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审计报告(专业19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写报告以系统地汇报和总结所做的工作或研究成果。报告的结尾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增加报告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报告的写作方式和结构各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参考报告。
质量审计报告篇一
在实施质量体系(如gb/t19004—iso9004所述)时,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争取使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应强调的是,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或新过程技术与持续的质量改进都值得加以考虑。
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和使他们满意是实施质量改进的原动力。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均应认识到每个过程都能通过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以更好的效果和效率运行。
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通常对顾客、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社会都有利。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并为其成员做贡献、求进步和争先进创造机遇。
1范围
本标准为在组织内部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提供管理指南。
采用和实施本标准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组织的文化、规模和性质,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类型以及所服务的市场和顾客。因此每个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资源特点开发相适宜的改进过程。
本标准不适用于合同、法规和认证时使用。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进行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gb/t6583—iso8402质量—术语
3定义
本标准使用
本标准使用gb/t6583给出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3.1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注1:资源可包括人、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3.2供应链
接收供方的输入使其增值,并为顾客生产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过程。
注:
2输入和输出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3顾客和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
4图11—9表示了供应链单元。
3.3质量改进
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
3.4质量损失
由于没有认识到过程和活动中资源的能力而导致的损失。
注5:质量损失的例子有:顾客满意度损失,因失去为顾客、组织或社会进行更多增值的机会而导致的损失,以及资源浪费等。质量损失是质量成本的组织部分(见4.3)。
3.5预防措施
为了消除已存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再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注6:纠正过程输出的措施包括为纠正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良过程输出和进行的返修、返工或调整。
4基本概念
4.1质量改进原则
组织的产品、服务或其他输出的质量是由使用他们的顾客的满意度确定的并取决于形成支持他们的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质量改进工作应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出现问题再去抓住机会。
通过纠正过程的输出来减少或消除已发生的问题。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再发生。因此,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进了组织的过程,对质量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4.2质量改进环境
4.2.1管理者的职责和领导
最高管理者负责并领导创造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名级管理者应通过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为创造质量改进环境履行必要的领导职责并承担义务。各级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手段来领导质量改进工作:传达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伤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并有权改自己的工作过程。
4.2.2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质量改进的环境通常要求有一套新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即强调满足顾客需要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持续质量改进所必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包括:
——重视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使质量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展示管理者应尽的义务、领导职责和参与情况;
——不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活动,始终强调质量改进是每人工作的一部分;
——通过改进过程来解决问题;
——持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
——建立广泛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流渠道;
——促进合作和尊重个人;
——依数据分析进行决策。
4.2.3质量改进目标
应在整个组织内确立质量改进目标,他们应与总经营目标紧密结合,并注重提高顾客满意度及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应规定质量改进目标以便能测量其进展情况。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富有挑战性和效率。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需共同工作的所有人员应理解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取得共识。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进的目标使其反映顾客不断变化的期望。
4.2.4交流与合作
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能消除影响过程效果、效率和持续改进的组织的人员障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应延伸到包括供方和顾客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交流与合作需要信任。如果要每个人都参与识别和寻求改进机会,信任则是必须的。
4.2.5认可
通过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为(见4.2.2)。
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人个的发展和成长,并考虑到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因素(如机会、组织、环境)。此外,成功的认可过程强调集体绩效和对集体的认可,并鼓励经常性和非正式的信息反馈。
注7:奖励制度应与认可过程相符,特别是奖励制度应避免有害的内部竞争。
4.2.6教育和培训
继续教育和培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教育和培训大纲在创造和保持质量改进环境方面是重要的。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均应在质量原理和实践以及在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方面得到教育和培训。其中包括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见附录a(补充件)]的使用。所有教育和培训大纲均应经过评审,以使之与质量原理和实践相一致。对教育和培训的效果应定期评估。脱离应用的培训是不会奏效的(见7.3)。
4.3质量损失
减少质量损失是质量改进努力的方向。质量损失应与损失产生的过程相
联系。对于那些难于测量的质量损失至少要做出估计是重要的,诸如信誉损失和没有充分利用人的潜力等等。各组织应有利用每次改进质量的机会来减少质量损失。
5质量改进的管理
虽然通过运用附录a中阐述的任一种技术都可以促进改进,但是只有组织结构内部协调地运用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要求对质量改进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测量,并对所有的质量改进活动进行评审。
5.1质量改进的组织
组织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是从两个方面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即有组织内部纵向分层次进行和在横向跨部门过程中进行。组织质量改进时,应明确下列方法:
——通过在负有直接职责和职权范围内的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
——鼓励组织内每一成员开展与其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和协调这些活动的方法;
组织内纵向分层次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各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确定并策划本部门后勤保障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测量并跟踪质量损失的降低情况;
——创造并保持一个使部门内全体人员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
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职责包括:
——规定每个过程的目的以及它与本组织目标的关系,并就此达成共识;
——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联系;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并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
——识别各过程的供方,并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
——寻求各过程的质量改进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5.2质量改进的策划
质量改进的目标和计划应是组织经营计划的一部分。
管理者应在广义上制定质量改进目标,包括减少质量损失。应在经营策划范围内制定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为满足质量改进目标和实施质量方针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这些质量改进计划应注明最主要的质量损失,并在组织的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中开展开。
组织的每个成员以及组织的供方和顾客应参与质量改进计划的制定。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改进机会。
质量改进计划一般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来实施。管理者应注意监视和控制这些实施活动,以确保他们都纳入组织的总目标和总经营计划。
质量改进计划的重点是新发现的机会和改进后未取得充分进展的领域。策划过程的输入来自组织的各个层次,来自对已取得结果的评审,还来自顾客和供方。
5.3质量改进的测量
组织应开发一个与其运作性质相适用的测量系统。建立一个客观的测量系统应是为了识别和诊断改进机会,同时也为了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满足单位、部门、职能部门间和整个组织各个层次上的测量需要。测量对象涉及到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有关的质量损失。
a)测量与顾客满意相联系的质量损失可以依据的信息来源包括: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竞争产品和服务部门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记录,收入变化,服务人员所进行的常规检查,来自销售和服务部门的信息,以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等。
b)测量有关过程效率的质量损失可依据: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利用,产生、分类,纠正和报废不满意的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待时间,周期,所提供的性能,不必要的冗设计,库存规模以及过程能力的过程稳定性的统计测量等等。
c)测量社会质量损失可依据:未能发挥人的潜能(如职员满意度调查所示),污染和废物处置造成的危害,以及稀有资源的减少等等。
所有的测量普通存在的变异现象,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体现测量结果所反映的趋势。
除了建立并满足定量化的目标外,进行测量并与过去性能“基线”进行比较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测量增强了识别问题的客观性。
对测量结果进行报告和评审应作为本组织管理核算和控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改进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应通过他们认为是重要的和可定量的形式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
5.4质量改进活动的评审
应在各级管理层定期评审质量改进活动,以确保:
——质量改进的组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质量改进的计划是适宜的的并正在落实;
——质量改进的测量是适宜和充分的,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进展;
——将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策划中去。
在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应采取当适当的措施。
6质量改进方法
当组织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一致而严格的步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时,质量改进就会逐步取得效益。
6.1全组织参与
当组织在质量改进上进行了很好的发动和管理时,该组织的全体人员及各管理层就会持续地承担并实施许多复度程序不同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会成为每个人员工作的一项正式内容,这些项目和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些需要组织跨部门的小组甚至要由管理者参与实施,有些则由个人或小组承担。
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通常始于改进机会的识别,而改进机会的识别则基于对质量损失的测量和/或与同领域占领先地位的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一经确定,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向前推进,并通过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得以完成,最终使该过程达到和保持新的、更高的水平。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完成后,应立即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6.2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
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对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应加以明确规定和论证。规定应包括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如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述。应将项目或活动的范围、计划、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也应作出规定。
6.3调查可能的原因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确认和分析以提高对有待改进的过程性质的认识。应按照认真制定的计划采集数据。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去假设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决策应以事实为依据。
6.4确定因果关系
性的因果关系,需要根据经认真制定的计划所采集的新数据加以验证和确认。
6.5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
在确定因果关系后,应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方案并加以评价。组织中参与该措施的成员应研究各方案的优缺点。能否成功地实施预防或纠正措施,取决于全体有关人员的合作。
注8:对过程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可以产生更满意的输出和/或减少出现不满意输出的频次。那种完全依赖对过程的输出进行纠正的做法,如返修、返工或分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6.6确认改进
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后,必须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确认改进取得的结果。收集数据的环境应与以前为调查和确定因果关系而收集数据环境相同。对伴随产生的其他结果,不管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也需要进行调查。
如果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之后,那些不希望的结果仍继续发生,且发生的频次与以前几乎相同,则需要重新确立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6.7保持成果
质量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通常包括对规范和/或作业或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以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这更改成为所有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改进后的过程则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控制。
6.8持续改进
如果所期望的改进已经实现,则应再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进一步改进质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根据新的目标实施质量改进项目呀活动。要安排好优先次序,为每一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分配好时间期限,但时间期限不应限制有效的质量改进活动。
注9:“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进。本标准中的质量改进方法重点放在该循环的检查——处理阶段。
7支持工具和技术
在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中,以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分析为基础进行决策是很重要的,正确地运用为此目的而开发的工具和技术有助于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的成功。
7.1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
质量改进的决策应尽可能地以数字数据为依据。应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数字数据中所反映的差异、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
7.2适用于非数据数据的工具
某些质量改进的决策建立在非数字数据的基础上,这类数据在营销、研究和开发以及管理者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应运用适当的工具正确处理这类数据,使其转化成可供决策用的信息。
7.3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培训
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应接受工具和技术和应用培训,以改进其工作过程。脱离应用的培训是很少奏效的。本标准附录a中阐述了已被广泛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表11—5列出了这些工具和技术及其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在特定的应用场合,可使用其他的工具或技术。
序号工具和技术应用
a1调查表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2分层图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a4头脑风暴法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a5因果图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a6流程图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a7树图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求之间的关系
适用于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a8
控制图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及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a9
直方图显示数据波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有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a10排列图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总体效果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a11散布图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本附录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质量改进工具和技术。下列工具和技术可用于数字数据分析。调查表适用于数字数据分析和非数字数据分析两种情况,故首先介绍适用于非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最后介绍用于数字数据分析的工具。
按下列格式对每种工具或技术进行介绍:
a.应用:工具或技术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b.说明:对工具或技术的简要描述;
c.程序:工具或技术的使用步骤;
d.示例:工具或技术的应用示例。
a1调查表
a1.1应用
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
a1.2说明
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a1.3程序
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将要解决的问题);
a.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的数据(解决问题);
b.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统计工具);
c.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并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谁收集的数据;
何地、何时,以何种方式收集的数据;
d.通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
e.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
a1.4示例
表a1调查表
缺陷类型
缺陷原因未印上的页数模糊的页数透过反面的页数顺序不对的页数合计
机器卡纸
湿度
色料
原件情况
其他(详列)
总计
调查者:
日期:
地点:
调查方式:
a2分层图
a2.1应用
分层图用于将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归类。
a2.2说明
在收集到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大量观点、意见或其他想法等信息之后。用此工具把这些信息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组。此项活动中要激励每个人创造性地、充分地参与。最好能由一定规模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建议最多为8人),这样便于组员们很好地合作。此工具常用于归纳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观点。
a2.3程
序
a.用广义的术语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狭义的术语可能影响主题的提出)。
b.尽可能多地将每个人的观点、意见或想法记录在卡片上(一个意见一张卡片)。
c.把卡片混合起来随机放在一张桌子上。
d.将有关的卡片按下列方式分组:
把看似有关系的卡片放在一组;
一组最多为10张卡片,不应将单张卡片勉强地编入某组;
找出一张能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
把主卡片放在最上面。
e.按组将卡片中的信息登录汇总。
a2.4示例
图a1和表a2列出了对电话问询机的要求。
图a1按a2.3步骤c)的随机分布
表a2按a2.3步骤e)对资料分组归类
可变的长度信息
时间和日期标记
不计次的挂断
指示的信息数量收到的信息
通路密码
耳机插座秘密
清晰的说明书
快速查询卡说明
带有清晰标志的控制
易于使用
通过遥控电话操作控制
易于消除
消除“选择的”信息消除
a3水平对比法
a3.1应用
a3.2说明
水平对比法是把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和性能与公认的领先者进行比较,它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a3.3程序
a.确定对比的项目
此项目应是过程及其输出的关键特性;
过程输出对比应直接与顾客的需要相联系。
b.确定对比的对象
典型的对比对象可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和/或不是竞争对手,但在对比项目上是公认的领先者。
c.收集数据
——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考察、访问、人员或专家调查以及技术刊物等方式获取有关过程性能和顾客需要的数据。
d.归纳并分析数据
分析的目的是针对所有有关项目制定最佳的实践目标。
e.进行对比
根据顾客的需要和竞争者及非竞争者的绩效确定质量改进的机会。
a4头脑风暴法
a4.1应用
头脑风暴法用于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a4.2说明
头脑风暴法是引导小组成员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和澄清大量观点、问题或议题的一门技术。
a4.3程序
包括两个阶段:
a)产生阶段
组织者重申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本次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然后小组成员提出各种观点。本阶段的目标就是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
b.澄清阶段
小组重温这些观点,确保每位成员都理解了所有的观点。在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对观点作出评估。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包括:
——确定组织者;
——明确阐述头脑风暴会议的目的;
——每位小组成员依次提出一个观点;
——如可能,可对本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进行补充;
——在此阶段,既不评价也不议论观点;
——把所有观点公开记录下来;
——本过程持续到不再有观点产生为止;
——重温所有观点并加以明确。
a5因果图
a5.1应用
——因果图用于:
——分析因果关系;
——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a5.2说明
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展示已知结果(如某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之间的一种工具。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类别与子原因,形成类似于鱼刺的样子,因此该工具又称鱼刺图。
a5.3程序
a.明确、扼要地确定结果。
b.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数据和信息系统;
——环境;
——设备;
——材料;
——测量;
——方法;
——人员。
c.开始画图,把“结果”画在右边的方框中,然后把主要的各类原因放在它的左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入”(见图a2)
d.寻找所有下一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并继续发展下去。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两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见图a3)。
e.从最高层次的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如收集数据、采取控制措施等等。
注:
10.绘制因果图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头脑风暴法收集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用分层图把它们归纳成原因类别和子原因。
11.在某种情况下,列出一个过程和主要步骤作为原因类别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当将某过程流程作为改进的结果时,常常利用流程图来规定这些步骤。
12.绘制出因果图后,经过进一步完善可成为一个“活工具”,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13.因果图一般由小组集体绘制,但拥有足够过程知识和经验的个人也可画出。
a5.4示例
图a4列出了照相版质量差的因果图
a6流程图
a6.1应用
流程图用于:
——描述现有的过程;
——设计新过程。
a6.2说明
流程图是用图的形式将一个过程的步骤表示出来,通过对过程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
调查改进的机会。通过对一个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能发现故障的潜在原因。流程图可用于从物流到产品销售或售后服务阶段等任一过程的所有方面。
流程图由易识别的符号构成。一般所使用的符号如图a5所示:
a6.3程序
a6.3.1描述某一现有的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c.确定该过程的步骤(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d.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草案。
e.与该过程中的有关人员一起评审该流程图草案。
f.根据评审结果对流程
图加以改进。
g.对比实际过程验证流程图。
h.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过程实际运行情况的记录,也可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
a6.3.2设计一个新过程
a.确定该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b.将过程中的步骤具体化(活动、决策、输入、输出)。
c.绘制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加以改进。
d.注明日期,以备将来使用或参考(它可用作该过程设计操作的记录,也可用于差别设计改进的机会)。
a6.4示例
图a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复制文件和过程
a6.7树图
a7.1应用
树图用于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a7.2说明
树图用于系统地把某一主题分解成组成要素。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的观点和用分层列出的或者归类的观点可以转换成树图,以显示出逻辑和顺序关系。此工具可用于进行策划和解决问题。
a7.3程序
a.清楚和简要地阐述将要研究的主题。
b.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头脑风暴法或使用分层图中的主卡片)。
c.绘制图形,把主题放在左框内,把主要类别放在右边。
d.针对每一主要类别,规定其组成要素及子要素。
e.把针对每一主要类别的组成要素及其子要素放在相应的右边。
f.对树图进行评审,确保在顺序上或逻辑上都没有空档。
a7.4示例
图a7所示为电话问询机树图。
a8.1控制图
控制图应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
a8.2说明
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和过程固有的随机波动的一种工具。随机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引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控制图建立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之上。控制图利用有效数据建立控制界限,如果该过程不受异常或特殊原因的影响,进一步的观察数据将不会超出这一界限。有关控制图的详细资料可参阅相应的国际标准(如iso7870和iso8258,见附录b)。
注14:控制方法的种类很多,他们可用于过程、产品任何输出的所有计量或计数特性。组织应进行培训,并就如何绘制和应用控制图积累经验。
a8.3程序
a.选择控制特性。
b.选择合适的控制图。
c.确定分组原则(项目的小集合,并假定在该集合内波动仅由随机原因引起),样本大小和抽样间隔。
e.计算各分组样本的统计量。
f.根据分组样本的统计量计算控制界限。
g.绘制控制图并标出各组统计量。
h.研究控制界限之外的点并标出异常(特殊)原因的状态。
i.决定下一步行动。
a8.4示例
根据表a3中的数据绘出a8所示的控制图。
表a3溢出量及抽样统计(x,r)
单位:g
分组号x1x2x3x4x5xxr
1
2
3
4
54732443520
1937312534
1911161144
29425938
2812453625178
146
101
197
14635.627
29.218
20.2633
39.430
29.233
6
7
8
9
104035113833
1530123326
3544321138
2727262035
2345263732157
116
160
145
16331.429
23.221
32.033
29.017
32.622
11
12
13
14
152744403118
3125243222
2237194714
3532123830
2540245019161
134
139
149
15832.226
26.810
27.833
29.926
31.631
16
17
18
19
20731231832
380414037
2512294820
3120352447
1227384031111
156
144
157
14831.625
31.241
28.836
29.627
29.628
21
22
23
24
255242522425
203115328
2947413222
2827223254
4234152921195
97
171
163
14139.028
19.428
34.225
32.632
23.227
累计746.6686
平均x=29.86
r=27.44
a9直方图
a9.1应用
直方图应用于:
显示跳动的形态;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a9.2说明
用一系统等宽不等高的长方形来表示数据。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调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变化的高度表数据的分布情况。图a9表示最常出现的4种波动形态。通过对这些形态的研究,人们能够掌握过程的情况。
a9.3程序
a.收集数据;
b.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确定数据的极差;
d.按数据值比例画横坐标;
e.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观测值勤的数目或者百分数);
f.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高度,它就代表了落在此矩形中的点数。
注15:可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表数据,以便画出直方图。这样的表常称之为调查表。
a9.4示例
图a10所示的直方图显示出上述控制图示例中的溢出量数量(表a3)
a10排列图
a10.应用
排列图用于: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
排列改进的机会。
a10.2说明
排列图是为了对从开发频率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此图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通过区分最很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改进效果。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与每个项目有关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测量方法。矩形用于表示每个基础上相应的作用,累计频数线用于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a10.3程序
a.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b.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等;
c.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f.在每一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度量;
g.自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的量,画累计频数线(见图a11);
h.利用排列图确定质量改进的最关键项目。
a10.4示例
图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明噪音和串线占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改进机会。
a11表示电话故障报告的排列图。
注:上图表示噪音和电话故障报告的72%,它指明了最佳改进机会。
a11散布图
a11.1应用
散布图用来发现和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两组相关数据之间预期的关系。
a11.2说明
散布图是一种研究对出现(如[x,y]),每组一个点)的两组相差数据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云,可从点子云的形态推断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x与y之间正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增加,负相关意味着x值增加,y值相应减少。
图a12是6种常见的点子云形态。通过研究这些形态,人们可以掌握这些组数之间的关系。
a11.3程序
a)从将要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的两面三刀组相关的中收集对应的数据(x,y),最好有30对数据。
b)标出x轴和y轴。
c)找出x和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用这两个值标定横轴(x)和(y)轴,两个轴大约等长度。
d)描出成对(x,y)的数据点。当两组数据的数值重合时,可围绕数据点画出同心圆,也可在离第一个点最近处画第二个点。
e)研究点子云的形态,找出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序。
a11.4示例
表a4列出了添加剂的重量与产出率的数据,图a13就是根据这些数据绘出的散布图。
注:此散布图示出了添加剂“a”的重量与产出率之间存在着弱正相关的关系。
附录b
文献目录
(参考件)
[1]iso7870控制图通用指导与介绍
[2]iso8258:1991休哈特控制图
[3]gb/t19004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男陈志田谷艳君李仁良徐有刚徐法张宏伟秦前浩江元英李志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04.4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四部分质量改进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4,第1版。
2.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6,第1版。
3.[美]j.m.朱兰
,质量控制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2,第1版。
4.[美]j.m.朱兰,质量计划与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2,第1版。
5.[美]a.v.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5,第1版。
6.[日]石川馨,质量管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9,第1版。
7.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教育培训部,质量管理原理与理论(质量管理学第1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第2版。
8.[日]铁健司,管理和改善的实施方法(qc入门讲座2),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11,第1版。
9.[日]铁健司,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5.6),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4,第1版。
10.[日]铁健司,管理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qc入门讲座7),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9,第1版。
11.梁乃刚,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与应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8,第一版。
12.蒲伦昌,世界质量管理新特点新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第1版。
13.盛宝忠,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与质量进步,上海质量,,第1期。
14.李春田,新的焦点iso14000,质量管理,1996,第1期。
质量审计报告篇二
按照开展审计工作评议的统一安排,4月30日,区审计局召开自查自评会议,并邀请工作评议组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以及机关退休老同志参加。会上,大家肯定了近年来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初步整改措施。
一、近年来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在各部门的倾力配合下,近三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审计观念全面更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切实做到了“三个转变”:由事后惩处向事前防范转变、由处理处罚向积极建议转变、由被动监督向主动服务转变,改变了社会上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找麻烦、整人、得罪人”的错误观念。角色的转换,和谐了审计氛围、融洽了审计关系,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明显优化,表现在单位和个人主动请予审计,要求审计的越来越多,请审计提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越来越多,采纳审计建议、按审计意见进行整改的越来越多。
(二)审计工作成效明显。20__以来,我局共开展了109个项目(单位)的审计及审计调查,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41463万元,纠正归还原渠道的资金达3418万元;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港澳援建项目跟踪审计(调查)623人次,发放整改意见函215份,对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的监管有力有效;开展“普九”债务化解审计调查,核减债务1101万元;牵头组织了区级政府性负债清理,核减债务12541万元,核减率;核减国家建设工程投资430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600万元,核减城市建设中以开发带动的项目亏损3016万元,积极消化了一些不稳定的社会矛盾;向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6件;坚持以审促纠、以审促建,提出合理性建议105条,促使被审计单位建立完善了56项管理制度,审计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机制制度逐步健全。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以区委政府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见》、《巴州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巴州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巴州区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等5个规范性文件,从而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完善内部制度。坚持目标科学、责任明确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审计程序制度》、《廉政监督责任制度》、《廉洁从审纪律》等数项内部管理制度。目前,率先在全省试行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审理、审计执行“四权分离”的管理办法,待进一步总结完善后全面推行,这必将对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和效能,促进廉洁从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审计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完善控制体系为抓手,严把“四关”,狠抓审计质量全面提高,三年间无一例质量投诉。一是严把审前调查关。通过查资料、走访、问询等方式开展审前调查,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内控制度、核算方式等,为编制审计方案提供依据。二是严把质量复核关。将审计复核工作贯穿于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严格实行三次复核,即征求意见稿复核、全面复核、对外报告复核,确保项目“零”缺陷、程序“零”违规、质量“零”差错、廉政“零”投诉。三是严把处理处罚关。在重点把握问题的定性、法律法规的适用等关键环节的同时,坚持客观公正、原则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在处理处罚决定的文字表述上,力求科学严谨。认真开展审计决定执行回访活动,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事项,进一步加强管理。四是严把项目抽审关。创新实行项目抽审制,即由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在已完成的审计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项目实行再审,通过抽审提高审计质量,并将抽审情况在机关内部予以通报。
(五)审计形象明显提升。一是坚持文明从审。做到“三个结合”:即依法审计和文明审计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相结合、防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要求全体干部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学会换位思考,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二是狠抓班子建设。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契机,要求班子成员深层“^v^”、全面“洗脸”、经常“洗手”、长期“洗礼”,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团结协作意识。班子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班子”。三是抓实廉政教育。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等活动,坚持每年签订《廉洁从审承诺书》,让廉洁从审意识入脑入心。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和特约审计员,强化社会监督,三年间无一例廉政投诉。四是充实审计力量。先后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政府投资审计分局、审计执法监察大队,争取了10个财拨编制,晋升了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上挂下派了2名干部,改变了3名干部的工勤身份,选调了6名干部充实审计队伍,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搞好参谋服务。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深度、有高度、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三年来,共上报《审计信息》69期,《审计要情》28期,《审计专报》35期,使审计工作全面进入党政领导的决策视野,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功能。
二、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审计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审计力量不足。现有职工34人中仅有22名专职审计人员,今年安排计划项目29个(不含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港澳援建项目423个和领导交办项目),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审计手段不新。目前的工作开展,大多仍停留在以手工为主的账簿审计状态,利用计算机审计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没有得到有效采用,影响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审计监督不细。由于“有心无力”,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效益审计开展较少,微观审计多、宏观审计少,个别领域、个别项目审得不透、不细。
(二)机关作风有待改进。按照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我们在机关认真开展了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通过自查发现“四不”问题在个别同志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不守时”,作风散漫,上下班迟到早退;“不守纪”,不遵守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听音乐、聊天、打游戏;“不忌口”,律己不严,接受被审计单位宴请;“不敬业”,责任心不强,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三)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给党委政府的“进言”不深,对问题的实质欠深层次挖掘和分析,信息专报的针对性和建设性不强;给被审计单位的建议不实,整改意见过于粗糙,可操作性差,促使被审单位强化内部管理的效果不明显。督促整改力度不大,个别问题“屡审屡犯、屡犯屡审”,一定数量的审计意见、审计决定未能落到实处,必须加大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力度,审计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四)专业技能亟须提高。尽管80%的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中级以上职称仅占35%,能熟练运用ao系统进行审计的人员不多,尤为缺乏工程技术人员,致使一些投资性项目工程审计只得依赖外聘造价人员。加之,审计任务重、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五)质量与效能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部分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不能完全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个别同志面对繁重审计任务有畏难情绪,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存在“软懒散拖”现象,审计效率不高;极个别同志缺乏政治责任心,工作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深入细致不够。
(六)审计宣传有待强化。重业务轻宣传。集中精力抓审计任务完成,对审计宣传无暇顾及。重内部轻外部。审计宣传“养在深闺”,内部火火红红、外部稍显冷清。重形式轻实效。审计宣传呈“粗放型”,“挂标语、发传单”多,对典型案例解剖分析少,宣传实效不大。
三、认真落实整改提高的各项措施。
(一)把握角色定位,树立服务大局的审计理念。以开展工作评议为契机,用开放的意识、比较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改革的精神,重新审视和研判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跳出审计看审计,要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安排项目计划和开展审计工作,从机制、体制层面建言献策,强化审计服务大局功能。跳出审计干审计,要坚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深入分析查出问题的症结,从加强内部管理层面提出有真效、有实效、有长效的审计建议,强化审计建设功能。
质量审计报告篇三
报告审计工作结果是审计过程报告阶段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人员报告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依据实际情况或需要的不同,报告可以有书面的和口头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之分。但是,审计报告作为审计人员专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交流信息,报告审计结果最重要、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审计所掌握的证据和相关信息,在运用职业判断对之进行重要性分析之后,及时向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提交反映审计结果和审计任务完成情况的书面正式报告,即内部审计报告。有关内部审计报告的问题很多,下面围绕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对内部审计报告作一些一般的说明。
内部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一般要求或具体要求,用文字的形式来说明审计目的、范围和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呈送给有关部门或人员的一种正式书面文件。中期审计报告是对现场审计某一方面或具体领域审计发现的说明;最终审计报告则是整个审计过程工作的最终成果。编写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既定工作,其主要的目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报告的阅读者传递信息。
收集、整理和记录企业管理当局控制下各类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是内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报告就是汇集这些信息(包括令人满意的状况和不能令人满意的状况两个方面)并对之表述审计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主要方式。一份真实情况良好写照的审计报告是赢得企业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信任并依赖其工作成果的一种有效工具。一份成功的审计报告必须能够准确地传递有关被审计活动的真实可靠信息,向读者表明内部审计完成丁哪些工作,还能够完成什么,管理部门应该关心而未能关心的是什么。管理人员,尤其是最高管理人员之所以能够对审计报告给予必要的关注,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组织内部一种相对独立职能工作结果的内部审计报告所收集的信息是在系统的检查和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通过审阅审计报告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审计报告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说服报告的阅读者接受并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
任何一份内部审计报告都应该表述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包括针对一些有害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错误、缺陷或不良管理方式下产生的不规范行为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只有这些审计意见取得报告阅读者,尤其是那些有权对之采取纠正行动的管理人员(包括对存在问题负直接责任的)的认同时,内部审计报告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的效用,成为推动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事实上,审计意见,即便是正确的审计意见也未必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其间,审计报告不具说服力或说服力不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份良好的审计报告在准确反映事实,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能使报告的阅读者,甚至那些熟悉实情、做事谨慎的人们也能够通过阅读报告得出与审计人员相同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并充分意识到采纳审计意见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真正达到协助组织内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标,才能赢得其应有的组织地位和良好声誉。
上述两个内部审计报告致力于达到的目的,也是其它报告方式应予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成功有效的审计过程,实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能活动的总目标。
由于审计活动的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不同,内部审计报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财务审计报告和经营审计报告;最终审计报告和中期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和非正式审计报告;书面审计报告和口头审计报告;综合审计报告和专题审计报告等等。在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这些不同称谓各具特色的审计报告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共同满足报告审计结果、达到报告目的的要求。按照《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指导性要求,在现场审计完成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交鉴认的最终审计报告;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也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取决于报告的类型。下面,就书面形式的中期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作一些简要介绍。
中期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就某些领域的审计发现与被审计单位适当层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并要求他们在规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的一种报告形式。通常,中期审计报告也称作“审计备忘录”。
审计备忘录是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意见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要求作出书面的答复,因为最终审计报告包括中期报告的内容和与被审计单位讨论的结果。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审计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甚至重大控制缺陷。这些不良状况任其存在和蔓延将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这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该适时地编写审计备忘录,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供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以便及时采取纠正行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审计报告工作的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尊重,有助于取得其信任和合作;(2)有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改变不良的状况或遏制其发展趋势;(3)供审计人员检查审计发现的正确性,为最终审计报告提供合理有效的信息。
一般而言,中期审计报告的篇幅较短,写作要求也不像最终审计报告那么严谨,尚不具有公认的标准格式。但是,任何一份审计备忘录都应该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下面是美国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四份较典型的审计备忘录。
审计备忘录的编写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技能、尽管上述四份审计备忘录的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要求:篇幅较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简明扼要地陈述审计发现;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另外,从这几份审计备忘录中,我们可以切实地发现,内部审计活动在客观地确认值得改进的领域,促进组织加强控制、提高工作质量方面大有作为。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备忘录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正是许多组织的企业管理当局都在有关政策和方针中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该慎重考虑审计结果,并及时实施正确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原因所在。
更多。
质量审计报告篇四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独立、公正、客观的评价,是保证市场公正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而审计报告质量是保证审计工作成果合规有效的关键。为了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监管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资源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同时也需要对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分配合理的资源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监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注重风险识别和控制。
在审计工作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以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合规意识,提高工作素质。
在审计工作中,合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必须始终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坚守独立、公正、客观的职业准则。同时,审计人员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充分沟通,确保有效合作。
在审计工作中,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审计人员应当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态度,充分与审计对象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审计人员应当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五、做好审核和复核工作,提高准确度。
在审计工作中,审核和复核工作是保证审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应当始终保持谨慎、细致的审核和复核态度,确保审计报告的内容完整、准确、合规。
综上所述,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审计人员需要立足于以上几个方面,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合规意识的强化和工作素质的提高、与审计对象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以及审核和复核工作的做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市场公正竞争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质量审计报告篇五
审计职业的存在或客观需求在于其可有效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代理成本,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1].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增加经济价值。反之,低质量的审计服务不仅不能增加经济价值,反而纯粹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行中,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财务报表独立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预警和经济补偿三方面的机制对于独立审计质量的要求,正是由这三方面的机制内在决定的。依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影响审计质量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治理以及审计市场这三方面的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事务所的规模组成形式、审计收费、市场占有率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个客户收入的依赖程度越低,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越大,所以,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事务所识别舞弊并出具更严厉审计意见的能力显著强于小规模事务所;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在某种或者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出的特殊专长,它使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行业的审计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由于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客户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组织与营运机制、存在行业特定的会计或审计准则,行业特定的知识可以使作为行业专家(industryspeeialist)的审计师更好地发挥效应。此外,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经验决定着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可能找到审计风险高的领域,降低审计的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审计、会计、法律、税务、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务以及计算机技术,同时,由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会计审计活动中的会计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去关注审计中的风险。专业水平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执业经验的缺乏和职业判断偏差,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审计成本,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低的审计质量[2].
2.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防止审计关系失衡,使独立审计真正成为维护和加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相互信任、合理保障各自利益的基础。相反,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深度影响审计关系格局[3].公司治理机制通过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制约管理层行为,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审计过程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干预,以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质量。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以及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独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环境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既包含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包含制约和抵制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两种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前者产生正面效应,后者产生负面影响,两者综合最终产生一定的审计效果。本文讨论的审计环境主要为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集中程度和审计的监管体系。
质量审计报告篇六
由于该公司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对***年一年的帐目进行整体整理和核实,所以这次实践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它容不得我们去多学一些东西,具有很强的任务性。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每人一台电脑,每人对着各自所分得的月的帐本(每人大概三十本),从早晨八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的吃午饭和晚饭的时间。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根据帐本中的分类记录,将其各笔业务进行分类分人整理到电脑上去,例如:某某,身份证号:3xxx,家庭住址:xx区xx办事处xx村,所购材料:废钢/废铁,数量:xx,单价:xx,价格:xx。在入帐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把帐本中存在的业务准确记入电脑中,还需要通过自己对帐本的整理,核实帐本记录的准确性,看金额是否有出入。整个工作期间,公司老板给予我们很好的待遇,午饭和晚饭均由公司人员安排在饭店吃饭,而且给予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很优越,每天都开着空调,用音响放着我们喜欢的歌等等,这一切表面的待遇让我们感觉很舒服,可是由于电脑的强辐射和固定的工作姿势,使得我们的身体具有一定反应,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坚持了下来,毕竟答应人家按时完成任务。
实践结果: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期限的最后一刻终于完成了任务,结果我们几个有吐的,有头疼几天的,这是其次,当我们知道由于我们的认真,使公司查出了一千多万的错帐时,我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实践中的体会:
(一)会计工作一定要认真。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会计工作要面对的往往是比较烦琐的数字,很多数字相差是微乎其微,只要一不留神就会登记错误。从做帐的会计人员角度看,需要仔仔细细把收据等单据对清楚,把所有单据一张不错的按类分开,认真检查看有无遗漏后,无则按照时间的顺序装订起来,有则改正后再装订,争取一次成功。而从我们把帐簿转入微机及检查的角度来看,我们既要讲究速度,又要讲究准确率。我们需要把帐簿中的每一项记录,一项不漏的登记到电脑上,并且保证登记的数字一个不错,每登记一天的所有经济业务,就要进行依次统计,从而与帐簿中的总帐进行校对,看是否有不同,如果存在差错,就要把本天帐目全部重新校对,以查出到底是是帐簿存在错误还是我们登记到电脑中的帐目存在错误,从而将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如果没有错误则可以继续登记。总之在记帐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否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会带来致命错误。
(二)赚钱没那么容易,每赚一分钱都要付出一分的劳动。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学习一定的知识是目的之一,其次赚钱也是我们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本次实践也算是工作中,我们在不知道工作量及其困难程度下,与老板协议每登记一本帐册,就付给我们七元钱,通过对帐册本数的计算,我们心中一阵欢欣,觉得可以好好赚一笔小钱。可是在后来工作两天之后,我们发现这项工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钱更是没有那么容易赚。首先此次工作就存在时间紧迫性,根据我们第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我们发先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务,于是我们只能延长工作时间,加强工作力度,每天都由早晨八点工作到晚上九点,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足足有十一个小时,而且这十一个小时中每个人都在紧张的工作着,没有一个人可以放松的,因为一旦放松一小会,会使倦意涌来,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同时,我也想尽办法借到一台电脑,找来几个朋友帮忙。就算这样,我们工作到最后一天,因为电脑辐射和强大的工作量,我们还是有吐的,有头疼的等等。当我们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终于体会到胜利的喜悦,终于可以放松了,也终于发出这样的感叹:钱,真不是那么好赚的!
(三)要学会应对突发事件,果断采取措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能按时完成任务。刚工作两天,一位伙伴因为家里有很重要的事情短时间内有可能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直接不能来,眼看工作还有一大堆,我们为以防万一,我立即找来一好友顶替那位同学的工作,虽然这位好友还需要适应,速度可能也没之前那位伙伴快,但是有人干着总比没有人强,这只是我们最初的想法,没想到这最简单的想法却对我们起了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计算,如果当时没有果断的请朋友过来帮忙,我们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要拖延半天时间!尽管那位有事不能来的伙伴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没能来,但是这段时间的工作任务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说小了可能耽误我们的进程,说严重了可能直接导致我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自己工作时身边的每一个变化细节,对于突发事件要采取果断措施,以保证完成任务。
(四)学会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此次实践活动,也算是半打工,工资在我们去工作前,已经由我们几个的代表谈好,但是那是在我们都不知道工作量和强度的情况下定的,工作一两天之后,我们便知道了其中的困难,但是由于我们经历的这种事关金钱利益的事情比较少,又觉得伙伴里有认识老板的,所以也就先忍了,不好意思提涨工资的事情,但是工作到第四天之后,我们终于受不了了,关键是我们发现我们占有“谈判”优势,该公司急于向上级报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罢工不干了,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找他人,而且我们已经做好的帐根本不可能给他们留下,另外,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领导认识且放心,又能找到这么多人和电脑帮忙的并不多,那些专业会计根本不可能做这种琐事,所以经过我们商讨,最后决定和老板谈一谈涨点工资,争取最少涨到十元钱一本帐,没想到很轻松,老板一口答应了!从中,我们才意识到,只要价格合理,在情理之中,受益最大的永远是公司老板,对于流动资金几千万的大公司,根本不可能去计较这些小钱,况且他还迫在眉睫的等待我们完工,具备这么多优势,刚开始我们竟然不好意思开口!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只要对自己有利益,我们就应该去努力争取,当然这是在不违背道义的基础之上。
跳出实践本身谈体会:
这次实践活动,是由我和我五个好哥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生中最后一次并肩奋斗的机会,当然第一次也就是高考了,而对于工作来说,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机会。我的几个哥们,通常在暑假里都是几个人聚在一起玩游戏,一起过关闯关争得属于他们快乐的,而这一次,为了帮哥们的忙,当然学习和赚钱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他们竟然愿意一星期的时间待在一件房间里,天天对着豪无生机和画面的电脑,输着一个个令人心烦的数字,我知道这叫并肩奋斗,也叫友谊的见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过期盼,有过争执,也想过放弃,想过胜利后拿到属于自己那份工资时的激动,但是我们坚持了,互相鼓励了,当然少不了互相嘲损,体会到了并肩奋斗的快乐,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心情,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经历。在任务完成后,我们一起呐喊了,一起疯狂了,一起合影了,也一起回味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经历对我们太珍贵了,学到的东西也太多了!相信我们都会把它当作一笔财富,好好的珍藏起来,对于我们以后工作,也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质量审计报告篇七
一、低质量审计报告及其危害性
低质量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或应知企业存在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即会计报表存在“瑕疵”甚至“毒瘤”,却不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去揭露而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在审计市场中,由于审计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作为审计最终产品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是难以衡量的,审计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审计最终产品的报告是一种标准化格式的报告书,不管是优质还是劣质的报告书,其外在形式、格式及描述的语言几乎是相同的,而且审计本身具有很强专业技术性,即使专业人士也无法从报告本身判断出优劣,而作为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社会公众更难以理解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使下,出具了低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影响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被低质量的审计报告驱逐出市场时,遵守《审计准则》独立性强的注册会计师将被丧失独立性的审计人员所代替,社会审计质量总体水平将逐渐下降,审计市场内部将不存在产生高质量审计水平的自发机制,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产生了怀疑,他们就不愿意支付高额的审计公费,审计公费进一步降低,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经济利益,也将通过偷工减料来节约成本,审计质量也将进一步下降,这种循环作用,将使审计市场上剩下低成本的劣质审计服务,最终将导致审计服务退出市场,因为社会公众不会花钱去购买劣质产品。注册会计师将面临信任危机,审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
(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低质量审计让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蒙混上市,资金流向了劣质企业,不会产生良好的使用效益。而优质企业却因资金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证券市场不能将稀缺资源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到最需要资金、最能创造财富的企业中去,不能有效规范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行为学理论分析
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产生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动机、机会和道德,审计人员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同样也是受这三个因素影响,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部动因,机会是外部条件给出具低量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道德不良的审计人员更容易为出具低质量报告寻找合理化借口。即动机、机会、道德三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促使低质量审计报告的产生。
(一)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在动因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经济人有会计舞弊的动机和倾向,一旦需要舞弊,便以变更注册会计师相威胁或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其配合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当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得不到注册会计师的支持时就会另行选择注册会计师,或以高于正常审计公费的审计支出来引诱注册会计师。变更注册会计师是对现有注册会计师利益上的一种威胁,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上,争取一个客户是不容易的,由于审计产品供应的可持续性,失去一个客户远不只损失一年的审计公费收入,在客户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失去一个客户的损失相当于每年从该客户中获得的收益现值总和,而且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较大的启动成本。而且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品种少,服务对象集中,服务时间重合。“僧多粥少”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审计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审计主动权掌握在需求方手中。面对丰厚的审计费用,有的注册会计师想坚守一方净土,有的注册会计师会为之心动,即产生了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动机。
(二)机会给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可趁之机
由于一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弱化、法律制度滞后,公司管理当局就有机会进行会计舞弊。同时,由于对注册会计师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给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首先,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存在多头监管: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部门,但由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没有问题的时候没有人过问,出了问题,这些部门一拥而上都把会计师事务所列入重点监管的对象。这样,对会计师事务所多头监管、多头检查,容易形成“大家都管其实都不管”的现象。给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同时,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媒体监督不力,经常出现“报喜不报忧”现象,对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现象不能及时地曝光,容易起误导作用。其次,监管措施不力,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新兴的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对注册会计师监督检查一般采取抽查的方式,但抽查范围窄,涉及的审计项目和事务所不多。如果没有有效监管的话,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相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是真实可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对注册会计师监管和监督不力,给他们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
(三)道德不良容易为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找到合理化借口
道德是一个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具有是非、善恶、荣辱的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诚信教育不足,人们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置道德于不顾,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注册会计师也是一般的社会人,不可避免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独善其身”。虽然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由于《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只是从原则上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在宏观层面具有指导意义,但难以具体实施,因此,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难以有效落实,给注册会计师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提供了合理化的借口。
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执业环境,消除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动机
首先,创新审计委托模式,完善审计合约。由于审计委托权掌握在公司管理当局手中,这样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听从管理当局而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因此要消除注册会计师因公正执业而被炒鱿鱼的疑虑,应该创新审计委托模式。笔者认为,在独立董事制度得到落实、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得到保障情况下,应该由审计委员会以招标方式来聘任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特长,使得对注册会计师选择更趋合理,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发现异常现象;而且审计委员会通过聘用注册会计师,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可以更好地独立监督管理层,从而改变目前存在的大股东控制公司、公司治理的落后的现状,以及减轻内部人控制造成的会计舞弊现象,杜绝了低质量审计报告的源头。另外,审计委员会选好会计师事务所,签审计约定书时,可以考虑一次性签约多年的审计服务,这样,可以消除注册会计师的担心而大胆公正执业。
质量审计报告篇八
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等。本文将介绍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调查报告。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调查报告(1)。
随着城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我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旧城改造项目、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推进迅速,征地拆迁评估审核工作已是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带来政府投资审计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凸显。为了畅通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促进科学决策,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线的认识和看法。
一、征地拆迁项目复核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随意变更评估结论的问题。少数征收实施单位和评估公司,在审计部门已出审计结论后,根据与被征迁户谈判的情况,采取变通的方式随意调整原已上报审计部门的评估报告,要求重新审计复核。主要表现方式为:一是调整提高房屋等级、成新率;二是对补偿方案中未列示补偿单价的项目,调整提高单价;三是虚列漏项提高补偿金额;四是有的在审核现场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重新更改评估报告,要求审计部门再次审核。
(三)分户及还建人口认定的问题。由于补偿政策的限制,货币补偿中存在分户并根据分户进行奖励的情况,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涉及还建人口的政策性认定标准,也可能产生人为扩大还建人口的现象。受政策规定的影响,审计部门无法对分户及还建人口进行有效的审核、确认。审计部门只能对征收补偿项目的数量及价格确认。
二、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招投标不规范,造成工程建设风险的增加。一些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确认承建商;有的建设单位存在分割工程采取邀标、议标方式发包的情况;有的单位招标时对建设项目关键数据不锁定,暂定价项目较多。
(二)施工单位竣工结算高估冒算现象严重。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的驱动,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采取高套定额、虚列项目和工作量、虚报隐蔽工程等各种手段,故意抬高工程造价,存在审漏就赚、审出就减的想法,造成工程结算报价虚高。
三、针对政府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鉴于政府投资审计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建议切实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职责,层层夯实工作责任。对特殊事项政府部门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处理。
(二)对征收项目中存在的分户、还建人口、市场价格的认定及及其他征迁审核过程中需确认等事项,建议按照责任分工,由相关单位分级负责,据实审核认定,出具明确意见,并实施责任追究。
(三)各项目指挥部所委托的中介评估机构应严格按照评估资质允许范围进行评估,如超越资质范围进行评估,或者出现虚列项目、模糊偷换概念、调整补偿单价、采取变更、对已审减项目及金额调整后进行重复上报等现象的,由审计部门视情节及误差金额大小提出处理意见,将其纳入黑名单不准在我区从事相关业务。若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违规聘用中介评估机构,或参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人员由区纪检^v^门进行追责问责。
(四)区政府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严禁工程建设单位人为将项目化整为零,如因需要确需分标段,必须由建设单位书面说明分标段的原因及理由,报经分管区领导批准。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调查报告(2)。
政府性投资是我县主要的投资主题,在空余时间对我县政府投资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在投资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投资基本情况及其做法。
(一)政府投资情况。
质量审计报告篇九
嵊泗县审计局:
根据审计通知书,你局将对我单位(或审计调查)。现就我单位与审计(或审计调查)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承诺如下:
一、我们已按《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编制了的会计报表,我们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二、我们向审计组(或审计调查组)提供的资料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
(一)提供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是完整真实的,全面反映了本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
(二)提供的本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及有关文件是完整真实的。
(三)被审年度的所有交易(收支)事项均已入账,重大的期后事项均已在会计报表中作了相应的调整或披露。
上述情况如有不符,愿按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财务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
[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包括投资者和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努力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根本,同时加强审计力度,严把审计质量关,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本文从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和审计过程三个方面的控制分析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环境脱钩改制审计风险三级复核制度。
引言。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就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概括的讲,审计质量具有如下特性:。
1.全局性。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涉及到整个审计过程。每一项具体审计工作,从签定具体审计业务约定书开始,直到制定审计方案,出具审计报告均需以审计质量为立足点,综合考虑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力量的组织形式,审计业务的管理方式以及审计技术的应用效率等内部因素,同时亦应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情况以及法律保障是否强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2.一致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质量优劣的最权威标准,任何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都必须遵照执行。
3.不确定性。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导致不同人对某一具体审计业务质量高低的判断可能大相径庭。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独立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同,就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的评判。即使是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服务,相对于不同的客户,其满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4.限制性。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预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序经常由于审计成本的制约而不得不放弃执行。因此,可以这样说,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
审计质量控制向来是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重头戏。近几年,由于审计质量问题引起的法律诉讼案件层出不穷,暴露出历年来我国审计质量控制环节的薄弱。难怪社会上流传“注册会计师离不开,信不过,靠不住”。因此,扭转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的看法,充分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作为国家经济警察的监督作用,已成当务之急。借助这股改革的春风,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审计质量。
一、审计环境控制。
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审计环境。这也是政府审计部门和民间审计机构共同致力于发展和完善的方向。本文在此就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做分别讨论。
[1][2][3]。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决定着财务报告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使用程度。良好的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提出完善质量控制的对策,为建立良好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日益分散,除了大股东之外,还有很多零散的小股东,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此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作用日益凸显。注册会计师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广大股东权益、投资者利益以及为潜在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合理的会计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而制定各种方法和程序并加以实施,从而让各项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在规定的程序中有序运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无论是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还是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进行控制测试、执行实质性程序、出具审计报告都离不开审计质量控制。通过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能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大众中的公信力,促进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存在恶性竞争。
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完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数量都得以迅速增长。但审计市场毕竟有限,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注册会计师增长的速度。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去争夺同一家企业作为客户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招揽客户,审计费用不断地降低。获得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只能不断的减少审计时间和必要的审计程序,最终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甚至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留住审计客户而一味的迎合客户的要求,与审计客户串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样做不但降低了审计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会计事务所的数量还是以中小所为主,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仅占一小部分。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受人员以及资金的制约,无法像大型会计师事务一样,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管理上也没那么严格。当审计业务量比较大的时候,许多中小事务所会雇佣一些临时人员参与审计,由于所雇佣的审计人员水平难以保证,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降低。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认为能够提高审计质量的三级质量复核制度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三级质量复核制度已经成为常态,但很多时候这种有效的复核制度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审计旺季,项目经理为了完成更多的审计业务获取更多的收入,会缩短复核时间,导致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可能要签署数以百计审计报告,导致最后一级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也极易流于形式。
(三)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监管。
完善有力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能够确保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当前,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部门众多,除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之外,还有财政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多头管理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缺乏核心监管机构,极大弱化了外部监管的力度。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虽然具有监管权,但是没有执法权,对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处罚只能有财政部门执行。其他的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也有监督管理权,但是各部门制定的监管标准不一,无法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造成监管冲突的现象经常发生,最终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收费制度,杜绝恶性竞争。
审计费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多情况下,收费标准比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出具质量较高的审计报告,过低的收费导致不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取得业务,就不遵守执业准则与道德守则,失去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底线。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克服短期行为,合理公平的收费,坚决杜绝恶性竞争。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要想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系统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考核体系,让注册会计师牢记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线”,让所有会计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会计师事务所要对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没有工作效率,没有工作业绩的人员给予惩罚。其次,要让三级质量复核落到实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审计业务整个过程以及工作底稿执行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以及质量得到保证。为了确保三级复核有效实施,必须将每一级复核人的复核内容及其承担的责任进行细化,让风险与利益挂钩。
(三)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是完善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第一,应当明确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监管机构,让核心机构既具有监督管理权,也要有相关的惩处权。其他监管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核心监管机构的工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为了保证监管到位,监管的公平与合理性,还应当设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对核心监管机构的再监督,对其监管行为进行评价。第二,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对故意违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会计师,实行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结论。
要使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发挥最大作用,必须解决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合理收费、杜绝恶性竞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等各种措施,才能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才能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二
(一)审计方案制定不明晰、针对性不强。
一篇审计报告的审计类型、项目、审计对象不同,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评价、建议也应各有侧重。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但审计对象不同的报告,都是一个模式,审计内容局限在账面财务收支方面,反映的问题单一肤浅,评价和建议华而不实,各个报告几乎可以通用。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影响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前调查不充分,甚至流于形式,未深入到被审单位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对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内控制度管理运行、职能职责完成等没有充分的掌握,导致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的编制缺乏针对性,审计范围和目标都没有细化到具体内容,审计过程中对重要事项无法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性,进行深入审计和剖析。
二是审中调查不充分主要是审计方案的编制、执行不全面、没有针对性,对重要事项没有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性,进行深入审计和剖析。
审计方案未及时进行调整。
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未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审计调查和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审计实施方案,导致审计操作程序和审计实施方案脱节,对重要事项的审计调查取证不完备,留下审计风险隐患。
(二)审计事项描述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审计过程涉及的事项很多,审计报告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烦琐冗长,而应突出重点,次要问题简明扼要,做到中心明确,主次分明。
实际编写中存在三种问题:一是表述不简练,条理不清楚。
审计结果报告的编写没有做到文字精炼、措辞严谨、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结构严谨,遣词造句中没有规避概念模糊的词语。
二是没有做到围绕目标,突出重点。
审计报告中所列问题的排序,不符合基本逻辑。
重要问题、宏观问题、审计方案确定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未要放在审计报告的显要位置并详细论述。
三是问题归类不明晰。
未将所有问题按性质进行归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概括,直观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
(三)审计定性不严谨、深入客观。
对审计查出问题性质准确表述、定性,是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内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报告中对查出问题的表述含糊不清,对一些不同性质、违规程度不一的问题,一概用“不合规使用”“违规支出”等表述,对违纪问题进行表述、定性。
未能从主观、客观上对问题进行透彻、宏观分析,模糊、弱化了定性事项的性质。
二是把违规形式相似但问题实质截然不同的问题相提并论,只看表面现象,不看问题本质属性,反映问题不深入、不透彻,仅局限于外部的特征,不能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四)审计评价、建议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
审计评价、建议是审计报告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开阔审计思路,对审计取得的数据放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揭示问题的根源、界定事实。
有些审计报告存在审计评价模式化,审计评价单一,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区分,套用一种模式。
评价用词不严谨,如审计报告中反映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审计评价却是基本真实、合法、健全,有的审计报告甚至出现了审计评价意见与审计发现的问题互相矛盾的情况;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些问题是体制性、行业性、地域性问题,在作出审计建议时,未能宏观掌握,正确区分。
存在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建议,没有事实依据作支撑,有些审计建议不具体,过于原则化,笼统化,缺乏操作性。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建议【2】
(一)提高审计人员宏观思维能力。
对实施的审计项目,在总体上树立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宏观意识,深刻理解审计项目的宏观目标,从审计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入手,提升全过程的宏观审查能力。
一是深刻理解保障和监督的深层次内涵。
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任务,充分领悟《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审计要发挥保障和监督作用的内涵,从深层次领域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风险,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制度完善。
二是建立和提升全覆盖思维。
正确理解审计项目全覆盖与审计内容全覆盖的内涵,统筹安排审计组人力资源,开拓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方式,提升审计项目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开展的思维,对资金、权力、政策全方位监督,实现审计全覆盖。
(二)提高审计方案编制针对性、合理性。
科学、严谨的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南针,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前、审中调查的重要性,加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等不同行业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做到审计调查有的放矢。
一是做好审前调查,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行业资料,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等资料,与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变化和变动,分析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制订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提升审计报告的内涵和深度。
二是提高宏观思维能力。
对取得证据汇总筛选中,增强宏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审计证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判断,对其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进行鉴定,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见微知著抓住问题本质,剖析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提出规范管理建议,使审计事项从个别上升到全面、从表面跨越到本质,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三)提高审计事项分析判断能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审计人员应适应新常态,建立审计新常态思维,提升严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
一是审计报告对违纪问题的表述、定性力求精准、适当。
要学习运用逆层次分析方法,以财经法规为准绳,正确运用审计自由裁量权,综合分析问题的严重程度,从主观、客观上对问题进行透彻、宏观的分析,并用严谨、恰当的措词进行合理表述;从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对从业务、财务审计中发现的违规现象,从总体上加以归纳、分析、整理,综合进行由表及里、微观到宏观深层次的思考,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横向、纵向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综合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抓住问题本质,准确判断、表述制度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审计评价、建议应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把审计取得的数据放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开阔审计思路,揭示问题的根源、界定事实。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要善于使用比率法、因素分析法、对比法量化考核,计算收入增长率、预算收入完成率、国有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准确地将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客观全面反映出来,科学地运用评价标准,用数据查明事实,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报告做出的评价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规章和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坚持以事评人,客观公正,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内外因素对被审计单位(个人)的影响,严格分清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责任和本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三
根据县委组织部、纪委、财政局、民政局、农委、审计局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民基字【20xx】206号》文件要求,我镇及时对全镇5个村民委员会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镇现有5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3063人,耕地面积8359亩。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11元。现有村两委干部35人(不含大学生村官)。
根据安排,结合实际工作具体要求,我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财务检查:
1、村财务各项收支情况:全镇各村未出现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现象,就各村今年至11月30日的收入、支出进行统计,村集体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全镇村级总收入1126239.15元,其中补助收入699354元;其他收入135290.75元;发包及上交收入5300元;经营收入296294.4元。各村的财务收入及时上交村级资金账户,做到了应收尽收。全镇村级总支出1033371.62元,其中管理费用171392元,其他支出861979.62元。各项支出严格按照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审批,没有出现招待费、包车费、礼品、白条入账等现象。
2、各种债权、债务情况:因各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除2008年以前镇政府借用村集体资金12,118161元外,没有发生其他债权经济事项。全镇汇总的村集体现有债务总额441751元,其中包括原贵源村委会办公楼欠账42300元;原贵川村委会办公楼欠账170000元;村办公楼欠账85000元;原小溪村委会办公楼欠账83851元;西村村西村至东太坑机耕路路基欠账53000元。
3、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和执行情况:在财务审批程序方面,各村民委员会都能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工程项目的开支等根据规定都召开了相关的会议,进行决策。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违规现象,集体资金管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4、财务公开情况:充分发挥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3人组成,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财务收支进行审核监督,由财务人员对发生的收支情况进行通报,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并将结果按时上墙公布,做到了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按照“一票据一公开”,使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完整,程序规范,格式明了清晰。
5、制度建设情况:近年来,我镇结合实际,在执行好《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制定了《镇村级财务支出管理细则》。如严格执行村级开支审批报账程序、严格控制备用金和现金支付限额、严格控制购买办公用品、压缩办公经费以及通讯费、交通差旅费、招待费等、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等。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镇村干部和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引导村干部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自觉执行各项制度,遏制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在具体落实中,始终坚持所有应纳入村级财务管理的收入项目全部纳入到镇农村三资代理中心统一管理。做到凡是收入所有权归村组集体的,一律都要及时交到村级集体资金帐户,严禁集体资金体外循环。
1、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村两委没有把应有的集体资产和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单靠上级补助资金难以维持村级组织日常运转,村集体经济发展愈显困惑,村级公益事业难以开展,导致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
2、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够到位。虽然建立了监督组织,但没有定期开展监督活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上都与相关规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个别村只单纯强调财务公开,而不注重资产资源处置上的公开,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公开还不全面。
3、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管理不完善。部分村对属于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家底不清、管理较乱,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界定权属及资产变动情况不能及时准确登记,造成账实不符。
4、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有些村对村集体的资产、资源的经营发包、租赁、产权转让、工程建设、土地承包流转等项目不重视合同签订,合同签订随意性大;个别的不按照民主程序,不公开、不进行招投标、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对等、不全面;有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
1、加强村干部廉洁自律和财经法规教育。组织村两委和村监委成员认真学习《蓝田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及其他关于村集体财务管理等文件,提高村干部法律和财经管理意识。
2、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管理费用开支范围与标准和财务审批制度等村财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后组织实施。
3、加强村级组织资产、资源管理。
一是落实登记资产、资源台账,盘查固定资产,并要与财务账簿中固定资产相一致。
二是按照“三资”管理的规定,做好资产、资源对外承包项目的发包、合同签订及结算兑现等程序手续工作,及时将集体的各项收入纳入设立的村级资金账户和进行财务结报,严禁私存、挪用,设账外账、小金库。
4、执行好村财季度结报制度,规范报销单据及手续。各村应及时开展财务结算和民主理财活动,每季度按时结报,村监委和报账员应按照程序把好报销单据初审关,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方可给予批准和支付,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不得给予批准和支付款项,也不得传送代理会计做账。
5、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报批手续。严格按照县委及镇党委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要求,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预决算、验收等手续,5万元以上项目必须报镇招投标中心组织招投标,5万元以下可由村级安排组织简易招投标。
6、加强村财公开、民主管理。村级组织应及时将涉及财务方面的重大事项交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并将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布。对每季度的《资金收支明细表》、《会计科目余额表》等财务公开资料,由村报账员及时领回,经村两委负责人和村监委主任审阅签字同意后,进行张贴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7、加大对村级财务经办员的培训力度及管理。用1-2年时间使村级财务经办人员全部取得会计证,使村级财务经办人员应持证上岗。村两委负责人应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和督促,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村级财务经办员应及时撤换。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四
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为保证审计报告质量,在项目审计工作中,充分发挥审计小组长、项目主审、审计组长、法规处、办领导、审计业务会议六个环节和层面的职能作用,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取得好效果。
一是发挥好审计小组长现场管控作用,确保审计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该办要求各审计小组在完成审计实施任务后,不但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做好审计记录,编制完成审计工作底稿,还要写出本小组的审计报告;小组长要发挥好在审计现场的直接监控作用,对小组报告中涉及到的第一手资料严格审核,保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并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是发挥好项目主审的综合作用,确保审计资料的完整性。要求项目主审从严把握审计结果的各个细节,认真负责地梳理汇总各小组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审计组审计报告的起草任务。期间,要与各小组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尽量避免返工。
三是发挥好审计组长把握总体的作用,确保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审计组长除了要对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行使好审核职责外,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审计组全体人员讨论和研究审计组的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重点对报告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发现问题事实表述、定性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
四是发挥好法规处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作用,确保审计报告的规范性。要求法规处审理人员重点抓好审计过程控制。对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报告反映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法规引用的适用性进行全面审核把关。使审计报告既无遗漏,又要规范。
五是发挥好办领导把握全局的作用,保证审计报告的政策性。办领导主要是注重把握审计结果的政策性和针对性,使审计定性和处理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既能符合实际,又不偏离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大局。
六是发挥好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决策作用,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既可防止出现审计组对问题的倾向性偏好,又可防止个人决策产生的弊端,避免在审计定性和处理中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造成审计报告有失公正和客观。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五
被审计单位承诺书 ***审计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我单位向审计组提供了审计所需要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并做出如下承诺:
一、所提供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银行开户账号等会计资料是真实的、完整的。
二、所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资料是真实的、完整的。
三、所提供的资料如存在不真实、不完整情况,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 审 计 单 位(公章):
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被审计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 计 承 诺 书 xxx审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我单位向你局提供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部项目建设的批准文件、工程资料、财务报告、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并郑重承诺:
我单位提供的全部项目建设的批准文件、工程资料、财务报告、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编制,真实、完整地反映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会计核算状况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如实、全面地向审计组提供了本单位在银行和非金融机构设立账户的情况,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社会中介组织出具的有关报告;如实、客观地披露了关联交易、未决诉讼、抵押借款、为其他单位借款提供担保等事项。
审计组若发现我单位提供的全部项目建设的批准文件、工程资料、财务报告、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有虚假、隐匿、篡改、毁弃等行为,我们依法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应法律责任。
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法人章: 财务部门章
内部审计承诺书
××审计组:
我们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负责,并作如下承诺:
一、我们提供的会计报表是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由本单位负责编制的。我们保证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本单位报告期末的财务状况及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并对其合法性负责。
二、本单位业已提供全部财务、会计记录和有关资料,保证无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二、本单位保证所有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损益均已全部纳入本单位账户核算。
三、对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要求提供的有关调查、核实材料,本单位将按规定时间签署完毕,送交审计小组。 承诺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财务负责人签名:
附件2:
被审计单位重要事项承诺书 *****公司审计组: 根据审计组的工作要求,现就我公司在本次审计过程中的有关配合工作,向审计组承诺如下:
1、我公司已按本次《审计通知书》所附《审计所需资料清单》要求,提供了属审计时间范围的全部资料,并将根据审计组要求,在收到新的《审计所需资料清单》后一个工作日内,提供其他审计所需资料。
3、我公司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存在账外资金、账外账户。
4、我公司已安排确定各职能部门的审计联系人,负责本部门资料提供、解释说明、审计情况反馈等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审计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安排他们出差或休假。
5、我公司将提供必要的审计工作条件。
以上承诺,我们将严格遵守,并愿意接受审计组成员的监督和评价。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六
本人受聘参与xxx审计局对xxx项目审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效能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定,切实做到依法审计、规范审计、公正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一)自始至终保持独立、客观、公正性的承诺
1.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不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2.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不存在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3.不存在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 4.不存在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二)保密承诺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2.对已获委托的审计项目,不对外泄露审计信息; 3.对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技术资料、知悉的商业资料,严格按照审计执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操作执行,做好保密工作。
(三)廉政承诺
1.不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宴请; 2.不住高档、豪华宾馆;
5.不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公款旅游及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
8.不借用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或在被审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9.不私下通过中介组织或其它形式收取劳务费、咨询费、介绍费等;
10.不单独私下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严禁泄漏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
承诺人(签字)单位名称(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七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存货审计中的现状和难点,分析存货审计失败的原因,提出提高存货审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存货审计;难点;提高质量;建议。
对一般制造业或商品流通企业而言,存货在会计报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主要项目,也是现金流量表中影响营运资金的最大组成项目,同时存货计价的准确性还会对利润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因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而使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审计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反映,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想对存货取得较满意的审计结果,对存货审计中的技术及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和难点。
(一)存货审计的现状存货的审核与其他的资产项目审核相比,较为复杂,其审计现状为:对存货方面的审计,因其存货成本计算的复杂性、数量和质量鉴定的特殊性,大部分停留在成本价值处于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数量和质量方面直接采信被审计单位账务反映的数量和质量。
(二)存货审计的难点。
1.存货计价方面,存货成本计算繁琐。审计人员需通过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数据进行验算,或经过非会计资料,如:生产部门、劳资部门提供的资料另行计算,而分析评价其价值是否准确可靠。
存货成本计算中,要涉及原材料的耗用、人工工资的计入、制造费用的分摊。如果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产品,还要在不同产品之间按产品产量比例法、定额耗用量比例法、工时比例法等分配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采用计划价计价的企业,还要在存货成本中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2.存货数量方面,因存货存放于不同处所(包括工厂、销售机构及分支机构),控制及盘点困难。
3.存货质量方面,因种类、项目繁多,差异性大,观察与鉴定困难。可能因为呆滞、过时、陈旧及毁损而使其价值减损,审计人员因对被审计单位产销活动及业务认知不够,而难以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是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工艺,也未深入现场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而仍停留在抽查测试材料费、人工费的原始凭证层面,含糊其词,一笔带过,致使被审计单位将一些不相关原材料摊入成本而未发现,如领用材料制作专用设备,而将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另外,审计人员未进行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的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的组成未进行相关分析,而简单地对账面数字进行计算后,即确认存货成本计算无误,但未警觉到被审计单位可能有更普遍的其他差错存在。如材料假出库、虚列成本费用、调节当期利润。
二是审计人员预先告知被审计单位监盘存货的地点,使被审计单位得以预做准备,就未观察地点之存货做不实调整。存货监盘人员经验不足,审计人员允许被审计单位人员跟随在旁边并记录审计人员的抽点项目,使被审计单位在事后有机会对未抽点项目做假。
三是审计人员缺乏存货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审计组中也未配备专业人员。如期末存货计价中,因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的缺失,即使被审计单位期末存货发生减值,其是否应计提减值损失及正确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都不能使审计人员有很大的把握性,致使在存货质量方面只能取信于被审计单位的报告。
(一)存货成本计价方面1.审核材料计价方法、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分摊是否采用了一贯性原则。可抽取其中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材料出库单进行重新计算,以验证被审计单位在材料计价方面是否适当、公允。
2.生产成本审计中,要审核企业工艺流程、管理要求、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否适用、科学;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适当;还要检查生产通知单、产量和工时记录是否完整;与生产成本明细账及成本计算单是否一致等。审计人员可收集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疑点及异常,还可收集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生产产品车间及厂矿的生产统计报表或车间的考勤记录、车间产品的耗用及开工记录的日志或台班记录、车间核算员核算的相关资料、劳资部门的人员分布及工种、职位及薪酬报表的原始记录等资料。与财务归集分配的人工费用,用以相互印证及分析复核,以辨别是否存有人为调剂利润的情况。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合理性与真实性。
3.在产品成本的审计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难以期后抽盘;期末成本是否真实合理,主要取决于期末在产品计量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方法的科学性。由于这一特殊性常被少数审计人员忽视,他们往往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相符后,就给出一个“确认”的结论,这显然是草率的结论。要确保在产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审计人员应尽可能侧重其成本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和一贯性,并辅助一些分析性复核,如:通过产成品单位成本的变化,分析已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合理性,从而观察判断在产品成本的合理性,当然作上述分析时不可忽略材料及其他费用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
4.对于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在加强盘点的审计程序,进行重点抽样或全面盘点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具体分析盘盈的原因,收集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生产产品材料的正常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企业前几期及近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资料,对两者作比较分析,看是否存有异常,同时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领用材料购制专用设备,材料成本计入生产费用的现象。
此外,在生产成本审计中,还应审查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的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加强异常产成品项目的盘点和成本计算工作,收集相关的销售、生产、出入库等原始资料,与统计报表相互印证及分析以辨别异常的现象。可先作分析性复核(收入成本的配比分析、各月波动分析等),也可直接依据存货审计时产成品减少量与存货销售在销售收入账户中反映的销售数量结合起来,进行数量方面的配比测试,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存货数量控制方面对于存货数量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做好存货的监盘,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并且与账面记录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
1.应由熟悉客户状况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负责存货监盘。
2.审计人员应当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进行必要的抽查,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底稿。执行盘点观察时:(1)抽点的重点应放在高价值的项目上。(2)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不要事先或太早告知被审计单位前往的地点。同时,应分成不同的审计组同时进入监盘场所,以免被审计单位提前或根据不同的监盘时间进行安排、调整。对于审计人员并未亲自抽点的存货项目,审计人员应进行分析性复核,避免被审计单位将存货盘点数及汇总资料加以操纵或歪曲。(3)盘点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公司间及工厂间的存货调拨收发活动,否则,应确定是否已做好适当控制。
3.审计人员抽查存货数量时,应亲自计数,而不应听信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报数,以防止“空箱”和虚报或结果被修改,应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审计人员还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4.根据存货不同的存放特点,对那些不易计量的、需通过测算的存货,应考虑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5.对于已经监盘确认过数量的存货,审计人员还要获取相关证明文件,从而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存货拥有所有权。
(三)存货质量控制方面1.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审计人员应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残次及存货价值远远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很久未用的存货项目,或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不寻常,应保持机警以确定是否有受损、过时等情况。
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存货质量确定审计业务中有很多环节都将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例如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和对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计提,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会计经验,还需要审计人员了解掌握各种材料、产品、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会计、评估、市场等复合的知识结构,才会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断结果。所有这些对政策的把握、对企业风险的选择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3.利用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服务。在组成审计组时,可将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相应的专家列入审计组中,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弥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欠缺。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人民出版社,(2)。
[3]刘建军。审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4]辛旭。成本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9)。
[5]汪一凡。为什么不该取消会计的库存明细账[m].财务与会计,(3)。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八
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和增长。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等方式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且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融资成本是指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股利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长率,并不十分符合实际,现阶段应用也比较少。股利折现模型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银行借款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常理。
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经典的计算模型,相比来看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数据获取较容易一些,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客观性较强,测算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股权融资成本。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探讨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的关系,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的严格基础假设。它集合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即选取选择国债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债权的平均收益率等变量,整理出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现代投资的组合理论指出,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消除。就是因为投资者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就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溢价,股权融资成本则为无风险报酬率与其股票的风险溢价率之和。国内关于事务所审计质量在债务市场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仅有的研究也没有一致性的定论,本文采用利息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利息费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利息费用占总负债的比例越高,说明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西方对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也就比较早,同时西方的研究学者对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过程也较为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经典理论:“声誉机制”理论(deangelo,1981)与“深口袋”理论(dye,1993)。deangelo(1981)认为,当客户公司决定聘请审计师时,由于不同的客户公司。
二、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实。
有了不同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事务所的每次审计都能够增加其对客户公司的了解及业务熟悉度,从而能够为其自身带来专有优势,但同时审计师也随着熟悉的加深而面临丧失独立性的问题。deangelo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审计师声誉(审计师规模)使事务所独立于客户公司从而得到解决。因为,如果享有市场声誉的大型事务所,为其自某一客户公司牺牲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行为又恰恰被市场参与者观察到,那么该事务所相比于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自自身处于大型事务在客户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更高的现状中,从而面临着更大的、其他的潜在准租金的损失。最终deangelo得出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即越有市场声誉,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发布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与“声誉机制”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深口袋”理论,dye(1993)提出该理论认为,维持高质量审计可以减少法律诉讼,审计师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诉讼,因此得出与deangelo相似的推论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发布准确的审计报告的动机越强烈。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大部分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均支持两者存在正相关,并认为国际四大确实代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于我国的事务所审计情况而言,国内研究学者认为,国内优秀的审计师集中于国内“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务所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因此认为国内“十大”所代表了较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选择国内“十大”所为高质量的审计的替代指标,并且将数据控制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干扰。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到的深沪股票,剔除奇异值和缺失数据后,保留了88个数据样本,并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审计21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67个观测量,配比较为均衡。债务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深沪股票,并选择其剔除数据缺失值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里5个时间点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个观测量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大所审计46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85个观测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对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资讯。本文将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定义为高质量事务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为1,非前十位所取值为0,为了排除其他审计因素干扰,数据选择中,均选择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据。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对外融资成本较高,借鉴“声誉机制”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发布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而我们普遍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投资信息,这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
假设2: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
将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即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事务所的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均值分别进行对比。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0808421,而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同样,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0196936,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2283012。高质量的事务所同样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结论同假设1和假设2相吻合。第一步,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所审计和非大所审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方差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705,大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接受两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设;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
证分析果,t统计量的概率为0.015,在95%的概率下,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t检验的认为两者的均值想等的原假设,也就是说,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不跨0,这也说明两个成本间的平均值具有显著差异。第二步,对审计质量和股权融资成本进行相关性分析。由spss分析工具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0.254,即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17,0.01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定认为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认为在5%的显著性检验上认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的。
第一步,我们依然采用spss分析工具做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是否大所对债务融资成本即利息费用占比的影响,观察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结果如下: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拒绝方差相等的原假设,可以认为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方差存在显著差异;接着看方差不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认为两者的均值想等的原假设,也就是说,由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同非大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平均值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从样本的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看,区间并不跨0,这也说明两个成本间的平均值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二步,将对债务融资成本和审计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由spss分析工具的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0.409,即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系数为0的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00,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原定认为两者不相关的假设,即认为在5%的显著性检验上认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的。以上的研究证实了假设1和假设2,即审计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具有负相关关系,即审计质量越高,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更低。
较高的审计质量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是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如果企业想要降低本公司的融资成本,聘用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增强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信心,对于公司的融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利于企业积累资金,开拓市场,较快发展。本文在选取股权融资成本的数据上,选用了2009―20的深沪地区的股票,但在随后为了证实时间序列上合理性,本文将研究推广到了和20,这几年都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得到与本文同样地结论。但是本文在数据选择的地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选择相对简单,可在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
质量审计报告篇十九
新形势下,作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密围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发挥审计职能,营造和谐氛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个值得共同探讨的课题。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所谓审计质量就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虽然,地方审计发挥了审计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从主客意识和客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地方审计质量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法规体系的健全滞后。
目前,我们国家的审计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综观审计工作外部环境,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不规范的行为依然存在,无形之中这就增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而从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法律法规不可能涵盖经济生活的全部,即使有所涵盖,也有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着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这种法制体系在不断健全的过程中,其来及弥补的疏漏一定程度影响了地方审计的质量。
2、审计管理体制的人为牵制。
审计机关,其性质所决定必须独立于被审单位及受权人等。可以说,独立性是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审计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审计机关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经费和人事关系隶属于地方政府,必须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但与此同时,法律又要求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从体制上有所欠缺,审计机关也不具备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如在办案中,上级领导打招呼说情。办案人员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
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和任务逐渐增多。部分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把完成审计任务和查处大案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影响了审计质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完成审计项目数量多,打造精品项目少的现象。有的审计人员以查处大案要案为审计工作的唯一目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不能全方位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真实情况,造成审计监督的死角。
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具体表现在:对重大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和上级审计机关检查验收的审计项目较为注意,对一般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对审计结论和作出审计决定的质量管理上较为注意,对审计程序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到位;注重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目标的实现,而相对忽视应当遵循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操作规程,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执行的不够位。
5、审计工作队伍的素质不高。
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单一,应对复杂审计工作和提出宏观监督建议的能力比较弱,以单纯的财务会计知识来查错纠弊,就账论账的传统财务审计观念比较浓,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得不到提高;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对政策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宏观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审计建议往往得不到被审计对象的有效采纳,审计综合报告得不到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受到挑战,增加审计的科技含量,推进审计技术进步已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懂电脑审计的人员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一)、炼内功,提升队伍综合素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经济领域里的很多问题仅靠传统的审计手段已经很难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我们要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本,构建学习型审计机关。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组织各项能力、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审计机关应该根据完成审计任务的需要和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现状,确定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的目标、战略规划,明确不同时期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为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和环境。全体审计人员应该树立接受终身学习教育的意识,自觉地查找自身在依法审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和实践,弥补不足。
2、构建清廉型审计队伍。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廉政建设放在首位。地方审计机关要按照“抓班子、带队伍、讲工作、树正气、办实事”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抓大事、议大事、努力提高驾驭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能力。认真落实胡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教育审计人员,严守审计“八不准”纪律,多想工作、多讲奉献,树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构建文明型审计形象。要大力倡导“对人知感恩、对物知珍惜、对事知尽心、对己知克制”的道德行为理念,实施以执业道德、政务美德、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建设工程。教育干部职工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艰苦奋斗,做文明审计的表率。
(二)、重监督,切实履行审计职能。
紧扣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安排布置各项工作,突出加强对各项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以预算执行审计为抓手,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加大专项资金包括一些公共资金的审计力度,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1、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内容选择上关注“四个重点”:即紧密围绕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收支编制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等问题的审计,促进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紧密围绕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和实施情况的审计,推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建立并规范运作;紧密围绕推进预算分配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加强对预算分配行为的审计;紧密围绕推进县级预算管理不断规范,加强对预算调整、追加支出的审计。在审计方式方法上,搞好“四个结合”:即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揭露问题与分析原因推进整改相结合,会议通报审计情况与对外公告审计结果相结合。既客观反映成绩,又如实揭露问题,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2、强化涉农资金审计。“民以食为天”。地方审计机关,要一切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为着力点,开展审计监督,在审计方向和审计内容的确定上,必须坚持以资金为纽带,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重点关注资金的流向、流量、流速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看涉农资金是否姓“农”,有没有变小、变向、变质。一是监督农民负担卡内的农民应负担的各项负担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超标现象;二是监督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农民头上;三是监督有没有负担卡外的收费现象;四是监督有无变向收费现象,及时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抵制不法行为。要对那些违纪违规部门进行处理处罚,并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反映;四是资金使用的专一性,资金分配是否用于“三农”建设,钱是不是发在农民群众身上,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资金问题,有无虚报冒领现象,有无偷工减料行为,有无偷梁换柱之事。
3、强化涉农部门监督。一是注重对行政执法、管钱管物部门的审计监督。为了减少和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促进其依法行政,正确行使职权,应定期对涉农部门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查处农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钱物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杜绝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益;二是注重对涉农干部的审计监督。村干部本应是村民的“主心骨”,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可有的村干部却利用村级财务不健全的缺陷,采取票据久拖不报、收入不做账或做假账、虚报支出等手段谋利;在土地转让、工程建设中收贿赂、挪用征地补偿款、扶贫救济款等款项;挤占集体资产或利用村集体资产为个人谋私。长此日积月累,导致矛盾升级,有的甚至形成了一些群众性事件。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通过审计,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干群之间的“零距离”对话,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促进解决了农村存在的“上学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三)、勤服务,力推县域经济发展。
工作成效是校验一个机关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作为审计机关,要以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为根本,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扎实履行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双重职责,当好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经济运行的监控者、经济决策的参谋者和政治文明的促进者。
1、搞好协调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上级审计机关的重视、县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单位的配合,因此,一是要处理好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动、自觉地接受上级部门的业务领导,积极、热诚地为上级机关服务。二是要处理好与地方县委政府的关系,服务、服从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和县委、政府工作重心,为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管工作出谋划策,竭力维护地方经济秩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执法执纪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注重协调配合。四是要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审计机关在查处问题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文明执法,要与被审计单位在高层面上沟通,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沟通平台,要通过审计监督,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的“良师益友”。
2、当好政府参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起到“系统监控”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朽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做法一是合理安排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对于人民群众特别关心的行业,领导任期较长的单位,都应安排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纠正,把审计“关口”前移,实现对单位领导人的事中监督、同步监督,为“先审后离”创造条件,既保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也起到惩治和预防腐朽的双重作用。二是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所有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凡离必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审查账目,而且要检查履行各项经济责任、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情况,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可行性调查研究方式,不断加大审计的查处力度,有效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3、全力搞好服务。地方审计机关,既是经济“卫士”,又是政府的“眼睛”,也是人民的勤务兵。要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审计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坚持以前好的做法,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一审二帮三促进”上。审计报告既要客观反映和分析查出的问题,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