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音乐论文(精选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写总结时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让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一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其他国家认识和了解,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关注。艺术创作要有创新,要有独特性,但是创新也要有依据,要立足于独特的文化,这样才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展现其独具的魅力。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深厚的文化宝库,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外在美,还能够彰显其内在魅力,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平面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化产业有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更多具有创意的设计,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新鲜感和活力。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受到了国内外设计人员的青睐,具有强大的市场吸纳力,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再次,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艺术,主要通过图形、色彩来吸引受众,若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受众快速、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一)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当前,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都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图形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也被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是创作者和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在实际的设计和创作中,我们不能将传统图形直接移植到平面作品中,而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需求和喜好,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受众的审美观和心理需求等,使平面设计与传统图形在本质上有机结合,从外观造型、文化内涵、神韵等方面寻求二者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出原创性、新颖性、独特性,要面向国际市场,用具有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作品来推动中国平面设计与世界优秀艺术设计接轨,并启发和引导我国平面设计者探究和产生更多的新思维、新理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设计者要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在继承、吸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将传统图形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表现对象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形式又反作用于表现对象,因此,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要体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比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香港凤凰卫视的徽标,也是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民族文化厚实而凝重的底蕴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一对凤鸟盘旋对望的“喜相逢”图案,表达出了圆满吉祥的含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我国传统艺术中高超的艺术手法在这个图案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由此可见,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统一,注重色彩的协调与对比,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图案中的色彩元素,而应该进一步地修改和创新,才能使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特征和现代性体现出来。
(二)民族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民族色彩是最具活力的一种元素,其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习俗、审美心理,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亲和力。而且,色彩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民族色彩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够提升作品的内涵和底蕴,能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表现,也给当前的平面设计以启发和借鉴,使我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了国际。我国的民族色彩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较大,因此青、黄、黑、白、赤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色彩,而且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五色与五行、五方相结合,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具体来说,青色包括绿色和蓝色,绿色是植物的色彩,象征自然环境和生命力,同时充满着青春活力,表达了和平的希望及安全感;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色彩,蓝色使人联想起平静的情感,含有神秘感,表达了人们的期望,也代表着沉思、冷静、智慧。黄色经常用来表示阳光和大地的色彩。在中国历史上,黄色曾是历代帝王的专用色彩,从唐代开始,黄袍从祭祀的专用礼服,变为皇帝的常服,这一规则被后世中国帝王所延续,长达两千多年,因此,黄色在古代象征政权、富贵、地位和威严等。黑色代表着神秘、力量、厚重和博大,同时具有庄重、冷酷、沉稳的寓意。白色代表纯洁、高尚、友爱。红色是生命、吉祥、喜庆、热闹的象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色彩。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民族色彩,既能够增强受众的亲切感,又能提升表现对象的意蕴内涵,也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比如,一幅关于“汾酒”包装的平面设计作品就以蓝色为包装盒的主要色调,体现出了酒的历史久远,而且青花瓷的瓶身也体现出了古典、儒雅的意境。
(三)汉字书法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中国艺术中的灵魂与核心,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和书法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把书法元素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信息,还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情感的表现空间也更大。如今,很多设计师都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中国传统笔墨的元素,将笔墨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无论是汉字还是书法,其在平面设计中突显出来的艺术生命力都是其他任何设计语言都无法企及的。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成功范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就是汉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古代铜钱中融入一个“中”字,似两扇上了锁的门,很好地象征了安全与诚信;再如“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体现了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它借助中国书法的灵感,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三、总结。
当前,我国的平面设计发展受西方设计的影响很大,有的设计者盲目追求和模仿西方设计作品,导致自己的创作缺乏内涵和文化底蕴,不能感染受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立足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用心领会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并不断探索它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启示和素材,然后再将民族文化元素恰当、合理、科学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另外,设计者要注意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传统文化元素以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才能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二
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有两个问题更为人们关注:幼儿园能否、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能否,是条件或能力的问题,即幼儿园是否具备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和服务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他支持性资源;是否,是效果的问题,即幼儿园有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真正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不管是条件或能力问题,还是效果问题,都牵涉到质量评价问题。
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是谁?从理论上来讲这个问题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即评价有多元主体。然而,在实践中,因不同参与主体的意见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评价主体权力偏向的问题。例如,公办园的经费投入、编制安排、业务指导等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监管,因而其教育质量评价的权力天平容易倾向上级主管部门。民办园虽然也受有关部门监管,但幼儿家长是其“衣食父母”,因此教育质量评价的权力天平容易倾向家长一方,尤其是难以用硬性指标衡量的课程与教学等问题,往往以家长是否满意为主要评价依据。然而,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将家长置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地位,以家长满意度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标杆,易使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发生偏离乃至错位(原晋霞,)。
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尝试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重新进行界定,并从是否具有专业性和内外部评价等维度对评价主体进行分类,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科学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
很明显,不同的教育质量观中评价主体、内容均有所不同。就幼儿园教育来讲,不仅要帮助幼儿适应当下的生活,还要为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打好基础,“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2〕不仅要满足幼儿基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还要满足家庭和社会的合理需求,因此,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等需与幼儿园合作,共同承担相应的保育和教育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观应是“全面的质量观”。本研究综合已有研究和国际标准组织iso9000:对于质量的界定(质量即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方相关要求的能力〔3〕),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或服务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明确和潜在需求的特性和能力的总和。相应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则是指评价主体综合判断幼儿园教育或服务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明确或潜在需求的程度。
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及其分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但在实践中,这种理念的落实难度颇大,以教师自评为主往往可能被“领导评价”和“家长评价”所代替。针对这一现状,研究者认为,应对“评价主体”进行界定,并对其评价内容和范围进行分类,以科学实施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评价。
首先,从评价主体来看,《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含园长)、专业团体、政府管理人员、家长和社会。
其次,评价主体可从专业性和内外部维度进行分类。所谓专业性,是指评价主体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评价主体掌握专业知识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专业性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性、半专业性和非专业性。专业性和非专业性分别指专业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两端;半专业性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或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够系统和全面。从这个角度看,专业团体和教师具有更多的专业性,政府管理人员和家长通常具有更多的半专业性,社会人员具有更多的非专业性。所谓内部和外部维度,是指评价主体是否直接、经常参与幼儿园的相关教育活动。从这个角度看,专业团体、政府管理人员和社会属于外部评价主体,教师和家长属于内部评价主体,详见下表。
需要指出的是,对评价主体进行分类,旨在说明不同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权力和作用范围都是有限的,过分夸大或削弱某个评价主体的权力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各方要认真听取其他评价主体的意见,加强沟通和交流,以避免教育质量评价的天平过于偏向某一方。
三、评价主体分类给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带来的启示。
1.评价主体多元,不同主体的权力是有限制的。
幼儿园教育和服务要满足幼儿、家庭、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本身就决定了评判其需求满足程度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根据从专业性角度对评价主体的`分析来看,不同主体的取向和立场往往是不对称的。因此,在开展质量评价活动时,应实行“平等而有区别”的原则,即把对评价主体权力的保障和限制结合起来。
所谓权力的保障与限制,是指不同主体的质量评价权力都应该得到保障;同时,不同主体的权力又是有限制的,要避免出现无限放大或缩小某些主体的权力。比如以家长缴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幼儿园,容易受到“需要论质量观”的误导,出现迎合家长不合理要求的情况。又如,社会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认识是具有“非专业性”的,在理念或实践层面可能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及其评价产生消极影响。现实中,部分家长或社会商业机构会提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趋于功利化,过于追求短期成效。现实中,也有一些机构打着“幼小衔接”的幌子,开设各种兴趣班或辅导班,对幼儿进行数学、汉语拼音、英文等的机械训练,严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凡此种种都会误导大众的幼儿教育观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观。因此,应对家长和社会的评价权力进行必要的规限,同时,要在不断强化教师专业性的前提下,提升教师的专业话语权,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专业性引领评价。
专业性引领评价是指应该由专业人员参照专业标准、遵循合理的程序来实施评价。例如,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以及效果等,都应参照相应的标准。可喜的是,《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的颁发使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评价有更完备的标准参照。当然,也还有很多领域尚缺权威的参照可标准,如幼教机构质量评估。为此,我们要积极研制相关标准,以提高评价的科学化程度。评价过程也应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制订相关的指标,以从程序上保证评价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专业性引领评价,意味着要逐步做到管、办、评分离,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者、举办者和质量评估者的职责作出明晰的界定,加快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避免出现行政主管部门“既是管理员,又当运动员,还是裁判员”,自说自话、自我褒奖的情况。同时还要避免出现部分家长“不懂运动项目,还争当裁判员”,以错误的理念和实践误导评价的情况。
在这方面,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标准本位”评价模式值得借鉴。全美幼教协会作为全美影响最大的民间幼儿教育组织,其早期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因操作规范、标准完善,深得学界信赖。一方面,参与质量认证需要经过“参与及初步学习”“申请及自评”“认证候选单位”和“认证达标”等阶段,〔4〕另一方面,认证标准涵盖了幼儿、教师、家庭/社区和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标准体系包括关系、课程、教学、儿童评价、健康、教师、家庭、社区关系、物理环境和行政管理等十个方面,〔5〕可谓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
3.不同评价主体应积极对话。
不同评价主体应加强对话,以利于共同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实现科学的专业引领。从内外部评价的角度看,评价主体间应加强对话。虽然同为内部评价主体,但教师和家长的专业性不同;同为外部评价主体,专业团体、政府管理人员和社会之间的专业性也不同。内部评价主体与外部评价主体的专业性亦各不相同。因此,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对话,可使各主体在专业性上的不对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形成必要的张力,从而促使整个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取向趋于理性。以当前幼儿园的分等定级为例,有关部门应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幼儿园进行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以促进各主体的交流,努力达成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刘永斌.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36.
〔3〕喻金平,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13.
〔5〕石海雨.美国naeyc托幼机构认证标准及其对幼儿园评估的启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三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评价是最常使用的课堂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情绪、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自信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内趋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在课堂上有优异的表现,从而可以公平地获得赞扬和鼓励。首先,使用口头语言评价要避免单一和滥用,使用中要发自内心。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语要有亲切感,要自然流露,要充满感情,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情真意切、可亲可敬,他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了。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激励,不会产生正面作用,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用语言评价学生时,要做到机智巧妙。评价既有赞赏鼓励的一面,也有否定指正的一面。英语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要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辩对错,全都是肯定,学生的错误也不纠正。
二、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口头语言,还可用无声的动作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一个手势、一种赞许的目光、一个默许的点头、一丝真心的微笑、一种微不足道的手势(轻轻抚摸头或拍拍肩表示欣赏,握手表示感谢,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都会使评价变得充实而有人情味,使学生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肢体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刺激大脑反应,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会注意力不集中,发呆,做小动作,有经验的教师一般在他们对课堂影响不大的情形下,用一个提醒的眼神,或一个提示的动作,用手摸摸他的头、摸摸他的手,轻轻地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这样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物评价。
实物评价是教师课前将苹果、香蕉、橘子、小玩具带进课堂,对积极回答问题、课堂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实物奖励。这种评价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带有激励作用的实物评价特别受他们的欢迎。因为年龄特点,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同时,情绪易兴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鼓励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物评价还有一种是指借助物化的东西,给予学生一种阶段性的期盼,如有些教师采用“笑脸”奖励,每个月都准备一定数量的“笑脸”,在课堂上表现好、作业时得到a的学生都会得到一个“笑脸”,教师根据自己任教学科特点决定多少个“笑脸”换一颗“金星”,让学生贴在自己的展示栏里。小小的奖励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四、展示评价课堂展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生间的对话操练,小组会话表演,个人口头作文、书面作文都离不开展示。当遇到学生错误的展示或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时,教师要学会延缓等待,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巧妙地给学生的思维腾出“驰骋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如在课堂会话表演中,学生常因紧张读错单词或用错语法,这时其他学生都会进行纠错,而老师应该说,“don’lowly,ithinkyouwillmakeit.”。当学生的答案遭到众人一致反对时,教师选择的不是一票否决,而是接纳和引领,给他提供了一个表白、辩解的机会,创设了一个寻因、纠错的台阶,延缓的即时评价使这位遭遇挫折的学生重拾自信。五、合作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如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后互相交流,评一评、说一说,有的学生还会针对别人的想法提出意见。这样每一位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且在相互点评中,又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价,通过评价正确地认识别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小组间进行交流时,还可将评价的范围扩大,不局限于个人,而侧重于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结语。
总之,在课堂上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进一步增加情感体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这些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不管是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善待学生的错误,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自由和谐的探讨气氛,真正发挥评价在英语学习中推波助澜的作用。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的努力,教学评价会更加完善,更加精彩。
作者:董玉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四
为了能够可以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就应该践行全面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包括公正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对此,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申请人的资质。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综合素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实际上,申请人的资质考标准,与传统金融机构对的贷款人的评价指标,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二者大多都是为了对提出申请企业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主要包括发展能力、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等。
(2)对手的资质。在对对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内容包含其信用级别、经营能力等方面,也包括偿债能力、行业特征。在这一评价的过程中,其指标主要就是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资质,从而保证很多企业都能够在这一环节中,发挥反担保的作用,而对核心企业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质量。
(3)融资资产状况。在这一项评价中,主要内容就是质物特征、应收账款等。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及时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价,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其所具有的价值都会成为授信的依据。所以,一旦授信人发生违约的行为,就会导致交易资产成为金融机构变现的、弥补损失的保证。
(4)供应链的实际运营状况。在这其中,主要内容为行业的整体状况、合作的亲密程度等,也包含在历史交易中的毁约状态。对于整个供应链而言,需要对交易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分析授信企业的履约情况、业务能力等。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扩大评价的范围,可以减少企业发展中,信息不对称、信息欺瞒等不良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对信用评价的方式较多,主要包括logistic回归法、判别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分类树法与神经网络法等。而上述评价方式的效果,并不能仅仅将错误分类率,作为其唯一的标准,而是应该结合模型的稳健程度,对其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模型的稳健性,主要就是针对模型训练样本之外的样本预测能力而言。如果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健性,那么就应该在对样本进行测试、评价的过程中,其精度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从预测的精度方面进行分析,神经网络等方式,则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与之相比,logistic回归法、判别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方式,由于具有线性特征,所以预测的精度相对较低,但是其自身的稳健性,要优于非线性的方式。在当前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将供应链模式应用在信用风险的评价中,新的信用产品申请人,就会很可能会与建模总体,发生明显的差异,由此能够发现,如果模型的稳健性较强,那么其自身的预测能力也会更强。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控制信用风险的对策。
(一)优化市场准入标准。
在经济市场中,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将实力雄厚的主体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信用关联,从而将主体企业的信用,能够渗透、延伸至资质一般的企业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的实际范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也不能将所有的信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金融机构就应该基于企业的运行特征,优化当前市场的准入标准。具体来说,在选择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察基本素质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并将处于供应链成长、成熟时期的企业,作为考察的对象,从而及时掌握产业的变动。同时,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中,还应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施跟踪,从而保证银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控制。
(二)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贷款情况,建立具体的信用档案,同时也应该对其负责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档案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金融机构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态,同时可以发现其中是否存在违约的问题,从而拉近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融资之前,发现企业的负责人,其信用存在污点等问题,那么此时金融机构就应该慎重考虑,从而将信用风险将至最低,避免发生影响金融机构效益的问题。同时,在完成档案建立以后,需要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便于企业随时明确自身的信用问题,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改正。通过上述的方式,则可以充分发挥信用档案自身的价值,实现降低风险的目标。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就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从而在发生信用风险之前,就能够及时进行预防、控制。对此,风险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的发现异动信号:1、经济环境变化。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经济形式不好,就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履约的情况。所以,一旦经济市场发生不良的变化,预警机制就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便于金融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2、企业的财务变化。企业的经营效果、财务状况的变化等,就会对生产力、偿债能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一旦企业发生亏损,就很可能会延长还款的时间,降低履约能力,此时信用风险语境机制,便能够搜集相关数据,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参考。
(四)重视贷后跟踪管理。
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应该研发、应用更加先进的贷后管理体系,同时对相关的配套机制,进行及时的完善,并对交易货物进行跟踪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发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具体来说。在商业银行之中,可以建立与产品相关的价格对比系统、产品信息收集系统、市场运行机制等,从而形成恰当的价格预警。基于这一背景,如果质押物的价格,小于系统所预警的价格,那么金融机构则可以向对应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质物,或者将保证金补齐。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够采用第三方监管的方式,实现对信贷企业的销售、存储、发售等实施动态,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实现跟踪管理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对于商业银行、企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实际,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将其作为基础,在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同时,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合理的的控制,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水平,推动金融机构、企业稳定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要想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价值,就应该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保证经济市场能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湘萌.绿色供应链管理视域下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内驱力——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
[2]宋辉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措施[j].财会学习,2017(23).
[3]陈鑫云.金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五
摘要:对现有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体系、全寿命周期法以及房地产开发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房地产开发角度评价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方法,为绿色建筑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成本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推广,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政府的工作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推广要求以及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绿色建筑具有极高的环境效益,据估算,装配式绿色建筑相比现浇建筑,可以大幅减少能源的消耗、材料损耗,以及污染的排放量,建筑节能达到50%以上。在当前情形下,为了更好的推广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构建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为绿色建筑的投资与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1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含义及不足。
1.1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绿色建筑的理念是指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高效利用建筑材料、节约使用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尽可能减少污染和对周围生态的影响,提供健康、宜居的空间[1]。既要求在建造期间选择环保材料、有效利用材料、绿色施工,同时也要求在运营使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实现节能、健康。从建筑行业建造周期、使用周期长这一角度来讲,其经济效益的评估应该贯穿前期准备、建造、使用、处置等全过程。出于这一要求,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社会和建筑业的基础上的,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1.2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运作原理目前较普遍采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为:增量成本=准备阶段增加成本+实施阶段增加成本+运营阶段增加成本。增量收益=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土地+维护成本的减少。其中实施阶段增加成本包括节约能耗的技术成本、节约土地的技术成本、绿色材料成本、节约以及循环利用材料的技术成本、室内环境措施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成本。通过调查、统计对各个节能、以及消耗指标进行分别计算,通过汇总得出最终结论。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研究相对成熟,其强调的核心在于全面并合理的计算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在计算时需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最终利用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经济评价指标判断绿色建筑方案的可行性[2]。1.3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体系缺陷全寿命周期下的评估体系虽能证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收益,但绿色建筑产生的效益往往是社会共享的,开发商很难据此判断绿色建筑的开发利润。建筑由于其自身属性的特殊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有多方共同参与,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无法给出针对某一群体的合理经济评价。即增加的成本负担者与增加收益获得者并不对等,如开发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取得的效益却是社会共享的。从这一角度,虽然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但难以帮助开发商做出决策,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不足。此外,其过分强调计算节约能源价值,却忽视了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关注重点并非是每个月节约的电费、水费,而是建筑的宜居性。故而对于购房者,采用经济评价的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迎合其真实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已经摆脱了“高成本”这一标签。过去在计算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时往往着重强调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相关高端技术的成本。然而绿色并不意味着高消费,要想让绿色建筑普及,必须降低其建设成本,使其“平民化”。例如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以及合理的管理手段;选用经济的环保材料建筑,减少运输费用和现场损耗;合理利用环境优势选择相应的空调、采光、通风系统设计,减少高昂技术成本;通过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减少建造的成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评价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时应该结合科技的应用以及当地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计算[3]。
2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
为了向开发者提供更合理的决策依据,需要从开发商角度出发,结合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与步骤、商业用房与居住用房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区别,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构建新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这一评价体系的完善,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大范围推广。
2.1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关注重点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绿色建筑对设计环节要求较高,其后期成本和效益的计算也与设计密不可分。故而对于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等准备工作需要增加投入。在施工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应注重与开发项目有关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培训工作,对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而在租售与资产管理阶段,计算绿色建筑的销售和运营成本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营销费用:绿色建筑由于良好的舒适性、和谐的环境,往往成为营销过程中的卖点,这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营销的费用。
2)财政补贴:各地纷纷出台对于绿色建筑的补贴政策,这部分补贴应计入增量收益。
3)房屋价格:据统计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往往比普通建筑高5%~15%,即绿色建筑本身的市场价格更高。
4)运营成本:运营成本需要按照使用途径进行分类讨论:对于出售的房地产,其后期能源、物业管理费用由用户承担;而对于有经济收益或有潜在收益的房地产,则需要考虑经营过程中的增量效益,参考收益法的原理给出计算公式。
2.2开发利润计算体系对于开发商而言,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程序分为投资机会选择与决策分析、前期准备工作、建设阶段、租售与资产管理阶段。通过分析在这一周期中的.效益增量和成本增量,构建开发角度的经济评价体系。
1)对于直接出售的房地产,依据成本法进行计算:开发利润=房地产价格-土地取得-土地开发-建筑物建造-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
2)对于出租、经营的房地产,依据收益法计算:净收益=有效毛收入-运营费用=潜在毛收入-空置损失-运营费用。开发利润=净收益-土地取得-土地开发-建筑物建造-管理费用-投资利息-销售费用-销售税费。
2.3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对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增量成本有土地开发费用增加、建筑物建造费用增加、管理费用增加、投资利息增加,增量效益则包含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相关政府补贴、减少的销售费用。对于以其他方式经营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增量成本不变,增量效益还应包含空置损失的降低以及运营费用的减少,前者是由于绿色建筑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后者则是由于绿色建筑中节能技术的运用。
2.4案例分析某工程设计范围总建筑面积为51212.6m2,总户数为592户,按绿色建筑一星标准设计。其前期设计阶段增加费用为108万元,实施过程中的外围维护技术措施、中水回收利用系统、节能空调与通风系统、绿色材料费用等共计6500万元,则投资者的增量成本为6608万元。在后期投资者提高的房价为15%,按每平方米房价9910元计算,房价增加收入为7612.75万元。当地政府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20元,共102万元。据估计,后期销售减少的费用为278万元,则投资者的增量收益为7992.75万元,由于上述价格均是折算到现在时点的价格,可经计算得出:开发商增加的利润为1384.75万元,该开发方案可行。
3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衡量。
3.1绿色建筑的风险增加绿色建筑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扶持、消费者的青睐,主要增加的风险体现在项目的实施和经营阶段,在实施阶段由于其所需要的技术难度大,建材、技术使用费用高,故而工期拖延风险、开发成本风险会相应增加。同时由于绿色建筑多采用智能化,很多技术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物业管理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3.2绿色建筑开发风险的规避对于开发商而言,尽可能降低绿色建筑的成本,通过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节能环保途径、加强对设计方案合理性的把控是重中之重。比如合理选择环保建材、采用成本和运行费用较低的变风量的空调系统,合理利用自然风、采光等。此外在项目建设期间还应该通过有利的监控手段对绿色建筑的建造进行环保和质量控制。4结语绿色建筑的未来将逐步走向“装配化、地域化、智能化、健康化”,这也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开发商应通过可靠的经济评价体系,合理的选择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采取多项措施规避风险,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为社会和住户带来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提文国.绿色建筑中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95.。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六
“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大仲马。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何必让那一件件愁事、琐事、难事侵扰自己,让这些无形的刀来伤害自己的生命,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给你带来光明与希望;笑对人生,能让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笑对人生,会使你鼓起勇气继续向前;笑对人生,无论遇到何种挫折都应该坚定不渝。
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给你带来光明与希望。前不久,我从报上读到一则新闻,山东肥城某高中学生蔡国振在幼年因一场大火,造成重度烧伤,面容被毁,双手残废,十指仅有两个大拇指能活动,面对残酷的现实,没有想残酷的命运低头。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曾是全校第一,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在全校也是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学习标兵”、“肥城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读完,久久地被感动着,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可不珍惜。”如果能常常想起这句话,想来对人是有益的,只要能笑对人生,还有什么痛苦是无法承受的呢?如果人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生活的意义而能活得像个“人”的话他必能活得快快乐乐.多姿多彩!
笑对人生挫折,是洒脱的,是豪迈的,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我们一样可以怀着一个坚定不渝的心态去笑对人生。
漫漫人生路,花开花落都是人生路上的风景,我们既要张开双臂迎接万紫千红,又要高昂地抬起头笑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平。不由自主地我的思绪竟飘到了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那里。
笑对人生,会使你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就像音乐家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然而,残酷的命运还是找到了他。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依然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积极面对生活的心,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选择了笑对人生。
人在世上生活的时间屈指可数,不要把自己束缚得太紧,何必让那一件件愁事、琐事、难事侵扰自己,让这些无形的刀来伤害自己的生命,笑对人生,无论何时都应该坚定不渝,轻松健康安全的生活才是我们的追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七
合适的标准犹如一面旗帜,在人生旅途上引领着我们前行。因此,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标准,我们才能赢得人生。
合适的标准就是做事的准则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不虚妄,不菲薄。
人们把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大豆,用盐卤点制豆浆的标准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有利于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并适应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有了这样的标准,普通的大豆就得到了升华。
可见,合适的标准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下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他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点滴归公,任何人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募捐,收获颇丰,此时他已经饥肠轱辘、体力不支,但他也不肯动用一分公款,而是连夜赶回了古寺。面对责任,他一点也不含糊,坚持践行自己的准则,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合适的标准是正确定位人生的尺度。一个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当他攀到8000米时就返回了。下山后,很多人非常惋惜地对他说:“你应该继续攀登,因为你离顶峰只有800多米的距离,这样放弃真是遗憾!”但这个运动员说:“我知道我自己,我的能力只能达到8000米。”8000米,就是这个运动员的标准啊!试想,若他继续攀登,面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突破极限,到达山顶;二是在低温低压下永埋冰雪之中,前功尽弃。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试想,如果离开了生命的存在来谈标准,意义何在?我们不得不对这位运动员肃然起敬,“我知道我自己”“只能达到8000米”,他用适合自己的标准来定位人生,最终找到自我价值,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八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怎样才能体现这一基本价值呢?通过教材培训、实地观摩和平日实践,我发现“体态律动”是体现这一基本音乐价值的较为直接的途径。
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面对的是一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极具好奇心,他们能把一般的事物形象化。只有抓住这一阶段的认识发展规律,才能继续挖掘和激发他们内在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今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推广的资料就很适合小学生律动,如唱歌课《小蚂蚁》《小雨沙沙沙》《小毛驴爬山坡》《保护小羊》《快乐的孩子爱唱歌》《藏猫猫》等。活动课、器乐课、欣赏课也不例外。正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这一特点,他们才乐学好学,最终才能学好。
基于此,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灵活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课堂,做好音乐课的导演,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成功。
就唱歌课而言,我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课前的准备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身体运动训练(如律动)或做一些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让他们根据音乐发挥想像,即兴地、创造性地用身体语言表达对这段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的'理解。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创造的训练。
2.基本练习。
利用低年级儿童爱玩游戏的特点,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发声练习设计成一种情境:例如带着学生来农场,听到一些小动物叫声,教师问:“小猫怎样叫?”“喵喵”,在唱的同时做出小猫的动作特征(双手五指张开,在嘴边左右拉动)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动物叫声的特点,改变其回答的节奏。这样不仅使得发声练习生动活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节奏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根据节奏填词,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语言动作去理解和表现节奏。这样既使得节奏教学不枯燥,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掌握了节奏。
3.新歌教学。
在新歌教学中,当学生第一遍听赏歌曲时,可以把歌曲作为一段即兴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去感受、想像、表现。如:用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疏密;用肢体语言表现旋律的起伏;闭上眼睛想像歌曲的情境;等等。
4.歌表演。
歌表演是新歌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对整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的手段。由于在新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开始接触音乐时,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同时学习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的规律,因此,只有身心全部投入到音乐中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这时身体对音乐产生的即兴运动(即创作律动)才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力的律动。欣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发挥其想像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大胆地用身体语言来表现歌曲,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动作,那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表现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表现欲、创造力、想像力较强,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即身体运动训练和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挥音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来更好地体现音乐课的基本价值。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九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设计,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在这里我就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型探究”。
一、转换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首要强调的是教学应“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一言堂的模式,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以前上歌曲课时常规都是让学生先识谱再演唱。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小学阶段的音乐基础如何,是否会识谱,是否愿识谱,就按老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我在常规教学中却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识谱,毕竟他们将来不是要学音乐专业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跟着识谱,因此整堂课中学生们表现得兴趣不足。音乐课要达到的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根本无从说起。偶然,有一次上歌曲课,我弹伴奏让学生跟唱旋律,有个男生用口哨跟着吹出了整首歌曲的旋律。我马上反应到不是只有识谱才能演唱歌曲的,因此我让他带头再吹一遍。起先他以为我会批评他,他不敢出来表演,后来我告诉他,我很佩服他能用口哨吹出如此准确的旋律。这让我非常高兴,并鼓励其他的男同学一起吹,大部分男生都会吹口哨,慢慢地都跟着他吹起来。然后我安排女生唱歌词男生吹旋律,好像合唱那样,听起来效果很好。课堂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了,注意力也被吸引到课堂中了。课后我反思到音乐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其魅力的,传统音乐课堂设计以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为主,而现在音乐课应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创造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为主。事后我再上课就告诉学生可以用他们熟悉的各种方式把歌曲表现出来,学生都积极的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来表现歌曲,有的唱、有的吹口哨、还有的能用纸吹出音乐,这都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
于是,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比较简单熟悉的歌曲我就没有进行识谱教学,而较难或生疏的歌曲我主要要求学生以整体感知为主,识谱为辅。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愉悦地心理接受中学会歌唱。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新教标还有一个特点是“创造性”,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设计,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音乐课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有限的认知条件下,制作简易的乐器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乐音三要素,把所学器乐知识与应用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所以我别开生面的设计了乐器制作课。
例如我曾要求学生制作沙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废旧饮料瓶,然后在饮料瓶中装入适量沙粒,这样一个沙锤就制作成功了。上课时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配合,比如听《瑶族舞曲》时,我让学生给乐曲加入沙锤伴奏,开始伴奏声稀稀落落、节奏不一,随着音乐的逐渐熟悉,学生从慢慢地能跟上节奏,到能改变简单的伴奏形式,并逐渐融入到乐曲的节奏、旋律、力度和速度中去。课堂气氛顿时变得热闹而有条不紊。
我还让学生收集较大的金属瓶盖,将瓶盖边沿打孔,再用橡皮筋固定成对称状,套在手指上就可以把它当做快板进行敲击了。我让学生用自制的快板练习说快板书,我上网查找了有关中学生的.快板词,上课时先示范给学生听,然后由学生模仿表演,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创作几组简短的快板词,在第二个课时组织一次说唱汇演。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使音乐课更丰富多彩,更贴近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种艺术进行综合挖掘。
音乐欣赏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统课型。以往多数教师就是放放音乐、听听磁带、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仅仅是听听而已,很快就一无所得了。于是我尝试着将音乐与各种文化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究音乐中的人文内涵。
初中第一册有一首歌曲叫《雪绒花》,以前上课时,我总是先放磁带,再让学生跟唱,待学生唱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但学生的回答只能触及皮毛,很少有学生能够探究歌曲的内涵。实际上《雪绒花》是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出自于经典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一首饱含着亲情与爱国之情的优秀歌曲。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我安排学生完整的看了一遍《音乐之声》的电影。《雪绒花》在《音乐之声》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男主人和自己的儿女们在家中演唱的,气氛温馨而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另一次是在男主人举家逃亡前在德国举办的合唱比赛中全家一起演唱的,气氛严肃而庄重,饱含着坚定的爱国之情。看了影片后,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在不同的场景中还有不同的情感表现。之后在《雪绒花》的演唱教学中,学生不仅能熟练地唱完歌曲,而且能绘声绘色地在台上进行表演唱。这之后,大凡是音乐欣赏课,我力争给学生提供多样、形式各异的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明白音乐的创作过程,体会音乐创作的艰辛。在音乐演唱中,渗入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样,音乐欣赏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绪,正确的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是创新型的教师,只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因素,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使每堂音乐课都充满创新灵气,才是从根本上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切实行为。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要求音乐教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以音乐为本,不断推陈出新,克服过去音乐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将音乐课变成真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感悟人文、愉悦身心的受欢迎的艺术课。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设计,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在这里我就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一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型探究”。
一、转换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首要强调的是教学应“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一言堂的模式,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以前上歌曲课时常规都是让学生先识谱再演唱。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小学阶段的音乐基础如何,是否会识谱,是否愿识谱,就按老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我在常规教学中却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识谱,毕竟他们将来不是要学音乐专业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跟着识谱,因此整堂课中学生们表现得兴趣不足。音乐课要达到的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根本无从说起。偶然,有一次上歌曲课,我弹伴奏让学生跟唱旋律,有个男生用口哨跟着吹出了整首歌曲的旋律。我马上反应到不是只有识谱才能演唱歌曲的,因此我让他带头再吹一遍。起先他以为我会批评他,他不敢出来表演,后来我告诉他,我很佩服他能用口哨吹出如此准确的旋律。这让我非常高兴,并鼓励其他的男同学一起吹,大部分男生都会吹口哨,慢慢地都跟着他吹起来。然后我安排女生唱歌词男生吹旋律,好像合唱那样,听起来效果很好。课堂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了,注意力也被吸引到课堂中了。课后我反思到音乐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其魅力的,传统音乐课堂设计以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为主,而现在音乐课应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鉴赏、创造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能力为主。事后我再上课就告诉学生可以用他们熟悉的各种方式把歌曲表现出来,学生都积极的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来表现歌曲,有的唱、有的吹口哨、还有的'能用纸吹出音乐,这都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
于是,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比较简单熟悉的歌曲我就没有进行识谱教学,而较难或生疏的歌曲我主要要求学生以整体感知为主,识谱为辅。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愉悦地心理接受中学会歌唱。
二、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新教标还有一个特点是“创造性”,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设计,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音乐课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有限的认知条件下,制作简易的乐器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乐音三要素,把所学器乐知识与应用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所以我别开生面的设计了乐器制作课。
例如我曾要求学生制作沙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废旧饮料瓶,然后在饮料瓶中装入适量沙粒,这样一个沙锤就制作成功了。上课时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配合,比如听《瑶族舞曲》时,我让学生给乐曲加入沙锤伴奏,开始伴奏声稀稀落落、节奏不一,随着音乐的逐渐熟悉,学生从慢慢地能跟上节奏,到能改变简单的伴奏形式,并逐渐融入到乐曲的节奏、旋律、力度和速度中去。课堂气氛顿时变得热闹而有条不紊。
我还让学生收集较大的金属瓶盖,将瓶盖边沿打孔,再用橡皮筋固定成对称状,套在手指上就可以把它当做快板进行敲击了。我让学生用自制的快板练习说快板书,我上网查找了有关中学生的快板词,上课时先示范给学生听,然后由学生模仿表演,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创作几组简短的快板词,在第二个课时组织一次说唱汇演。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使音乐课更丰富多彩,更贴近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种艺术进行综合挖掘。
音乐欣赏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统课型。以往多数教师就是放放音乐、听听磁带、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仅仅是听听而已,很快就一无所得了。于是我尝试着将音乐与各种文化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探究音乐中的人文内涵。
初中第一册有一首歌曲叫《雪绒花》,以前上课时,我总是先放磁带,再让学生跟唱,待学生唱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但学生的回答只能触及皮毛,很少有学生能够探究歌曲的内涵。实际上《雪绒花》是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出自于经典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一首饱含着亲情与爱国之情的优秀歌曲。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我安排学生完整的看了一遍《音乐之声》的电影。《雪绒花》在《音乐之声》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男主人和自己的儿女们在家中演唱的,气氛温馨而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另一次是在男主人举家逃亡前在德国纳粹举办的合唱比赛中全家一起演唱的,气氛严肃而庄重,饱含着坚定的爱国之情。看了影片后,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在不同的场景中还有不同的情感表现。之后在《雪绒花》的演唱教学中,学生不仅能熟练地唱完歌曲,而且能绘声绘色地在台上进行表演唱。这之后,大凡是音乐欣赏课,我力争给学生提供多样、形式各异的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明白音乐的创作过程,体会音乐创作的艰辛。在音乐演唱中,渗入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样,音乐欣赏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绪,正确的引导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是创新型的教师,只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因素,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生命活力,使每堂音乐课都充满创新灵气,才是从根本上实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切实行为。
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它要求音乐教师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以音乐为本,不断推陈出新,克服过去音乐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将音乐课变成真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感悟人文、愉悦身心的受欢迎的艺术课。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一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唱歌课、欣赏课中美育的体会和渗透,不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知识,更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对德育、智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学识和气质修养,达到内在美、心灵美、人格美的理想境界.
作者:曹莉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师范分院,山西运城,044000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65关键词: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技能教学审美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力改革,更加注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把情感融入到旋律中,音乐论文的写作主要体现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领悟和实践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和书面化的一个过程,所以,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严格性。论文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术的规范性和素养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在论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注重旋律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情感的投入,很多研究者和兴趣爱好者通过音乐论文写作来发表白身的观点和见解。规范的音乐论文要求体例和格式的绝对正确,并且应提高音乐论文的写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论文格式。我国很多音乐论文写作者在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选题角度和写作技巧等,使内容和格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进一步推动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化。
(一)创见性。
创见性对于音乐论文写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创见性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的是观点的新颖和新方法的提出,另一个是指根据新观点来打破旧观念,用新的认识和方法来替代旧的认识和方法,也可以表述为对前人事物认识的一个补充和综合。在音乐论文写作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和剽窃现象,对他人的音乐论文作品进行复制,粘贴,成为自己的作品,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少之又少,真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微乎其微,在此种情况下就失去了论文的创见性。
(二)学理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最主要的是靠理性认识,它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一件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对一件事情的理性认识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这种理论必然有一定的事物高度和深度等特点,所以,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音乐论文写作的诉求,这种诉求的表达就需要写作者尊重科学、论点正确、推理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论证严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判断的正确性,对自身音乐的研究结果持肯定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中真正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理性有一定的成果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果和理论高度。学理性特点要求写作者对自身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不断的探讨,敢于假设推理,得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另一方面,写作者还需要对自身提出的见解进行系统的论述,做到原理阐述、权威论断和前人的引用,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达到一定的论文水平。
(三)规范性。
音乐论文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音乐理念的规范阐述和论文格式的规范书写,在进行论文的写作时,由于论文的文体有所不同,使写作格式,规范性和体例等也有一定的分明,呈现出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其中各个不同的文体特征。
音乐论文的写作是论说文的一种形式,根据论文的结构来分析,很大程度上包含标题、署名、序言、本论和结论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构成了音乐形式的论文,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术论文主要包含了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几个部分构成,不管是哪种论文都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要求简练、通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等,与此同时,使用的表格和图片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论文观点的要求。音乐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规范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写作者在写作时,错误的地方比较普遍。
(一)选题问题。
音乐专业的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到文学,音乐论文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文学创作,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最让学生止步的是对论文的选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题方向,使得论文无从下手。由于学生日常对文学知识积累不是很多,在选题中就出现了一些思想重复,内容空洞和宏观过度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学生的音乐论文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大多学生喜欢以浅谈为中心进行论文的学做,比如,《浅谈音乐与文学》、《浅谈中国民间歌曲》等方面进行选题。这些题目的选择内容不但空乏,并且讨论的范围比较大,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由于没有更多其他学科知识而出现力不从心,到最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的情况。
(二)写作技巧问题。
音乐论文的写作除了格式正确之外更多的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对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又不太喜欢阅读和写作,长此下去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对一个问题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的描述在很大情况下只有感性的描述,理性的描述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会把论文写成总结或者报告。在对音乐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对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够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就出现了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2)在写作时,没有对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了很多的引用和转述语句,导致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写作规范问题。
随着我国对学术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此同时,对论文内容各个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如此,学生所写的音乐论文也必须保证论文格式的规范。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论文写作时,对写作内容格式的规范性不清楚,对论文最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写出的音乐论文格式都不具有规范性,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建议说,对于格式问题由打印部进行统一的处理,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行得通。我国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严格的形式规范是使学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音乐论文在写作时如果能够对格式进行严格的规范,那么,音乐论文将能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选题要注重与音乐基础课程的衔接。
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时要培养其学术兴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生中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师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多种知识的运用。音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联系程度有限,使得学生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少,音乐论文的写作趋于综合,所以,教师在音乐课程讲授的同时,还应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音乐学习中了解论文内容并且进行系统的掌握,比如,在音乐专业的基础上,对文学和历史等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
(二)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由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只关注一个方面的知识,对其他知识涉及到的比较少,音乐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单一性,使学生在论文的写作和选题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扩展知识面,对这种知识单一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改善。
对音乐系中的选修课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选修,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种选修课程来弥补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实行论文辅导导师制。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加固,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很多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和导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指导。这种指导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音乐专业教师讲究的是技巧性,不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所以,导师在其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导师对音乐专业学生比较重要,如果导师能够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论文水平得到提高:1)给学生介绍音乐界学术情况,提高学生兴趣;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音乐专业不管是从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性质上来讲,和其他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是音乐的技巧,并且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的时间,长此下去,使很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文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专业的学习只要把握好音乐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所以,学生对音乐论文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文学时只是草草应付,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影响音乐专业课,使很多学生出现抄袭行为,蒙混过关。
由上文可以看出,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比较严格,不单单是格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学术规范和研究等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规范化使音乐论文得到更大的发展。实质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其中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研究技巧和写作技巧,而且对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巩固,使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为以后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音乐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三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演奏,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甚至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在学校教育中,音乐史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音乐史课程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音乐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音乐史课程标准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下面将详细阐述。
首先,音乐史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音乐史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要点,涵盖了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风格。通过这样的设置,我们可以全面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深入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和特点。这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个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培养我们对音乐的综合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音乐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标准中强调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体验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满足。
第三,音乐史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标准中,音乐个人表演和合作表演被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这种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并协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通过这样的合作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技巧和表演技巧的掌握,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协作的能力。
第四,音乐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标准中强调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体验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音乐史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音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欣赏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这种培养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学生还能够从音乐中汲取美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总的来说,音乐史课程标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文件,它规范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实施音乐史课程标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四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音乐史课程标准意在系统地传授音乐历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发展脉络。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多样性和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一下我对音乐史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史课程标准给我带来了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和演绎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我曾经认为音乐就是随性而来的,但通过学习音乐史,我逐渐明白了音乐在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则。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着重在复调和对位法的运用上,而浪漫主义时期则更加强调表达情感和个人创作。这些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让我对音乐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音乐史课程标准培养了我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了解音乐的历史,还会听取和分析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通过反复聆听和分析,我逐渐发现了音乐中的细微之处。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动人旋律和体现个人情感的强烈表达,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这些欣赏音乐作品的经历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我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第三,音乐史课程标准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除了学习西方音乐史之外,我们还了解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通过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和相同点,我意识到音乐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力量。中国古代的古琴和现代的流行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视野拓宽让我更加明白了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的力量和普适性。
第四,音乐史课程标准激发了我的创作潜能。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历史上的音乐作品,我们还有机会进行个人创作。通过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规则,我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我记得一次课堂上,我尝试着编曲一首古典风格的乐曲,虽然初步的尝试并不完美,但是这个经历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去探索和尝试,同时也为我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音乐史课程标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音乐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音乐史,我明白了音乐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媒介。这样的认识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音乐,也激发了我与音乐亲密连接的愿望。
总结起来,音乐史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不同音乐风格和作品,我拓宽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了创作潜能。同时,我也理解到音乐是一种普适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它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音乐史课程,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并通过音乐去感受和表达世界。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五
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刚走上教学讲台,教育部正进行着音乐教学改革,同时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
经过作者的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给了我教学上很多理论依据。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例如: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本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于是,我也随着这个理念,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认为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避而不谈音乐技能,有时,也只是让学生随钢琴用闭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学生大声唱歌。然而,当教育局组织上公开课、开展教学班合唱比赛时,我的学生由于没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却无法表现,学生的审美就更不用说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又回过头,再次捧起《音乐课程标准》,才发现,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有局限的,甚至根本是错误的。
我想: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还是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可是,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呢?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需要应运而生,把新的教育理念有机地消化融汇到教材的实践与应用的各个环节,且实实在在的应用交代,是那么的重要。在当今,四、五、六年级的过渡性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在《音乐课程标准》这本书的引领下,开始根据教材进行调整、增减、改编或自编新教材。在其过程中,我收获很多,我采取的方法有:
方法一、研究音乐作品
方法二、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要可实施,可检测。
方法三、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内容
方法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根据下,我采用以上方法,创编了教材《阳光总在风雨下》,该教材我从当代小学生都是两代人的掌上之宝,意志较薄弱等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编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坚强意志和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音乐教材。
这课以自强不息,命运抗争为情境主题。通过听赏和跟唱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蜗牛》、及了解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坚强。接着欣赏贝多芬《命运》的第一乐章,激发学生感受与命运抗争的情感,最后学唱《水手》,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感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情感。
在编教材的过程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深知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来整合教学教材内容;每一个教材应有明确的环节目标等。
可教材的编定需要在实践的教学中去完善,于是,我上了多次研究课,在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评价和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六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上课时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感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去享受,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实践人才指南网。
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将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创造。
中小学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教学的综合包括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建立综合机制。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总之,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七
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0毫米。
3.版芯位置(正文位置):按照a4纸张默认格式。
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timenewroman,处于页面下方、居中。
5.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6.作者:论文题目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五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
8.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1.25倍行距、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的要求排版,采用多级符号版式。如:一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1、2、3……)标引,采用四号黑体并缩进4个字符排列;二级标题缩进4个字符并用阿拉伯数字(1.1、1.2、1.3……)标引,字体采用小四号黑体。
9.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10.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四字左对齐,采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1]、[2]……)的方式排列。
论文题目(采用三号黑体,居中)。
(隔一行)。
(仿宋体小四号,居中)院系专业名称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
(隔一行)。
中文摘要:(仿宋体五号)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体制问题的思想观念问题,……。
关键词:(仿宋体五号)。
(隔一行)。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当前,在教学领域中,……。
1教学思想(黑体四号,左对齐)。
1.1有关关系的处理(黑体小四号,缩进4个字符)。
参考文献(4号宋体,居中)。
[1]×××××××(5号宋体,行距18磅,标准字间距)×××××。
[3]××××××××××××××××××××××您可以访问本站查看更多与本文《论文标准格式》相关的文章。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八
优秀: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良好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加工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周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该同学工作作风严谨务实,论文格式标准,层次清晰,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创新性,实验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此为评阅评语)。
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
良好: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一定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结论正确。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此为评阅评语)。
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
中等: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较规范,结论正确,无原则性错误。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具备初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中等。(此为评阅评语)。
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中等。
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及格。(此为评阅评语)。
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条理不够明确,对某些主要问题的回答不够恰当,但经提示后能作补充说明。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及格。
标准的音乐论文篇十九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西南师大承办的全国第二期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音乐课程标准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触动的应该是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标准》不仅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中师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引起各类师范学校的重视,下面就音乐新课程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将要实行重大举措的时候,中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中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高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音乐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教材中小学课本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我认为中师课程设置首先应以小学音乐教育为依据,为保证中师毕业生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将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内容和教法揉进中师教材,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走进小学课堂,观摩小学音乐教学;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积极参加课程标准的培训,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努力钻研实验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中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