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范文(18篇)
通过制定一个明确的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工作。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估计项目的成本和周期。每个项目都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来指导工作。写方案前,我们需要对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方案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参考和执行。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一
今年是县委确定的项目会战年,也是我镇建设大邑“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我镇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市、县、人才工作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拓宽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镇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晋原镇20xx年人才工作计划如下: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我镇领导干部要结合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镇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二)、要总结推广经验。重视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我镇在开展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推进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工作是一项与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我镇将以此为契机,在全镇上下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大人才在推进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二
1、我乡各类人才总量、结构、分布情况
xxx乡人才重要集中在乡机关党委、政府和其他事业单位,约占73%左右,只有少部分分布于各村,其中村班子人才队伍占有比例月8%。人才中有已具有高中、中专和大专的为多,农村种养殖或加工基层人才很少,只占总人口的2.5左右。同时学业有成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其他地方发展,回到家乡的很少,更由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和基础条件的制约,更难留住农村人才。
2、xxx乡党政人才队伍情况
我乡党委编制6人实有6人,其中聘用1人,31岁至40岁4人,41岁至55岁2人,大专文科2人,中专文科4人。xxx乡人大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41至55岁之间,学历大专文科。政府编制5人实有5人,其中31至40岁2人,41至55岁3人,中专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办公室编制2人实有7人,其中聘用及临时人员3人,女同志2人。30岁以下3人,31岁至40岁2人,41至55岁2人,高中2人,中专4人,本科1人。工青妇编制2人实有2人,其中:31至40岁1人,41至55岁1人,学历大专1人中专1人。人武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41至55岁,学历高中。计生编制2人实有2人,其中:30岁以下1人,41至55岁1人,高中1人,大专1人。民政编制1人实有1人,年龄31至40之间,学历中专。国土资源编制2人实有2人,年龄31至40岁2人,学历中专2人。公安司法编制6人实有6人,其中30以下2人,31至40岁24人,41至55岁2人,学历高中1人,中专4人,大专1人。
3、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情况
全乡事业单位编制133人实有人员138人,其中乡中学1所,编制29人实有31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25人中专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5人,未聘人员3人,30岁以下人员19人,31至40岁10人,41至55岁2人。小学编制69人实有64人,其中:大专3人,中专55人,高中6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1人。30岁以下31人,31至40岁16人,41至55岁16人,55岁以上1人。农技、农机、林业、牧业、水利等站所编制7人实有7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年龄31至40岁和14至55岁各1人。初级职称1人,年龄31至40岁之间。工勤人员4人,其中大专2人中专2人,年龄30岁以下2人,31至40岁2人。医疗卫生单位编制9人实有9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年龄31岁至40岁。学历9人中专,9人为初级职称,9人30岁以下。文体、计生站所编制6人实有6人,大专1人,中专5人,30岁以下1人,31至40岁5人。其他公益管理和社会组织编制13人实有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专12人,大专1人,初级职称9人,年龄31岁至40岁8人,41至55岁1人,工勤人员3人,30岁以下2人,31至40岁1人。
4、农村实用人才情况
我乡农村实用人才32人,其中:中专10人,高中7人,初中及以下27人,40岁以下27人,41岁以下5人,近三年农业技术专业培训5人。32人中,生产能手26人(种植能手10人,养殖能手11人,加工能手5人),能工巧匠6人(技能劳动型人才4人、文体艺术类人才2人)。
5、县级层面人才
我乡无县级层面人才。
6、人才需求情况
我乡需求人才为党委2人学历本科和大专各一名。政府1名本科。办公室1名本科学历。文化体育1名本科学历。中学2名学历本科。小学1名学历大专。医疗卫生单位2人,学历大专,农业等单位2人学历大专。文体等2人大专学历。其他公益管理1人学历大专。共计15人。
1、在吸引、培养、使用和稳定农村人才等方面,我们认为要认真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提高领导对人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观念。树立人才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是推动工作保质和高效完成的基础和保障,充分肯定人才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全面树立人才第一的用人、选人和培养、任用思路。
二是加大人才的社会认可氛围。对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成果获得经济效益的人员要大力鼓励和宣传,在群众中形成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发挥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形成全社会共同尊重人才、渴望人才、培养人才的好的社会机制,全面推动全社会重视人才的好的环境。
三是做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农村基层人才我们要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法规素质、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便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是强化激励机制。对做出贡献,推动社会文化、卫生、经济、教育等各方面有较大发展的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和鼓励,并有效的为他们更好的发展才能和优势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改善他们的环境,稳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以便发挥更好的人才效益和人才优势。
2、我乡在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流向农村、服务基层政权服
务方面,有以下经验和实例:首先,在培养党员和村干部工作上,重点考虑把优势人才吸收进来,并为人才创造好的技能发挥条件,让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如:我乡坝子村的谢荣昌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非常有经营和管理的才能,曾任过原箐口焦化厂副厂长。但90年代之初,因政策和体制不健全的影响,焦化厂倒闭了。我乡看到了他的管理和经营能力,他是农村非常缺乏的人才,便积极发展培养他加入了党组织,现他已成为了一名群众信赖的村支书,发挥出了领导和管理的能力,把坝子村管理的井井有条,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多项工作在全特区各村中名列前列,在村班子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才的作用。又如:荒田村小屯组的周光云同志是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善于学习和钻研,勤于苦干,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和掌握了一套非常适用的养殖技能,为了发挥他的人才优势和作用,我乡多次派他参加特区和市举办的技术培训班,逐步提高了他的技能和水平,更多的掌握了畜牧养殖知识,同时在他所在的小屯组修建了总面积20xx平方米的养殖场,并调运南疆黄羊和种公牛给他饲养,协调信用社发放贷款,以他的带动组织农户发展养殖也,充分发挥出了人才的优势,稳定了人才在本乡发挥作用。
3、农村基层人才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这些人有思想、有素质、有头脑、有意识、有文化、懂技术,在群众中大多数有很高的威信,有带动作用,是群众的代言人。
其次,他们是社会效益的创造者,是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全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他们,并需要激励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是他们是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农村社会的文化、卫生、教育等重要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他们。
四是党的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他们,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党的政策、路线不偏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更需要他们。从以上我们便可以看出,他们在农村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发掘和培养,并建立有效的机制,激励和发挥农村基层人才的优势和作用,更好的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1、导致农村基层人才流失、缺乏和稳定的原因是:
一是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经济条件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是农村人口素质低发展经济和发挥才能的社会环境不好,发展较困难,保障机制不健全。
三是资金来源少、途径少,农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人才规模化经营。
四是政府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不够,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没有创造良好的发挥空间。
五是村级组织人员有限,并且报酬低少,不能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
以上因素都是造成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流失、缺乏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影响农村基层现有人才健康成长和积极发挥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一、农村社会观念陈旧,许多地方落后思想还主宰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利于农村基层现有人才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群众群体素质低,对人才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和能力认识不到位,只重生、不重教育和培养,只重眼前、不重长远的观念也限制了农村基层现有人才的健康成长。
三、现在还没有一套健全的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和能力发挥激励机制,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农村基层现有人才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发挥。
3、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手段的作用:农村市场基础薄弱,发展空间不大,对农村基层人才的容纳也相当有限,配置的量和需求都没有多大的空间,制约和迫使农村基层人才的流失,并且农村市场对农村基层人才需求不明显,效益也不能让农村基层人才满足,更加快了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也相当有限,政府不具有企业一样的优势,不能更多的安置和吸纳农村基层人才,并且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基层人才对薪酬的要求,制约了农村基层人才的留用,致使大量的人才流失,甚至导致人才缺乏。
1、出台适宜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政策。认真完善和实行农村“3+1”教育班和技能培训班,大力开展以村为主、为单位的适用技术培训夜校,传授新型农村种养殖新技术,广泛的开展农村群众培训工作,更好的建设和培养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人才吸纳机制,把农村基层人才吸纳进村班子。另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基层人才发挥才能,政府协调鼓励人才致富,奖励能人,为人才和能人创造发挥才能的条件(如大力推行绿色证书优先承办制度、实行资金和项目人才优先机制等),形成良好的人才优先社会舆论氛围,激励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
2、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应大力实施项目、资金农村基层人才优先机制,鼓励农村基层人才留在农村发展,加大奖励和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和创新的农村基层人才大力给予思想奖励和经济奖励,稳定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并努力争取机会,加强农村基层人才的培训和提高,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的联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与外界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形成外界互通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发挥创新能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改善和吸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政府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投放适宜于经济发展,要求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高,效益高的项目,以有方向的加大对农村基层人才需求,吸引农村基层人才的加入项目建设。
二是积极鼓励个人创建村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协调各种问题,政府做好各种服务,调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创业积极性,稳定的留在农村创业。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教育、信息和文化等设施,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农村的优越,让农村基层人才队伍能热爱农村,增强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以能留住农村基层人才队伍。
四是建立好的鼓励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基层人才的扶持和贡献奖励,逐步形成良好的创业激励机制,以吸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稳定,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人才的创造性,给予更多的创业和发展空间,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和支持,从情感上留住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心,增强在农村创业信心。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我市十一次******提出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青岛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青岛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现就我市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遵照旅游发展、人才优先、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为根本,为青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旅游人才效能显著提高,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才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基本原则。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工作,在选定培训对象、统筹各方力量、提供配套服务方面起主导作用。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旅游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旅游业跨越发展为目标,充分借助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各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部署,分头抓好落实。各区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学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并指导企业自主培训。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旅游人才工作具体实施计划,摸清行业现状并建档立卡。
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劳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方位服务体系。
要深入研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向,按需施训。要重视旅游人才的跟踪服务,积极帮助旅游行业员工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举办各类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着力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由青岛市旅游局牵头组织,邀请国内著名旅游培训专家和教学名师主讲,举办旅游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全市旅游企业培训工作专题讲座等系列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继续与青岛大学共同做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培养工作。
(二)加强校企合作试点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贯彻旅游行业与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责任、利益共享”原则,推进校企合作走内涵发展之路。旅游企业明确培育人才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员工在职培训满足管理、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旅游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服务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培训试点阶段的培训费用按照”企业配套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学校优惠一部分”的办法解决。旅游企业每年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实施全面的人才培训。
(三)建立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
通过和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联系,吸纳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精英组建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进一步整合我市旅游专家资源,本着”自愿参与、合作发展、服务社会”的原则,全面发挥专家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青岛市旅游文化内涵,并可利用专家影响向外界宣传,扩大知名度。
(四)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我市旅游中心工作,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全市旅游企业中选拔并建成50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示范基地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深入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五)积极引进优秀旅游人才。
支持旅游企业吸引境内外旅游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建立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对旅游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2008】19号)有关政策给予扶持。重点抓好旅游。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创新型人才、旅游开发性人才和旅游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办好”青岛市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暨大中专应往届毕业生招聘会”,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搭建供需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打造一支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旅游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定期举办全市性或区市范围的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树立行业标兵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行业内比学赶超、提高服务技能的氛围。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并将其列入市旅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外参加业务培训、交流、学习考察。
(七)加强导游职业化团队建设。
一是不断总结导游考试组织经验,进一步完善导游考试制度,经过培训考试选拔一批优秀导游考试考官,认真组织实施好2012年度导游资格考试工作,严把导游”进口关”;二是积极鼓励在职导游员参加全国导游等级考试,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做好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年审培训、新导游岗前培训,精心策划培训课程。根据学员情况,分批次、分等级、分语种进行培训,邀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和岛城优秀教师、名牌导游员讲课,确保培训效果。四是继续加强理顺导游服务公司的管理,初步建立导游管理网络群,定期发布导游培训内容和管理的相关规定,采取纠兼并举的方法,继续完善导游退出机制,制定星级导游评定标准,开展导游星级评定工作,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语种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导游员队伍。
五、激励政策。
(一)强化对校企合作旅游行业人才培训的考核,完善奖励办法。市旅游局在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校企合作试点行业培训的验收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试点院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将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工作情况纳入评先争优的考核体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有资格评选为青岛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给予表彰奖励,并推荐上报省旅游局,参评山东省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二)重视对旅游人才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建立市旅游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鼓励旅游人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等各类业务选拔活动;鼓励旅游人才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扩大旅游人才与其他行业人才的交流;对获得市级以上大赛奖励的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饭店服务员等优秀导游人员,按国家级、省级、市级给予通报表彰、物质奖励以及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旅游企业根据相关条件对优秀旅游人才给予晋级或破格晋级机会。
六、保障措施。
各单位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自责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落实人才措施。有专人负责,具体承担指导、协调工作。
要健全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年初列支人才培训经费,指导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足额提取并使用好教育培训经费。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四
**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首先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五
为加快推进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省市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主要内容,坚持把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完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基础保证,把推进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工作重点,把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作为长期任务,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工作作为有效补充,通过转变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整体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的发展,努力使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与全县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推动岷县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工作人才指专门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就业培训、医疗保健、幼教、养老、殡葬等)、残障康复、优抚安置、青少年心理疏导、司法矫治、社区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收集整理等服务性工作的工作人才。因此在开展工作中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真正形成各具优势、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好试点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要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作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司法矫治、社会公益类民间组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有效扩大覆盖面。
(一)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
各乡镇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方案。一方面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培训,举办社会工作知识专业讲座。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把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与干部的本职业务培训结合起来,造就一批既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本职工作业务,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初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工人才。
(二)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
1、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综合衡量不同社会工作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相应岗位等级、岗位数量,以及与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比例,形成我县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
2、积极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矫正、监所管理、禁毒、残障康复、人口计生、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现有工作基础和服务需求,可先选择教育、司法、民政、残联等领域开展社会工作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三)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健全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体系。
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专。
业化水平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的原则,采取简化登记手续,完善注册办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鼓励并帮助已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师)的人员创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在各类社会组织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空间和舞台。
(四)落实各项配套制度,保障社工的薪酬待遇。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大力支持,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出台社会工作者“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以岗定薪,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从体制上保证社工薪酬待遇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县上将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相应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组,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派专人负责,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项任务,让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更多地认识社工、了解社工、支持社工、参与社工、为我县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精心组织实施。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一名领导牵头抓总,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精干力量真抓实干,及时研究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推进我院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我院执业,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一)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人才结构。
根据医院临床的学历结构本、专科层次人员居多,医技科室中专学历人员较多等现状,以促进专科学历人员攻读本科为重点,鼓励医技人员攻读专科,缩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历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同时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本科层次医务人员考研、读研,每年计划选送2-3名临床医师攻读研究生,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
(二)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要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聘请外院专家以及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继续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和医学动态,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院内专家全院性讲课,并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听课率90%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100%。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3-4次科内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加强科室专业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新技术、新项目为主。每位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要开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项目或应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医院要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各临床科室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3)征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
4.从基础抓起,做好新进人才培养。
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6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
培养经费,与财政拨付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并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奖励和引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教育、机构编制等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县医院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县医院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卫生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今年人才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推进xxx建设步伐。
一、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以强化理论武装、强化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二是认真抓好在职干部的培训;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组织好教师的全员岗位培训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教育。同时,协助有关单位要搞好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操作实践能力的核心。一是进行订单培训;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开展再就业工程,积极联系县上有关部门,搞好再就业工作。四是做好人才资源自我消化和向外输出工作;五是指导岗位培训。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技术素质和致富能力为核心。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渠道,切实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在狠抓人才“产销衔接”工作方面:
一是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一是进行转变观念的引导性培训,在此基础上,摸清待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继续深入开展家政、电动缝纫、电工、焊工、创业等技能培训。二是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争取让农民一培训完就能顺利择岗就业,实现转移。
二是做好满足我镇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工作。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发展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人才交流机制,以旅游开发、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专业为重点短期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联合镇劳保所、农业办等相关科室,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岗位培训,认真组织镇内劳动力交流会,加强与县人才市场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资源的自我消化、引进和向外输出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大力宣传人才强镇战略,以图片展等有效形式集中宣传在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各类人才典型事例,促进人才相互交流合作,积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具体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围绕全镇人才工作重点,要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是为人才办实事好事。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联系,特别是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地与优秀人才联系沟通,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在工作或经营中想法和思路,协调解决他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督查。
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郑建华任组长,镇党委委员潘春霞副组长的棠阴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附件:
棠阴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名单。
x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名单。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其中xxx同志为镇人才工作联络员。
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县委有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部署;。
2、负责镇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检查和指导;。
4、承担人才信息库建设和维护、人才工作信息宣传、人才工作调研等日常工作;。
5、做好对各类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
6、及时完成县委人才办指派的其他工作。
事业单位、行政村联络员名单:
xxx中学:xxx。
xx卫生院:xxx。
xxx村:xxxx。
xxx村:xxx。
xxx村:xxx。
xxx村:xxx。
xxx村:xxx。
镇企事业单位、行政村人才工作联络员工作职责:
今年是县委确定的项目会战年,也是我镇建设大邑“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我镇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市、县、人才工作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才开发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拓宽引智渠道,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镇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晋原镇20xx年人才工作计划如下: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我镇领导干部要结合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镇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二)、要总结推广经验。重视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我镇在开展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推进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工作是一项与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我镇将以此为契机,在全镇上下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大人才在推进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xx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首先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为推进我院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积极培养或引进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我院执业,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提高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一)提高学历层次,改善人才结构。
根据医院临床的学历结构本、专科层次人员居多,医技科室中专学历人员较多等现状,以促进专科学历人员攻读本科为重点,鼓励医技人员攻读专科,缩短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历差距。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同时加大投入,鼓励、支持本科层次医务人员考研、读研,每年计划选送2-3名临床医师攻读研究生,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
(二)建立层次分明的人才建设体系。
1.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各项有利于青年医生成长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小组,制订住院医师评分、轮转、考核、奖惩、专科培训制等完善的培养体系。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便牢固确立临床与科研并重的观念。要定期为青年医务人员开展包括疑难病例讨论会、临床思维和学科新进展讲座、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各类业务学习,以培养其科研能力。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聘请外院专家以及医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继续教育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国内外的新理论、新知识和医学动态,提高全员业务知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定期举办院内专家全院性讲课,并要求主治以上医师听课率90%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100%。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3-4次科内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加强科室专业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新技术、新项目为主。每位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要开展一项新技术、一个新项目或应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医院要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各临床科室人员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活动。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3)征引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
4.从基础抓起,做好新进人才培养。
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度。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6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
培养经费,与财政拨付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一并用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选拔、奖励和引进。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教育、机构编制等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加强县医院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县医院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卫生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舆论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卫生人才政策,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不断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浙委人办〔2019〕6号)和《关于印发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的通知》(湖委发〔2018〕1号)精神,结合我市乡村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以培育打造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等“五类英才”为重点,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下乡通道,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2022年底,全市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0名左右,培育专业精英400名以上、乡村创客1000名以上、能人乡贤3000名以上、工匠能手5000名以上,乡村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万人以上,其中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1.8万人以上,电商“新农人”3000人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1000人以上。构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乡村人才体系。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乡村人才综合竞争力全省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乡村人才振兴标杆市。
(一)重点培育“五类英才”,打造核心品牌。
1.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深入实施“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培育工程,重点在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家乐民宿经营业主、家庭农场主、农业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电商带头人等生产经营能手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每年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5名左右。(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各区县)。
2.培育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积极推行“首席专家”结对帮扶制度,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医生、教师、律师、文艺工作者、乡村规划设计建设人员、农推联盟专家等各类社会人才组团下乡,定期服务乡村。从优秀行业人才队伍中选拔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为“首席专家”,组建“1名首席专家+1个专业团队+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1+n”专家帮扶团,长期入驻乡村挂职服务,极力打造一批农业农村急需的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导师团队和公共服务团队。每年培育服务乡村的专业精英10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协、市文联,浙大南太湖农推中心,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3.培育双创带动的乡村创客。实施“乡村创客培育”工程,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十条”、新生代企业家“311”领航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等项目政策,引导大学生、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一二三产业回乡创业兴业,全面实现“一村一客”。每年从青年创业主体中培育乡村创客250名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4.培育乡村治理的能人乡贤。实施“万名贤人回乡计划”,以“名誉村主任”以及“乡贤参事会”等新社会组织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社工人才等回馈故里、服务乡村,每年吸引能人乡贤750名以上。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三培养”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依托“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活动、乡村“领头雁”工程、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等,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兼职。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到2022年,全市选树200名左右市县兴村(治社)导师,推动每个村“两委”班子至少有1名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5.培育各行各业的工匠能手。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强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乡村旅游讲解员、农村种养能手、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农村文体协管员、传统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挖掘培养,探索建立工匠能手认定发证制度,支持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传统技艺文化传承人,打造一批吴兴名点师、南浔渔技师、德清钢琴匠师、长兴紫砂名师、安吉茶艺师以及湖羊繁育师、湖笔制作师、湖州绣娘等湖州特色工匠品牌。每年培育有一技之长、示范带动明显的工匠能手1250名以上、乡村旅游讲解员250人以上;到2022年,培育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团队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经信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
(二)创新改革“五大机制”,完善制度设计。
6.构建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深化与浙江大学在乡村振兴上的战略合作,依托“南太湖精英计划”,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引导各类“高精尖缺”人才投身我市乡村振兴。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提供智力服务。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实施“万名大学生招引计划”,建立市外高校大学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每年招引到乡村的大学生3000名以上,推动250名以上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7.完善立体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完善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农民学院、农广校、中职学校、乡村成校、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支持“三农”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湖州农民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项目,加快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新农人”、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重点群体做好高职扩招等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实施岗位指导培训、境外高级研修等。每年落实20个乡镇事业编制用于大学生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定向培养基层医疗人才40人以上,免费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人以上、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以上、电商“新农人”7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编办、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社,湖州农民学院、湖州师院,各区县)。
8.创新精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建立乡村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学分银行”等方式,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建立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开展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直接认定,重点考察劳动者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期限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按照相关规定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依据。(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9.实施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综合实施农技人员岗位扩招、提升培训、离岗创业、农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等制度,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新动能。建立有利于涉农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机制与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涉农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支持创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服务网络,探索农业科技人员到乡村、涉农企业离岗创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等。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科技局,浙大南太湖农推中心,各区县)。
10.建立城乡融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破人才的编制壁垒、行业壁垒,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加入等方式,建立城市人才、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市农科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本地事业单位人才到乡村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挂职锻炼。支持选拔一批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领军人才受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和地方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共享,形成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湖州师院、湖州职院,各区县)。
(三)全面落实“七项激励”,优化人才扶持。
11.突出项目政策扶持。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每人给予30万元的特殊支持,并将所在企业纳入“人才券”适用范围,给予企业购买高端人力实际服务费用50%的资助,每年不超过5万元。深化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携带科技项目进驻乡村,对任期内实施的科技项目,个人项目每个资助额度为4万元,团队项目每个资助额度8万元。从专业精英中遴选聘请25名左右市级“首席专家”,每人每年给予5万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用于专家项目服务过程中的交通、食宿、咨询等费用支出。参加市级及以上政府或人力社保部门主办的创业大赛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经营实体和注册地均在湖州市的涉农创业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15万元的创业示范补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2.强化创业用地保障。每年安排一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实施农业“标准地”建设,对发展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并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优秀乡村创客,优先保障农业“标准地”,按不高于项目流转总面积的2%申请,一般单个项目用地原则上不超过5亩;对于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且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可适当提高用地额度。(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3.提升融资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办创业贷款,加强融资渠道对接,设立“乡村创客贷”,对入选“南太湖特支计划”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和在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项的乡村人才涉农项目,在注册落地后,可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三权”及农业设施、农机具抵押,信用等贷款方式,给予最高可达500万元的授信额度,市强农产业基金、乡村振兴基金中给予优先安排;对申请创业贷款且符合条件的乡村创客,市财政按贷款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当年贴息总额不超过5万元。对返乡下乡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电商“新农人”,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以上的,自建网上销售平台按照建设总投入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入驻第三方平台产生的服务费用,按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农行、湖州银行、省农信联社湖州办,各区县)。
14.推动人才后续培养。全市遴选100名左右“湖州农民专家”,获评人员享受每人每月600元津贴,连续享受3年。乡土技能人才技师和高级技师可优先享受“金蓝领”高技能人才扶持政策,对在城镇建成区外行政村组建市级农业领域传统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在享受“金蓝领”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每家5万元的建设资金资助。街道(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其招聘岗位总数的20%左右可直接面向优秀社区(村)专职工作者。每年安排100名左右村“两委”干部,免费参加湖州农民学院在职学历教育;对村“两委”干部在职取得本科学历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取得研究生学历的一次性奖励10000元。以乡镇(街道)为主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聘任大学生到村工作;对新取得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村“两委”干部,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湖州农民学院,各区县)。
15.优化生活保障服务。将“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纳入“湖州服务绿卡”服务对象,给予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各项待遇。对到村任职或村聘大学生,纳入大学生租房(生活)补贴对象范围,可同等享受相关政策。对列入湖州市乡村传统技艺技能人才目录的工匠能手,给予其社保(商业保险除外)个人缴纳部分财政全额补贴,补贴不超过3年。(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
16.畅通办事通道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创造良好乡村人才生态。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项、办事直通车等制度,完善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工作体系。支持在人才服务机构或人力资源社保服务大厅设置“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人才工作站,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深化。(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各区县)。
17.加强先进典型选树。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有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为各级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组织开展在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和工匠能手等“五类英才”中选树一批“乡村振兴英才”,并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根据工作需求,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对在村工作满30周年的优秀村“两委”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参与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区县)。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由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牵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共同协调推进各项举措的具体实施,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配合的工作格局。各区县、乡镇要压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乡村人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建立推进机制。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制定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定期牵头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对各有关成员单位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研究部署,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战略总体规划,将乡村人才振兴年度成效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考核内容。市级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分解落实好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各区县要抓紧制定相应的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本市其他人才政策文件如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对同一事项涉及多项奖励的或与其他政策文件有重复的,按最高标准执行。资金兑现渠道,涉及新增政策项目资金,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涉及原有政策提标扩面的,按现行相关专项资金明确的渠道列支。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三县可参照执行。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镇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适应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确保顺利实现“大干三五年,跨江赶苏南”的宏伟目标,根据市政府“人才引进激励办法”的要求和镇“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20xx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积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大力实现新世纪人才工程,着力建设党政人才、经营治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引进紧缺急需和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强镇强村,三年倍增”,实现两个率先和“两个提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20xx年人才工作的目标。
20xx年我镇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扬州第一、苏中领先的经济强镇、功能相当,与“两个率先”和“两个提前”相适应的数目充足、结构公道、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1、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根据我镇“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结合我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增加人才数目,进步人才素质,公道调整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0xx年,我镇人才总量要达到3500人,年增长要达到8%以上,各类技工人才占技。
2、人才结构调整目标。人才队伍结构在产业、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公道,高、中、低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公道。重点增加高层次人才和我镇紧缺的人才,重点扶持教育、卫生、建筑、化工、冶金、机械等六大高峰产业,加大培育花木产业、建筑业人才力度,壮大实在力和规模,努力构筑与我镇特色经济相当的特色人才高地。
3、人才素质进步目标。20xx年,人才队伍中高级人才增长到500人;大专以上学历职员比重由20xx年的41.8%进步到50%以上;重点培养一批横跨技术、经济、财会等领域,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工作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1、牢固树立人才工作的重点战略地位,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思想保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熟悉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象谋划经济发展一样谋划人才工作。
2、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首先,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进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位镇领导联系1名高层次人才,实行定期联系。三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形成党委同一领导,组织部分牵头抓总,有关部分各司其职,密切联合,社会气力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式,并及时调整人才工作小组领导成员和组织网络。
3、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进,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牢固树立“人才投进是效益最大的投进”的观念,进步政府发展性投进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使人才开发投资的增长率与财政收进的`增长率相协调。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的投进,企业用于人才工作的专项经费可设立单独科目,答应税前列支,计进单位经营本钱。
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资助相结合,建立以政府资助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气力资助为主体的人才资助体系。开展评选十佳科技创业明星、十佳科技创新之星、十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先进典型。在人才宣传月,大力宣传在人才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宣传用人单位重视人才,促进发展的典型事例,宣传发挥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努力造就三支人才队伍。
首先,重点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重点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干部。抓好党政机关与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新机制。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选拔一批“双带型”支书。坚持后备干部制度,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
2、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经营治理职员队伍。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我镇各类企业的发展的现状,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支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治理职员队伍。优化经营治理人才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治理人才的创业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治理人才进行物质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激发创业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你追我赶、跨越发展、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通过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和讲座等各种形式,加快企业领导人的知识更新,努力使企业经营者尽快确立现代企业经营治理新理念。加强企业引智工作,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重点是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成果。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企业应根据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治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
3、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职员队伍。
第一、以高层次紧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展人才引进。一是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限时解决好引进人才在户口过进、子女进学、配偶工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人才招聘活动。根据全镇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单位要求,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团赴高校及省内外人才市场参加人才招聘大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今年要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市四次大型人才市场和每月的小型人才市场。
第二、以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和企业经营治理人才为重点,着力抓好人才培养。根据我镇产业产业结构特点,依托技校、职校,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投进,选择1-2家技术先进、治理规范的大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培训与实习基地,缓解我镇车、铣、刨、钳及数控机床操纵等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矛盾,促进全镇中高级技工人才的协凋发展。根据我镇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依托“党员双带示范基地”,邀请农业专家现场传授技术,开展花木培植,特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技能培训,不断进步农村适用人才的专业素质。根据我镇企业家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专业人才的特点,抓紧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每年选派2-3名企业经营治理人才到高校或大型企业进修深造,跟班锻炼。
第三、以引智项目基地建设为重点,致力搭建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一是抓好雅典娜园艺公司引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力争把“基地”建玉成市花卉园艺产、发、研及销售中心。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依托扬州大学等高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编印成册,发放到企业,推动资源对接和项目合作。
(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各村、企业、各部分要从战略高度熟悉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将人才工作列进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视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题目,把贯彻本规划、实施人才战略纳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好本地区、本部分、本行业人才规划,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部分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协力,共同开创我镇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大人才工作的考核和检查力度。
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把人才工作纳进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实绩的重要内容,推动我镇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年省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及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年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范围共10个县区(以下简称实施县区)。
(一)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为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共招录43名公务员。
(二)大力实施基层教师、医疗卫生、农技队伍建设工程。为实施县区每所高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2名,每所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名、医护专业专科毕业生1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6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招聘专科以上农、林、水、牧、机或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毕业生5名。全市共计划招聘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人员500名。
按照省上安排,做好我市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设立110个助学金名额(其中师范类60名,医学类50名),为实施县区选拔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每个实施县区确定资助对象50名。
(三)大力实施支农、支教、支医(以下简称“三支”)工程。从市级选派90名(其中农技人员30人,医生30人,教师30人)、各县区选派20名(其中农技人员5人,医生5人,教师1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教师和医生,到实施县区及所属乡镇开展“三支”工作。
(四)大力实施学历教育工程。在“振兴计划”实施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拔2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进行学历教育。
(五)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一)准备阶段。
本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部署安排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实施意见于6月底前报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开发办公室。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六
×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坚持“精强主业、多元发展、走向国际”的发展思路,以“建设中国燃油喷射系统最大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出口基地、科研中心和人才中心”为目标,多年来始终抓住人才这个企业发展之源,把握住吸引、培养、用好这三个环节,不断深化人才工程建设,以人才领先实现技术领先,变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优势,从而为企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进入新世纪,××公司之所以能实现持续高效发展,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公司从实际出发,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狠下功夫,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公司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108人,有含教授级高工在内的高级技术职称人才188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98人,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20xx人,有5人成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到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了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
1、高层次引进人才。公司注重引进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又积极参加海外引智活动,并利用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公司科研项目,同时,到知名院校开专场招聘会,吸引优秀大学生来企业,以增加人才的厚度。另外,公司还将通过与高校建联合实验室,支持创新项目与设立专项奖学金,将人才的选择、引进与联合培养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动态平台上来。公司不但注重引进目前专业需要的人才,而且超前引进和储备“十一五”期间产品研发人才,使引进人才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目前公司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千多名。初步实现了公司在人才队伍上“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目标。
2、高素质培养人才。在高标准、高层次引进人才的同时,全力构筑起一个“高起点、多层次、广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依据“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青年人才全面培养”的方针,进行多层面系统培养。几年来我们在基层管理骨干和科技人员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450多人进行了从大专、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培养,并选送500多人次出国学习培训和考察,每年投入培训、出国费用650多万元。二是对公司技术骨干采用“离校不离岗、校企双导师”的教育模式,与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大批量培养“威孚工程硕士”,同时选派年轻科技骨干积极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联合与交流,达到开发产品和培养人才的双重目的。三是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严格进行apqp、ppap、fmea、msa、spc五大手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专业的人才队伍构建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3、高效益使用人才。公司始终坚持“最好的培养就是使用”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努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切实使每一位在公司的人才都感受到“威孚是创业的乐园”。一是公司通过干部助理制,让青年人才在实际岗位上压担子、挑大梁、露一手,使一大批有开拓力和创新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加强后备干部换岗轮岗,多岗锻炼,使后备干部的适应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了增强。三是以竞赛为载体,扩大成才机会。通过系列劳动竞赛的开展,公司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冒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技能拔尖者,1人被列入国家中青年专家,并有多位员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还有很多职工在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好名次,一位数控操作女工还荣获了“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科学严谨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人才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目的,围绕三个转变,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针对经营管理人才采用绩效评价体系,从原则评价向量化评价转变。公司建立了绩效考核的双层体系即以产品技术等六大类关键岗位为重点,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把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采用部门主管考核与自我考证相结合,分层分类进行考核,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职工的意见,通过上级、同级、下级360°评价办法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全方位评价,考核结果与奖金收入直接挂钩的体系。二是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采用项目考评体系,从重学历、资历向重能力和业绩转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以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注重考察他们科研开发、项目攻关、质量管理、新品销售、团队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实绩,并把项目考评结果与收入挂钩。三是针对高技能人才采用岗位评价体系,把高技能人才置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去考察和认识,以岗位技能素养为主要衡量标准,并把培训机会与岗位绩效结合起来,收入与岗位贡献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总之,公司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三个层面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避免了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人才评判失误,极大地解放了人才,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行技术职务制,拓宽技术人员成才的渠道。公司全面实行技术职务制,冲破论资排辈的窠臼,建立以技术员、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业总工等职务作为体系框架的技术职务制,拓宽技术人员成才的渠道,为技术队伍的优胜劣汰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对科技人员采取职称评聘分离制,凭真才实学评聘,制订了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聘任工作实施办法。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打破学历、资历界限,续聘和新聘公司内部高级工程师,在企业里形成科学合理的用才导向。
3、改革分配制度,创新薪酬激励机制。我们不断更新分配观念,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公司在原有的月薪制、岗位工资制、内聘高工制基础上,又在谈判工资制、分配的拔尖制、股权的奖励制、项目激励制、福利待遇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威孚公司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薪酬激励体系。例如,公司对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10万元左右的住房内部贷款,高水平人才配备工作车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另外,公司还对参与质量攻关、科研攻关、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和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在20__年召开的公司第七届科技大会上,对评选出的6名科技创新功臣、214项优秀科技(管理)成果、87篇优秀论文和51名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进行了奖励。
三、把握三个重点,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在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始终把握住加强领导、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三个重点,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1、加强领导,为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公司党委始终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人才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不断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每年对人才工作都要进行定期研究、定期检查,使人才工作始终处于有领导、有计划、有管理的状态。同时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将培养人才工作作为各级干部绩效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为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2、搭建平台,为人才提供创业的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既拥有了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开发基地,同时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排放、跑合等检测试验设备,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借助外智研究开发电控类燃油喷射系统产品,这些都为人才搭建了创业平台。另外,公司正在筹建中的“威孚工程技术研究院”将整团现有的技术平台与资源,以“异地开发,双向挂牌,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构筑起国际化的多门类、多学科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给威孚的各类人才提供更为宽阔的创业舞台。
3、优化服务,为人才提供后勤保证。多年来,我们在分房、薪酬等方面始终把各种人才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为有些科技人员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和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资金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我们仍拨款兴建了厨房、卫生间、客厅齐全的大学生公寓,并配备了空调、电视、电话等设施,使他们有一个宽松舒心的生活环境。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七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年省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及市政府《关于印发市期间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年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范围共10个县区(以下简称实施县区)。
(一)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为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共招录43名公务员。
(二)大力实施基层教师、医疗卫生、农技队伍建设工程。为实施县区每所高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2名,每所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名、医护专业专科毕业生1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6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招聘专科以上农、林、水、牧、机或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毕业生5名。全市共计划招聘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人员500名。
按照省上安排,做好我市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设立110个助学金名额(其中师范类60名,医学类50名),为实施县区选拔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每个实施县区确定资助对象50名。
(三)大力实施支农、支教、支医(以下简称“三支”)工程。从市级选派90名(其中农技人员30人,医生30人,教师30人)、各县区选派20名(其中农技人员5人,医生5人,教师1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教师和医生,到实施县区及所属乡镇开展“三支”工作。
(四)大力实施学历教育工程。在“振兴计划”实施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拔2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进行学历教育。
(五)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一)准备阶段。
本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部署安排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实施意见于6月底前报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开发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
1、调查摸底,确定需求。
基层公务员招录确定需求工作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由各实施县区在5月以前按目标任务,对拟招聘人员及接收由助学金资助大学生的专业、岗位、数量进行调查摸底;“三支”工作由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对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和基层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资助有志到农村基层工作在校大学生工作按照省人事厅和教育厅安排,由市、县人事部门协助高校对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资助贫困高中生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牵头,教育部门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学历教育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按照省、市要求进行调查摸底。
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相关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和省、市振兴计划年度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和人才需求计划,商县区编办审核确定后上报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人事局、市编办共同审定后报省人事厅、省编办及其他有关部门。
2、分项实施,完成目标任务。
(1)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5月底前,省、市人事部门按需求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6月底前,按照省上规定的招聘条件、范围等,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按县区进行公开招聘。招聘工作结束后,市人事局将招聘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由省人事厅通过媒体予以公示。8月底前被招聘毕业生持就业协议、报到证、资格证书到有关县区人劳局报到。
(2)选派人员开展“三支”工作。市、县农业、教育、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月底以前支医、支农人员进驻各乡镇开展工作,秋季开学时支教人员进驻支教点开展工作。“三支”人员的考核由各实施县区负责,并将结果反馈给派遣单位记入本人档案。
(3)开展资助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工作。各实施县区要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做好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实施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为全市选拔确定110名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4)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人事部门配合。每个实施县区在其所属高中选择50名困难家庭、学业优秀的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资助,费用从市、县振兴资金中列支。贫困高中生个人先行申请,经所在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确认后报县区人劳局,县区人劳局审核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核确定受助生。
(5)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进行调查摸底后,将确定的学历教育人员名单报市人事局,经市人事局汇总初审后上报省人事厅。省上将由教育厅负责落实实施学历教育院校,8月份组织考试,9月份考试合格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分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两种形式,由参加学习人员根据情况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人员学习期间保留本人职位,其工资来源、发放渠道不变。对列入学历教育计划、按照学历教育程序进行,并获取国民教育学历的人员发放资助金。
(6)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各县区和市级人事、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劳动等部门要依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采取短期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函授教育与脱产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地头实际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检查验收阶段。
年底前,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县区年振兴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招录人员的到岗、奖励费发放等情况,“三支”人员工作情况,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自查报告报送市人事局。市人事局要与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有关县区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一)确保选派毕业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振兴计划选派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和福利待遇由相关县区政府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予以发放。为了鼓励各县区为基层招聘高校毕业生,从年起对列入振兴计划为基层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资金中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拨付工资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弥补振兴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二)加大振兴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选派到基层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的本科毕业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由省、市各负担50%;到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省级负担2/3(每年3335元)、市级负担1/3(每年1665元)。
(三)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在省、市振兴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急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四)确保招录高校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招录的基层公务员,部分使用本单位行政编制,部分使用周转编制或专项编制。切实落实振兴计划招聘的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编制。各县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控制在市上下达的增人计划以内。振兴计划实施县区为农村中小学、基层站所等招聘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振兴计划,并享受振兴计划相关政策。各县区自然减员后的空缺编制,优先用于振兴计划招聘的人员。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实施县区要充分认识振兴计划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高度重视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领导,加大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振兴计划各项政策规定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各实施县区要按照此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实施细则,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强化宣传动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各级人事、财政、教育、卫生、农业、水利、林业、计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各项实施工作。年底前市人事局要组织力量对相关县区和市级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成绩和经验,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十三五”时期加强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硕士以上学历或具有较高水平、特殊才能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5万人以上。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0人左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00人左右,中原学者60人左右,河南省优秀专家1800人左右,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00人左右,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200人左右,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500人左右,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4500人以上;在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新业态领域中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不断涌现,成为推进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完善选拔培养体系。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标准和条件,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分类评价,不断提高选拔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建立我省“811青年人才工程”与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的梯次培养对接机制;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向县(市)延伸,加快完善省市县三级上下衔接、梯次递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加大“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下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推荐力度;以实施中原“千人计划”为牵引,扎实做好中原学者、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工作;设立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项目,加大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工作力度,着力推动各类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涌现、脱颖而出。
(三)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参照国家“万人计划”,实施我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依托省级重点人才培养工程,遴选2000名有发展潜力的各层次、各领域领军人才。对有潜力成长为“两院”院士的中原学者,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配备专职中青年助手,实行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对通过我省推荐培养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含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高端人才,享受与引进人才同等的待遇。
(四)实施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培养500名国际或国内一流水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重大突破或重要科技成果转化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引领作用显著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省市财政统筹人才专项等资金给予支持。
(五)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以国家和我省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在我省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每年择优遴选2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生予以重点项目资助,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六)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以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点,每年选送50人左右出国进行中长期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境)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进行深造,每批在国(境)外深造时间不少于12个月,着力提高我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水平。
(七)实施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着眼我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需求,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取高级研修班、进修班、学术讲座和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修培训等不同形式,每年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万人次。着力加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非公经济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工作,不断提升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八)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外籍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含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和通晓国内外金融规则、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领军人才。对上述人才来豫工作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享受相应待遇。充分发挥河南省特聘研究员岗位设置制度、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等人才制度的引才聚才优势作用,通过“特设岗位+项目研究+创新人才团队培养”等形式,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和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创新领军人才(团队)。
(九)实施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计划。以服务“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为重点,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及新兴业态,着重引进站在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完成人等海内外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创新创业和转化成果的,经评估由省政府引导基金给予不超过全部股权20%的基金支持;对世界一流水平、支撑产业转型、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团队,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十)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河南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实施重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以中原“百人计划”为牵引,立足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建设发展,重点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带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端外国专家、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实施国际人才合作项目,依托我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等,采取“项目+人才+资金”等形式,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和专门人才(团队)。持续开展海外英才中原行、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等系列活动,到2020年,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20000人次来豫开展服务活动,其中硕士以上海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500人次,博士400人次。
(十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评价标准,对业绩特别突出的拔尖人才,可破格或越级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建立完善关键技术岗位竞聘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向关键专业技术岗位和重要专业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落实技术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发挥表彰奖励的导向作用,对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个人和集体,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两位的个人和集体,其他获国家科技奖项、国家“友谊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个人或集体,以及获得国家其他奖项的个人或集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重点奖励。
(十二)加强引才育才载体建设。加强省、部(院)合作,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以及境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创新型企业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发挥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引智试验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等载体招才引智功能;着力加强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建设。到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院士工作站,50个左右省级专家服务基地,7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个留学人员创业园,6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3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十三)创新柔性引才方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驿站”,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海外工程师、周末教授等方式,集聚国内外专家智力。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通过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联合攻关以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方法等形式,引导和支持高层次专家向我省人才洼地流动。在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大范围推行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专家制度,建立常态化、滚动支持机制,集聚国内外杰出人才来豫创新创业。以河南籍和在豫工作过的高端人才为重点,实施“乡情引才工程”,完善豫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打造引才新品牌。发挥国际高端猎头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海外引智工作联络处建设,建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人才工作站,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运作引进高层次人才。
(十四)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业绩特别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单位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通过特设岗位、动态调整岗位设置等多种方式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可采取直接考核的办法招聘,其无档案的,经过组织查证核实程序后其工资档次可实行无档案身份认定;在外省、市已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来我省工作的,直接确认其资格;对符合条件的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可直接考核认定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策”。
(十五)鼓励离岗创新创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携带自有科研项目和成果脱离原单位工作,到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或自主创办企业。经单位批准同意,可在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由原单位发放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并保留其参加职称评审、岗位等级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允许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次人才兼职。
(十六)提供便捷化服务保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待遇水平。按照《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经认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按层次分别纳入一级、二级、三级保健对象范围,享受相应的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服务。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骨干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建设高层次人才周转房。优化人才服务流程,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办理出入境手续、居留落户、人事关系、社会保险、住房安居、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限时办结。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便捷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实行外国人来豫短期工作邀请函办理“一站式”服务和外国人来豫工作就业“两证合一”服务。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宣传、科协、发改、教育、科技、工信、公安、财政、住建、农业、商务、卫计、税务、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定期召开会议,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统筹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贯彻落实意见。
(十八)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部署,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按时完成。要加强督导检查,针对重点任务、重点举措,明确督查重点,及时跟踪问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挂号督办、限期整改,对执行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问责追责。
(十九)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涌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事迹。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倡导体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精神。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九
近年来,在我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县农村文化人才建设与新时期党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要求,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建设一只高标准、高水平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是十分急迫的要求。
目前,全县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文化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实现全区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和“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开发农村文化人才资源,实现乡乡有文化站和文化专干,大乡大镇有农村放映队和广播电视专业人员,村有文化室和“村村通”站(室),组有文化大户。通过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和招募农村文化志愿者等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服务水平,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建设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形成以文化文艺工作者为骨干,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和民间文化协会为基础的文化网络。
1、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管理机制。按照精干高效、分步到位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文化专干,完成全县乡镇文化站的机构设置、职能确定、编制核定等工作。按照统一规定,逐步开展农村文化专干中、初级职称评定工作和农村文化人才高级职称初审申报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网络体系,理顺文化专干管理机制,乡镇文化专干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实行定编定岗管理,并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公开竞争上岗,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统一聘任使用。
2、开展文化志愿者下乡工作。我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现代文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更好地挖掘、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建设阵地,培养骨干,在全县范围招募文化志愿者,建立文化志愿者信息资源库,按照分级管理,择优使用,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鼓励、调动文化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带动农村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建立文化帮扶活动激励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在全县宣传、文化、新闻、广电、体育部门开展文化对口帮扶活动,落实帮扶对象,明确帮扶任务,在全县部署开展文化单位专业人员下基层活动,引导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纳入考核,与文化专业人员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文化专业人员下基层服务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评定高一级职称。县广电局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帮扶培训两个乡及所属村社的“村村通”站(室)值机人员和农村放映员。每人每年下基层帮扶的时间不少于一周。
4、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将县文化馆、书画院、文工团作为全县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基地,结合重大节庆文化活动,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人才培训工作,每年培训50人。县广电部门要对全县“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队、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开展经常性培训工作,每年每乡镇培训1-2人,不断提高农村文化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投入,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事业,培育农村文化人才。积极实施“115”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个100平方米的文化站,每个文化站配备文艺工作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信息资料室、广播影视室等五室)、“153”工程(即每个村建设一个50平方米的文化室,设立文艺宣传队、体育队和图书室)。“十一五”期间,完成552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盲点的建设任务,使全县已建和新建“村村通”站(室)达到881个。使已恢复的14个农村放映队转换为数字化电影放映队,并使没有农村放映队的乡镇恢复农村放映队。通过各类特色人文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培育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组建各类民间文化协会,发掘历史文化遗存,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6、鼓励引导,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用“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支持群众兴办农民书社,扶持发展民间剧团。重点推行文化大户制度,政府对其进行文化资源扶助,使他们成为文化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引导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农民开展文艺创作、书画摄影创作等,让群众自编自导,自创自演,自娱自乐,自我发展,使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繁荣的内在动力。
7、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宣传。组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全县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方面的新进展、新举措、新经验,重点围绕各项子工程的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由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各乡镇、人事局、财政局、文体局、广电局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县、乡、村三级联动,分级推进。要建立“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也要成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2、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领导要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工作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安排,把农村文化工作放到今后四年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统一安排,抓好落实。要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列为各乡镇、各级职能部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
3、增加经费投入。
文化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资金支持,做好各项农村文化建设的项目申请建设、人员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投入,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事业,培育农村文化人才。
4、加大培训力度。
各乡镇、社区要在谋划综合文化站的选址建设、项目争取的同时,与文化、人事部门协调,通过考核、调配,确定文化专干人选,进而推荐培训,使其尽快将文化站的工作拿在手上,建立乡镇文化项目、艺人、村文化室情况数据库。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要拿出乡镇文化站专干、民间艺人、村文化室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完成乡镇文化工作的各项培训任务。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
按照我市十一次******提出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青岛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青岛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现就我市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遵照旅游发展、人才优先、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为根本,为青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旅游人才效能显著提高,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才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基本原则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工作,在选定培训对象、统筹各方力量、提供配套服务方面起主导作用。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旅游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旅游业跨越发展为目标,充分借助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各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部署,分头抓好落实。各区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学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并指导企业自主培训。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旅游人才工作具体实施计划,摸清行业现状并建档立卡。
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劳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方位服务体系。
要深入研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向,按需施训。要重视旅游人才的跟踪服务,积极帮助旅游行业员工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举办各类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着力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由青岛市旅游局牵头组织,邀请国内著名旅游培训专家和教学名师主讲,举办旅游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全市旅游企业培训工作专题讲座等系列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继续与青岛大学共同做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培养工作。
(二)加强校企合作试点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贯彻旅游行业与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责任、利益共享”原则,推进校企合作走内涵发展之路。旅游企业明确培育人才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员工在职培训满足管理、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旅游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服务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培训试点阶段的培训费用按照”企业配套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学校优惠一部分”的办法解决。旅游企业每年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实施全面的人才培训。
(三)建立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
通过和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联系,吸纳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精英组建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进一步整合我市旅游专家资源,本着”自愿参与、合作发展、服务社会”的原则,全面发挥专家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青岛市旅游文化内涵,并可利用专家影响向外界宣传,扩大知名度。
(四)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我市旅游中心工作,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全市旅游企业中选拔并建成50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示范基地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深入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五)积极引进优秀旅游人才。
支持旅游企业吸引境内外旅游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建立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对旅游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2008】19号)有关政策给予扶持。重点抓好旅游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创新型人才、旅游开发性人才和旅游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办好”青岛市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暨大中专应往届毕业生招聘会”,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搭建供需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打造一支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旅游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定期举办全市性或区市范围的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树立行业标兵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行业内比学赶超、提高服务技能的氛围。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并将其列入市旅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外参加业务培训、交流、学习考察。
(七)加强导游职业化团队建设。
一是不断总结导游考试组织经验,进一步完善导游考试制度,经过培训考试选拔一批优秀导游考试考官,认真组织实施好2012年度导游资格考试工作,严把导游”进口关”;二是积极鼓励在职导游员参加全国导游等级考试,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做好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年审培训、新导游岗前培训,精心策划培训课程。根据学员情况,分批次、分等级、分语种进行培训,邀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和岛城优秀教师、名牌导游员讲课,确保培训效果。四是继续加强理顺导游服务公司的管理,初步建立导游管理网络群,定期发布导游培训内容和管理的相关规定,采取纠兼并举的方法,继续完善导游退出机制,制定星级导游评定标准,开展导游星级评定工作,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语种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导游员队伍。
五、激励政策
(一)强化对校企合作旅游行业人才培训的考核,完善奖励办法。市旅游局在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校企合作试点行业培训的验收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试点院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将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工作情况纳入评先争优的考核体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有资格评选为青岛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给予表彰奖励,并推荐上报省旅游局,参评山东省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二)重视对旅游人才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建立市旅游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鼓励旅游人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等各类业务选拔活动;鼓励旅游人才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扩大旅游人才与其他行业人才的交流;对获得市级以上大赛奖励的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饭店服务员等优秀导游人员,按国家级、省级、市级给予通报表彰、物质奖励以及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旅游企业根据相关条件对优秀旅游人才给予晋级或破格晋级机会。
六、保障措施
各单位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自责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落实人才措施。有专人负责,具体承担指导、协调工作。
要健全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年初列支人才培训经费,指导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足额提取并使用好教育培训经费。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推进创新型双鸭山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十一届三次***提出的“创新发展要集聚新动能”和市政府提出的“向创新驱动要高质量”的新要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双鸭山的重大举措,加紧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2020年底实现“四个一”目标。一是形成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领先、被业内广泛认可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二是形成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形成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带动、造就的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四是形成一批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硕士工作站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围绕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发展,立足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以业绩为导向,大力吸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具体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龙江学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急需的特殊人才。到2020年底,形成一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
(二)抓好创新团队引进。以企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我市重要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的引进力度。从创业资金资助、创业载体支持、住房支持、生活配套服务、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到2020年底,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局、市场监督局、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三)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一是按照我市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人才需求,引进在基础医学、临床应用、预防保健、初高中和职业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和成绩的专业人才。在人事编制、工资收入、落户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妥善解决。二是支持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来双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或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重要依据。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创办科技型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2年期最高额度为1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三是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企业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到2020年底,大幅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占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造就一批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职教集团)。
(四)抓好博士硕士工作站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和鼓励县区引进和建设博士(硕士)工作站,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采取服务绩效后补助方式奖励孵化器,孵化绩效后补助资金分为国家、省、市3级,对上年度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50万元补助;上年度新通过省级备案,服务绩效突出且获得省科技厅后补助资金支持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1:1的匹配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上年度新通过市级备案,按照绩效评价标准,经过专家评审,服务绩效突出的孵化器、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20-50万元资金补助。到2020年底,力争形成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加强党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多部门的共同配合。逐步增加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投入经费,实现以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支持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的长效机制,确保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二)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联系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与科技创新人才的经常性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做好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立项等方面的咨询作用。
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大力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二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处于滞后现状,只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县共有农业技术人才6384人(在职在岗农业专业技术人员76人,农村农业实用人才6308人)。其中,正高级农艺师2人,副高级农艺师5人,中级职称42人,助理农艺师2411人,无职称的3924人;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24人,大学专科351人,中专以下学历6007人。从年龄来看,50岁及以上2225人,36—49岁1631人,35岁及以下1028人。
1、人才数量持续增长。两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稳步上升。2013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04人,其中,中级3人、初级213人。2014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523人,其中,高级2人,中级2人,初级405人。
2、人才结构渐趋合理。我县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1:6:344,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到总量的1.9%;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专科以上人员所占比重达到15.3%;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45岁以下人员的比重占到41.6%,中青年人员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3、人才素质明显提升。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高级职称人员7人(其中正高级2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0.2%。
二、农业农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做法、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在农业农村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进一步落实完善农业科技配套政策,为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重视解决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问题,具备高级职称的要积极向上争取职数及时评定;具备中级职称的,积极向人事部门申请增加职数。二是尽快启动并组织实施农村乡土人才工程,使农村中的田专家、土秀才、能工巧匠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先后邀请郝管镇齐屯村倪久元、北三家子街道姜国义等“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重视解决好农业科技人员的下乡补助、交通工具等具体问题,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在农业科技战线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工程,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有用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全员素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在职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通过送出去培养、请进来讲学、结对子培养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现有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县相继聘请我市农科院张振平、李德顺,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王宏、宋哲、于年文,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崔锐、张宇等多位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实用人才1705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45场次,开展科技宣传咨询140多场次,帮扶培养种植业类农民技术员1950人。抓紧抓好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计划地安排10—20人去农业大学、辽阳机电学院脱产培训、100人左右去农科院外出进修、500人左右去营口市大石桥、锦州义县外出考察、10余次寒富士苹果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交流等活动,把技术带头人培养与知识创新和农业重点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重视培养选拔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人才。
(三)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实施帮扶,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围绕寒富苹果、花生、红薯、无公害蔬菜等重点产业开发,成立一支由50名中高级职称农技人才组成的巡回服务团,定期开展巡回服务活动。
三、农业农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总量不足。全县现有农业从业人员26.7万人,而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68%;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18万亩,每万亩耕地从事农业技术人员仅15.3人。与农业技术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我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偏少,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量的0.38%,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较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果树种植、质量检测等专业人才稀缺。四是培养能力不强。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机制还不够灵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手段缺乏。五是乡镇农技人才总量不足。目前,乡镇农技人才仅只占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总量的20.5%,按照乡村农技实际需求,严重不足。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效果。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的投入和扶持,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培训要注重实效,广泛开展以村为单位的农民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传授科技知识,通过科学示范,让群众看得明,学得会。
(二)落实保障措施,加强农技推广。认真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财政要逐步增加投入,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本地特色产业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三)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在政策上扶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政策倾斜,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办证办照上给予优惠照顾,在土地使用、资金信贷、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要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积极性,鼓励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同时加大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鼓励科研单位到农村创办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民应用科技发展高效农业。推行农民技术职称认定制度,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定期选拔一批农村各类拔尖的优秀实用人才予以表彰和奖励,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优秀实用人才的典型事迹。基层党组织也要关注思想进步、带动作用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有计划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入党,让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党员,让农村党员成为实用人才,使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三
11月8日,一场由都江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都江堰市网络文化协会承办的“新媒体助力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沙龙”,在青城山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展示中心举行。
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工作人员带领下都江堰本地知名的新媒体等主要负责人一行参观了展示中心,对功能区建设背景、发展规划等逐一进行了讲解。
据悉,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是根据都江堰市在成都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和接续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重大要求背景下而组建成立的。
其核心区面积为31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东至江安河和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南至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至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北至李冰文化湿地公园。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属于成都市“16+1”重点产业生态圈中的文化创意和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风景区及青城山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承担世界旅游目的支撑功能。建成后将围绕李冰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资源和丰富自然与遗产资源,聚力发展主题游乐、主题运动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康养度假、医疗健康为主的康养旅游产业。其范围内的核心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于2019年5月成功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为区域发展高品质的康养产业和度假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建成后将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康养度假体验。
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是四川省第二个、成都市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都江堰市西南部,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主题,集康养、运动、娱乐、休闲、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旅游度假区。拥有李冰文化、道文化和熊猫文化三大世界级ip。
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由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进行统一管理,并依托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世界三遗旅游资源和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娱乐基础,通过康养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丰富区域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消费,从而实现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的景城联动,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的功能融合,助力都江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
目前在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内,入驻了北有融创,南有绿地、春山可望等这些重点项目合作企业。
在融创、绿地等这些项目内同时也设置了功能区的展示中心,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咱们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的规划与发展。
随后,大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在媒体宣传上如何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加强相互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新兴的旅游产业功能区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功能区主要负责人也对网友关心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了解答,并表示目前已形成奋战200天的目标,配合成都融创文旅城在2020年5月30前建成开业,加快完成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内的滨江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紧锣密鼓的推进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青城大桥等项目建设。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推进创新型双鸭山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要集聚新动能”和市政府提出的“向创新驱动要高质量”的新要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双鸭山的重大举措,加紧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2020年底实现“四个一”目标。一是形成一支思想道德素质过硬、技术水平领先、被业内广泛认可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二是形成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形成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带动、造就的创新型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四是形成一批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硕士工作站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三、重点任务。
龙江学者、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具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人才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急需的特殊人才。到2020年底,形成一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
(二)抓好创新团队引进。
以企业重大项目为载体,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我市重要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的引进力度。从创业资金资助、创业载体支持、住房支持、生活配套服务、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到2020年底,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农业局、市场监督局、商务局、电子商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教育局、职教集团)。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加强党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多部门的共同配合。逐步增加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投入经费,实现以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支持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助的长效机制,确保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与科技创新人才的经常性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做好服务。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政策制定、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立项等方面的咨询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组织宣传,展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取得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大力弘扬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
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双鸭山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细则和任务分工方案》等办法和文件中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扶持激励政策,通过各种方式为来双工作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五
及时宣传“龙腾””铁拳”“剑网”“春雷”“秋风”“网剑”等专项行动开展情况,下面是天涯涛源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年全市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工作方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为更好推动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下简称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有效落实,营造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良好舆论氛围,根据《关于印发2022年**省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宣传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对打击侵权假冒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提高普及知识产权和辨假识假的意识;通过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信息公开的宣传,形成警示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大力讲好保护知识产权”**故事”,精心传播打击侵权假冒”**声音”.
二、宣传重点。
(一)宣传重大决策贯彻措施。
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进报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集中报道本地区本部门聚力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举措,进一步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热情。
(二)宣传重要部署落实情况。
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一2035年)推进实施,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跟进报道重要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展,全面报道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绩,集中展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有力举措和积极成效。
(三)宣传重点领域治理成果。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监管执法,深入宣传互联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进出口环节等重点领域打击侵权假冒进展,及时曝光食品药品、消毒产品以及儿童、妇女、老年用品等重点产品侵权假冒现象,动态展示专项整治成果。着眼常态化疫情防控,跟进报道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疫用品、冷链食品监管等工作成效。
(四)宣传行政执法进展动态。
及时宣传“龙腾””铁拳”“剑网”“春雷”“秋风”“网剑”等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持续跟进寄递环节、软件正版化等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最新动态,报道保护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工作进展,突出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和行刑衔接工作成效,曝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违法行为,强化震慑效应。大力宣传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办案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五)宣传刑事司法保护成效。
积极报道”**”行动、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司法改革工作、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进展,广泛宣传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举措,跟进做好相关知识产权司法解释、指导案列等阐释报道。
(六)宣传普法教育开展情况。
大力宣传“谁执法谁普法”理念,将打击侵权假冒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开展以案释法、政策解读,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跟进报道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普法动态,积极营造知法、守法、护法社会氛围。
三、宣传方式。
(一)构建立体传播矩阵。
用好传统媒体,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发布新闻、刊发专题文章、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工作成果。发挥新兴媒体优势,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载体,打造融媒体宣传矩阵。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报送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网地方动态信息,及时发布**动态信息。
(二)围绕重要时点宣传。
注重日常与重点结合、线上与线下融合,围绕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品牌日、中国质量日、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新闻发布、专家访谈、现场报道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成效;聚焦”**”“双十一"等网络购物集中促销期,组织政策宣讲,与消费者和权利人进行座谈交流,稳妥回应关切诉求。
(三)针对热点舆情引导。
各县市区、开发区,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与媒体沟通协作的良性机制,密切关注侵权假冒信息,跟踪研判舆情,及时发现社会关注的敏感、热点问题,对不实报道快速予以澄清,及时阐释引导,妥善做好应对处置,及时发出权威声音,避免引发负面舆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大协调配合。
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本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宣传业务指导,及时宣传推介本系统重大活动、典型案例;各县市区、开发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树立全域思维,协调本地区宣传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效,形成工作合力。
(二)注重宣传实效。
各县市区、开发区,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不同时段的要求,精心策划制定宣传计划,突出自身特色。工作部署阶段,重点做好政策文件解读,争取广大群众关注与支持;工作实施阶段,重点宣传推进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起到引领促进作用;工作总结阶段,重点报道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展示工作成果,树立追赶标杆。
(三)重视日常报送。
各县市区、开发区,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信息报送的通知》,结合省双打办关于信息报送工作的新要求,每月报送时效性、特色性、针对性强、信息报送质量高的工作信息或双打重点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确保我市双打工作动态信息更多地被全国双打办采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六
单位:姓名: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队伍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所以如何吸引最好的技术人员,把最好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职责,也是一个单位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的主题内容。
根据我队现有状况分析如下,我队现已与全国许多高校建立了人才输送基地,并且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强强联合,共同创办了“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产学研基地”、“山东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产学研基地”。共完成科研成果30余项,“低渗透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模拟研究与应用”等省级科研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及省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我队为各高校就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实习环境,赢得了广大实习学生的就业热情。因此,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来我队进行就业工作,使我队在人才队伍方面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全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3人(含全国储量评估师1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2人,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3人),中级职称的112人。现有资源勘探业、地勘延伸业、煤矿服务业、新能源开发业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年经营收入逾亿元。
我队在积极实施大地质、大市场战略的同时,还稳步推进“科技兴队、人才强队”战略,紧紧围绕以人才强队的主线,坚持做好人才工作,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员围绕煤炭资源勘探、矿井水文地质勘查、煤层气勘探开发、复杂地基处理与深基坑支护、数字测井与报告编制、地源空调与地热开发应用、地籍调查测绘等重点技术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注重全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全队人才工作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富民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是我队近些年来发展的宗旨。
其尽快成才。
二、加强岗位锻炼,鼓励自学成才。坚持把青年职工放到有利于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进行培养锻炼,有意识地让青年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多承担一些急难险等重任务,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其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尽快成长。通过多岗位锻炼、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形式,使职工进一步开阔视野,磨练意志,转变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坚持管理监督与关心爱护并举的人才管理政策。对青年职工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经常检查指导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发展不良倾向和思想苗头要及时提醒,帮助他们防微杜渐。要引导和鼓励青年职工克服浮躁心态,发挥潜能,做出实绩。要高度重视和帮助解决青年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来,担当重任。形成青年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使青年干部培养工作成为有源活头,促进单位干部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要改善人才成长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的好坏,单位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人才有所值的新环境。大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实施高强度的激励手段,高度重视人才待遇问题,这是人才去留的关键所在。鼓励人才大胆创新,追求新技术,创造高效益。在人才激励与保障措施方面,要本着量力而行、兼顾一般的原则,适当的拉开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出能者多劳、能者多得的优点。二是要创造事业留人的新环境,单位要体现出积极创造的精神,要让人才感觉到单位在蓬勃发展的气息,给人才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工作充满着激情,才能创造出更高、更大的效益。三是创造感情留人的新环境。单位领导要吧稳定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与人才队伍加强沟通,架起感情的桥梁,凝结情感纽带,做广大人才的贴心人,创造留人栓心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对青年职工队伍的组织领导。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养锻炼,促进青年职工早日成才,是基层党支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切实加强对青年职工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进行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青年职工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目标和任务的落实,认真按照党委的要求,把这项关系大局、关系长远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从当今我队发展趋势上看,人才的引进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在最近三到五年期间人才引进量明显的有所下滑。随着国内形式的变化我队应该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争取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进来,更好的为我队将来的发展做贡献。我队在内外环境上存在一些不足,硬件跟不上去,这些都是需要改善的问题。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七
钢结构分厂负责整个公司结构件的下料、成型、拼焊等加工工序,结构件是工程机械产品的钢筋脊梁,而结构件质量的不断优化,就要靠分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来完成。在厂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技操作人员总数的00000%。其中,以赵保雷、缪士超、陈猛等为代表的拔尖技能人才,不仅拥有“八小明星”“劳模”“集团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且带领分厂在公司的八小活动中共完成把小项目0000项,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公平公正、运行规范、管理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钢结构分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以公开投票选举的方式,面向全厂以工段为单位开展了高技能人才推荐活动。最后对选举产生的信用度较好、整体素质较强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对于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的员工,将被纳入钢结构分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队伍中。
培训等为手段,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了。
一份详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分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用员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建立名师带徒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
成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和专业培训。如“电焊工杯”技能比。
武、“青春杯”行车工岗位练兵,数控车工绩效等级考试等等,而外。
培则表现在:今年钢结构分厂开展了企校合作培养技师的做法,与徐。
州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办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成立由分厂和徐州。
性督导,为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强化职业资格,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序列。
钢结构分厂,装置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作业连续性强,对技。
能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岗位素。
质要求,规定了各技能操作岗位最低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多数操作岗。
位须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关键操作岗位须具有高级工以上职。
业资格。要求在岗员工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职。
业资格证书,否则,要转岗培训。
五、加大激励力度,完善高技能人才成才的动力机制。
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实现职业。
发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等支持。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钢结构分厂更是结合分厂实际情况,对高技能人才委以重任,如将分厂未完成的高难度高质量的工作任务交与他们来完成,让他们积极与分厂所有的项目革新,并对特别拔尖且有重要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嘉奖和通报表扬,并且为他们这些拔尖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钢结构分厂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目标,将加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奋斗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我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篇十八
如下: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我镇领导干部要结合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镇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二)、要总结推广经验。重视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我镇在开展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推进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工作是一项与当前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我镇将以此为契机,在全镇上下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大人才在推进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