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通用20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在总结中,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目标。肯总结心得体会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一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满江红·写怀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岳飞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满江红·写怀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队伍,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队伍,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满江红·写怀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片写岳飞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岳飞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岳飞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写怀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满江红·写怀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山》诗:“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旧山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飞在满江红·写怀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从艺术上看,满江红·写怀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二
看精忠岳飞,读满江红词,情绪激昂,思绪飞扬。念一代名将,处破碎河山而不懈,孤军深入而不惧,魄力憾人,胆识憾人也。想我从警路,二十余载,半文半武,始未建树。今独守一方,当以鹏举为楷,满怀人民治安,舍小顾大,抛热血、撒汗水,日夜奋战,上对忠义,下对良心,举法律之力,誓与丑恶辩公。
——李海明。
思绪纷飞,警营院、彤彤日烁。抬眼望,美好河山,壮同激烈。四十不惑汗与血,万千阴晴日与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三
《满江红》是中国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爱国诗歌。在阅读《满江红》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以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写、激情澎湃的语言和铿锵有力的韵律,向读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态度和战斗精神。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满江红》这首伟大的诗歌。
首先,我被《满江红》中所流露出的作者豪情壮志所打动。诗人以"满江红"这个极具视觉冲击的形象,来描绘自己内心的壮志豪情。他把满腔热血和无限热情投入到爱国事业中,在诗中不断呐喊,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立场和决心。例如,诗中有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表达了诗人宁为玉碎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豪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我被《满江红》中所表达出的爱国情怀所震撼。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他痛惜国家遭受的屈辱和沉沦,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拯救祖国。这种爱国情怀使我深受感动,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我被《满江红》中所展现出的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所感受到了作者的追求和追求的热情。诗中有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诗人通过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和对民主自由的向往。他希望通过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种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宝贵财富。
此外,我还被《满江红》中所展现出的战斗精神所感受到了作者的顽强和勇敢。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危机的觉醒和决心,诗中有一句"千秋万代,如此精神,誓将炉火燎原",表达了诗人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英勇精神。这种战斗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才能战胜困难,迎接挑战。
最后,《满江红》这首伟大的诗歌通过诗人的细腻笔触和激情四溢的语言,以及铿锵有力的韵律,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对自由民主的追求以及顽强勇敢的战斗精神,而且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繁荣而奋斗。《满江红》这首诗歌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照亮时代的伟大之作,更是一首永远激励人心的爱国之歌。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四
岳飞,北宋名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其名字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满江红”更是广为传颂。那么,这首震撼人心的《满江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感悟呢?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满江红》所传达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歌词中的“壮志凌云”,“不到长城非好汉”,“燕山雪花大如铁”,都表明了岳飞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被金国所俘虏后,他更是毫不动摇,保持着超然的尊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提醒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应以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的精神去面对,永远不要放弃。
其次,《满江红》的另一个特点是激扬文字的磅礴气势。尽管这首歌词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但是却直击人心,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振奋和豪气,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烙印在人们心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篇好文章就是要有精神、含义、才情、气概。从这个方面来说,“满江红”是一篇颇具文学性、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它不仅让人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和启迪,也让我们对文学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第三,《满江红》让我们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在享受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背后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的努力和奉献。民族精神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鼓励全体中国人民在国家需要时团结一致,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作出贡献。
第四,《满江红》让我们认识到革命歌曲对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革命歌曲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这些歌曲不仅表现出人民群众对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首《满江红》就是中国革命歌曲的佳作之一,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最后,我们还要从《满江红》中学会如何做一个有信念、有坚持、有责任感的人。作为革命的烈士,岳飞是他那个历史时期里的典范,在艰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激励起了无数爱国者和后人。在他的生命中,我们看到了信仰、爱国、坚韧不拔等品质,这些品质也是构成一个真正的人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满江红》不仅赢得了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也蕴含着非常深邃的意义。这首歌曲传达的是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它让我们发现我们的家园有多么宏伟、我们的民族有多么伟大。但同样重要的是,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更要在行动上勇敢地迈出脚步,去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五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诗词赏析: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有人认为是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根据第三种说法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
岳飞(1103――1142,又说110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宋代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不附和议,被权臣秦桧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9岁。岳飞在戎马倥偬中写作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文,收为《岳忠武王文集》(或《岳武穆集》)。今人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录其三首。最有名的一首是表现壮志难酬的《小重山》,另一篇便是千古传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年)9月奉朝见高宗,赏赐优厚,这年他刚好30岁。因荣获重任,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于是写下这首壮怀激烈的词章。
一、激荡的爱国思想。
上阕,通过壮志未酬、岁月空逝的悲愤,表达出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态。词一开心,作者拔地而起,愤怒的情感像长江大河汹涌的波涛一泻而出,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怒的是金兵一次次的野蛮人侵,宋王朝抛家弃国的积极投降和消极抗战;叹的是自幼就培养起的“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希望无法实现。“抬望眼”似乎看到了挣扎在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原父老,望眼欲穿盼王师;似乎看到了在岳家军面前兵败如山倒的金兵,在称叔臣的投降派面前的狞笑。英雄欲死无战场,只能“可怜白发生”!接下去,作者在激愤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救国济民为已任的岳飞,三十年来空怀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但他视往昔转战所建立的功名若“尘与土”,看重的是抗金的路还漫长,不知还要南征北战几千里,还要在征途中度过多少“云和月”。可是时光易逝,特别是抗金的最佳电动机一时错过就永不复返,而立之年的岳飞深知时间宝贵,任重道远,北伐大业,刻不容缓。必须抓紧时间,趁少壮之年为国立功。于是不无感慨地叹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面是对自己的勉励、敦促,实际上却饱含十分复杂凝重的情感:既有对“遗民”的深深的爱,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安苟且,不思北伐的隐隐的愤懑。若不是他们的百般阻挠,岳飞岂能在危难之秋凭栏长啸!
下阕,写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决心和壮志。“靖康之乱”是宋王朝历史上的厅耻大辱。一开心,作者便耿耿于怀于雪耻灭恨,报仇伸冤。聚浑身力量、全部热血于笔端,吼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铮铮誓言!从古至今,凡稍具有血性的炎黄子孙,每读至此,无不为之心弦震动,激情澎湃。紧接着,作者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扛大厦于将倾的恢宏气魄和“朝天阕”的必胜信念终结全篇,一锤定音,犹如开篇的凭栏而起,把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表达得酣畅淋漓。
二、独到的艺术技巧。
全词自首至末,语言粗犷刚健,音调铿锵激越,气势磅礴奔涌,风格悲壮豪放,慷慨激昂,一气呵成,磅礴的气势逼人奋发,催人上进,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于此同时,悲壮的基调又时时相随,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时时激发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节奏强烈有力,急剧跳跃,很能体现作者“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性格、气魄和胆略。“踏破”“饥餐”“渴饮”,似乎让人听到了人喊叫,马嘶鸣,刀枪叮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英雄情绪最集中表现出来。
另外,动作、景物、思绪、情感水乳交融,在艺术上也为词锦上添花。
三、深远的历史影响。
《满江红》是宋词音乐的一支曲牌。岳飞选用此曲,最能表达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思潮,最能体现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若选用像《沁园春》、《念奴娇》|、《声声慢》等柔情似水的词牌,全词要表达的宏大意境和伟大豪情将会大为失色。正由于词、词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很早就有配以古调(如《金陵怀古》)诵唱,其音乐基调悲壮雄伟,词曲贴切契合,人们传唱至今。岳飞的孙子岳珂写有一首《祝英台近北固亭》,词风上继承了祖父的风格,思想内容上也一脉相承。
《满江红》是高等教育公共课程《大学语文》的入选宋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也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因为一些人对词作者和词的结尾表达的忠君思想有疑议,一度从教学内容中取消了。而今教材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该词再次步入阅读教材的殿堂,可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情感上的共鸣。争论、结论并不重要,这终究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篇,是一首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战歌,是一篇声讨投降派和侵略者的檄文。千百年来,每当外敌入寇,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报国杀敌,清代名评家陈廷焯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满江红》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永远在中华民族中传承。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七
《满江红》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杰作之一,它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咏史之作。这首诗描绘了一系列英勇机智的战斗场景,道出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读完这首诗,我深受震撼和启发。以下是我对《满江红》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诗中的英雄形象深深吸引。诗中的张保仔、郑成功和海瑞等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勇猛无畏,信仰坚定,宁死不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家国,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忠诚。他们的形象令人敬佩,激起了我对英雄精神的向往。
其次,诗中的战斗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幸。诗中描绘的战斗不仅充满火与血的景象,还暴露出了人性的丑恶。诗中有一段描写张保仔在战船上与敌人拼死厮杀的场景,令人心惊胆战。战争的残酷是毋庸置疑的,它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第三,我从《满江红》中感受到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歌颂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战争中,英雄们捧着红旗鲜血染,誓将胜利来报国。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爱国之火。
然后,《满江红》还教会了我为理想奋斗的精神。诗中的英雄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毅然投身于战斗中,用自己的血和汗谱写了中国民族的荣光。这种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是激励人们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读完《满江红》,我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为了理想而奋斗,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最后,读完《满江红》我净化了心灵,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力量。这首诗以其铿锵有力的行文,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将民族英雄们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心潮澎湃。它教会了我如何抵御困难,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并在旅程结束时取得胜利。在这个如此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社会中,这种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宝贵的。
综上所述,阅读《满江红》给予了我深思的机会,让我从中汲取了许多的智慧和力量。这首诗充满了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激励着我为理想奋斗,为家国努力。相信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会更加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精神付诸行动,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八
《满江红》是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斗争的歌曲,也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禁感慨万分,思绪万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对《满江红》的心得体会。
首先,歌词中的满江红形象地描述了那个战乱年代的悲壮场面。歌词中“红旗在飘扬,兄弟在前方,明天我们要走向胜利”这样的词句,勾勒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痛苦,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胜利的渴望。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后方的劳动阵地上,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他们奋斗不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与不屈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迈向胜利。
其次,这首歌也呼应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情感。在曲调激昂的伴奏下,歌手以深情的嗓音唱出用心感受的歌词,歌中表达的热血激情和血性豪情令人激动不已。唱出这首歌的歌手们紧紧抓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激情四溢的歌声传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敌人的坚决抵抗。这种情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是对祖国的感念和对爱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的,让人回味无穷,想起来仍然倍感温暖。
再次,满江红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特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风云变幻,每一个人的情感也在这个伟大时空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满江红》创作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正因为如此,这首歌以其饱含血泪和对未来的寄望的情感深入人心,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之一。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不仅仅是欣赏它的创作与表达,更应当思考其中凝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传达,从中感受那段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此外,满江红也是一首富有民族气节的歌曲。当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了祖国独立、民族繁荣而英勇奋斗,这种民族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中“红旗在飘扬,兄弟在前方,明天我们要走向胜利”,用豪情澎湃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表达了中国儿女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这种华夏儿女的血性和气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最后,《满江红》是一首令人鼓舞的歌曲。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这首歌都将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最温暖的口水歌,因为它承载了一个民族对于祖国的爱与思念,也寄托了一个时代人民的希望与梦想。在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人民的坚定意志,也可以听见他们的豪情壮志。这样一首充满热血和心灵的歌曲,永远都将激励着每一代人战胜困难,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满江红》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歌曲的美妙,更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奋发向前。用心感受、用行动践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这首歌中那个无畏、不屈的英雄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九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他所追求的一生,就是抗金救国。他的一生中,有很多经历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其中,他所创作的《满江红》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该曲的理解,来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从《满江红》所描绘的壮烈景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岳飞坚定的爱国信念和不屈的斗志。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这一点是极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面对金兵的侵略,岳飞没有选择逃避和妥协,而是选择了坚守和抗争。他始终认为,爱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爱国的情怀和信念,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其次,从《满江红》所表达的情感中,我们可以看到岳飞坚定而执著的性格特点。他在抗争中曾屡屡遭遇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过,直到最后,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没有让自己的信仰动摇一分。他的坚韧和执著,是他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应该学会坚韧不拔,始终保持信仰和斗志。
再次,从《满江红》所发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岳飞襟怀坦荡的品格。他十分崇尚正义和公道,始终保持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军之师,是因为他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赢得了士兵们的尊重和拥戴。他不仅仅是一位将领,更是一位值得人民信任和敬畏的英雄。这种当仁不让的精神和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最后,从《满江红》所体现的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人文情怀和艺术追求。他所创作的《满江红》,是一首将军事和艺术完美融合的诗歌。这首诗歌用豪迈的气势、雄浑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激昂的节奏,展现了民族英雄的壮烈和气慨。在这首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岳飞的愤慨和热血,还可以感受到他对艺术美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把战争和艺术有机结合的美学追求,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岳飞的《满江红》不仅仅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表达忠诚信仰的诗歌,更是一种生命力和精神力的体现。他的一生所追求的是,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抱负,他的一生所奉行的是,为正义、为人民而斗争的信念。《满江红》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苍凉的感慨和宏伟的气象,更是一份内心的感悟和思考。希望我们在学习和传承《满江红》的精神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奋斗。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等闲:轻易,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作者的忠愤之情。作品大义凛然,气壮山河。与岳飞的抗金业绩交相辉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古人说:此词“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到,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赏析二。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一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诗词赏析: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有人认为是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根据第三种说法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二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二。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赏析。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三
岳飞的不朽词作《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飞满江红写怀全文,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飞(1103――1142,又说110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宋代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不附和议,被权臣秦桧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9岁。岳飞在戎马倥偬中写作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文,收为《岳忠武王文集》(或《岳武穆集》)。今人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录其三首。最有名的一首是表现壮志难酬的《小重山》,另一篇便是千古传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年)9月奉朝见高宗,赏赐优厚,这年他刚好30岁。因荣获重任,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于是写下这首壮怀激烈的词章。
上阕,通过壮志未酬、岁月空逝的悲愤,表达出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态。词一开心,作者拔地而起,愤怒的情感像长江大河汹涌的波涛一泻而出,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怒的是金兵一次次的野蛮人侵,宋王朝抛家弃国的积极投降和消极抗战;叹的是自幼就培养起的“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希望无法实现。“抬望眼”似乎看到了挣扎在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原父老,望眼欲穿盼王师;似乎看到了在岳家军面前兵败如山倒的金兵,在称叔臣的投降派面前的狞笑。英雄欲死无战场,只能“可怜白发生”!接下去,作者在激愤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救国济民为已任的岳飞,三十年来空怀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但他视往昔转战所建立的功名若“尘与土”,看重的是抗金的路还漫长,不知还要南征北战几千里,还要在征途中度过多少“云和月”。可是时光易逝,特别是抗金的最佳电动机一时错过就永不复返,而立之年的岳飞深知时间宝贵,任重道远,北伐大业,刻不容缓。必须抓紧时间,趁少壮之年为国立功。于是不无感慨地叹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面是对自己的勉励、敦促,实际上却饱含十分复杂凝重的情感:既有对“遗民”的深深的爱,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安苟且,不思北伐的隐隐的愤懑。若不是他们的百般阻挠,岳飞岂能在危难之秋凭栏长啸!
下阕,写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的决心和壮志。“靖康之乱”是宋王朝历史上的厅耻大辱。一开心,作者便耿耿于怀于雪耻灭恨,报仇伸冤。聚浑身力量、全部热血于笔端,吼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铮铮誓言!从古至今,凡稍具有血性的炎黄子孙,每读至此,无不为之心弦震动,激情澎湃。紧接着,作者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扛大厦于将倾的恢宏气魄和“朝天阕”的必胜信念终结全篇,一锤定音,犹如开篇的凭栏而起,把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表达得酣畅淋漓。
全词自首至末,语言粗犷刚健,音调铿锵激越,气势磅礴奔涌,风格悲壮豪放,慷慨激昂,一气呵成,磅礴的气势逼人奋发,催人上进,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于此同时,悲壮的基调又时时相随,撼人心魄,催人泪下,时时激发起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节奏强烈有力,急剧跳跃,很能体现作者“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性格、气魄和胆略。“踏破”“饥餐”“渴饮”,似乎让人听到了人喊叫,马嘶鸣,刀枪叮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英雄情绪最集中表现出来。
另外,动作、景物、思绪、情感水乳交融,在艺术上也为词锦上添花。
《满江红》是宋词音乐的一支曲牌。岳飞选用此曲,最能表达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思潮,最能体现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若选用像《沁园春》、《念奴娇》|、《声声慢》等柔情似水的词牌,全词要表达的宏大意境和伟大豪情将会大为失色。正由于词、词牌、内容的完美结合,所以很早就有配以古调(如《金陵怀古》)诵唱,其音乐基调悲壮雄伟,词曲贴切契合,人们传唱至今。岳飞的孙子岳珂写有一首《祝英台近北固亭》,词风上继承了祖父的风格,思想内容上也一脉相承。
《满江红》是高等教育公共课程《大学语文》的入选宋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也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因为一些人对词作者和词的结尾表达的忠君思想有疑议,一度从教学内容中取消了。而今教材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该词再次步入阅读教材的殿堂,可见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情感上的共鸣。争论、结论并不重要,这终究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篇,是一首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战歌,是一篇声讨投降派和侵略者的檄文。千百年来,每当外敌入寇,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报国杀敌,清代名评家陈廷焯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满江红》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将永远在中华民族中传承。
不知为什么,每次读到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词时,便会想起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03年出生的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坚决抗金,要求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忠义之举,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崇敬;他因奸佞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的悲壮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读词的第一句“怒发冲冠”,可谓气盖山河,极尽其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冲冠怒气?还得从头说起:1136年,岳飞再次帅军从襄阳出发,一路北进,所向披靡,攻下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近黄河,准备收复开封后,横渡黄河,向北挺进。此时的岳飞,可谓踌躇满志。他激动地对手下的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意思是,这次一定要打到黄龙府去,到那时我将和各位一起痛饮。黄龙府是金国最早的根据地,“直捣黄龙”意思是,一直打到金兵的老巢。可是,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各怀鬼胎,一心求和。所以在岳飞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之时,不仅不派增兵,也不给粮草,还出人意料地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退兵。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撤回武昌,旋即被免去军职。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岳飞在武昌登高凭栏远眺,胸中的慷慨激昂之气再也压抑不住,于是喷涌而出,写下这首《满江红》。
写到此,壮怀激烈之情,喷薄而出。靖康之耻,实指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蒙难,在金国受尽*辱,终不得还之事,这也是臣子抱恨无穷的事情。此恨何时得解?三十已过,华发已生,却只能“空悲切”。此种痛楚,更与何人说!沉痛之笔,刺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接下来的两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语)的豪迈画面: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的黄龙府,相隔甚远。这里的“贺兰山”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极言其征战之远。其实,岳家军最远打到朱仙镇,距离北宋旧都开封不过几十里。在这里,岳飞大破金国统帅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然后想象着,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也只有如此,方解亡国之愁、臣子之恨。
词的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悲愤,丹心碧血,让人心生怎样的感慨?又获得怎样的鼓舞?可是,如果我们把岳飞的故事继续往下读:1142年8月,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兀术对岳飞又恨又怕,故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意思是,必须先杀掉岳飞,然后才能谈议和之事。于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和其妻王氏、万俟l、张俊等人,对岳飞施予酷刑。同年12月29日,岳飞被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掬一捧英雄泪,请再听一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写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将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赏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
敌人最怕他的,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
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
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
“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
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这首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山》诗:“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旧山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
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飞在这首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五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六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
作者介绍。
岳飞。
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作品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根据第三种说法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庐山东林寺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十九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注释。
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满江红写怀心得体会篇二十
不知为什么,每次读到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词时,便会想起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出生的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坚决抗金,要求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忠义之举,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崇敬;他因奸佞所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于临安**亭的悲壮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读词的第一句“怒发冲冠”,可谓气盖山河,极尽其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冲冠怒气?还得从头说起:1136年,岳飞再次帅军从襄阳出发,一路北进,所向披靡,攻下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近黄河,准备收复开封后,横渡黄河,向北挺进。此时的'岳飞,可谓踌躇满志。他激动地对手下的将士们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意思是,这次一定要打到黄龙府去,到那时我将和各位一起痛饮。黄龙府是金国最早的根据地,“直捣黄龙”意思是,一直打到金兵的老巢。可是,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各怀鬼胎,一心求和。所以在岳飞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之时,不仅不派增兵,也不给粮草,还出人意料地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退兵。无奈之下,岳飞只得撤回武昌,旋即被免去军职。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岳飞在武昌登高凭栏远眺,胸中的慷慨激昂之气再也压抑不住,于是喷涌而出,写下这首《满江红》。
写到此,壮怀激烈之情,喷薄而出。靖康之耻,实指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蒙难,在金国受尽*辱,终不得还之事,这也是臣子们抱恨无穷的事情。此恨何时得解?三十已过,华发已生,却只能“空悲切”。此种痛楚,更与何人说!沉痛之笔,刺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接下来的两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语)的豪迈画面: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的黄龙府,相隔甚远。这里的“贺兰山”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极言其征战之远。其实,岳家军最远打到朱仙镇,距离北宋旧都开封不过几十里。在这里,岳飞大破金国统帅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然后想象着,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也只有如此,方解亡国之愁、臣子之恨。
词的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腔悲愤,丹心碧血,让人心生怎样的感慨?又获得怎样的鼓舞?可是,如果我们把岳飞的故事继续往下读:1142年8月,宋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兀术对岳飞又恨又怕,故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意思是,必须先杀掉岳飞,然后才能谈议和之事。于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和其妻王氏、万俟l、张俊等人,对岳飞施予酷刑。同年12月29日,岳飞被毒死于临安**亭,时年三十九岁。掬一捧英雄泪,请再听一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