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报告题目范文(17篇)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我们的成果、经验和见解。编写报告的同时,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鉴于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在写报告时要注意避免照搬范文中的内容和结构。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一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2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规上工业423.8亿元,下降9.1%。规上工业增加值96.1亿元,下降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下降7.5%,全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下降12.3%。出口7.9亿美元,下降36.3%。
1.生产逐渐回暖,开台率不断上升。从工业用电看,我市1-2月工业用电量为26.7亿瓩时,同比下降5.03%,增幅比上月回升了8.3个百分点。2月当月用电比1月增长3.4%,同比增长6.6%。3月上旬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从企业开工和设备利用情况看,全市重点监测的33家工业企业中,至3月上旬有19家企业生产(设备)综合能力发挥正常,有13家企业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2.价格低位运行,生产量升产值降。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螺纹钢产量比上月增长6%,东海粮油食用植物油产量比上月增长15%,华昌集团复合肥产量比上月增长5%,攀华集团彩涂板的产量比上月翻番,33家企业中仅张铜集团、其元集团和三林法兰3家企业产量比上月下降。由于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重点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但产值却持续走低,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接近半成份额的冶金行业中,沙钢集团螺纹钢2月均价为31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50元/吨;板材2月均价为33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00-300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下跌25%左右。同时由于钢材是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下跌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成品设备的价格,我市机械制造企业(马尼托瓦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爱博纳集团等企业)2月产值和销售只有同期的一半。
3.销售基本稳定,效益未明显提高。前2个月销售生产基本同步,产销率达98.5%。由于市场需求仍较疲弱,大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企业盈利能力未有明显好转。1-2月,实现利税24.71亿元,同比下降42.2 %;实现利润10.89亿元,同比下降58.6%。
4.货币政策显现,流动资金较宽裕。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蔓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据份额最大,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2.7%,存贷比由年初的70.6%提升至74.4%。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流动资金基本正常和充裕的有23家,占70%,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
沙钢集团:整体运行较为正常。1-2月份共生产铁185.07万吨,粗钢236.92万吨,成品钢材244.28万吨,除粗钢产量略有下降外,铁和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和4.1%。本月矿石、废钢等原燃料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而随着节后钢材市场库存的上升,下游需求却未明显放大,钢材产品价格在2月份由以前的小幅上升而出现回落,至月末,部分产品如螺纹钢、热卷板的价格已跌至去年末水平,不含税价低于3000元/吨。预计后期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波动。由于市场形势相当严峻,部分产品国内外价格已出现倒挂,企业计划于3月10日对热卷板实施停产大修,而大盘卷生产线亦将进行换品种改造。当前,产品出口形势仍较严峻,新增出口订单较少。2月份出口交货值不到1亿,比1月份减少2亿多,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永钢集团:生产运行正常,2月螺纹钢产销量高于上月,线材产销量略低于上月,总体钢材产销量基本与上月相当,由于钢材市场继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比上月有所降低,但因前期的高价原材料已消化,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联合铜业:企业原料采购依然紧张,2条生产线继续停产,剩余3条生产线基本开足,而电解铜价格至月末仍在28000元/吨左右的低位波动,因此,2月份企业的产销基本保持1月份水平。由于电解铜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产销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攀华集团:运行良好,生产线基本发挥正常,彩涂板、冷轧板的产销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镀锌卷板的销售亦好于去年。因此虽然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企业产销同比保持了较好增长。
东海粮油: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目前已基本开足,精炼油价格比一月份略有回落,本月销售基本保持上月水平,由于目前油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销售收入出现较大脱幅。
华芳集团:2月4日企业正式上班,当天开台率超过90%,目前基本已开足,尤其是棉纺,由于销售形势较好,机台都已开足,因此2月份产销情况明显好于一月份,而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因此二月份实现销售7.2个亿,比上月增加了2.6亿。
骏马集团:生产较为正常,帘子布及钢帘线产出逐步提高,节后设备基本开足,至3月份,帘子布月产出将达8500吨左右,钢帘线在3500吨左右。2月份帘子布产品平均价格与1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产销额也低于上月水平。
华昌集团:二月份生产形势较好,基本全部开足,产出量亦较高,1-2月份纯碱、氯化铵、尿素、复合肥等主要产品产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由于生产天数减少,加上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仍然处于低位,本月产出基本与上月相当,销售有所上升。受价格因素影响,产销总量同比略有脱幅,盈利能力下降。
1.价格低位波动,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去年四季度后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至今未有大的改变,主要产品钢材、食油等的价格在上月略有回升的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依然低迷,本月再次下跌,继续维持着较低价位。如沙钢集团的螺纹钢、热卷板等产品,月末价格已不到3000元/吨(不含税),低于年初水平,产品利润空间大大减小。浦项的不锈钢产品,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下跌后,基本处于下跌通道,目前价格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持续回落。化工行业的华昌集团,其主要产品纯碱1-2月平均价格为919元/吨,去年同期达到1585元/吨,而生产成本却有一定上升,致使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
2.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市经济总量提高。随着去年四季度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以来钢材、精炼食用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基本处于低位,如钢材,今年1-2月沙钢的钢材(不含浦项)平均价格为3425元/吨,而去年同期为4015元/吨,吨钢均价下跌590元,同比下降14.7%;永钢钢材价格下降更大,螺纹钢吨钢均价同比下降717元,线材下降957元/吨,仅沙钢本部(不含浦项)和永钢两个企业的钢材销售,因价格下跌因素,将影响全市工业销售增幅 3.34个百分点;还有食用油,平均价格下跌4000元/吨左右,也将影响全市销售增幅近1个百分点。另外,纯碱、硫酸等化工产品、玻璃等建材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而且同比都有一定跌幅,这都将影响全市工业总量的增长。
3.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外贸出口拉动作用减弱。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自营出口额逐月下降,从去年8月份的12.7亿美元,下降至1月份的4.7亿美元、2月的3.2亿美元,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如顺德电子,主要承接外贸业务,受市场需求影响,业务订单减少,文具和电子都开台不足,企业员工轮流上班,预计此种情况下半年或有可能好转。
4.经济增长下滑明显,企业开台不足订单少。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春节过后,部分企业虽已开工,但开台不足,如aaa轴承,因配套企业业务减少而致订单不足,企业只得按排有业务车间上班,其余休息;而圣达因也因去年下半年订单业务减少而今年生产开台率不到80%;再如海陆锅炉,因客户原因,延缓或取消的业务就有1个多亿,虽然目前业务充足,但下半年竞标合同已明显减少。富瑞锅炉,由于需求降低,5000万左右业务订单已取消,1.5亿合同暂缓执行,超低温阀门、低温气瓶的订单下降至原来的一半,对企业今年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中央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向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财政收入降幅趋缓,民生和支农投入继续增加,存贷款快速增长,消费价格继续回落,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将有所减轻。但总体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加大,经济止跌回升的特征尚不十分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持平存有一定难度。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二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三
(商务局)。
**县商务局充分利用职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县商贸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各类市场186个,商业网点2.8万个,商品充裕,物价平稳,日交易额985万元,年人流量61万人次。500万元规模以上商贸型企业35家,其中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4600-4800人,从业人员主要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二、主要措施。
1、制定完善制度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县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国家、省、市关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县对外贸易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奖励,提供免费的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引资争项,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渠道,创新方式,注重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培育和壮大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在客商接待、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进出口经营权申报等方面,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无偿提供服务,为客商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服务,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富商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全县获进出口经营权的非公有企业93家,比2007年增加82家。
3、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县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及濮范台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2年,仅电光源出口专项帮扶资金一项就争取了161万元。
4、规范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县商务局通过媒体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由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通过“行风评议”栏目,热心倾听耐心解答听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局领导带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短期看,消费品价格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较快。但从长期看,消费品价格特别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在收入预期没有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我县的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消费品市场流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以劣充优、价格偏高等非诚信现象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和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3、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我县企业还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对外贸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不了解,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较为落后,个别企业甚至不了解出口退税的基本操作模式。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现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才能最终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大。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就业机会,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努力提高各方面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2、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快速上涨的食品类和农资类价格,要加强市场检查和监控,维护市场的稳定。严格打击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对不实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惩治力度,保障饮食和食品安全,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更需要复合型外贸专门人才。县委、县政府应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拨付专项资金,通过自主举办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我县企业出口创汇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外贸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四
(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五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根据塔城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署,乌苏市组织力量,对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
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奠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一产业10.17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9.72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7.22亿元,增长12.7%。
乌苏地处新疆主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力总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3座,热电厂1座,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电力保证。全市煤炭探明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84亿立方米。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20xx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1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750万元。工业固体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1、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经济
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20xx年全市生产原煤124万吨,其中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9817万元。消耗电能649万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0.24万吨。5号井、7号井回采率分别为78.7%和82%。近三年,年均排放炉渣950吨、煤矸石1850吨,全部集中堆放掩埋。
为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综合能耗,在煤炭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煤电联产项目,并且按照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关闭不符合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积极推广先进的综采技术,使全市煤炭回采率达到85%以上。
2、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循环经济
市污水处理厂距城区5公里,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5835万元。近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3.0万吨/日,远期5万吨/日。采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中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xx年10月投入正常运行,中水排放量平均5300吨/日。
3、初步形成了集中供热循环经济
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进程。集中供热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6764万元。建设新增3台29mw供热锅炉及相应配套设施,1个热源站,12个热交换站,10.6公里集中供热一级管网铺设和10.2公里集中供热二级管网建设改造。市区供热采暖面积130万平方米,经过近2年集中供热市场开发,已完成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封闭式重复循环无排放运行,生产运行废水进行微孔陶瓷过滤重复使用,无生产废水排放,年水资源循环利用总量达4.32万吨,每小时循环处理利用量80吨。
4、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
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园林公园、儿童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85%,燃气普及率达70.7%。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生产,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点,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简介
1、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料检验进厂开始,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逐级进行质量和计量考核,并与岗位工资挂钩。在电能消耗上,设备选型匹配,进行了电能消耗考核。在水资源使用上,投资97万元建设4个储水沉淀罐,对回收的水再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17万吨。
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从而节约了煤炭资源。先后投资2520万元,改造了5号井、7号井和2号井,使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煤炭回采率比其它小煤矿高出40多个百分点。
宏光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后的生产线比原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50%。在生产中回收利用废旧玻璃,20xx年使用回收废旧玻璃3111吨,占主要原料的87%。从而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产品成本。
2、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棉花滴灌农业节水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季节农用水资源短缺已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选择膜下滴灌技术,进行高标准植棉节水技术示范,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节约用水和劳动用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滴灌节水较常规地面灌溉节水30%―50%,提高土地利用率5%―7%,并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6.5万亩。
业―果品蔬菜的循环经济链条。20xx年全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17万亩,葡萄面积0.23万亩,枸杞面积1.11万亩。
3、工业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东工业区19.2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20xx年东工业园区消耗水219万吨,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为36万吨,企业用电量3519万千瓦小时,使用原煤15万吨。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对新上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中,引导项目和原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二是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产品和废物加工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把乌苏市建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2、拟建循环经济项目
(1)农作物秸杆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500万元,新建30mw发电厂一座。项目建成后,年消耗35万吨秸杆,相当解决70万亩农田秸杆回收利用问题,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分类回收处理房及配套分类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创产值80万元。
(3)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841万元,新增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64公里,增加污水回用系统,其中库容536万立方米,增建污泥处理与利用设施。工程建成后,使污水处理率达85%,管网覆盖率80%,再生水利用率60%,污泥利用率100%。
(4)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年产1万立方米炉渣砖或200万块免烧砖。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工业废渣7000立方米。
(5)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6万元,新建日处理300立方米的污水站。项目建成后,使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乌苏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一)加大宣传力度。主要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群众福利和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乌苏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效。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五)推进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提出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以此为招商基本依据。大力加强产业招商,推出一批旅游、物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对外招商,不断拓宽招商领域。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备。
(作者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干部)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六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一区三园和县城中心商务圈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坐等凭运气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圈外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一区三园提前平场,并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敬而远之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不想招不到商,又不愿招商成本过高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七通一平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保税区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走出去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赴外招商工作小组,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七
__村位于__县__镇西部、__(颍)河畔,西与__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__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__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一)发轫于群众自主生产。__村位于__、__、西三十铺三镇交汇地带,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作物种植以春红芋、一麦一红芋为主,是传统的红芋种植专业村。上世纪50、60年代,在农民口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芋稀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中午剌、晚上剌、一顿不剌红芋茶”,红芋曾为__村群众免受饥饿做出过贡献。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粮食问题解决了,但仅抱着大红芋增收越来越困难。粉丝加工虽然有,但仅是一家一户少量加工,除自家食用外,换点零用钱。红芋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淀粉、粉丝,粉渣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和化工原料。于是村里一些善于动脑筋、思想比较超前的能人,开始到山东、河南学习“三粉”加工技术,利用秋冬季农闲收购其他农户的淀粉,形成了专门从事“三粉”加工的小作坊,并率先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
(二)发展于产业集聚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富民政策更加宽松,一部分长期从事“三粉”加工、销售的能人,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知外界的信息,已不满足于一年挣几千元、上万元的收入。主动学习加工技术,购置较为先进的加工机械,开始较大规模的加工生产,淀粉纯度、粉丝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作坊200个,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50多人,部分经纪人还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农贸市场设置了直销摊位和网点。这一阶段,__村人彻底摆脱了以卖初加工淀粉原料和一家一户自产自销为主的历史,“三彭”等品牌粉丝开始在县内外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和较受客户欢迎的__土特产。与此同时,该村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三粉”加工、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
(三)壮大于规模企业起跳。进入本世纪初,__村“三粉”加工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部分经营户发现他们的粉丝虽好,但进不了超市,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卫生不达标、外观不好看,且“三粉”加工形成的水污染、烟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必须注重产业升级,走高标准、高质量、规模产业经营之路。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到外地学习粉丝加工经验,成立了__村“三粉”加工协会,制定章程,对小作坊、小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合并,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按照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使“三粉”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该村原有的近200家小作坊、小企业已整合为45家,年均产值在100万元、利税20万元以上,其规模龙头企业——三彭粉丝有限公司已进入县级规模企业行列。__村“三粉”加工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销售,部分品牌已进入大城市的超市。
(四)得益于“三粉”立村增收致富。由于__村“三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20__年以来,已有20多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村民徐汉平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__光辉灯饰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和进入大型宾馆、饭店、会展中心,年产值10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人;余明军从上海回乡引进的种猪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的__村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建成投产。20__年__村村民人增纯收入达7217元,成立全县名副其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790户几乎家家拥有摩托车、农用车近百辆,私家轿车和运输汽车30余辆,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公交车通过颍红公路开到村口,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三粉”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__村3500亩耕地,红芋种植面积占90%以上,由于近年来不断改良品种,引种脱毒红芋,平均亩产鲜薯8千斤,产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为“三粉”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红芋加工成淀粉,亩均增值300元左右,加工成粉丝亩均产增值千元以上。通过“三粉”加工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机械化、规范化,新生产粉丝不仅口感、色泽好,而且韧性强、成形好,易于包装,进入大中型超市后成倍增值。
(三)积极鼓励能人示范带动。__村粉丝产业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与该村不断涌现的一批批能人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__村涌现的一批能人,带动村民纷纷投入到粉丝加工销售中,不到几年的功夫,从事粉丝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已达200户;进入本世纪以来,他们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粉丝规模生产、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上,如粉丝加工大户彭培勋率先在该村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粉丝加工流水线,注册成立了三彭粉丝有限公司,打响“三彭”品牌,创下了在阜阳两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当场销售告罄的记录。
(四)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以彭楠为支部书记的__村领导班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把我们选上来,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不仅个个懂得“三粉”加工技术,而且是“三粉”市场营销的经纪人。他们带领群众跑原料、跑市场、跑信息,促进“三粉”加工产业做强做大,为__村“三粉”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__村“三粉”生产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整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全村仍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虽较原来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有较大改进,但生产分散,产品质量控制不易把握,整合空间仍然较大。淀粉、粉渣仍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生产工艺落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目前,45家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为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尚可,其他加工企业工具简陋,需尽快改进工艺流程和卫生条件。
(三)品牌意识不强。好的产品需要好品牌才能打得响,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生产企业较多,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五)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三粉”加工形成的废水、污水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群众身心健康。
(一)完善竞争机制。__村作为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出企业生产区,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只有在企业规模、产值、质量达到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规定的前提下才准进入,通过优胜劣汰,力争把现有的45家加工企业整合成10家左右的县级规模龙头企业。
(二)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要下功夫培养,申报自主品牌,通过宣传推介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
(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增加企业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升级。
(四)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三粉”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的桥梁纽带和辅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
(五)治理环境污染。通过改进“三粉”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在规划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发展农村沼气,开展高温堆肥,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美化。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八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zui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
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笔者而言,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
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zui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
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
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养鸭以及养牛等产业进驻,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
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农村青壮年选择zui多的一个行当,也是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
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重要经济支柱之一;zui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然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
但是一旦涉及到政府出面、政府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xx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习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
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zui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
教育方面zui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zui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zui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
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zui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
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
在这里举三个实例,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
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zui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
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近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
另外一个就是信访户的存在,这里的信访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信访,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近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
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
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近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市信访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zui有感触的是信访要依法,依法处理信访事件。对待每一次信访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信访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信访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
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近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如电器、药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
目前,**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有阶段性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九
加快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是龙头。要在做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当前,重点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四个方面,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此为抓手带动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山区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提高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带动辐射。近年来,我市北部山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五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道路交通主骨架尚未形成,缺乏高等级公路,镇际主干道由于疏于管护,路况较差,综合运输能力低;农村电网改造滞后,不少高、低压电线变压设备残旧,安全隐患较大。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加快北部山区道路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网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在北部山区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强对现有公路的扩建改造和养护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好收费站的撤并搬迁问题;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帮助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硬底化村道。通过道路交通网的建设与优化,把北部山区纳入中心城区及周边主要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内,为山区承接发达地区幅射,增强市场吸引力,加快发展创造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协调省有关部门将我市北部山区农村电网列为广东电网公司农网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损耗;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农村电力建设专项资金,对新型小型变电站、电网扩容等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给予补贴或贴息贷款,解决供电能力不足问题,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我市北部山区七镇人口总计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92。近两年,各镇坚决贯彻有关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立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举办二、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班,并加强推荐就业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但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镇级财力有限,培训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接受培训的能力较差;转移就业人员多数从事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的工种,由于主、客观因素,“回流”的情况时有发生,稳定性较差;三是受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镇、进城安居严重滞后于转移就业。为进一步促进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农村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集聚。在继续重点扶持良口中心镇建设的同时,适当扩大对其他六个山区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镇域、镇区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推行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置换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整理来置换农村宅基地,解决镇区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适当向镇区、中心村倾斜,引导山区散居农民向镇区、中心村集聚。
(二)继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教育强区(市)、教育强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等级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扩大市扶贫中技班就读名额,让更多山区农户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走出农村,减少新的富余劳动力产生。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扶持完善镇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将就业服务网络向行政村延伸;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在培训方向上,除继续加强与一般服务业、工业企业的联系外,要重点注意结合山区旅游项目的建设,适时组织项目建设区农民开展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当地农民能胜任项目开发创造的岗位,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将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旅游是主要的载体。近年随着我市经济梯度发展战略的推进,市民生态意识的加强,北部山区旅游开发环境得到改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比例还较低,资源开发、精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建议在坚持政府营造旅游大环境,以企业投入建设和经营为主的原则下,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旅游区的建设,打造生态、休闲、人文景观旅游精品,以点带面,梯次实施,加快山区旅游业发展。
(一)温泉养生谷旅游区。该项目由土地开发中心投资12。8亿元进行前期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下一步要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基础上,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人为本,妥善做好农民搬迁安置工作。重点是搞好1300亩安置区及其餐饮、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开发建设。同时对安置区周边一定区域进行规划控制,为今后引进其他景区开发建设的农户搬迁预留空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旅游区建设。林业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分期分批对区内山林进行林相改造,营造优美的森林景观;水利部门优先考虑区内流溪河段的堤岸建设;交通部门做好105国道的改道方案论证、规划以及街东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规划建设工作。三是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网络。以旅游区为中心直径30公里范围内,集中分布自然景区,人文景点,以及有机蔬菜基地、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规划中)等生态农业园区,旅游门类比较齐全,可参照韶关等地的做法,对于观光景点逐步实现统一门票制,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各景区(点)的联动发展。
(二)__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引进民间资本建设4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和“温泉城”的做法,有效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为我市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子。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区内山峰、奇石、瀑布、水库、客家民居、清代古街、百年水车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开拓思路,创新体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景区(点)运营机制,加强旅游管理,提高经营效益;通过举办“国际登山旅游节”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化旅游区。何仙姑家庙及相关道教文化是我市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该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是在稳步推进何仙姑家庙的扩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八仙文化、道教文化的内涵,提高其文化品味;以家庙为核心,整合区内古藤、塔楼、报德祠等旅游资源以及冬瓜基地、千亩鱼塘等生态农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畲族村等的互联互动,形成增城北部山区三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中高档旅游区域。
(四)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主要旅游资源,目前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区的思路,尽快启动总体规划,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森林保健等功能;借鉴风景名胜区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北部山区七镇共有农田约21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既是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区域,又是我市近郊蔬菜、畜牧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北部山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品有迟菜心、冬瓜、粉葛、丝苗米、凉粉草等。近年虽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建设生产基地,但山区农业经营方式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较低。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快山区农业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北部山区已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的有49400亩,仅占农田总面积的23。考虑到目前山区剩余未改造的多为百亩连片农田,可适当放宽优先建设的标准到300亩以上,以进一步加强山区标准化农田改造。
(二)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重点扶持娃娃鱼、白榄,凉粉草,头菜,迟菜心、冬瓜,反季节蔬菜、荔枝,三华李、青梅、杨梅、枇杷和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同时,结合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山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适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
(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山区发展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业龙头企业进山区发展,可采取先稳步推进山区耕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形成适度规模后,再由政府扶持龙头企业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以避免农田标准化改造后因农户惜租或过度抬高地租,导致龙头企业无法进行规模生产的现象。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贴息贷款、税收、财政扶持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发展。
(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进一步完善山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为主要依托,开展冬瓜、荔枝、三华李、青梅等山区特色农产品新品种、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
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工业生产总值达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式有待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给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要从外地运入,煤、水、电等能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
到,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工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发展重点
1、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生态化的新农村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2、发展循环型工业,营造清洁生产环境 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那一世本站.://.找文章,到那一世本站.]心,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以化工、建材、纺织、钢铁等行业的主导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与研制开发,通过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扶持有益于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业建设,改善提升工业生产的生态功能。
工业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健康城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
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一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顷,增长8.1%,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10.23%。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二
递市场需求量大,快递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传统的ems邮政和新崛起的民营快递企业几乎瓜分了校园周边的所有快递业务。身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每一天都在享受着快递服务带给我们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会因为不同的快递公司服务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本调研正是从紫金港校区的快递服务出发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出多家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劣,以及学生们对快递公司的选择,从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思考未来如何建立更良好的高校快递网络,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快递服务,也让学校周边的民营快递公司有更好的工作网络。
1 我国内快递行业快速发展
自 1979年出现第一家快递企业起,中国快递业已成为市场中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报告网物流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购物狂欢节等网络促销的拉动,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xx年,快递业增速依然高达51、2%。同时,快递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我国注册快递企业逾6000家,从业人员达 60 多万。快递行业中,国有企业加速改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快递加强中国市场战略部署。
2、国际快递行业发展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xx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 。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xx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xx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
3、快递行业的变化—————快递种类众多,逐渐垄断
中国民营快递是一个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虽然自诞生以来,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飞速的增长给中国民营快递带来利润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隐患。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在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民营快递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排挤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民营快递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快递市场的占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
4、校园周边快递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物流快递配送需求随之扩大,而大学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庞大群体,这种新兴且快捷的购物方式在这个群体中倍受青睐。由于快递在学校配送的频率非常高。校园网点的存在正好中和了公司和学生客户群体时间上的矛盾,节约了公司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学生只需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收件寄件,又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上的问题。学生从全国各地到大学求学,与家里亲人和在各地的朋友、同学的物品信件来往,现在主要依靠快递,方便快捷,尤其是节日、假期前、毕业生离校前的几个时间段,学校快递的业务量很大。现在行政办公人员的公文信件、各系办公室与毕业生、各地公司企业的文件等传递也主要依赖快递。
在20xx年校园快递市场调查中,65%的学生使用过快递。这个比例是以每年15%的比例上升的,这些都会使学校快递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这些需求分析也说明了校园快递网点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学生校园快递最初只与申通公司开展合作,但随着校园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更多的学生看到了这中间的商机,于是陆续把圆通、韵达、中通、汇通、天天、ems、等多家快递引进了校园。
1、资料搜集整理
通过搜集有关校园周边快递的信息和相关案例,了解其运作形式,从而策划直接问询、问卷调查等后续调查的内容。
2、直接调查
直接与快递公司服务人员以及在校师生广泛交流接触、询问、请教,以较快的速度获得所需的市场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信息往往比较可信。
3、间接调查
通过报纸、刊报及其他媒体收集有关快递行业信息、发展动态、市场分析等材料,当然对这些材料要对比分析,去伪存真。
4、实地考察
把要咨询了解的问题编制问卷、填写,回收,分析。
数据收集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所需数据。我们对几家快递公司站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向紫金港内的大学生发放了线上和纸质的调查问卷,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许多当前国内快递市场的状况。
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了109份有效问卷。具体数据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紫金港的在校学生,旨在了解快递市场中在校大学生这个消费者群体的一些情况。
1、 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根据问卷结果,回收的109份问卷中,男生59人,女生50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比例分布如下图所示。
2、 调查对象的月消费情况: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三
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乡镇经济调研报告。为切实增强可比性,在此选取与我市水平相当、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浙江安吉作为参照系,以便全面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状况。
一是总体实力有差距。与安吉相比,我市在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后,这也充分反映出两地在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等方面的差距(具体见下表)。目前,该县已有1个乡镇跻身全国五百强、浙江省百强行列,1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二是发展平衡度有差距。从自身各区块看,我市东西部乡镇、省道沿线与偏远乡镇、工业集中区与农业乡镇差距较大,并呈逐步拉大趋势。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例(城区三个办事处不纳入统计),港口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5826万元;排名最后的方塘乡仅41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86倍;排名第二的中溪镇财政收入达4223万元,与港口镇也有11603万元差距,即使剔除宁国水泥厂税收部分,两者差距仍达3000余万元。而安吉县去年最高的乡镇财政收入达24215万元,最少的也达486万元。
三是发展后劲有差距。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各乡镇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达32.6%。其中,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乡镇达115.8%,完成年初下达任务基数比最高的达639.9%。与之相比,我市各乡镇受产业基础等影响,后劲略显不足。2008年,在总量落后的情况下,我市乡镇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仍慢于安吉。其中,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落后11.3个百分点。今年1—3月份,安吉县乡镇综合实力第二的高禹镇,实现财政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幅达178%;而我市乡镇财力第二的中溪镇,实现财政收入1163万元,两者差距达1060万元。
二、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与安吉在乡镇经济发展上的较大差距,既有地域区位、政策机制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多是受自身主观原因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大胆实践“经营城市”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使得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开发区承载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在全市各项财力、物力、人力都向城市和开发区建设一线集中的情况下,对乡镇经济发展有所忽视。此外,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乡镇工作重心发生变化,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工作抓手,发展更多依靠各地的自觉行动,调查报告《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近年来,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各乡镇、街道突出重点、倾斜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我市尽管早在2002年即提出异地办工业的创新理念,并通过设立乡镇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但直至2008年初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中,才结合乡镇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和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对全市乡镇、街道进行了社区事务、工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三类划分,并且未明确各乡镇发展重点和产业定位。由于缺乏具体规划指导,各乡镇自成一体、各自为战,从而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投入力度不足。适度的政策扶持,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对提升乡镇自我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多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乡镇财政供给标准达3500万元/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达500万元/年。但与安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该县每年仅用于乡镇工业平台建设资金就达5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到村资金更是高达亿元。此外,通过财政贴息、对上争取、以奖代补、超收分成等多种形式,为乡镇各类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隶属于高禹、良朋两镇的天子湖工业园区发展为例,该县本着“涵养财源,激励发展”原则,出台了园区开发建设实行财政封闭管理的意见,通过“放水养鱼”,实现了财政收入的“三级跳”。该园区07年财政收入仅2000万元,08年即增加至70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
四是创新手段不多。安吉县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探索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该县全面推行了以财政贡献率为核心的乡镇个性化分类考核;每年开展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先进乡镇和加快发展创业奖评选,按照乡镇发展类别分类设定奖项,并奖励到乡镇班子成员;优化财政分成,逐步调低分类分档分成比例,鼓励乡镇培植财源;推行乡镇“三线工作制”,实行党委书记重点抓招商、乡镇长重点抓项目和平台,党委副职抓日常事务。这些创新举措,充分激活了乡镇发展内生力。与之相比,我市在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方面,方法手段不多,过于粗线条,缺乏实质性助推内容。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四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我县农民收入状况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的症结何在?2017年11月份,本人对所在地的村民收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采取座谈的形式,对村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形成以下报告。
一、农户收入的现状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 户,其中:纯农业户 户;半农半商的 户。其中,2017年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 户;1万元(含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户;2万元(含)以上3万元以下 户;调查显示:当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很低,加上生产、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增收还很困难。
二、农户收入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20户中,总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学生以后有劳动力50人,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外出务工15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的生产模式,以种玉米等原始农作物为主,二是近年来主要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作物,如芭焦玉、烤烟等,三是外出务工。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原始的生产模式的收入较少,来源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较多,其次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较好,如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也在给一般家庭进行了贴补。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经济作物收入,从调查出的在家劳动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70%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20农户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 同时还有储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务滞后;三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三、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限制了我国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加快交通干线的建设工程,彻底改变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现状;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搞好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学员:
xx-xx年xx月xx日
经济亮点: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存在问题:2017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上弱于上年,存在着财政对农业投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对策建议: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者按 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但面临着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突出问题,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影响,在较高基数上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供求基本平衡,大豆、棉花、糖料等部分品种产需缺口增大;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趋势明显,部分品种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气候异常变化、通胀预期增强、成本上升拉动以及国际价格传导、游资炒作等因素相互叠加,农产品市场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根据对12个省118个县,以及这些省的995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的问卷调查,2017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上弱于上年,存在着财政对农业投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村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环境2017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是在国民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运行的。经济发展既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克服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的不利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既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在较高基数上依然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全年能够实现年初制定的8%的增长目标,有望达到9%以上。但面临着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突出问题,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较为复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
1.6和0.7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趋缓。从结构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表明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季度的2.2%、二季度的2.9%,上升到三季度的3.5%。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9月份达到3.6%,为近23个月新高。进入四季度以来,物价翘尾因素虽然有所减弱,但通胀预期仍然较强。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流动性和货币条件持续宽松,美元汇率走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攀升,通胀预期升温,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预期风险加大。从国内看,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剧,今年以来由于政策打压,大量聚集在楼市、股市中的流动性资金很可能充分释放,加上农产品、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产品调价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将长期存在,形成较为明显的通胀压力。实现全年物价涨幅3%的调控目标难度较大。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国内货币政策仍较宽松,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明显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由金融危机前的约15%猛增到25%以上,最高时达到近30%。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收紧,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开展正回购操作等回笼了部分货币,并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降到20%以下,三季度货币供应增长有所回升。总体上看,当前国内货币政策仍然较为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后期国内货币政策取向将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流动性和通胀预期管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略有升值态势。自今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势明显,到10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首次突破6.65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特别是9月份以来升值幅度达到2.3%。当前,人民币升值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从国际看,美国出于国内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空前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力度,同时还意欲同其他一些大国联手施压。从国内看,外汇占款增加,显示出当前流入我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已“由出转入”,热钱流入趋势明显,而热钱流入又会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二)今年以来的农村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预算达8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气候极端异常、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上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1.农业生产总体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今年以来,面对西南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旱灾、主产区普遍持续低温、洪涝灾害频发的情况,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粮食及农业生产发展。农业部门采取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等措施,积极应对灾害并减少损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和农民生产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2亿亩,比上年增加约1500万亩,总产在连续六年增产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3589万吨,同比增长2.7%。水产品产量3486万吨,同比增长2.5%。预计四季度,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养殖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农民工就业形势好于往年,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形势一度较为严峻,曾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现象。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外贸企业订单增多,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较快发展,农民就业岗位增多,加上农民工外出就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外出务工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1~5月,到中部和西部就业的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和2.1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也得益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支付劳动者报酬增长10%以上,增速快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增长,进一步显示出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需求较为旺盛。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显示,1~5月,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6.5%。
增速达到7.7%,在这一基础上,今年的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599元,增长8.7%;工资性收入1773元,增长18.7%;转移性收入362元,增长17.2%;财产性收入135元,增长19.4%。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大幅度提高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工资水平呈现“双增”态势,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49.8%。三是国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四是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从全年来看,预计农民增收6%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有望达到8%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降至2.94: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同时,农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7.3%,也比城镇居民增速快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双双快于城镇居民,10多年来尚属首次。城乡收入和消费关系出现的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政策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特点及对策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应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1.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渐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出现分化。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仍主要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在补贴和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量稳步提高;瓜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畜禽等产品生产主体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转变,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周期大大缩短。
2.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政府支持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增加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速度加快,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不仅受国内供求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受到世界农产品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在大豆、食用油等产品领域,世界市场供求波动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国内价格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4.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波动成为影响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因素。201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我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和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加强农业基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同时,国民经济运行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资本市场变动等因素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明显。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使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联系和渗透进一步增强。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抓紧制定《农业信贷法》和《农村社区再投资法》,明确和强化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义务和责任,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比例和增长幅度。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粮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一是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二是扩大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补贴,加大对订单生产的支持,推动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在总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渔民转产转业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定产品、特定产业补贴制度,促进结构转型和升级。四是以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为基础,增加标准化生产补贴,探索建立重大技术推广补贴,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集约化。
3.健全市场调控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构建分品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通过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和进出口调控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积极发挥稳定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蔬菜、瓜果、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及时发布行业供求信息,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优化市场贸易环境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严厉打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对农产品恶意炒作引起价格大起大落。
4.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针对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动植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的突出问题,加快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继续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模,扩大试点,增加品种,提高标准,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动植物重大疫病疫情综合补贴和农业保险补助制度,降低重大动植物疫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增加农民外出转移务工收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加快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支持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激发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活力,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山区、牧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
6.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不合理,导致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外流,是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当前重点是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和金融服务制度,构建城乡之间平等的要素交换机制。一是改革农地征占制度,探索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将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和农民,让农民切实分享发展成果。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的支农义务和责任,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对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进一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四是大力开展信贷担保、信贷贴息等,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经过深入村组走访及到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现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2470亩;万寿菊、蔬菜、核桃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以农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从长远看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我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科技示范、反季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品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是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蔬菜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
(四)自然条件差,发展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2017年完成3.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发展我镇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走制度保障之路。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曙光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业技术、质量安全、农业机械、信息与物流等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利用建设巩固“信用镇”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
营,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流转成连片集中种植,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方便,达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转后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用大量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益,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乡镇企业,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十几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跳出农业抓项目,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我镇。要抓住我镇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六)增加农业投入,走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适当的增加农业的投入,扶持典型户,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五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xx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xx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xx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2017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17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x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xx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xx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xx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xx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六
镇位于郑州市南35公里,紧邻新郑市区,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5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镇域人口3。4万人。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6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04万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36家,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较完善的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华瑞路的拓宽改造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通过了省重点镇、省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污染较为突出的时期。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如水泥、纺织、化工等,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保持主要产业的地位,生产规模仍将扩大,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能源自给率低,所需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要从外地运入,煤、水、电等能源消耗总量逐年递增。
(三)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受生活污水影响,镇域内黄水河污染较严重。受水泥厂影响,镇区空气质量一直不高。城镇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急剧增加,但处理设施滞后,集中处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城镇环境。
(四)土壤污染较为突出。
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具有我镇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机制,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建设的示范工程。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平要有明显下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发展重点。
1、发展循环型农业,建设生态化的新农村。
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轮作复种或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
二是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2、发展循环型工业,营造清洁生产环境。
以产品结构的绿色化为核。以化工、建材、纺织、钢铁等行业的.主导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产品的生态设计与研制开发,通过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扶持有益于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业建设,改善提升工业生产的生态功能。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扶持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着力研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节水技术,无废少废工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工业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健康城镇。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优化城镇布局,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减轻环境压力,逐步形成大中小配套、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城镇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住宅的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采暖、保温以及节约资源的需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生产的再生砖。
推广新型能源。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新建住宅要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屋顶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并预留热水器管道。配套设施门窗要尽可能地适合自然光照明,减少电力照明。
经济调研报告题目篇十七
本文目录。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镇**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xx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村委会地处**镇西北角,东与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争取救济救助与推进“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的基础上,财政每年应划出一部分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的行路、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五难”民生问题,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坚决制止和杜绝乱砍滥伐行为,同时开展好四旁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家园。要大力倡导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生活对植被的破坏,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调整优化结构,拓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子。一是要确立产业定位。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同时,变单一的粮食型农业向复合型农业转变,提高山区农业产业化程度,切实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核桃、中药材、葡萄、香葱等高效农林产业,建立特种产品基地,发展壮大贫困山区经济。三是要延长产业链。重点引进一定规模、高起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四是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扶贫的始终,用科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五是要念好“山”经。重点发展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业,不断改良品种,加强疫病防控,努力提高出栏率和肉品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山区群众收入水平。
(五)转变工作作风,在为民解困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倾听民声,了解民苦,解决民盼,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做到缺资金帮协调、缺科技帮培训、缺方向引路子,切实为民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群众观点在生产中升华,群众路线在生产中实现,群众利益在生产中保障,群众工作在生产中提升。
返回目录。
近几年来,××经济在工业经济的强力牵引下,获得了较快发展,从gdp指标看,“十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1.3%,其中第二产业增长17.7%。××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进入转换升级的初始阶段。从产业结构的宏观层面上看,经济发展的工业主导型特征比较明显。xx年,地区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26.3:42.0:31.7。与xx年比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7.9百分点。而工业主导型特征的产生与园区经济的强势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把工业园区办成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看,决战工业园已成为各地壮大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换升级、加快就业结构非农产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也是背水一战的现实选择。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有关的问题。
1、入园企业数量及开工率。据统计快报,xx年3月底止,全市十个工业园区(除铜鼓外)有入园企业842个,其中开工企业517户,在建工业企业297户,非工业企业28户,企业开工率为61.4%。开工企业个数比xx年底增加22个。
2、开发面积及基础设施投入。到xx年3月底止,全市十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5.4平方公里,在一年时间内新开发4.66平方公里。到xx年3月底止,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05亿元,一年内新增基础设施投入7.38亿元。
3、签约资金与到位资金。今年1-3月,园区招商签约资金3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83%;实际到位资金15.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8%。资金到位情况比上年同期有明显改善。
4、园区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规模。据年度统计资料,xx年,全市园区483家开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9.9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6.7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实现税金总额5.96亿元。园区企业的产品产销率为103.01%,百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为5.75元,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税金为4.70元,园区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06亿元。
5、今年一季度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从好的方面看,一是生产快速发展,一季度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快44.5个百分点。二是产销衔接水平提高,产品产销率为91.85%,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三是出口交货值增幅较大。一季度是上年同期的1.32倍;从不足之处看,一是园区企业的产销率水平较低,一般情况下,产品产销率在98%左右属正常状态,而园区企业的产品产销率只有91.85%,属不正常状况。二是园区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的利润税金为10.6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9元。三是园区企业的外向度较低,一季度园区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少数园区出口交货值为零。四是资金到位率不高。1-3月实际到位资金占签约资金的39.31%,其中省外资金实际占到位资金的75.52%。
6、园区企业涉及的行业门类。根据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园区企业涉及到40个行业大类中的31个(全省涉及37个行业大类)。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行业有医药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四大行业,涉及大小企业109家,占同口径企业数量的22.56%,上述四大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55.85亿元,占园区企业的44.06%。xx年底,产品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行业大类有5个,它们是纺织业、竹木加工业、化学工业、塑料制品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9个行业,xx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76.80%,大大高出规模工业增速,支柱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促进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载体,特别是作为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移植和仿效。××工业园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势头也比较好。当前,园区经济已经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极大。关注园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也是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从统计的数量分析和宏观角度观察,当前我市园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的集约效应不明显。从相关经济指标对园区每平方公里的分布情况看,××与全省的平均水平作比较,每平方公里分摊的年产品销售收入××比全省要少15321万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4%;分摊的年出口交货值比全省少3528万元,仅相当于全省的33.1%;每平方公里分摊的年税金为1716万元,仅相当于全省的53.0%;每平方公里吸纳的从业人员2779人,比全省少955人。工业园区作为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对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的土地集约效应情况表明我市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数量不是很多,生产规模大、投资项目大的客商较少。
2、产业集群的特征不明显。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在××地域范围内,有大小十个工业园区。但由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限制和影响,十个园区虽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但唯独未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对外未构成作为“××园区”这一品牌特色的竞争优势,十个园区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表面上看行业众多,但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园区内的企业大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是企业数量上的简单“堆砌”,尚未建立真正的企业群体。如袁州医药工业园,顾名思义应是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较鲜明的园区,但实际上园区内的企业涉及的产业范围有医药、食品、化工、服装等十几个行业大类,只有5家医药企业,大部分企业关联度不大。
3、园区企业植根性不强。植根性它表明企业的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中。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各方面。植根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目前,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与当地原有企业、原有产业,与当地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目的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有些企业目的在于吸纳当地大量廉价的资源。因此,这类企业植根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方面的动力不足,表现在企业的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在××,诸如象上高旺旺集团利用当地大量农副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实现外商增利、农户增收、政府财政增长三赢的企业,数量是不多的。因此,从植根性这一特定角度看,这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园区经济结构的外向度较低。对于开发区的定性,邓小平同志早就有过肯定的结论。总结各类开发区的特点,可用四句话来概托:企业结构以外商投资为主,产业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出口为主,致力发展高新技术。虽然这是对国家级开发区的定性,但作为地方性的工业园区,定位高一点也是可以的。××本身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园区经济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提高外向型经济的份额。但这一目标现在来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xx年,园区企业的出口交货值仅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8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低近1个百分点。
针对当前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问题也是潜力,也是发展的希望所在。
1、多管齐下,优化配置好园区土地资源。当前,我市工业园区规模偏小,档次有待提高。xx年,每平方公里产品销售收入不足4亿元,不仅与国内高水平的高科技园区每平方公里数十亿元产出无法相比,与全省平均水平也是有明显差距的。因此,在国家严把信贷和土地两道闸门的情况下,要催化和放大土地集约效应,必须要做大做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园区企业是构成园区经济的基本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整个园区的发展才有生气、才有后劲。从一季度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园区企业首先要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度,提高产品的销售率。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同时,增强企业的自我良性发展意识。二是园区管理者方面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入园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急投资者之所急,想投资者之所想,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缩短建设周期,使投资者尽早实现投产目标,提升企业开工率。三是在解决资金瓶颈方面,金融部门要尽可能的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园区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金融信贷壁垒过高,始终是企业家的一块心病,这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四是对少数"圈地"不作为企业,要采取政策法律措施,收回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市场优化配置。五是在入园项目的审批上严把土地政策关。
2、顺势发展,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早在xx年,全省就明确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虽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园区的发展地方特色比不过赣东北和赣南地区,如余江(温州)眼镜工业园,就是全部从浙江温州引进的企业。在××象类似这样专业专门的园区是没有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土地及能源供给日益紧张,产业转移的力度将明显加大,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增强顺势发展有效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创新意识,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一环来抓。
3、建立特色专业园,提升集约发展水平。目前,××工业园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医药、机械器材、纺织、竹木加工、水泥、化工、铜材钢材压延加工、塑料制品等行业,但产业分布较散,每个园区产业规模小而全,有的甚至相互排斥的产业落在同一园内,要统一规划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注重与本地的特色经济相结合,着眼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眼于建设特色专业园区,着眼于引进植根性强、规模大的项目,以提高园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快交通、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研发、人才、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园区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4、弱化土地、税收政策优惠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使外商投资长期扎根本土,生存发展。不可否认,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税收政策倾斜以及本地劳力价格的低廉,是吸引外商投资的策略手段。这一手段也使不少外商偿到了甜头,但另一方面也使地方财政遭受了损失。有分析数据表明,我市工业园区内企业每百元产值实现的税金明显要比规模以上企业低。这表明,同一地区企业税负是不一样的。这种状况是不能长期下去的。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也能创造经济成果。因此,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招商引资的需要,也是外商把根留住的重要因素。要增加植根性企业的数量,我们既要加大本地资源优势的宣传和挖掘,注重市场的有效配置,又要加强本地企业与外商企业在产供销等环节上的纽带联系,形成一种牢固的共生关系。在招商选资过程中,全方位与外商进行协商和沟通。
返回目录。
[关健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经济文化现状消防工作对策。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
(一)苗族侗族用火习俗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建筑特点与建筑防火。
(三)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消防工作影响。
(四)苗族侗族人口素质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思考。
(一)以尊重苗族侗族文化特点为基础开展消防工作。
(二)以教育带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当前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问题的几个突破重点。
(一)全面推进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二)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
(三)充分发挥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义务消防队等基层村民组织的消防工作职能。
(四)切实运用消防法制推进黔东南地区的消防工作。
(五)做好苗族侗族消防干部的培养工作。
(六)完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社会保障机制。
(七)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缺位的问题。
前面已述,在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工作的成功做法之一是依靠消防水池、消防机动泵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即“三大法宝”。目前,消防机动泵的配置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和组建已基本完成,但是消防水池的修建却进展缓慢。原因是资金缺位问题是制约黔东南地区消防工作的瓶颈。消防试点建设村寨的资金将能得到一定国家财政专款的支持,但对于大多说暂时为列入消防试点建设的村寨来说,资金问题确实显得十分棘手。下面以农村消防水池的修建来谈谈这问题的解决。当前,对于黔东南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修建消防水池基本无专项资金来源,老百姓又无力自筹资金。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修建消防水池与农村引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捆绑式进行。xx年,对黔东南州的农村将能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等项目,这对修建消防水池、防火隔离带等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消防、水利、民政、农业等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抓住机会,切实将所涉及村寨的消防安全屏障筑牢。
返回目录。
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一、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干部群众高举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
(一)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二)工业兴县,二产快速发展。
至今年10月底,全县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4.8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80.7亿元,增加6.3%。
(三)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
海盐县又有南北湖、秦山核电、白塔山、绮园等旅游资源。南北湖风景区通过核心区整治、景点建设,风景更加优美,游客量迅速增加,今年1至10月,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37.95人次,旅游收入达9.98亿元。
商贸业随着海盐县经济的发展也日益繁荣。目前海盐县已登记注册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5家,其中可称为专业市场的有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木材市场、泰发车城、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海安汽贸汽配城和二手车交易市场5家。
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海盐县三产也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不断加大。今年1至10月底,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到33.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
宏观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可谓不错,但微观一、三、三产业的发展方式,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海盐县办县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还没有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次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第一产业。由于小城镇建设滞缓,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了要素的集聚。因此,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传统农业在农业总收入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优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还不高。
2、第二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企业比例较高,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再加上节能排污指标趋紧,企业发展的形势日趋严竣。海盐县的外贸产品集中于紧固件、玩具、服装等几类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面临着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冲击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产业升级迫在眉捷。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多数还处于低级市场形态,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市场还未形成。
面对海盐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我县经济新的增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领先第二产业推动向领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领先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领先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报告,结合海盐县的实际,对转变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以下设想:
新农村建设是优化第一产业的有效载体。要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推进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致力农村经济转达型。一是要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根据“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合理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新型城镇,打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逐步形成与新型城镇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二是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在海盐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生猪、水果蔬菜、淡水养殖、花卉苗木等已显示出比较优势。要继续做大、做优这些产业。三是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四是要实施农民自主创业“领头雁”工程,培育一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经营人才队伍。五是要规划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的渠道。
工业是强县之本。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县的道路,根据海盐县工业发展的实际,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选择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符合临港元产业发展规划有好、大、优落户临港地区。通过好、大、优项目建设的带动,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实施“名牌工程”,走品牌经济之路。针对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制订品牌建设规划,打造海盐产品、行业品牌,做强我县现有企业。三是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是解决就业、开发资源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拓展全民创业领域,畅通创业通道,支持各类民营创业主体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金融服务业。
我县三产的潜力还相当大,挖掘潜力,做大三产,是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明智选择。一是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浙北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转换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筑外海码头、物流基地的建设平台。引进外海码头、物流企业等重大项目。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发展目标,整合南北湖风景区、秦山核电、大桥观光、白塔山海岛等旅游资源,形成海盐旅游的大格局,并以旅游业带动宾馆、饭店、商贸等消费需求。三是壮大城市经济。按照“整治、提升老城,规划、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老城区整治步伐,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推进滨海新区建设,构筑一个集商务、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生态良好、文化品位高尚、滨海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四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乘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的建成通车,我县成为浙北乃至长三角区域性的交通节点的机会,采取整合提升、培育扶持、引进建设等各种措施,加快发展专业市场。以大市场、促进我县三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互间是由内在联系的,在发展中,要努力寻找互相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xx大的号召,也是实现县域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党的xx大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省委号召“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建议在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中,一定要树立起创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获取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一审一核”和职能归并,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推行“下沉式”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下放权限,扩权强镇,增强镇(区)基层发展活力。二是创新考核机制。建议建立以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论英雄,以单位减排、单位节能、单位降耗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三是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研究制定土地股权的界定、设置、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细则,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四是建立倒逼机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制订淘汰劣势产业的相关标准。从产业能效、土地集约、环境保护、投入产出、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界定有关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同时制定鼓励劣势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加快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促使产业主体提升层次。五是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做好银企抵押融资、项目包装融资。引进县外商业银行,搭建融资新平台,探索政府直接融资新途径。同时,搭建外资、内资、民资融资的新平台,尽可能让项目建设的资金从多渠道涌入,突破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乏的瓶颈。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靠项目作支撑。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需要大项目作引领。因此,可以说招商引资是加快海盐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眼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通车,海盐县打造“一城三地”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以港兴区、港区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建议抓住机遇引进与港区开发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建好平台,增强吸引力。加快海盐东段的围涂工程建设,抓紧实施海河联运规划内的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大县开发区、海盐港区内的道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海盐投资创业。二是实施接轨战略,拓宽招商引资路子。利用我县与上海地相连、人相亲的优势,深入实施接轨上海、长三角的战略。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机遇,主动承接杭州、宁波、慈溪等地的产业转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引内和引外并举,完善产业招商、节会招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积极探索网络招商、中介招商与代理招商,构建立体招商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成功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广泛开展技术协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建议:一是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作,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造我县传统的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引进人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人。要从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特别是各类科技人才,培育人才高地。三是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技能,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中央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海盐县委、县政府也已作出了部署,我们相信只要按照党中央及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理清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地工作,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定会不断加快,海盐经济一定会出现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