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热门18篇)
在生活中时不时总结一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怎样在总结中准确把握重点,避免过多的废话?以下是小编特别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一
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标。这项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本文将结合个人从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经验和感悟,分享一些体会。
第二段:工作需求严谨的数据处理和技术支持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严谨的数据处理和技术支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从业人员,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是程序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我必须精确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源,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并利用R、Python等工具来处理数据和建模。在处理工作中,时间、精神和技术都有很大的压力,但这也带给我了很多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三段:培育深入思考和反省的能力
与数据处理相比,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思考和反省。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意识到建设长期的、可持续的碳减排和碳捕获技术会给研究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处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反省,总结工作中的错误和偏差,并提出改进建议。成功可能需要从失败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完善我们的工作。
第四段:加强合作和沟通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与各界合作,共同推进。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和团队成员发现与业务部门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合作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共同实现目标。沟通是成功合作的关键因素。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与其他部门和合作伙伴沟通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工作的动向,也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我通过和其他同行进行定期的协作和沟通,建立了广泛的人脉网络,并从中获得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第五段:总结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从业者,我认识到通过创新、技术革新和政策改变来促进碳排放峰值的控制和逐渐减少是实现零排放的必经之路。然而,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合作、更多的彼此理解和支持,更多的开放和相互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与团队成员和合作伙伴合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贡献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二
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把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推进“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为引领,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千方百计增绿碳、增蓝碳。严控“两高”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要把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用立业、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着力打造引才聚才的高水平平台,让人才在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我市人才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评估,深入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人才需求,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要深刻认识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意义,抓好**市全域科普规划纲要,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人才成长的浓郁氛围、深厚土壤。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三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四
工作,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用有操作、行动、运转、运作等意思。作为名词用有工程、制作、业务、任务、职业、从事各种手艺的人等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可见,努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们自己要做的重大事项,必须坚定不移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清徐县委书记王剑峰说,“就清徐来讲,就是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范富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他表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转型出雏型预期指标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迈好第一步,为实现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贾伯阳,正冒着塞北隆冬寒风走村入户察看脱贫户的生活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发展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取‘乡村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办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五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使得我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有了明确的顶层思路、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安排,也将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国内场合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在国内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在国际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将近10次的重大国际场合讲话中都重申了这一承诺。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实施生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手段,资源能源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意见》提出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中国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和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形成强大的绿色低碳市场需求,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资和绿色贸易机会。通过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转让,可以大大加快各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二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大力推进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其他国家实现低碳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努力,将有利于各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三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了包括清洁能源项目在内的大量绿色投资项目,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意见》提出从多个领域系统性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看,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是要以我为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2060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这些任务和措施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二是要目光向外、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方面,《意见》要求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完善出口政策,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和环境服务等进口;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意见》提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外工作,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是内功,也是从全球角度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手段,深刻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高等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科学技术、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发力。教育系统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优势,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相关研究平台建设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强化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政策咨询,着眼于培养最急需的人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六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七
的动力引擎,能够激发基层活力,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足的动力。
目前,乡村产业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起色。驻村干部要做产业壮大的肩负者,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村创造力。不论是成立合作社,进行蔬菜、菌菇种植和畜牧养殖,还是依照园区进行厂房建设出租,驻村干部都要结合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对症施策”,即不与前期脱钩,又能与后期衔接;既能保障经济来源,又能切实做好长期性、持续性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八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可见,努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们自己要做的重大事项,必须坚定不移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九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一
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涪陵区坚持“科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是华为工业互联网“聚赢”模式全国首个样板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陈敏尔来到这里,听取涪陵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了解华为工业互联网、华为城市云建设情况。在运行监控中心,陈敏尔察看数据运行调度实时进展,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他说,大数据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工业互联网能够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希望华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重庆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好地为产业发展赋能。
位于焦石镇的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开采的大型页岩气田。陈敏尔来到作业平台,听取页岩气田发展情况介绍,深入了解页岩气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询问开采方式和作业流程。他勉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气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陈敏尔指出,页岩气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大。要立足市场需求,做好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和深度利用等文章,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陈敏尔来到企业一线工人身边,向大家表示慰问。陈敏尔说,你们长期在野外工作、在高温下作业,十分辛苦,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保护自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武陵山大裂谷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茂密。陈敏尔听取涪陵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情况汇报,沿步道实地察看山区生态环境,了解文旅融合发展情况。陈敏尔说,武陵山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好林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响品牌、讲好故事、提升服务,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调研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效益,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科学开发各类绿色资源,推动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加快推动用地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抓好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完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政策,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等改革,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也积极参与到了这一运动中,不但关注着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也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摆脱了浪费资源的习惯,实现了“碳减排”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世界共同的责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共同责任的情感呢?因为“全球变暖不分国界、气候灾难伤害无情”(古特雷斯,《地球咳嗽:未来气候危机》)。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许多国家、区域出现了洪涝、旱灾、飓风、海啸等灾害,并且此类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果不采取措施,这些险情将变得更为严重。同时,实现碳减排的过程可以促进世界发展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经济模式,也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环境质量。
第三段:实现碳减排的方法
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听起来比较遥远,但是实现碳减排却是可以马上开始的。它只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该做的,例如在生活中逐渐养成浪费资源少的习惯,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出行方面选择环保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各大企业在生产、运营时也需要认真思考碳减排的策略,例如可以更加注重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改善工艺流程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等。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碳减排的道路,如特斯拉,它开创了全电动汽车的新市场,成功将环保理念与商业开发相结合。
第四段:碳减排对生活带来的改变
实现碳减排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够对我们自身的生活带来好处。例如,尽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慢慢养成少吃肉的习惯,不但能节约经济成本,还能改善人体状况。在出行方面,不仅可以选择气候温和的时候走路或骑车,也可以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节约资源。在工作中,碳减排也会产生创新性,因为节约和减排的核心就在于创新节约和减排的方法,利用先进技术或新材料创造节能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五段:总结
万众瞩目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每一个公民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这个目标可能看起来太远,但是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鼓励和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碳减排的使命中,我们未来的道路将变得越来越透明,一路绿草茵茵。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碳减排的发展,推进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三
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和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与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邮政行业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邮政行业积极应对挑战,并开始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邮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邮政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在于能源转型。传统的邮政行业以燃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导致碳排放量巨大。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邮政行业正在加快推动能源的转型。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设施改造,我所在的邮局已经实现了从燃煤锅炉到光伏发电的转变,从传统的油电混合车辆到电动车的换代,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员参与到行动中。在过去,我们对于能源的使用、对于环境的保护往往缺乏足够的自觉性。然而,碳中和战略的实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行动。面对这一挑战,邮政行业通过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和宣传力度,向每一位员工普及碳中和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纷纷行动起来,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再次,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技的支持。在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碳中和经常被人们视为一种理想,难以实现的目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碳中和已经成为了可行的方案。邮政行业通过引进智能化分拣系统、建设绿色交通网络等一系列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同时,科技创新也给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最后,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邮政行业碳中和的工作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邮政业务的增长和快递物流的高度复杂性,给碳中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能源转型和技术改造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邮政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科技研发的力度,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邮政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参与邮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更高的热情和责任心,积极参与碳中和工作,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着邮政行业能够进一步加强协同与合作,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大决策。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在阅读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资料时,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下面,我将就读碳达峰碳中和的心得体会进行写作。
第二段:认识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顶峰后开始逐步降低到零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首要任务是削减能源消耗和选择低碳能源。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第三段:意义和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在环保、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扩大绿色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共同参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速能源转型,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段:个人行动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的事业。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首先,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电、用水和用纸等资源,旅游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步行、骑自行车等,都是可以做到的小事。此外,大力推广低碳生活,鼓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从勤俭节约做起,落实能源消耗的责任。这些不仅可以实现碳减排,同时也是是环保的基本要求。
第五段:总结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个生动实践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家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积极推进,为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五
第一段:概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和背景(200字)。
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某个区域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内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顶峰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和抵消排放量,实现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的平衡。该理念的主要目标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响应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以期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二段:深入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措施和挑战(300字)。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首先,发展清洁能源是重中之重。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其次,加强能源转型与节能减排工作是必要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传统高耗能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此外,推动绿色出行、循环经济和绿色建筑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其中包括技术挑战、经济挑战和政策挑战。如何在技术研发、经济转型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第三段:总结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经验(300字)。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倡议,并付诸实践。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能源转型与节能减排工作等。通过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中国在绿色交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行电动汽车政策,建设充电设施网络等。此外,中国还在循环经济领域积极探索,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再生利用。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树立了榜样。
第四段:展望碳达峰碳中和的未来发展趋势(200字)。
尽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很多挑战,但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可以有信心去应对这些挑战。未来,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此外,国际合作和共享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必将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旗帜。
第五段:总结文章观点(200字)。
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的结果,目标是减缓全球变暖,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各国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全球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实现,为下一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描绘路线图……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释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并就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两年,在“双碳”刺激效应下,国内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热点产业蓬勃发展。长远来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机融合,必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要求我们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现实中,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必须及时纠正。从认识层面出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从实践角度出发,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次大考,需要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当前,实现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稳中求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一方面,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与此同时,也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当前的热议话题。近日,本人参加了一场以此为主题的讲座,从中收获良多,不禁深感应当将所学的知识和心得与大家分享。本文将以五段式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此次讲座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
碳达峰碳中和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趋势,达到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目标的过程。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到达峰值后,排放量将逐步减少,最终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从能源结构转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共同推进。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
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已渐成全社会的共同追求,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也是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前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已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人们迫切需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碳达峰碳中和也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利益的需要。
三、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需要众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从宏观上来说,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管理、增加产业扶持和环保投入等措施。从微观上来讲,每个人都需要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此外,企业的积极行动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企业不仅要履行环保责任,还应积极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四、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
碳达峰碳中和要面对很多挑战。首先是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往往偏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和建立市场化机制。其次是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挑战,碳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尚缺乏细化的配套管理制度。还有社会参与的问题,如果全社会缺乏共识和认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会遇到困难。
五、个人感受和展望
参加此次讲座,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解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和背景,掌握了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正确方向。环境保护本身理应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从方方面面减少能源消耗,践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社会共识的增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人类在气候变化这场战斗中迫切需要合力拼搏,共同谱写低碳、绿色、健康的美好未来。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篇十八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当下,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共识。而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更是被寄予厚望,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推进碳减排的工作。国网作为中国能源领域的重要代表,自然也需要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近日,国网召开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会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思考。
一、加快绿色能源转型,构建碳中和的核心体系
国网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推动能源低碳绿色转型为方向,主要是通过电力、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三大核心体系的构建,以逐步实现终端能源和中心能源的有效匹配。在电力方面,国网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市场化改革、提升供应端能力等措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并在核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在新能源方面,国网积极推动智能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能源互联网方面,国网借助信息技术,推动能源交互流通,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生态圈。
二、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提升碳减排的效能
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已经日趋广泛,而国网则是在这方面的探索者和领跑者。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国网积极推进数字化能源系统的建设,通过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能源的需求、生产、供应、消费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测和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安全、可靠供应。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的能源消费和排放减少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三、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共同应对。国网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与国内外行业巨头和专家合作,提升碳减排技术水平,分享成果和经验,共同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同时,国网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气候变化和碳减排机制,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减排的主要承担者。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国网向企业发出了“碳达峰,责任在我”的号召,强化企业责任意识,通过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网提出“全员参与、精细管理、立体监测、全流程控制”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坚决打击碳排放、污染排放,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探索碳中和的全新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网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探索碳中和的全新道路。在研发方面,国网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进碳减排技术和能源高效利用的新突破。同时,国网也积极倡导节能减排的理念,提高全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
总之,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项使命。国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绿色能源转型、数字技术创新、开放合作、企业责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加速推进碳减排的工作,争取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接更加绿色、清洁、健康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