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类论文大全(24篇)
总结是一种思考未来的方式,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预判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写作技巧和方法。请大家积极学习这些总结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一
内容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情况下,音乐教育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被教育者的情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有助于智力的开发,能够全面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突出影响,我国有大量人口和学生集中在农村,对农村高中的音乐教育进行分析,有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
在我国农村高中教育中,音乐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也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器材不足等问题,而且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无论学校还是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均是不足的,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应在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村高中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换言之,其可以相对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本质是通过教育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紧张学习过后得到身心的放松,思想渐渐沉淀,在优美音乐的环境中,情商得到显著提高,情商的提高则使学生在交际中更懂得审美。音乐对大脑右半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使大脑的开发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提升[1]。
1。重理论轻实践。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集中表现是只有课堂内容,没有课外内容。比如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舞蹈家的创作历程、不同舞蹈的特色、创作背景等,也会教授包括一些舞蹈的跳法、舞台演出等,但基本仅限于课堂,离开课堂后,教师通常不会布置作业,也不会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等活动,使理论教育的结果大打折扣。
2。重技巧轻文化。
哲学上讲,想透彻了解某个事物,要遵循基本的三步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前的农村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停留在是什么阶段,对为什么、怎么办并不重视,这体现了其教育重技巧轻文化的特点。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会教授舞蹈,并将跳舞的技巧教给学生,但很少触及舞蹈的历史发展、文化底蕴,使音乐教育无法做到全面,也无法充分发挥音乐开发学生智力、培育情商的作用。
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方面,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待遇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部分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其中也包括音乐教师,造成音乐教师不足的局面,这是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学设施方面,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受重视程度不高,使有限的资源很少顾及到音乐教育,进一步加剧了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农村高中音乐教育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可行的包括提升农村教师待遇水平,加大财政投入两个措施。待遇水平的提升主要针对现有音乐教师,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进行合理调整,首先确保不低于其他教师,其次可以根据工龄缓慢增长,拉近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是指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在不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同时,将资金等向音乐教育方面倾斜,使教学的基本设备更加完善、音乐教育得以更好的进行。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之大学生、初中生、小学生大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内容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而音乐教育则一定程度上使素质教育得到了实现。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中,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观念没有根本扭转,家长、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面临激烈竞争和升学压力,均将重点放在主科文化类学习上,素质教育的推行面对重重阻力,农村的学习、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实现空间,以农村音乐教育经验作为参考,并将其推而广之,有利于城市高中在未来工作中更加重视音乐教育,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推进。农村高中音乐教育较之城市,相对更为完善,受重视程度也较高,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利于下一步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针对农村高中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相对不足的局面,也应通过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加强财政投入等方式解决,使农村高中音乐教育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为其他地区高中教育以及各级教育提供经验参考。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资料。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要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构成教育合力,使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资料。柳斌曾说:“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要从文明文明做起。文明文明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交往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社会生活才会井然有序。交往礼仪教育是重要的,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三维”教育模式,构成教育合力,以到达理想的效果。
一、家庭维度抓启蒙——透过言传身教,抓好四个启蒙。
礼仪教育务必从家庭做起。“对孩子来说,家庭,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楷模。家庭成员中的人际关系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将来他对待他人时将主要以此为依据。”家庭礼仪教育主要是透过言传身教,抓好四个启蒙。
(一)尊敬长辈的启蒙教育。
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事实上,从孩子降生人世开始,他的父母就已开始对他(她)们进行家庭礼仪教育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齐开始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交往礼仪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如何做呢(1)要把尊敬长辈的文明用语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早上起床,教育孩子有文明的向老人打招呼:“爷爷奶奶早上好!”出门要说:“爷爷奶奶再见!”等。(2)坚定地拒绝孩子对长辈的不适宜行为,如:吃饭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3)教育孩子体谅和关心长辈的状况。长辈身体不适,要学会问候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爷爷奶奶吃药,爸爸妈妈下班回家,要在他们进门时帮忙接包、拿拖鞋等。
(二)文明用语的启蒙教育。
文明用语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透过语言来交流,用语言来表达情感,美的语言、文明的语言能够使人们在交往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既给别人以快乐,也给自己以快乐。小孩的语言最初更多来自于家庭的启蒙,家庭的文明用语启蒙教育更多来自于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现代中国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物质和精神上都享受到最大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单向爱,等孩子长大以后,不懂文明,不明白关心人,自私自利,作为父母,十分苦恼。有经验的父母明白,在这种状况下,事后指责、呵斥孩子,效果并不是很好,不如事前经常用“故事”进行引导。故事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管是讲者还是听众都当作是一种好玩的事情,开心愉快。家长们能够选取一些涉及文明文明方面的故事经常给孩子讲解。利用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的情节和主人公良好的品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下去,能够引导孩子向起息有度,举止有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学习、爱劳动,识大体,解人意等方向发展。
(三)邻里友好的启蒙教育。
“远亲不如近邻”。家长要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首先都要与离自己最近的人搞好关系,互相帮忙。近邻的关系都搞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关心更多其他的人。此刻,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也许是工作、上学的缘故,没有时间互相沟通,所以邻里之间不相互交往。据了解,不明白邻居姓名的大有人在,不与邻居交往的更多。虽然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快了,但是邻里之间还是要友好相处的。家长要让孩子看到,做一个好邻居,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尤为重要。平常的生活无论是楼道里的一声问候,还是见面的会意一笑,都是呵护邻里缘分的一次良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诸如:当孩子白天准备放开音量收看电视或听音乐时,应先让他想想邻居有无上夜班的在家休息;当你在高楼阳台为花浇水时,应告诉孩子要先看看楼下是否有人,是否有晒着衣被;当你的孩子与邻居小孩吵架时,就应先看看别人的孩子有否受伤,并主动带孩子去邻居家问个究竟、道个歉……家长时时刻刻不忘记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启蒙。
(四)文明行为的启蒙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家庭是人们理解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务必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透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构成良好的家风。”家长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交往礼仪氛围。(1)家长应具有良好的教养态度和期盼。(2)家长应不断提高交往礼仪水平。家长是子女模仿学习的榜样,如家长不讲礼仪,将会对子女交往礼仪的养成起消极作用。(3)重视家庭礼仪氛围。如果家庭充满和睦温馨、用心向上、以礼相待的气氛,儿童就会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这种气氛容易激励孩子奋发向上,构成良好的礼仪。
二、校园维度抓传承——透过阵地建设,抓好四个结合。
校园是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主阵地,校园教师在礼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校园教育要进一步推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使其继续发展。因此要个性抓好校园小环境阵地建设,促进四个结合。
(一)交往礼仪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的影响。
(二)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科尔伯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为此要个性注意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把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与对群众的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平行教育的作用,使两者互相促进,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交往礼仪氛围中,自觉把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校园的价值导向相一致,不断升华思想、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如在班队活动中定期举行“礼仪故事吧”,要求选取一些涉及文明文明方面的故事,在班队活动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群体的动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礼仪故事能够是老师讲,也能够是学生讲;能够在活动前讲,也能够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讲;能够是在校园电视台讲,也能够是在课堂上、班会上讲;能够个人讲,也能够是全校集中讲。让学生用心参与,透过搞笑有益的活动,促进礼仪养成。
(三)交往礼仪教育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构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与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交往礼仪教育与校园氛围相结合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和同学榜样示范等交往礼仪教育资源来感染学生。培根说:“一种群众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的。”交往礼仪教育不能仅靠说理教育,要营造育人的优良环境和浓厚氛围。校园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交往礼仪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如加强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发挥交往礼仪教育的功能,校园的宣传栏、班级教室的黑板报每期都要有介绍交往礼仪常识的资料。校园还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多下载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信息,建立礼仪娱乐网,发出“争做网络文明使者”的倡议,使学生都明白“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让网络成为我们完美的精神家园”。在网上,还能够设定礼仪自评栏目,在自评中改变单纯的文字答题方式,能够用漫画的形式让学生从画中找出错误的礼仪之处,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决定,透过形象化的画面,再一次强化了记忆印象。
三、社会维度抓协同——透过环境影响,抓好两个协同。
俗语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可见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人是社会的人,小学生必将走上社会,社会必将影响人,人也会影响社会。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教育中,务必从社会的维度着重抓好两个协同。
(一)舆论导向与交往礼仪教育协同。
小学生交往礼仪社会教育就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用心采取以下措施使舆论导向与交往礼仪教育协同:
(1)投其所好:制作礼仪动画片。小学生个性是中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看动画片,如《蓝猫淘气三千问》透过动画的形式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深受全国孩子们的欢迎。同样,交往礼仪教育也能够投孩子们所好,将礼仪常识制作成生动活泼的礼仪动画片,帮忙学生理解、决定、模仿,透过具体可感知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转成精彩的画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乐于理解礼仪教育。(2)满足童心:开发礼仪游戏卡。中高年级学生最热衷于打电子游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过了一关又一关,这样过关斩将,步步为营,强烈地刺激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即使输了也能毫不犹豫从头再来,能够屡败屡战,乐此不疲。因此,在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中,能够从满足孩子们的童心出发,开发礼仪游戏卡,在游戏中每前进一步务必答对一道相关礼仪知识,设置不同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不文明的。最后的赢家肯定是对交往礼仪知识十分熟悉的学生。这样,透过让孩子们玩游戏简单快乐地掌握交往礼仪知识。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风气、社区文化、大众传媒、社会团体、校外友伴和亲戚邻居等社会生活诸因素,它更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的交往礼仪养成。这些社会生活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们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用心的,也有消极的,有经常的,也有偶然的。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是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重要环节,如校园将小学生交往礼仪资料、要求告知社区居民,让他们一齐督促学生的礼仪行为,并要求他们也要讲究礼仪,让学生在和谐礼仪的环境熏陶中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共同营造文明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用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构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村乡委会、居委会干部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如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馆、烈士陵园和主题公园等,利用这些被誉为“立体的、凝固的教科书”开展教育青少年的各项活动。如寒暑假社区定期举办主题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把社会的不良现象作为反面典型,加强对学生的交往礼仪教育,培养学生鉴别潜力,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和影响。
总之,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校园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校园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能够在构建家庭、校园、社会三维一体模式上进行探索。无论是哪种教育,在“言传”时都不应忘记:小学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把抽象的礼仪行为准则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当中,透过参加各种相关的主题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德国一位校长说,德国没有道德课,但十分重视行为训练。“道德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道德教育主要靠四条:家长的榜样;教师的人格;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实践和训练。”只有在调节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力量,使之构成用心正确的教育合力下,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才会到达理想的效果。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旨是以学生学习特点及个性发展需要为基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石,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胡xx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新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基础素质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受教育者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知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质,还包括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及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等基础素质。基础素质教育的主旨是以学生学习特点及个性发展选择的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是高校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基石。
20xx年5月2日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这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明确要求。
创新素质教育模式,将基础素质教育渗透、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智力技能及综合素质。
二、基础素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思想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解放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
就个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三个方面。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创造力、社会能力及各种潜能的公开和展示。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即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关系从广度而言,不仅是物质关系,还是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思想关系等。正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丰富,个人的主体地位才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化程度,体现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自由个性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素质的自由个性发展;人格、意志、情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个体的人都具有自身属性,个体人之间存在差异,只有每一个人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属性,自觉发挥和运用个人才能,才能在不断超越现实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追求理想的境界。
基础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科学的批判精神,进一步培养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创新品质,养成身心和谐、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乐于创新,情操高尚、人格健全的自由和谐的人。
2.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包含着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其唯物辩证法思想不仅提供了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而且培养了学生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尊重客观事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从多视角向学生呈现人类基本的重要的思想理论与思维方法,领悟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智慧光辉。同时,借助于对科学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方法的探讨和启迪,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全脑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3.基础素质教育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实践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在方法论上,首要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实践,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基础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大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历练其独立思考、敏锐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借助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载体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理念是建构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基础素质教育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教育,它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力量,进而净化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有个性、具有思维能动性的、人格健全高尚的人,最终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基础素质教育更重视人文关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价值取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
基础素质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材施教,创造适宜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在某种意义上,基础素质教育契合人的本性,它是育人、育心、育德的一种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为此,基础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以教师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转换,以学科专业为本位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位的转换。不应把大学生看作只是简单受教育的客体,而应看作积极能动的受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推动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思维。复合型知识人才是当今时代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应逐步走向“专”“通”相融的道路,学生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素质,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还应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素质,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结构所具有的知、情、意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遵照素质教育的规律和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哲学、科技、艺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军事等思想理论和思维方法为基础,全面拓展和丰富课程资源,扩大学生学习的可选择范围。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注重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人文与专业的对接、人文与职业的互动。注重人才的个性培养,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开阔视野,激发潜能,创新思维,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
实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改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如社会调查、生活体验、公益活动、学术讲座、创业实训、技能大赛等特色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和载体,逐步形成知识学习与方法探索相结合、理想信念与实践探索相统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去思考、去体验、去认识。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启迪创新思维。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和互动的桥梁,科学的教学方法会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教学内容的认同度,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富于理想、思维活跃、敢说敢为,心理和思想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对深奥的理论不感兴趣,对热点问题、现实问题敏感。就基础素质教育而言,更需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的“独唱”为“合唱”,变“无情”为“有情”。
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知识的挚爱,对受教育者的关爱,用充满真情、充满热情、充满激情的“情感式教学”“生活式教学”“对话式教学”“自助式教学”“快乐式教学”“项目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学科交叉渗透、多视角向学生展示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技巧和魅力。不断地优化学生参与机制,努力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让学生“活”起来,尊重质疑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完善管理体制,培养创新思维。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育人是重要环节,把基础素质教育融入学校的管理之中,优化服务意识,充满人文关怀,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环境和管理体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引导、鼓励、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权,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积极进取的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建立科学的基础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发挥培养创新思维的导向作用。采取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统一,注重能力、肯定个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后,依据基础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用性课程体系,重视教师和学校党委、团委、学工、宣传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重视学校和社会及企业合作,构建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社团导师、社会和企业导师等为骨干的综合育人工作队伍体系以及学生管理和学生代表参议制度等为平台的实践体系,建立高校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体制。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四
安全教育是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物理课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利用实验、活动课等多途径多手段使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运用 物理知识 安全教育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受教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意外事故的多发区。有资料统计,在中小学生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中,校园事故要占60%。为此,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在学校中要注意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育,在学生中尤应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自护自救能力。物理课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利用实验、活动课等多途径多手段使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的限制,对许多灾害的发生不够重视,对许多坏习惯不以为然,掉以轻心。教师就可以用物理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分析解释不安全因素产生的机理,加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例如在实验中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解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察几根未熄灭的烟头,烟头燃烧的'时间为1—4分钟,测量烟头中心温度800oc左右,边缘温度200—300oc左右。然后依次把几根未熄灭的烟头分别装在放有纸屑、棉絮、腈纶的茶杯里,观察发现烟头引起纸屑期货需要2—3分钟,棉制品3—7分钟,化纤制品1分钟。然后解释烟头有这样的温度,又有这么长的燃烧时间,足以点燃纸张、棉麻、木材、衣物等可燃物而引起火灾。1987年发生在我们美丽的大兴安岭的那场大火就源自于一个小小的烟头。通过实验,用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事故的隐患就在身边。
《新程标准》下的新物理新教材,更生活化、人性化,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理解其内涵,找准安全教育的切人点,教给学生安全常识。
如在讲《光的折射》时,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图,向学生讲明看到清澈的水底要比实际浅得多,对自己感觉不太深的水,如果不会游泳千万不可冒然下水,以防眼睛受骗,发生溺水事故; 例如《电学》就有很多用电常识。有很多事故都是不正确的用电行为所导致的。教师告诉同学们任何电器线路的短路、超负荷运行及导线接触电阻过大都会使导线过热,甚至产生电火花和电弧,从而导致火灾。教师要结合每一章节的用电安全知识点,用点穴知识详细讲解,告诉他们正确的用电方法。为了加深理解,最好能和活动课相结合,如让学生自己检查校园内寝教室室内的线路,消除隐患,增加实验经验。有很多安全知识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在平时的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让同学们掌握。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知识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高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所应有的自救自护能力。如在火灾事故中,根据温度对气体密度的影响,高处温度高、低处温度低,在火灾初期能够逃离房间的情况下,可采取伏地而行的逃生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少吸入浓烟,而且大量减轻高温的直接袭击。《南粤》曾报道一个小男孩在大楼失火中成功逃生的事例。小男孩和一家人身居的大楼失火,他们在高层居住,当小男孩的母亲看到楼上各家各户开门狂逃也准备开门时,小男孩阻止了母亲的行动。他给母亲讲了阴燃及氧气助燃的知识。因为在大冬天里,各家各户门窗紧闭,大火由楼下向上蔓延时,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房间内的人所处的环境虽然高温却氧气尚足,如果门窗一旦被打开,室内的氧气外流,起到助燃的效果,于是明火就会突然爆发,瞬间便把火魔带进了室内。小男孩一家最终等到消防队员到来,架云梯而获救。小男孩在灾难面前正是掌握了安全知识这把生命的金钥匙才获得了生存下去的权利。
告诉学生—些急救电话,如119(火警电话)、110(报警电话)、120(医院急救电话),万一遇到火灾、抢劫、伤害等事故,应及时拨打电话进行求助,把危害绛到最低程度。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确立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生活态度,遇到危险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采取措施。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五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也应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而推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中职物理教学现状,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积极心理学的特征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积极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为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发展而做出贡献。
中职学校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社会批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物理对中职学校所设立的汽修、机械、焊接及电子等学科来说,属于专业课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其他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中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中职物理教学传统授课方式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这种灌输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视与引导,使学生学习环节的积极心理与潜能未能被充分开发,最终由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未被激发而导致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下降,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不高。此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多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师生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这就使学生丧失了情感性与发展性,并且由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大大降低。通过对中职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物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中职学校中,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态度,但其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在进行深入学习时困难程度较大。尽管此部分学生对课堂纪律无不良影响,但却对课堂学习气氛、教师情绪和学习进度等有一定负面作用。其次,一部分中职学生相对缺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并且其纪律性也较差,他们对课堂纪律、教师情绪、学习进度等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最后,其中存在极少数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其纪律观念相对较差,常有在课堂上起哄、聊天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并且对教师的管理有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着课堂进展与师生的情绪。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引导教育意识不够,甚至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只有突破传统的观念,从非对即错的层次中挣脱出来,并克服物理教学的功利性,才能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理并进行学习。学生方面,则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应多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通过多角度分析、对比、筛选、与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等,才能真正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并进行运用。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区别于传统心理学,前者强调对主观幸福感、美德等心理活动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并对群体或个体所遇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引导,最终使其获取积极暗示,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提倡积极人性论,教导人们在逆境中要抱有积极心态,并通过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来增强学习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学习工作效率与效果得以提升。
2.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特征。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具有目标性特征、情境性特征以及整体性特征。目标性特征指师生双方都要明确了解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明确的认知方向而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进而促使其能够清晰的聚焦。通过创设情境来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能够驱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构成心理氛围的因素既包括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同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意志、精神方面的相互依存和融合,并且产生共鸣。
3.积极的心理学对物理教学的教导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心理学能够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发自内心的对物理学习产生信心;能推动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产生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与认知上的成就,自主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学习心理与操纵感,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
4.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心理的条件。
由上述可知,积极心理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心态下有效掌握学习技巧并树立成功信念。那么,促使学生形成这种积极心理应做到哪些呢?首先,教师应具备积极的心态。教师教学情感积极与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情感素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并不断提高自我良好情感特征,将积极乐观、宽容自制的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互技巧与能力,对学生进行长久的情感感染。其次,与学生交流融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由于教师是物理课堂的引导者,其情绪与态度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自然得体的仪态与表情向学生传递真挚和期待等情感,进而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可以通过采用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等来实现。另外,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大环境,持续的激励并关爱学生对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情感态度有重要作用。
当代中职教育是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并且中职学生的人格情感培养与道德品质塑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物理学教学中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调动学生兴趣并激发其潜力,从而引导其形成知学、乐学、好学的良好状态。
1.为学生创设积极主观体验,使其形成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其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提升。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可通过结合趣味性的物理现象、丰富的物理学史及多媒体技术来对物理课堂氛围进行积极营造,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丰富物理知识,最终完成物理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置时,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实际与理论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经典,通过这些经典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大师传记的阅读,使学生领略大师风范的同时建立人文氛围。此外,多媒体技术目前已在各行各业被广泛普及,其能够高效辅助现代物理教学,且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和有效性,其形象的演示实验过程功能以及可控制的教学节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过建构积极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明确物理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理体验和成就感。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其挑战性,目标一致性并设置反思环节等,通过综合考虑与运用来促进学生对物理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完成。
3.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
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优化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对教学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十分有效,将过程性评价与课程教学整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1]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王鹏.趣味物理与趣味教学[j].科学大众.2011.
[3]李亚东.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六
高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长久以来,对知识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一贯是十分重视的,但对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却未能尽如人意。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在教学中不加限止地深挖“知识(包括解题能力)”时,必然会把科学素质培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挤出教学过程,从而造成教学中的极大损失。
方法是在知识获得过程中起作用,为了在教学中不让方法的教育价值流失,就应该特别注意物理概念的归纳过程以及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的教学,要充分展开这些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实现科学方法的独立教学目标。
1、实验方法,这是“人们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在有目的地干预、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是提出研究课题、构思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由于高考的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的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分析等内容,在事实上将冲淡对实验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体验,从而使实验方法的重要价值流失。掌握高中物理的具体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等当然有它们的积极意义,但这些主要还只是知识方面的意义,而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懂得要获得物理知识,离不开实验,才是实验教学中更具深远意义的目标。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欲望,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迫切和重要。
2、科学假说方法,是“根据巳有的科学理论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猜测性陈述并加以验证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种科学假说,它必须能说明和解释对象巳知的事实;能解释原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事实,并把原理论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身之中;要使新假说比原理论更具逻辑简单性;并且新假说往往还能演绎出新的结论并能通过(判决性)实验加以检验。假说的提出,既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包括关于研究对象的某些经验事实或其它方面的信息,又要有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假说是使物理学从经验上升为理论层次的中介和桥梁,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3、理想化方法,这是“运用理想模型在思维中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在理想状态下进行计算和推论的方法”。理想化是个总概念,其中有理想化模型、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研究能够得以进行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它们总是多样性的统一,并总是与其它事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如果我们在研究某些特定的问题时,要顾及所有的因素,那么就只能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理想化方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完美的物理学。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理想化模型、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实验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方法。
科学观念有较强的迁移性,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人们对世界、事物的判断中。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要顾及到观念的培养目标。
1、唯物观念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研究生活与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撰写物理小论文,是一种十分有益于培养学生事实观念的办法。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接触与所解决的都只是纸上的物理问题,这很不利于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事实的习惯。而小论文的撰写,学生必须逐步地学会观察客观现象与事实,逐步地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逐步地学会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这对于养成他们的事实观念是十分有益的。2、结构观念的培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结构的。正是源于这种观念,才使人类有信心不断地探究世界的奥秘。因为世界是物质的,所以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因为物质是有结构的,所以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并不是“上帝扔骰子”。
反映世界结构性的实例在高中物理中随手可得,有太阳系的行星结构,有晶体的晶格结构,有原子的核式结构,有电路的结构,有光谱的谱线结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留意,就不难使学生逐步形成结构性的观念。正因为物质世界有结构性,所以研究客观世界的物理学知识也有自身的结构,从结构图入手,掌握物理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3、因果观念的培养。任何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原因必定对应着一定的结果。各种物理现象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就是因果关系。物理学中要解决的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就是要探究这种因果关系。分析现象,追寻原因;演绎条件,预言结果,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了因果观念,就不会把物理现象当作孤立的事件来对待,而能自觉地在一系列的因果链中确定某个物理现象的作用,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些现象。
4、守恒观念的培养。无论物质世界的形式怎样变化,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它们揭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物理学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几条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中,有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质能守恒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些守恒定律的意义,要经常用守恒的观念去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它能给人们确定一个大的方向,而不拘泥于公式的规定。
在整个科学素质中,科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对真理的基本态度与行为取向。科学精神既是从事科学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从事其它工作人员的重要素质,对真理是否有坚定执着的追求与永不满足的探索,在各种矛盾前,能否不随波逐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因循守旧,大胆创造,都与他的科学精神有关。这种精神,只有真正懂得科学是什么及科学为什么的人才会具备。
科学精神的培养重在薰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物理学史中的丰富资料,在授课中有机地穿插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生动事例,在情感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热爱,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科学家为什么而工作,科学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科学精神培养的成果。科学精神的确立,植根于对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对科学美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科学的热爱;科学精神表现为对客观规律以及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的坚信;科学精神产生出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七
校园对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重视明显不足,并且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一些校园没有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关注不足,一些家长和校园仍然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甚至有些校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构成傲慢、盛气凌人和唯我独尊的性格,不能善待他人和尊重他人,在必须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发展。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结合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为了促进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现良性发展,对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而言,推荐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
堂,并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的定量评估体系。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比如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国家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等,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健康的文明道德情感,强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潜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独立人格,构成良好的个性。
(三)加强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
鼓励学生走出家庭,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结语。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新时期社会道德的思考践行者。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素质观与世界观逐渐构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教会中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养成与人交流沟通的习惯,加深对人性的理解。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学生构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而且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八
(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一、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寓素质教育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16)。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九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无可替代性。而如今,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将物理课讲成单调、枯燥的理论课,更不能讲成讲理、说教的德育课。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系统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让学生敢于突破和超越。
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熟知的数学方法来探究物理规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还原为物理结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创新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物理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实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实验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介绍高科技的物理成果。通过一些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潮流气息的物理天地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物理除了是一门高中必修课之外,它还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单纯物理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介绍。物理学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德育的好载体,而且还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的萌芽与成长的好机会,点燃创新火花的好火把;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和理念的禁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和问题,敢于质疑,无论是教材中的知识,还是实验中的发现;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大纲、考试三重枷锁将学生思维封锁,更别提想象力了。教师应注重安排一些有利于刺激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许其赞。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12(16)。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靠全社会共同来完成。自学校诞生以来,学校教育就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主要责任,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也留下了许多疑问。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青少年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兴趣特长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实行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根本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可替代的。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强调共性的较多,兴趣培养、个性潜能方面开发顾及的较少,这种培育模式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它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限制了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
校外教育不受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限制,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来设置教育内容,充分尊重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独特性,重视青少年个性品质的发展,这种优势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校外教育主要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和培训,这些项目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的表达、交流方式。校外教育活动和培训是以兴趣小组的方式,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主动参与的方式,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即教师在整体活动中作为灵活的调度者、障碍的排除者以及活动信息的捕捉者和判断者,并通过倾听、观察、分析、点拨、启发,让学生在感悟中启迪智慧并获得新知识,这种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是宽松而自由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从兴趣引导、因材施教,可以广泛地吸引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成长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受教育,充分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二、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校外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提供创新的活动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开发活动项目,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不断探索创新活动的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发展需求。
校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多数活动和项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和保护的作用,它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对终身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外教育没有传授完整学科体系的任务,各项活动更侧重对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教育影响,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当青少年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兴趣项目时,大脑很容易产生兴奋点,思维也变得敏捷,学习效率显着提高,目标得以实现,青少年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使他们的创造欲望在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中进入最佳状态。
由此激发了青少年向知识更深一层领域的探索欲望,激励青少年树立自信心,更主动地学习,自觉进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校外教育有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社会化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多元时代,手机、电视、互联网、多媒体,它们在给青少年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渠道的同时,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物质与精神,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使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网吧、游戏机室等对青少年有着深深的诱惑,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接触到这些后就难以自拔、玩物丧志,甚至误入歧途。如何借助学校以外的社会力量培养教育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远离不良诱惑,已经成为家长对子女发展的殷切期望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强烈教育需求。
校外教育是在公休日及寒暑或学校放学后,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是以青少年感兴趣的健康有益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来吸引他们的。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为平台,让青少年可以尽情地玩乐、愉悦地学习、健康地运动和专注地探究,以此潜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道德水准;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性活动、群众性教育活动等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大型主题教育,将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紧密相联,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地域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注重民族精神与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培养青少年责任心、自律、自信、合作精神、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感受助人的乐趣,学会感恩、学会交流,锻炼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得到全面培养和锻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体力和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健全的人格、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特长的培养和发挥、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受磨炼的意志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青少年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道德品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清华,郑雪冰.素质教育需要新的评价方式[j].教育探索,,(7)。
[2]李来宝.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8)。
[3]王燕妮,左勇.加速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
[4]吴彩菊.群体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5]李玲清.论青少年挫折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
[6]邹文玉.试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7]巴文丽。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一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减负?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eq)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基础知识是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因此,要想发展创造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运用“活”。当然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创造力,并不是知识越丰富,创造力越高。相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只要有创造力,一样能做出创造发明。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理论素养,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堂讨论;教学效果。
近两年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把原先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共54学时),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课时减少了,且三门课属于不同的学科,各自有着特定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好、教师教好都不容易。可以说这对学生、教师都是严峻的挑战。怎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是每个两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重视课堂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中的作用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课堂讨论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实施、检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讨论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交流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沟通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比较而言,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即教师从头到尾满堂灌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不利于师生沟通、交流,不利于检验教学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配合讲述式教学的课堂讨论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教师小结、课堂练习或课堂讨论、布置参考书或思考题。其中,讲新课前的复习和讲课后的课堂讨论都具有呈前启后的作用,但比较而言,课堂讨论的意义更重要。首先,课前复习旧知识具有检查、验证教学效果的性质,而课堂讨论是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具有转化、深化和强化的性质。转化是指通过课堂讨论把教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深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对新知识的记忆。其次,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课堂讨论也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把教师单纯的讲述课和讨论课做一比较。如下图:
两种授课方式比较(见表1):
很明显,在讲述方式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方式中没有让学生的反映作出反馈,所以不能考察反映的强化作用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特点是教学过程的单向性,缺乏学生的反馈。而在课堂讨论方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沦,最后作出总结,它“能熟练地按照学生的反映,随时引出一系列适当的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高效率地达到学习目标。”特点是教学过程的双向性。相比较而言,在讨论方式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迫使教师思考并回答学生,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讨论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文流,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另外,课堂讨论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论题为中心的论争,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准备、组织与实施。
课堂讨论的准备是一堂好的讨论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必须做到三个熟悉,即熟悉教学大纲、熟悉教科书和熟悉教学参考书。因为教学大纲规定了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方针;教科书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服务于教学工作的综合资料,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的工具(桥梁)。只有切实做到三个熟悉,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纲为纲(教学大纲)、以本为本(教科书)。其次,课堂讨论在内容安排上,应难易搭配,有概念理解题、原理阐述题、辨别分析题和联系实际分析题。这样既能使学生通过讨论熟悉所学内容,也能训练学生适应不同的题型。再次,教师做好应对焦点、难点问题的准备。第四,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熟悉学生的想法,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也使课堂讨论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所准备,做到胸中有数。
课堂讨论的准备(见表2):
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是一堂好的讨论课的关键。根据讨论内容的多少,可分为两种。一是结合一个单元内容进行的讨论,目的是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内容少,在时间上可安排10到15分钟。比如讲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我们出题:“怎样认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把握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劳动的两重性以及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都要熟悉。这是考察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总体把握,有一定难度。二是结合几个单元内容的讨论。由于内容较多,在时间上可安排l5—20分钟。比如,在讲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后,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特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就几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讨论,难度要大些,因为这需要对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为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和便于统计平时成绩,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应把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做简要记录,讨论结束时,发言好的给予表扬,发言不足的给予鼓励。同时,对讨论做出总结。
课堂讨论的实施(见表3):
课堂讨论的准备既包含当堂课的准备,也包含长期的准备。长期的准备既是教学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没有材料准备,不可能进行研究;仅有材料的准备,没有研究,对问题的把握不可能深入。
三、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是对讨论过程和效果作出科学判断的活动,也是改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应从师生两个方面。从学生方面看,可以观察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踊跃程度;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普遍发言积极、踊跃、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把握的较好则为优。从教师方面看,可观察所布置讨论题的内容、形式;教师对课堂讨论进程的把握是否到位以及对课堂讨论内容的总结。讨论题内容设计全面、形式多样;教师对课堂讨论进程把握的较好;最后的总结准确、无误则为优。实际上,在课堂讨论的进行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从教师的总结方面看,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课堂总结不到位,或是内容有遗漏,或是内容总结不完整、不准确,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将其补充、完善。这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见表4):
课堂讨论效果的检验具有双重意义。检验过程既是检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过程。从教学实践看,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面临的相同问题是阅读专业书籍和相关书籍少,这会导致知识面狭窄、讨论无法深人。在统计08—09学年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十四个班的468人中,积极主动发言的有296人次,占了63%,说明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但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发言中,能分析透彻,把握较好的则较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实施及检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阅读指定书目是基础。否则,不懂理论,脑子一片空白,没法进行讨论。
其次,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是关键。有交流,就会暴露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
第三,善于总结是保障。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会有许多体会,这需要进行整理。这个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师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有一个升华。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讨论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要求,就需要物理实践教学进行拓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物理老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逐渐创造出物理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实现专业课朝向高技能方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其是培养社会人才较为直接的场所。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培养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提高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水平。物理教学不仅属于基础学科的内容,同时还属于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培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过于强调专业化。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到的系统知识比较多,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学科知识和物理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于专业化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重视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是将学生的专业科目作为主要内容的,对物理公共基础教学内容重视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造成物理教学的片面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在很多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能力重视较少,而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就会多设置理论知识的课程,对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物理知识多是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的,应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较少,实验室的数量与规模相对较少,就会使得学生实践机会较少。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与实验室,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物理专业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更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1.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育的拓展,就需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职院校,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培养,就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观点。因此,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证明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突破学生原有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2.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设置物理课程内容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制定。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可以对和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加强物理实践教学。另外,中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成立一些实验室,同时购买一些设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将同一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在此前提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践,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物理实践的能力。
综合来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中职院校的学科组成中,物理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王东梅.谈职业教育语境下的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职学报,2013。
[3]赵宗彪.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
[4]赵琲琲.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5。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四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实验演示教学的优化与设计,充分体现物理实验演示教学的有效性,要让优质的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此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进行了构思。
1.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其作为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物理实验演示活动,吸引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教材。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要追求新颖、精彩,融入引人入胜的亮点,俘获学生的“芳心”。所以分析教材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实验演示教学内容既有教材原有的底蕴,也有科技化生活化的内涵,以实验学科的最新成果、信息动态来充实实验演示教学内容,使静态的教材内容活起来,让实验演示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3.分析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等教学理念格外地受到关注,所以实验演示现象要力求新奇、科学,用引人入胜的实验演示现象吸引学生的目光,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弱,甚至所谓课堂上的“差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学生成功感倍增,重拾学习的信心。因此分析学生学情,要努力用优质的实验演示教学构建人人参与的实验课堂,让实验课堂熠熠生辉。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快慢可调、跨越时空、重复再现等优点,对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神奇的物理现象,营造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缩放和快慢”功能可解决实验演示的可见度很小、变化快,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的问题,例如在演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和读数教学时,把表盘放大,降低电容充放电时指针偏转速度,让学生清楚观察,增强感性认识;“跨越时空”功能可播放事先制作成的影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避免空洞的讲解使实验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可实现普通实验演示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手工制作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手工制作实验演示装置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示范性。作品来源于实际生活,出于教师之手,学生会更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进行模仿,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引领和言传身教。因此在实验演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作实验演示内容的手工作品,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热情添砖加瓦。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教师开动脑筋,设计有别于课本的新颖实验演示现象,如可以利用“顽皮的小车”来演示实验现象,也可将线圈置于电子秤上观察条形磁铁插入与抽出时电子秤的读数变化情况。有别于课本以外的实验演示现象才是吸引学生的点,所以在实验演示内容上要注重手工作品的创作,一方面要丰富实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领示范激发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的干劲。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的构思,笔者将努力实践到实验演示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文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五
好的育人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有文明礼仪的学习榜样,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校园从政教处、教务处着手,广泛征求全体师生的推荐,超多收集能够影响学生文明礼仪的古籍和事迹,张贴在校园的文化长廊、过道、楼梯、教室、宿舍、食堂上……文化长廊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古典礼仪故事;过道上有“脚步轻轻,勿扰他人”;球场边上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教室上有“入室即学,入学就专”;食堂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
二、制定校园管理体制,宣传文明礼仪常识。
校园由政教处联合班主任拟定出对学生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制度,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张贴在校园的教室、宿舍里,张贴在校园的宣传板报上,透过校园的广播大力宣传,班主任还在班级上大力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学习,让学生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语言、行为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从课本、从知识上懂得规范自己,还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用文明礼仪的标准从严规范自己,这样会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能教育学生文明处事,快乐成长。
三、加强校园班级文明主题班会建设。
透过主题班会来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日晚校园透过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班主任构成教育主题,确定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做好开展的方案,切实组织开展班会活动,做好过程材料记录,会后做好反思反馈。例如八年级三班在开展《安全出行,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踊跃发言,用心参加,在实践中明白珍爱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尊重身边的人和事,做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人的好处。
四、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的礼仪教育。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德、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语言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给学生点明前进的方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得体的着装、大方的言谈、待事的淡定、正能量的传递,都会让学生能够直接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身心、人格乃至一生道德的构成。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行为习惯也无处不在。我们要常开展一些活动促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参加校园组织的活动,得到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开拓学生的知识及视野。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文明的熏陶,校园要求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每周一校园的升国旗活动,班主任和生活教官都开展文明礼仪大检查,检查学生按时出操,检查学生统一穿好校服,检查学生端正站姿,检查学生目光整齐,检查学生歌声务必嘹亮;为了各班级构成争先恐后的景象,我们还组织举办了新生杯、毕业杯学生的各种球赛,让学生构成团结的凝聚力,构成热爱班级群众的优秀文明礼仪。教育体现方法的多样性,教育的资料展现它的丰富与多彩,教育工作者完全能够透过学习生活、教育工作的过程去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让讲文明、讲礼仪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好景象,让文明礼仪这一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六
拓展。我们能够在每一天都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学生们讲一些美德小故事,或者和学生们共读美德故事绘本,让学生在搞笑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礼仪的熏陶,透过故事进行教育引领。
二、打造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系列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庭的实践活动。例如,三月份,我们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构成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开展相关敬老活动,让孩子懂得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美德。透过一次次的活动体验去涂染学生的精神底色。
三、情境创设:在文化氛围中濡染。
文化具有强劲的教育力量。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中,文化的教育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环境熏陶。
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说话,透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墙壁上的标语、板报上的宣传,都紧紧围绕“八礼四仪”的要求展开。力求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他们的身边起到暗示、提示的作用,提醒他们做一个讲文明、懂文明的好孩子。把“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文明用语做成小卡片贴在学生目之所及的地方,让班级中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过程留下痕迹,见证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还及时开发和运用好“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带给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我们校园有的班级,还进行了环境创设和布置活动,从中能够看出,活动始终将学生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主题教育的价值在学生与环境的对话中得到真正体现。
2.班风建设。
班风班貌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意无意地受到一种高尚精神的影响和支配。在班级中透过开展“礼仪之星”“文明队员”“八礼四仪标兵”等评选活动,使“文明礼仪”成为一种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
3.教师示范。
儿童早期的一些态度大多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随后构成的态度来自于对身边最接近的各种人物的模仿,如父母、老师等。孩子进入小学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这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文明礼仪规范中每一项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都更要努力做到。让教师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四、家校共育:在现实生活中升华。
家里的表现透过表格打星的形式加以反馈,使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不出现真空地带。
五、建章立制:在规范约束中强化。
文明礼仪习惯是不可能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自愿就能养成的,务必透过制度加以落实,因此,制度与纪律的约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础。我们从校园和学生实际出发,从三个层面建章立制。
1.就校园层面而言,我们抓住小学生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结合《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我们对学生提出规范要求,强化文明礼仪纪律约束。为了有效落实这些规范要求,我们开展文明礼仪先进班级、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等举措,加强激励,有效促进人人争做文明使者、班班争做文明示范的局面的构成。
2.就班级管理层面,我们主要是透过班级公约的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制订、执行和维护之中,让学生对制度遵守构成内在动力,使他们以用心向上的态度去执行规定、维护制度,约束不良行为,同时也充分发挥班级群众的舆论导向作用。
3.就个人自律层面,注重学生自我教育。
若学生一违反要求,立竿见影就处罚,则丧失了学生最佳的自我教育和反省时机,使其很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学生留有一个“冷处理”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有空间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到达了“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这样教育就少了“教条主义”的冰冷面孔,多了一些温和的人情味。
六、结语。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是校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未来公民就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更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遵循“从小学生抓起”、“从小事情做起”的原则,透过学科渗透、活动体验、文化濡染、纪律约束、家校共育等途径,不断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七
1.1改变教学模式。
第一,课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重复教学。比如:工程力学,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大学物理重复,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每堂课让学生自己准备课堂内容,准备ppt,上台讲解,教师给出指导。第二,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教学。比如:单片机课程采取上机教学,使学生边学边用,用软件模拟,再加入实验课时达到软硬件有机结合。第三,学生自由选择跟本门课程相关的课题,完成课程教学。比如cdio工程导论:教师先介绍本门课程的任务,然后提出课题让学生自行选择,针对每一个课题学生自行收集材料,制作ppt,讲解课题并最终完成课题。每一个课题教师给出的应该相对简单,一个简单的项目学生完成后,他们会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努力。首先,新生由于刚进入校园彼此还不是很熟悉,通过分配任务让新生能组成团队,进行分工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再次,在为学生布置完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购买各种元件和工具,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最后,在答辩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经过对级测控班级的试验,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方面要比没有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从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参与项目的同学在就业时候自己感觉压力较小。
1.2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
2.1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编写符合工程教育需要的教材。
如:编写无损检测课程教材并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idea培训)。
2.2建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需的实践基地。
要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应该具有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站,先后与厦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爱迪尔电子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合作,建成了多个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企业研究院,创造了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工程环境。
2.3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大学四年中,一、二年级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三、四年级着重实践训练:第五学期为期1周的“电工电子实训”即借助一个典型电路系统完成实训,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电路、电子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第五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单片机和plc课程设计。在第六学期,安排了为期3周的“测控系统综合实训”。在第七学期安排了一个月的就业实习。同时在每年暑假都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在此过程中有企业的参与,使用多种常用设备,让学生对实际作业更加接近,促进了毕业生与企业接轨的能力。
2.4积极开展课外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我校2010级和级测控班级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节能汽车竞赛”、“挑战杯”等多项赛事中获得良好成绩。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八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物理教学理念下,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可以构建优良的物理教学环境,直观的呈现物理教学信息,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达以高质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更好的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有助于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的讲解物理公式、展示课堂不具备条件的物理试验,促进学生以有效的形式观察物理现象和理解抽象的物理问题。运用媒体技术还搭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空间,可以有效消除传统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了物理课堂的信息,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对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重要价值,对于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有重要意义。
2、强化物理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可以更好的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性与思辨性,对于消除课堂条件的限制有重要价值。
1、形象化原则。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关键在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直观的特征,从而解决中职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学生物理学科底子较薄的现实问题。由于中职物理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课堂上存在理论性过强,课堂氛围较为严肃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把物理现象以直观形象性的方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这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理解核裂变与聚变概念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两种物理现象的差异特征,并且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真实现象。教师还可以把实验过程中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更醒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促进学生形象化理解知识有重要价值。
2、趣味性原则。中职物理教学是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物理教学的多媒体运用应当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上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应当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的配合,给学生营造出有效的物理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激发物理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目标。
3、演示性原则。中职物理教学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演示实验现象,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总结物理规律的目标。由于课堂演示的物理实验的过程只有一次,学生可能观察的不仔细,还有的物理实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展示,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知识有困惑时需要实验支撑,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实验现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需求。
1、创新教学理念策略。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创新物理教学理念,丰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示范性价值,更好的解决物理教学的困难。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声音、图像与视频文字资料,着力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实现物理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着力在课前渗透物理教学的信息,从而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达到优化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目标。
2、构建教学情境策略。情境是辅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探究的有效载体,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多媒体技术用于上职物理教学应当集中指向物理教学情境的构建。首先,提高物理教学的指向性,注重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技术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境,实现对学生已有物理知识体验的调动,促进学生更好的同化新知识。其次,在已有物理现象的直观呈现下引导学生探究未知的物理世界,从而达到形成物理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调动学生思维目标。最后,通过物理情境的构建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向着未知领域发展,达到有效引导学习目标。
3、个性化教学策略。中职物理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组织开展中职物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同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呈现高低难度不同的内容,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发布共享的物理实验资源,促进学生根据自主兴趣自行下载学习。在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辅助学生学习,提升个性化教学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用于中职物理教学,关键在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完善多媒体技术资源供给,在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更好,更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十九
听我们科学邹老师说:“发生日全食的前几天,大象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可能跟日全食有所关系。
”我半信半疑,会吗?也有可能是近来天气炎热的缘故啊,大热天,连我们人都会暴躁一些,更何况动物呢!我决定在日全食来临之日,亲自前往动物园一探究竟。
日全食那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动物园,直奔大象馆,真希望亲眼目睹大象的异常反应,但两头大象还象往常一样嚼着干草,唯一不同的是象背上撒了一些干草,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一样,替自己做顶草帽,一来可以遮太阳,二来可以防蚊虫。
大约九点三十四分的样子,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就跟晚上八九点一样,这时,惊喜的一幕发生了:两头原本正在吃草的大象,慢悠悠地转身往家走去,于是,边上许多人在喊:“啊,大象误认为是晚上,回家去了。
给了大象饲养员,据她说,大象也有生物钟的它是知道白天与夜晚的,所以绝不会是误以为是晚上才回家的,可能是因为害怕。
而这次,大象的步态一点也不焦急,缓慢而悠闲,倒像是散步;再说,大象是不怕黑暗的,曾发生野象趁着夜色偷吃玉米地,以及为复仇在夜深人静时,催毁人的房屋。
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还特意到网上查了资料,但只能查到大象的视力不太好,只能看到一百米之内的物体,但对于大象对黑暗的适应力却没查到,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象回家,以及日全食来临之时它的真实想法,仍非我们人类所能理解,这或许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些庞然大物。
“鬼压床”的解密。
杭州市萧山区体育路小学601班倪泓指导教师施丹丹。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
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
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
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转载于:www.
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
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
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
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经过了这次简单的调查我更加发现,我们要相信科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才是真理。
比如?鬼压床?我们只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鬼压床?的现象了。
茶水变墨水。
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604班张雪儿指导教师杨善福前言:寒假里的一天,我写完了作业,随手翻起一本科技类书,无意中看到一个?茶水变墨水?的小实验,书上面写道:?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就可以制成墨水了。
我觉得很奇怪,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吗那么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不会变黑呢让我猜猜: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我决定亲自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
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
茶水内放入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实验过程:我准备了两只玻璃茶杯,编号为1号、2号。
泡了差不多的两杯茶,然后把生锈的铁钉倒进1号杯,把不锈钢小勺子放入2号杯。
等待中……。
第二天一早,我便冲过去看那茶水,1号杯茶水变成了咖啡色,2号杯颜色浅多了,和我们一般放久了的茶水没什么两样。
看来这个实验会成功的,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等着看茶水变成墨水吧。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十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关爱不等于溺爱。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孩子的思维特征。但是,有些家长对这种情况没有把握“尺度”。事事顺从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在家长的“翅膀”下,这些孩子逐渐形成“我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的思维逻辑,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同伴渐渐远离了她。如果长期缺少同伴交流,这些孩子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从表面上看,家长很爱孩子,但从终身发展来看,其实是害了孩子。
对策:
1、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是作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存在者,并不是保护者、救生员,不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都管,什么都干预,代替孩子解决人际冲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2、塑造宽广的心灵。可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家长要做好榜样,让孩子明辨是非,让他们知道耍赖哭闹是没有用的,好的玩具应该与小朋友分享。
3、授孩子一种技能。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与朋友交往的机会,教会孩子一些交往语言,如需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可以这样说:“借给我玩玩好吗?”“我用这个和你交换行吗?”
二、严格不等于专制。
资料。
从上面的例子看出,豪豪的妈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从豪豪的表现可以看出,妈妈平时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而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家庭教育并不局限于教会孩子认字、背古诗或算数学题,如果家长们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智能发展水平,一味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这种不当的期望与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自信,养成不良性格和习惯,达不到家庭教育的真正效果。
对策:
1、了解孩子。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解放孩子。从书本上走出来,家长可以利用饭后休息散步或带孩子外出旅游的机会,引导孩子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商店里的商品、田野里的花草树木及季节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让孩子在实际的观察体验中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3、锻炼孩子。家长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所谓心灵手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多种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放手不等于放任。
有部分家长受到家庭教育思想的片面影响,认为从小要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可以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将来长大了自然会有出息。或者有部分家长认为,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管孩子。所以,这部分家长就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
有这样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实,家庭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进入学校之后,教育孩子仞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事,双方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家长要为孩子作好表率,同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对策:
1、转变观念。家长可以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杂志书籍,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增加交流。组织家庭聚会、亲子活动,家长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习他人良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3、现场学习。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观摩教学等活动,要积极参加。要去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看看老师和别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十一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了为社会输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物质机构的基本自然学科,其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职物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为其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突破了中职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了物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到中职建筑类专业物理教学实际,对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探究物理课程是中职建筑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为学生后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职物理教学应当结合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外,还需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相关专业相结合起来,将物理知识渗透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关注到,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往往暴露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物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转变为了物理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围绕着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预先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物理教学。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的控制、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知识引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整个中职物理课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交替进行的,理论教学在先、实践教学在后,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以实践操作印证理论知识,达到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旨在突破传统物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中职建筑类学生而言,物理课程对于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借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物理课程能够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抽象物理知识”和“形象物理现象”,形成一种“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促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其应用于中职物理教学中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其从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客观规律出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克服了传统物理“分段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2)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学习底子相对薄弱,面对抽象而复杂的物理知识他们往往表现出消极逃避的态度,这也是制约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在简单的物理实验中进一步消化、理论物理理论知识,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接触和学习到自身专业就业后需要使用的专业技能;在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等手段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建筑类物理教学为例。对于中职物理教学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要在学生日后具体的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简而言之,即是要将物理知识延伸到学生日后岗位项目的使用过程中,让物理知识服务于岗位生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两种教学方法,其分别是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1)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法,其需要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努力完成核心目标。核心目标的设定通常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这种教学方法以“做中学、学中做”为基本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核心目标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中职教育培养的土建施工员人才为例。土建施工员需要具备测量、绘图、钢筋混泥土结构受力分析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土建施工员”这一具体岗位项目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例如,物理教学中安排有测量初步知识,教师可将物理测量知识与土建施工员的测量工作结合起来,重点讲解测量手段(吊线坠、经纬仪等)、计算方法(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以及误差分析等知识;土建施工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教师可结合到中职物理教学中有关于“物体受体分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向学生阐明课程核心目标——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作图表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应用实物教学法,用弹簧秤、橡皮筋、砝码、木块、水杯等制作不同的物体受力模型,详细为学生呈现出拉力、弹力、压力、浮力等作用于物体上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受力模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应的知识。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建筑平面图绘制能力,教师可从物体的受力分析(作图表示)这一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将实物按比例缩小至纸上并标注相应数据)。
(2)项目教学法。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项目任务。以中职教育培养水电施工员人才为例。水电施工员需要具备排水管压力分析计算、配电箱配电计算、避雷系统接地电阻测量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水电施工员”这一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教师可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修正方案——组织实验—指导点评的流程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电阻测量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努力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如向学生提问:传统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能够仅用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测量电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就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实验误差、实验总结等进行讨论,将物理理论知识贯穿于项目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综上,物理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机电维修、水电施工的等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实用、足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十二
日食是一种自然天文现象,并不常见,属于天文学研究的一种。
日食被定义为日面被月面遮掩而变暗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那么日食是如何来的?日食又分哪几种呢?
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里(月影:月亮投射到地球上产生的影子)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复圆。
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
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
发生日全食的延续时间不超过7分31秒。
日环食的最长时间是12分24秒。
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
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
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
最著名的例子是19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十三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教,教师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上课缺乏激情,尤其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复习课几乎成了一个模式:做完了讲,讲完了做,循环往复,直至中考。耐力强、有恒心的学生会坚持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自制力弱、学习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最终变成学困生。因此让复习课不再疲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完成复习任务是当务之急。笔者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竞争加分疏理知识,激发学生斗志。
在复习课上通常要疏理一些基础知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感到头疼,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很大,若让教师在黑板上疏理,对好学生来说是浪费,而学困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疏理,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做到,而学困生并不去认真疏理并记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加分竞争疏理知识,获胜组每人加1分,获流动红旗,以平时的每节课累积分数为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优胜组的组员每人加3分、2分、1分。具体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一位组长督促组员进行知识疏理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轮:必答。
将所有知识点变成问题进行提问,由甲组提问乙组,答错一题扣一分,答对一题,得1分,若本组无人能回答该问题时,由提问方回答,答对一题得1分。四组轮换。
第二轮:抢答。
每位学生根据各组的提问及回答,对照自己疏理的知识点,看看有无知识点的遗漏,若有,可以补充提问,提问者得1分,抢答正确者本组得1分,个人得1分。
第三轮:指答。
教师根据前两轮的提问,补充没有涉及的或学生没想到的知识点,指定四组中某位学生回答,答对的本组加1分,该生加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获流动红旗。
第四轮:出题。
利用重难点知识,易错、易混的知识出题,让大家做,大家评,无科学性错误的、严密正确的题目加1分,能正确指出错误的加1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斗志,学生会自觉地去疏理知识点,搜全知识点并记忆它们,同组的互相监督,互帮互助,互相鼓励,效果很好。这样以来,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础也夯实了。
二、再做实验,突破习题中难点。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实验”,复习时大多数教师不想再做实验。
虽然许多实验我们上新课时都做过,但这些实验学生忙于观察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观察结果,不可能做到很细,因此重难点实验再做很有必要,它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更加冷静地去做实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初次课堂上能研究出放大、缩小的实像及虚像的规律已经很不简单了,不可能再研究其他相应规律了,但习题中会出现把凸透镜遮住一半,像如何变化?像成在光屏上的偏上、偏左、偏右、偏下的情况时,应该如何调节?怎样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凸透镜的焦距很长,而光具座上的刻度长度小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如何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这样以来中上等的学生都能利用实验处理习题中的难点,而且终生难忘,中下等的学生也可以复习实验,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有些实验做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淡忘了。例如,用称重法测一盛满水的塑料袋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受到的浮力为多大?很多学生不知道弹簧秤的示数为0,他们又如何应对这样一道题:用塑料袋盛满水,用弹簧秤可称得重为6n,将这袋水浸在水槽里,弹簧秤的示数为4n,问袋中的液面在水槽的水面以下还是以上?若这时做个简单小实验,不仅能回忆起原来的实验,还能使现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只需几分钟就达到几个小时所达不到的功效。
三、巧编歌诀,轻松记忆。
有很多知识不易记住,且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编一些知识点的顺口溜,或编成歌诀来唱,以朗朗上口或风趣幽默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活跃课堂气氛,让复习课充满活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编了如下顺口溜:
1.热学部分。
(1)物态变化的`定义:“固变液是熔化,液变固是凝固;液变气是汽化,气变液是液化;固变气是升华,气变固是凝华。”
(2)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吸热熔汽升,放热凝液凝”。
2.光学部分。
(1)凸透镜成像:2倍焦距为据点,物像距离相等;物进像退,物退像进。
(2)折射规律:直射直进;斜射斜进;入射角大,折射角也大,空气中的角度最大。
(3)成像规律:1倍焦距定虚实,内虚外实;2倍焦距定大小,内大外小。
(4)物像位置变化: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5)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必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必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3.力学部分。
(1)杠杆的水平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2)体积的读法:读凹底。
四、翻版经典,活跃课堂气氛。
复习课本身容量较大,重难点知识较多,学生经常感到紧张,思考得很累,很疲惫,若不作适当调节,学生的思维一旦凝固,就无法迸出智慧的火花。这时我会逗学生开心,有时会翻版经典小品,很难做的题目,很难想到的结果,我会模仿刘谦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题多解时,有的学生只想出一种或两种,我会模仿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对白:“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个还可以有。”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做一道题目,学生做得很乱,我会模枋范伟劝他说:“有点乱,捋一捋。”等。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我认为能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直观教学复习巩固并突破了一些难点知识;通过竞争、编顺口溜形式夯实了基础知识;多变的教学形式,风趣幽默的语言使疲惫的复习课也很精彩。
物理教育类论文篇二十四
物理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等具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其具备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态度。为此,教师应结合培养目标、学情,以及教材等,对物理课程做出调整。中职物理学科所需学习的内容包括热学、电磁学、力学和光学四个部分。结合相应的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构建模块、横跨学科、服务专业和理实一体等。为此,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专业,实现物理课程同电子技术课程、电工基础等专业和课程的结合,突出其实用性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对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突出电磁学方面的知识,并注重电子方面知识的应用,如识别三极管、二极管,万能表应用,以及认识各类电阻,并学会读数。但对于数控和机电专业的学生,应将电工的基础课程同物理知识相结合。该方法的应用能够较好的避开重复教学,进而促进课时的节约。同时还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其他与其专业联系较少的知识,教师也应具有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中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其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材具有其应用的普遍性,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选择。将好用、够用和实用作为基本的需求原则。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将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结合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着重突出物理知识与科技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突出其课程所具有的时代性。通过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重现,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讲解到力的合成的相应知识时,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用最大的力气将中间挂有物体的绳子拉直。这样的实验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气均不能够将绳子拉直,进而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急于了解答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相应的学习。又如,小型汽车前窗倾斜的原因。教师借机将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相应知识进行讲解。结合身边生活实例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物理学科本身做为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应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物理知识同现实生活的相结合。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能够转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进而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逐渐的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注意难易搭配,以免学生经过长久的思考不能够得出结果而失去耐心。
例如,学习摩擦力的相应内容是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火车开动时的视频,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学生通过反复观看,会发现火车在开动之前,需要向后退一点,其目的在于将启动时的静摩擦减弱,或是消除,进而帮助火车开动。火车中包括很多的物理现象,如透过车窗,会发现路旁的房屋和树木等向后退,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习惯将自己作为参照物;若是在平稳的车厢中笔直的起跳,仍旧会落回到原地,其物理原理为惯性作用;在铁道的转弯运处火车呈现外高内低,其原因在于为火车的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通过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进而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此,教师应注重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和对比,培养其探究精神。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繁杂的生活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赋予其生命力,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达到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职物理教学的提高,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结合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生活化的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自身还应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的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