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优质19篇)
教案是一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文献形式,它记录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和方式。请大家积极参与教案范文的讨论和分享,共同推动教学发展。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习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习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习)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出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以动手摆小棒操作为载体,通过2人小组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加深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口算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观察数学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有13个小朋友在捉迷藏,看见了8个小朋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找到了8个,藏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同意。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同意,我还有其他想法。
师: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13-8=。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出示学习要求。
1.先独立思考,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2人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你的同桌。
3.2人小组上台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评价。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呢?
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摆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直到减8根,还剩下5根。
生2:我的想法是:做减法,想加法。8+5=13所以13-8=5.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近,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课件、小棒、圆片。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10—5=5。
(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2+3=5。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4、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5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七、作业布置:
巩固并练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13—8=5。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10—8=2。
13—3=102+3=5。
10—5=5。
(4)8+()=1313—8=5。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n、l的发音及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声母d、t、n、l的形状及d、t、n、l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下、见、石、你、比、同、个”7个生字,会认“迷、青、面、玩、吧、草、谁”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标点符号和语气词入手,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笔画“竖提”、“横钩”。
2.学写生字,注意“比”字的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三种小动物先提出玩不同的游戏,后来都同意玩捉迷藏?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识字方法的训练。
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加拼音,容易错的用红笔);第一课时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提示语,什么是人物说的话,多读小动物的话,配合着读;动物图片及头饰;教师投入心态:现场感;cai字要重一些;多准备一些大吸铁石,吸住图片;教鞭;吸铁石梅花。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现在冬天到了,在冬天里最不怕寒冷最不怕困难迎风雪开放、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的植物就是梅花。在这节课请你们学习梅花坚持的精神,就发给你一朵爱学习的小梅花。(评价学生会学习时用)。哪一大组学得好,就奖给哪一大组一朵大梅花。
(一)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将重点读音变成红色。贴课文重点图片。)。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童年,都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动物王国里也有三只小动物喜欢玩游戏。它们是谁啊?(课件出示:小青蛙、小鸭子、小兔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学习它们怎样玩这个捉迷藏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游戏复习:
1.你们玩过捉迷藏游戏吗?让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游戏吧!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可调皮了,它们也和小动物们一起与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大树下不同的地方(学生读时,渗透藏的三个地方:一个大树洞里,一块大石头下面,一堆大草丛中)。当生字朋友露出小脑袋的时候,就请你们大声地把他叫出来,表示你们捉到了。听明白了吗?别着急,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想玩这个游戏,那这样吧,咱们开火车玩这个游戏。轮到你时,请你大声读,其他的同学用拍一次手的方式表示他找到了生字朋友。如果读得不对,老师请你们停下来,我再教教你,请你跟我学一学。开始: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儿来!
强调:吧,你,谁,吧,草。
课件中加上:捉迷藏,两个,鸭子,石头,你们,游泳吧。
4.同学们读得真准。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都为你们送上小星星,鼓励一下你们。
5.瞧,这三只小动物在大树下见面了!它们开心吗?(cai出示三只小动物动画图)是啊,小青蛙开心地鼓起了腮帮唱起了歌,小鸭子摆着尾巴,好象很想游泳。小兔子也开心地扭起了屁股。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请翻开书89页。读书时,书斜立,身坐直。(评价:小梅花)。
6.它们在哪儿开心地见面啦?(师贴图)。
(三)多种形式读人物对话,体会情感。
在学习中渗透认字方法:石比同个。
1.猜猜,它们小脑袋凑在一起,在说些什么啊?指名说。(贴板书:商量)。
2.它们是怎么商量的呢?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课文2、3、4、5自然段(板书)划一划小动物商量时说的话吧!
教师在巡视时,肯定学生边读边划。表扬读得清楚让老师也听得清楚的同学。(都要评价)。
3.谁来读你划的小青蛙的话?(课件出示青蛙话)(评价:小梅花)是这样划的同学请点点头。(课件中小青蛙呱呱地叫了,说你们真会学习啊!)这样,谁来把你划的小鸭子和小兔子的话读一读呢?(课件出示其他那两个小动物的话)相同的同学点点头。
4.你们就是这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咱们合作着读一读。老师读提示语,你们读小动物的话,明白了吗?(评价:大梅花)。
组织:小眼睛,看前面;小胸小背挺起来。
5.青蛙、鸭子、兔子想玩的好像还不同,它们分别和大家商量玩什么啊?(在动物图旁贴板书:跳石子,比赛游泳,捉迷藏)。
6.咱们来看看青蛙先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cai:文句青蛙)谁想读小青蛙的话?指名读。指导语:(1)这像商量的语气吗?怎么读才像商量呢?老师听出来了,这只小青蛙很想让别人也玩跳石子的游戏,所以,就用了“好吗?”这样表示请求的语气词。(2)老师还听出来了,读这个“好吗”这个词时,大家还注意了后面这个小问号,读得语气上扬,好像在征求小伙伴们的同意。这只小青蛙显得非常有礼貌呢!(板书:有礼貌)(3)(戴头饰)小青蛙,为什么想让别人也玩跳石子啊?(可问:为什么不玩其他的游戏,只玩跳石子游戏?)原来你的本领就是会跳哇!(4)当时,小青蛙怎么和小伙伴商量的呢?想象一下,当时小青蛙肯定还发出了声音,加上了动作说这句话。请你们像小青蛙那样读吧!(5)表演读。(6)愿意表演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每个环节都要评价:小梅花。
7.当时青蛙是这么和小伙伴商量的。小鸭子们,你们同意了青蛙说的话吗?指名读。指导语:(1)小鸭子是这样说的吗?哦,原来它很着急。谁来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听出耿了,你在读“不行”这个词语的时候,读得又快声调又高,好像你特别着急。(2)这只小鸭子是和人家商量吗?我感觉好像是在命令别人。小伙伴们肯定不喜欢和这样的小鸭子一起玩游戏。怎样读出商量的语气呢!老师听出来了,你很想让别人也来比赛游泳,你在读“还是”和“游泳吧”这两个词的时候,带着请求的语气。这样才叫商量。(3)这一次,老师还感觉到小鸭子虽然很着急,很想让大家同意玩比赛游泳的游戏,但它仍然很有礼貌。(4)小鸭子,小鸭子,你为什么不同意玩跳石子的游戏,而要大家比赛游泳啊?哦,原来小鸭子最擅长的就是游泳啊!可是大家在玩游戏时,还要每个小伙伴都能玩啊!(5)小鸭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呢?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声音读一读。(6)表演读。(7)愿表演的同学站起来表演给老师们看一看。
8.小兔子们,你们听了鸭子的建议,同意吗?小兔子听了也很急,但是却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是很有礼貌地和大家商量的。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这次我邀请一个没举手的同学来读读。他们都读得很好,相信你也可以读好,你愿意试一试吗?。指导语:(1)小兔子,你为什么商量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而不玩你最会玩的游戏呢?(cai出示思考图)原来,小兔子想啊,大家在一起玩游戏,应该玩每个小伙伴都能玩的游戏,这真是一只考虑周到的小兔子啊!咱们可要向兔子学习啊!(2)小兔子当时是怎么和大家商量的呢?可以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3)表演读。(4)愿意表演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评价:小梅花。
9.小伙伴们静下心来想了一下,最后同意了谁的建议?最啊,小青蛙提出的跳石子游戏,只有会跳的青蛙和兔子能玩;小鸭子提出的比赛游泳的游戏只有会游水的青蛙和鸭子能玩;而只有兔子提出的捉迷藏游戏三个小伙伴都可以玩。所以——(cai出示第5自然段)引读第5自然段。
1.捉迷藏的游戏开始了!它们藏到什么地方了呢?请同学们不出声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静下心来,仔细找找它们藏的在哪儿,在书上写着它藏的地点的词语下面作上你喜欢的记号。作上你喜欢的记号。等会儿就请他把小动物藏起来!。
2.谁找到了鸭子藏的地方?(指名很少举手的)鸭子藏到哪里啦?(cai出示短语:一个大树洞)青蛙藏到哪里啦?(cai:一块大石头)兔子藏到哪里啦?(cai:一堆大草丛)(cai:个、块、堆红色)。
3.采访:小鸭子,你藏好了吗?你的尾巴还露在外面呢!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个大树洞里啊?原来你不会飞,只能到比较矮一点的地方藏起来。小青蛙,你藏好了吗?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块大石头后面啊?原来你身体的颜色与大石头的颜色比较接近啊!小兔子,你藏好了吗?请问你为什么藏到这堆大草丛中啊?原来你最喜欢吃草,而且这里草多,容易把你遮住啊!
为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可以请没有被点到的同学举手。然后请其他学生原谅,今后这样的机会还很多,欢迎你们多多举手,这样就会越学越棒。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
5.所以咱们在玩游戏时,注意:不仅要商量一个大家都能玩的游戏,还要分配好谁来藏,谁来找,这样,游戏才可以进行下去。
(五)演一演课文:
1.三只小动物捉迷藏的故事非常有意思。想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吗?现在,我就是导演,来读旁白,请三组同学分别请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的话。明白了吗?师生演练。
注意观察在小组里爱表现自己学生,为选演员做准备。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们小脑袋凑得近一点。
3.来,推荐一下刚才在小组里表演得好的当小演员吧!谁来演那只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谁来演那只一摇一摆的小鸭子?谁来演这只考虑周到的小兔子?我就是导演,来读旁白。认真看同学演的同学就奖励你们一朵会听会看的小梅花。请同学们读课题。
演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一评演得好不好。上台表演后如果还有学生想演,请他们取长补短再演演。这一次,我请另一学生当导演。
4.启发延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回家后请同学们接着课文往下编故事,编给爸爸妈妈听,请她们来评一评你们编得有没有意思。
(六)指导写字:
1.今天,咱们和小青蛙、小鸭子还有小兔子一起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呀,也很爱学习写字。咱们就和小动物们来写字吧!
2.(cai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上节课,我们学习写了带有新笔划的字“你”“比”这两个字(cai:红色),用自己的方法记下了“个”、“下”、“石”、“见”4个字,这节课我们来写“同”字。
3.小手小手拿起来。齐书空。指名书空。
4.教认:同字框。
5.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写时注意要从外到内。
6.教师在投影仪上示范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位置(同字框写得方方正正,横折钩一笔写成,折的时候顿一下,口字要压住横中线)。
7.生描红,练写。
8.自评,互相欣赏。推荐好的再到投影仪上展示。师评:看得出来,你是想好以后、坐得端端正正地写、一笔一划认真写出来。
(七)家庭作业:
续编故事,如果爸爸妈妈觉得你编得很精彩,请把它写在日记中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捉迷藏。
(小兔子图)(板书“同”字)。
(贴背景图)捉迷藏。
商量。
(小鸭子图)有礼貌(小青蛙图)。
比赛游泳跳石子。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六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情境导入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数学书p12第4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八
数学在我们平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复习: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捉迷藏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出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动手摆小棒操作为载体,通过2人小组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加深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口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数学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有13个小朋友在捉迷藏,看见了8个小朋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找到了8个,藏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同意。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个数学情景吗?
生:同意,我还有其他想法。
师: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二、小组分享,探索新知。
生:13-8=。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出示学习要求。
1.先独立思考,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2人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你的同桌。
3.2人小组上台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其余的小朋友评价。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你们小组的想法呢?
组一。
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摆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直到减8根,还剩下5根。
生2:我的想法是:做减法,想加法。8+5=13所以13-8=5.
生1生2:小朋友们你们同意我们组的想法吗?请大家评价我们小组。
组二。
生1:我们组的想法是:我画图,我画13个圆,再去掉8个,还剩下5个。
生2:我把8分成5和3,13-3=10,10-5=5,也就是从13根里先拿走3根,然后再拿走根,5还剩5根。
你们同意我们组的想法吗?请大家评价我们小组。
生3:你为什么要把8分成3和5呢?
生:因为好计算一些啊。
生:去掉的8个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表示8个小朋友。
组三。
生:同意。
师:太棒了。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计算13-8=5。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我们一起再来回忆回忆这些方法。
方法1:摆小棒。
方法2:画图。
方法3:分解8。
方法4:分解13。
方法4:数尺子。
方法5:计数器。
三、巩固练习。
1.师:数学书p2算一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
2.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些题吗?
12-8=14-8=15-8=11-8=。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