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优质17篇)
报告是对团队成员工作质量和绩效的综合评估。报告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校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在写报告之前,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和研究成果。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一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二
组长:组员:
一、实验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四、方法与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三
为切实做好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对教学实验室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如下检查:
1、实验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赔偿制度并张贴在墙,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能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教学使用时都有进出登记。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注意做好危险药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电安全。保持经常性的清洁卫生,对公用物品进行维护,坚持了勤俭办学的原则。
2、仪器管理有序化。
实验室管理有序,每个柜都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帐物相符、物卡相符、帐物卡相符。期末清点仪器设备数目,检查损坏程度。
3、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处于可用状态。经常教育学生要积极实验,勤俭实验,保护仪器,尽量不浪费;我们还教育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不必要的损坏,杜绝实验事故。
1、实习实训基地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制定相关的安全应急预案。
2、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3、向学生宣讲实习实训安全协议的各项规定,在学生理解安全协议的条款后与每位学生签订安全协议。
4、函告外出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家长。
5、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监管学生状态,随时掌握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严格管理,杜绝学生擅自离岗。
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我校做了一定工作。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是一项细致、长期和艰巨的工作。肯定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指导,我们将会努力使实验室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化学工程系实验室安全事项主要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伤、防水、防盗等方面,具体检查包括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责任体系、管理台账、卫生环境、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化学药品安全、剧毒品安全、气体钢瓶安全等。
1、制度建设。
化学工程系实训室由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及药品储藏室组成。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化工系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化学工程系实验室管理制度》、《化学工程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药品规范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针对特殊仪器有具体的操作规程;建立化学品台帐;针对危险化学品采用保险柜保存,切实保证了实验室安全有序的运行。
2、药品仪器安全。
化学试剂按照要求隔离、进行有机无机分开放置,摆放整齐有序;室内具有通风设施;卫生达标;易燃、易爆、有毒、剧毒等化学药品及试剂安全保管在毒品柜里,出入库及使用登记流程尚需规范完善。实验室大型贵重仪器由专人负责进行维护和适用,避免了误操作造成的仪器损坏。
3、环境安全与消防安全。
每个房间配置专用的废液桶,对实验有毒有害废液集中处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置充足;消防通道通畅;无堵塞消防通道和在公共通道中堆放仪器、物品等现象。实验室在无人留守时,门窗紧锁确保安全。
存在问题:
1、药品存放无机有机共处一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但由于气柜数量不足,有一钢瓶靠墙放置,无任何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加强处理。
2、实验室门锁质量较差,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
3、每个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
4、由于和紫金环保检测有限公司公用实验室仪器,存在仪器损坏时责任人的争议。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四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利用教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细胞装片,以供学生操作、观察,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实验中经历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的过程,从而熟练掌握教学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五
为加强我中心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xxx市卫生局文件要求,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我中心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供感染性材料、废物暂存及运送容器有明显标志、防渗漏、防穿刺,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株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在室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符合国家规定。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六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七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
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制片。
6.镜检。
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
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生物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生物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一、指导思想。
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大力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重点工作。
1、为新课程教学配备新的实验仪器。
2、保证每个实验按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开出。
3、配合任科老师做好各年段学生实验强化课本知识的学习工作。
三、具体工作。
1、100%开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按要求(保证数量和质量)在教师上课前布置好每个实验,决不拖延时间影响教学。
2、上实验课时,(在我没课的情况下)去实验室巡视,帮助老师排除故障,解难释疑。仪器坏了、试剂不够,进行维修和补齐,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3、实验完毕,及时检查仪器的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按制度处理;及时补充试剂量,保证下个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有关的实验记录(如时间、人数、容易出故障的地方及改进办法等)。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实验室、仪器室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有关玻璃破损赔偿规定》等,并上墙。经常打扫卫生,做到仪器无尘、教室整洁。
5、期初、期末各进行一次帐物校对,做到两者相符,并做好有关的报损记录。平时经常查看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能修的及时修理,不足的及时购买。
6、补充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
四、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定期检查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组织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实验指导教师配合、系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八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九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一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二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1.上皮组织一般都分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组织有什么主要的功能?
2.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这种功能相适应?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给组织下定义。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后并报告教师。
1、把涂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接近涂片。
3、一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报告老师。
四、整理。
1、取下涂片并复位。
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
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
3、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4、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1、是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
3、小鱼的尾鳍是否平贴在培养皿上。
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5、是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6、是否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7、实验后是否将小鱼放回鱼缸。
引课:提起鱼,大家都不陌生,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游动,既能向前游动,又能上浮,下潜,还能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层。那么,鱼在游泳中各种鳍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拟法(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方法二:剪除鱼鳍法(太残忍)。
方法三:捆扎鱼鳍法注意事项:(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探究过程:
鱼在游泳时,胸鳍、背鳍起平衡鱼体的作用,其中胸鳍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能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实验材料及用具:四个玻璃缸、四条大小相同的鲫鱼、轻的木片或塑料片、细绳子、纱布。
1、在四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d,然后注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
2、对三条鲫鱼做如下处理:
3、观察四条鲫鱼的运动情况。
现象:
a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向,不能掌握平衡。
b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
c缸中的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
d缸中的鲫鱼既能平衡身体,又能自由自在向前游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腹鳍起到稳定流经身体的水流的作用,也有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三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材料器具: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1.上皮组织一般都分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想一想,上皮组织有什么主要的。
功能?
2.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与这种功能相适应?3.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给组织下定义。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并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一眼注视目镜内,一眼睁开,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通过目镜看到白亮视野后并报告教师。
1、取下涂片并复位。2、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外表。
3、转动转换器,让两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降至最低位置。4、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3、取放、组装、调试显微镜。
4、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学。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洁实验桌面。
1、是否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3、小鱼的尾鳍是否平贴在培养皿上。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引课:提起鱼,大家都不陌生,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游动,既能向前游动,又能上浮,下潜,还能转弯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层。那么,鱼在游泳中各种鳍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拟法(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可以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法,即用模型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方法二:剪除鱼鳍法(太残忍)方法三:捆扎鱼鳍法注意事项:(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的探究过程:
用,背鳍能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实验材料及用具:四个玻璃缸、四条大小相同的鲫鱼、轻的木片或塑料片、细绳子、纱。
布。
1、在四只大玻璃缸上分别标上a、b、c、d,然后注水,水的高度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2、对三条鲫鱼做如下处理:
现象:a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左右摇摆不定,不能转向,不能掌握平衡。
b缸中的鲫鱼能够向前运动,但鱼体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c缸中的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但基本上没有前进。d缸中的鲫鱼既能平衡身体,又能自由自在向前游动。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腹鳍起到稳定流经身体的水流的作用,也有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四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五
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六
1.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生物绘图技术实验报告篇十七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五、讨论 。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