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优秀17篇)
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案编写需要教师仔细思考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请大家阅读以下的教案样例,了解一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一
我最经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爷爷一定有办法》,它的作者是菲比吉尔曼。这本书讲的是自从约瑟一出生开始他的爷爷就为他做了一张神奇的毯子,随着毯子越来越旧,爷爷把它改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最后改造了一个奇妙的纽扣。约瑟有一天突然找不到这个奇妙纽扣了,他又气又急,在爷爷家东翻西找还是没能找到。最后,约瑟把这件事情写成了一篇有趣的故事。
我对这篇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伴随约瑟童年的那张神奇毯子,每当毯子变旧变脏后,它总是能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回到约瑟的生活,成为约瑟最喜欢的东西。很佩服这位爷爷的聪明才智,能把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东西改造成必不可少的好东西。真羡慕约瑟爷爷灵巧的双手,我也去看看家里有什么不怎么需要的废旧物品,来尝试改造下,把它变成像这本书里描述的神奇毯子、奇妙纽扣一样的好东西!
同学们,你们认识约瑟的爷爷吗?你们喜欢约瑟的爷爷吗?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超级喜欢约瑟的爷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二
1、通过猜读、排图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发展的线索,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巩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合作阅读中发展孩子的协作能力。
3、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电脑,课件。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画书吗?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师:“这位外国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你觉得他和爷爷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猜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约瑟和他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吧。”
二、幼儿观赏投影画面,感受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观看画面,念到关键的地方让幼儿猜,然后翻页印证孩子的想法。
故事中一共有五次“变”,第一、第二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可以做什么。
提问:“约瑟得到这件奇妙的外套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第三次变时引导幼儿重复约瑟和爷爷的对话,从中体会爷爷的节约和智慧。
“爷爷真是太聪明了!破损的布料都剪掉了,剩下的布料越来越少了,爷爷还会做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
第四次时增加难度,将爷爷的话和妈妈的话进行对比,设置提问:“听了妈妈的话,约瑟会丢吗?”
最后一次问题“啊哟!手帕有多大,剪去破的和脏的地方还剩多大?爷爷会不会把它扔掉呢?他还能为约瑟变出什么奇妙的东西呢!我们来猜猜?”(引导幼儿思考,从而更进一步显出爷爷的聪明与节约。)。
“约瑟喜欢这颗奇妙的纽扣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把手帕变成奇妙的纽扣,爷爷真是心灵手巧呀!”
“纽扣都没有了,爷爷就是手再巧,再聪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了,那么已经长大了的约瑟会怎么办呢?”
三、组织幼儿讨论,升华情感。
师:“爷爷的巧手,分別为小约瑟制作了什么东西?”
请幼儿将爷爷制作的东西按故事里的顺序摆一摆。
师:“你喜欢有这样子的一个爷爷吗?你会怎么夸奖爷爷?”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在这个大故事里面还藏着一个小故事,最后纽扣不见了,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颗纽扣从大故事中掉到了小故事里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本图画书,边看边找这颗纽扣掉到哪里去了?”
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范本可以借鉴,只是摸索着。课前我拿着这本绘本读物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先抓住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传递的情感,及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讲述,再来设计教学过程。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可是没想到有位孩子阅读过这个故事,大声叫着,,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为了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就悄悄地告诉她,你要保密,仔细听听老师和妈妈将的故事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于是阳阳静下心来仔细听讲,其他小朋友也不再去询问她故事情节,注意力又回到老师身上。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
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因为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上次我们听过《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也是讲爱的。”看来我们的小朋友能举一反三了。
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三
1、在阅读、倾听、操作活动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一本图书两个故事的奇妙。
2、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裁剪出不同的东西。
3、喜欢阅读活动,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
故事演示文稿一个;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
一、出示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观察封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是爷爷和孙子)
二、阅读故事,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用纸变出不同的东西。
1、讲述故事第一段——毯子变外套。
边讲述边将方形纸剪成一件外套。
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将方形纸剪成外套。(教师:请你把你的毯子剪成衣服)
展示幼儿作品:为什么要将纸先对折?(左边和右边要对称)
2、讲述故事第二段——外套变背心。
提问:你们能将外套变背心吗?约瑟会慢慢长大,所以请你变一件最大的背心。去试一下吧。
没有示范的情况下,幼儿自由探索将外套变成背心。
展示并评价幼儿的作品。
3、讲述故事第三段——背心变领带。
请你将背心变成一件东西,随便的变,但一定要变得大一点。剪掉的东西越少,变出来的东西就越大。
4、讲述故事第四、第五段——领带变手帕、手帕变纽扣的情节。
5、讲述故事最后一段——纽扣不见了。
三、完整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
1、 师幼完整阅读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爷爷将毯子变出来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不断地变出新的东西来?当变出的东西变小或破损时,妈妈总是怎么说?(真该把它丢了),而约瑟总是怎么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你觉得故事中约瑟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节约、聪明、慈祥)
四、发现图画书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秘密。
1、观察图(二十),寻找丢失的纽扣。
教师:最后纽扣不见了,那纽扣掉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在图中找一找。
2、有选择地观察几幅画面,了解小老鼠一家的变化。
这个故事里还有小老鼠的一家,小老鼠的一家原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后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两个世界,两个故事。
图(四)小老鼠第一次见到这神奇的蓝色布料,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老鼠妈妈扯下布料,拿来一个核桃壳,原来老鼠妈妈生了个宝宝,这宝宝身上的毯子就是用这蓝色布料做的。
图(十)老鼠宝宝上学去了,那些老鼠穿的全是灰色的背带裤,只有这两个老鼠宝宝穿的蓝色背带裤,多神气呀!
图(二十六)看看现在小老鼠的家,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不断剪下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来,他们用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装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活动延伸:
1、完整阅读绘本中的小故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
2、感恩活动:我爱我家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四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及家人的关爱。
2、初步尝试使用剪刀,大胆想象并运用废旧纸张剪出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
ppt课件、废旧纸张、一张蓝色的手工纸、一件用蓝色纸剪成的衣服、剪刀、水彩笔、托盘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了解故事大意。
1、引导:今天我们要熟悉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听一听他和他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2、分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一次次地想象。
3、完整的欣赏故事。
二、教师尝试剪纸,幼儿共同参与。
1、爷爷真棒,我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像爷爷那样变变变。
2、教师示范:这就是那块方方的毯子(出示蓝色手工纸),方方的毯子在爷爷的手中变成什么?怎么变的?(讨论剪的方法和部位,提示剪之前可以画一画。)。
3、幼儿参与:一步一步运用故事中的语言,随故事的情节,尝试将外套变成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引导幼儿不断思考剪纸地部位和方法。)。
三、大胆想象、幼儿尝试。
1、我们学爷爷的样把一块普通的毯子变成了好多东西。看来,约瑟的爷爷真了不起。约瑟心想:爷爷这么关心自己,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我也应该为爷爷做一件礼物。他忽然看到爷爷的盘子里留有很多材料,咦,有办法了,就用这些剩下的材料为爷爷做礼物。
2、看我这里也有很多材料,知道是哪儿来的吗?你能用这些材料为自己的爷爷做礼物吗?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五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剪出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蓝色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出示电子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师:有办法的爷爷一定是怎么样的爷爷?聪明的爷爷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这本书就讲了一个外国小男孩约瑟和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分段欣赏故事,逐步尝试剪纸。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
3、将幼儿剪的外套成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你能像爷爷一样有办法把自己的外套做成一件最大的背心吗?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尝试剪成背心。
3、成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边示范边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
(三)背心变领带。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你们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幼儿猜想)。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师:怎样剪才能是大大的?强调:剪得越少越好。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谁剪得最少,最漂亮。
4、教师继续讲故事: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四)领带变纽扣。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
2、师:你们有办法把你的东西用对称的方法,做成将两颗最大的纽扣吗?。幼儿操作(剪掉最少,就是最好)。
3、幼儿相互之间互动比较,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
(五)纽扣丢了。
师: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给幼儿问题: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出还会有什么用?引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师:桌上剩下的布料可以给老鼠做什么?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六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剪出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蓝色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师:有办法的爷爷一定是怎么样的爷爷?聪明的爷爷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这本书就讲了一个外国小男孩约瑟和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
3、将幼儿剪的外套成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你能像爷爷一样有办法把自己的外套做成一件最大的背心吗?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尝试剪成背心。
3、成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边示范边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
(三)背心变领带。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你们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幼儿猜想)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师:怎样剪才能是大大的?强调:剪得越少越好。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谁剪得最少,最漂亮。
4、教师继续讲故事: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四)领带变纽扣。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
2、师:你们有办法把你的东西用对称的方法,做成将两颗最大的纽扣吗?。幼儿操作(剪掉最少,就是最好)。
3、幼儿相互之间互动比较,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
(五)纽扣丢了。
师: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给幼儿问题: 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出还会有什么用?引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师:桌上剩下的布料可以给老鼠做什么?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七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综合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
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蓝色手工纸等。
1、出示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师:有办法的爷爷是怎么样的?聪明的爷爷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这本书就讲了爷爷和约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师:当约瑟还睡在摇篮里的时候,爷爷为他缝制了一条蓝颜色的小毯子。那么温暖和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也有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
3、将幼儿剪的外套成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4、再次剪外套(让刚才剪外套成功的幼儿做计时员)。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把外套做成最大的背心。(这次教师没有示范)。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剪成背心(教师指导个别剪外套不成功的幼儿)。
3、成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1、鼓励幼儿想象剪纸出各种可能的物品。(不揭示领带的答案)。
师: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你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幼儿猜想)。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师:怎样剪才能是大大的?强调:剪得越少越好。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谁剪得最少,最漂亮。
4、教师继续讲故事: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1、师: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
2、激发幼儿用对称的方法,将两颗最大的纽扣。幼儿操作(剪掉最少,就是最好)。
3、幼儿相互之间互动比较,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
师:你看到什么形状的纽扣?各种形状(教师没有说一定是什么形状的)。
师: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给幼儿问题(留疑):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出还会有什么用?引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师:为什么我让你们把废纸留下来,可以用这些废纸给老鼠做什么?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八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要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绘本ppt
重点:能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根据情节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谈话法、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操作法。
兴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1、幼儿看图进行讲述。
2、记住故事名称。
以谈话法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分段欣赏故事,
1、毯子变外套。
小朋友们看看,这奇妙的毯子是怎么样子的?
——爷爷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2、外套变背心。
让幼儿猜猜爷爷会把外套变成什么。
3、背心变领带。
(1)让幼儿大胆想像背心可以做什么。
(2)简单讲评幼儿的作业。
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讨论交流。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幼儿观察故事内容图片,并学着讲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九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推理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及给小约瑟带来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ppt课件
一、导入
1. 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二、幼儿观赏投影画面,感受故事,根据故事画面的内容推理。
1.播放课件,初步感受故事。
(2)小约瑟盖着爷爷逢的毯子看上去怎么样?
(4)小毯子变成什么啦?约瑟的心情看起来怎么样?
2.根据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节。
3.继续观看课件,感受故事。
师:爷爷回家了,我们去看看爷爷把小领带变成了什么了好吗?
三、讨论故事,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1.请幼儿说说听完故事的感受,讨论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
附:爷爷一定有办法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恶梦通通赶跑。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沾了胶,又粘着颜料,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条奇妙的领带。”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奇妙的领带去爷爷奶奶家。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领带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领带!沾到汤,脏了一大块,弄得它都变形了,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领带,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颗奇妙的纽扣。约瑟把这颗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这样,裤子就不会滑下来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他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就是找不到纽扣。约瑟嚷着:“我的纽扣!我的奇妙纽扣不见了!”他的妈妈跟着跑来说:“约瑟,听我说。”“那颗纽扣是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即使是爷爷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呀!”爷爷难过地摇摇头说:“约瑟啊,你妈妈说得没错。”
第二天,约瑟去上学,他拿起了笔,在纸上刷刷刷地写着:“这些材料还够做……”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
1、孩子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来看一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剪刀)这是什么?(幼回答剪刀)剪刀是用来干什么的?(剪东西的)它又是什么?(出示蓝色布料)布料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你说一说布料可以做什么?(衣服、裤子、手绢等)哦,原来布料这么有用啊!
2、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特别好看的图画书,这把剪刀和布料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1、封面上都有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和一个小男孩)
2、那你猜一猜老爷爷和这个小男孩是什么关系呢?
3、上面还有一行字,就是故事的名字,叫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会有什么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一下。
我们再来看扉页,你有看到了什么?(许多小星星)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的?(蓝色)对,这就是一块带小星星的蓝色布料,故事就从这块蓝色的布料开始了。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约瑟小时候的小毯子是谁为他缝制的?
3、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变得怎样了?妈妈说了什么?约瑟又怎样说的?
1、幼儿排序(按爷爷缝制的先后顺序把毛毯、外套等教具排序)
2、教师在幼儿排序完后再为幼儿串讲故事
3、和幼儿谈话,一起说一说爷爷对你的爱和你怎样爱爷爷?
让幼儿观察图画书最后一页,幼儿找纽扣发现了小老鼠的一家
教师:哇!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有小老鼠的一家呢!两个世界,两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老鼠的一家和爷爷的一家都是那样的充满着智慧,能把普普通通的东西变得奇妙无比,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变废为宝,把不能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
1、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
2、教师把废旧布料送给幼儿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布料送给你们,拿回家也利用你的小巧手制作出有用的好玩的东西,看一看,谁比故事里的爷爷还要聪明。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一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要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绘本ppt、电子书。
1.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评析:介绍故事题目和绘本作者的信息,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
2.欣赏封面。
我们先来看封面,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
评析:观察绘本封面,通过封面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3.围绕主线。
阅读扉页。
——先保密一下,听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
阅读第1页。
通过让幼儿看一看,猜一猜,来说出这条奇妙的毯子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了在缝制毯子的爷爷是非常慈祥的,有幼儿还说出了爷爷这是爱孙子的表现。
阅读第2、3页。
——师叙述。
——小朋友,如果你是约瑟,听了妈妈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幼儿体会了约瑟此时的心情,是很舍不得的。
阅读第4、5页。
——看看约瑟一副舍不得的样子,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我们来看看吧。
——师叙述。
——小朋友们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
评析:毯子旧了又不舍得扔,有什么办法呢?此时教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猜猜爷爷会将毯子做成什么。
(5)阅读第6、7页。
——想不想知道?那我们去看看吧。哇!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心情怎么样?
——师叙述。
——听到妈妈这么说,约瑟会怎么说呢?
评析:这时,奇妙的外套也旧了,约瑟又面临扔衣服的危险。那怎么办呢?这是幼儿都紧张了起来,也体会到了约瑟不舍得的心情。
(6)阅读第8、9页。
——想知道就继续往下看吧。
——师叙述。
——这块料子还够做什么呢?你能不能来猜猜呢。
(7)阅读第10、11页。
——哇,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
——一件奇妙的背心。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背心去上学,小伙伴看了有什么反应?
——师叙述。
——听了妈妈的话,约瑟有什么反应?
(8)、阅读第12、13页。
——是不是真的要丢掉呢?我也很好奇也,你们好奇吗?那我们继续看吧。
——师叙述。
(9)阅读第14、15页。
——这回爷爷把它变成什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师叙述。
——约瑟这回还会说爷爷有办法吗?你说会不会?
(10)阅读第16、17页。
——看看就知道了。师叙述。
——一条领带还能变什么呢?你愿意再来猜猜吗?
(11)阅读第18、19页。
——看小朋友猜得对不对。看,你看到了什么?
——妈妈说得没错,手帕真该丢了,小约瑟听了怎么样?
(12)阅读第20、21页。
——师叙述。
——爷爷说什么?
(13)阅读第22、23页。
——爷爷到底能把手帕变成什么呢?我真的很好奇,你们好奇吗?那我们接着往下看。看到什么?(哇,爷爷真是了不起,居然变成了一颗纽扣。)。
——师叙述。
——小朋友,这怎么办呢?
(14)阅读第23、24、25、26页。
——约瑟是怎么做的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耐心地看下去好吗?
——师叙述。
评析:第8—14页都是让幼儿猜想,外套旧了变背心,背心旧了变领带,领带旧了变手帕,手帕旧了变纽扣,最后纽扣都掉了,那剩下的就只有回忆了。在这过程中,约瑟的心情此起彼落,过段时间就会面临扔掉的危险,但每次爷爷都会想方法解决。其中幼儿在猜测时都想了很多方法,有说变成裤子的,有说变帽子的……这些都很合理,只要是从大的变成小的。
(15)阅读第27页。
——让我们一起期待,师叙述。
——也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个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小朋友们说有意思吗?
——在家里,你最喜欢找谁想办法?你有没有旧的东西也舍不得丢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把它变成别的东西呢?你可以回家找你最喜欢的人一起想一想。
评析:故事讲完,幼儿大多理解了故事大意,明白因为爷爷很爱约瑟,所以约瑟这么多次找他,也没觉得厌烦,这其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此时再将话题一转,提问幼儿在家里你喜欢找谁想办法,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家庭之中的亲情。
4、引发副线。
(2)想知道吗?答案就在一幅画中。(出示老鼠全家福)找到了吗?
(3)呀,纽扣怎么落到老鼠家里了呢?这群老鼠家里怎么全是毛毯做的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去看看。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二
两年前我开始接触绘本,慢慢懂得了什么叫图画书,怎样上班级读书会,不过到目前为止代普雷只能算略懂。经历过一次讲述和一次读书会后,渐渐明白原来这里面的奥妙还不少,一本图画书思勉竟然可以包含这么多东西,如果能将绘本课和口语交际课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激发爸爸妈妈大胆故事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口语交际课,于是今次我选择了上绘本故事,做了这次尝试。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部作品用重复而有节奏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加拿大小镇约瑟雅各一家的故事:
小时候,爷爷为约瑟缝了一条方格毯子。约瑟渐渐长大了,毯子变得老旧了。妈妈说,“约瑟,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又拿起剪刀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更,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奇妙的外套”……故事线索:毯子——外套——背心——手帕——钮扣——最后约瑟把译成这些材料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一、引导观察,捕捉细节。
图画本身也能讲述故事。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的合奏,把故事通过自己的讲述传达给孩子们。反反复复地读图画书,目的就是要充分理解图画的内容,并能够在心中描绘出丰富的形象。作为讲述者的老师,心中的形象越不丰富,越是能够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从而产生共鸣。为了希望孩子能感受故事的奇妙,我一遍遍地翻看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想从纷繁的色彩里,寻找到简单的童真。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共读从封面开始。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家长学生的读物兴趣,也是一个这么重要的阅读指导。学生自读是无法读封面的,师生共读就能比较好的关注一些读书方法。尤其是绘本,封面可以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整本书基本的基调,主要的形象,文作者,图作者,译者,出版社等等。我让孩子轻易面对画面,借由图画培养孩子们的美感思考能力,养成精确观看,并分析由观察分析构筑自己的思考。读图画书,要看文字,更要读懂镜头那些画面中蕴含的细节。如女英雄的表情动作,小妹妹的白云被子,亲人们安慰约瑟做得好所做的一切,雪人小老鼠一家巧妙运用边角料,在感受了这些细节的环节之后,我们就能体会那故事中的奇妙,蕴含的浓浓的爱情观。
二、真实体验,定格精妙。
在讲述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巧妙地善用故事本身的节奏造成讲述部分课堂的教学节奏:在第一次,第二次讲述爷爷为摩西将破旧的毯子做成一件奇妙祖母的外套,老师自己朗读:“爷爷拿起……,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喀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背,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老师做起了喀吱喀吱摸、缝进缝出的动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第二次将外套改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的时候,学生凝神再听老师的朗读诵读和描写,到第三次,第四次的'时候,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开心地说,开心地做动作。这就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再现,在开心地说和做当中,师生沉浸在对爷爷的赞叹和语言的节律中其。
三、大胆猜测,激活想象。
生活充满变化,在变化中所寻求圆满,这便是奇妙。贯穿整个故事的是爷爷的智慧,这是很更易感受出来的。正是爷爷的智慧,成就着精彩,变废为宝,那些破旧的东西,只要在爷爷的手中,都能换新颜,重新找到自己的利用收藏价值,成为一件“新的东西”。绘本的语言很流畅,意蕴却很丰富,绘本的很多的蕴涵往往是通过图画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经验,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往往不会注意,阅读只能是浅层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画面,借助这些画面引导画面学生体验情感,联系表达,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掌握中同掌握这样的阅读方法:我们在读图画书的时候不用光看文字,还要看图画,因为图画也是会说话的。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三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上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爷爷,他巧用心思,把孙子心爱的带子毯子变成了衬衫、背心、领带、手帕、纽扣。作者采用抹除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整个故事,既简单惬意又朗朗上口。整本书的图画部分更为丰富传神。在课前,我也是反复去读这该书,希望能给精彩纷呈孩子带来更多的精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去:
一、观察画面,捕捉细节。
为了帮助孩子能感受女孩故事的奇妙,课上,我引导孩童从纷繁色调的色彩里,去找出简单的童真,去读懂那些画面中蕴含的细节。如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你从哪里看进去的?小姑娘的白云毯子舍得送给哥哥棉被吗?妈妈的怀里怎么多了一个宝宝?在图中找找看,宝宝主要是从哪里来的?知道爸爸做的鞋子、奶奶织的毛衣是为谁准备的了吗?从图中会你能知道纽扣哪里去了知道吗?……太多文字没有提及的细节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图中发现了,并在这些细节中丰富着故事,更能体会那故事的.以及蕴含的浓浓的情感。
二、猜测情节,阅读期待。
故事中,爷爷一共有五次变,在前两次外公说到“这块料子还够做……”时,我让学生大胆的去暗示,还够做什么?当约瑟穿着他的外套,他的朋友可对他说什么?当约瑟穿着奇妙的背心,他的同学和老师会说些什么?当他的外套背心老旧时,他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又会说些什么?猜一猜,演一演,在这演绎中,不断激活了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期待,孩子们收获的是互动的精彩,是一种对故事中爷爷的默认,是一种惊喜情绪的体现。更是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解读。
故事中那轻快的剪裁声,总能让人惊喜地发现一次次奇妙的欢笑变化。而那边角料成为了一个有望成为裂稃故事,也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所以最后我又鼓励学生去编老鼠青蛙一家发生的故事。
我也是第一次尝试绘本教学,所以对这堂课上的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的确领导和老师多担保贵意见!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四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蓝色手工纸等。
1、出示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师:有办法的爷爷是怎么样的?聪明的爷爷在故事里做了什么?这本书就讲了爷爷和约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师:当约瑟还睡在摇篮里的时候,爷爷为他缝制了一条蓝颜色的小毯子。那么温暖和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也有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
3、将幼儿剪的外套成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4、再次剪外套(让刚才剪外套成功的幼儿做计时员)。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把外套做成最大的背心。(这次教师没有示范)。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剪成背心(教师指导个别剪外套不成功的幼儿)。
3、成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
(三)背心变领带。
1、鼓励幼儿想象剪纸出各种可能的物品。(不揭示领带的答案)。
师: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你猜猜爷爷这次把背心变成了什么?(幼儿猜想)。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师:怎样剪才能是大大的?强调:剪得越少越好。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谁剪得最少,最漂亮。
4、教师继续讲故事: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四)领带变纽扣。
1、师: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
2、激发幼儿用对称的方法,将两颗最大的纽扣。幼儿操作(剪掉最少,就是最好)。
3、幼儿相互之间互动比较,介绍自己是怎么剪的。
师:你看到什么形状的纽扣?各种形状(教师没有说一定是什么形状的)。
师: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给幼儿问题(留疑):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出还会有什么用?引发幼儿阅读故事书的兴趣。
师:为什么我让你们把废纸留下来,可以用这些废纸给老鼠做什么?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在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猜故事时,孩子兴趣浓厚。接着,我点击电子书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孩子们学得很投入,小手都学着我的样子做成剪刀状“喀吱喀吱”地剪着,学说着描写爷爷有办法的句子。特别是第一次问他们,你们猜爷爷会给约瑟做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范围比较窄,后来慢慢进入情景,展开想象,象“裤子、帽子”的答案都很不错。再次预设问题,激起幼儿独立阅读的欲望。通过独立阅读,后面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能迅速地理解掌握并讲一讲。最后在问题“为什么爷爷每次都有办法”?体会爷爷对约瑟的爱时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阅读时只关注到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ppt的限制,幼儿不能细致地去观察妈妈、约瑟表情、动作的变化,需老师及时地启发引导,如有幼儿用书为最佳。最后再增强爷爷与约瑟间的角色互动,就更加能生动地体会爷爷对约瑟深切地爱。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五
1、能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大概内容讲下来。
2、体会故事中人物坚强不息和勇于吃苦的品质。
1、能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大概内容讲下来。
2、体会故事中人物坚强不息和勇于吃苦的品质。
2、经验准备:幼儿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一、提问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土豆老师,今天呢,由土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感人的故事《红军爷爷有办法》”。那么,在故事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教师展示图片)。
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红军爷爷的坚强与伟大。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情景有什么不同。
(幼儿):“老师,图片中红军爷爷的衣服好破呀!”
(幼儿):“老师,图片中红军爷爷吃的食物很不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红军爷爷伟大吗?”你们觉得红军爷爷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来听老师讲《红军爷爷有办法》,听完故事后,再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很久以前,有一位红军爷爷,他......”
(师):“小朋友们,故事已经讲完了,你们觉得红军爷爷伟大吗,你们觉得红军爷爷是不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
三、师幼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我觉得红军爷爷是最伟大人,因为他很勇敢。”
(幼儿):“我军的红军爷爷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虽然吃的很不好,但是他做了很多好事。”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接下来呢,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刚才故事中的内容表演一下。
四、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幼儿绘画《我心中的红军爷爷》。
引导幼儿体会红军爷爷不畏艰苦的勇敢精神品质是本节活动的难点,教师通过故事梳理,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内涵,活动进行到一半有部分孩子出现注意分散,与旁边小朋友交谈的现象,通过引导幼儿了解红军爷爷不怕艰苦的精神品质,幼儿懵懂回答道:红军爷爷真是伟大,那么困难,都没有放弃,可真厉害,我也要像他们学习。慢慢地,孩子们能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听完故事。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六
初识绘本时,我只是简单的认为那只是类似漫画书一般的书籍,一张图画,配上些许文字,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看看之后一笑了之。但阅读过世界图画这本书之后,让我对绘本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前半部分的阅读,我明白的绘本书上的大量图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更多的是通过书本的封面,扉页,图案的花纹等等,让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整体意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绘本书上的图画需要我们仔细研读,在配上相应的文字,往往会发下这本书更加深刻的用意。下面我以一本绘本为例:
首先,我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资料吧!当约瑟还小的时候,爷爷为他做了一个奇妙的毯子。这条奇妙的毯子不仅舒服而且保暖,还能把恶魔统统赶跑,但约瑟渐渐长大了,这条毯子也变得老旧了。约瑟妈妈说毯子太旧了,想把它扔掉了。约瑟说,爷爷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他就跑去找爷爷,爷爷一看这料子还能够做,就喀吱喀吱缝进缝出,很快缝出了一件奇妙的外套。过了不久,约瑟又长大了,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妈妈又想把他扔掉。可约瑟还是去找爷爷,爷爷用同样的方法缝出了一件背心,接下来爷爷又把背心变成了奇妙的领带,领带又变成了手帕,最后手帕变成了纽扣。有一天纽扣消失不见了即使是爷爷也没有办法在无中生有呀!第二天约瑟去上学,拿起笔在纸上刷刷的写着,他说这些材料还够用……于是就写成了这个奇妙而精彩的故事。
我还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图画,因为这个故事的每一幅图下方有一个小老鼠的家庭,画面上的他们没有脏乎乎的下水道,他们每一只小老鼠都有自己的房间,每间房子都很漂亮,那里的一切都充满生机,那么温馨,那么幸福,最主要的是他们也忙忙碌碌着,在用爷爷剪下来的零碎布做床单,窗帘,桌布,还有衣服等等,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装扮的漂漂亮亮,看上去真甜蜜,真的美妙极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的爷爷也是爱我的,小的.时候经常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从来不打骂我,我感觉自己很幸福,除此之外,我们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养成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要认真学习,像约瑟爷爷那样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多想办法,这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能像爷爷那么能干,在普通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爷爷一定有办法教案重难点篇十七
1、在阅读、倾听、操作活动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一本图书两个故事的。奇妙。
2、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裁剪出不同的东西。
3、喜欢阅读活动,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鼓励幼儿在面临难题时要多动脑。
故事演示文稿一个;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
1、观察封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图画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有谁?这两个人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原来是爷爷和孙子)。
1、讲述故事第一段——毯子变外套。
边讲述边将方形纸剪成一件外套。
幼儿人手一张方形纸,一把剪刀,将方形纸剪成外套。(教师:请你把你的毯子剪成衣服)。
展示幼儿作品:为什么要将纸先对折?(左边和右边要对称)。
2、讲述故事第二段——外套变背心。
提问:你们能将外套变背心吗?约瑟会慢慢长大,所以请你变一件最大的背心。去试一下吧。
没有示范的情况下,幼儿自由探索将外套变成背心。
展示并评价幼儿的作品。
3、讲述故事第三段——背心变领带。
请你将背心变成一件东西,随便的变,但一定要变得大一点。剪掉的东西越少,变出来的东西就越大。
4、讲述故事第四、第五段——领带变手帕、手帕变纽扣的情节。
5、讲述故事最后一段——纽扣不见了。
1、师幼完整阅读故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故事中爷爷将毯子变出来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不断地变出新的东西来?当变出的东西变小或破损时,妈妈总是怎么说?(真该把它丢了),而约瑟总是怎么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你觉得故事中约瑟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节约、聪明、慈祥)。
1、观察图(二十),寻找丢失的纽扣。
教师:最后纽扣不见了,那纽扣掉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在图中找一找。
2、有选择地观察几幅画面,了解小老鼠一家的变化。
这个故事里还有小老鼠的一家,小老鼠的一家原来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后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两个世界,两个故事。
图(四)小老鼠第一次见到这神奇的蓝色布料,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老鼠妈妈扯下布料,拿来一个核桃壳,原来老鼠妈妈生了个宝宝,这宝宝身上的毯子就是用这蓝色布料做的。
图(十)老鼠宝宝上学去了,那些老鼠穿的全是灰色的背带裤,只有这两个老鼠宝宝穿的蓝色背带裤,多神气呀!
图(二十六)看看现在小老鼠的家,你发现了什么?(故事中不断剪下的布料被小老鼠利用了起来,他们用这些布料打扮自己的家,装扮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1、完整阅读绘本中的小故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
2、感恩活动: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