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优质19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一堂课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接下来是一些教学方案的示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一
1、能关注身边事物,并从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描述物品的某一特征,并画出物品的一些特征。
3、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感悟生活的细小的美丽。
带上家里的漂亮的小摆设(学生)。
1、在事先做了要求,要求学生摆己认为最美丽的物品。可以把教室适当的布置一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摆出来。
2、要求学生挨着参观。
参观完以后请学生席地而坐,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自己为什么认为美丽。请每一小组评出理由最有意义的同学上讲台向全班讲一讲。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引导学生。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上讲台讲,要求还要凭着印象还把物品的印象给画出来。
在期间,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帮小组同学把物品画出来。
充分给学生表诉的时间,并纠正在表达时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4、评出表达不错的同学。加以表扬。
5、学生作业,
画己最喜爱的物品的概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巡视辅导。
6、课堂: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同学的作品写出评语。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二
1、喜欢空气的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联想,观察力、探究力、说明性语言讲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幼儿运用规范、准确、简单明了的说明性语言讲述空气的特点。
幼儿已有经验:幼儿仅仅了解空气的存在,但不能全面了解空气的特点,也不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更不能够用规范、准确、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空气的特点。
物体材料准备:幼儿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气、餐巾纸、一盆水、一个大的透明的缸、10个玻璃杯、10个塑料杯、10支蜡烛,课件ppt。
交流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幼儿了解空气的无处不在。
师:我们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气,请问大家是从哪里收集的空气?
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那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请大家看任老师拿来一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什么?(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1、老师操作,幼儿观察。
师: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在区角里投放更多的材料,大家可以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
3、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杯子里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师:请一位小朋友将粉笔放入水中,大家一起观察有什么出现?(粉笔放水中,会有泡泡说明有空气,衣服、包里都有空气)。
师:空气在我们周围,在杯子、粉笔、衣服、鞋子里,还有田野里、天空中。许多地方都有空气,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空气的存在。
教师小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环节评析:教师通过活动前引导幼儿自己收集空气并表述出其收集来源的环节,让幼儿直接体验并感受到了“空气无处不在”,教师的这种活动设计即巧妙又富有说服力。同时,教师在进行第一个“干餐巾纸塞入杯子并将其垂直倒扣入水中”的实验时,鉴于幼儿的操作经验不足便为其进行了直接的示范与演示,这不仅保证且规范了实验的准确性,也为幼儿接下来的亲身实验做了指导与铺垫。)。
二、交流讨论,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小结:原来空气不仅无处不在,空气还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
(环节评析:教师在引导幼儿讨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时针对幼儿表述经验不足的实际,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的方式进行引导,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理解与表达,这也体现了教师别具匠心的引导方式,最大限度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同时,图标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儿对于空气特点的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三、互动游戏和实验操作,使幼儿了解空气的用途。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需要空气,没有空气,人会窒息而死。
师:除了人类需要空气,谁还还需要空气?
(二)还有一种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气。
教师做实验: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幼儿观察。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空气。
幼儿分组做实验,观察火焰的变化。
师:大家想想做这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做实验,要求仔细观察火焰的变化,并用“火焰先……再……最后……”来讲述火焰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可以将安全小知识告诉自己的家人,但我们太小,不能自己独立操作。
(环节评析:教师利用互动游戏,使幼儿真实体验到了空气对人类的用途,接着引导和追问的方法,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动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气。教师还运用了具体形象的图标来表示火焰的变化,使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较为规范、准确地讲述火焰的变化。最后教师运用实验来引导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迁移。
教师小结:希望大家成为环境小卫士,时刻提醒周围人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相信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清新的环境里。
(环节评析:本环节教师通过图片引导幼儿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激发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也真正实现了科学活动“学以致用”引导其利用科学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1、幼儿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到户外收集空气,放飞“风筝”。
2、将杯子、蜡烛、火柴、水盆、毛巾投放在区域中,幼儿可以自主操作,进一步观察、探究空气的秘密。
3、幼儿作为环境小卫士,制作海报、标志等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三
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这个季节的特别之处“走进大自然”,与春天携手,我们班开展了这个《寻找春天》的班队活动。
1. 通过全班到校园“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 通过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感受,然后让他们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校园的花坛、实验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春天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春天来了"。
5、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春天",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日记。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四
教材第18页、19页的内容。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说出秋天的季节特征。
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各种树叶、课件等。
新授课。
一、复习巩固。
说一说借别人的书应注意些什么?
二、导入新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看!苹果、梨、桔子挂满了枝头;听!蛐蛐在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踏着秋天的足迹一起去找秋天。(板书课题:找秋天)。
三、讲新课。
1、看图,说一说蛐蛐在干什么?
2、指名汇报。
3、模仿一下蛐蛐的叫声。
4、说一说秋风是怎样伴奏的?
5、练习表演。
6、提问: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7、指名汇报。
8、说一说秋天里有哪些水果?
9、教师加以订正。
10、看图,说一说秋天的天气怎样?
11、观察同学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
12、指名回答。
13、讨论:蝉到哪里去了?
14、教师加以订正。
15、教师:老师带领你们去田野里看一看!
16、看图,说一说同学们拿的是什么叶子?它有何变化?
17、指名汇报。
18、讨论: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叶子发生了变化?
19、观看各种树叶。
20、教师:秋天到了,螃蟹又长肥了,说一说还有什么变化?
21、看图,说一说桂花怎么样了?
22、指名汇报。
23、练习改编《春天在哪里》,变为《秋天在哪里》。
24、练习表演。
课堂练习:
秋天到了,说一说我们周围的动物、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说一说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秋天。
蛐蛐唱歌、果子熟了。
枫叶红了、螃蟹肥了。
桂花很香……。
秋天真美!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五
1、初步感知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2、激发幼儿寻找春天的兴趣。准备:选择观察地。环节:
1、 引导幼儿寻找泥地里的小草、小花,书上的枝条有何变化。
2、 试一试外面的水池的水温怎么用了呢?
3、 太阳晒在身上怎样?
1、 你找到春天了吗?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
2、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说说春天的景色。
3、 你在哪里找到的春天。
4、 :春天很美丽,到处都有美丽的'春天。
1、 那些小动物会冬眠?春天来了这些小动物会怎么样呢?
2、 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到北方,小草钻出地面,河里的冰融化了,美丽的花儿开了。
3、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草长大了,冬眠的动物苏醒了。
反馈: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看看、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美丽春天。我们走出教室,去感受春风的抚拂,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寻找春天;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嫩芽、飞舞的蝴蝶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幼儿置身在春天的自然景物之中,真切地感知春天来了。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六
塑料袋、气球、玻璃杯、土块、蜡烛、奶瓶等材料。
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
(1)请幼儿分别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及户外“装”一袋空气,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是从哪里装的。
(2)请幼儿将土块放到水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里吹气,发现了什么?(有气泡冒出)使幼儿初步感知土里有空气。
教师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
(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师幼一起讨论空气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教师讲解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师幼共同制作)。
5、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谁的火箭发射的高。
6、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火箭会飞起来?萌发他们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师向幼儿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使幼儿感受作为一名中国的自豪感。
7、带幼儿到户外玩小火箭,结束游戏。
这篇科学教案非常的详细,将流程和过程都描述的非常清楚,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对详细的步骤进行改动,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变化操作,本篇教案只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一点启示。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七
在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明确指出“说明性讲述是一种要求使用简单明了、独白语言,说明与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的讲述形式。”所以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实验、亲自实验、交流和讨论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并逐步运用规范、准确、简单明了的说明性语言讲述空气的特点。
1、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空气。
3、喜欢关于空气的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保护环境。
塑料袋、玻璃杯、蜡烛人手一份,课件ppt。
那我们就出发吧!
森林了的空气真好啊,蝴蝶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抓蝴蝶吧!
那我们用什么来抓呢?
来看看老师的背包里有什么可以给小朋友们用的。
大家来看看你们的袋子里有什么呢?空气,所以袋子鼓起来了。
告诉我你们袋子里的空气是从哪里抓到的呢?
发现了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现在闻一闻你们袋子里的空气是什么味道的呢?
空气是没有味道的,是透明的,把手伸进去看看能不能摸到空气。
总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透明气体。
我们继续出发去探险吧!
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这里有一个玻璃杯,玻璃杯里有什么呢?
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猜想,我们来验证一下。
做实验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声讨论。
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就回到座位上来。
将玻璃杯盖到点燃的蜡烛上,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们来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刚才我们说过,玻璃杯里有空气,燃烧的火焰把空气用完了,就灭了。
总结:火焰的'燃烧离不开空气的帮忙,我们平时做饭炒菜时的火焰也需要空气。
空气的作用可真大啊,
那火把灭了我们还能在山洞里前进吗?
没有了空气,我们就没法喘气,会憋闷,所以我们的呼吸也需要空气,离开了空气我们会头晕,胸闷,再严重了会窒息,所以我们是真的离不开空气。
山洞里没有空气,我们快把汪汪队叫出来吧,汪汪队出来的时候,天就黑了,毛毛看不清楚路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毛毛需要我们的救援。
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自由回答。
我们可以用游泳圈去救他,但是现在游泳圈是空的,我们需要给它充气。
小朋友们自由操作给游泳圈充气。
谁来说一说,这个游泳圈是怎么鼓起来的呢?
我们借助了打气筒的帮忙,把空气剂到泳圈里,泳圈就会鼓起来。
空气有充气的作用,泳圈充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去救毛毛了,
空气除了有帮助燃烧,充气的作用外还有很多的本领,我们把空气的本领用到了生活当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我们说一说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保护空气。
少放鞭炮,多种树,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我们说过的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保护空气,我们回家和爸妈们说一说一起行动好吗?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八
平日里,父母上班或者忙于事业,孩子上学,终于盼来每周的双休日,但是大多数孩子却难于得到和父母结伴到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鉴于这一状况以及我们校园里的特定环境:有绿荫荫的天然草地足球场,还有镶嵌在校园里,教室周边的一块块花圃,繁花茂盛的小小植物园,高高矮矮的树木,布满围墙垂帘似的迎春花,这些就是一部教科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于是我设计了“找春天”这一主题活动。
1. 认识春天的特点。
2. 会背读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歌曲。
3. 培养幼儿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和热爱春天的情感。
走出教室,漫步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乐趣。
1.影像歌碟《春天在哪里》。2.照相机。
1.认识春天(引导幼儿从衣服增减,感受冷暖,自然环境的变化知道春天的特点)
2.你能背读一些关于的诗吗?(《春雨沙沙》和《春晓》)
1.幼儿欣赏歌曲。
2.幼儿跟唱歌曲。
3.发言:歌里唱了春天在哪里?
1.引入:认识迎春花,老师出示一支迎春花:叶子和花色怎样的?-----(寻找校园里的迎春花)
2.漫步校园时,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并用语言表达:你看到了什么?(草绿,叶长,花开)
3. 谁最先找到了迎春花,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枝.叶.花色,闻一闻花香味(自由发言)。
1. 本课设计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环境作为的教育资源,做到了重视幼儿园课程与儿童周围世界的联系。
2.本土化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这样的课程活动,让幼儿能在真实的的环境里获得的体验,于是表达更容易,收获具体。“寻找校园里的春天”,通过设计的:读诗歌.听歌曲.寻找迎春花.留影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听.说.读.赏都获得了体验,幼儿的身心得到美的愉悦。
3.我所设计的这一课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的时候,时间不足,明知道,可是也不愿意舍弃哪个环节,课后我反思,得在引导幼儿发言环节注意老师和幼儿的说话避免罗嗦的语言,要精练些。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九
首先,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而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本活动中,教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究、发现空气的特征与作用,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
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根据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为实现活动目标,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
1.启发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杯子里有什么?哪里有空气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形成有效的师幼活动。
2.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将杯子放入水中的实验,让幼儿清晰地感知、发现杯子中是有空气的。
3.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探索发现空气的秘密和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识,锻炼幼儿的能力,还可以升华幼儿的情感。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为采用了以下学法:
1.观察法:幼儿通过认真观察,感知空气的秘密。此方法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个。
2.玻璃杯、蜡烛、气球、充气用具每组一套。
3.装有水的玻璃盆1个,小玻璃杯、打火机各一个、面巾纸。
接下来,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我采用了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组织本次活动。
1.教师出示玻璃杯,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只玻璃杯,玻璃杯里有没有东西呢?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幼儿探索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出示玻璃杯和提出的问题,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做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实验一:在玻璃杯里放进面巾纸,将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过一会儿再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子里的纸没有湿。
实验前,引导幼儿猜想:面巾纸会与不会湿?为什么?
实验后,教师提问: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
对于面巾纸为什么没有湿,幼儿充满疑惑。在幼儿的疑惑中,开始第二次实验。幼儿对此,非常好奇,兴趣极为浓厚。
教师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与讨论,寻求答案。
最后教师小结:刚才的两个实验告诉我们:杯子里是有空气的。
在此环节,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抛出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直观的感知和发现空气的存在。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寻找空气在哪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拿塑料袋在活动室各处找空气。
(2)观察空气的颜色,闻一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哪里有空气?
教师小结: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
1、通过踏青,并看照片,观察、发现知道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2、通过讲述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
3、通过看画面,听歌曲,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孩子对春天无比热爱的感情。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美丽,知道春天大自然的变化。
照相机、卡纸、垫板和夹子、记号笔、音乐
1、谈话激趣。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3、组织孩子在歌曲中找春天。
1、预设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和老师一起到户外找一找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景色。
2、带幼儿到户外去参观乡间的春景。(柳树、桃花、山川、小草、田野、桑苗、燕子等)
1、我们在外面发现哪些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礼物?
2、你们想不想,把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礼物记录下来?
3、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春色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卡上
1、请幼儿利用投影仪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的美景(幼儿用记号笔记录在记录卡上)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教师拍摄的春天美景,和幼儿一起讨论观赏
3、教师总结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哪些礼物?(春天的变化—花开、草长、树叶变绿、小动物(冬眠苏醒、南迁、换毛)、天气变暖)
1、组织孩子们用画笔,把春天画一画
组织孩子合唱:春天在哪里
春天到来,就带孩子们来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并且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方便观察,我还是决定让他们在户外里面进行探索、观察、寻找。当告知孩子们要到户外去观察,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兴奋,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总是喜欢自己可以参与其中,动手做一做的事情,我也很乐意给孩子们安排这样的活动。
另外活动前的准备我也思考过,总觉得,单纯的让孩子们拿着一张纸去画画太缺乏趣味感了,而且拿着薄薄的纸张在外面作画也很不方便,所以我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垫板和夹子,让铅画纸可以夹在垫板上,果然,在户外的时候看到孩子们行动方便,纸也没有弄碎、弄皱。
让孩子们探索就要给孩子们绝对的自由,所以探索前,我就告诉孩子们下去以后可以自己早幼儿园里面到处寻找春天,前前后后都能够找。在我这样的语言引导下,我们的孩子们并没有出现挤在一起的现象,而是自由自在的到出看看、走走、画画,唱唱而我就想是他们的影子,拍摄他们发现的东西,回到教室后给孩子们重新温故而知新。在幼儿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活动结束后我还有另外一个体会,我们的孩子在自己的亲身探索之下,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在讨论时反而很安静,没有出现坐不住椅子的现象,我想: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很想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呢!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一
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为了引导幼儿发现春天景物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爱护,认识春天里开的花。培养中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设计了本次活动。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
2、认识开在春天里的各种花,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磁带《去郊游》,各种花的头饰(桃花、梨花‘迎春花、水仙花等),小鸟头饰若干。
1、热身运动:播放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场地做小鸟飞。
2、情景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变绿了,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里的花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
3、游戏:
把幼儿分成两队,一队当花儿、一队当小鸟,老师帮幼儿分别戴上头饰。当花儿的幼儿分散站在活动场地。
规则:播放音乐,老师说:春天来了,小鸟从南方飞来了,去寻找春天吧。扮小鸟的幼儿在树林里随音乐飞来飞去,当音乐停止时,扮小鸟的幼儿要停到一个扮花儿的幼儿面前,扮花的幼儿要说,春天春天开什么花,扮小鸟的幼儿(如他面前幼儿戴的是桃花头饰)要说,春天春天开桃花)说对了,两幼儿互换角色。音乐响起,游戏继续。如说错了,不能交换角色,下一次游戏继续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个任务好不好,(幼儿一起说好),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去郊游。
:春天让幼儿经常到户外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本次活动,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认识了春天里开的各种花, 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并能在活动中增强信心,强化幼儿主动参与的感知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二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秋天更是一片优美的景色:菊花开放、树叶满天飞。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感受秋天的优美风景。
1、能安静地倾听散文并理解散文内容。
2、创编散文内容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3、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思维。
活动重点:能安静地倾听散文并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难点:创编散文内容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秋天风景图一张、小鱼、小蚂蚁、蛐蛐动物图片各一只、树叶三片。
一、教师出示秋天风景图,引出下文。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怎么样了?(掉下来了)。
2)、树叶宝宝从树上掉下来会遇到谁呢?
二、教师示范讲述散文一遍,边出示想对应的.小动物图片,幼儿安静地倾听。
三、提问散文中的问题,以便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散文内容。
1)、秋天到了,天气怎么样了?树叶有怎么了?
2)、飘到草地上,小蚂蚁把它当成了什么?
3)、飘到河里,小鱼把它当成了什么?
4)、飘到了花丛中,蛐蛐怎么说?
四、幼儿理解散文后,与教师一起讲述散文一遍并加上动作。
五、请幼儿大胆联想并创编散文的内容:
如:树叶飘到山坡上,毛毛虫爬过来把它当作了小床。
六、可请幼儿把创编好的内容与原文一起讲述,并加上相对应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
游戏:儿歌复习。
目标:复述已学过的儿歌,巩固知识内容。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三
我园位于小区中心,旁边就有个小公园,风景宜人。特别到了春天,鲜花盛开,美不胜收。结合中班主题课程《花花朵朵》。我们利用小区的良好资源,开展了这次科学探索活动《寻找春天里的花》。
1.感受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
2.通过为花儿拍照,观察花朵多姿多彩的形态。
3.初步尝试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1.活动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幼儿操作材料:相机、彩笔、记录表人手1份;
教师材料:喊话器1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边走边聊: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总结:春天来了,路边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小树发芽了,公园里的花儿也开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寻找春天里的花”。你可以给花儿拍一拍照,仔细的观察它,也可以摸一摸,闻一闻,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还有你的感受都记录在记录表上。
1.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春天里的花,鼓励幼儿用相机拍摄下来。
2.幼儿记录:花的形状、颜色,开在哪里,几个花瓣,什么气味,自己喜不喜欢等等。
1.教师带领幼儿回园。
2.将幼儿拍摄的照片输入电脑,结合刚才的记录表,幼儿做花儿的介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四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3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 波痕 矿物 字
树叶 贝壳 小鱼 画
告诉 知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石头书》教案之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五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六
教案目的: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教案的认真与投入。知道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教案编辑:社会教研组张老师。
内容出处:长沙理工大学幼儿园。
【教案准备】。
故事ppt,角色头饰:白雪公主、王子、王后、小矮人,一块地垫,一篮苹果。
【教案过程】。
1、师:小朋友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里有谁?
2、师:你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吗?
3、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为什么?
6、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2、师:你们知道,胖胖演的是谁吗?
3、师:胖胖到底演的是谁?我们继续往下听。
4、故事讲完后提问:
—胖胖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演?
—你觉得胖胖演得好不好?为什么?
5、教师总结:大家都不愿意演的角色,胖胖却愿意,而且演得非常好,告诉我们,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只要我们认真去做,都会值得别人的肯定。
6、师:如果让你来演,你能演好大石头吗?
7、师:让我们一起扮大石头试一试。大石头从故事的什么地方开始扮演呢?(故事一开始,就要扮演好大石头不能动了)。
8、师:故事结束了,请你谈谈你扮演大石头的感受。
9、教师小结:胖胖能够认真、坚持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
1、师:小朋友在平时教案或游戏中,哪些地方也可以向胖胖学习?
2、师:在游戏中,有的`角色没有人扮演,只要你能认真做好,也会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能认真听,也是值得我们表扬的。
四、扮演角色,体验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师:我请几个小朋友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谁愿意来表演呢?
2、请五个孩子上来,请他们自己商量自己要演什么角色。
师:给你们10秒,商量一下你要演什么角色?
3、师:老师给大石头准备了一块垫子,大石头可以怎么扮演呢?
4、师:当我们在看表演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看?(保持安静,不能讲话。)。
5、教师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演员按照老师说的顺序出场。
6、师:你们觉得大石头演得怎么样?
7、师:我们为他们精彩的演出鼓掌。
白雪公主相关教案:
活动目标。
1、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
2、激发幼儿爱心地善良的人,憎恨居心险恶的人的情感.
3、记住故事中的优美语句;亮晶晶,整整齐齐,许许多多.
活动准备。
1、《白雪公主〉的连环画放在读书角让幼儿自己翻阅。
2、白雪公主,王后和小矮人的图片若干3、优美的钢琴曲磁带当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课前活动带领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变呀变呀变,变成了毛毛虫往上爬,两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了小白兔耳朵长,三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了小花猫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了螃蟹满地爬,五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变成了蝴蝶飞到幼儿园。
幼儿:想老师:在听故事之前我要提一点小小的要求,你们同意吗?
幼儿:同意!
老师:老师在讲的时候请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讲完了以后我还要请小朋友回答问题哦!
幼儿:白雪公主……小矮人……王子……老师:你们为什么喜欢她门啊?
幼儿:因为善良,漂亮……老师:那你们不喜欢谁啊?
幼儿:王后老师:为什么呢?
幼儿:因为她很坏……五、扮演角色表演,(带伤透示)现在我们就请上几位小朋友来表演白雪公主,请愿意表演的小朋友举手!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七
今天表哥回老家都**野,顺便去了*野采石场,从那儿捡回了很多很漂亮的石头:有一个大石头上镶嵌着很多五彩斑斓的小石头,好看极了;还有的石头花纹特别好看……看得我心里直痒痒。表哥还说,那里遍地都是形态各异漂亮的石头。我缠着表哥,问他明天还去不去,正好,表哥还意犹未尽。我们便和他们一家约好第二天一早就去那儿捡石头。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吃过早饭,准备了几个用来装石头的袋子便出发了。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颠簸。一路上,我发现公路旁边堆了很多黄色的大石头。我问:“这些石头有什么用啊?”姨父说:“别小看这些石头,它们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黄蜡石,可值钱了。”我又接着问:“把它们放在路旁,不怕别人拿走吗?”姨父回答:“这种石头很重,没有吊车,别人是搬不走的。”听了这话,我不禁对这些石头肃然起敬。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野采石场。这儿和表哥说的一模一样,到处都是石头。我和爸爸妈妈立即分头行动。我来到了一个高高的石堆旁,心想:漂亮的石头们,等着我来发现你们吧!我爬上石头堆,这里的石头色彩斑斓。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层层叠叠的绿色石头,活像一个长满了植物的小岛。我兴奋得大叫:“妈妈,快过来看啊!”我把我找到的那块石头高高地举起来。妈妈在远处听见我的喊声,赶紧过来。看了石头,妈妈赞叹不已。接着,我又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石头:有一块又红又长就像一块牛排;有一块圆圆的石头,上面有红、黄、白、黑、灰五种颜色;还有一块大大的石头,上面黑白相间的花纹如同风卷残云一般……爸爸妈妈也收集了不少了:有一块像乌龟一样的石头,它的背上还有着;还有一块石头,上面有两根白色的草,爸爸说,那可能是一块很有价值的化石;还有一块绿色的小石头,上面的纹路一圈一圈的,像一潭清清的河水……每次我们发现新奇的石头,我们都会激动的不得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搜集了两大袋了。现在我们该去集合点向表哥炫耀一下我们辛辛苦苦找来的石头了。
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我的脚边有一块黄色的石头尖,大部分都还埋在碎石堆里,似乎颜色和表哥找到的黄蜡石有些相似。我想:会不会是黄蜡石呢?我赶紧叫爸爸来看。爸爸过来和我一起动手,把石头挖了出来,搬到河边洗干净。我们定睛一看:果然是一块黄蜡石。我高兴得欢呼雀跃。哼哼,有了这块黄蜡石,就不怕没有表哥找到的石头好了。
来到集合点,我和表哥纷纷展示出我们找到的“宝贝”。一对比我才知道:我找来的石头和表哥找来的石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表哥找到的漂亮石头比我的多得多,特别是有一大块金灿灿的黄蜡石,比我找到的那块形状漂亮得多,颜色也纯净得多,让我羡慕不已。
在我们检验成果的时候,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奇石爱好者,他和表哥聊天,告诉表哥,一块好石头要具备“瘦、透、漏、皱”四个特点。他说,表哥找到的那块黄蜡石具备这四个特征,是一块好石头。表哥告诉我,那块黄蜡石是在很远的河岸边找到的。看来,最好的东西,总是藏在最不经常想到的地方。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回到家,我把找来的石头用心地洗刷干净,每个石头都变得更加漂亮了。
有机会,我还要到那里找石头!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八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 知识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石头教案寻找石头教案篇十九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