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具体经历或事件中的思考、感悟和总结。对于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不仅要关注到自己的成功经验,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其次,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技巧,在写作中要注意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语言简洁准确,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体会。另外,还可以适当参考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写作的常见误区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一
肇兴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侗族风情旅游胜地,也是湖南省重点文化旅游村落。这里做到了世俗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不仅有侗族特色的农家乐、古寨、风雨桥等景点,同时还展示了侗族文化、雕剪工艺、侗族民居等特有的文化艺术。
第二段:体验生活和文化。
在肇兴侗寨,游客可以体验到侗族的生活和文化,如手工雕刻、染绸、编织、剪纸等民间艺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同时还可以参观侗族风情博物馆、侗族文化展馆、民俗文化广场等,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第三段:欣赏优美的景色和特色建筑。
肇兴侗寨周围的山林、田园、河流等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同时,这里还有特色建筑如古老的侗寨、风雨桥、村口土堆等,都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景点。
第四段:体验侗族民宿。
肇兴侗寨的侗族民宿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这里的民宿有精美的木屋,古朴的土屋,还有充满侗族特色的客房,让游客们体验到侗族特有的风情。
第五段:总结。
肇兴侗寨作为湖南省重点文化旅游村落之一,除了以上介绍的景点和活动,还有诸如茶文化、温泉养生等项目,让游客们可以深入体验侗族文化,了解侗族风情。来到肇兴侗寨,游客们体验生活、欣赏景色、品尝美食,这里的独特魅力不容错过!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二
肇兴侗寨是一座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的侗族风情小镇,其独特的侗族建筑、匠人技艺和传统风俗吸引了无数游客。为了更好地了解侗族文化和开展实践能力,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肇兴侗寨的调查实训。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个人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实地考察。
在调查实训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肇兴侗寨。这个寨子内部座落着一些便民设施,比如商店、餐馆、宾馆等,供游客购物和休息。但我发现,这些便民设施并没有破坏侗族建筑的整体风貌,而是融入其中,与周围的侗寨房屋相得益彰。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施的和谐发展。
第三段:社会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肇兴侗寨的旅游现状和侗族文化的传承,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了解到肇兴侗寨的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肇兴侗寨也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不仅建设了侗族文化展览馆,还每年举办各种传统庆典和民俗活动。这种综合发展的模式让我深感赞叹,也反映了肇兴侗寨保护传统文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提升。
第四段:个人体验。
除了调查和观察,我也亲身参与了一些侗族文化活动,对于侗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我参加了侗寨的舞蹈表演,学习了一些侗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在侗寨的民俗村里,我还学习了侗族手工艺品制作,亲手制作了一个精美的侗族手鼓。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
第五段:总结和心得。
通过这次肇兴侗寨调查实训,我不仅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侗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和多样性正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如何平衡的问题。肇兴侗寨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肇兴侗寨调查实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和个人体验,我了解到了肇兴侗寨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发展经济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我也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与经济的平衡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希望在将来的发展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三
肇兴侗寨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部的桂东县境内,是国家AAA级景区。这里是侗族居住的地方,因其独特的风情和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肇兴侗寨的建筑风格是侗族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典范,给人一种古朴、淳朴、大气的感觉。
肇兴侗寨的主要特色是侗族文化。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肇兴侗寨将侗族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娱乐、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来到肇兴侗寨,走在石板路上,看到那些古老而独特的侗族建筑,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侗族风情表演,学习侗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你还可以品尝到侗族美食,如酸汤鱼、酿猪蹄筋等。除此之外,肇兴侗寨还有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如侗锅、侗绣、侗饰等。
肇兴侗寨的建设不仅弘扬了侗族文化,也为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成为了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对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肇兴侗寨也成为了一个吸引人们走近自然、了解民族、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
肇兴侗寨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肇兴侗寨会为更多的人带来快乐和美好的体验。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肇兴侗寨也将不断呈现新的面貌,为更多的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惊喜。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四
肇兴侗寨是位于湖南省的一个侗族聚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进行调查实训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他们面临的发展困境。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对侗族文化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了解了肇兴侗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侗族人民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肇兴侗寨生活了几百年。侗寨内建有传统的侗族风格的房屋,屋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在实地走访中,我注意到侗寨内部有一条古老的石板路,两旁种满了竹子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侗寨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衰落的困境。很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侗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让我深感现代社会给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带来的冲击和考验。
其次,我参观了侗寨内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在工坊中,我见到了侗族妇女们正在织布、刺绣和制作纸娃娃等手工艺品。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充分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面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手工艺品已经逐渐式微。在与工坊的负责人交流中,我了解到侗族手工艺品所面临的困境。缺乏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以及传统技艺的丧失都对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挑战。我深感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侗族手工艺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我深入了解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肇兴侗寨的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和独特的习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芦笙节”,每到芦笙节,侗寨内外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芦笙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不仅在庆祝活动中用于表演和娱乐,还被侗族人民当作一种交流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即“姑婆吃”。侗寨内的姑婆(老妇人)每天会挑选自家果园的新鲜水果,与师徒、邻里一起分享,以此来增进友谊和团结。我惊叹于侗族人民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和传承,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第四,在实地调查中,我了解到侗族人民的教育环境和就业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困难和文化受限,侗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导致很多年轻人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侗族地区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大多数年轻人只能靠务农为生。在与一位年轻的侗族大学生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和对求职技巧的渴求。这让我思考到作为社会一员,应该如何帮助侗族人民改善教育和就业状况,推动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通过这次实训,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侗族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也有责任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为侗族人民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作为一名学生,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为侗族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肇兴侗寨调查实训中,我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我相信,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保护和传承好侗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侗族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笔者调研了广东省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叫肇兴侗寨的小镇。肇兴侗寨位于梅州市西南部,是侗族聚居的地方,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地侗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并为肇兴侗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第二段:侗族文化的发现。
侗族是中国民族之一,特色鲜明,以“侗韵”、“侗歌”、“侗戏”、“侗文”等文化形式为代表,这些都是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肇兴侗寨,听到了地方民歌、赛马跑鹅、红糯米蒸肉等传统侗族文化,感受到淳朴的侗族民风。这些侗族文化的特有风貌,将为游客所喜爱,并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增值贡献力量。
第三段:旅游设施及管理的介绍。
肇兴侗寨作为旅游度假胜地,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了旅游设施和管理机制。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等住宿设施和土特产销售、旅游服务等配套设施都已经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并不完善,缺少统一的品牌旅游推广,因此恐怕这些设施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段:自然资源的现状与展望。
肇兴侗寨位于广东梅西山脉之间,风景宜人,山清水秀。其中有著名的肇兴瀑布、牛头山、五虎岭等自然景点,但由于未得到足够的开发和管理,这些自然景观的质量和生态环境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肇兴侗寨的旅游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我们建议,要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并进一步多元化的丰富旅游的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产品,扩大旅游业的种类和市场份额,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光顾。
第五段:结论与建议。
最后,总结发现,肇兴侗寨处于旅游资源品质较高,但品牌建设、推广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笔者认为,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推广、服务和管理的改进,来进一步发掘更多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和历史,促进旅游收益的持续增长和当地旅游经济的共同繁荣。比如,通过优化旅游规划,完善导游讲解服务,推行民俗活动,扶持农业旅游等等来提升旅游品质,创造更大利润和价值,旅游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广。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六
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侗寨进行探索和体验。近期,我有幸到贵州省某侗寨进行游览,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对于侗寨文化和生活的一些认知和感悟。
首先,侗寨的建筑风格和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侗寨以其独特的木质建筑和禽兽共居的环境而闻名。在侗寨里,屋舍错落有致,蓝天碧水与青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安宁和纯净。这种宁静的环境让我心灵得到治愈,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平衡。
其次,侗寨的风俗和民俗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侗族人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和节日,例如大揽红杜节、牛鬼节等。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和活动,如歌舞、赛龙舟等,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感激之情。这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更加珍惜了自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第三,侗寨的人们热情友善,让人倍感温暖。侗族人民以热情好客而闻名。无论是游客还是陌生人,只要踏足侗寨,就能感受到这种来自内心的热情。在我游览侗寨的过程中,我曾多次遇到侗族人民主动向我打招呼,邀请我一同品尝他们的特色美食和参与他们的村庄活动。这种热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也让我明白到热情和善意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侗寨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有待保护和传承。尽管侗族的传统文化和技艺饱含智慧和独特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这些文化和技艺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危机。在我与当地人民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技艺的重视和努力。他们努力寻找和纪录传统的歌舞表演、手工艺品、染布和木雕等技艺,并且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技艺。这种努力让我深受启发,也认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应该保护和传承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最后,侗寨的美食和特色产品让人魂牵梦萦。侗寨的食物和特色产品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工艺在国内外闻名。例如,侗寨的特色美食“腊汁鸡”以其酱香浓郁的口感和色泽鲜亮的外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侗寨还以染布、木雕等特色产品而闻名。这些美食和特色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味和美观的追求,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经济来源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侗寨的文化和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宁静和和谐的环境,浓厚的民族特色,热情友善的人们,以及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让我明白到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这次侗寨之旅,我深深体会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同时,我也对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使命感。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七
前不久,我和几个朋友一同前往贵州一座侗族寨子游玩。初入侗寨,我被一片原生态的美景所吸引着。那里的房屋全部是蓝瓦白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周围碧水环绕,翠竹掩映,如同走入画境一般。在侗寨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风情,神秘独特的侗族文化,让我留连忘返。
二、侗族文化的魅力。
在侗寨的游览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侗族文化的魅力。侗族歌舞、服饰、建筑等等,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侗族歌舞,舞者身穿鲜艳的侗族服饰,跳起动感十足的侗族大歌,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尽显青春朝气。而起点极佳的侗族歌曲,让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侗族文化底蕴,仿佛耳边回荡着神奇的诗篇。逛街的时候,我还买了一套精美的侗族服饰,刻意去了解了侗族的服饰文化,领略到了不同的穿着风格和搭配技巧。
三、侗寨的美食文化。
美食一直是我旅行中最爱探索的部分。侗寨的美食文化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在寨子里的小吃摊上,我品尝到了许多道丰富多样的侗族特色菜肴。侗族人喜欢食用母猪肉、母鸡肉、羊肉,烹制出来的菜肴鲜香可口。另外,侗族饮食注重健康和营养,多使用当季新鲜蔬菜和野菜。最有特色的是侗寨的酒文化。侗寨的酒非常有名,主要以米为原料酿造而成,其特点是香、醇、甜,给人一种千回百转的口感。品尝着美食,我更加认识了侗族的饮食文化,也更加充实了这次旅行。
四、与侗族居民交流的体会。
在侗寨里,我与侗族居民进行了友好互动。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热情友好的性格。一位侗族老人告诉我他们生活的不易,但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这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他们特有的信仰体系和传统价值观。他们崇拜自然,相信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有灵魂。他们坚持婚后住女方家,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团结。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对侗寨之旅的感悟。
此次与朋友们一同游览侗寨,令我受益匪浅。侗族文化的魅力、侗寨的美食文化,以及与侗族居民的交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旅行除了让我收获了欣赏美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次学习、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将这次旅行中的感悟运用到实际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时,也更加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八
多户,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米,有层。
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层,高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
间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
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
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
层,高米。
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
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九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都不用担心,但是建议在旅游旺季最好还是提前预定较好。从义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保护地带,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脚楼景观,而这里也是肇兴购物最集中的地方。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
肇兴景区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景区以肇兴侗寨为核心,辐射周边堂安、纪堂、登江、厦格上寨、厦格下寨、己伦、上地坪等7个村寨和萨岁山及皮林溶洞群,构成约38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该区域是中国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也是以侗族文化为核心资源旅游示范区。
肇兴侗寨始建于南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距今有850多年历史,现有1012户、4146人,历史悠久、人丁兴旺,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凭着保存完好的侗族传统村落布局、质朴的侗族传统生活气息和以世界遗产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文化习俗,肇兴侗寨于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于在中国《时尚旅游》杂志社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活动中,肇兴景区入选其中;同年,肇兴侗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堂安侗寨。
中国侗族地区唯一的一座生态博物馆,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声望极高,具有国际品牌,这里生态环境极佳,植被完好,有鼓楼、花桥、水井、古墓群、梯田,还有一座中国政府和挪威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
纪堂侗寨。
地处坡岭,聚落成三角形。1538年由肇兴村分居于此。据传,古时这里皆深山密林,山中有口山塘,侗语称山梁为“已”,塘为“堂”因此得名为纪堂。纪堂侗寨有鼓楼共3座,下寨一座,上寨两座,以下寨一座最为壮观。始建于清末,民国(1927年)维修,1966年遭破坏,1980年又再次修葺一新,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江侗寨。
寨内有一座五龙堂庙,香火鼎盛。
厦格上、下寨。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寨后圆宝山上有非常珍贵的清朝道光年间的朝廷封禁碑。白玉带、是厦格寨后山的一处白石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泥人节”热闹非凡,是侗乡非常闻名的一个节庆。
已伦侗寨。
一个精致井井有条的寨子,已伦寨子不大,却非常有味道,小巧精致。所有建筑是倚势而建,错落有致。
上地坪侗寨。
萨岁山。
是侗文化的一个源点,有特殊意义。有神秘的吸引力,上地坪作为萨岁山的守护者,村寨错落有致,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有原始森林,有马尾滩瀑布,有奇形怪状的岩石,构成一幅山水风光画卷,美不胜收。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地方文化,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肇兴寨面积0.32平方公里,辖三个行政村,即肇兴村、肇兴中寨村、肇兴上寨村,22个村民小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为侗族。就侗族南部而言,肇兴侗寨是屈指一数的,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20xx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将肇兴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20xx—20xx年列为全省十三、二十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
20xx年一月,国务院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20xx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居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
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风情原始、古朴。佳节期间,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种叫“或夜”的活动。这是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大型社交活动,甲寨举寨前往乙寨做客,当客人临进寨边时,主寨的姑娘们早已在寨门前摆起了拦路凳,唱起栏路歌。客人闻歌而对,一唱一应,几个回合下来,喝了拦路酒,才肯放客人进寨。寨中男人吹芦笙放铁炮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进寨子的鼓楼内。人们聚居在鼓楼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举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萨岁”的仪典。两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带领下,拥着“萨坛”绕寨一圈。然后在芦笙曲中进入歌坪,手拉手围成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是为“哆也”。
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意犹未尽,又集于鼓楼围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们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将明。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全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
鼓楼的平面均为偶数,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立面均为奇数重檐,少则一层,多达十七屋,高度多为二十米左右,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顶部为攒尖、悬山、歇山等形式,顶端置葫芦形塔刹。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建筑类型有厅堂式、干栏式、门阙式、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肇兴景区位于黔东南黎平县南部,与湖南怀化和广西桂林毗邻,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黎平机场已开通贵阳、广州和上海航班,景区距厦蓉高速、黎洛高速从江东站仅3公里,距贵广高铁从江站仅2公里,随着厦蓉高速黎平水口至桂林段的贯通和贵广高铁的建成,肇兴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变。
1、黎平县城方向:黎平汽车站有直达肇兴的客车,每天9班,7:20~16:45,票价21元。自驾车在黎平南站上高速,向南行驶,在从江东站(洛香)下高速,然后左转沿纵一线(洛香岔路口至肇兴主干道)直行至肇兴。行程约45分钟。
2、从江县城方向:从江汽车站有直达肇兴侗寨的客车,上午7:30,中午1:00。如没赶上,可先乘车到洛香,再换乘至肇兴,5公里路程七八分钟即可到达。(洛香车站距肇兴归杩服务区【景区售票处】仅2公里,也可以徒步前往。)。
3、贵阳方向:可乘坐贵阳至黎平的客车,在厦蓉高速从江东站(洛香)下车,再换乘到肇兴的车。自驾车也是在从江东站(洛香)下高速,然后左转沿纵一线(洛香岔路口至肇兴主干道)直行至肇兴。(贵广高铁预计将于底正式通车运营,届时可乘坐高铁在从江站(洛香)下车,再换乘至肇兴。)。
4、凯里方向:可乘坐凯里至洛香或凯里至黎平的客车,在厦蓉高速从江东站(洛香)下车,再换乘到肇兴的车。自驾车也是在从江东站(洛香)下高速,然后左转沿纵一线(洛香岔路口至肇兴主干道)直行至肇兴。
肇兴镇上旅馆众多,条件比较好的是肇兴宾馆(准三星),标间240元;其他家庭旅馆大多60-220元/人,基本都带卫生间和空调的,接待条件尚可,在黔东南地区特色村寨中算接待能力比较好的。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第一段:介绍侗寨旅游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侗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是知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可带给人们欣赏美景、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而侗寨旅游更是能让游客亲身感受到这一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作为一位游客,我此次的侗寨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领略到了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的风土人情。
第二段:描写侗寨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250字)。
侗寨不仅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民俗文化。在翠色的山脚下,小溪潺潺流淌,古老的木楼错落有致地散落于山间,整个侗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自然的胸膛中。而到了侗寨,我才真正了解到侗族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精美的侗绣、多彩的侗族歌舞等等。每年举办的苗族大歌盛会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三段:感受侗寨的民风民俗(250字)。
侗寨的民风民俗是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寨中,我亲眼见证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活动。清晨,村民们纷纷从自家的木楼中走出来,他们身穿传统服饰,歌唱着悠扬的侗族歌谣,热情地迎接着游客的到来。与当地民众交流后,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他们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此外,他们对待客人也非常热情好客,给予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到身临其境,恍如置身于家人的温馨氛围之中。
第四段:通过侗寨旅游获得的启迪和感悟(250字)。
侗寨旅游不仅让我触摸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让我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我在此次旅途中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了解到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我在与当地村民交流中,体会到了追求简单幸福的真谛。尽管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同,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如家庭、友情、亲情,都是跨文化共通的。这次旅行也让我更加珍惜和重视这些真正给生活带来快乐的重要元素。
第五段:结语(250字)。
侗寨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回忆。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中,我不仅欣赏了自然的风光,还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到启发和感悟。通过这次旅行,我深知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眼前的风景,更在于心灵的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再次踏足侗寨,与当地人民共同分享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一路辛劳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天然寨。“肇”在侗语中是开端、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含辛茹苦,最后假寓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处所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步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展,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寓居,肇兴为“六洞之根”什么叫寨门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畴。寨门的造型非常讲究,若建在比拟平坦的途径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碰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必一钉一铆。奢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澜等。四周配以多少何图案的花纹,精致雅观。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现欢送;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别离别。咱们当初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气习惯。侗族地域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群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跟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风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运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遇,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子等阻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个“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整拆除清洁,客刚才得进寨。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生疏到相识,有的由个别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懂得。尔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来往了。有一个有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盼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友人。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附近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方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观般构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路顺风,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饶,气象平和,年均匀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出产和生涯。因此,人们纷纭从五湖四海迁来,和气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差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修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呈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异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构造,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处舒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硬朗坚固,扣合无隙。
鼓楼外形不一,有的呈四周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档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甚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普通宽约二、三平住持,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旁边置“火塘”,周围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笼罩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能够看出,宏伟绚丽,既有宝塔之雄姿,又有楼阁之精美,巍峨肃穆,蔚为壮观。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造艺术,是侗族国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主要标志,今后大家只有见到鼓楼,就晓得这里确定是侗寨。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奇特适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我要告知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本人的能工巧匠,全部修建都是在他们脑筋中刻画而成,素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固然不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连接,却完全吻合,从不产生错误。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鬼斧神工、技能不凡。这种能工细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仍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侗寨中的鼓楼,是吉利的象征,旺盛的标记,世人心齐的表示,因而,在寨上建筑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独特声誉和志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对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募捐银钱的数量,逐一刻在石碑上,破于鼓楼旁,以昭后代。
肇兴侗寨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肇兴侗寨。
导游词。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兴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风情。
肇兴现在经过开发,各种服务设施已经很完善,吃饭和住宿都不用担心,但是建议在旅游旺季最好还是提前预定较好。从义团鼓楼旁边的水泥桥开始一直到仁团鼓楼这一段,是肇兴的重点保护地带,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脚楼景观,而这里也是肇兴购物最集中的地方。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现是肇兴乡政府所在地,寨内分设三个行政村,共有92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什么叫寨门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
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
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
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
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往,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
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
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
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
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
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
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的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火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寨上男女青年为大家演唱的是侗族大歌,大歌是一种自然合声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的民族音乐,传说是一个名叫四也的侗族青年到天上去采摘下来,传遍侗乡的,因此,也有人称为“天籁之音”。从50年代开始发现,唱响全国,80年代唱响巴黎,震惊世界音乐界,现正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唱完大歌,姑娘小伙们就要邀约大家踩歌堂了,踩歌堂侗话叫“哆耶”,是一种集体性、祭祀性的舞蹈,是侗族先祖贯公和也降创造的,据说参加跳这个舞能消灾祈福、保佑平安,请大家都加入到吉祥的队列中去吧,你会得到平安,得到幸福,健康长寿的。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萨堂,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耶”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
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和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这是礼团的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
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供踩堂歌用的。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这块油光发亮的石头是用作什么用的呢?是侗家妇女们用来捶布用的,布织好了,初染一遍,为了使它纤维更紧密,质地更柔软,今后染色得更加亮丽,就需要反复地捶,真可谓千捶百练。
晚上,捶布声声,也是一种天成音乐。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
作文。
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我想问问大家,鱼塘中间那个四四方方的土木台是用来干什么的?还有外面围着的一圈栅栏是用来干什么的?让我告诉大家,这叫鱼窝,是鱼群逃避天敌、防御严寒的地方,比如水塘经常放鸭子,鸭子是叼鱼的,当鸭子进水塘时,鱼就逃进窝去躲起来,鸭子被栅栏挡住,等鸭子走了,鱼又无忧无虑地出来觅食,聪明的侗家人在鱼窝上面培上土,种些常用的葱蒜、丝瓜等等,既美观又实用,真是一打墙几方便。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座鼓楼还有一个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叫“抬官人”,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清正廉洁又乐善好施的“天官”,经常下到各个侗寨去访贫问苦,与侗家结下深厚友谊,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天官,每年过年时开展抬官人活动。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接着,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知道后,一人献一块青布,搭成了一条通天大路,四也上天采歌,传遍了侗乡。你看,这一块块青石,一条条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不正是当年的青布变成的吗?侗族群众向来有修路架桥、热心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人们为了解决坡高路窄、逢雨难行的困难,村寨的道路大都铺上青石板,石板路是本地工匠就地取材,开山取石建成石块,全寨人投工投劳共同铺就的。象这样的石板路,侗乡到处可见。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铺路架桥的功德,在路的尽头或桥头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建造人的姓名,建造时间和捐款人姓名、捐款数额等,让那些热心公益事业、好行善事的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各位朋友,肇兴侗寨参观完了。肇兴历史悠久,素有侗乡歌海之美称,同时肇兴又是集侗族食品之大成的地方,还是侗族民族工艺品较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我们到下榻的地方之后,可根据各自需要,欣赏侗乡歌舞,品尝侗乡风味食品,购买民族民间工艺品。总之,让大家到肇兴侗寨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还能给家人带去一片侗乡的祝福,带去你美好的记忆。谢谢大家!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旅途辛苦了,我是大家此次肇兴侗寨之旅的专线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首先欢迎各位朋友来咱们美丽的肇兴侗寨旅游观光,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全国最大最古老的侗寨,让大家感受到古朴神秘的侗族文化,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和侗乡人民的热情好客。
黎平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地势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两条源自山间的小河婉转曲折,穿寨而过。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它在20xx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还有着“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我们现在进入寨门所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侗族拦路”,它是当地的一个民族风俗。当村寨之间有集体活动、联谊、唱侗戏、探访等都会出现拦路,这种活动也叫做“月也”。当客人进入寨边时,主寨的姑娘们就在寨门摆起了拦路凳,唱起了拦路歌,并且客人要与主寨的姑娘对上几回合,喝了用牛角杯装的拦路酒,才能放客人进寨,进入寨中我们可以看见,寨里的男人吹芦笙放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入寨子的鼓楼内。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侗寨的标志——鼓楼,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它被誉为“鼓楼之乡”,鼓楼结构独特,层叠交错,不用一钉一铆,每座鼓楼的外观,大小,高低,风格各不相同。鼓楼的柱子上雕刻了很多的图形,其中最多的就是龙,关于刻龙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村寨外的深潭里住了两条龙,一条白龙,一天乌龙,他们同时看上了村子里最美的姑娘,于是他们化身为人,都向姑娘表达了爱意。姑娘只钟情于白龙,拒绝了乌龙,所以乌龙非常生气,他想把整个村子都消灭完。于是乌龙就喷水想要淹没村子,白龙知道后就来阻止,他与乌龙大战了很久,他终于把乌龙打败了,抢救了村子,可是他受伤太重,就这样永远的倒下了。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鼓楼的柱子上刻了白龙的形象,就像白龙一直在保护着这个村子一样。”鼓楼就是侗寨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
看完鼓楼我们就要去旁边的歌坪,踩起歌堂了,踩歌堂也叫“哆也“,是为了祭祀祖母”萨“的仪典。青年男女在寨老的带领下,围着”萨坛“绕圈,然后芦笙曲进入歌坪,大家手拉着手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肇兴不但是鼓楼之乡,还是歌舞之乡。侗族人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20xx年来到肇兴侗寨采风,并写了。
散文。
《伞下的侗寨》,也高度赞扬了无指挥多声部重唱的侗族大歌。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感受侗族人的热情了,他们准备了“长桌宴”,可以供上百人一起用餐,桌子上的全部是侗族特色菜,如:腌鱼、腌肉、捆捆肉、蕨粑、风雨老南瓜等。用餐过程中,侗族姑娘会给每一个客人敬酒,并且客人的手不能碰到牛角杯,否则客人将把牛角杯的酒全部喝完。用餐后我们还会有篝火晚会,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绕圈,边唱边跳。
各位旅客朋友,我们的肇兴之旅到这就基本结束了,希望大家今晚吃得开心,唱得开心,跳得开心,重要的是侗寨让大家感受到了侗族的风土人情与崇尚自由的精神,让大家饱了眼福和口福,给各方的朋友带去侗乡深深的祝福,并且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肇兴侗寨是贵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历史,其中有五个鼓楼,名称分别为仁,义,智,信,礼;还有两个大点的戏台;而另一个伴随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风雨桥,则也有五个。侗族人称风雨桥为“花轿”,大概是形状像是花轿吧。
鼓楼主要是公众汇聚的场所,我走到一个鼓楼时,看到一群人围坐在鼓楼下,中间有一个大火盆正在烧着;有个年纪较大的人用侗族话正在说事,而周围的人正认真的聆听老者的话,比正在开着的全国人大的会议的严肃性差不多。鼓楼的柱子上,绑着一个很大的芦笙,大约是三米多长,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芦笙了。然而现代人的拙劣思维,给鼓楼抹黑了----一个鼓楼的第一层檐角上塑造了一个扛着金箍棒的孙悟空的形象,最让人恶心的是孙悟空居然骑着一条狗。嘿嘿嘿嘿。
风雨桥是侗族标志性的建筑,我三十年前在书上看到这种建筑时候,目瞪口呆的充满了崇敬。现在实地看到后,有了更多的崇敬。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木建筑的两个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颐和园的长廊,大约是借鉴了风雨桥的建筑形式。现代人做的鼓楼和风雨桥外形确实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钢筋制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让我喜爱侗族的建筑的,莫过于侗族那形状优美,自然耐用的木楼。侗族的木楼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层,据说一个木楼能保存居住上百年历史。木楼冬暖夏凉,亲切自然。据说建一个木楼需要八万元,而在当地建造同样形状的水泥结构的房子需要二十多万。由于木楼隔音差,走路时候声音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将大的结构用水泥制作,而墙壁和屋顶仍然用木板制作,可谓两全。
选择居住地,是各个民族的首要问题。人,首先要选择有水的地方,否则难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员恐怕不愿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游牧民族的特点;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点,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实为几千年的迁徙特点,因为人类不能离开水。在江水两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点。长江黄河珠江两岸,其实也是汉族人的特点。所以说,各民族的居住选择地的必要条件,其实是同样的首选。
侗族人没有文字传承,但是有独特的语言,他们讲话也讲普通话,而且讲的比较标准,虽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个个都会绣花;一个老太太告诉我她七十八岁了,但是手中所绣的花,针脚着实细腻。而男人女人的节日盛装,均为绣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还绑着不少的鸡毛作为装饰。
侗族女人所戴的银饰物件,绚丽繁华,闪闪发光,是为铜件鎏银,轻巧奢华。任何一个女孩戴上全套的银饰件,都会美丽光华,俨如贵妇,美丽动人。一般套装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艺品。街上有好几家银匠铺,不过加工用火则现代成了氧气火焰喷灯和小坩埚。在明清时候,银子是最普通金属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银饰艺术,这种金属易延展的艺术至今也是金属加工业的顶级手工艺术。结婚时候有一套别致的全套银饰件,大约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来,这类银饰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里喷火。
都是荷尔蒙惹的祸,谁叫咱是男人嘛。
爱艺术图案是侗族的特点,甚至连路上铺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镶嵌在水泥上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曲线,连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讲艺术。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担任,将大锅水烧开,加入靛蓝或者紫的红的染料,经过几次过滤之后放入大锅,将布匹放进去后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挂在长竹竿上晾晒。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带有麻纤维的棉布晒干之后,女人们用大木槌在门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折叠起来的布料,说是要将布捶打的有光亮。说是这种燃料是由板蓝根来制作,有的布料在处理之后还要刷上柿子水,用于布料的防雨防风。果然,经过捶打后的布匹不仅是光亮,更是因为纤维被强制伸展,结果是衣服难以发皱,穿在身上久不变形和发皱。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块方石,磨的异常光洁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将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后裙子总是自然折叠的硬楞硬角的永远像是刚烫过似的。每天听到捶打布匹的声音,于我则是一种很惬意的声音:如果有个汉族女人每天在捶布让我听到的话,我会爱上她。
侗族的另一个服饰特点是编织许多带子,用来绑在腰间和捆绑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还用于女孩对男孩表示爱情的象征。
在侗寨的三天里,每天都看到红白喜事。女人们一手提着竹篮,里面大约放着五斤糯米,左手提着一个罐子,也装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礼。问询为什么这样,答曰:右手提篮子是女人行礼,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礼,里面装着米和钱。一般来说,与红白事主家关系紧密的人,行礼大约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亲戚则行礼大约是五百到三千元。更远点的街坊,只需提来篮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记之后,马上反馈的回礼则是一斤半猪肉,一斤米,还有水果或者糖,回礼远远大于普通的行礼,而且还可以吃两顿饭。饭是大锅猪肉炖萝卜,血红,酸菜炖猪内脏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没汤,米酒任饮。所以如此算来,红白之事的主人家大办事情完全是阔小姐开窑子店--------图的是快活。
看红白之事来帮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将猪肉无论哪一块都是剁成小块,连猪脸都扒了皮,剁成小块放进大桶里,然后倒进锅里和萝卜共煮。对于这些帮忙的人来说,看得见的肉和骨头都剁成小块放进锅里去和萝卜共煮,部位平等,一视同仁。只是猪血,因为珍贵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据主家的气派和财富来讲,杀牛来犒劳街坊邻居直系亲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贵重客人,则一定要安排吃牛瘪的。其实对任何人来讲,碰上红白事,你郑重的去捐献五十元钱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两顿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话,你照样可以去大吃两顿,人家仍然热烈欢迎,并且频频向你敬酒,只要你脸皮够厚就得。
红白之事,在餐馆门前,架了五口大锅,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么。晚上,就地放电影,这可真的让我开了眼界:居然放映机是数字放映机!也就是电脑化的放映机。想起小时候我看过三十五毫米放映机,看到过八点七五毫米放映机,看到过十六毫米放映机,没料到在这个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进一个样的数字放映机放映电影,而且是抗日神剧。侗族的三个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这个地方是三国时候“七擒孟获”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个地名叫“顿洞”),相当于现在的“镇”。这个我来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个风雨桥名叫“孟猫花轿”,可见孟获还真是这个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获”是一个历史或传说,但是诸葛亮虽然最后该是失败,但“攻城不如攻心”这让诸葛亮大赞的主意,却是马谡讲出来的并留于青史的。马谡学孙子兵法之心得,颇为精粹。谁敢说马谡没有才华?你让现在党校的教授指挥三十八军试试会怎样?马谡不过当时是诸葛亮手下没有将领了的牺牲品。由此三国之后,侗族和汉族和好,此是明证。延至现在,“哇哈哈”充斥侗族乡里,绝不是银匠做出来的,正如当今我面对正在卸货的大卡车上装的满车的“矿泉水”只有傻眼一样,宾馆里的电视机顶盒和wifi,总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时候静的可怕,静的几乎连自己的心跳声音都能隐约的听到。寨子里的狗似乎都是哑巴,几天里没有听到任何狗叫声。狗儿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着你,期盼你能给丫一个骨头;你若是不理它,狗儿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声的看着你远去。
晚上八点之后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来,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无任何让你惊醒的动静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买早餐的话,告诉你没有!您老还是回去睡了回笼觉之后再来买早餐吧。
侗寨有个艺术团,每天两次的表演节目,早上十一点和下午五点钟。这个艺术团全是当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爱,曾参加过全国的各种民族艺术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无伴奏“大歌”曾经在五十年间走向了世界去演出,当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听到侗族的大歌时候,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我过去是吹法国号的,也学过深奥的音乐理论,知道人类的无伴奏和声是多么的难和罕见。侗族千年的无伴奏合唱艺术是那样的卓越,令我中华民族在世界音乐舞台有足以骄傲的自豪。于今我在侗寨听到现场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为之动容。
太美了!美的让懂音乐的人五体投地。
这里的侗族有着太多的淡定,他们对游客来旅游和拍照似乎无动于衷:随你怎么拍照片,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当游客如同空气一样的不存在。如果你认为他们冷漠,那就千错万错了。他们侗族人是非常热情的,经常是主动给你打招呼。熟了之后会请你去家里吃饭,聊天。在少数民族中,侗族人无论年纪大小,其讲普通话是最好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对外来人的热情,是我在少数民族中少见的。你在寨子里,随时会有愿意跟你聊天的人。一个店主妇女就直接坦率的问我:你认为马航失联客机是怎样的结果?我对这个问题只能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寨子里绝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这里的生活没有多少因为外来的事情所改变,他们的生活依然很淳朴,尽管不妨碍镇上开着“海尔专卖店”。镇上的旅馆都有wifi,表示着他们与中国同步。当然,你在这里可以去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店里去抽一百万的大奖,这个抽奖与全中国同步,当然你肯定抽不到大奖的,只能做做此梦,嘿嘿。
这里的侗族人用马来犁田,这种马是广西的矮种马,小的比牛还小;大部分的时候,马被放到野地里去随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马被绳子缠住了脚,于是去帮助马卸掉绳子;马儿相当配合的提起来蹄子,让我将绳子脱下马腿。然后,我抚摸着马脸,马儿惬意的享受着抚摸,我一边抚摸着马头的各个部位,心想原来马脸也不难看嘛。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热情的侗族,侗寨的许多特色令人难忘。
肇兴寨面积0.32平方公里,辖三个行政村,即肇兴村、肇兴中寨村、肇兴上寨村,22个村民小组,全寨有867户,3640人,均为侗族。就侗族南部而言,肇兴侗寨是屈指一数的,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20xx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
一九九九年,省政府将肇兴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20xx—20xx年列为全省十三、二十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之一。
20xx年一月,国务院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20xx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有“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侗寨人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前半为廊,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内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的地方,两侧或第三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幢,也有的聚族而居,将同一房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居于此,设宴接待宾客。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
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
肇兴侗寨侗族文化底蕴深厚,侗族风情原始、古朴。佳节期间,好客的侗家人有一种叫“或夜”的活动。这是村寨与村寨之间的大型社交活动,甲寨举寨前往乙寨做客,当客人临进寨边时,主寨的姑娘们早已在寨门前摆起了拦路凳,唱起栏路歌。客人闻歌而对,一唱一应,几个回合下来,喝了拦路酒,才肯放客人进寨。寨中男人吹芦笙放铁炮鞭炮,敲锣打鼓将客人迎进寨子的鼓楼内。人们聚居在鼓楼旁的歌坪上,踩起歌堂,举行盛大的祭祀祖母“萨岁”的仪典。两寨的男女青年在寨老的带领下,拥着“萨坛”绕寨一圈。然后在芦笙曲中进入歌坪,手拉手围成男外女内两圈,边舞边唱,是为“哆也”。
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意犹未尽,又集于鼓楼围坐,火塘燃起旺旺的篝火。人们唱起了大歌,如痴如醉,不知天之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