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论文(模板20篇)
幸福是自己给的,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怎样保持身心健康,享受快乐人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一
摘要: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涵盖对审计工作质量、时间使用、人员分配、审计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和评价。全面分析当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并基于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进行探析。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评价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在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所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内审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监督与服务职能难以统一;审计人员能力有待加强;审计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新形势下,采用绩效评价方式能够全方位考核内部审计工作,促使内审工作在审计业务范围、人员结构及素质、审计方法、审计沟通等方面有所改善,更好的为改革发展服务。
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含义和内容。
内部审计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内部审计部门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工作行为、方式及其有形和无形的结果。包括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行为、方式和结果。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要由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评价主体,是指评价工作的执行者,包括专门的机构、组织和人员;二是评价客体,是指评价对象,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内审机构各业务部门、审计人员、审计项目组等。三是评价目标,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时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并将评判结果运用于管理;四是评价方式包括制定标准、遵循程序、组织实施、比照标准、分析差异、作出结论等一系列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其应该做哪些工作、做了没有、是否按规范去做的、准确性如何。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工作量,指内部审计机构在一年内或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数量,工作量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二是工作效果,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的各项审计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工作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如实向管理层反映情况;审计意见或建议由多少被管理层采纳等;三是审计成本,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完成一定工作量,达到一定工作效果所耗用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审计成本是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内部审计普遍存在审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如何有效控制审计成本,在最少“投入”下产生最大的审计效果十分重要;四是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政策、制度要求,是否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关注重要风险点,是否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1.目标管理法及其存在问题。
目标管理思想是指以企业整体目标为核心,内审工作绩效评价从企业目标出发进行考评。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基于企业整体目标,具有大局意识,从顶层目标出发,层层分解到各具体部门、具体员工,形成员工的工作目标,进而使组织上下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二是具有员工参与机制,员工可以参加目标制定,避免员工对目标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增加员工参与度,可以使评价和奖励奖励更为客观、合理,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目标管理思想在评价现代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应变性,目标管理思想在期初将企业整体目标确定,对于形势转变下要求的目标调整缺乏应变性和灵活性;二是目标管理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三是仅关注短期目标。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改造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部门,短期目标难以发挥内审作用,而且还会扭曲内部审计的职能。
2.关键绩效指标法及其存在问题。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找出支持整体战略目标的每个部门和员工的关键成功因素。他的优点在于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和选取对企业战略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的关键指标,再将关键指标层层下达,形成部门和个体的核心战略目标,有效传递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管理的思路,但是偏向于理论分析,缺少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对内部审计这样特殊的部门,从哪些维度来分解企业的战略,指标如何设定等尚未明确。
3.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经济增加值法是一种企业业绩衡量指标,指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经济增加值法主要适用于上市企业,上市企业一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因此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应该准确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济增加值法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还存在不足:一是评价模式过于综合,对于具体部门及个人绩效评价难以操作;二是侧重于财务战略,评价标准局限于财务指标,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把控能力,管理模式改善与创新等未进行评价。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
1.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及特点。
平衡计分卡寻求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财务度量绩效与非财务度量绩效之间、企业内部成长与企业外部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是全面衡量企业战略管理绩效,进行战略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企业应从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s)、内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gress)、学习与成长(learningandgrowth)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之一,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一种简单、一致的方法描述了企业的战略并将其在企业各个层面展现出来。与传统的.绩效评价不同,平衡计分卡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二是平衡计分卡可作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通用语言,具有一套通用原则用以管理日常工作和框定企业战略;三是能够在战略上平衡几股相互排斥的力量,包括内外因素的影响、领导指标和滞后指标、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业务企业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财务优先次序和具体操作;它将战略方向与目标值和指标协调一致;它在企业各级向下层层分解。
2.平衡计分卡的优越性。
平衡计分卡与其他绩效评价相比,独特优势在于“平衡观”和“战略观”,它不仅是一种业绩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战略管理系统而存在。2.1平衡计分卡的“平衡观”。平衡计分卡可以在以下因素中达到“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外部指标(股东、客户)与内部指标(组织结构、人员能力、工作流程)之间的平衡;效益与未来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客观业绩指标与主观业绩指标之间的平衡;短期衡量指标和长期平衡指标之间的平衡。2.2平衡计分卡的“战略观”。平衡计分卡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它将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分解为不同的目标,并设立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将员工报酬与测评指标连接起来的办法促使员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
3.平衡计分卡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创新这四个维度制定绩效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其运用于内审部门具有现实可行性:3.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准确的计量工具。内部审计部门业务具有特殊性,较为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平衡计分卡能够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量化绩效考核。3.2平衡计分卡适合于现代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需求。内部审计不再以查错纠弊为目标,而是站在管理层角度,对企业整体的内部管理活动、权力运行、政策法规落实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服务,平衡计分卡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审计研究.第2期.
[2]孟志华.《基于bsc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审计月刊.第3期.
[3]王芳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审计月刊.第5期.
[4]张志敏,刘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探讨》.中国内部审计.第11期.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二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10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服务等四项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机构监察和督促本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在正常轨道上运行。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效益、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审查,监督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是否全面履行经济责任等情况。
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2、管理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的作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具有管理和参谋性质的职能部门。
3、评价鉴证职能。
内部审计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是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
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作出审计结论。内部审计部门接受政府审计局的委托或企业高层的指令,对企业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鉴证,反映和说明某一经济活动事实或某一方面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和有效。
4、服务职能。
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的功能。
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随着wto的加入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逐步完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三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逐渐受到了单位相关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但是依旧在人员素质、制度规范、执行力度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本文就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1)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环境不容乐观。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但就其目前所处的各种环境来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存在一定压力和挑战。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交通运输业的业务量在不断增加,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更新,所以给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内部环境主要是现阶段交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关心和重视,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内部审计规范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利于内审监督职责的发挥和落实。
(2)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审计制度规范。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相关的制度规范涵盖的范围不够全面,没有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全面的运用到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另一方面,相关制度规范的标准不够准确,对相关制度的标准、指标、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和严格的要求和执行;除此之外,相关的制度规范指标的实用性不够强,比较重视内部法律体系、职业道德和规范指标体系的建立,却缺乏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用性指标。
(3)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主要表现在一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单位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和检查部门相合并,甚至有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让相关的财务人员来做,而且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受上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控制比较强,审计的内容和工作的强度由相关领导的意志来决定,这样一来就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切实的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不仅不能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力度,而且还会影响单位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4)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相关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影响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和运行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缺乏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不够高,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容易出现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风险;除此之外,审计的方法比较落后,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方法认识不够全面、操作不够熟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深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强化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定期的对相关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积极引进复合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必须充分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能作用,确保内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工作人员必须符合岗位要求标准,从而保证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顺利的应对现代社会给其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所以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要加强创新意识,积极向其他相关部门学习,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信息化内部审计技术,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还要积极的使用会计电算化等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来强化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加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积极与国内外先进的单位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
(3)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广度需要交通运输事业单位不仅要严格审计专项资金、切实加强财务收支审计,还要执行实现绩效审计和其他审计工作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而且还要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单位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运行环节,包括广泛的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严格审计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实现绩效审计,做好专项审计工作,切实实现审计职能,坚决杜绝出现‘监督空白区”;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专项审计工作,从而将审计工作全面的贯彻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4)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完善的制度规范是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能力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强的制度规范,要包括事前预算、事中管理和事后评价和监督各个阶段,而且要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此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深化交流的力度是强化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方法。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内部审计部门及时的获得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单位领导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所以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明确审计和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审计检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因此,审计工作既需要积极的发现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缺陷,为相关的整改和调整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也要对监督查出的问题负责,对问题要有准确的定性,准确把握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力度,为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四
婚姻状况:---民族:---。
户籍:---年龄:---。
现所在地:---身高:---。
希望地区:---、---、---、---、---。
希望岗位:财务/审(统)计类-会计助理。
财务/审(统)计类-审计专员/助理-税务专员/助理-财务顾问。
教育经历。
2008-9~2012-6韶关学院经济学本科。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全国计算机一级。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zl/转载请保留。
计算机详细技能:
语言能力。
普通话:流利粤语:流利。
英语水平:cet-4、toefl。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会计助理—会计—ceo。
其他要求:适当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兴趣爱好:看书听音乐逛街聊天。
相关证书。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五
[2]杨春霓。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4:26.
[6]余宥作。分析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安全[j].劳动保障世界,20xx,03:57.
[7]胡其勇。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方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xx,03:38.
[9]苏清朗,蔡智眀。浅析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j].科技展望,20xx,05:10.
[10]孙中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7:59+24.
[17]徐佳。浅议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xx,04:323.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企业治理也日趋完善,企业治理中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也在20xx年开始实施新的准则,本文主要结合新内部审计准则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内部审计准则;审计定位;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发展有赖于规范化的内部管理作为支撑,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对于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更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笔者主要从目标定位和职能定位两个方面来论述内部审计的定位问题。
20xx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在新准则中还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是我国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以及与国际接轨所做出的顺应发展的变更,同时修订后的内部审计准则在对企业的治理完善方面作用也更加突出,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观念以及地位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新内部审计准则还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了整合,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职能更加实用,同时新准则在内部控制准则方面更加具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职能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借鉴和促进影响。因此基于新内部审计准则把握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和职能定位进行了论述。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发展,要适应外部的市场经济规律,也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的规范控制,对于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控机制完善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也是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
企业的分配制度不但关系到员工的利益,更体现着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与否,通过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保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收入,调解现实中的收入差距过大,有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现代企业运营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构成的,企业的权利也层层下放,内部审计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同时对掌握权力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企业掌握权力的人员规在行使权力上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与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换句话说内部审计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无论是从管理还是效益方面都应当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意见。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其他组织中,内部审计最明显的职能就是帮助组织进行管理和实现控制,尤其对企业来说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内部审计过程是一个评价和监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实现对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过程,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错误,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上文提到内部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监督过程,但是在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后,监督职能已经转变成为全面的经营管理监督,虽然许多学者认为这两种说法之间并无二致,但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从过去较为单一的财务监督转变为具有更广范围监督,具有全面增加价值的意义。与此同时,新内部审计准则还将监督职能中的监督和评价修订为“确认和咨询”,从这一用语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内部审计职能更加倾向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文提到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要想实现其目标定位就应当让内部审计职能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是并不是新职能,而是首次被纳入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同时其咨询服务职能在形式上、范围上也有了一些变化。过去的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在发现问题之后做出的解释性咨询和服务,而新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要从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提出评价服务、咨询服务,通过主动的咨询服务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的管理控制职能。在新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下内部审计的职能也有了拓宽和完善,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以上职能还要做出结构上、人员上等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立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执行力;再次,提高内部审计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还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和把握内部审计的目标,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充分运用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制是企业面向未来所必须要重视的。新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给企业提供了认识和实施内部审计更为规范具体的指导,企业以及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都应当深刻的理解和在实践中准确的把握。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七
风险是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当今世界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与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企业发展与风险的如影随形、相生相伴,使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是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和改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属于被动型风险控制,审计目标和范围缺乏针对性,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问题,不能有效地为组织增加价值、减少损失。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的审计模式,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并根据风险度选择项目,以降低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并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样得出的审计报告可以作为揭示企业风险、防范风险以及信息交流的预警信号,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并作为企业进行风险判断的重要依据,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1.1参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全面识别风险,同时熟悉本单位的经营战略、工作程序、组织结构等,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特地位与专业知识满足了以上要求。具体实施审计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因此,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捕捉风险信息的能力比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审计都强,对于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做出其独有的贡献。
1.2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强调从风险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科学性进行评审,强调从风险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不仅强调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而且要求在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机会之间寻找平衡,保证企业在可接受风险程度下获得最大利益,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客观、更科学的控制评价。有利于优化内部控制结构、简化内部控制流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同时,改进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和完善方式。
1.3促进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对满足和大体均衡情况下,增加企业价值,从而使股东长远价值最大化。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它更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关联。可见,公司治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是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参与到治理有效性的审计之中。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和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是否可靠并符合相关政策、程序与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有效的保证。
1.4提升内部审计职业地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象为公司治理领域和包括内部控制环节风险在内的一切风险,提升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及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可靠并符合相关政策、程序与法律,协助管理层向董事会和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防范风险以及有效治理的保证。
1.5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重视会计信息,而且重视经济信息,产业信息和财务信息等,其审计模式路线是“目标风险控制”,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于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可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这样恰当、有效地分配内部审计资源,使得更多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控制和活动得到关注,把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工作思路。
2.1构建风险数据库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事先构建企业风险数据库,并依据风险数据库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重点。首先,风险数据库应包含风险的类别、规模、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其次,应确定风险的可控程序,对风险控制的恰当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企业应对风险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对应对措施充分得当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2.2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相联系,要求审计计划应该反映企业的风险战略、风险管理,并与内部审计程序协调一致。内审部门应在企业风险数据库中所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编制审计计划,根据风险来确定审计项目的先后次序,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目的是将内部审计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有助于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2.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包括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及审计步骤等。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首先,应在考虑并反映企业战略性计划目标和方针的前提下确定审计范围;其次,通过对企业风险因素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重点业务流程、重点环节和内容;最后,针对评估确定的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关业务特点和重要程度,设计个性化的审计具体程序。
2.4分析和测试方法的`运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注重分析程序测试方法的运用,依靠内审人员根据掌握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运用专业判断能力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根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结果,确定实施测试的方式和风险点,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借助剩余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2.5广泛获取审计证据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支持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在内涵上有了明显的扩展,既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证据,也包括通过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及质量,风险越高,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证明力要强。
2.6充分沟通与交流
沟通是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也是审计人员的重要技能之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注重审计沟通,要与企业各层级(特别是决策层、重要管理层和关键业务操作层)的相关人员进行广泛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并凭借良好的职业胜任能力,为企业决策者和各管理层提供服务。
2.7出具审计报告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和检查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报告应给能保证对审计结果进行应有考虑的人员,这些人员可能是审计委员会的负责人以及内审部门负责人;董事会、管理层和被审计部门。此外,管理层对于有些风险,因为各方面原因,可能采取接受的态度,一般称为剩余风险。在内审部门负责人认为管理层所接受的剩余风险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内审部门负责人应与管理层进一步讨论,仍无法解决,应报告董事会加以解决。
2.8审计处理决定、整改反馈
为落实内部审计报告整改意见,内审部门应及时向被审单位或部门下达审计(检查)整改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应以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名义进行签发,规定整改的时限和效果。被审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反馈。
2.9抽查整改效果
审计(检查)整改通知书签发后,内部审计人员仍要对整改进程及效果情况进行抽查,监督企业是否已经采取了有效防范和控制措施,对未纠正的事项分析原因,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实现闭环管理。
3.1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不健全
部分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上不到位、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出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甚至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现象,没有作为一个独立与企业管理系统的监控系统存在,造成了内部审计权威性不强,机制不健全,职责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工作的牵制,不能客观、真实、深入地开展,做出的审计报告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很多大型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3.2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动进行,并非出于企业自身需要主动进行,而且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或间断性的,多是在事件发生之后采取的“亡羊补牢”式风险应对措施;与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具等先进方法相比,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企业不能恰当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进而严重影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性”.
3.3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未能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开展的审计内容仍以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非为主要审计内容。
3.4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单薄、结构单一。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会计及其他相关职业专行过来的,审计人才少、经营管理人才少、经济和法律人才少、高层次的复合人才少。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内部审计走出单纯的查错纠弊范畴,难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全面综合评价。
3.5缺乏强有力的质量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社会公认的职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为企业增加价值作用的发挥。因此,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还不到位,同时缺乏一套机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4.1构建内部审计组织体系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较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是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负责行使或帮助董事会行使内部会计事务积极权力和外部会计事务消极权力的审计委员会,这种制度安排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用发挥至关重要。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重构内部审计体系当务之急。一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二是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部门,改变内部审计部门平等或低于各职能部门状况;三是严格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2正确定位内部审计目标和职能
明确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三者的职能关系,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职能的拓展和延伸,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承担评估和建议职能。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树立服务的理念,以风险为出发点。在及时识别并帮助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同时,准确把握不可避免风险可能产生的商机,及时为企业决策者和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寻求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
4.3完善审计风险数据库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需要建立风险数据库,从涉及的门类、领域、信息量等方面,对现有信息库进行大规模扩充,以满足内审人员了解法规制度、行业特点、经营环境以及经营和发展战略、业务流程、风险评估、业绩评价等方面的需要。还应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使内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从而更方便地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进而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做铺垫。
4.4整合审计资源和审计能力
必须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在一定范围上达到最优的组合和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审计资源的效率,使得审计资源和审计能力与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价值期望保持一致。审计能力主要体现为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各项职能。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一是挂职锻炼和轮岗锻炼;二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三是优化人员结构;四是必要时可临时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五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六是鼓励和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加强自学和磨炼。
4.5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在内的、以企业全部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模式。因此,企业应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等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明确企业各层面的控制与管理责任。
4.6完善经营管理和风险评价体系
尽快建立能够体现本企业经营特点及至行业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成功开展奠定基础,并通过对整个企业及其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查找高风险领域与环节,从而有效地防范、转移、经营风险,力求风险损失最小化。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尽可能地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1]王光远.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2]李三喜,徐荣才.3c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标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xx.
[3]王晓霞.企业风险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
[6]吴容.风险导向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xx(9)。
[7]陈震晗.基于coso-erm的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模型[j].中国内部审计,20xx(10)。
[8]王学龙,郝斯佳.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xx(2)。
[9]吕诚伦.浅析国有混合型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xx(50)。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八
: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垄断企业有着与普通企业不同的特点,电力企业在我国经营规模大,企业实力雄厚,并且其运营总体庞大,如今相对落后的内部审计已经不适应如此庞大的企业,审计工作在独立性、内部制度、人员的配备上都有种种不足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转型之后自负盈亏,市场风险难料,经营环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本文针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内部的审计工作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一项制衡机制。首先,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其次,审计部门在经济活动方面的全面及时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完善。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审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们就从审计人员业务提高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我们电力企业的审计业务。
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审计结果[1]。众多的审计资源中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是一个根本性的要素。现在管理手段已经越来越智能化,我们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适应经济发展的应有素质。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之带来了日益复杂的产权关系,在经济方面用来作弊的方法越来越隐蔽,外加一些内部审计信息不透明和种种条件的限制,越来越大的风险将落在审计人员的身上。在这种新形势下给我们的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具备职业道德修养,在防止出现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价值观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有基本的责任感[2]。从我国的内部审计规则来看,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客观性,必须如实的报告相应的审计结果。在基本的道德修养上,我们还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过硬的审计专业知识。第一,要有必要的学历以及较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能够熟悉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只是拥有审计学理论功底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了解企业的管理,明白经济法规和审计准则,最好能够拥有审计实务的经验[3]。第二,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处理好企业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关系。第三,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所以还要求我们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有较强的学习掌握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可以与时俱进,更新补充,自我学习。企业在安排审计人员的时候要注意审计人员的结构。最好能够专业知识和管理、法律、工程等方面相互综合,在年龄结构方面,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胜任日新月异的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是独立性。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必须具有相互独立性,只有在独立性的前提下我们的审计结果才能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但是目前我们的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组织机构中是平等的,有时候我们的审计部门还要被其他部门在经费以及人员方面牵制,这就让审计部门很难对各个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我们的审计部门是企业下的。一个部门,要服从领导安排,包括审计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工资也是直接由上层部门管理[4],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审计人员造成顾虑,最终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其次,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源不能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这就使得经费大都有管理层决定,有较强的随意性。一旦出现经费来源紧张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只有在大环境保证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讨论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管理意识存在着偏差,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存在重揽轻管和事后核算的问题。而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力量相对不足。
首先,组建一个经验丰富并且业务熟练的企业内审队伍,只有拥有经营管理能力、了解企业运营、熟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财经审计方面知识的审计团队才能算是一个优秀团队。适当的增加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规模,如果企业人事制度允许的话,可以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用于聘用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在招聘人员方面,企业不仅要考虑员工是否掌握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看员工是否了解电力企业的运营,投资以及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要招聘的是企业内审的复合型人才[5]。复合型人才招聘在实际招聘过程中难以实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分类的招聘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最终确保整体人员具有技术上的互补性。
在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不但要拥有各个专业的人才,还要和各个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实现合作关系,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咨询相关专业的问题。合理的团队内部结构建设加上优秀的高层次、高技术审计人才,我们的审计工作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其次,我们要经常系统的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培养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而且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所以我们必须定期结合相应人员相应专业的领域进行有效培训。在这之外,要提倡内部审计人员自学一些相关的新知识,并设立相应的薪资技能挂钩制度,就是说当我们的业务人员拥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以及更高的资格证的时候给予更好的福利和更高的工资[6]。内部审计工作十分强调实践性,所以在新员工加入时,我们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和挂职锻炼的机会。一方面让新员工更快的熟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我们还可以请外部各级专业人才合作,交流提高业务能力,广泛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不但能提高我们技术人员的素质,还能够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的部门内流动性水平也要提升。独立性仍然是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保证内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其他部门岗位上的优秀员工调来审计部门的岗位,审计岗位上的一些优秀员工也可以推荐到别的部门岗位上。对于特别优秀的人员还可以推荐给安排到中高级的管理层。流动性可以对一些特殊性工作导致的压力进行根本上的缓解。而且这样的流动性对我们员工长远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保证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开展。
最后,我们要建立合理明确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集约的、高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奖励制度的建立可以极大地促进内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以及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工作不认真,业务水平不达标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提出批评和处罚。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岗位的轮换,让工作人员自身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除以上四个方面外,各个审计片区还应该建立审计电子台账,可以动态的分析经济安全危机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一个审计工作回头看的活动,检查工作和成果,坚持优点改善不足,消除审用脱节的问题改变审而不改以及审而没用的现象。这样我们还可以优化审计业务流程,对原来的审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学会借助外界力量,因为领导层对以下部门缺乏一些实际了解,而且审计问题在造成损失之前是很难察觉的,不易引起上层管理的关注,这就导致内审人员往往会处于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必须借助本单位其他部门的外部力量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先将信息反映给其他的一些部门取得他们的认可,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反映给领导层。
总之,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要想在新的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就要好好分析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的大环境,找到我们的定位,树立一个新的审计理念。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将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网络相结合。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审计人员内部建设,最终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不会遇见瓶颈和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人员业务的提高任重道远。
[1]马忠全。内部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的跟踪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6).
[2]薛淑予。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审查与绩效考核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17).
[3]应鸿伟。咨询式审计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实践[j].中国内部审计,20xx(10).
[4]刘俊玲。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基本素质的认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2).
[5]刘正妹。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内涵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xx(06).
[6]理查德钱伯斯,肖竞。强有力的道德指向:内部审计人员的核心品质[j].中国内部审计,20xx(07).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九
审计发现能否查深查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业素质高、敏感性强的审计人员,查证能力一般都很强,他们善于从一些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简单问题中查找、挖掘出深层次问题;相反,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不高的审计人员,往往会错过发现问题的机会,不仅审计风险增大,审计项目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项目组长、主审人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也很关键,组长、主审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高,综合分析能力和风险掌控能力强,就能从审计发现描述中找出关键点,指导审计人员查深、查透相关问题;就能对审计发现进行归集和提炼,深入挖掘审计信息,发现审计亮点,实现审计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二)项目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项目质量关键。
一个项目能否按计划和审计目标高质量完成,与项目的组织是否得当密切相关。项目组织得好,事半功倍,项目组织不好,就难以完成预定目标。如审前准备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确实可行、审计资源配置是否与项目工作量相匹配,项目进度的控制是否严密,组织方式是否体现项目特点、信息沟通是否充分、项目组织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控制等,都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质量。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计量工作成果的尺度,是质量控制的前提。要提高和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标准,目前,对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是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但该准则没有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少商业银行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制定了本单位、行业的内部审计准则,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够健全和完善。对审计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每个阶段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够清晰具体;审计项目中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系统信息录入、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有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标准,也没有具体和明确的指引、要求。
(四)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项目中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审计项目质量。
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的不断创新,通过开发和运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编制和运行审计模型,分析审计模型疑点等,大大提高了非现场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也使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成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凡审计项目中能发现案件线索或重大违规事项的,大部分是借助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实现的。因此,审计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和方法为审计项目服务显得尤其重要。但,笔者认为,有几个因素制约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审计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一是客观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特长,决定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既能熟悉业务又能编制模型,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不会编模型,难以及时将审计思路转化成有效的模型,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的广泛应用。二是非现场审计技术手段方法在咨询类审计项目中应用较少,如何在该领域使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编制的大部分审计模型属于个人的成果,在投入项目使用前,未经集体研究和反复测试,造成有的模型疑点量过多,分析工作量过大,且疑点命中率不高;四是一些业务量大的机构,因硬件问题,审计人员缺少环境,限制使用非现场审计系统的人数,审计人员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广泛程度受到限制。
(五)审计项目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和完善,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首先,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审计项目的考评机制中,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考评指标体系,考评依据和标准不够清晰的情况,再加上定量考评指标比较难设定,对项目质量和项目人员的考评更多是定性考评为主,难免带有主观判断的色彩,且考评内容也未能覆盖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考评机制中,尚未形成针对审计项目设置的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即使有也不够完善;此外,项目考评机制缺乏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对策。
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班,使审计人员有机会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培训可以采用多层次多方式,如可以对经常担任主审的业务骨干开展主审人培训班、对一般审计人员开展审计技巧培训班;对较熟悉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的`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应用提升班,对非现场审计技术不熟悉的审计人员举办审计技术基础应用班;还可以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班、新制度、新文件培训班、优秀审计方案、优秀审计报告点评交流会等,通过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特色化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要提升审计项目质量,首先是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类型、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样本数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区别配置人员和安排项目时间,不能简单地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专项、全面、离任等“一刀切”的安排人员和时间;其次是做好项目规划。在审前准备、现场查证、审计报告等审计项目的三个阶段做好规划和组织管理,把好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效果、审计方法与工具合理有效运用五项关键内容的质量关。第三是加强项目督导。成立项目督导组,督导组应全过程参与审计项目,关注审计进度、审计方案的执行和审计目标的落实情况,及时传导和交流信息,指导审计组有效率开展现场查证,帮助审计组解决实际困难。第四是把好审计发现的复核关。实行审计底稿三级审核制度,即审计底稿由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审核,审计组最后集体讨论确定,确保审计底稿事实清楚、描述清晰、定性准确。第五是充分讨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一定要经过审计组成员、核心小组成员和报告审议小组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确保审计报告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方法工具合理有效运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目标地实现。
(三)加强审计模型的研究和梳理,建立审计系统各层级的模型库和疑点库。
实践证明,重大审计发现中,主要是依靠非现场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型疑点来发现的,因此,重视审计模型的研究,通过梳理以前审计项目的模型,找出命中率比较高的模型进行研究、论证、测试后,建立审计模型库和疑点库,对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很有必要。模型库的建立可以采用各商业银行总行--下属审计机构的分级建库方式,即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模型库,对命中率高、比较成熟的模型,由各审计机构推荐上报总行,总行组织人员研究、验证、测试后,编入总行模型库;各审计机构根据各项目组、审计人员的推荐,组织本机构人员,进行研究、论证后,编入本机构模型库。每年组织人员对模型进行维护更新,既可以减少重复建模和研究成本,又可以提高非现场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疑点库可以直接由各审计机构建立,各审计机构组织人员,定期运行模型,进行初步分析后按业务单元或业务种类建立疑点库,疑点库的疑点供陆续开展的审计项目使用。
(四)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全程控制审计项目质量。
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实施流程,可以用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展现整个项目的流程以及相关的阶段、环节;其次,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要做的工作,各阶段、各环节要做的具体工作要求等;第三,制定审计项目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评价体系,以评价项目是否按规定的标准执行。可以采用由独立于项目以外的项目督导组或其他评价小组对审计项目进行事中、事后评价。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才能客观评价审计项目优劣,才能使审计人员逐步克服以往习惯和定式制约,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可,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从而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审计项目考评机制,尽可能以量化指标考评为主,减少主观判断。同时,在考评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使考评内容覆盖项目的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实现奖励方式多样化,如针对审计项目,设置一些不同的专项奖项,如优秀审计报告、优秀审计方案、十大审计发现、优秀主审、优秀审计人员、优秀项目组等,这些奖项,可以在不同年度按工作导向设置执行,同时,制定规范统一的专项奖励办法,将专项奖励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在奖励的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晰责任追究标准,奖罚兼施,才能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
根据审计署的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本市xx区的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了20xx年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具体的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审计为发展服务”的科学理念,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审计工作推进教育发展、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制度创新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
(1)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执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做到凡“离”必审。同时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关口前移,变审计发现型为预防型。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
(2)继续深入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实施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努力深化审计内容,不断改进审计方法。积极开展食堂、房屋出租等情况的审计,逐步规范核算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搞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
(4)认真抓好跟踪审计。以审计意见、建议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为重点,实行跟踪审计回访制度。督促检查单位自觉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审的原则。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努力学习《审计法》、《会计法》、《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继续发扬“依法、求真、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2.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做到认识到位;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到位;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成果到位。开展文明审计树立公开、公正、文明、廉洁的审计形象。
3.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
4.发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把它贯穿到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力求做到从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成果利用,都严谨细致,以避免审计风险的产生。
我局的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审计署提出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及自治区审计厅提出的“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双二十字工作方针,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审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发挥审计“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我县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和县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年审计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
结合,凡是有财政收入上缴任务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都要纳入审计范围,确保财政审计的深度与广度。要加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政府非税收入、转移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要通过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特别是对地税、土地、农电等几个有较大财政上缴任务的单位和对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单位的跟踪、延伸审计,更进一步查找和发现问题,强化审计执法威力,加大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注重审计执法效果,加强跟踪监督,促进整改和纠正,加强部门协作并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和手段,加强审计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为县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优势,加大审计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审计工程招投标程序、工程量不实和高估冒算工程造价等问题,有力地保障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节约资金。全年要完成农业综合大楼、古郡博物馆、县医院门诊大楼等×××个投资审计项目。
(三)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年我们将根据县任期经济责任领导小组的计划和县委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套海镇、司法局、发改局、交通局等×××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计划如下:,是全新的一年,也是自我挑战的一年,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不足,把新一年的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实践的水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通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二、求真务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隔行如隔山,刚进审计局时对于我这一个从没接触过审计业务的新手感到从没有过的巨大压力,但面对压力我没有畏惧和退缩,虚心向同事请教,向主审学习,向书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并能够独挡一面,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专项资金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熟悉各行各业的会计业务和在哪些方面容易存在问题,能够对查出的问题准确定性,我认为我已经完全具备主审的能力,并能圆满完成了局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多年来所写的信息,曾被市局采用,被省厅采用,一篇被《****审计》采用。多次配合纪检等部门处理上访等事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虚心进取,努力更新工作思路。
多年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多次参加了****市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还比较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ao和oa审计系统等知识,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模块考试,并取得了资格证书。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对审计业务工作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经过多年来的锻炼,虽然我个人在总体素质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离审计工作的需要还相差甚远,20已将到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使自己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不断进行企业重组合并、强强联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集团化企业。由于集团化企业规模十分庞大,下属子公司种类繁多且财务资金管理相对独立,为了监督和评价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管理以及经营活动,集团化企业会定期对下属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从而掌握旗下公司的运营状态,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对推动整个集团的运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企业视野的逐渐开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也开始发生了一些转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重要时期。
(1)财务导向模式。
财务导向模式是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初级形态和阶段。其目标对象是公司资金流通、会计报表以及盈利亏损等财务事项,工作重点以“查错防弊”为主,功能是检查财务账面资料是否齐整、财务资金调度使用是否合理,审计人员在整个活动中中充当着“裁判”的角色。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只是将审计活动作为集团财务管理的一种附属手段,并没有意识到审计活动对子公司运营状态的评价作用。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虽然能够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动态,查处财务账面中存在的瑕疵及漏洞,然而对于每个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生产经营不能够提出丝毫建设性的意见。
(2)业务导向模式。
许多集团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模式只能够找出财务问题,无法对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鉴于此,195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重新划分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企业经营业务也纳入到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并将放在与会计财务审核同等的位置。业务导向模式开始从单一的监督角色逐渐向评价服务角色进行转变,目标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是将其拓展到公司业务之上。
(3)管理导向模式。
20世纪末期,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井喷”现象,企业管理成为当时经济领域最为常见的词汇之一。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在这一时期,审计重点由以往财务监管、业务评价等事项逐步转向高层决策、战略目标制定等管理层面。管理导向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但凡与企业管理挂钩的生产、财务、决策、组织等活动统统属于内部审计范畴之中,审计人员的职能角色也从“裁判”变为了“参谋”[1]。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查评价,并指出管理活动中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案和办法。
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在近十年才被提出来的,20xx年iaa再一次定义了内部审计,将其认作为咨询活动,并且引入了风险管理的全新概念。我国财务部也于20xx年出台了风险导向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细则,强调内部审计应当涉足于企业风险管理之中,提升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能力。
风险导向模式的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管理风险作为审计对象,所关注的范围是企业领域内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其作用是帮助企业了解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以及管理协调风险。
首先,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风险的评估防范之上,在对企业活动进行审计之时[2],审计人员最先考虑的是该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让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活动和战略决策之中所存在的风险信息,从而定位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点,使得企业能够提前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避免损失。
其次,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份风险评估报告,从而为管理者做出英明正确的`决断提供依据。审计人员要从企业内部和市场外部两个方面来评估活动所存在的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财务资金、产品业务以及投入产出比值等方面对企业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低回报的企业活动要进行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立足于市场,从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竞争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等层面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
最后,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消除企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在评价企业活动时以风险管理作为目标对象,能够找出企业管理领域中各个层面所存在的漏洞,并且对每个漏洞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让企业管理清楚地知晓风险的位置和大小[3],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随着企业对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加深,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已经在当前集团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其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分为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企业内部风险的识别以及存在风险的应对三个步骤。
第一,分析外部风险环境。一般来说,外部风险环境主要包括财务资金流通、原材料价格、市场发展动态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运营状况。例如近期银行为了回笼资金,屡次提高贷款利率,这一外部环境将严重影响企业投资活动,一旦项目投资失败,企业将会面临巨额贷款的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审计时必须洞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和策略。
断并归类整理,汇总形成风险监控表,列举出企业内部风险存在的原因及规避方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对照识别出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同时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
第三,应对处理存在风险。内部和外部所存在的风险被识别之后,企业自身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应对处理,一般情况下,风险处理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接收三种方法。首先,风险规避是风险处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制度以及法律保障等提高企业自身水平的手段来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当风险一定存在无法规避时,企业利用合同、保险等方式将原本属于企业自身的风险转移到其他组织机构之中。最后,当风险概率较低或者投入处理风险的费用高于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时,企业通常也接收风险,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对于加强下属子公司的控制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对象也由传统的财务业务转向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不再单纯扮演“裁判”,而是转型为“参谋”,因此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道路之上,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模式将会是集团化企业转型的重点方向。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二
这次全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论研讨课题,是由广东省审计厅、广东省内部审计协会和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共同承担的。从今年七月开始以来,课题组共收到十六个省、市的文章共计85篇,这些论文均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界的学者撰写。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论述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目标、机构、职能和管理体制,并展望了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前景。论文取材新颖、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论述正确,对于促进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就这次的论文活动进行综合评述。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共有制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于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
在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上,民营企业与国有国营企业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明晰程度,前者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而后者国家作为一个产权主体,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二是委托代理关系,前者或者所有者直接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所有者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主体明确、委托代理链简洁、关系简单,后者所有者不可能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委托代理关系一定存在,而且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主体不明确、关系模糊、委托代理层级较多。
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在民营企业,其外部产权明晰,不存在多级代理。企业是一种团队生产,当存在个人行为的外在性时就会有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如果没有监督者的监督就会有偷懒、虚报业绩、转移企业财物等现状的发生。当存在委托责任关系就会有受托责任人对委托人是否尽心尽职,有没有如实履行受托责任等问题。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的业主(股东)当然就会想方设法杜绝这些增加企业内部成本影响到其自身财富增长的因素,但依靠其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尤其是当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复杂、生产经营场所分散时,业主(股东)控制的距离太远,难以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使是业主(股东)能够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使企业团队努力工作,但企业团队内各个职能部门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的给业主(股东)带来效益,增加其财富,有赖于外部人的评价,因为一个人或组织难以对自己的工作好坏和努力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个专司内部监督控制职能的部门,有利于协助业主(股东)组织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1、大家一致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内部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所以内部审计目标必须反映所服务企业的性质,并受制于客观经济环境。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然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的本质特性及其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单一的,就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反映民营企业最本质的内生变量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民营企业的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不断增长,而在有效的公司治理构架下,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在这个组织目标统辖下,内部审计目标就是在于协助组织成员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内部审计职能是围绕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内生的固有功能,它受到审计目标的影响,所以审计职能也会受到企业特性的影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而民营企业更重视的是服务职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除了国有企业一般的评价和控制等服务性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性功能。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
因此,咨询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的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管理取决于民营企业本身”,这是这次所有论文的一个共同点。在民营企业,无论是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治理结构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单边治理结构,经营者都有动力把内部审计机构安排成最具有工作效率和效能的组织结构,影响内审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是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民营企业应把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股东会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业主(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股东会人数不多,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灵活,能够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股东会的领导,保障审计人员的绝对权威。对于规模大,按公司制运行的民营企业则应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的领导之下。
在管理体制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只受本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上级负责。在业务上受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具体表现应为执行遵守《中国内部审计条例》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行业准则和规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2、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3、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与iso9000在内容和目标上的共同之处,是内审结合iso9000开展质量审计的理论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有可为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营企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将简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分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其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等,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与技术性越来越高。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就必然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管理人员从多个方面考虑,进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与治理水平,能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2.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查错防弊以及监督评价。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使得企业各项内部工作的运行得到了有效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使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得以发现并得到处理,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也能够得到弥补,进而使得资源浪费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此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能为企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一局,确保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其判断失误,使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得到最淡成都的避免,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组织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其职能已经不再停留在监督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已经朝着服务的方向发展,并且注重对业务过程的审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要进行查错纠弊工作,还需要分析与评价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管理问题,例如,经营环境、风险、信息传递与沟通等等,并以此为企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为企业提供咨询,改善组织运营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为企业管理的服务中。企业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整体情况进行的审查工作,通过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数据分析,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出真实可靠的依据,以此保障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为企业组织运行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为组织增加价值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组织增加价值。通过对企业运营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评价,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充分的依据,促使企业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1.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其职能随着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会计工作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的调整使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心偏移,会计信息的特征也有一定的变化。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使得内部审计的问题被扩大。众所周知,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带有家族性质,其内部管理层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族网络,企业持有者主要为家族人员,其凝聚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家族,企业的管理手段也以家庭事务管理为主,也就是说企业利益即代表家族利益。如此一来,通常情况下企业主就是企业的主要决策人,而由于不同的民营企业其持有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包括经营理念、文化水平等等,这就会对内部审计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了其方向与重点,进而使审计结论的表达受到影响。并且对于产权高度集中的家族式民营企业而言,家族成员基本是企业内部各项事务的决定者,即“内部人说了算”,而有的家族成员在专业背景与水平上有所欠缺,这一类特殊群体通常担任重要职位,其中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出现“内部人审内部人”的不合理情况,进而难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民营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企业制度建设的缺失,使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并不明确。与企业治理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更加具体。然而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大部分企业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财务工作中的“查错防弊”作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由于国家并没有强制规定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使民营企业在内审制度的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难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审机制,使得民营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导致企业财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又或者是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的设置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恢复以来,受到该改革开放与经济转轨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财务会计审计开展的,其主要职能就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尽管有的企业针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相关机构的建设,也加强了人员配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约束机制的建立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就整体而言,民营企业的财务审计的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大部分审计工作都是由财会人员承担的,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其包含的范围也不够广泛,仅仅停留在财务的审计方面。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不够完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的方式方法上也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反战。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不够完备,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应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对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掌握,相关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对于层次较高的工作而言,这具有十分大工作量,同时错误率极高,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果,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完全背离。
1.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不同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水平,经营理念上有所不同,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有待提升,难以转变传统观念,并且受限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导致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难以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此,为了确保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首先就需企业高层领导人员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要求领导人员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程度,利用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揭示,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审计措施,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得到解决,进而才能让领导层看到内部审计的作用。
2.民营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家族性质很强,而为了实现向现代化企业的过渡,就必须针对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得以明确,使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得以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集体决策机制,确保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复杂,仅仅凭借企业主的个人意志来进行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集体决策机制完善,不仅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能使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认同与肯定,使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得以增强。其次,还应调整用人制度,任用非家族集团的人才,如此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以此使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再者,还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监督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于一个严格监督环境之下,以此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要合理扩大除了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民营企业还应适当扩大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经营手段,运行机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而言,必须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优化与调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转移工作重心,注重预防工作的开展,实现部门审计向业务流程审计的转变,应从全局出发,扩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与范围。在以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主要为财务会计审计,具有经营性质,而随着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的扩大,民营企业除了财务会计的审计之外,还应对企业治理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对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同时还要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且实现静态与动态的审计。应考虑企业风险的防范来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强化,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民营企业内部审汁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更新上文提到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方法不完备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针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手段进行调整与改革,并采用新的审计方法,例如,内控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等,同时还要控制审计成本,使审计风险得以降低,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得以提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应以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此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并发展与应用新的分析评价技术,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审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保障审计工作结果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避免舞弊行为。此外,还应加强先进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采用新的内部审计方法,以适应电算化环境的不断深入。此外,为了确保新的审计方法与手段得到有效实施,还应从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入手。作为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工作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进行不断提升。为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如此才能确保审计人员能充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与手段,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需求。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对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找出问题的关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创新的解决方法,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强化,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的经济改革也在大规模地开展,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农村的经济是我国经济政策关注的重点,农村金融必须与经济有机结合。信用社改制成农商银行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制之后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机制的作用也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着力点,对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改制;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指的是对监督对象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它的作用往往也会随着监督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能够为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预防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正因为审计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并完善审计的机制以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经过调查研究,首先论述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国的农商银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外部到内部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内部的监督机制的变化尤为明显,当然,在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缺乏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可以说,观念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的农商银行的管理层,需要做出决策的人员却缺乏基本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意识,对这项工作并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立的时间较短,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片面追求经营,不重视管理。同时,这种意识的缺乏反过来又导致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因此,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落实不够到位,再加上某些农商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完全没有力度,规章制度只存在于纸面,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在遵守规章制度方面的难度,也使得规章制度本身根本无法起到其应起到的作用。此外,银行的管理层有时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随意更改制度,权力不受制约,更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实行雪上加霜。
(二)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贯彻。银行应该和企业一样,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管理,但是实际上许多农商银行并不重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员工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教育,对于自己的工作缺乏根本上的认识,对于职责不够明晰,不了解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执行上马马虎虎,严重影响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贯彻落实。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机制的贯彻不够而产生并扩大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会计失真和监管力度的下降,这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破坏,降低资产安全,进而打击银行的公信力。
(三)信息管理得不到统一。银行内部的信息管理必须统一,从而加强农商银行的管理,并对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科学化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发生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农商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尽相同,不同的意见得不到统一,就会互相扯皮,影响银行的管理。(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缺乏权威性。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对于银行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实际上这一机制却缺乏权威性,难以遏制问题的产生,对于责任人的控制和惩罚力度不强,容易导致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使得所谓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根本无法发挥其作用。
(一)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也逐渐转型,这一转型的基础就是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监督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农村信用社具有较强的合作性质,基本的框架结构是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组成的,入股的社员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但当前的农村金融体制采取股份制,之前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所取代,企业和社会上的股东加入。在这种情况下,股权体制和权益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由监事会所领导,也随之变革,制度在监督工作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二)审计监督的内涵的定位不同。银行的审计部门是一个内部部门,在其职能方面一般负责服务的监督,操作的规范,对于监督和建议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因此,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将会充分依据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层受任于董事会进行管理,监事会进行监督,追求股东的利益,这样,审计的内涵定位也随着改变。首先是审计队伍的构建。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员工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其次是审计能力的培养。目前的农商银行的审计工作要求更加全面而且多层次的'知识技能。(三)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农商银行管理体制的变更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转型的条件。由于农商银行股权体制的变化,银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经营项目,加强农村金融于经济的结合速度。要达到这一目的,银行就必须改革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加强监督的力度,依照管理机制的变更对审计机制做出改变,与时俱进,推动农商银行的快速发展。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来说,工作人员是重中之重,高水平的员工往往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农商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开拓新的业务。这无疑都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必须招募并培养出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审计人才应对不断提高的审计工作需求。同时在员工的管理方面,银行可以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对有建设作用的审计成果进行奖励,鼓励员工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提高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将各方面的监督形成联动。要加强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可以综合发挥监事会,合规管理,纪检监察的作用,将这三者有机结合。银行内部要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机制的落实。可以考虑设置专人或部门进行这项工作,将责任完全落实到具体单位,权责统一,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展开;监事会要发挥好自己的监督作用,从整体上把控全局,加强对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工作成员是否履职尽职的监督工作,以及财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监督;纪检可以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警示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的进行,必要时可以加入到工作中。银行通过三者的联动作用,促进稳健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手段。信息革命爆发之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农商银行的电子化办公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统计、审核,监督员工的工作等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银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农商银行应该加大设备的引进力度、管理以及工作的网络化。
(四)评聘专业机构开展审计监督。面对农商银行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不高的现实状况,农商银行还可以将一些专业性强的审计事项进行外包、评聘专业机构的方式对科技风险、内部控制评价等进行审计监督,作为内部审计的延伸和补充。
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保障银行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我国主要推行的重要政策,农商银行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农商银行的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是银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展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希望我国的银行业能快速发展,业务能够不断扩展并保持平稳运行,为社会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龚献英单位:新疆阿克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刘华芳。浅谈改制后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07):65.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近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资金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成为教育系统的工作重心。教育内审工作对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介绍内部审计工作概念入手,结合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分析了教育系统存在的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内审制度不健全、内审机构不独立、内审人员素质偏低、内审方式落后等问题,并探讨了加强内审工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在教育系统内开展内部审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一种行为,对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和资金使用,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存在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内审制度不完善、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素质偏低、内审手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内审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发挥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多措并举,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项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对内审工作认识不清晰。
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不清晰,有的单位把内审看成是专挑毛病的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忽略了内部审计这一有效的综合监督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促进单位管理和提升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有的领导认为内审工作会制约自身的权利,从心底里有抵触情绪,消极应付,排斥内审部门,误解内审工作;也有的人认为,内审是“自己审自己”,没有权威性。在这种环境之下,内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职权的界定都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内审工作职能难以发挥。
(二)内审制度不健全。
当前教育系统内多数单位缺乏统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未按规定落实审计职责,未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内审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清晰,对内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不能给内部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能在制度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激发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力度和查证深度,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由于单位对内审职能认识不清,加之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隶属关系、人员编制上也出现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单位把内审计机构设在财会部门或监察部门中;有的单位由分管钱财物资及账目的人员兼任审计岗;有的单位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内审机构的`非独立性,使得内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受所在单位利益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内审人员很难客观公正地深入开展工作,其监督职能受制约。特别是当领导出现违规违纪时,内部审计机构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四)内审人员素质整体偏低。
教育系统内审人员很多都是财务、纪检等其他部门兼职或临时抽调过来,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内审队伍呈现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内审人员难以自如应付内审工作,不能马上找准切入点并及时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五)内审手段方式落后。
当前教育系统审计方式和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内审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通过翻阅凭证、账簿和报表,核对账证、账账、账实、账表来检查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情况,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查错纠弊、违纪违规方面,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审计,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过分强调其监督的职能,忽视了对教育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和运作情况的分析评价,这使得内审的职能、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育系统内审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要提升内审工作质量,改善内审工作的现状,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首先要转变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观念,因为内审工作的好坏,除了靠内审人员自身努力外,还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本单位领导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要让单位领导意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内审人员一方面要主动向单位领导宣传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政策,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积极向领导灌输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让领导明白内审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领导、支持领导的行为,从而使得领导更加配合、支持、重视内审工作。
其次要转变被审计单位的观念,改变以往认为内审工作是找茬挑刺的想法,让被审计单位明白内审工作是为了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要从被关心、被爱护的角度理解内审工作,进一步强化内审工作职责,明确内审工作目标,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将内审工作纳入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分工负责制。
(二)建立健全内审制度,推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是教育审计工作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内审制度建设,使教育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地开展审计工作。要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内部审计章程的指导下,严格遵循“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以内控制度评价为手段,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为目的”的审计方针,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同时要明确内审工作的权利职责,全面加强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建设,制定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使内审工作朝着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此外,要建立健全对内审人员的激励考核机制,通过监督和考核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工作潜力,最大化做好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六
摘要:
在国企改革视角下,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发展,企业要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将集体审计和内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它们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帮助。本文对国企改革中集团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如何有机结团审计和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无法公正、客观的进行。
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受权力的影响很大,集团内部审计不仅要依照企业集团的安排做事,受企业集团的严格监督和管理,而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由于很多企业内部职能划分不明确,再加上领导层和管理层的一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只起到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并不具备独立性,无法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无法保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
2.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较低。
由于国内市场审计人才的缺乏,大部分企业的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来担任的,这样一来,由于财务人员在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极度缺乏,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展开,没有使用专业的审计方法统计抽样法来进行审计,再加上目前大部分企业任然以人工查账的方式来进行审计,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审计模式,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较低,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3.错误定位内部审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
很多企业由于领导层和管理层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和科学的理念,在审计的职能划分上出现偏差,将内部审计视作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事实上,内部审计是对企业所有活动的进行检查、审核的工具,从而防止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出现错误,有效的防范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而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的偏差使得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
4.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较落后,无法支撑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在内部审计的理论方面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例如内部审计实务理论和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理论的深度也不够,对于审计还没有明确作出系统化理论,而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审计很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1.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对于集团来说,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而且该内部审计委员会位于董事会之下,保障内部审计委员会能够客观、公正的对你也集团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集团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交于总经理领导,使其能够在不受其他权力的干扰下有效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各项活动的进行,有效规避风险。
2.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提高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水平。
企业必须聘用专业的审计人才来开展内部审计相关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掌握审计方面的知识,还要对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组织参观内部审计水平高的企业和邀请审计方面专家进行审计知识的讲座不断通过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合理的运用审计人才,充分发挥各个人才的作用,帮助员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使其能够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工作上,并对工作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3.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内部审计信息质量。
在改革视角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和结果共享的平台,并编制完善的平台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同时不断更新审计技术和通信方法,并不断的提出建议来加强对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最终发展目标。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使其具备深刻的服务意识,推动其与各部门的合作之间对内部审计中问题的成因和潜在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编制完善的解决方法,进行一定的风险防范,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同时推动审计人员其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审计水平,保障内部审计的公正、独立,提供内部审计水平和质量。
4.强调事前审计、监督、开展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
目前,大多数国企所施行的审计方式是事后审计,这样的方式使得审计缺乏时效性,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企业应将审计的重心由事后审计放到事前审计,通过强调事前的风险防范来加强内部审计,企业可以通过在业务活动之前进行内部审计,预测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的风险点,编制出完善的处理方案,从而形成事前防控的内部审计,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对于企业监督部门来说,其应从风险管理入手,在业务开展之前就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在事前加强对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监督、控制和管理,并对风险防范能力进行评价,建立起完善的绩效审计体系,从而不断优化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优化内部审计流程,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对于集体审计来说,其需要建立起“大审计”模式,通过编制完善的内部审计章程并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责、各审计小组的权限以及工作范围和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来约束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不断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的作用,同时,集团审计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并对审计流程编制相应的审计手册,从而不断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审核管理,不断提高各利益方和国有资本对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资本的价值,不断提升项目内部审计的质量,有效发挥集团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倩倩.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七
(1)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定义。
(2)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定义。
2、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独立性的必要性。
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所存在的缺陷。
(1)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设。
(2)通过国家引导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自我形成。
(3)提高机构设置以增强独立性。
通过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找到增强内部审计效果及其独立性的措施,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研究方法。
采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与外国内部审计发展方式差异进行研究。并对我国现在的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状与国外进行比较。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查阅资料,另一方面请教学院教授,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二)准备工作选定题目后,积极借阅大量参考文献,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三)主要措施。
首先深入的阅读搜集整理资料,了解选题方向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找到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其次写好。
开题报告。
和写作大纲,交由老师指导,确定开题报告和写作大纲。然后开始写作论文,完成初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整篇论文。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八
摘要:本文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结合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步入了“新常态”,从增长速度上来看,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了中高速增长;从发展方式层面出发,已经从依靠资源要素以及投资驱动转变为了创新驱动。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新常态”,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找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点,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各种风险日益增多,正确认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意义,寻找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风险,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从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出发,指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结合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
9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扩展形成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为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指南。基于coso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由企业中的董事会、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计划方案制定的时候以及在整个企业中实施的、用于识别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并根据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重任;从内部审计发展进程来看,参与企业风险管理逐渐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与业务拓展的主战场。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有着相对超脱以及独立身份的专业化机构,能以更加全面、深刻和专业的视角仔细观察分析以及评价企业发展期间所面临的多种内部风险因素与外部风险因素。内部审计可以充当现代化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最后屏障,发挥安全网的作用。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不仅能够凭借监督身份实施独立性企业风险评估,而且还能够凭借服务职能上的优势全面参与到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设中去,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以及大胆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地位。此外,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样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在价值层面的保值增值,创造更大的业务空间以及发展平台,实现内部审计逐渐从传统财务向非财务领域的科学化过渡发展。
(一)协调组织风险管理决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的独特组织地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分布于各个组织系统和各个基层单位的内部,对企业的业务接触全面,能够在企业企业风险管理以及改进等环节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跟其他具体的业务职能人员相比,更能避免逆向利益驱动、环境影响、反道德行为等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效或不彻底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其发表专业、客观的意见,协助设计和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再次,内部审计可以协助企业中的不同部门对各种风险进行不断完善,制定出合理化的处置方案,致力于优化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日益完善风险防范管理方案,从根本上减少由于风险而造成的企业损失。但是,内部审计执行协调角色职能时,应避免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且不能因协调业务而损害其独立性。
(二)提供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针对企业风险管理开展咨询业务的深入程度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成熟度。当企业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时,内部审计应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推动者,将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引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从而使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形成风险意识。当企业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全局视野和专业技能,适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以及自身财务知识结构、所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间断地改进和完善企业风险管控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之能持续符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保驾护航。此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化胜任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着相对较强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而且应经过专业化培训教育,可以清楚了解风险识别情况、风险评估情况、风险监控情况等。
(三)评价企业风险管理过程。
内部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否充分、适当和有效,对于其设计和运行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使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更具有合理性。二是在熟悉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具体评价其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风险等级划分是否合理。
(四)跟踪风险控制活动。
从实际操作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执行远比框架的设计重要,一个设计完美的管理框架可能因判断错误、执行人的胜任能力和内外部境变化等因素而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风险所处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开展持续性监测和分析,动态关注企业风险监控体系是否健全及执行效果,也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揭示披露风险或问题的处理情况开展后续跟踪检查,检查所实行的控制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或产生新的风险,并将检查结果及建议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以便改进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所属铁路局已经在探索如何将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有益的结合,并针对高风险领域及管理层关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审计和调查,提高了内审的效率和效果,也证明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对铁路基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就工程的立项、预算、招标、合同、实施、验工计价、验收、竣算、付款等各环节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管理建议并协助整改,保证了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快速的建成;南昌铁路局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与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匹配的业务重点,开展了全局非运输企业物资贸易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情况、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情况等专项审计,为管理层的后续决策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这些专项审计和调查对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无疑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铁路企业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长期以来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缺乏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处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不够系统和规范。笔者尝试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流程,设计了风险管理基础审计的一般程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计划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评估后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审计先后次序。审计计划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当管理层的目标、方针和关注点发生变化时,应对审计计划进行适时调整,重新分配审计资源。其次,在执行审计业务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内部审计资源不足或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以避免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
(二)准备阶段。
风险管理审计的准备阶段是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这一阶段所需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战略目标、业务层面目标的风险承受度;在审计业务范围内实施初步调查后,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领域相关风险、控制程度及可利用的内审资源;审计方法的选择等。
(三)实施阶段。
1、根据审计范围选取合适的风险评价标准。
内部审计人员在选取风险评价标准时,应考虑该风险评价标准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涵盖大部分的风险领域;风险特征是否鲜明清晰,对环境的变化是否具有弹性。
2、对审计范围内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内部审计人员结合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部署,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实施综合性评估。通常情况下,风险评估坐标图属于相对常见的分析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法,主要是借助对风险带来影响大小的反映,将此结论与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密切关联,从根本上为明确业务风险次序提供合理化框架。定量分析方法则可以通过采集足够多的风险样本,利用专业工具和技术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风险来确定风险评级;再按照初始设定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估值,计算风险评分,将评分较高的风险列作主要风险,评分较低的风险列作次要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优先次序的排列。
3、对风险应对措施。
进行评价在确定了风险的范围、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损失等因素后,是否正确地选择了风险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降风险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重点关注点。风险应对策略一般来说有规避、控制、转移、承受四种,每种策略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否则将认为措施不当。内部审计人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偏好、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风险程度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等,来判断企业风险应对措施选取是否适当。
4、对风险管理框架进行评价。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众多单项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评价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充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评价风险控制体系所具有的有效性特点,也就是说风险控制体系的应用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预期效果,最终实现预期的实际控制目标;科学评价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和缺陷,发现后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或改进。
(四)报告阶段。
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针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相应风险水平以及对于组织目标所产生的影响作出的评价结论和控制过程评价报告,除具备内部审计报告的要素外,还应简明易懂、有建设性意见。可以三种形式发表评价结论:一是无保留意见,即经过审计没有发现风险管理体系存在普遍的相对严重的薄弱环节;二是保留意见,也就是审计可以发现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相关管理漏洞或者是薄弱环节,然而整体上是不至于失效的;三是否定意见,也就是风险管理体系有重大漏洞或严重的薄弱环节,风险管理体系整体上作用很小甚至失效。
(五)审计后续阶段。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层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审计建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或管理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决定接受不采取行动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m].西苑出版社,
[2]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
[3]黄园园.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协调与整合[j].审计与经济研究,5期。
[4]刘国贤.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10期。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十九
【】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对策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然而,不少企业并没有创建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弱,并且相关的控制、考核工作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工作准则与控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下面本文主要探究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工作,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审计工作质量,推动企业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考核。
针对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实际上是对于审计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估,考核过程中主要包含审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审计结果的评估等。审计工作质量越高就会使企业工作的管理力度越高,通过提升审计工作质量还能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流程,同时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以及考核水平,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我国,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现状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对策不断改善当前的审计工作质量考核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审计部门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落实,还会给企业运行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全面了解,这也是引导企业审计结构不完善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尽管创建了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对其的重视程度以及了解程度不够,加之缺少一些科学的规划方案,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企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待提升,审计工作直接受到企业领导的管辖,当然,企业高层领导者以及财务人员能够同时管理审计工作发展,不仅如此,审计工作还受到总经理等部门的控制,这样就会导致审计工作的管控局面较为混乱。
(二)企业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
企业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一级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要想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学习相关的审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在我国,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所有企业的重视,大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都是由财务工作人员代为操作,这样就会影响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由于企业审计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繁琐,变相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印象概念股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审计工作的控制与考核工作过于重视表面工作。
由于企业审计工作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与关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审计工作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控制与考核模式过于重视表面形式。第一,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不少企业并没有发现审计工作的潜在价值,片面的认为审计工作就是简单的财务收支审核及检查工作,所以无法有效管控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核对、审阅等,企业审计工作效率较低。第二,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都缺乏像样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的控制与考核工作无法有效落实,考核模式过于表面化,很难控制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创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考核工作,不少企业都忽略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潜在价值,因此并没有创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这样就会制约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创建科学完善的审计机构。第一,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仔细了解审计工作的内涵,重点关注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应该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投资力度。第二,我们还应该不断加强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关联,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一致对外防范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及时找到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另外,企业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结合审计工作现状不断改良审计工作流程及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二)定期引进先进的审计人才。
要想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首先应该拥有专业技能较强的审计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出色完成各项审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为此企业应该定期引进先进的审计人才。第一,企业需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科学培训,让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审计知识,不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同时,通过充实人才队伍能够有效地改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现有的招聘方式,严格人才招聘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挑选符合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认真落实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与考核工作。
要想认真落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控制与考核工作,我们应该从审计工作技术方面入手,通过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结合当前审计工作现状不断改良审计技术。第一,企业需要把审计人才当作重点培训对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升审计工作团队质量,进而推动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第二,企业应当通过改进现有的控制方法,引进先进的控制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效率。企业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同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与考核,并且对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公平性的同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最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企业种类及数量都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及考核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当通过完善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和控制方法,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将控制与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等对策进行改进,促进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1]盖旭玲。内部控制理念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j].中外企业家,20xx(07).
[2]夏丹,王丹,王长明。论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xx(11).
内部审计的论文篇二十
摘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营企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将简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分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其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等,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与技术性越来越高。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就必然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管理人员从多个方面考虑,进而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与治理水平,能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2.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查错防弊以及监督评价。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使得企业各项内部工作的运行得到了有效而全面的监督与审查,使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得以发现并得到处理,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也能够得到弥补,进而使得资源浪费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此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能为企业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一局,确保企业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其判断失误,使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得到最淡成都的避免,为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组织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其职能已经不再停留在监督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已经朝着服务的方向发展,并且注重对业务过程的审计,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企业内部审计除了要进行查错纠弊工作,还需要分析与评价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类管理问题,例如,经营环境、风险、信息传递与沟通等等,并以此为企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为企业提供咨询,改善组织运营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更多是体现在为企业管理的服务中。企业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整体情况进行的审查工作,通过对企业运营管理的数据分析,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出真实可靠的依据,以此保障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为企业组织运行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为组织增加价值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组织增加价值。通过对企业运营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性评价,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充分的依据,促使企业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1.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制约了其职能随着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会计工作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会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的调整使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心偏移,会计信息的特征也有一定的变化。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使得内部审计的问题被扩大。众所周知,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带有家族性质,其内部管理层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族网络,企业持有者主要为家族人员,其凝聚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家族,企业的管理手段也以家庭事务管理为主,也就是说企业利益即代表家族利益。如此一来,通常情况下企业主就是企业的主要决策人,而由于不同的民营企业其持有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包括经营理念、文化水平等等,这就会对内部审计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了其方向与重点,进而使审计结论的表达受到影响。并且对于产权高度集中的家族式民营企业而言,家族成员基本是企业内部各项事务的决定者,即“内部人说了算”,而有的家族成员在专业背景与水平上有所欠缺,这一类特殊群体通常担任重要职位,其中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职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出现“内部人审内部人”的不合理情况,进而难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审计的效率与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2.民营企业忽视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立现代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内审制度建设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制度及内审制度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企业制度建设的缺失,使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并不明确。与企业治理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更加具体。然而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中,大部分企业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财务工作中的“查错防弊”作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由于国家并没有强制规定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使民营企业在内审制度的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难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审机制,使得民营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导致企业财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又或者是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的设置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恢复以来,受到该改革开放与经济转轨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财务会计审计开展的,其主要职能就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尽管有的企业针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相关机构的建设,也加强了人员配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约束机制的建立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就整体而言,民营企业的财务审计的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大部分审计工作都是由财会人员承担的,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其包含的范围也不够广泛,仅仅停留在财务的审计方面。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不够完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的方式方法上也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反战。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不够完备,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应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对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掌握,相关专业人才也比较匮乏,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对于层次较高的工作而言,这具有十分大工作量,同时错误率极高,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与效果,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完全背离。
三、信息化环境下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认识到内审的重要性不同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水平,经营理念上有所不同,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有待提升,难以转变传统观念,并且受限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导致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难以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此,为了确保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首先就需企业高层领导人员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要求领导人员基于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程度,利用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揭示,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审计措施,使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得到解决,进而才能让领导层看到内部审计的作用。
2.民营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家族性质很强,而为了实现向现代化企业的过渡,就必须针对家族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确保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得以明确,使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得以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集体决策机制,确保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复杂,仅仅凭借企业主的个人意志来进行决策难免会出现失误,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集体决策机制完善,不仅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能使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认同与肯定,使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得以增强。其次,还应调整用人制度,任用非家族集团的人才,如此才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以此使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再者,还应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监督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于一个严格监督环境之下,以此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要合理扩大除了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民营企业还应适当扩大内部审计的内容与范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经营手段,运行机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而言,必须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优化与调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转移工作重心,注重预防工作的开展,实现部门审计向业务流程审计的转变,应从全局出发,扩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与范围。在以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主要为财务会计审计,具有经营性质,而随着内部审计内容与范围的扩大,民营企业除了财务会计的审计之外,还应对企业治理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对财务指标进行考核,同时还要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且实现静态与动态的审计。应考虑企业风险的防范来实现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强化,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民营企业内部审汁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要更新上文提到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方法不完备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针对传统的审计方法与手段进行调整与改革,并采用新的审计方法,例如,内控制度评审、风险基础审计等等,同时还要控制审计成本,使审计风险得以降低,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得以提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应以内部控制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此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传统审计方法的改进,并发展与应用新的分析评价技术,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审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保障审计工作结果的合理性与客观性,避免舞弊行为。此外,还应加强先进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计算机系统的审计监督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采用新的内部审计方法,以适应电算化环境的不断深入。此外,为了确保新的审计方法与手段得到有效实施,还应从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入手。作为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工作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进行不断提升。为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如此才能确保审计人员能充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与手段,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对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找出问题的关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创新的解决方法,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强化,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小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理论思考和发展对策[j].财会月刊,(1).
[3]吴军.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