为“教学就是用生命在唱歌”,我觉得这也是她一辈子教学的写照;那句“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是一辈子还在学做老师”,这是于漪老师为学为师的态度,它将鞭策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努力成为一名有使命感、责任心的教师,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莘莘学子照亮梦想前行之路,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前行。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使命,只要我们用心做老师,我们一定能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并从中感受到属于我们的幸福!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七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站在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为同学们讲故事的情景,可是今天,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讲述的不再是用美丽词汇编写的童话,当然也不是一次竞争的演讲,我仅仅是在用我的心去描绘一个无须华丽的词藻来装饰的巨变,一个农行人深深的感动与激情。当我的目光第一次触摸到农行,是那一抹深深的绿色……那高悬在大街小巷的农行行徽、那路边硕大的广告牌,让我一瞥难忘的是那象征着收获的麦穗标志,它尤如一丛绿油油的希望,让我仿佛看见了农行正在祖国大地上激情的繁衍、茁壮的成长,终于长成了今天的一棵棵参天大树,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然而就是为了这片绿,又饱含了多少农行人的艰辛与付出、泪水与欢笑、成功与喜悦……1979年刚刚从人行分家的xx农行可谓一贫如洗,破旧简陋的办公室、营业间,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本帐簿、几架算盘,外加几十号人马就组成了一个“新家”,甚至连一台车也没有,上下介头寸就用自行车代替。还记得我们曾经历的信用社分家、农发行脱钩,就象一个个从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虽然母亲是那么的留恋,但她又是那么勇敢果断,因为放飞孩子就是放飞希望,就是走向未来;又记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行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一个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化,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全面推向了市场,在许多政策性因素形成的包袱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实行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渐渐地丢掉投入大产出小的农村阵地,艰难地走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们没有气馁、没有妥协,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再看今朝,怎不令人振奋、令人自豪。你看,经营目标和经营宗旨立起来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起来了,优质文明服务做起来了,高科技网络架起来了,我们的农行强大起来了!我也成了一株含露初放的麦穗,感受着农行的每一次变革、每一次转折,特别是在我身边默默奉献,润物无声的农行人、农行事。这些年来,xx支行的几届领导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尤其是交流干部,只争朝夕,忘我工作,掌舵把方向,传好接力棒,为xx支行的美好明天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只求奉献,不图回报。xxx行长针对当时信贷管理混乱,干部职工思想复杂,“三违”贷款异常严重的实际,严格信贷制度,力排一切艰难险阻,整肃行风行纪,使同志们又重新找回了信心。为尽快改善资产质量,xx行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针对地域实际,不坐小车坐摩托,冒着炎热酷暑,和信贷员一起走村串户收贷款,被传为佳话。在领导的带领下,广大员工发扬了老黄牛的精神,自觉以大局为重,共同走过一道道坎,淌过一条条河,使xx支行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强。老先进xxx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参加农行工作来一直奋斗在储蓄岗位,十多年来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揽客户抓存款,累计吸纳储户存款xx多万元,曾十多次被评为市、县政府和农行的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分行迎新春优质文明服务标兵,特别是近几年家庭困难重重,丈夫因身患肝硬化等多种重大疾病分流回家,自己也患上了淋巴结核肿瘤病,但她带病坚持工作,一心当先,从不落后。支行营业部是底从交通街迁到炎帝中路,没有带一个账户,没有带一笔存款,纯粹靠“白手”起家,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客户,为了一切客户,为了客户一切”的理念,拼抢市场,抢挖客户,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三比三看”营销活动,激发广大青年把三尺柜台当舞台,以客户为轴心,转动服务的轮盘,用周到、真诚的服务换取客户的信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各项存款达到近2亿元,20率先成为全市农村行存款过亿元网点之一,也是我县存款余额最大、拥有客户最多的银行网点,曾荣获省分行“321工程”营业网点。面对这些平凡岗位上的辉煌,我常想,如果我是诗人,我定要用最华丽的篇章来讴歌他们,可惜我不是,我只能这样一次仅有几分钟来表达一下对他们的崇敬和谢意,谢谢这些自强、自信、自立的农行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农行这个大熔炉里逐步成长,我深深感到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经受磨炼,难以炼成钢铁。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过半,农行的改革和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要在众强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敢于创新,就是更快、更高的提升,我希望不仅要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更希望和广大的农行人一起,共同面对现实与难关,农行希望的森林将会更加盎然生机,让我们共同把目光投向历史、现实和未来,积极应对新世纪工作中的新挑战,携手合作,并肩战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让工作更加出色,让生活更加丰富,让青春更加生动,让生命更加精彩!最后,我想以汪国真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演讲:我们像一只响箭,一往无前的出征,我们不是风中的墙头小草,摇摆不定,我们出征,让生命和使命同行!谢谢大家!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八
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他用公平与责任托起了法律的尊严,用真诚与爱心呵护了乙方和谐,他审结的两千多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个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形象。
他,就是我的同事,原青树坪法庭副庭长邓炳如,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炳师傅”.
“炳师傅”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父母与子女间情绪对立互不往来。老两口生活无着落赖在法庭不走了。这个案子如果简单以判决结案矛盾将会更加激化老两口的晚景将会更加凄凉。为了解开多方心结“炳师傅”从“情”字入手一边妥善安置两老的吃住一边北上天津南下广州与亲属座谈协调使各方冷静下来心结慢慢解开了老两口直感叹:“打了一场官司子女一个没丢还多了一位法官亲人啊!”
作为青树坪法庭挑大梁的法官,“炳师傅”,一年365天,除了外出办案就是‘泡’在法庭里。他没有时间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没有时间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也没有时间辅导小孩学业,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寄宿在学校,过着“一家四口四个地方”的生活。痴呆的母亲虽然不明白事理,但是心里总是牵挂着儿子的,有时在路边捡到一个红薯或者一个茄子,她就像捡到了稀世珍宝,跑去邓炳如工作的法庭,交给他的同事,什么也不说,只是傻傻地笑,或许她也在担心儿子是不是又忘了按时吃饭吧。每每想到这些,“炳师傅”心里满满的都是愧疚,所以,周末只要回家,他就会不顾身体的劳累,帮母亲洗头发、剪指甲,帮妻子洗衣服、做饭,帮儿子辅导功课,尽最大努力履行着儿子、丈夫、父亲的角色。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炳师傅”的身体严重透支。在一次案件开庭时,他晕倒在审判庭上,同事们将他送到医院检查,确诊报告出来了,结肠癌晚期。听到这个结果,他如雷轰顶,险些跌倒,死,他不怕,他最放不下的是自己钟情的事业,他最舍不得的是自己挚爱的亲人。在此后治疗的日子里,他开始了与死神的搏斗,低烧、头痛、恶心、呕吐……这些他都忍了,难忍的是没有工作的空虚。他申请了一台手提电脑,坚持在病房里制作法律文书。不需要住院的时间里,他就会坚持回法庭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化疗回庭后的工作场景(照片)。一次,一个相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执意要找邓法官本人,庭长对“炳师傅”说:“你向当事人说明你的病情,改由其他法官接待一下算了”.“炳师傅”说:“不要紧,这个当事人对我有一份信任感,由我接待效果更好些”.他将双方当事人都传唤到法庭,整整做了一上午的调解工作,豆大的汗珠从他消瘦的脸上不停地滚落下来,可是,他都坚持下来了,最终,双方当事人带着感动和愧疚达成了调解协议。
端午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炳师傅”的病情再次恶化,想陪他度过最后一个端午也成为了亲人们永远的遗憾。二零一五年农历五月初四,年仅41岁的“炳师傅”走了,留下一个痴呆的母亲,一个无业的妻子,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还有他钟情的事业。看着儿子冰冷的骨灰盒,痴呆的母亲在那一刻似乎猛然清醒,她哭闹着,呼喊着,直到嗓子嘶哑,直到眼泪流干……老百姓也都自发赶来悼念,为他们心目中的好法官送上最后一程。
曾经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辉煌腾达?是功成名就?不,都不是。邓炳如用他的事迹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那就是奉献和付出。作为一名法官,从我们穿上法官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责任、与奉献、与付出结下了不解之缘。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使命;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生命不止则使命不息,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活出生命的宽度,就让我们以像邓炳如这样的优秀党员为灯塔,传承他们的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谱写出法治的价值,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上大学的时候,当我翻开美国著名学者德沃金的名著《法律帝国》这本书,读到这位大师对法官形象描述的点睛之笔,“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我为此精辟之辞赞叹不已,同时也对崇高而威严的法官职业油然产生了几多神圣,几多向往。当我成为一名法学的卑微朝圣者,我决心终生用自己的辛勤跋涉,去感受法的脉动与心率,去探寻法的精神与真谛。当我们身着黑色的袍服在审判席上耐心听讼的时候,我懂得了黑色的服饰是法官内在精神的表现,这正如一位哲人说的:“蜜蜂只在黑暗中工作,思想只在缄默中孕育,美德也只在幽居中产生。”.作为一名法官,我们清醒地知道,司法的主角是法官,司法公正的关键是法官,而法官客观公正的品格则是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人民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体现了对法官中立、客观、公正品格的追求,中立的裁判地位决定了法官不能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人民法院公正与效率的目标要求法官必须严格自律,做一个深居简出的“孤独寂寞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经说过一句话:法官是一个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从事的职业。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呼吁:法官不是大众化的职业,而应当是社会的精英。说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走来了一批批优秀的法官代表,你看你看,我们***法官走来了,他退休不退志,立下走百村,访百民,作百场法律报告的目标,以一个老法官的法律实践实现对法律的最好注释。你看,全国优秀法官,临汾市北郊法庭庭长景云峰走来了,他以办铁案声名远扬,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被被告用稀硫酸泼在了身上,烧伤面积达32%,右眼球被摘除,就在出院的第三天,就要求领导安排工作,所办近千件案子,从未出错一次,他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还有,迎难而上下苦功,勤奋好学断铁案的开封县法院的齐爱香走来了,谈泊名利,奉献审判事业的新安县法院审判员王圣木走来了,等等等等,这一批批法官群体,用他们的辛勤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用他们的司法实践向人们昭示了什么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什么是社会的精英。我们的审判权来源于国家和人民,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纷争的终局裁判者,在以法官的形象出现时,我们已远远超越了小我之上,法官只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公正的天使,社会的良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法官的胸间应当充满正气,法官的眼睛应当蔑视特权,法官的肩膀应当扶持弱小,法官的两袖应当一片清风。法官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神圣的法律。法官的良心只服从一条,那就是公正与正义。做法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世事繁杂,沧海桑田,但我将以法律作为终生信仰,视法律为神圣母亲,奉于灵魂深处时时敬仰,以正确领会、解释、执行法律为最高目标。探求公正与正义这一法律精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这就是一个法官的追求。
生命与使命同行新心得体会篇十九
曾有人问我:“你幸福吗?”的确这句话看似很简单,而不同的人可以有着全然不同的回答。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的确教师这份职业是否幸福?我也常常在问自己。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让我这名刚进入知天命的中年教师也为之感动。
作为我们现在的教师,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甚至专业精神,而我们真的在许多时候会找不到自己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有过“围城”的感慨。当我拜读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一个真正教育者外在的现象,而仅仅只是把这种外在的东西,就以为是它的一种真谛。“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当我们细细地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品茶一样在回味自己的教育人生,可能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于漪老师为何在寄予新教师时引用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的这句名言。
更多热门观后感推荐参考:
1、张云栋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2、生命安全高于天观后感。
3、《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4、李智华《生命.力量》观后感五篇。
5、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6、使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