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郊游小班(模板14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以提高教学的清晰性。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写教案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一
2、能创编跳跃、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
内容;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cd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励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歌唱。附歌曲: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二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xxx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xxxx。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xxxx。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三
1、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在快乐的情境中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1、树墩(大积木人手一份)。
2、小鱼和钓鱼竿人手一份。
3、小猫头饰人手一份。
4、筐一只5。音乐磁带。
5、模拟池塘。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角色渗透“我是猫妈妈,你们是谁呀?”
2、一个猫妈妈又许多的猫宝宝。
3、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去森林里玩吧。(听音乐)。
(二)分树墩。
1、森林到了,有好多小树墩,都有哪些颜色呀?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小树墩?(丰富词语:有许多小树墩)。
3、一个猫宝宝搬一个你喜欢的'小树墩。
4、许多小树墩到哪里去了呀?你搬了几个小树墩?(逐一寻问)。
小结:许多的小树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三)分鱼竿。
1、猫宝宝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小鱼、老鼠。。)。
2、我们去钓鱼吧。看,这里有多少钓鱼竿?(引导幼儿说:许多钓鱼竿)。
3、分鱼竿:你拿了几根钓鱼竿?
小结:许多钓鱼竿到哪里去了呀?原来许多钓鱼竿可以分成一根一根。
(四)小猫钓鱼。
1、池塘里有多少小鱼?(许多)。
2、提要求:一个个猫宝宝钓一条鱼。
3、手鱼竿:一根一根钓鱼竿变成了许多钓鱼竿。
(五)收小鱼。
1、收小鱼:我们把一条一条小鱼放到老师的大锅里煮一煮。
2、引导幼儿边放小鱼边说:“我放了一条小鱼。”
3、现在猫妈妈的大锅里有几条小鱼?(许多)。
小结:一条一条小鱼又变成了许多小鱼。
(六)分小鱼。
1、许多小鱼煮好了,我们要来分小鱼啦。
2、引导幼儿一边拿小鱼一边说:“我拿了一条小鱼。”
3、猫宝宝们,你们拿了几条小鱼呀?小结: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鱼一条鱼。
4、现在我们来吃小鱼了。什么味道呀?
(七)活动结束。
1、小鱼吃完了,我们要回家啦。
2、放树墩:请你们把小树敦来给妈妈,引导幼儿说,你给了几个小树墩?
3、小结:一个一个小树墩,变成了许多小树墩。
4、开小火车回家。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四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五
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一、引入。
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六
通过操作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以内数的点数。巩固对3以内数的认识。
根据蔬菜的数量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
一、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兔妈妈带兔宝宝去郊游玩吧!(边读儿歌边走进教室)带领幼儿向老师问好,并坐好。
二、出示贴绒白菜、萝卜、蘑菇。
三、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
教师:能干的兔宝宝们摘了这么多的蔬菜。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
一个萝卜我们就只请:一只兔吃两棵白菜呢?应请几只兔子吃呢:
蘑菇呢?谁来帮帮忙呢?
四、根据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教师:咦!都这么厉害呀!这是谁来了(数字1。2。3。)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玩的那么开心,它们也想找好朋友做游戏了:
一个萝卜:数字宝宝1就和一个萝卜找朋友两棵白菜呢:数字几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
五、请幼儿操作蔬菜题卡。
教师:哇;你们太棒啦。听蔬菜们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你们帮蔬菜宝宝们操作题卡;完成好吗?(讲操作要领)。
六、结束。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七
教育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x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学习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习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八
1.掌握铃鼓、响板、碰铃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击乐《喜洋洋》中学习过节奏型xx|xx|和xxxx|。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方面设计了。
1.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2.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3.喜欢打击乐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喜欢打击乐活动,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1.音乐图谱1张、节奏型3张,铃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2.杂技表演课件,《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1.请幼儿结合杂技表演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这首音乐共有几段?
2.出示图谱,指导幼儿准确地拍出节奏。
(1)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引导幼儿探索乐曲中3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a段:节奏型“xx|xx|xx|x0|”,对应图谱“抛接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b段:节奏型“xx|x0|”,对应图谱“转呼啦圈”。
乐曲c段:节奏型“xxx|xxx|xxx|xxx|”,对应图谱“顶酒杯”。(2)引导幼儿探索3种杂技表演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分组创编每种杂技表演的身体动作,集体进行练习,熟练掌握a、b、c段的3个节奏型。
(4)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指挥动作随音乐进行演奏。
3.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尝试使用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1)出示3种打击乐器,请幼儿讨论每种杂技表演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鼓励幼儿说明理由。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给视频中杂技演员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结束幼儿收拾乐器。
1.表演区尝试表演简单的杂技。
2.给幼儿提供节奏图谱及多种乐器,请幼儿探索不同乐器的配乐方案进行演奏。
孩子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创设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在听一听,做一做,模仿杂技演员的.动作中,进一步完整感知音乐。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一下子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分段欣赏,解决活动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重点,我将音乐截取为三段,分段欣赏时,借助课件、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3种杂技表演的节奏型,轻松解决活动的重点。自主练习,教师示范,拍身体部分练习,为后面的完整表现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九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励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歌唱。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十
1、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理解其aba的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激发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3、节奏谱表、小乐器图示。
1、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1)这首歌曲有几段?
(2)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3)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4)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提问:(1)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2)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3、出示节奏谱表,讨论配器方案,练习演奏。
(1)复习认识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的图示及演奏方法。
(2)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3)、看图谱,分组用手的动作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4)拿乐器,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
(5)指导个别幼儿当指挥,其余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作品,理解其aba的结构(a段欢快、b段抒情),激发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2、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器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3、节奏谱表、小乐器图示。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提问:(1)这首歌曲有几段?
(2)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3)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4)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提问:(1)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2)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3、出示节奏谱表,讨论配器方案,练习演奏。
(1)复习认识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的图示及演奏方法。
(2)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3)、看图谱,分组用手的动作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4)拿乐器,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
(5)指导个别幼儿当指挥,其余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十二
《郊游》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台湾儿童歌谣。歌曲为2/4拍,全曲分3个乐句,第1、3乐句比较紧凑,生动地描述了小朋友结伴郊游的喜悦心情。第2句节奏比较舒展表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充分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打击乐器,表达自己对乐曲内在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欣赏体验敲敲打打中感受游玩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春游的渴望和喜欢春天的情感。
1.感受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根据图谱和同伴合作演奏歌曲。
2.能根据歌曲情绪变化创编动作选择配器。
3.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郊游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1.活动前指导幼儿学唱歌曲《郊游》,《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2.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木鱼)幼儿人手1件歌曲《郊游》的节奏谱,两种颜色的水彩笔各1支,乐器图示卡片1套。
1.带领幼儿演唱歌曲《郊游》,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郊游》,用声音和表情表现3个乐句的'不同情绪。
2.启发幼儿边演唱边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鼓励幼儿听音乐自主创编动作,教师进行梳理、提升。
(3)请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用拍手、挽花等动作进行表现。
3.师幼儿共同讨论配器方案,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1)提问:歌曲第13乐句是表现郊游的欢快心情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演奏?
歌曲第2乐句是优美、抒情的,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自主探究。
(3)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用乐器图示卡片帮助幼儿记录配器方案。
4.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奏,根据图谱与同伴合作演奏。
(1)引导幼儿观察图谱,自主选择乐器,分组进行练习。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讨论怎样才能演奏得更整齐。
(3)鼓励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节奏感强的幼儿当指挥,带领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演奏乐器,表现出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体验和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鼓励幼儿在音乐表现区尝试其他不同的配器方案。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十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出坐交通工具去郊游的`样子。
2、ppt出示春天的田野等一些图片,并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天。进而引出歌曲歌词,让同学们熟悉歌词。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4、熟悉了旋律和歌词,教师开始弹奏钢琴教唱。
5、歌曲中三、四、五是难点,学生唱歌时容易出错,因此多次重复,带领同学们反复演唱。
6、播放伴奏,完整地唱歌曲:
7、增加难度,让同学们用手拍桌子,敲打节奏。
请同学们分小组上来表演歌曲,一组唱歌、一组跳舞、一组用打击乐伴奏,之后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请学生一起总结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主要以ppt形式呈现。
音乐教案郊游小班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