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范文(18篇)
总结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待提升的方向。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论证、对比、举例等方法,增加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过去一年的学习总结,给我带来不少收获;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一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x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x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x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用“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二
2.创新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2.课堂教学上要善于设置问题,师生要互相合作。
3.教师要进行问题总结,分析解答问题。
三、
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学作用,真正达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目前“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有其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完善。
作者:蒋飞。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三
(一)教学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学的相关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教学观念对教学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落后的教学观念无疑会对阻碍初中数学的改革发展。现代数学的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会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数学思维能力。但就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偏向于理论内容的教学,少有涉及实践内容,使得数学教学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且与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背道相驰,使得初中数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简而言之,侧重于理论的陈旧教学观念与现代数学教学活动不符,较为严重的阻碍了初中数学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缜密的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方可顺利进行,但就我国的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混乱的现象。这种教学目标的混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学习之中感到无所适从,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研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研究所涉较少,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保障,从而真正做到教师“教有所托”,学生“学有所依”,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方向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新课改理念随之渗透的背景之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仍循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作“一言堂”,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采用单调的方式,过于侧重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之中,往往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并未对其进行审视与挖掘,在教案的设计之上大同小异,缺乏个性,盲目借鉴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自己的特色。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惟有教学理念的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换言之,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切改革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一切教学活动的改革均是无稽之谈,毫无实际价值。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考评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目标正是彻底扭转这一教学现象,力求实现学生对于数学数学的自主参与、深入探究。这就代表着教师必须在把握数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精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在学生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性地位,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的主动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内容不应设计的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则太过容易让学生得出答案,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效果,甚至给予学生一种不用深入学习探究便可解决问题的错觉,引发学生盲目自信的错误倾向,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b。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盲点与关键,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上文所述,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与参考。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必须明确、清晰,符合学生的能力与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在数学学习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结束语。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对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问题与不足予以改善与补足,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度挖掘新课改的内涵,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渗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开拓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萨.基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分析[a].《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教育科学》编委会:,20xx:1.[2]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3]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xx.[4]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四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认真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提问、有效倾听、进行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入手,展开讨论和交流,作了探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课堂有效教学”不单纯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不只是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提升学习技能。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备课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要实现备课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潜心研究、认真思考,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1.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确定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3.关注学生。教师要清楚教学要到什么程度,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要让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的学习习惯。4.做好课后反思。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精心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考验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是或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不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提前预设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生成的,都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二)教师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急于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上,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标新立异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容量。(三)教师要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的契机、提问时的语气、提问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教师提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愿意俯下身、静下心认真倾听,即使你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帮助,也会因为学生感受到你的诚心而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始终面对微笑,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从教师的微笑、赏识当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内心产生一种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教师的赏识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学生的思维因此被激发,学生也受到教师的感染,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理解倾听的态度,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切实抓好以下教学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2.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4.做好对学生的及时准确评价,根据教学反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5.课堂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所学,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根据班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进步和发展。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探究和应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教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可以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一举两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认真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积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五
当前初中数学微课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快速提升微课的品质,是当前微课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参考了相关文献,并对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微课制作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混淆微课与微型课或说课。
微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微型课或说课。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呈现针对某个主题的全部教学过程,无疑是对教师基本能力及各方面的基本素质的综合考验。微课只需挑选某一个概念、知识点,或某道习题等进行讲解。比如有教师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微课设计中,从“引入”到“自主探索”、“定理生成”,再到“练习巩固”、“小结回顾”,呈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时间拖长,语速加快,信息量过大,而且未能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解答。
2.太过随意,准备不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微课是教师心血的结晶。课前应对学生的准备知识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同时对教材的把握要到位,并预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教师在平行四边形概念微课呈现前,对学生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了解不充分,没有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程度做相应的引导。如从学生不了解也不太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加大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甚至有教师跳过“引入环节”,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概念,这显然又太过随意,缺乏铺垫,急于求成。
3.目标不清,没有留“白”
有的微课一次会兼顾多个主题,重点不突出,主题含糊不清,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学生看到这样的微课可能以前的疑惑还没解决,却又多了许多问题。教师也需要给学生留“白”,学生力所能及的一些问题,不妨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究,教师应集中所有精力专攻一个“目标”,或者不妨多制作几个微课。
4.开头就缺乏吸引力。
5.语言啰嗦,画面过于单一或复杂。
语言欠缺组织,有的甚至晦涩难懂,过渡不流畅,学生听了有被“牵着走”的感觉。微课视频可以是ppt转录而来,也可以是现场拍摄。当然后期的制作加工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1.充分准备——确立目标,备好学生,备好教材。
对学生已有知识要有充分的了解,是做好微课的前提。同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也是关键所在。教师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体现重点。为此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入视频、游戏等素材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以确保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水到渠成的知识生成。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微课中的探究部分,倘若还是选择让学生“拼角”,即把三角形三个角撕下来,看三个角拼起来是不是平角,这样实际的操作体验是建构概念的良好途径,但又不免与微课的`“短小精悍”的原则相冲突了。
2.开头与结尾要简洁。
微课以15分钟左右为宜,各环节完成时间如何分配也是关键。引入部分与小结部分以1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有板书也要恰当准备,要考虑节约时间,又要显得大方得体。微课教学的节奏要求快慢有度,有时快——如学生练习、回答环节,有时慢——如正常引导环节、闪光点处等,需要教师平时多多关注、多加磨炼。
3.环环相扣,精彩不断。
微课展开过程中应由浅入深将问题串抛给学生,层层推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渐深入,螺旋上升。教师还可以围绕问题,提示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或身边的材料中去发现,比如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做如下设计:变式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变式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变式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些问题的设计也为后面平行四边形相关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围绕问题,提示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或身边的材料中去发现,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进而加深认识。
4.语言表达准确。
微课教学中由于受时间限制,语言的准确性显得特别重要。数学微课特别强调逻辑性的同时,又要做到简明扼要。一节课的小结必不可少,微课的小结在于精而不在长,要求干净利落,好的小结可以起到良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好的总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整体认识的层次,使课堂得到升华。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六
自从我省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各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贯彻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使用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小,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相当多的初中不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他们以中考试题内容为依据,考什么内容教什么内容,擅自删去必学内容中的“实习作业”和选学内存中的“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等。对中考范围内的教学内存,随意膨胀加码,甚至把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已经删去的内容,又拣了回来给学生补充。对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与中考联系密切的也列入教学内容。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
五、关于教科书中b组题的处理。
教科污中b组题是供学肩余力的学生选用的。有的b组题的难度超出大纲要求,教师应慎重处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作,也不应列入中考的命题范围。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七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多么亲切呀。
比如说,超市里卖的水果、蔬菜,商城里卖的衣服、鞋子和家具,稿件上来字数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爸、妈妈和姐姐去表哥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规定:3个矿泉水瓶可以换一瓶水,一瓶矿泉水1元。
爸爸拿了十瓶矿泉水,我非常口渴,一会儿两瓶矿泉水就已经喝完了。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已经有好几个空瓶子了。爸爸轻轻的问我:“我们用十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呢?”我想了想:是冰水喝完了9个空瓶子换了3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两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向杂货店老板借一瓶水喝完之后再加上我们这两个空瓶子又可以换一瓶水,总共15瓶水。”
再生活着处处都有数学知识,等我们去发现。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八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有一点浅薄的看法,得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现在的中学生怀疑心理重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如:函数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集体的合作交流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合作性.小组合作顾名思义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2.参与性.小组合作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任务的分配,小组成员都会拿到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小组教学活动中,激发对小组学习的兴趣.
3.亲历性.数学概念是固定、枯燥的,但是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重演概念的推导过程,则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能够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因此在很多学校陆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着手点,小组合作学习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情况.
1.小组组合较为随意.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较为随意,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多数情况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意愿自行组合,如让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为一组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就导致个别小组中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为主,其他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导致表现机会的不均等,或者小组长时间以同样的组合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最终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落实教学形式,而是希望通过具有实效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随便拿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关于正负数的绝对值,只需要让学生记住正数和零的绝对值是它们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至于深层次的数学原理并不在初中数学的讨论范围内,如果这样简单明了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进行讨论,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对小组成员之间关注度的偏差问题.在每个小组中都会有善于表述自己观点和不善于表述的学生,而通过观察课堂上较为活跃的学生,多数都能够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这样就会使教师忽略班级沉默的那部分学生,也就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三、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分组问题.通过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打破简单按照座位分组的形式,科学地分配小组成员,在整体上把握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实现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帮助,从而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
2.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研究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而一些简单的知识只需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记忆,并不断练习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目的.
3.关心小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这里所说的弱势地位指的是在讨论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因此教师在分配合作任务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实现小组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保证每一个组员都能够有自己锻炼的机会.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使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
作者:朱桂康单位:江苏大丰市白驹镇洋心洼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分析了差别性教学的作用,并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差别性教学是有其来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学得好,另一部分学生学得差的现象。
学得不好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关注,他们会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得差的学生,希望他们能方法对路,学有所得。
1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1.1差别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一个班级中单纯用数学成绩来分类的话,总会大致的分成好、中、差三类学生,好学生即使教师不去费多大心,这些学生的学习也会很稳定;中等程度的学生的成绩还有上升的空间,需要教师再督促一把;差等学生往往是那些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引导好,还有改变的余地,否则就会成为问题学生。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推理、判断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有些学生推理、判断能力较强,成绩就好;相反地,另外一些学生在这方面就差一些,成绩也就不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用统一的方法去教,那么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1.2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的学生在数学上是弱科,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都差。
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是个体育特长生,在我们班里他的数学成绩是比较差的,不过,这个孩子字写的特别好,因而语文成绩比较好。
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有意识的发挥这个学生的特长,让他在一次班会课上发言,讲了自己是如何练好字的。
这个孩子做了充分的准备,讲的很成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从他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他充满了骄傲和自信。
这次班会课后,我又抽时间和这个学生进行了沟通,说起他的数学成绩,谈到数学也没有那么难学,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学数学这件事。
你能写出那么好的字,语文成绩也不错,那你的数学也一定能学好。
某一科学习上落后不可怕,可怕是放弃学习这个科目。
之后,我看到了这个学生的变化,在数学科目的学习上也开始主动提出问题了,上课也积极发言了,课下也能坚持完成数学作业了。
一个学生的转变很有可能只是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这小事如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那是比一万句的说教都顶用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信,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组是关键。
在实施差别性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好组是关键,不能单纯的靠卷面分来进行分组。
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第二组是中等程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上是属于已经入门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掌握大部分知识的学生;第三组是成绩差的学生,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有的甚至对数学一窍不通的,需要教师下功夫去着力解决的一部分学生。
当然,在分组时要兼顾学生的内在想法,事先和学生进行沟通,然后再进行相应分组。
分组结束后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别性教学,一定注意的是教师要对这三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戴着有色眼睛看人,这也是差别性教学中的大忌。
2.2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是差别性教学的关键过程,也是较难实现的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兼顾三组同学不同的程度,采取各有侧重的策略。
比如在复习旧课时,要以第三组学生活动为主,通过他们回答问题,让他们能够通过回忆进一步熟悉上次课的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让他们能夯实基础,稳定进步;第三组学生的题目相对要简单一点,在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的条件下,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力刚.浅谈在数学学习中的因材施教[j].现代教育,2013(08):23.
[2]霍海.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1(12):43.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一
目前,一些数学老师只注意认知目标的落实,忽视情感目标的教育,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缺乏顽强的毅力及独立思考的精神,师生关系疏远;另一方面,虽然思想上重视了情感教育,但苦于情感目标不可能像认知目标那样具体落实,且也没有易于操作的情感评价标准与方法,不知从哪些途径进行情感教育而陷入困境。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情感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而当受到情感激励时,可以发挥其能力的百分八十至九十。但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也有些教师将“情感教育”、“激发情感”异化为教师“传授之道”的技巧。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为此,我根据布卢姆有关情感领域的理论,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着重研究了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个别情况,实施诊断评价。第一,可以通过起始课帮助学生树立近期目标及未来远大目标,鞭策学生为了达到此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第二,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发挥榜样效应;第三,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进行情感处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发展自己。
1.利用数学史料,激发数学情感。丰富的数学史料,常常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数学背景材料,海王星发现的故事;希伯斯为发现无理数而献身的故事;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梯形证明勾股定理,至今世界上四百多种证法。著名的数学问题及数学中的趣闻轶事,使学生获的榜样作用。
2.揭示数学价值,渗透数学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的内容设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问题,恰当的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优化教学系统。例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如果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概念,八年级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生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或小于平均身高?学生感到数学课堂还有那么多自身息息相关,于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好。
3.展示数学美,丰富数学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有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只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数学中也有美比如有字母表示数字,将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就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志教授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例举报幕员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些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教师必须将这些数学素养渗透到点滴的知识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评价。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例习题进行教育。如,学习有理数后,要强调细心,不要发生因粗心掉负号而改变了数的性质的现象;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利用书中习题,说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义;学习“统计初步”时,介绍本章多与数据打交道,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但它的实用性很强,因此要认真细致,马虎不得。另一方面,可用因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来佐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持续学生的数学情感。
1.要养成学生按时预习、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先感知教材内容,为上课更深刻地掌握目标内容奠定基础。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作业独立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掌握目标情况的质量。
2.要养成学生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调节好无意注意,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氛围。
3.要养成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民主地位,平易近人地对待每个学生,为学生大胆提问创造和谐前提。其次,要教育学生只有“问”,学习才会进步。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通过恰当地途径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1.加强直观教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逐步向抽象过渡。如几何第一册的彩页“北京立交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模型”等几何直观图形。其次,教师要充分制作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直观理解。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时可制作其直观演示模型,让学生理解若一图形绕其中心旋转180°后能与原来图形重合,则它为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时便能回忆起直观演示时的情景,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答案。
2.精心设计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既做到把握时机又做到难易适中、精练明确。如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问:怎样图形中的角度是180°?学生很快回忆起平角的度数或平行线下的同旁内角的度数和,为将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一对同旁内角扫清了思维障碍。
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调节自己的外部行动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好比登山,只要有毅力与恒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事迹。其次,要热爱学生,采取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的评价方式。当学生学习有进步时,要大力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帮助。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对学习的情感进行巩固评价,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主动性都能得到同步提高,这样去探索教师就会改变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传递的状态。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二
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从中考试卷来看,考察的大多是基础知识,再就是基础知识的拓展,而偏难的题目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基础知识,那么基础知识的拓展稍加思考佳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指导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我们的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记得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后,我和学生们正在学习“体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这一知识,通过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面积不但计算方法不同,而且计量的单位也不同。看学生们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来做个练习吧:一个正方体,棱长6分米,问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列式做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6×6×6=216立方分米,表面积=棱长×棱长×6=6×6×6=216平方米。题目同学们都做对了,但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同呢?我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同学们,你们比比看,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大还是表面积大?”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肯定会踊跃发言,达成共识,不料,真是让我始料未及,我的问话刚落,孩子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很多同学都不假思索的说:“一样大。”也有的说:“表面积大。”还有少数说:“体积大”。此时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的心理我都尽收眼底。我咕哝着说:“哎呀,只争不行,请讲出你的理由来。”“你看,都是6×6×6=216,当然一样大了。”“不对不对,立方米要比平方米大得多,当然是体积大。”两派学生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我暗暗摇头:“唉!这帮孩子,概念教学时那么强调,还是没有明白体积与表面积的含义。难道我还要再泛泛地跟他们重复强调吗?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这时,我看到任俊伟皱着眉头,按耐不住,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激动地说:“不对,它们不能比,它们根本就不能比!”我的嘴角跃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是吗?同学们,任俊伟有不同意见,请他说一下,好吗?”我握着任俊伟的手,给他以信任的目光,他在我的鼓励下,大声说:“体积和表面积根本不能比,就像周长和面积一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面积是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而体积是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所以它们不能比!虽然结果看起来都是216,可是一个是体积,一个是表面积。就像人和狗一样。”好一个人和狗的比喻!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不约鼓起掌来,同时个个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样子,更有甚者锤足顿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我说:“任俊伟同学不但能够认真思考问题,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我握着任俊伟的手,真诚地说:“任老师,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大声喊:“吴老师,我们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时,一阵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里......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三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有效预习。
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一些预习题,采用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励他们对预习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提醒他们不能将预习流于形式,而是先让他们把本章或本节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然后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了解本章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教材中的例题则要细致分析,这些例题都是所学知识点在应用时的典型,或者是对某个数学定理的证明,如果学生能充分理解例题的意思,并能举一反三,那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必然会更加深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习惯养成前,教师给学生确定预习时的目标,这样学生预习时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就能保证预习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确保预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预习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说说生活中他们见过哪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图形,试着将图形画出来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自主学习,很快就能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前思考了这些问题,在课堂讲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绝大多数同学的心中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能体现出课前预习对有效课堂的开展的重要性。
二、课中讨论。
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们辩论,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过程,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辩论中知识有了很好的互补,还互相借鉴了学习方法,还学到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技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将一些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去思索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讨论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代表向大家展示每一组的学习成果,学生讲老师听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学生表达集体智慧的探究结果,必定会联系相关数学概念进行,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汇报时,我们还可以允许其他成员对汇报者的内容进行补充纠正,甚至将小组汇报扩大为全班学生的大讨论,这样,每一名学生就能共享知识资源,都有思考评价的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数学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对数学课本的学习,还包括了对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和相关的科普知识。现在的学生大多只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发展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内学习带动课外学习,培养他们学活教材,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开放题,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思想,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去采集数学实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着眼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亲身实践。学生的学习也必须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从多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趋力,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也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分析探索,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鼓励学生去探讨,引导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大胆猜想,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08期。
[2]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期。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四
1.合理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学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导入,使教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备感染力,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
2.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深入讨论与思索,针对疑难问题应该互相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而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智力情况,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使所有的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使所有的学生认真参加合作学习。另外,在小组长引导下进行讨论与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习中,确保所有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各个小组要选定一个代表,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进行汇总,最终由小组代表完成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初中生团队合作意识。
3.创造性运用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充分展现了开放性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并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经过科学的教学加工,将抽象和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初中生容易接受和便于理解的教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完成探索,有效巩固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问题:若是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样才能够将此平行四边形重新绘制出来?这时学生要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教材中并没此种设计,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认真地学习和参与讨论,最终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目标相对明确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和规律,进而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五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教师要想把初中数学教得好,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教育必须需要创新,需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一、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尊重科学家,尊重那些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的学好这门课程,让数学的奇葩绽放在学生的心田。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趣味性。初中数学的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这些理论知识如果但是理论的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在其中可以适当拥有一些趣味的实践操作来教学。比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此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几张后纸片,然后用剪刀把纸片裁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在课堂上可以现场让同学们用剪刀把四边形裁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的亲自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表见解中锻炼自己“说”数学的能力、数学应变能力,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平等交流中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需要分组讨论时,就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进行交流、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质疑,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当然笔者也会适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并适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协作精神,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数学的抽象性,是课程枯燥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语言抽象往往是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学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辨别的)、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固定点、生长点)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因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又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一环紧扣着一环。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时要做到几点: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缩短新旧知识的距离,为学习新知作好准备;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架桥铺路。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习惯。
此外,还要利用认知结构可辨别性,从相同点、相异点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变式练习,获得精确的、可辨别性强的知识。通过及时反馈,纠正错误的或模糊的观念,既能增强原有知识的清晰性又能强化新知识的固定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新旧知识连接点、不同点,新知识生长点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同时也能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关注。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要能够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增强实践能力呢?这是教师一直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收获,从而充分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去传授学生知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最终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要求来制订,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前提进行确立。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明确了自己要“教什么”,还明确了学生要“学什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自然而然地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师准备《力的图示》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首先,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能够用力的三个要素来表示一个力;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力的三个要素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为什么会不同,以及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力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力的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有目标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入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自转》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为学生制作出一个地球自转的模型。然后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如,白昼和黑夜是怎么产生的?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制?为什么会出现时差的现象等。通过有效的提问,再加上学生对模型的观察,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学习到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并能利用地球自转现象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背景的当代,作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使一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上,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科学在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科学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内容非常丰富,实践性也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构建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片知识的海洋,让他们自由地遨游,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喜欢上初中科学这门学科。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这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主动去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那么必然会收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这是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来考虑的,只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也是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
例如,在讲解《代代相传的生命》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概念和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再引出有关动物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一只蝴蝶能活多久?一只海龟又能活多久呢?利用这些问题,说明动物生命周期有长有短。其次,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取视频播放,向学生展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最后,再利用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组成小组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在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强化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2)。
[2]杨功立。对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龙西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对恰当及时反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优化。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为起到主导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并及时关注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恰当处理和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以及教学节奏,从而有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
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初中数学论文网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3.课后反思,及时小结。
讲课后反思、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初中数学小故事论文篇十八
数学课程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居于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性科目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其整体学习质量,而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正显示出极端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路落后,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师生互动不够,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和终身数学学习意识的形成。从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探究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而实现这一探索必须要始终在坚持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指导思想。
一、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首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问题,教*白话文*师完全掌握课堂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全面忽视。更有甚者,初中数学教学中完全不顾学生能否接受而进行一味“填鸭式”或在中考压力下进行高压式题海战术,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带来极大损害。
再者,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必须要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从而体现并充分落实初中数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创新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创新教学理念首先就要求在备课阶段做到真正地精研教材、摸透学情。一方面,教师需要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归纳、总结、分析,发挥好教材的辅助作用,通过对教材的严密分析勾勒出数学教学的线索,并以此作为备课的基础和前题,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对于学生的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不仅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基本掌握,更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和学习思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推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主体的互动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初中数学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体现科学性,从而实现有效性。
(二)重视课堂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有着良好效用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而且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标准,课堂教学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更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共鸣,获取新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教学法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景教学必须要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相结合。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既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又贴近学生思维基础的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其次,教师必须要考虑情景教学的实用性。实用性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实用性就没有情景教学法的开展基础,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更加重视教学情景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再次,情景教学要充分注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推动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如上所述,情景教学法能够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过程中发挥作用,而教师还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充分实现课堂角色由主体向主导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有效性还要针对课堂教学开展情况及时开展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反思,及时总结问题,归纳经验,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反思结果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加以深化,从而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改进中学数学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