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德育论文(精选20篇)
总结是对我们的经历和思考的一种呈现。怎样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总结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职高德育论文篇一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那么,渗透德育教学具体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效仿和跟随。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筛选,尽量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挖掘,深入到题材中去,积极思考,找出在不同的歌曲中能够融入什么样的德育知识。例如,在教学《再见吧,冬天》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冬去春来,大自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时学生就会积极回答:“小树会长出绿叶”“美丽的花儿会开放”“小草变绿了”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讲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美丽的画面,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要爱护好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不被破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当然,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春天,农民伯伯们都在辛勤的播种,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选择这样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更加发奋学习,学会更多的德育知识。
三、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就是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歌曲中蕴含的意思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教师要认识到: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都要它想要说明的感情。在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放松,在教学中融入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革命前辈英勇无比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够更加发奋学习,刻苦努力。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可以在教之前给同学们讲一些以前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故事,告诉他们以前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穿不暖,很多孩子在冬天常常被冻死、饿死,让他们在心里做一下对比,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还可以问同学们:“以前的孩子在那么艰苦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要刻苦学习,现在的你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刻苦努力,不好好学习,这种行为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国家吗”?这时很多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也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良好的德育品德得以形成。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让这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来完成。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歌》这一首歌时,很多学生会很难理解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兵张嘎》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在抗战时期,中国儿童团是如何英勇的抗击敌人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中国儿童团的一员,你在抗击敌人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由此一来,将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学生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选择融入了德育教育的教学题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德育,利用多媒体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培养起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1]童晓荣.借助音乐的审美效应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刘甜.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
[3]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
[4]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
职高德育论文篇二
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继续坚持“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创建了安全和谐校园和优良校风,取得了较好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这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部门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师德规范和师德精神,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明确育人任务,积极主动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2、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使班主任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实效化。
3、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值日生、礼仪队员等的梯队培养工作。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强化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抓好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卫生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做到校园内外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意外。
1、开展两次消防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
2、以预防传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防拐骗事故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会、少先队墙报等阵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三、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1、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推进了文化阵地的建设。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班级宣传栏,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做好常规工作,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艺科老师和少先队大队部协助下,以及在全体老师的一致努力下,成功举行了“第一届小学踢毽子比赛”、“与经典同行”、“迎六一”儿童节等各项活动。
四、塑造亮点,拓展德育活动。
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结合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如利用墙报、国旗下讲话、德育和少先队主题活动等阵地和途径进行感染、内化和教育。
五、密切家校社区联系,构建三维德育网。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家校互动格局。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对家长加强家教、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访、电访、信访、网上联系平台(校训通)等形式,使德育深入家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详细解释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3、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预防学生进入网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讯通等各种平台,对家长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与家长沟通对学生校内外卫生、安全教育,利用“小手拉大手”的途径对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控烟工作宣传等。
六、今后工作方向:
1、今后尝试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并尝试与科研结合,带动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形成理论。
2、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工作思路的创新,有条理和有计划开展活动,拓展德育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高德育论文篇三
众所周知,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甚多,学生在入职初期难以适应全新的角色。特别是因为在职高教育中缺乏企业文化知识的渗透,导致职高学生对企业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同。因此,职高德育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还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价值观、理念以及蕴含于企业内部制度和产品中的文化特色和基因教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最终成长为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一、企业文化与职高德育教学。
1.企业文化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来讲,企业文化是我们在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行为主体应当遵循和追求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诉求,如平等交换、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等。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更多地应当称之为市场文化,不过由于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用广义的企业文化来指称。狭义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职高德育教学的概念。
按照20xx年教育部修订的《职高德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职高德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和德育教育二者基础都是“德”,都是在价值观、品德、精神等方面对人的一些要求,这是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渗透的基础。
二、在职高德育教学渗透企业文化的原因。
1.培养职高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大纲》指出,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大纲》要求,“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在职高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是贯彻《大纲》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切实提升职高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题中之意。
2.激发职高生学习热情的需要。
好学不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前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洞悉企业文化的相关作用,从而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体验在企业中个人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和面临的市场挑战,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去,最终为就业后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高德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职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在不少职高学生在去企业工作时,面对与学校全然不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起不到作用,相关职业意识缺乏,无法在企业这个新环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不习惯。实际上,好多刚毕业的职高学生并不是不具备相关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他们对企业环境暂时不适应,使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转换为专业技能,甚至遭到企业的淘汰。所以,职高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要尽快转变角色,而这个角色转换就需要我们在职高教学中提供条件,打好基础,而不能让学生在企业自生自灭。从这点来看,在职高德育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是职高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三、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文化渗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合理心理预期。
在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眼中,大学生、“上过学”的年轻人就不应当在生产或技能一线工作,而应当是“坐办公室”或“管人”的,加上许多职高生对企业的真实运行缺乏了解,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在入职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学校在德育教学中,要对现代企业分工和人才梯队进行介绍,也可以组织实地参观。通过这种介绍、学习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梯队是由不同学历、年龄、技术的人分工组成的。在企业中,职高生更多的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个角色与定位,学校要在德育教学中给予引导、明确,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调整好心态,选择好定位,建立恰当的心理预期,避免在就业后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影响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
2.探索企业式教学。
企业毕竟是企业,无论在节奏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它不同于学校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德育老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要营造氛围,在教学与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早日融入企业。但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是职高德育课堂企业文化渗透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职高德育教学中,企业式教学主要表现在突出职业精神上。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在学校德育课堂中融入和体现企业文化。可以提前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拟企业管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类企业的管理,把学生当员工,把教室当车间,把教师当师傅,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人际关系,从而早日适应企业需要,早日融入职场。
3.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毕业后的目的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所以,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对接,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联合进行德育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邀请企业各级别人员到学校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和学生沟通企业的相关运作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通过现身说法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认同企业文化,至少是广义的企业文化;二是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建设和展示,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流程、纪律、规范等,展现企业的奋斗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为企业做贡献的信心,从而为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高德育论文篇四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年级的教育管理如何进行更全面、切实和细致的改进和转化,是一个急需思考研究并大胆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转变班级管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关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条件的差距,对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公平的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校际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
为积极推进这一发展要求,金平区教育部门决定:“小升初”优质学位取消推荐生,原先重点初中900个优质学位全额参与电脑派位,依托优质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对于大多数初中学校特别原先的重点初中学校来说,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生源资质如何来进行班级管理,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
教育领域的改革需要教师的理念不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校原先为全市重点初中学校,面对这次改革而招录的学生的水平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断提醒自己在教育的心态观念,方式策略等要有所改变,更宽容、平等客观地去看待和对待每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势、不足,因材施教,并与家长们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一步步实践中去积累和反思。初一年级的学生是一个个性格各异,充满活力的鲜活个体,从小学到初中后,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等的变化,使初一级的班级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从我自身的体验和其他老师们成功的经验来看,这个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还是有应该遵行的一些基本原则的,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师生合力,约法三章,共创有序集体。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利用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建班之处,我利用班会介绍优秀班集体的实际,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向往之情,明白制定一套适合班级特点的班规班训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符合校情班情又能起到激励、警戒作用的班规班训,从学习、纪律、卫生、仪表等方面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确保目标实现的措施,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罚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以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学生犯错后也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
我们在开学第四周制定出班规细则后,将每学期德育分的基准设定在50分进行得扣,由正副班长负责对轮值班干的日常记录做每周一统计并将得分粘贴于布告栏,这项德育分的最终结果将会以40%的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中,也作为其他评优资格的重要依据。
初一1班德育量化分评分表(周汇总表)。
第______周(___月___号――___月___号值日班长__________)。
由于班级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加入了学生的参与,可操作性较强,学生在落实也就更为主动。懂规矩,守规矩是每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准则,作为学生,这种意识需要在集体中形成并强化,而班主任有责任和学生一起为有序的班级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树立威信,互相监督,组建优干队伍。
想要有一个团结有序风气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有一个具备很强管理能力的班委会,初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较强的表现欲,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些同学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转换角色,更多地把学生看做管理者,在各项活动中要主动“让权”,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制定完善了班团干部的竞选,民主测评,定期轮换制度,科代表、小组长轮流制度,纪律卫生责任制度,明确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让学生体验自己承担责任的甘苦,增强集体荣誉感。与此同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进行培训指导,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对工作中的失误加以纠正,对于班干在班级中的不良表现必须严厉批评,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巧用德育方法。
在善恶混杂的社会中,学生如果不具有道德理性和道德批判能力,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所吸引和感染并习得类似的不良行为,我常对学生强调:“作为社会将来的一员,你们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品德良好的人,这样才能收获成绩。”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班主任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而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智慧劳动,这样的智慧劳动,不仅体现在对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更体现在怎样以“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去引导学生,教师的颔首赞许,信任的眼神,不经意的一句评论,推心置腹的谈话,这些细节都有可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
记得班里曾经有个经常破坏班规且不服从管理的男生,过后我让他担任一个月的纪律监督员,需每天对班中情况做日记并于隔天早读前向我汇报工作,其他班干和同学对他进行指导合作监督,两周后他十分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我实在管不下去,太难了!”于是我让他在隔周的班会课上将工作心得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当天,他讲述了自己的工作要求如何遭到一些同学的排斥和讥讽,不解和埋怨,这让性格要强倔强的他自尊心受到不小打击,说到一半的时候,声音从哽咽到抽泣,最后泪流满面地坦言到自己辜负了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为自己过去种种的不良行为懊悔不已。就在这时,我仔细观察了在座学生的反应,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轻声为这个男生加油打气,显然,他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很多人,包括我。随后我提问了一些同学的“听后感”,他们大多表示能够更加体会到班主任班干部的辛苦付出以及维护尊重他人,维护班级和谐的重要性。我想,善于发现和利用多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和反思“为人”所具备的品德素养,是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扶教育后进生。
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从这届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看,这既是一项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因势利导,把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真诚友善尊重和同情的基础上,把目标定位于以后改进和发展上。我所接触的这个班级中,有几个经常随意破坏纪律,顶撞老师,吵架打架甚至公然在午休时间伙同他人在厕所吸烟,事后仍不思悔改相互包庇的学生,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联合家长和学校的力量进行严肃处理,但也要做到严而不酷,严中有情,要留有余地给予他们改过的决心和机会,而不是把学生逼入绝境,同时,树立正确舆论,发挥集体的力量对后进生进行感化和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抓好个别教育的期间,双管齐下抓文明班集体建设,以点带面。学生并非“顽石”,相信老师的宽容信任、家长的亲情关爱、同学的关心帮助等家校合力下,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会逐见成效。
五、开展活动,优化班风,构建和谐集体。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我身边的好同学”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特别是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发扬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精神,发展了正气正能量,让原本低调内向却默默奉献的同学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也让原本存在误会而紧张的同学关系得到缓解。学生们曾在周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正义的,有爱的班集体,尽管我们的学习成绩还不尽如人意,但是相信我们一定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通过这些有益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自愿接受教育的同时,各方面的潜能同时得到挖掘,个性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高,对集体的感情日益加深,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级管理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和“钥匙”,提高班级工作的效率,让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建媛.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学周刊,(11).
[2]檀传宝主编《走向德育专业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月版。
职高德育论文篇五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5、“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职高德育论文篇六
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都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全能型的管理者,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道德的发展,到集体的建设,班级活动的开展等等,都要班主任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功能被无限扩大,要负责班级中的所有事情,甚至有一部分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他们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班级中的事务,他们认为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还不如自己。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总是事事包办,很少让学生有插手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班主任教师的负担沉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不仅学生需要“减负”,班主任教师也需要“减负”。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完善,使“为班主任减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班级管理的效果才能得以体现,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班级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全面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才能合适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引导自己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时间不长,下面,是我关于自主管理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首先,班主任要先转化自己的管理观念。如果把自己当成班级管理的主体,而把学生看成班级管理的客体,那么,就会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学生,这样,学生的个性就会被扼杀。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长远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其次,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家长也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长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一个孩子的教育,责任不仅仅在于学校,还有社会,家庭。而家庭作为孩子的原生家庭,家庭的氛围与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孩子的缺点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来源。因此,要充分发挥家长因素的作用,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合力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力量。
最后,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开学之初就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良好的班风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班风建设,人人有责。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发掘孩子的潜能。特别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实施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是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另外,在日常管理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规章制度,经常自主检查体系,尽早实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每位学生在管理监督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其他人的管理监督。随着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增多,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必然逐步提高。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班主任教师的“减负”,使班主任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学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职高德育论文篇七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多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1当代高校的德育方向。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2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内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3新时代高校的德育潜在问题。
4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策略分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xx:12.
职高德育论文篇八
摘要: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高中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缺乏精神和心灵的关爱和理解。本文通过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提出了怎样改善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脱离青少年的青涩,但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很容易使得高中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心理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也不例外。学习、娱乐、升学等原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高考是目前我国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业紧张,每天奔波于家里、学校和各大补习班之间,学生没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积累在心里的压力长期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发泄,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社会风气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比如20xx年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都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风行,再加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使得不少高中生的三观深受影响。学生不再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攀比和炫耀,不再觉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曾有高中老师说到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着校服,学生不能再衣着上相互炫耀便转向鞋上进行相互攀比。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空白和漏洞。
(三)家庭学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现在很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早恋”,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攀比或者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聊天,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即可,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无意识的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
二、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在这个物质充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出现心灵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精神上缺乏关爱和理解,心里的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宣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努力。
(一)转变父母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家庭是学生最初成长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应该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需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重要“转型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的理解和包容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三个必备的因素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雅斯贝尔斯曾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灵魂,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爱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耐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包容和宽容学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另外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就是社会教育,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承担部分责任。社会媒体和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近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电视上热播的选秀节目和相亲的节目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网络、报纸、电视应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建设青少年绿色网络平台,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负面信息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要树立更多的模范人物和表彰先进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高中生的心灵健康就是关心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1]谢占杰。论爱心及爱心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xx(01)。
[2]王佐芬。浅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xx(16)。
[3]刘和平。论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建设[j]。教育视角。20xx。(01)。
[4]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附件教育学院学报。20xx。(02)。
[5]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xx(06)。
[6]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20xx。(11)。
职高德育论文篇九
学生通过朗读、诵读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良好的朗读、诵读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章内容当中,接着,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出来的喜怒爱憎之感情。伴随着语言文字的急缓转合更真切地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例如,在分析《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时,语文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对红军外貌的描写片段,切实去体会红军那种不怕艰苦,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精神,在诵读中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朗读,孩子们的思想也能在读中得到有效感染和传播,在读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为进一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小学课文选取的文章大都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很多文章之所以被师生认可,主要是因为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也充分体现出可文以载道的原则。例如,在欣赏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词时,这首诗词气势磅礴,胸襟开阔,既表现出了革命的浪漫情怀,又见证了历史的岁月峥嵘。但是,自幼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必定是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意境,为此,则需要学生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苦难与无尽的悲伤。当学生了解了战争的艰苦,了解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乐观主义精神后,会进一步体会诗词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对战士们的敬爱。通过故事情节和背景介绍,学生自然地了解了战争,自然激起对战争的愤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和平的热爱之情。德育教育也自然渗透到了教学之中。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目的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上。小学生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一方面既能较好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之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和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纽带,加强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课文《白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以及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像白杨树一样扎根在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文章中最能启迪孩子们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既“献了青春又贡献了终身,献了终身又献了子孙”的无私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这样的教学也能更好地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祖国的西部、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效促使了小学生进一步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这样的德育教育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的。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语文德育教育的开展既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处理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也一定要结合孩子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从实际出发就问题展开更理性的分析与处理。为使语文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打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创新,通过营造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将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工作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切实关联,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能加深学生对此的认识和体会。课外活动包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的塑造等都肩负着一定的提升效果。教师在开始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等,组织学生到相关的纪念馆当中进行实地参观,或者组织学生到社区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等实践活动,通过实际锻炼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当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就这些课外活动进行记录、评价,并将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将课外活动与语文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有效场所与基地,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所发挥着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这门资源、及时掌握好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洗礼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之作用。
[2]赵佳,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
[3]何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xx(18).
[4]卢成微.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程学法教法研究,20xx(10).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
中学德育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外部社会要求的道德标准内化为个人品德意识行为的一个过程。赏识教育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一方面,在德育中优化了评价功能,能及时明确的褒贬学生的品德与言行,强化其积极方面,消除其消极方面,帮助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另一方面,赏识教育强调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及个体培养。美国心里学家威鲁姆斯认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30%,而受激励后,其能力是原先的3-4倍。这表明,获得别人的认同及肯定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满足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源动力。
一、赏识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赏识教育的理念在古代就已见雏形,早在《礼记。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善者赏之,过者匡之。在这里“赏”就是表扬、赞赏。近代,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用“四块糖”的故事中也有赏识教育理念的体现,他是中国最早把赏识理念应用于儿童的教育家。赏识教育在我国的推进,源于周弘先生的成功实践。赏识教育是他作为普通的父亲在培养聋哑女儿周婷婷的过程中探索与提炼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并且周弘先生将之由家庭教育推广到了学校教育及社会人际关系中。
赏识,是对他人获取正确认识并对其积极向上的方面加以赞赏的行为。赏识教育可以定义为:以鼓励表扬为手段,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能动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充满生命力和爱的教育。它源于教师内心的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一种源于其内心的力量。
二、赏识教育融入中学德育的四个支撑点。
(一)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理论支撑。
第一,正确对待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有些事情的理解是片面的,理性认识欠缺,自控力与判断力有限,在他们的成长中,行为难免有所偏差。因此,适当的批评同样会激励学生进步,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就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时间一久,通常会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无法接受批评以及未来将会出现的挫折与失败,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既要充分赞赏学生的闪光点与成绩,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指出其缺点及不足。
第二、赏识要有度,不滥用。赏识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真诚的爱与尊重。赏识的方式是激励与表扬。如果单纯地只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激励,学生会不信任老师,赏识成为一种虚伪的赏识,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不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因此,赏识必须要到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正确客观分析,根据事实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不能随意夸大和滥用。
第三、坚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个性以及家庭成长背景不一,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互动、人际交往、个性等因素来运用赏识教育。尤其对不自信、学习困难、性格懦弱的学生尤其要留意。
(二)提高德育教师整体素质--人力支撑。
赏识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赏识教育既是受教育者不断接受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不断成长累积的过程。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维护德育工作者的合法利益,改善其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其次要赋予教师尊严,确保教师保持稳定向上的心态,激发其敬业、爱心的职业道德。再次要给予教师赏识,营造人性化的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三)建立科学的赏识评价体系--制度支撑。
由于受升学率、量化考评等影响,学校最关心的仍然是学习成绩,科学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从评价差异中,肯定成绩及闪光点,分析不足,制定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在评价中渗透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第二,评价目标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互评模式,达到量评与质评的统一。第三,评价结果要重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付出,不仅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优的唯一标准。此外,不应将评价看做最终目的,而应该看成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手段。
(四)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和谐校园--环境支撑。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使其身心愉悦。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建设学校优美的自然绿化环境,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校园美丽的一景一物来感染学生。其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及教风,加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质量观,开展师德活动,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教育。再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合唱比赛、诗歌朗诵、画展、讲故事比赛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力,认识自我,克服障碍,树立信心。最后,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娣。赏识教育与中学德育创新[d].苏州大学。.
[2]万云波。论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3).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一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响应《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学校专门制定了《德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案》,把课堂建成学校德育的主战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设定课程改革目标。德育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品格提升的主渠道,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目标界定应该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职教的新要求,解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服务,并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构建模块化内容体系。德育教学内容要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材为依托,以新课标规定的内容为标准,将课程按照项目主题划分模块,同时,根据教育目的适当增加选修内容和实践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德育只有“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德育课堂要想焕发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生活为主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情景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确立生活主题,通过情景模拟、学生体验、教师引导的“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促使其主动建构德育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建立知信行结合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一直是德育改革的难题。笔者在实践中,同时使用“学生德育综合水平考核”和“学业水平考核”两套考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测评、操行考核参评和德育教师辅评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行为,考核德育外化;通过卷面考核知识、能力,并把两套考评综合。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校园优化成具有职教特色、反映时代气息、格调高雅的“准社会”,对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首先,学校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全校之力整体推进,先后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校园文化论坛,探讨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等理论,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把握环境建设的德育航行,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学校先后投入资金,建立了德育网站、校报、“青春之声”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画廊、班级板报等定期策划德育专题,立体化、多维度的媒介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再次,积极开展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一直把“突出高品位、打造品牌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总体思路,已形成“理想导航工程”、“素质拓展训练”、“阳光心理教育”、“和谐之声晚会”、“社团汇报表演”、“暑假社会实践”等精品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最后,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生思想情况,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实际,借助报告会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家长是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主动了解学校的德育计划,及时与老师沟通学生心理、思想等情况,以使德育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品位,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和受到熏陶;积极参与学校家长会,主动学习子女教育方法,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纽带。由于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社会的判断并未完全成熟,家长应该主动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避免受社会不良行为同化。
众所周知,受教育者大多时间是处于社会生活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有意识的德育活动更多,并且社会环境德育场发挥着难以被我们控制的作用,时刻对受教育者发挥无形的作用。而解决此问题,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搞“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第一,培养学生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律性。
第二,搞好学校周围环境整治。学校周边社区、商业网点等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要联合地方政府、公安、村委会或居委会做好环境治理,重视这一德育场的开发与创造性利用。
第三,社会传播媒介等要承担社会责任。传媒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心支持德育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个体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导向正确,社会氛围积极向上,才能使“生活德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得到道德提升。
简言之,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本着“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共建“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生活德育大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二
时间如梭,转眼之间就临近毕业。来不及细细回味,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将与我挥手作别。回首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艰辛中享受欢乐,在点滴中学会坚强,平凡的生活中闪现的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真实。在大四的尾巴上,回忆四年的生活片断,只想为这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终点意味着另一个起点。不应当有太多的失落,因为以往有过精彩,也不应当有太多的感伤,因为青春尚与我同在。年轻的生命不应当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应当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四年前那个稚嫩的脸庞模糊又清晰。背负着父母热切的期望,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我踏进了这所以往陌生的学校。此刻依然清晰记得,大学报到的那时候的点滴。跨出高中,迈入大学的校门,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就是从魔鬼式教育的地狱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鱼儿入水、小鸟出笼一样释放我的思想与灵魂。在那里,同学友爱,室友志同道合,教师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更是照顾的体贴入微。感觉我们自由了,能够飞了连呼吸到的空气都是自由的。能够下课不用必须都把时间放到自习室了,能看自我想看的书,想看到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能够有自我的计划了。当入学的急切心境还未平静,学校里的各项招新活动就热烈展开了。到处是动员大会,到处是震耳欲聋的音响,学生会、各色社团和协会晃得我们新生眼花缭乱,当时能感觉到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那里开始了。
军训是四年学习生活的开始。那个被烈日晒得就要冒烟的训练场还清晰地浮此刻我的脑海里。每一天的正步,跑步训练,偶尔的拉歌比赛,还有我们可爱的教练,都已经成了永久的回忆。还记得第一天休息的时候教练让我们坐在地上,可大家都矜持着犹豫着,教练笑着说“嫌脏是吧,可是我敢打赌,不用多了,再有一天,你们会觉得坐在地上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实证明教练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啊,之后的我们都恨不得教练一说休息就躺在地上啊。呵呵,军训虽然真的很累,但也是毅志和体力的提高,不是都说,没有参加过军训的人,大学就是不完美的嘛。我想我当时已经为完美的大学开了一个还不错的头。短暂的军训生活在我们最终的汇报表演中结束。虽然当年到达的标准早已忘掉。但一段完美的回忆和一份真挚的友谊仍在。
四年的大学生活也许还是用平淡两个字来形容比较恰当。生活的中心还是学习。认真地上课,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参加考试。考过了四级之后考六级,过了计算机二级又过三级,继而又准备考研。四年的学习生活就是在不断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中度过。浸泡在自习室里每一个日子虽然单调却充实。上了十几年的学,不敢说喜欢,但绝对是不厌恶学习的。除了温馨的宿舍,我也喜欢自习室里拥挤又安静的氛围。曾几何时,自习室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属于我的安全地方,没有污染没有嘈杂。喜欢坐在自习室里静静地听广播,偶尔看看窗外美丽的风景和学校里各自忙碌的同学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它的过程。我的收获就是在平淡中感受学习中的充实和欢乐中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非典的人,都不会忘掉那段异常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还有每个人眼睛里流露出的恐慌。大大的白色口罩成了学校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才感觉生命原先如此脆弱。团结再一次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小小的“病毒”虽然可怕最终还是屈服了我们。这让我不能不佩服人类的伟大,也不能不去感激那些在抗击非典的战线上奋不顾身的英雄们。经历了生与死考验的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和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
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中重复着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中变换着不一样的音符。生活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归于平淡,而我在平淡中感受属于我的精彩。
也许大学四年里我都是欢乐的,但真的让我觉得自我成熟了却是在决定考研并为之努力奋斗的那一年。考研,是我第一个为自我做的决定,以前的生活好像就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不特殊的感觉。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没有问过我的人生为什么是这样的,甚至大学让我觉得是高中之后的必然选择,从没问过为什么。明白大三时,大家为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争论时,我才真的问自我我要是生活是什么样的,是开始准备步入社会还是给自我继续充电,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忙下,我第一次认真的仔细的剖析了自我,郑重的做了考研这个决定,我也明白,觉得是自我做的,那就要自我负责,真的为自我努力一次。
考研的一年里,说不辛苦那是骗人的,但考研的我们确是幸福的,第一次真的为自我争取,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但也做好坦然理解失败的准备,只要真的付出了,就没什么遗憾。幸好结果是完美的,让我对生活更加的热爱。
在这一年的生活里浸透着太多的辛酸和泪水。让我相信坚强的生命就应该经受痛苦的历练,年轻的我们必须理解挑战。以往毅然决然地决定考研,并为这个决定付出了很多很多。辛苦的准备了一年,改变了我很多很多。让我相信坚强的生命不该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是应当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我是一个典型的慢热的人,蜗牛的性格,害怕被孤立,可又不敢主动去争取,怕伤害,所以宁愿躲在壳子里,是我的那些可爱的舍友,一见面就让我觉得我是被大家需要的,打开了我枯燥的壳子,让我感受到大学是多么的完美。我们每一天一齐起床,相伴着去上课,挤在一个床上看电影(即使我们有好几台电脑),欢呼着出去吃饭,逛街,也互相掩护着躲过教师的点名,还有晚上精彩的卧谈会………。我们在一齐的每一天的都是充满欢笑的,我们有仅有我们才能听懂的语言,有我们共同的秘密。四年来一向那么亲密的室友,虽然立刻就分开了,可这四年积下的友谊却早已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一辈子的财富。
在大四的尾巴,我把自我放逐到社会中,去一个能够和很多不一样类型的人接触的西餐厅打工,一方面为毕业旅行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要去历练自我。要洗掉身上书生气。
两个月的打工生活,算是毕业生活实习吧,让我真的在心里上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胆小,爱哭的学生了。应对挑剔的顾客,我学会了忍耐;应对成功人士,我明白了自我是多么的不起眼;和外国人的对话,让我喜欢上了学英语;应对经理的教育,我明白了自我不再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那里,我只是个服务员……。
就这样我不断的鼓励自我,也收获着点点滴滴属于自我的财富。打工虽然充满了艰辛收入也很微薄,但打工的经历让我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工作的艰辛更让我懂得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让我学会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争取。
很多时候我在想,当初打工的决定是那么的正确,如今我不仅仅获得了旅游的经费,更添了一笔可贵的财富,那是未经历苦难的人所无法体会的。那种懂得如何看待和体验生活的勇气在我心底萌生、积聚,在成长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乐观。尽管生活中烦恼常常不请自来,但我从不诅咒生活,只能坦然应对,用梦想来稀释烦恼。
大学四年时光使我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成熟了许多,写一些我对大学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总结。
第一,每周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我们的成长却意味着父母的年老。第二,珍惜给你欢笑陪你难过的朋友,因为毕业时你就会明白是多么的不舍。
第三,永远不要忘了学习,即使上了大学我们还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永远是第一要务。
第四,充分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海洋里永远充满魅力。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再逛逛学校,看看它今日的样貌,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的和善,可爱的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三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四
谈谈计算机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的。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与社会的接轨程度越高,高校招生和就业理由也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来。
有关于小学性健康教育理由原因及解决策略。
探讨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定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教育事业备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教育事业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效果。
简论为幼儿艺术教育插上美丽的翅膀。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推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需要完整的教育。但有时候我们的教师在艺术教育。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论加强中学体育教育督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中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耐力、速度、力量以及灵敏等各方面的最佳刺激发展时期,故而,体育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西部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
摘要: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门重要分支。
探讨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在留观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策略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不同健康教育需要,使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整个留观过程。
浅论让享乐教育引领教师的生命。
论文摘要:积极的心态体验育人的崇高、乐观的状态感知生命成长的纯净、健康的体魄激发学生生命深处的能量、高雅的爱好引领学会成长的脚步、积极的探索升华生命。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目前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策略。
简论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目前状况及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音乐教育技术理论课程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理由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策略,来引起相关人士对大学音乐教育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视。
探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于的人学与教育学。
摘要:世界上只有两大学科,一类是关于宇宙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的学问。文史哲的主体部分都是研究人的,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教育学有五公理。
试论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
传统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的运转,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研究高职素质教育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内容摘要:高职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撑,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因此,高职教师应从高职发展大局出发,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一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简论优师爱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优师学校的发展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每个学校的最终追求。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校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
探讨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美育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后,作为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审美成为了每一个文明人、每一个民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简论课堂教学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原则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需要和形式,而真正上好一节数学课,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富有创造性。
探索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对于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英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语境。在全球化加剧的国际形势之下,将外语特别是广泛使用的英语引入教学是推动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探讨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摘要:个性化教育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更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重点介绍和阐述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此探讨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对于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及应用对策。
试议小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
谈谈对口支援助力新疆教育发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启动。教育援疆是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
谈述多形式安全教育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安全教育相比于常规安全教育在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策略: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给予常规组实施常规安全教育。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摘要: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策略,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
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素质。
试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谈述生本教育,缔造完美的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是当今教改的主旋律。而“生本教育”正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探索用中国职业教育杠杆撬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显著,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五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4”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5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
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
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
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
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
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七网络德育研究
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六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音响是体现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由此,更验证了“音乐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今很多大学均已开设了音乐选秀课程,通过让学生们欣赏一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了解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高校音乐教育”并不是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的教学活动,而是专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传播音乐知识与文化、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而开展的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校园音乐文化活动。音乐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还可以影响人的心灵,因此,可以把音乐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做一阐述:
1、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够得到广泛传唱,并被传承下来的音乐便是音乐的精华,它不仅反映了当代的特征,同时也是当代道德情感的升华,是美的体现。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优秀音乐作品的引导下,接受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音乐节奏慷慨激昂,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华儿女为扞卫祖国的完整与安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走进新时代》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与大无畏精神;《我和你》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整首歌旋律简单、内涵丰富、曲风温暖、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又体现了一定的国际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内敛,又体现了睦邻友善的外交原则。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渗透了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些音乐的所宣传的美好情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他们今天的思想与行为予以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也激发大学生们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的热情,深深地陶冶着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感受到并逐渐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2、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欣赏与鉴赏课程,还包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最常见的便是合唱比赛、乐器演奏、群体舞蹈表演等。可见,这些活动依靠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完成,而是需要集体合作、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的。以合唱比赛为例,在选曲时便要选择适合集体演唱的、积极向上的歌曲,同时,每个成员都要认真的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在编排的过程中,男生与女生之间、每个声部之间都要在节奏的把握方面、情感的表达方面协调统一,要有全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切勿抱怨搞独立。只有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协作,合唱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团队意识的养成也推动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的音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由此很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12?9红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除了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能力也已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表明,高校音乐教育已成为了发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元素,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促使人的左右脑相互合作,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得来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当今社会上(无论是教育家、科学家还是社会学家)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教导学生们赏鉴音乐作品的方法,创造音乐鉴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们的洞察力,高校音乐教育也可通过鼓励学生们创作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创新和音乐艺术实践来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音乐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下子挣脱了家长、教师以及沉重的学业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而言完全自由的环境中,由于缺少主见,没有一定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很多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的迷茫,大部分孩子开始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变得颓废不堪。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学业、就业、情感压力大,又不懂得心理的调节与舒缓,导致了身心疲惫、心理抑郁等现象。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撼动人的内心。经常处身于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慢慢的便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作用。通过奋发向上的音乐氛围唤醒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身边的人、对校园以及对社会的热爱,激发他们走出颓废,奋发向上。
1、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的领导而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高校音乐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教育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要素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摒弃低俗音乐,爱上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会得到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到一定的德育功能。此外,音乐是无国界的,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可借鉴国外优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促进音乐德育功能更好的发挥。
2、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推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并善于运用新鲜事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次,要热爱音乐、热爱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再次,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有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才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校要尽可能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鼓励音乐教师及校园社团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越过那十几平米空间的隔断、几十分钟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比如可以组织成立本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等,每周定期组织训练,鼓励学生们参加比赛及大型演出,将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同时,学校社团应积极举办歌唱比赛,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德育洗礼、得到德育教育。学校团委也应积极组织学员的红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其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相关社团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联系音乐家,在本校定期举办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教育讲座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开开展,邀请在音乐方面具有造诣的人士来参加校园的音乐讲座,通过讲述自己的音乐历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方法、音乐对自身的等方面内容,结合不同的主题来影响、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可以陶冶情操、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传递积极向上的观念等,那么,高校的领导者要对高校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鼓励高校音乐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体会并挖掘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王玉.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j].才智,2013(01).
[2]包小兵.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2).
[3]卞春泉.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j].艺术教育,2012(11).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七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
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八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举措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是人才培养的世纪,而科技和人才大多是由高校培养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依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因此高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德智体美劳中“德”是第一位的。
当代高校不仅只重视和增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自身不仅只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还应加强自身德育建设,努力实践,努力做到“有德有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1]高校应以此作为大学生成长长才的行动指南,以此科学理论作为德育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由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转变。学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审时度势的调整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因材施教,致力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水平。
“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前提,是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先决条件。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违心的假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自身素养的真实映射,大学生真正的“德”应是“德在平时”“德在身边”。
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是前提,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自身素养教育是动力,人文素养教育是催化剂的功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德”的形成。
(1)高校应努力抓好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必修课、考试课”,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2)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形式政策课教育。形式政策课有利于学生接触掌握最近最新的社会形式变化与国家动态、国际动态等。高校应安排每周固定时间、固定课时、不固定的教师专家、形式多样的课堂主题的形式政策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校外实践等。打造形式政策课“周周学、周周新”,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建设、社团建设等的完善,它们都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附有人文气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环境优美、舒适宜人,大学生身临其境、感染熏陶,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也就渗透了“硬德育”的潜在功能。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有益的社团活动、各种比赛及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这样也就渗透了“软德育”的潜在功能。“软硬兼施、互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
(4)顺应时代发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5]高校组织专门网络人才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校园网络表彰先进个人事迹、传播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展现国家、社会最新事件、最新成就、前沿新闻、国际动态等,也可以开展网上辩论赛、组织各种网上文化交流活动和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等,运用网络带动德育教育更新颖、更便捷、更全面。
(5)大学生自身应自觉自律,好学习勤思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互动交流,转变旧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不急功近利、不自负、不轻浮、不争强好胜,加强自身辨别能力、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树德于心,施德于身”。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应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顺应时代发展、遵从教育规律、利用内容丰富多方面的德育手段,传“德之正能量”于学生,并用于实践,让学生“德在平时”“德在身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c]//明德:邱伟光德育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2.
职高德育论文篇十九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教育的喊得口号很响亮,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之间、学生之间都在比成绩、比考试分数。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学校都减少了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几乎没有安排与德育相关的课程活动,家长也纷纷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己无关,根本不管孩子的德育情况,再加上青少年缺乏对德育的深刻认知,一旦缺乏良好的引导,极易误入岐途。
(二)缺乏德育管理机制。
据悉,我国各所中小学差不多都专设了德育处,从形式上看,所有中小学的德育管理体制正趋于完善,但是其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执行不到位,甚至看不到效果,也没有人定期反馈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不高;部分德育管理人员较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德育经验不足,不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德育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由于社会对学生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学生发表违背现实的言论、制造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等等,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落后,观念守旧,难以将新媒体的新特点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可见,新媒体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一)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可制定班主任管理及考核办法,坚持竞聘和推荐原则,选拔一些成绩突出、师德高尚、威信高的优秀教师,经校长任命后,方可担任班主任一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适时评估班级教育效果、班级奖惩、素质教育项目等的实施情况,综合考核班主任的年度德育教学情况,以此评出首席班主任,建立班主任管理档案,实行梯级化管理,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督导评价机制。
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还离不开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为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再次,还要成立德育研究室,派人专门负责研究、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各级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落实督导检查考核职责,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将督导评价机制落实到位。
(三)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其一,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一切随潮流”的信息取向,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其二,将新媒体素养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新媒体的内涵,清楚地知道新媒体的好外与坏处,以防盲目接触;其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源。
(四)健全新媒体德育平台。
健全新媒体德育工作平台,一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社交软件的传播优势,注册学校德育门户,以便有效地创造德育工作平台;二要设置德育网络部门,实现对学校德育网络信息的监管,以便更好地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工作;三要探析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最大限度地找到符合其特点的媒体资源,努力实现德育新媒体工作平台的方式,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资源体系。
(五)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搭建更宽广的德育教育平台,比如: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感恩节,组织传统节庆游园活动,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青少年学生参与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社团组织,加深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道德素养,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学校和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德育模式。为了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树立道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主体性德育管理体系,与素质教育接轨,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职高德育论文篇二十
摘要: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德育;纪律;亲情。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开展好德育工作,就要先发现在学生中间存在什么问题,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因教师的说教而出现的厌烦心理。
记得有一次大课间,在组织跑步的时候,我发现有两个学生竟然不遵守规定,他们明显比其他同学跑得慢,但当其他同学跑完规定的圈数时,这两名学生竟然在差一圈的情况下选择了“结束”跑的任务。当在一些学生口中得知这一情况的时候,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假如他们的'战队,所以,在最近的班会中,我组织一场演讲活动,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遵守纪律”,让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制订纪律,为什么要求遵守纪律,这样不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告诉学生纪律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也能体会到纪律在生活、工作中的价值。
还有在今年父亲节的时候,在自习课上,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两天之后是什么节日吗?”虽然,有学生说出了今天是父亲节,但大部分学生却在思考。又问了一个问题:“每年父母都给我们过生日吗?”“需要我们提醒父母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吗?”这两个答案是没有质疑的。然而,为什么父母亲的节日,我们连日子都不知道呢?是亲情意识淡薄吗?仔细想想,近几年网络上报道的孩子打骂父母的事件不绝于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问,我们的教育哪里去了,我们的亲情呢?所以,趁机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了《老娘泪》这部电视剧的有关片段,并让学生在感人的歌词“一声悲歌一声娘,三声唱碎儿肝肠……山下我生山下我长,眼见亲娘白发苍苍;一生辛劳一生忙,苦了亲娘我泪千行……”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接着,让学生回想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并在父亲节的时候给父母送上祝福,观察父母的神情,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我相信这种教学比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更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师若是想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要从问题入手,从而让德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邢富雨。浅谈班主任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