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大全(15篇)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途径。总结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的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一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二
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考试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下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兰亭集序》。
【癸丑】。
永和九年的干支年。
【暮春】。
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暮,晚。
【兰序】。
在绍兴西南,其地名兰渚,渚中有兰亭。
【修禊】。
一种消除不祥的祭礼。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三,临水而祭,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毕、咸】。
副词,都。
【修】。
长,高。
【激湍】。
流势大,流速急的水。
【映带】。
映衬并像带子般环绕。
【流觞】。
把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流,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而饮之。觞,酒杯。
【曲水】。
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次】。
处所,地方,指水边。
【丝竹管弦】。
都是乐器。箫笛用竹制成,是管乐器。琴瑟用弦制成,是弦乐器。
【盛】。
多,这里有“热闹”的意思。
【惠风】。
让人受惠的风,微风。
【品类】。
指自然万物。
【所以】。
这里是“用来”之意。
【骋】。
奔驰,这里为“舒展”之意。
【极】。
极尽,尽情。
【信】。
确实,真。
【夫】。
助词,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相与】。
相聚。
【俯仰】。
一指社会人和事的应酬进退周旋;一说低头抬头,形容时间短暂。此处取前一个意思为佳。
【取诸】。
从……中取得。
【因】。
依,随着。
【所托】。
所寄者。
【放浪】。
放纵,无拘无束。
【形骸】。
身体、形体。
【趣舍】。
趣,通“趋”,往,取。舍,舍弃。
【殊】。
不同。
【欣于所遇】。
倒装句,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暂】。
短暂,一时。
【快然】。
高兴的样子。
【曾】。
乃,竟。
【之】。
往,到达。
【迁】。
变化。
【系】。
附着。
【向】。
过去,以前。
【俯仰】。
抬头低头,形容时间短。
【修短】。
指人的寿命长短。
【化】。
造化,自然。
【契】。
古人用木或竹刻的卷契,分成两半,各执一半,以相合为凭证。
【喻】。
明白。
【固】。
本来,当然。
【一】。
一样。
【齐】。
相等。
【彭】。
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觞】。
幼年死去的。“一死生”和“齐彭觞”,都是庄子的看法。
【由】。
通“犹”。
【时人】。
当时与会的人。
【虽】。
纵使,即使。
【致】。
情趣。
【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三
很多同学觉得政治的学习很枯燥,很混乱,没有清晰的思路。其实只要大家平时注意把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政治还是很好学的。下面是一篇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6、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p114
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在政治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四
二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3、体现了灵活性。
看图列式计算,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体现了灵活性。
二、质量分析。
从整体上看,这次期末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相符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
1、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等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
2、填空题完成的不好。这部分的题目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计算,学生就完成得不大理想,笑脸有条对称轴(原本是1条),许多同学填了无数条,我想这同样说明了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目,还有一题是汽车的正面和后面,分别是谁看到,很多同学没看清座位,说明同学没有理解题意审题不认真。再有就是数一数有()个直角,不少同学数错了说明他们没有认真的读过题目并且也没有仔细数。
3、第三大题画一画:该题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个别学生画线段时线画不直,角的边画不直也就是没有严格按老师要求的步骤来画。
4、算一算、:口算部分数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用竖式计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训练比较多,掌握得比较好,学生在平时的练习算式下面留的空隙大了,就用竖式,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部分马虎大意的同学把加减符号看错,还有的是把数看错,导致答案错误.。
5、解决问题:这里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检测结果却是不大理想的。大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都相对较弱,导致错误率相当高。我想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再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
统计表。这道题也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出错。原因是基础太差,不会读题或没认真审题。
三、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1、学习习惯良好。
从整个年级的试卷中,90%的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现象,说明大多数学生日常书写习惯较好,态度比较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的潦草。
2、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设计的口算与笔算,90%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老师们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保质保量。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再去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五
通过一学期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大概的了解了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相应的一些算法。下面总结一下自己一个学期学习的收获和心得。数据结构是什么: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数据结构重要性:
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常见的数据结构:1.顺序表:
定义:顺序表是在计算机内存中以数组的形式保存的线性表,是指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的线性结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的方式存储就称之为顺序表。顺序表是将表中的结点依次存放在计算机内存中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基本运算:
置表空:sqlsetnull(l)判表满:sqlempty(l)。
定义:链表是一种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链表由一系列结点(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组成,结点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生成。每个结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存储数据元素的数据域,另一个是存储下一个结点地址的指针域。相比于线性表顺序结构,链表比较方便插入和删除操作。分类:单链表—用一组地址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
定义:堆栈都是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称为栈顶(top))对数据项进行插入和删除。要点:堆:顺序随意栈: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
基本算法:
置空栈:initstack(s)判栈空:stackempty(s)。
判栈满:stackfull(s)取栈顶元素:gettop(s)。
入栈:push(s)出栈:pop(s)4.队列。
定义: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rear)进行插入操作。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队列中没有元素时,称为空队列。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中,最先插入的元素将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反之最后插入的元素将最后被删除的元素,因此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fifo—firstinfirstout)的线性表。
分类:顺序队列;链队;
基本运算:初始化队列qini(q)入队qadd(q,x)。
出队qdel(q,x)判断队列是否为qempty(q)。
判断队列是否为满qfull(q)5.特殊矩阵。
分类:对阵矩阵;三角矩阵;稀疏矩阵;6.二叉树定义: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有序树。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subtree)和“右子树”(rightsubtree)。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二叉树的第i层至多有2的i-1次方个结点;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即叶子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1)完全二叉树——若设二叉树的高度为h,除第h层外,其它各层(1~h-1)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h层有叶子节点,并且叶子节点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布,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2)满二叉树——除了叶结点外每一个结点都有左右子叶且叶结点都处在最底层的二叉树,。
(3)深度——二叉树的层数,就是高度。
性质:
(1)在二叉树中,第i层的结点总数不超过2^(i-1);
(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int(log2n)+1。
儿子;如果2*i+1=n,则其右儿子的结点编号为2*i+1;若2*i+1n,则无右儿子。
(6)给定n个节点,能构成h(n)种不同的二叉树。h(n)为卡特兰数的第n项。h(n)=c(n,2*n)/(n+1)。
(7)设有i个枝点,i为所有枝点的道路长度总和,j为叶的道路长度总和j=i+2i。
二叉树遍历:
遍历是对树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所谓遍历二叉树,就是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走遍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使每一个结点都被访问一次,而且只被访问一次。由于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因此,树的遍历实质上是将二叉树的各个结点转换成为一个线性序列来表示。设l、d、r分别表示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和遍历右子树,则对一棵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情况:dlr(称为先根次序遍历),ldr(称为中根次序遍历),lrd(称为后根次序遍历)。
定义:若结构中存在和关键字k相等的记录,则必定在f(k)的存储位置上。由此,不需比较便可直接取得所查记录。称这个对应关系f为散列函数(hashfunction),按这个思想建立的表为散列表。
定义: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逆邻接表;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图的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深度优先遍历的思想类似于树的先序遍历。其遍历过程可以描述为:从图中某个顶点v出发,访问该顶点,然后依次从v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继续深度优先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完为止。
广度优先遍历:对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方法描述为:从图中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该顶点v之后,依次访问v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每个邻接点的邻接点,且访问顺序应保持先被访问的顶点其邻接点也优先被访问,直到图中的所有顶点都被访问为止。下面是对一个无向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
查找算法。
原理是让关键字与队列中的数从第一个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为止。
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记录,使查找成功,或直到子表不存在为止,此时查找不成功。
分:先对索引表进行二分查找或顺序查找,以确定待查记录在哪一块中;然后,在已确定的块中用顺序法进行查找。4.二叉排序树:
查找:若根结点的关键字值等于查找的关键字,成功。否则,若小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值,递归查左子树。若大于根结点的关键字值,递归查右子树。若子树为空,查找不成功。
排序算法:
是稳定的排序方法。插入算法把要排序的数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这个数组的所有元素,但将最后一个元素除外,而第二部分就只包含这一个元素。在第一部分排序后,再把这个最后元素插入到此刻已是有序的第一部分里的位置。
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先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l?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4.快速排序: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重复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六
1、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2、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3、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4、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与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传统文化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指的是产生于历代生活,生活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就是民族精神。两者差别很大,但两者也有联系。民族精神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所以可以比之为蜜蜂与蜂蜜。)。
5、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6、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而造成卷面不洁、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潦草、书写不认真。可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以为意,本来字写得就不好看,写字时还连蹦带跑,缺撇少捺,难以辨识。老师帮他指出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到正式考试就会认真写。其实,如果你平时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作文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们平时写字时就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如果你的字现在没有写好,现在开始练习还来得及。俗语说,“练字不过百日”就是说,用一百天就能练一手好字,同学们不妨现在就去买一本好字贴,现在就开始练字。
如果说写一手好字,关系到一个人的脸面,那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素养。说丹东话并不能说明我们爱家乡,更何况我们丹东话并不太好听,也影响我们语文语感的形成,而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地都有很大作用,平时做题时,有时说不清为什么,但却选对了答案,就是语感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于普通话,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在生活中也要说,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体现出自己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养成零打碎敲勤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这个本一定要保存好,高三复习时它就有大用途了,不夸张地说,到时千金不卖。平时我们要在本子里记下咬不准音、形、义的字词,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老师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比较新奇的题型,可以说,无论是教材的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刊的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拿不准的,只要是高考考的,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积累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有需要就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养成勤于朗读背诵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每篇课文都朗读2---3遍,在读的过程中划一划,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这有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节省更多的阅读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因此,对积累本我们平时要经常翻看查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把材料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语文成绩。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七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八
1.自感现象:自感,通俗地说就是“自身感应”,由于通过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变化时,导体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1)导体中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2)对于不同的线圈,在电流变化快慢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是不同的,在电学中,用自感系数来表示线圈的这种特性。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多,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线圈有铁芯时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2.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叫涡流。
可以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如电磁炉;涡流有时也有害,需减少涡流,如变压器的铁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九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t,1t=1n/a.m。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十二、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2、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
本节主要包括函数的模型、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主要是理解函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灵活利用函数解答实际应用题。
1、常见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分段函数模型等。
2、用函数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1)阅读并且理解题意.(关键是数据、字母的实际意义);(2)设量建模;(3)求解函数模型;(4)简要回答实际问题。
常见考法:
本节知识在段考和高考中考查的形式多样,频率较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多考查分段函数和较复杂的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属于拔高题,难度较大。
误区提醒:
1、求解应用性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函数本身的定义域,还要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解应用性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抓住关键词和量,理顺数量关系,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例1: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36%,今存入本金100元,求本金与利息的和(即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5个月后的本息和(不计复利).
(2)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y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解:(1)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y=100+100×0.36%·x=100+0.36x,当x=5时,y=101.8,∴5个月后的本息和为101.8元.
例2:
某民营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其关系如图1,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2(注:利润与投资单位是万元)。
(1)分别将a,b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并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
(2)该企业已筹集到10万元资金,并全部投入a,b两种产品的生产,问:怎样分配这10万元投资,才能是企业获得利润,其利润约为多少万元。(精确到1万元)。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3.1函数与方程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4、《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5、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6、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获诺贝尔化学奖。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8、《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9、《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10、《夏感》作者梁衡。
11、《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2、《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3、《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4、《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1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16、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17、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8、《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19、《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20、《散步》作者莫怀戚。
21、《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3、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简称百分比浓度),其公式表示如下:
例如,农村选种常用浓度为16%的食盐溶液,就是每100克的溶液里含有16克食盐和84克的水。由于能从百分比浓度的表中直接看出溶质的多少,使用简明,所以广泛用于工农业中(参看一定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几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融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又如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氯气等都是物理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这类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聚集状态(间隔距离、运动速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外形或状态随之改变。物理变化表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参看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尝味道(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一般不能用口尝);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结晶。
【物质的结晶】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在实验室里为获得较大的完整晶体,常使用缓慢降低温度,减慢结晶速度的方法。
人们不能同时看到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宏观现象。但是却同时存在着组成物质微粒在溶液中溶解与结晶的两种可逆的运动。通过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的办法,可以使某一温度下溶质微粒的结晶速度大于溶解的速度,这样溶质便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电子。
【电子】带负电荷的一种基本粒子。常用符号e表示。是构成原子的一种微粒,电子在原子内围绕着原子核作复杂的高速运动。
电子带电量为1.602189×10-19库仑,是电量的最小单元。电子的质量为9.1095×10-31千克,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电子极小,半径为2.8179×10-15米。一般情况下可视作点电荷。原子中的电子数如等于质子数,整个原子为电中性;如电子数少于质子数,则微粒带正电,为阳离子;如电子数多于质子数,则微粒带负电,为阴离子。例如,钠原子的电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钠阳离子的电子数(10)少于质子数(11)。
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1897年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电离。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如:
离子化合物(nacl、koh、k2so4等)和某些共价化合物(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大的如hcl、h2so4等)溶于水中或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发生电离。要注意:电离是在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自动发生的。
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3.作者对济南冬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段:第一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三段:第一句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说明济南温暖的原因。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像母亲一样慈爱,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第四段:(1)“看护妇”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又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第五段: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第六段:
(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不忍得”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的水的无限生机与冬天里孕育的无线春意(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把全册的所有的诗句都背会写会。保证在诗句默写部分一分不丢。建议每天都把全册的诗都默写一遍。如果时间太紧的话,也要默写一半的诗,另一半的诗都第二天默写。
首先我们要把这一学期全册的生字词做的会写会读。初中阶段全册的生字词一定很多,所以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表,把重点字词,次重点字词分清楚。如果时间太紧,至少要保证在期末考试之前把最重点的字词写会。
把全册的课下注释复习一下。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好几个课下注释,这样一算课下注释也有很多,所以要分清楚哪些是必须背会的,哪些是只是理解了就可以的。
把全册书里需要背诵的段落一定要背会。这个要求和诗句背诵的要求是一样的,必须保证一个字不能写错。所以一定要背的很熟。
把这一册书的文言文常识、文言文翻译要熟悉。把本册涉及到的文言文的内容理解透彻。我本册涉及到的文言文的相关问题理解到位。
一般每册课本都涉及到课文阅读知识。把这册里涉及到的课外阅读作品尽量多读几遍。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要尽量的再回顾一些这些作品。把书上必要的课文阅读作品知识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