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养体会(优秀15篇)
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地球。总结时要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对得失有一个深入的思考。下面是一些保护环境的实用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
师德培养体会篇一
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一般,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
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师德培养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一年的培养期对于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接触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结交了众多优秀的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培养期的重要性,同时也萃取出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坚定目标。
培养期是一个大学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更好的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这一年中,我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目标的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奋斗。
第三段:主动学习。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掌握知识的速度与量的快速增加,培养期的学习是一场长跑。而对于我们这些新生来说,主动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培养期的学习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应该注重自己的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发掘知识。因此,在这一年中,我始终坚持着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和思想。
第四段:积极参与。
大学生活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参加校园里的各种活动,结交众多优秀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探索生活。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社交圈,还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第五段:总结经验。
在整个培养期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我学会了如何坚定信念,学会了如何主动学习,学会了如何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这一年的经历,给了我很多珍贵的回忆和知识,也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不断谨记培养期的经验与教诲,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结论。
在大学生活中,培养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期的重要性,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利用这些经验和体会,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范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德培养体会篇三
培养周是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补充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在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技能。在这个短暂而充实的一周里,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我在培养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周让我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培养周的活动中,我有幸获得了一个实践机会,可以去附近的一家大型企业实习。通过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悟到了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的专业,提升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理论的升华,只有将所学的理论活学活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其次,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在培养周中,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了一项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与队友们共同努力、密切协作,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通过与他人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我意识到,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此外,培养周还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于是,我开始主动地寻求改进的方法,比如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多与他人交流等。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培养周还让我结识了一些优秀的人才。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人士,他们不仅工作能力出色,而且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有着深入的见解。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眼界。他们的成功经验和职业道德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综上所述,培养周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实践,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了自己的提升方向;通过结识优秀的人才,我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培养周虽然只有一周的时间,但是在这一周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会把这些经验和体会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
师德培养体会篇四
培养周是学生能够接受额外培训和教育的机会。通过参加培养周,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各种技能,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我参加的这次培养周中,我收获了很多,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各种技能的机会。在培养周期间,我选择了学习一门小提琴课程。以前虽然对于音乐感兴趣,但从未接触过乐器。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小提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正确的姿势和弓法,并能够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这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为我今后学习其他乐器打下了基础。
其次,培养周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周中,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编程工作坊。以前,我对计算机编程只是有一些浅显的了解,没有真正实践过。在工作坊中,我们通过实际编写代码来解决问题,学习了Python这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思维。通过自己亲手完成一个个小项目,我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动手实践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培养周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常常迷失在琐碎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之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而在培养周中,我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并投入真实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通过学习小提琴和编程,我发现了自己对音乐和科技的热爱,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这让我明白,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时,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而不是去迎合他人的期望。
第四,培养周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培养周的项目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在一次团队建设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通过各种团队游戏和挑战,提高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与队友一起制定策略和分工合作,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让我明白,团队合作是完成一项任务的基础,只有相互合作和信任,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培养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在培养周中,与普通学期中课程有别的是,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与日常学习不同的领域和内容。比如,在一个讲座中,我了解了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学习了如何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这些新的知识和观念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我学习更多的动力。培养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提升,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阅历。
总的来说,参加培养周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培养周让我学会了小提琴和编程这两个技能,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周还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周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认识。我相信,这次培养周的收获将会对我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师德培养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培养心得体会是指在某个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通过培养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在该领域有所收获。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培养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兴趣(200字)。
首先,培养心得体会的前提是要对所学习的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对这门语言充满兴趣,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我通过阅读英文小说、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培养了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驱使我主动学习,不再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
第三段:制定学习计划(200字)。
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培养心得体会至关重要。在学习英语时,我每天都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新的单词或者操练语法。我还将学习时间分配得合理,每天给予英语学习的固定时间,保证每天都有专注的学习时间。这样的学习计划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第四段:广泛实践(200字)。
针对英语学习这个领域,培养心得体会还需要广泛的实践。我通过参与英语角、与外教交流、写英语日记等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在实践中,我发现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通过频繁的实践活动,我逐渐培养出了一种应对各种英语交际场合的自信心。
第五段:反思总结(200字)。
最后,培养心得体会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英语学习中,我学会了不仅仅是甚至是错误的经验,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提高。通过反思总结,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并对未来制定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总结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规划学习路线,避免重复犯错。
结尾(100字)。
在培养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发现培养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广泛实践、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经验和体会帮助我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了成效,并且给我带来了欣慰和成就感。我相信无论在何种领域,培养兴趣、制定计划、广泛实践和反思总结都是培养心得体会的重要要素,也能够帮助他人在自己的领域取得进步。
师德培养体会篇六
培养一项技能或者兴趣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努力中,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和经验。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培养某项技能或兴趣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制定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
无论是学习一门外语、弹奏乐器还是绘画,都需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在一开始,我并不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水平,结果不仅迷失了方向,还浪费了大量时间。直到我学习了制定明确目标的方法,成功的开始才得以铺展。我会将我的目标细化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针对不同目标制定不同的计划,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我的自信心和动力。
第二段:合理分配时间是提升效率的关键。
在我追求某项技能或兴趣的过程中,我发现合理分配时间是提升效率的关键。一开始,我总是倾向于将大量时间集中在学习上,但是在长时间的学习后,我的效率会大幅度下降。后来,我尝试将学习时间分散到每天的不同时段,例如早上、中午和晚上,这样可以让我的大脑保持活跃,避免产生厌倦感。另外,我也会学会放松,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休息和娱乐,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我更好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第三段:坚持是变得更好的秘诀。
培养一项技能或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坚持下去。在学习一门乐器时,我曾经陷入了艰难的困境,感到无法再继续下去。但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坚持下去并多加练习。渐渐地,我发现我的技能和表现在不断进步,这让我更有动力去继续下去。坚持不仅是提升自己的关键,更是培养心得体会中的重要环节。
第四段:经验分享与他人交流带来尽可能多的帮助。
在我追求某项技能或兴趣的过程中,我发现经验分享和与他人的交流可以为我带来许多帮助。我会参加相关的讨论组或者社交网络群体,与其他对该领域有热情的人进行交流。他们对于我遇到的问题可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这能够帮助我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我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其他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学习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够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五段:心态决定成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培养一项技能或兴趣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发现当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时,我更容易战胜困难和挫折。相反,当我怀疑自己、沮丧或者焦虑时,我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懈怠。因此,我会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相信坚持下去将会带来成功。
总结起来,培养一项技能或兴趣是一个漫长而充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明确的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坚持不懈,与他人交流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帮助我取得成功的关键。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追求,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位在该领域有所建树的人。
师德培养体会篇七
近日,我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养周活动,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与应用。本着严谨的学风和积极的态度,我参与其中并深感收获颇丰。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实践能力、责任担当和学业表现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在培养周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周的活动对我的个人成长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我感受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更加井井有条。同时,培养周还提供了一次个人成长的机会,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尝试并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其次,培养周的活动促进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合作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合作,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培养了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意见的能力,学会与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和信任。
再次,培养周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各项任务中,我们需要自主思考并实际操作,学以致用。比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相关项目,亲身感受社会环境,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职业体验活动中,我们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培养了将来就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
此外,参与培养周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在各项活动中,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和落实,承担起个人的责任。例如,在志愿者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文艺汇演中,我们要精心准备,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这样的责任担当意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感,也让我更懂得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需求。
最后,培养周的经历不仅仅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我的学业表现上带来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实践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学会了如何应用课堂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也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些在培养周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无疑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培养周是一个十分有意义和富有成效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的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实践能力、责任担当和学业表现都得到了提升。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和有价值的人。我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样一次精彩的活动,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推出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探索和进步。
师德培养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师德师德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环。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教师责任感、自身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谈谈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具备强烈的教师责任感。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只有当我们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和幸福,才能承担起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
其次,师德师风也要求我们注重自身的素养。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我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第三,师德师风还包括行为规范。教师应该时刻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言行举止要符合师德师风的要求。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学生产生歧视。同时,我们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按时上课,认真备课,不能偷懒敷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教育思想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培养学生的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通过引导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师德师风还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不图私利,不做利益输送的工具。我们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以诚待人,以真心和热情去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师德师风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师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真正起到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时刻关注和强化自己的师德师风,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德培养体会篇九
1.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明确目标,增强自我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2.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东宝区十条禁令、《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注重廉洁从教的学习与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作为标准,“不搞有偿补习”等活动。树立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自觉性。
4.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我的积淀,使自我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教书育人,恪尽职守。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3.进取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曾经有人对教师做过如下比喻:她是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她就像辛勤的'蜜蜂,不惜酿出最后一滴蜜;她就像春蚕,不惜吐出最后一根丝;她就像蜡烛,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诲人不倦,忘我奉献,把真情融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播洒到下一代的心田……这就是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作者:胡献武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左卫镇教育总校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一
主动有礼貌地称呼自己所接近的人,并主动热情使用礼貌用语。根据各班实际,对幼儿进行遵守班级常规及文明行为的教育。
尊敬长辈,愿意为他们做事。
1、能主动地遵守本班和幼儿园的各项规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2、能够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卫生要求,如不随地吐痰,不折花草等。
3、离开集体或家长要打招呼。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具有友爱谦让,诚实的优良品质。
1、培养幼儿对同伴友爱相处,说话和气,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比自己小的有困难的小弟弟、小妹妹。
2、逐步学会自己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发生争执,讲道理,不动手、不骂人、不欺负小朋友。
3、相信自己的力量,做事有信心,学会自我保护。
4、讲实话,做错了事敢承认。
三、爱父母、爱教师、爱集体。
1、“三八”节爱教师、爱妈妈、奶奶、外婆、阿姨等教育、做朵小红花送给妈妈。
2、知道父母的工作及其对社会有意义。尊敬父母、关心父母,愿意帮助父母做些事。
3、知道老师工作辛苦。能尊敬老师,帮助老师,听从老师教导。
4、知道自己是集体一员,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集体感、道德情感。
5、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四、培养幼儿具有积极情绪、主动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1、积极主动和小朋友交往。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积极愉快参加班内、园内的各项活动,引导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教育幼儿能原谅别的小朋友的缺点的错误,不耻笑别人。
五、进一步扩大幼儿的社会生活接触面。
1、他们讲解祖国物产、领他们观察祖国的河山,给民族、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识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北京。有初步的爱国观念和爱国情感。
2、了解先烈事迹,初步懂得学先进、爱模范。
3、了解我国和当地习惯,知道一些节日,如儿童节、妇女节、劳动节等,通过节日活动产生对劳动者的尊敬,激发爱国情感。
思想品德教育的管理过程:
首先园领导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各班老师根据园思想品德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德育计划。
2、保证思想品德计划实施。
制定计划是为了实施,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环节。组织力量,通过各种途径贯彻计划,认真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并认真检查和总结。
3、加强对班主任和家长工作管理。
选择配备思想好、身体健康、教育效果好的班主任。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支持和检查班主任。
4、密切幼儿园和家长关系。
定期做好家访和召开家长会,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共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二
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地挑战自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成功的关键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而是通过行动和反思来提高自己。
第二段:培养方法。
培养成功的方法首先要追求自我认识,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其次要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同时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接受挑战,不畏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耐心和坚持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第三段:培养方法的难点。
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培养成功也不是轻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难点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去克服自己的弱点。同时也不能过于追求成果,要认识到成功的过程是一步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四段:成功与失败。
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过程。当我们走向成功时,要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也要保持谦虚和感恩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而失败时,要坦然面对,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要勇敢尝试,找到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五段:结论。
在我看来,培养的过程就是一次反思自我的过程,通过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出路和方向。同时也是一次勇于接受挑战、勇敢尝试新事物并且不畏困难的过程。“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三
摘要:
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不明显、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认识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强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加大建设力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7月12日—8月20日,课题组以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分别在新建本科院校b学院、h学院、m学院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这三所高校不同的院(系)、年级的在校师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其中,b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多人,向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向大四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共1050份;h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m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有效问卷2786份,无效问卷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1。34%。为深入了解各学院的校园文化,课题组还到各学院实地考查,体验不同学院的校园文化,并访谈教师90名,其中,b学院教师50名;h学院教师20名;m学院教师20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三所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大量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并运用自身已有的条件与这三所院校的同学、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搜集相关文献,掌握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相关重要信息,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实际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163人选择了“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1945人选择了“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1902人选择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2131人选择了“实现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发展和服务社会相促进”,仅有677人选择了“其他”。数据显示,学生不但能通过校园文化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通过校园文化使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您的影响意义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5人选择了“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有利于自己的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有2242人选择了“拓宽交际圈”,有2053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有2056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对人生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对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实在的影响意义。校园文化既体现着学校办学理念与效果,也体现着校园精神和教育品味;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
对于“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0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有2160人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对于“获得更多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培养特长”分别有1344人和1436人,还有829人选择了“增加学分”、714人选择了“获得奖励”,有665人选择了“从众、不清楚,以及其他的情况”。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看似希望充实大学生活,其实目的是不明确的,且带有一种极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当学生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及懂得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学会与人相处、和谐与合作等,这样明确而清晰的目的会让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得更快,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果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而没有意识到通过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没有通过校园文化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以及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等,没有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很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牺牲品。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在问题“如果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特色,那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有1417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建筑风格、布局等校园环境特别”这一选项;有1282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这一选项;还有1048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园活动比较特别”选项;1335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和别的学校不一样”选项;另外有1721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了红色经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选项普遍比较均匀且各选项之间相差不大,而且选择的人数也并不多。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特色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也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多,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尚不明显,学校难以通过利用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出特殊优势、特殊才能的学生。[1](p68)。
(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够重视。
在回答问题“据您的观察与了解,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后,哪方面的进步最显著?”时,有1952位学生选择了“个人认知的提升”;有位学生选择了“集体意识的增强”;1389位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的提高”;2276位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208位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1934位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的提高”;960位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的提高”;仅有936位学生选择了“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272位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后,在个人认知、集体意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与组织协调,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更为明显。这对于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分别只有961人和934人。综上可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未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加强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
三、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的塑造作用和育人功能,更加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特色校园文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了解和重视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也没有充分地将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中来。在这个充满各种物欲诱惑的高速发展的多元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容易受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传统政绩观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一味地提高专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成为营利行业机构牟利的附庸,像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商业赞助,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偏离了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当然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艰难。[2](p90)。
(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通过传导、内化、外化和反馈这些方面实现,有目标导向、塑造人格、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等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更有学生甚至不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囿于宿舍看小说、玩电脑游戏等。他们不懂得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也不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去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增强自信和满足兴趣,这不但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三)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生既是受校园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学校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也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更加不足,致使校园环境建设薄弱,学习气氛不浓,社团文化活动也过于娱乐性,文化目的不突出,校园文化活动也过于简单等等。同时,学生也往往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也并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自己在以后社会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更加没有主动地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没有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来,这些都是不利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四)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相应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也没有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相应职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很难正常运转。[3](p115)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氛围,也没享受到校园文化存在的优势。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框架内,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而已。由于转型时间相对比较短,学校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校园制度文化宣传不够,所贯彻的理念还未全面到位,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果断和强硬,有些可行有效的办学措施,因为缺乏执行力度的持久性,而使之前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学校的现行管理制度了解不多,对校园制度文化是否有特色也不曾关心,这些都难以让校园文化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领导层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
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办学观念,规范管理校园文化,要更加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投入,争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学校应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并利用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引导、组织学生,让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协会等各个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能力,拓宽交际圈,学会与人相处、协调合作,学会做事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掌握高效做事的技巧,掌握特殊的管理技能。通过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甚至是办学管理上体现特色,也可以通过在政策环境、制度模式、要素结构等体现特色,积极融合地方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地方特色校园文化,给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加大校园物质文化投入、凝聚校园精神文化、规范校园行为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创立独一无二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特色本科院校,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1制度保障。制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政策,把特色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但要突出管理效能的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还要突出优化结构的教学制度体系,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主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2物质保障。把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当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大型的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团活动,给予学生社团合理的经费保障,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为主要活动提供自由支配的场所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4](p50)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3组织保障。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有效的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等有关部门,完善各部门相互配合、联系密切的工作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序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师生个性发展。
1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办学优势。学校应该注重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要广泛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吸纳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打造新型的特色的励志班级等,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客观规律的原理,将创新能力物化为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铺平道路,将来成为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融合地方特色、追求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和个性特点,支持、鼓励和帮助师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尊重师生的选择,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逐步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心灵中,积极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四)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多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深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校园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学生也未能受到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新建的本科院校,财力方面的需求则更为突出。然而,新建的本科院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院校苦于资金的缺乏,还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因此,很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扶持。[5](p10)国家不但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建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该提供专项拨款,努力改进新建本科院校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壮大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新建本科院校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为新建本科院校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桥梁,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霞娟,王守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2010(6)。
[2]胡素珍。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4)。
[3]吕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7)。
[4]刘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研究[j]。教育与职业,(9)。
[5]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四
培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词汇。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我培养,将培养视为一种追求更好自我的方式。在我看来,培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自身的需求。
在培养过程中,了解自身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例如,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演讲比赛、主持活动等途径进行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我们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否则容易造成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后果。
第二段: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非常正常的。为了积极应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收获,也要重视经历过程中的成长及反思。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认真面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要保持耐心和恒心,不要轻易放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才能最终实现自我培养的目标。
第三段:榜样的重要性。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成功的榜样。在这个过程中,榜样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吸收优秀的经验和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与榜样的交流和沟通,询问其成功的秘诀和经验,从而推动自己更为深入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段:不断学习和提升。
一个人的培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技能,尝试新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变革,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
第五段:应用和分享。
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更好地加强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吸收对方的经验和知识,还可以给其他人带来帮助和启迪。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在持续提高自身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人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
总之,培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通过了解自身需求、保持积极心态、寻求榜样、不断学习和提升、应用和分享等方式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才能最终达成自身的培养目标。
师德培养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学习加强师德的培养。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外在素质。”所谓外在素质,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风度仪表,它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风度的培养,一致认为教师风度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
教师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及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的反映。
教师优美高雅风度的养成,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修养。思想情操修养是教师完美形象的内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心灵美是风度的“灵魂”,外在风度是一个人德行的自然流露。一个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正直诚实的人,其风度自然是庄重、大方、优雅、从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德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那么他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是谈吐从容、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而不轻浮。
忠诚事业、献身教育就要不惧辛苦、不计得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不得不经常突破空间和时间界限来工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他的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曾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出了深刻的体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献身,就是不能顾及个人的利害得失。
其次,要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知识是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联结精神世界的纽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不断求知看做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当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博学”精神。教师要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
教师从教之日,便是重新学习之日。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操作技能技巧,更要求教师具备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一人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师德,尤其是对待“差生”时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应该多赞赏少批评。当一名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对学生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之类的话,而一句“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变批评为赞赏,会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赞赏要从小处着眼,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和开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学生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目标,会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赞赏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有时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赞扬,比用语言赞扬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如当某同学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你的一个微笑和手势都会给他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也要有分寸,绝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了。在教育工作中,赏识的魅力无处不在,所以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体罚学生要不得。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内外环境已大大改善,而类似“学校教师因体罚学生被推上被告席”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随属个别现象但令备受尊敬的教师形象颇受影响,社会各界对此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
平心而论,对不听劝导的学生实施以肉体惩罚是古已有之的事,可谓传统了,但传统的东西未必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从体罚学生的事例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素质教育的影子。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看不惯、不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其中绝大多数应属行为规范问题。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案例,很多都是非道德品行因素形成的。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天生好动、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从众行为,有因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发泄行为,有因受到不公平批评而诱发的逆反心理,都无意犯错。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要抓住他们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坚持曝光,一味求全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新张老张一起算,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耐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帽子”。从另一角度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愿违既不可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动,更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心甘情愿去改。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错误是正常的,并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不等于姑息迁就。
“鞭挞孩子,是教育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育改正者认真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