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精选19篇)
读后感是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对读书的评价和理解。如何写一篇意义深远、观点独到的读后感是每个读者都要面对的挑战。这些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一
(一)。
本书是关于研究“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专着,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着重从理论的前瞻性宏观引领层面上,分别阐释了教学与德育相割离的现状,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客观依据,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关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操作原则,教师德育素养的提高等五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各学科教师的全程教学,在备课、上课、评课、辅导、命题等多种教学行为中如何具体有效地落实德育,通过理论结合教学实例的深入剖析,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富有实效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部分,名优学科德育教学实录展示,主要介绍了吉林省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的实践探索。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二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也经久不衰。从小我们就知道了许多有名的中华美德小,这些故事都对培养我们的道德精神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故事读后感三篇,以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我读了《。
弟子规。
》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1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1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母亲说养一盆花,母亲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母亲的话,母亲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母亲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今天,我读了学校下发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完后,使我大有感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以前总是不好好读书,可是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祖母,她正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针,李白看了十分震憾,他明白了1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此,他发愤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祖母真有毅力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我心想:既然铁杵都能磨成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又算什么呢?看看这个故事,在对比生活中的自己,我自叹不如。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七级的考试,可是,由于以前我一直忙于做功课,没有时间弹钢琴,即使我有空,也懒得弹,所以离考试只有几个星期了,我还弹得疙疙瘩瘩,一点也不熟。面对老师的责备,父母的唠叨,我下定决心要每天练琴,把曲子弹熟。从那一刻开始,即使功课做得再晚再累,我都要坚持每天弹几小时琴,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品质将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在闲暇之余,我喜欢翻翻各类杂志,尤其喜欢比较通俗的文章或故事,这本《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读的是前面以古文形式出现,后面是白话文,古文与白话文对比可帮助读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而且本书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可以肯定,《德育故事》对于我们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但在具体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让孩子们融入故事,培养良好德行,这本书高年级的孩子老师可以推荐给他们阅读,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用老师讲故事孩子听故事的方式进行。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可以启发他们思考,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
例如讲完《黄香温席》的故事,可能学生全记,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凉席了。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夏天我们如何孝敬忙碌了一天的父母。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席或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为了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如何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又如:讲完《黔娄尝粪》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说说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让你感动?为什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不太合适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过去医疗条件不发达,所以任何化验的工作都要亲自去做。现在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来化验,不用那样亲自尝粪便了。但是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欲报之情是永远没有办法抱尽的,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理所当然的,是为人子女必须要做的事。
再如:讲完《苏武牧羊》这则故事后,让孩子们说说我们应该向故事中的谁学习?我们要向苏武学习些什么?让孩子们明白苏武至死都不投降匈奴是忠贞爱国的表现,他的这种爱国精神令人感动,不但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尊敬。这种爱国精神也给了他战胜恶劣环境的的力量,帮助他生存下来。我么长大了也要象苏武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道德水准其表现是千差万别,道德高尚的领导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道德沦丧的领导腐-败之风恣意蔓延,祸国殃民;道德高尚的企业家,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道德沦丧的企业家会拜倒在金钱之下,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由此可见,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培育出一带有道德的接-班人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三
空闲之余继续阅读《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中的“叙事育人”内容。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叙事育人”中的故事素材对儿童青少年有“点燃兴趣―引趣,激发情感―激趣;启迪心智―启智;启发认知―明理;引发志向―励志;激励行为―导行”等六大功能。
作为教育者要善用故事资源引导、启迪和改善学生的心智与品行。以指导低年级作文为例,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画画比写作容易,说话的能力比写作的能力强。但完成一篇文章需要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还需要有具体的生活体验、细腻的情感感受、浓厚的兴趣、持久的动力、丰富的词汇知识等等,这些恰恰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所缺少的,因此要求他们写作文就有较大的难度。很多学生到了三年级写作文,就出现了无东西可写,开始胡编滥造的状况。韩寒说:“人的说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这话不无道理,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只好从说假话开始,而更可悲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假话竟然来自于我们教师。
虽然我没有教过语文,但是在写作文这件事上,我也有一些想法,曾教过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家长给了我很多启发。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位孩子的名字叫宋涛,这位孩子在上二年级时每天写的日记特别优秀,同事们读他的日记不禁赞叹,写的日记比高年级作文写的都好。他是如何能写出这么好的日记,就这件事我还特意与他的妈妈聊了两节课,他妈妈说:她每时每刻都在培养孩子学会观察―体验―感悟的能力。比如每次的饭菜让孩子品尝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指导孩子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菜的味道,不懂的可以从阅读的书中去找;每次出去玩,她都会引导孩子把在外面观察到的景物、生活中的现象回到家写出来,日积月累,慢慢的孩子积累的词汇量越来越多,写日记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语文老师或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若能有目的的指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并尽可能的参与其中,就会获得生动的体验、真实的感悟,作文自然就会写的真实可感,鲜活生动,有思想、有感情,有生命!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四
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的准备状态。自己也把读后感写完,好集中精力应对接下去的日子。
第三章叫让人们爱上你的品牌,里面作者提到了几个战略:纳新战略、增频战略、留客战略。同时作者也提到了之前我们分享过的拜伦.夏普的《非传统营销》,对拜伦对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各位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读下拜伦.夏普的书。作者举了一个球鞋的例子,证明新的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要性。作者特别强调了降价的诱惑以及它的危害:价格是会驱动价值认知的,且后续涨价就变得极其困难。当然降价策略并不是一定不能用,但是当我们习惯遇到事情就降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很难了。最后作者举了他母亲听说他在可口可乐工作的时候的反应:太棒了,你不用再工作得那么辛苦了,可口可乐自己就能卖的很好。是啊,有很多人会认为为什么每年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物力去跟消费者沟通呢。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要确保消费者不会改变主意,或者让新的消费者喜欢你的品牌,营销人需要的是不停的辛勤工作。选择了这个职业,其实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作者也提到了跟品牌对话的9个原则:1、明确你是谁2、建立品牌理念的时候要避免废话和营销术语。3、成功的品牌不会与所有人对话4、对着他们的心轻声细语5、保持一致性6、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成不变或是让人生厌7、对待呢你的品牌不要太过严肃8、如果你没什么要说的,那就把嘴闭上9、提前规划好你要说什么。其中第6条是品牌传播内容方面,所以作者讲到了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讲故事。其中有句话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卓越的'营销不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是让人们感觉到你想让他们感觉到的东西。作者介绍了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看过的tvc,对比看一下,对创意思维会有不错的帮助。另外面对日新月异的营销变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几个小窍门:
1、投入一些优质时间,了解世事变化
2、广告创意因媒体而异
3、技术不会解决你的问题
4、便宜并不意味着更好
5、建立同盟关系
6、关注赢得媒体(earnedmedia)
7、留出一笔预算(小小一笔就好)作为实验经费
作者也提到了创新的方法,其中的门径管理(stage-gate)策略,一开始就给创新算笔账等也是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最后一章,布局未来营销。写在这里,大家一起看下:内容为王,侵扰模式退出历史舞台。营销必须有意思,人们才会搜。营销资金将偏离媒体,偏向制作。优秀营销人员将投入大量资源去创作符合品牌目的的给力内容。传统的赞助式广告将发生改变,广告主要么成为赞助式广告的所有者,要么会要求从节目中获益更多。例如食品制造商会制作出品质非凡的烹饪系列节目,运动服装企业收购顶级运动赛事和俱乐部等等。优质营销必须有强大的调研工具提供支持,还必须能够引发即时以及重复的购买行为,形象驱动式营销将力不从心。创收型营销:从花钱到赚钱。战略联盟将取代广告赞助,付费体验营销将取代样品,公司自己的频道和场地将压倒付费媒体,营销部门经理要么变成商务经理,要么被淘汰。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五
《情感读本》是一本可以感动人心的小说,里面记载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个个让你真心感受到爱的故事。
里面有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其中有一刊是关于偏远山区里的孩子没法读书,却渴望读书,里面说的基本都是山村里的孩子,上学时要走的.路、上学的刻苦、和对生病父母的照顾。这些故事,都是平常见过很多的,但用特别的手法写出来,会有不同的感受。
还有一篇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一天一位外校的老师去一个学校上课,但当她喊“上课”时,同学们只回答了“老师好”,但并没有站起来,下课是也一样,下课后那位老师问校长为什么,校长告诉她因为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在班里面,因为他失去了双腿,同学们站起来时,他尽管很吃力,但是还不能和同学们同样高度,便安排整个年级都不用站起来了。
就为了将尊严留给他。
看完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后我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爱也被爱、学会豁达与宽容!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六
[文章来源]厦门市瑞景小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是否能够早日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脱影而出。它受到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喜爱,但事实上还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任务驱动”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些看法。
1.什么才是“任务驱动”教学?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并复习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2.“任务”怎样设计才科学合理?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怎样进行图片翻转?”,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3.“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环节有哪些?
[1][2]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七
每次读完一期《情感读本》,留给我自己的不仅仅只是感动不仅仅只是心灵的震撼,也不仅仅只是在情感故事中那星颤般的泪光……更多的是追寻。
初读,我认定你是感性的,然而,现在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对你的看法了。你不仅有动人的情节叙述,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对人生的充满理性的哲思的深层展示。
是你,给了我一双翅膀,让我在浩瀚的书海中尽情的翱翔;是你给了我神奇的穿越时空的魔力;让我穿过不同时间不同国度去感受不同的爱与责任;是你给了我一双慧洁的眼睛,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绵绵不竭的.爱的延续。
我永远记得那一篇篇被泪水打湿过的文章。如《最美的爱》、《补丁里的爱》、《1:10000的结局》。每一篇,都会让我学会什么是坚强。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八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说来,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三、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教学流程,现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作出具体分析。
一、教师角色定位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教师必须铭记“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应该视学生为上帝,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目标陈述策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目标。目标陈述策略具体包括:目标陈述要层级化,目标的层级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要用学生的语言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任务化和问题化。
三、教学组织策略。
一名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兴趣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
其次,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最后,借助学生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使学生获得意义。教学组织的第三大任务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观念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自然力转换成为专家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四、课堂情境设计策略。
学生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有赖于教师教学组织中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与教学就是学生发展的生态化情景系统。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师生之间的反思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内涵就是指人与人关系的情境。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状态才有利于教学效果呢?建立反思性教学关系是关键。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这种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对话,学生是教师强有力的质疑者和反抗者。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创设追求审美与精神的教学情境。如果说反思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人境创设带动教境和学境的话,那么,追求审美和精神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的艺境和神境。
从艺境上讲,就是追求教学之美,也就是从情感的投入切入到一种美学的境界,使教学在学生美的享受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效果。而教学的神境是指教师在忘我的教学状态中使教学出神入化,且如杜威所言:“将我们浸透在学科中,投入进去,压倒我们,湮没之瞬间,清醒过来,运用理性进行反思,达成美学激情与经验反思的交融,是具哲学意蕴的最闪光处。”这是借助理性实现人境、艺境和神境的交融。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九
感动,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是无言。真正的感动,是无论何时想起来,都会融到自己内心最柔软的一角。有个人,在我生命中留下了这样的感动。
时光已经从那天匆匆地掠过,但是我还是能从时光的足迹中描绘出那天的情形。那天是学校的运动会,秋天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操场上,同学们正在享受这难得的时光。当时,比赛失败的我,感觉连那戴在身上号码布都有一样的耻辱。我缓步地走向高台,坐下,无助地望着天,只感觉有人坐在了我的旁边。当时我没有去看。
那个人慢慢开始在安慰我,让我很高兴。慢慢地,我感觉到了她的真心,不是在敷衍的安慰。她对我说:“人不要老是悲观嘛,总有人会拿第一,你只要下次努力就好了。”阳光轻轻的照在她的侧脸上,她微微地笑了。尽管没有酒窝,但还是笑得很漂亮。
为了努力想让我开心,她还给我讲了她的秘密和笑话,虽然我没笑,但是眼泪却差一点流出来。当时我好感动,那是一个人的真心。她陪我一起难过,一起分担,一起感动……就这样慢慢地看着她看着她……不经意间看到了她擦眼泪的动作,在眼角拖出一道长长的泪痕,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是显眼,好希望她也能擦去我的眼泪,好希望......
多希望那一天能够长一点,让我多看几眼,停留在那个瞬间。那一刻的画面,是如此美好,那一刻的草坪,那一刻的操场,那一刻冲刺的运动员,那一刻的阳光,那一刻坐在我身旁曾感动我的人。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
第一步:在“我的电脑”上点击鼠标右键,出来下图:
第二步:点击“管理”,出来下图:
第四步:点击”更新驱动程序,出来如下图:
第五步:选择“否,暂时不”再点“下一步”出来如下图:
第六步: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然后点“下一步”出来如下图:
然后点“下一步”,一直完成安装。
注:
1你指定的这个文件目录下,一定要含有*.inf文件,否则会出现如下图的向导
2当然,如果你的驱动与你的摄像不对应,也可能会出现下面的向导。
另外,一般从网上下载的驱动,常常是exe的执行文件,其实执行文件也会在你安装的时候,将驱动文件放到电脑的某个位置的,如c盘,某文件下,注意观察了。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一
暑假里,我和妈妈到杭州图书馆,读了《小学生德育故事》中的《王羲之与墨池》一文,对书法家的成材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王羲之是东晋人,他创造了一种漂亮流利的书法,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他还被尊称为“书圣”。王羲之7岁开始练字,他家门口有一个水池,每天练完字之后就到池边去涮毛笔,长年累月,他家门口那个水池的水也变成黑色的了。后人把那个水池称为“墨池”。
读了这则故事,我深有体会。我8岁练书法,虽然我家无大院、也无水池,但我有大笔、大纸、大墨,胸中还有大志。为了练好基本功,我不知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记得8岁的一天晚上,由于我年幼领悟能力不够,手不听使唤,“江山千里”四字怎么也写不好,不是“山”太胖,就是“千”太瘦。妈妈告诉我:“王羲之写一点学了三年。”于是我用冷水擦把脸,打起精神,重新写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反反复复。当我写好时,已经是十二点了。这几年来,我的双休日都比别人少玩两个小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刻苦临帖,学习前人的长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妈妈的鼓励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我的书法作品在连续几届庆元旦书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上半年,我的书法考级达到了七级,还获得“小书法家”荣誉称号。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二
最近,班组组织学习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作品“人生十论”,读后收获颇丰。
人包含于世界中,世界包含于宇宙中,人为有限可知,宇宙为无限不可知。西方人追求真理的形式,就是取向于有限的人生世界之外,然后在回向有限人生做指导。西方人所认为的真理必是一种客观的,由此而产生了宗教、科学与哲学。由于各门学科都是主向无限的宇宙追求的,因此就容易产生两个问题:一、容易分道扬镳,不易汇合,学科分类,枝繁叶茂,各成专门,无一个谁对谁非的标准;二、既然向外无限追求,就永远如在途中,永不达目的,得不到结论。这种无限的追求越远,则越脱离人生的实际,越虚无缥缈,如果用来指导人生就存在巨大的危险。就好比长期处于高层工作的人,一下子让他到基层工作,总会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感到不舒适,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大麻烦。
中国人追求真理,则是主向内的,以自身真实体验为主,中庸言,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华育。有限的知识可以作为追求无限知识的一指针。人若直接向无限宇宙追求真理,则眼前一片漆黑。若从求解自身开始,则还有一点光明,随着逐步的完善,光明将越来越强大,最后可尽化暗为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必将成就大器。但是应该明白在有限可知的外部有一个无限的不可知,只有这样的认识,人才会不断的向前追求。而西方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此,由于其向无限自然的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目的,才会使人类知道所知道的到底是很有限的。
但是,人类追求真理还是应该从人类本身的角度出发,从有限的可知世界中寻求,首先站稳一个立足点,并能同时不断的向四周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类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大,有限的知识向着无限知识不断的发展,就可能趋于无限。这种基于现实,向外不断求解人生真理的过程,同时又不脱离现实,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上面所述的追求人生真理的过程基本就是作者的用意,深入浅出,回归到求解人本身的过程,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求知过程不可取。当然,我们不是反对人要向未知世界求知,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也”,如果没有这种对无限的求知欲,人的知识将会终止,人类的文明将停滞不前。因此,作者并不批判西方人的追求真理的方式,只是在前面做的一个大铺垫,最后回归到中国传统人生观的问题上来。
中国人了解宇宙,第一步在于了解人生,求解人生,第一步在于了解个人,身外有家,家外有国,国外有天下,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点与西方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不同,与西方人的人生观是相吻合的,上面已提到许多,这里就不在多说。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群己融洽天下融洽之人生。这种人生观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伦理人生,父子与兄弟为天伦,君臣与朋友为人伦,夫妻则介于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于这种伦理关系中形成。父亲是我的父亲,儿子是我的儿子,君王是我的君王,朋友是我的朋友,都是以我为中心,但又脱离不了周围有关系的人。所以中国人的修身是一种个人中心之大群主义。推广到无限的自然宇宙,即是以小我为中心,完成其对于无限宇宙之大自然而融为一体,所谓的天人合一。
中国文化说到最精辟处就是教人做一个好人,这种精神就是一种道德精神或说是一种伦理精神,此种精神只有从人伦即朋友或者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中才能看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自己才清楚,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因此对于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各人只求对得起良心,心安里得。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是违背良心的事,但你又看到别人都做了而且没什么事,这时候你就应该做出选择到底该不该做,但只求问心无愧。现在社会上官场的腐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身居要职,不趁在位时多捞一把,不在位时恐怕会后悔莫及。换是自己在位,又如何应付呢,是同流合污,还是清出淤泥呢?还是要回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生中来思考,以求对得起天地良心为本。
《人生十论》这篇文章是关于探讨人生价值观之一本非常深刻的书,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学识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对人性的善恶等各个方面的剖析深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做深入的对比,来推敲内涵深刻的人生哲学。文章所用文字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实则论述出人生之种种问题。作者把文章分成三大章节: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其中人大章节又分成若干小节。这在下来我们逐一讨论。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谈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充分体现作者本人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心境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于我想来,这已大体描绘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细细的体会,在人生路上,随时可遇坎坷,荆棘遍布,困难重重,当你已努力过、追求过,不管结果是否是想要的,哪怕失败,但你心已超然,不会因失去而悔恨。因为在心理上你已经达到了,已经成功了,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与粗茶淡饭、高楼大厦与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与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三
“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学得愉快;在教育过程之外,要让学生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此中我明白了自己所谓的德育工作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经常强调的是学生的服从规则、利他、集体主义等等,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所以从表面上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是不可能有可持续性的和稳定长久的效果的。
针对我自己的阅读特点和理解水平,我对《德育十论》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在书中用黑体字或其他字体或者其他形式凸显作者自己的观点。如在书中第3页,文中提到了学术界各种对德育外延的理解,而作者提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的。”如能将这句话在文中凸显出来,我认为能更加突出作者明确的观点,也能让充满的质疑的'文章内容更有重心。
第二,在书中第40页第二章关于“德育功能层论”,有关“德育功能与教育功能”的论述中,我建议作者给“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下个定义或者像解释“享用性功能”一样告诉读者该词的基本涵义,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很快的掌握该段论述的主要内容,形成清晰的轮廓。
后记《德育十论》是我的教育硕士导师杜时忠老师的论著,以上也是我一些心得吧。杜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导师兼朋友,在硕士学习期间,从他身上学习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求学的方法,对我来说终身受益!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班组组织学习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作品“人生十论”,读后收获颇丰。
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与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与粗茶淡饭、高楼大厦与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与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五
情感,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了色彩;沟通,打开心灵的窗户;交流,让你我消除隔膜。读过一期期的《情感读本》,让我的心也受到一次次的洗礼。
母爱似海,父爱如山。有一位父亲,为了让不能吃苦的儿子走上正轨,让他参加一个真人游戏,学习生活,说是能得到10万元。待儿子成功后,父亲却去世了,父亲把生命最后的时光献给了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他们的爱是最无私的。
友情。好的朋友,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朋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倾诉苦水,可以携手共渡困难。我以前一直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我觉得别人不够真诚。直到那年我遇到了她,她给我讲解我不会做的题,听我讲述心中的苦恼,我的心仿佛让她打开了。我从此开朗起来,有了更多的朋友。我知道,朋友,是我永远的财富。
爱心。我通过《情感读本》读出另外的一种情感,毫无血缘关系甚至毫不相识的人可以互相帮助,是因为心中有爱。生活中,我们捐款、捐物等,都是在表达爱心,就算没有回报,也是幸福的。
了解情感,感悟人生,或许,这就是我从《情感读本》中得到的。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六
例如讲完《黄香温席》的故事,可能学生全记,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凉席了。此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夏天我们如何孝敬忙碌了一天的父母。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席或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为了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如何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又如:讲完《黔娄尝粪》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说说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让你感动?为什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不太合适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过去医疗条件不发达,所以任何化验的工作都要亲自去做。现在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来化验,不用那样亲自尝粪便了。但是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欲报之情是永远没有办法抱尽的,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理所当然的,是为人子女必须要做的事。
再如:讲完《苏武牧羊》这则故事后,让孩子们说说我们应该向故事中的谁学习?我们要向苏武学习些什么?让孩子们明白苏武至死都不投降匈奴是忠贞爱国的表现,他的这种爱国精神令人感动,不但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尊敬。这种爱国精神也给了他战胜恶劣环境的的力量,帮助他生存下来。我么长大了也要象苏武一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同的道德水准其表现是千差万别,道德高尚的领导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道德沦丧的领导腐—败之风恣意蔓延,祸国殃民;道德高尚的企业家,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道德沦丧的企业家会拜倒在金钱之下,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由此可见,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培育出一带有道德的接—班人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七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寓言:一只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行,爬着爬着,遇到了哲学家青蛙。青蛙非常惊讶,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盯着他,还自言自语地说着。蜈蚣很奇怪,就问:“青蛙哲学家,你在干什么呀?”青蛙说:“你真了不起,能指挥几十只腿走路。我正在思考走路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好?”蜈蚣一听,也愣住了,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就从没想过?想着想着,自己也琢磨起来:是先迈左腿好呢还是先迈右脚好?谁知越想越复杂,号称百足之虫的蜈蚣平时走路灵活自如的像蛇一样快,这一刻里竟然再没几只脚能听使唤的。折腾了半天也没能前进一步。过了一会儿,青蛙哲学家恰巧又转了回来,看到蜈蚣在那里伸胳膊踢腿,就很奇怪:“蜈蚣先生,你在锻炼身体吗?”蜈蚣急了:“那里呀,我在思考你的问题,可是我越想越复杂,如今怎么也迈不出步子来了。”
乍一听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但是仔细体味起来,就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教师的角色就好像是故事中的青蛙,蜈蚣是被青蛙给教坏了。如果联系我们的工作,教学中可曾有过类似的将简单浅显的问题教复杂了?可曾有过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有一些不知所措。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就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书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给了我许多启示。
王老师说:“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作为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老师,我们更没有资格去给学生的人生指路,以成绩为导向而一味的要求学生升学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的服务。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最后我想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努力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八
“每天看两个德育故事。”“简单!我毫不在乎。”“并且还要写一篇读后感哟!”当这句话从老爸的嘴里说出后,我惊呆了,看可容易,写它就难了,父命难违呀,无奈之下,我只好写了,唉,怎一个苦字了得?但有一个故事让我铭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怀……《纪信代死》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纪信为了让刘邦逃离荥阳城,与刘邦互相换衣服,于是汉王就扮了一个普通的人从西城门逃走了,而纪信在东门大声喊叫:“我就是刘邦!”人人都以为刘邦投降了,却被楚人识破,用火烧死了他,后来汉王打下天下,做了汉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顺庆(今四川南充)为纪信造了一座庙,叫“忠佑庙”。汉高祖诰词里面说:“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纪信为人受死,而那个妖精让别人去替死,他看到这些,一定会后悔的!以后,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只要是为了伸张正义,我都会努力的付出。
情感德育论读后感篇十九
同事老张邀我共享了一篇文章,想互通一下有无:)内容是论当今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作者阐述了在现在教育体质下,有权的用权,有钱的用钱,就算什么都没有的家长们也不辞辛苦、竭尽所能陪养着孩子们的各种技能:英语、奥数、琴、棋、书画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上一所好学校......,但大多数的家长们却在另一方面忽视着孩子们最基本的自身素质的培养(正如《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是不可能成为有用之人的,相对而言,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便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对的行为)。这让作者堪忧,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下一代会怎样?看完这篇文章,我想老张的观点是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学这学那,这么小就给孩子这么大压力,有必要吗?孩子小的时候快乐是最重要的,应该尽情去享受属于他们的童年,认为家长们拿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当成自我满足和炫耀的工具了,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孩子(呵,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没有聊太多,大概领悟到的应该是这样的,欢迎老张来补充啊!)。我从某个角度认同他的观点,当今像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大多都是家长们的一些感言,包括对现有教育制度表现不满之类的,我想,不论谁看到这些都会不禁感到头痛、焦虑、忧患。我也一样,也曾经历了这样的阶段,跟着一同愤慨,抱怨,觉得很有共鸣...,不过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然界中也是优胜劣态的,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我们不能去适应社会,最终社会淘汰我们,所以首先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是必须的,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让他帜独竖一帜的去过他的“幸福童年”(当然这也是形成这种畸形教育模式的源头,已经形成并且我们无法改变),再退一步讲,这样的孩子就算真的有“幸福童年”了,之后呢,等他上了学后,差距会挫败孩子的自尊,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相信孩子最终还是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中。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孩子从小培养是必须的,而且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培养都是痛苦的,也许快乐要大于痛苦呢。0-3岁应该算做早教,天天现在一岁十个多月,前篇曾提到过我形成最初早教理念的原因是因为一个挚友,而她也是在我最忧患和焦虑的时候又一次点醒我的人:“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在感慨上,不如多想想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做,多去吸收有营养的东西(别人成功的育儿经),将那些负面的、让我们忧患、不悦且无力改变的东西丢之脑后,这些会使我们更积极且乐观,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很有道理的一番话,至少我是这样认为。时间过得可真快,要下班了,今天先写到这里了,下次会总结一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所做的早教工作,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建议,希望能有些用处,同时也记录一下自己的育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