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验报告(汇总14篇)
通过编写报告,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然后进行充分的资料搜集和分析,确保报告的内容真实可靠。在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布局,清晰地陈述和展示所得结果,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解释。此外,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报告的内容。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为读者提供参考。在这里,我们汇总了一些写作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武汉体验报告篇一
学号:02031016学生:belinda。
前言:感谢库老师的引导和王老师的接待,使我们全体社工同学有了这一次在四唯街社区的亲临参观实习,让我们了解到该社区的基本概况。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都感受到实习使我们从课堂上走出来,大开眼界,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似有走访四唯社区,胜读十年书。下面就是我用最平实的语言、不太娴熟的文笔对这次实习的记录,并附带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志趣相投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四唯街社区残联残疾人社区工作者。
本来我是想在去社区的前一天稍微准备几个问题的,后来觉得还是等明天随机应变比较合适。于是就耐心等待,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还好库老师事先已告诉我们实习的日程安排:上午听讲座,下午参观社区。
上午9点我们乘专车到达汉口四唯街社区。在库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了四唯街社区总部。王映红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我们就进入政务超市二楼听讲座。开始我们对政务超市这个名词有点模糊,后来才知道它是提供各种亲民服务的。这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还是回到我们一天的社区实习吧。
(一)听讲座,获心得。
这次讲座的课题是残疾人工作和社区基本概况。由何理事长,王老师和一名社区工作者给我们讲课。其间我们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疑问,形成了一个氛围浓厚、问答结合的互动过程。
何理事长负责江汉区的残联工作。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知识渊博、稳重、和蔼的残联干部。据介绍,他从军30年,退役后到地区工作,后又被调派到民政局。这样,他的丰厚阅历足以应付好残联工作。当然残疾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现在还处于半行政半专业的状态下。,残联从民政局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那么,残疾人服务仅仅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已克服。并且,国家、党委很重视残疾人工作,在许多发达国家也有先例。不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上级政府规定一个残联配置一个残联专干,王老师就是四唯街社区的残联专干。她是一位留学菲律宾的留学生,归国,致力于残疾人工作。她经常走访各户,进行爱心工作,还经常参加由香港资助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培训。与她交谈,我们觉得她就象一位亲姐姐一样可亲可敬。
残联工作的对象:残疾人,包括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不能在某些社会生活领域发挥正常作用的人。残疾人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专业残疾人工作,残联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广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它使残疾人的功能丧失减低到最低程度;防止残疾人可能增加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残疾人的生理功能;增进残障者对于困难情境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以及向他人倾诉和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康复社会工作还要使残疾人获得充分的情绪支持,并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发挥其潜能,增强其社会生活能力,并最终使残疾人也对社会有所贡献。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时间还比较短,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可以我们可以看到该社区在残疾人工作上的措施、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些介绍,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从形式上已深入社区,社区的职能会日益明确化。相信社会体制改革事在必行。
残联的具体工作是残疾人服务。江汉区的残疾人有3.2万之多,其中智残7千多,盲残8百多,精神病残疾1万多,并有上升趋势。这些都是保守数字。目前只能通过调查邻居和医院才得知。一旦确认是残疾,一般来说是终生残疾,社区工作者都会给他们办证,提供残疾人服务。如患有高度白内障的残疾人,他们会主动和医院联系,并帮他们申请减费或免费治疗。但也存在一些隐性残疾人,他们怕受歧视,不愿办证承认自己是残疾人,特别是精神病残疾人是不易统计的。有时。给社会造成危害才得知。可以说残联工作有喜有忧。
社区心理层面的基础工作值得关注,因为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给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在残联的经费问题上也许还有一段距离,在江汉区,政府下派的行政工作费是20万,救济费是40万。面对3.2万残疾人,还有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可能难以满足各项经费开支。所以,社区资金筹集工作还需要多方式和多渠道来进行。
就目前情形,残联代表政府工作。它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他们的权利,协助他们就业、康复和生活。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带有半行政半专业的色彩。残联有3个措施:(1)帮助他们就业:他们能就业的地方有3个,即福利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自谋职业。(2)实行素质教育: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课,针对去年“麻木”在公路容易出事,武汉是交通局下达禁止“麻木”载客的通令。但这给以“麻木”为生的残疾人造成生计困难。于是政府马上关注这一情况,给他们发放每月220元的低保,并进行法律援助,教育他们的维权意识。(3)康复工作:对他们进行身体训练。平日里,四唯街社区的残疾人都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参加娱乐活动,还有一些帮助小孩康复的器材,缓解他们身体发育不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了一些残疾人康复目标。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残疾人解决当前的生活困难。社区工作从大处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是符合当前内地社会工作实际情况的。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工作极其看重人的权利和无条件享有的尊重。残疾人服务的权利和尊重只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彻底的保障。因为,社会环境并无改善对他们的照顾,公交车上仍有司机不尊重残疾乘客,令其买票;盲残过马路只能靠感觉,安全度不高。国外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为方便他们过马路,特意在红绿灯旁设置“嘀”音,使他们通过听觉来避免交通事故。更严重的是,残疾人自我意识不强,不愿接受救助或在就业方面眼高手低,给社区工作造成障碍。我们都明白生理残疾是无法改变的。但是,生理上的残疾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的形成实际上仍与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产生的相对剥夺感、自卑感有关。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生理残障者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逃避心理。因此,只有通过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与其在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协调性来帮助他们。
这里,我也略引用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对社区工作的意义。因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是对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的融会贯通,希望对四唯街社区的残联工作有帮助:
武汉体验报告篇二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大力推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41.5亿元,增长15.6%。财政收入634.06亿元,增长2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1.68亿元,增长24.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降低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16%和4.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2.79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3亿元,增长1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7.64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371元,增长13.1%。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两业并举。制定工业产业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钢铁、汽车及机械、光电子信息、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083.25亿元,增长2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5.18亿元,增长22.1%;实现利润235亿元,增长57%。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2.35亿元,增长14.2%。
推进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市科技三项费支出2.35亿元,增。
长38.2%。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市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逐步完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体系和保险保障机制,设立武汉光谷风险投资基金,我市成为全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培育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新增民营科技企业871家,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新增在孵企业95家。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80.12亿元,增长24.26%。
加强节能减排。突出抓好6个重点行业、65户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抓紧实施污染减排项目,完成阳逻电厂二期、武钢自备电厂和世源热电公司脱硫工程,三金潭、黄家湖、纸坊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对通向7个湖泊的46个排污口实施污水截流。关闭武汉叠峰水泥厂,“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东西湖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青山区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有效调节监管。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启动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试点,处理闲置土地2293亩,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654宗。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多渠道组织货源,投放储备商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价格联盟等违法行为,平抑猪肉、粮油等商品价格。启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展开。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武钢二炼钢、武钢江北基地等项目完工或部分投产,中芯国际、武钢三硅钢、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等项目积极推进。80万吨乙烯、富士康武汉科技产业园、神龙二厂、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南车集团武汉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突出枢纽型交通设施建设。阳逻长江大桥竣工通车,绕城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江城大道、首义广场地下通道、武汉理工大学地下通道投入使用。武昌火车站改造和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5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建设基本完工。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长江隧道、轻轨1号线二期、地铁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广客运专线武汉段、沪汉蓉铁路武汉段、武汉北编组站、岳家嘴立交桥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大规模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建成琴台艺术中心、武汉广播电视中心、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市艺术学校、中南剧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市属剧团实现“一团一址、一团一场”。首义文化公园建成开园,中共五大会址、昙华林历史街区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中山舰旅游区建设步伐加快。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黄家湖、内沙湖等13个水景公园和月湖风景区建设改造,九峰山森林公园二期、蛇山南坡和50条城市干道绿化改造顺利实施。新建绿地277万平方米。城郊人工造林7.26万亩。启动实施武昌“大东湖”水网生态修复工程,汉阳“六湖连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沉湖、涨渡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保护项目。对汤逊湖区域实施环保限批措施。继续推进“两江四岸”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汉口江滩三期、汉江江滩一期建成开园,武昌江滩四期建设进展顺利。
(三)加强“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
稳步实施“家园建设计划”。完成350个村的创建任务。以“四通四改一化一场一室”为重点,加强创建村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投工投劳240万个。完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创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制定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抓龙头、建基地、连农户,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建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5.6万亩、畜禽养殖小区14个,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56.4%。启动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汉召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自然村湾水泥路2000公里,4785个自然村湾通水泥路。建设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712个,2073个建制村通宽带网。有效解决9万亩重点易旱地区抗旱水源问题,远城区15处大中型泵站应急除险工程全面完成,基本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280万亩。长江支流干堤整险加固工程稳步实施。新解决22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458个。市级财政用于“三农”资金26.46亿元,增长26.9%。
(四)精心组织重大活动,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成功举办“一会一节”。建设改造体育场馆40个、文化场馆23个。圆满完成17个大项的体育参赛和26台文艺剧目的演出。精心组织“六城会”火炬传递和开幕式、闭幕式,做好接待、食品卫生、交通通讯、安全保卫等保障工作。“六城会”上获得46枚金牌和体育道德风尚奖,金牌总数在全国74个参赛单位中排名第一,创造了武汉在全国综合运动会上的最佳成绩。“八艺节”上获得30项国家级奖,其中舞剧《筑城记》、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同时,成功举办了女足世界杯抽签仪式和武汉赛区赛事、世界植物园大会、国际油菜大会、中国科协年会等重大活动。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市、区、街三级文化管理与执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成效。创新经营性文化单位管理机制,琴台大剧院等一批新建场馆实行“政府授权、市场运作、委托经营、行业管理”的运营管理新模式。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以“全市人民迎会节,我为武汉添光彩”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建立330个村多功能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为200个村配备健身器材。为农村居民和进城农民工免费放映电影9272场,组织文艺演出550场。武汉地区19个博物馆、纪念馆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扩大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深入实施农民工素质进城计划。新增就业13.8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2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46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一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和比例,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职工纳入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5.8万人、36.7万人、19.31万人、30万人和101.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5.19万人。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97元;中心城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22元提高到406元,远城区由252元提高到322元。提高城乡救助水平,向城镇低保户发放生活补贴3554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每户800元提高到1000元。
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62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和4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完成,18所优质高中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级财政对远城区教育经费投入增长42%,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推进市属高等院校重组整合。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
教学。
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个、服务站38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均门诊费用下降14.6%。完成40所乡镇卫生院和46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2.4%。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建成市医疗救治中心。加大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重度残疾人全部免费纳入居民医保;对城乡特困居民实施普通医疗救助9.6万人次,大病救助4273人次。
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开工建设394.54万平方米、竣工131万平方米、销售15079套,分别增长22%、18.8%和25%。积极推进青山老工业区安居工程。实施廉租住房“提标扩面”,缓解21569户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启动3万平方米进城务工人员专用住宅建设。为进城务工人员建设标准化简易住房24.33万平方米。深入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加大社区道路、排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178个社区连片提档升级。健全社区服务体系,65个社区建立包括“就业、低保、社保、计生”等服务的“一门式”社区服务站。积极探索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开展社区社会事务分类管理试点,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范围。
(六)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推进规划编制国际合作,武汉新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城市快速路系统、城市立体空间形态等一批重大规划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开展六大新城组群分区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城地下空间概念规划、都市工业园发展空间扩展、一元片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启用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开展规划管理“一张图”法定体系和三维数字地图建设工作,推进城乡规划统筹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深化“市容环境达标街道”、“市民满意路”创建活动。集中开展建筑立面、违章占道、户外广告、渣土污染等专项整治。实施“塑造夜武汉、美化新江城”行动,对水岸、景点、重要街区和619栋高层楼宇进行亮化。坚持依法拆迁、有情操作,拆迁城市危旧房屋235.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140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加强重点施工路段交通组织,推进城市交通排堵保畅。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重组部分政府部门,组建市商务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城市规划管理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减少行政许可项目,实行工商登记和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严格执行执法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罚没收入与单位经费和人员福利实现彻底脱钩。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推广应用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63件。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订政府规章21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
深化企业改革。实现武锅集团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战略重组。武汉商联集团正式成立并顺利运营。武重、葛化、裕大华、江南集团等大型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积极稳妥、分类推进国有特困企业改革。加快推进都市工业园建设,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规划面积扩展到53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增长53.6%。启动远城区省级开发区“千亿板块”创建工作。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中小企业4217户,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户。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精心组织“机博会”、“光博会”、“农博会”、“食博会”、“华创会”、中国企业500强高峰会等重大会展和港澳招商会、武汉台湾周、中法地方政府第二次高层论坛等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四次国际咨询顾问团会议。圆满完成冰岛、日本、以色列的中国文化年国际文化交流任务。新引进11家世界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12.4%。加快推进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贸出口47.53亿美元,增长25.8%。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区域通关合作海关增至10个,公路二类口岸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海关获准设立,顺利开通武汉居民赴港澳地区旅游业务,武汉口岸台湾居民签注点正式挂牌。新开3条国际直达航线。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体验报告篇三
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大三学生更应抓住这个机会,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今年暑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四个“一”:一种端正的态度,一项熟悉的技能,一次实践的经历,一个正确的认识。围绕这四个主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一、用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规划未来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半,对于很多同学还有一年即将步入社会。或许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或许对这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无论如何都应先拥有一种良好端正的态度,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拥有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才能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正确的做出自己未来的规划,切实努力,拥有更好的未来。
二、拥有实践经验 了解就业形势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因此对于我们,有实践经验至关重要。
在假期期间,我走访了泗阳县的两家人力资源公司:泗阳新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泗阳县振兴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通过于这两家公司的沟通,我了解到在宿迁等江苏省北方城市中,日姿企业并不多,所以就业机会也并不多,在江苏省内,日资企业还是主要集中在苏锡常等南方城市,苏州的日资企业有一定的数量,加上日语人才的短缺,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大学老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
日资企业在东南沿海城市,诸如大连、烟台、青岛、苏州、无锡等都有分布,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把进入日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
但是毕业后去日企工作的学生大部分是做文员,想再往上爬一个层次是很难的。
中国开设日语的院校达到了227所,数量并不小,所以,日语专业的学生想找份工作不难,可想找份好工作不简单。
学日语的学生想在日企有份好工作,就不能单纯的靠本专业——日语,还要学习其他方面,例如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精通日语的综合性人才会在今后有更宽广的事业发展空间。
日语专业的学生起薪一般为3000元左右,高于其它语种的学生。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拉大,最小差距也在千元以上。
资企业需求人才突出要求是懂日语、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即“能说会做派”;同时要有日企特别重视的做事勤奋、为人谨慎、讲究仪表、懂得礼貌等优点。
日资企业薪资一般管理层高于国内企业1.5倍,技术操作工高于国内企业50%-70%。实习生薪资也有20xx元-3000元。招聘人才非常有竞争力。
日本公司的工作风格与国内、欧美都有差别。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日本公司要求员工同样勤奋,有奉献精神,不可斤斤计较;日资公司喜欢把工作的目标、进程订得细致清楚,然后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完成,不喜欢标新立异;凡事须向上司汇报,问准方可行动。
面试时要守时,要穿戴整洁,着装要得体,最好穿职业装。对待面试官要态度恭敬、专注,否则会被日本人认为不够尊重。你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面试官“坦诚相告”。
这些年,南方一些城市的一些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商社、旅行社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像烟台、威海、青岛等北方的沿海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另外,国家部委、各省市政府机关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有增无减。尽管可能没有日资企业的待遇丰厚,但是却反映了国家对日语人才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所以,在不远的将来,相信我们日语专业的人才就业形势将一片大好!
在访问过程中,他们还向我们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了几点建议。他们向我讲解了一下什么样的简历更实用。用人单位一般只要求简历写明四部分:个人情况,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应聘职位;工作经历,侧重说明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或成绩;个人的兴趣、爱好,一些比较特殊的爱好一定不要忘了填写。他们表示,大学生往往追求简历做得有创意,以便能够在雪片似的简历中给招聘人员深刻印象,但过于花哨也容易适得其反。因为简历是用来传递个人信息的,应该像公司的文稿一样非常简洁,最好用电报式语言。简历中不要出现大段文字,每个段落不要超过三行。字体不必太大,小4号即可。不过,简洁不等于没有内容。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学生求职简历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成绩以及能力,这部分一定要认真对待。
写简历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有针对性。应聘什么职位就列出自己这个方面的专长,学了什么,能做好什么,有什么实践成果和创意设。
还有一年我们也要实习,或许然后就直接工作了。他们告诉我一定要区分清楚协议期、试用期和见习期。很多毕业生对这三个“期”的概念含糊不清,从而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协议期是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始,一直持续到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双方终止就业协议为止。在协议期内,双方已经确定了工作意向,但未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单位可以不为毕业生交纳社会保险。而试用期是针对劳动合同而言的,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并非越长越好,因为在试用期内毕业生的工资一般不如正式期高。劳动合同内约定的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毕业生还需要明确,如已在一个单位工作六个月以上,且工作岗位未发生变化的,签订劳动合同时就不用再实行试用期。而见习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后,实行的一年见习期制度,见习期满后,即工作满一年后,就需由上级人事主管部门为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武汉体验报告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武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使武汉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谱写了武汉发展新篇章。
这五年,是武汉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把握武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
1亿元、5000亿元3个台阶,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年均增长14.8%。财政收入跃上千亿元平台,2010年达到1416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23亿元,是2005年的2.2倍。
工业发展实现跨越。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调整振兴支柱骨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425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千亿元产业实现突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212.3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多点支撑新格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2010年产值超过2564.6亿元,是2005年的3.2倍。武汉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先进制造业向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远城区特色工业园区集聚发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一步提升。武汉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江汉区成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策划建设一批对武汉长远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五年实施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47个。武钢三冷轧和三硅钢、东风本田、神龙二厂、富士康科技产业园、武汉新芯公司12英寸芯片、武汉天马4.5代液晶面板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二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东湖欢乐谷、世茂嘉年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并加速推进。
这五年,是武汉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着眼于优化布局、提升功能、改善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解决融资、拆迁等重难点问题,努力探索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新途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累计3439.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
规划先导作用不断增强。编制完成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获国务院批复。编制实施轨道交通、历史街区、地下空间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并推进一批重点功能区建设。武汉新区、王家墩商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建设全面展开。
3开通,武汉进入“高铁时代”。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改造一新。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模亚洲第一的武汉北编组站建成投入使用。谋划建设武汉新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开工建设,迈入千万人次机场行列。7条高速出口路建成通车,武汉至城市圈内“1小时交通圈”形成。
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推进。一环线改造提升,二环线全面建设,三环线全线贯通,绕城公路建成通车。过江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万里长江第一隧——青岛路长江隧道、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1号线全线通车运营,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建设步伐加快,4号线二期、3号线、6号线和8号线提前开工建设。
“绿色江城”魅力初显。大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建成两江四岸、全长28公里的江滩生态游园。龟山、蛇山及月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建成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新、改、扩建并免费开放12个城市公园,新建213个城市小森林、街区绿地和街头小游园。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6.6%和37.5%。武汉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4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区联动、以区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暴露垃圾、渣土污染、违章占道、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城市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疏堵保畅工程,努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永清片、花楼街片、积玉桥片等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二环以内56个“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武昌、青山、洪山三区“插花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这5年,是武汉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迸发的5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和环境加快形成。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订出台18项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启动了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特区”等试点。十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行动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23家,8家企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2项,全市获专利授权10165件。武汉被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5200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获批组建。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汉阳“六湖连通”架构基本形成,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进展顺利。中心城区40个湖泊截污计划全面完成。每个远城区建成运行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二环以内燃煤锅炉改造全面完成。三环以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92%、85%、77.8%,比“十五”末分别提高55、17.3和3.5个百分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十城万盏”、“十城千辆”试点顺利推进。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和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基本形成。创新节能环保机制,排污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实施困难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推进“武字头”国有大型企业改造重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14.5万户、34.5万户,比“十五”末分别增加7万户、10.6万户。远城区规划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形成了市区两级投融资平台体系。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成立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7.5万亩。汉南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0.5亿美元,6年均增长13.6%。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1家,比2005年增加21家。2010年外贸出口达到87.5亿美元,是2005年的3倍。武汉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首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开放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对台直航、率先获批保税物流中心。美国、韩国在汉设立总领事馆,新开和恢复4条国际直达航线。国际友城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参与全省“两圈一带”开发建设。圆满完成对口支援汉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向区下放投资、城市建设管理等8类、35项审批权限。完善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提升行政效能。49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作出254项服务承诺,14类公共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和市直部门审批窗口建设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审计监督,推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广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严肃查处行政过错案件285件,546人受到责任追究。
这5年,是武汉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的5年。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远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7心城区快速连通道基本建成。所有建制村实现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田有效灌溉率由“十五”末的74.4%提高到77%。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目标,累计解决2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城市机关、单位与农村建制村实现“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全覆盖。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新增农产品正规化基地65万亩。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14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95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4.7%。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61.7%,比2005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扎实推进。谋划实施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制定远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化率达到44.1%,比2005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全面完成远城区78个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成为区域发展新亮点。
这5年,是武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5年。我们立足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
8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成79所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2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和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优质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72.8%。职业教育振兴工程深入实施。武汉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累计资助困难大中小学生174.5万人次,资助金额8亿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完成了84家乡镇卫生院和180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四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在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005年的3.7万张增加到2010年的4.8万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9大奖。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6件,制定政府规章45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提案7826件全部办结。“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平安武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安全、民防、消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进步。
这五年,是武汉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6元和829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8%。
102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8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从2005年的479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142.8万人次。全市统筹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05年的580元提高到2010年的1268元,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由280元提高到630元。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6亿元。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五年累计竣工经济适用住房790万平方米,新增受益家庭83316户,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48.7%和38.9%。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大幅拓宽,累计投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6亿元,配房租赁19690户,发放租金补贴2.2亿元,实现了保障范围内“应保尽保”。棚户区改造积极推进。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85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6.34平方米。
紧贴民心办理一批实事。本着“普惠、扶困、量力、当年”的原则,真情关怀困难群体,每年为市民办理10件实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持续解决了一批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
11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启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疏堵保畅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住房、物价、“菜篮子”等问题,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结局。
12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
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始终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感情,对武汉建设充满责任,对武汉发展充满信心。这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的新成就、新变化,为武汉“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武汉获批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国务院明确将武汉定位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标志着武汉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向未来,武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崭新的风貌,在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市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汉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3服务水平总体较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旧城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城市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武汉加快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武汉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形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武汉发展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阶段,加快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更有利条件,但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加快武汉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新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努力开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4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九大目标任务:
(一)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进入万亿元。
15gdp城市行列。以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财政收入超过25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960亿元。
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工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8000亿元。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0亿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汽车生产基地,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和进出口物流基地,武汉化学工业区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化工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
16批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200亿元以上。
注重顶层设计、示范突破,形成“智慧城市”雏形。制定实施“智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光城计划”,建成无线城市,基本实现“三网融合”。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推广普及“武汉通”,推动电子病历与医疗保险相衔接。实现90%以上的政府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基本构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框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创新成为武汉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先行先试,着力构建制度创新、人才保障、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示范区创新体系。深化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体制机制。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成为全球光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
17设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研发机构,在一些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主导制定一批国家和国际标准。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到“十二五”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投资体制和要素市场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改制。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5%。积极参与全省“两圈一带”开放开发。
(三)基本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典型示范区,城市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两型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8突破性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青山和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升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新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建设。
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着力打造“绿色江城”、宜居武汉。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连通”等水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实现中心城区40个湖泊“一湖一景”。加强湿地保护。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以上。远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和4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700万立方米。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基本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两型社会”建设格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建立绿色产品标志制度。推进流通服务行业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两型”机关、学校、社区、村镇、家庭创建活动,“两型”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
19权交易、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绿色信贷规模。完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制。
(四)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健全“铁、水、公、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对外交通集聚辐射能力。
支持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巩固强化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地位。武汉与全国主要大城市之间实现高速铁路直接相连,成为全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主要枢纽城市。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到达省内各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郑州、合肥、长沙等中部城市,3—4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主要大城市。
加快武汉新港建设,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2015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能力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60万标箱,成为中部地区“水上门户”。
提高航空运输能力,成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和航空物流中心。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打造国内枢纽机场和重要的国际空港。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超过44万吨。
完善高速快速路网,成为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加快国家、省级高速路武汉段建设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过境快速通行能力。2015年,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五)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交通畅通能力明显。
20提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强化交通需求管理,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突破性发展轨道交通,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从2012年起,每年通车一条新地铁。到2015年,6条地铁线建成通车。主城区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40公里,各远城区与主城区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相连。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环线、快速路网和微循环系统。畅通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建设四环,加快快速路和主、次干路建设,完善微循环路网。2015年,主城区等级道路长度达到2431公里,二环以内点到点车行时间基本不超过30分钟。
加强过江通道建设,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建成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江汉六桥,开工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三阳路长江隧道、江汉七桥,加快轨道交通过长江、过汉江工程建设。到2015年,主城区建设和形成12条过长江通道、10条过汉江通道。
完善公交客运体系,提高公交出行率。加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优化公交线网,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加强换乘衔接,初步形成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轮渡、公共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率达到40%。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有效缓解交通供需矛盾。实行以公共交。
21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引导人口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加强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构建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合理调节交通需求。
(六)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形成“主城+新城组群”、“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总体构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促进主城与新城、中心城区与远城区协调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1+6”城市格局。主城区建设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6个远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城市规模的新城。主城区重点沿“两江四岸”开发建设,远城区重点沿轨道交通、快速路开发建设。主城和新城之间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和开敞空间。
推进主城有机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中心城区旧城改造步伐。全面完成二环以内“城中村”改造、中心城区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二环以外“城中村”改造。打造汉口老租界、武昌古城、汉阳知音故里等一批历史文化风貌区。
统筹推进新城组群建设,促进新城与主城有机衔接、互动发展。明确产业定位,加强综合配套,新城组群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完善商业、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业发展与居住新城建设的融合,人口分布与社会事业发展的融合,提高新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有效承接主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
(七)基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远城区实现跨越。
22式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快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步伐,形成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大远城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远城区工业规模和水平。2015年,远城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46%以上。
深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形成鲜明的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大力提高蔬菜、水产、肉禽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建设100万亩蔬菜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8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6.1%。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提高到70%。大力发展现代都市林业和城市花卉产业。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推进公共交通向远城区延伸。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农村电话、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信息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建立完善远城区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23镇,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7%。
(八)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着力完善民生保障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44万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待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处于中上水平。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24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建成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统筹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文化创新,打造汉派文化精品。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更有尊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努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打造“平安武汉”,增强市民安全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25本形成一体化金融、商品、技术、劳动力和旅游市场体系。与圈内城市实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资源共享,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与圈内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合作,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基本形成。
三、
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改革创新开放力度,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与活力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三年行动计划。对已经出台的18项政策,逐项制定实施细则。全面开展科技创新试点。新建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智能电网、工程设计、数字家庭等一批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加快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产业园、武钢高技术产业园等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
26家碳交易中心,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出台节能监察办法。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支持武汉重工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创新服务的原则,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出台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政策措施。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年外贸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增长15%。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尽快获批,开通武汉至巴黎、东京的国际直达航线,力争开通武汉至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线。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27中力量抓好一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力争远城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深入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集聚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出台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主展馆建成投入使用为契机,举办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大型会展。结合城市布局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光谷金融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东湖欢乐谷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加快推进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武商摩尔城、宜家销品茂等重大商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消费、老龄消费、信用消费、网络消费、健身消费等多样化消费。加快王家墩商务区、武汉四新博览会展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等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全面开展江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28(三)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100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新增10万亩优质高产蔬菜基地,主要“菜篮子”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5%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区长负责制,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菜篮子”保障水平和质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8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完成2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实施203处农村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开工建设15条县乡一级公路和25条县乡二级公路。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盘活农民房屋、土地、林地等资源资产,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6个远城区新城规划建设工作。优化提升城关镇功能。深入推进省级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及一批“宜居村庄”的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口子镇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7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29(四)持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枢纽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建设步伐。推进武汉新港建设,全面启动杨泗港整体搬迁和综合开发,开工建设长江航运中心大厦。完成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周边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支持推动石武客运专线,武汉至孝感、咸宁、黄石、黄冈四条城际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四环线。
加速推进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建成二环线汉口段、二七长江大桥、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东沙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二环线汉阳段和武昌段、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江北快速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解放大道下延线、姑嫂树路改造工程等项目。抓紧做好三阳路长江隧道、杨泗港长江大桥、东湖隧道的前期工作。建成21条微循环支路和一批公共停车场。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力推进6条地铁线建设。开工建设1号线延长线,加快轨道交通向远城区延伸。组织开展"公交事业发展提高年"活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新增、更新一批公共交通工具。开工建设武胜路站等一批公交枢纽站。
着力打造“绿色江城”。实施“十万株大树添绿荫”工程,重点加强三环线、武汉大道、首义文化区和黄鹤楼风景名胜区绿化建设。规划和启动城市绿道建设。建设天兴洲生态绿洲。建成沙湖公园。全年新增绿地面积756万平方米。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快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基本完成东沙湖连通工程。
30深入开展湖泊综合整治。实施巡司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黄孝河明渠治理主体工程。建成2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主城区污水管网109公里。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基本完成二环以内“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快推进二环线外“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汉正街整体改造,加快精武路、青岛路等特色街区改造。
(五)扎实开展“改善环境年”活动,切实改善城市面貌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今年是我市确定的“改善环境年”。要以解决市容环境不优、市民出行不便、文明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持久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日常清扫保洁力度,集中开展暴露垃圾专项整治。强化建设工地施工管理,完善降尘保洁措施。严厉查处渣土运输抛、漏、撒等污染环境行为。严肃查控违法建设。加强对户外广告、门店招牌、交通标牌、房屋立面的规范整治。继续实施景观灯光亮化提档升级工程。
31力度。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综合整治违法占道、违章行驶等顽症。
加强窗口地带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强火车站、客运站、轮渡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周边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管理,大力整治“黑的”等非法营运行为。规范窗口行业服务行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扎实开展“做文明市民、创礼仪武汉”活动,集中整治乱扔垃圾、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培养市民文明守序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学科学”活动。组织开展“十万文明城市监督员”、“十万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十万干部群众社区回头看”、“十万市民包点包片”等工作,增强文明创建合力。
(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住房等问题,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原“五七工”及“家属工”、支农返汉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新增参保95万人次。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0万套以上。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完善。
32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主要商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建立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光纤入户覆盖规模达到120万户。实施物联网、车联网示范工程。扩大“武汉通”使用范围,逐步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30项小额消费。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并与医疗保险相衔接。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学前教育。加强中小学安全体系建设。完成20所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启动江汉关大楼改造为武汉近代博物馆、武汉客运港大楼改造为科技馆工程。加强辛亥革命文物修缮和保护工作。做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备战参赛工作。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创建8家示范乡镇卫生院和70家示范村卫生室。深入实施“黄鹤英才计划”。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暨武昌首义100周年纪念相关工作。
33汉”建设。严格落实稳定工作“第一责任”,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主动防范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责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事故灾难预防及社会安全工作,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1、缓解市民“出行难”;2、缓解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3、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4、推进智慧医疗便民工程;5、进一步改善老城区社区物业和环境管理服务;6、实施饮水安全工程;7、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8、推进平安社区建设;9、关爱残疾人生活;10、实施惠老安康工程。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建设“市民之家”。健全政务服务网络。完善电子政务,整合政府网站群、政务服务中心、政府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渠道,增加网上办理事项,实现“一站办理”、“一网连通”、“一号服务”。
34的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提案。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坚持廉政勤政。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保障性住房、集约节约用地等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节庆活动、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各位代表:
武汉“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站在历史征程的新起点,面对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武汉光辉灿烂的明天!
武汉体验报告篇五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全球爆发,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和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武汉疫情的报告成为了全国和全世界的焦点。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武汉疫情报告背后蕴含着重要的教训和体会。我对武汉疫情的报告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将以五段式来阐述我对武汉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武汉疫情的迅速报告让我深感敬畏之情。面对一个不明原因的疾病,当地卫生部门能够迅速意识到其突出性和灾难性,第一时间向上级上报,是值得赞赏的。疫情的迅速报告为全国其他地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病毒的扩散。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临未知疫情时,及时报告和沟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及时报告和沟通,我们才能够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武汉疫情的广泛报告展现了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的力量。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社交平台上的热搜话题,使得整个国家乃至全球都关注到了武汉疫情。疫情的广泛报道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也使得公众对于疫情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这让我们看到了信息传播的力量,也进一步证明了科技和传媒的伟大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达信息、发布警示和呼吁,使得重要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人。
第三,武汉疫情报告的依据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疫情初期,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疫情的发展情况,并将其作为报告的依据。在报告过程中,武汉市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紧急通知、例行报告和现场发布,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些报告方法和依据的选定对于其他地区应对疫情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未来的防控工作中,我们要根据疫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依据和方法,以提高报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武汉疫情报告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报告时存在的信息滞后和不透明问题,使得外界对于疫情真实情况产生了怀疑和猜测。另外,部分报道中的错误信息和夸大其词的言论,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恐慌和焦虑。这些问题告诉我们,在报告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只有通过真实、客观和透明的报告方式,我们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更好地应对疫情。
最后,武汉疫情的报告体现出了勇气和担当精神。当地卫生部门在面对未知的疫情时,勇于迎难而上,及时向上级汇报,展现了担当责任的精神。报告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也考验着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担当和坚持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应对各种突发疫情和挑战。
综上所述,武汉疫情的报告过程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展现了及时报告、信息流通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在面临未知疫情时要保持警惕和沟通。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疫情和挑战,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持续努力。
武汉体验报告篇六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xx年的寒假,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业实习。
我的家在湖南,今年寒假回去,由于快要毕业了,万种思想凝聚于心,自然想着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便首当其冲,但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会计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演练,而只是凭着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从事会计这门行业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这也就是所谓的会计专业从业的谨慎性了。
既然不能先去找工作,我想还是先实习一下吧!说不定工作就此而有了着落了呢!
初来乍到,我这一介书生顿显窘迫,紧张地有点说不出话来,含糊其词地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情况作了一个汇报,然后就是沉默不语。
公司经理看出我的局促感,于是打破僵局说:“小伙子,长得蛮帅气的嘛!”一句不经意的夸赞顿时消除了我心中的紧张情绪,我笑了笑说:“多谢经理夸奖!以后有许多向经理您学习的地方,还请赐教。”
看似平淡,像拉家常一样,我和经理就这样认识了,经理也姓张。这时候张经理打了一个电话,让财务科的一位负责人过来,我坐在经理的办公室等着。
一会儿,来了一位中年人,经理介绍说这是公司财务部的王会计,你以后就跟着他学习吧。我连忙起身,与他握手致意,并把自己此次的一些实习情况又说了一下。王会计点点头,笑着说:“好好干!”就这样,我的实习开始了。
(一)20xx年10月25日,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
也许是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造纸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只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我所见到的王会计就是其中一个。
也许同是家乡人的缘故吧,王会计对我非常和气。他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他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说句心里话,我真的非常感激他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二)第一天算是熟悉了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第二天,我按照上班的时间早早地来到单位,先把办公室的地板、桌椅打扫干净,然后又把玻璃擦了擦,第一项工作完成了,我满意的给了自己一个微笑。
王会计也准时来到办公室,他对我说,今天主要让我浏览一下公司以前所制的凭证。
一提到凭证,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吗?以前在学校做过了会计模拟实习,不就是凭证的填制吗?心想这很简单,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王会计让我尝试制单时,我还是手足无措了。这时候我才想到莫师傅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我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看了一下,又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呜呼!这就是会计所要从事的工作。
(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
做过会计模拟实习的人都知道,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武汉体验报告篇七
作为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市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城与隔离,这段特殊的经历对每一个居民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人民通过天天向上的努力与勇气,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日,我有幸听取了一位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报告,以下是我对此次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武汉市疫情防控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贵的集体主义精神。报告中提到了数万名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不辞劳苦,包括许多年过六旬的老年医生主动请战参与救治工作。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而武汉市广大市民也积极响应,关闭了商店、企事业单位、餐馆等,呆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以此减少疫情的传播。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并不常见,而在抗击疫情中体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对抗疫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中提到了抗疫工作的步骤和策略,以及疫情的监测和评估。每一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科学数据和专业指导来进行的,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力量。在疫情初期,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国内专家团队沟通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抗疫经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病毒检测和追踪工作,尽快筛查疫情,控制疫情传播。这些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为疫情防控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对武汉市民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深感敬佩。封城措施的实行让武汉市民无法外出,面对严峻的局势,他们没有悲观放弃,而是以乐观和坚强的态度面对困难。报告中提到了许多武汉市民的感人故事,如医护人员在白衣天使的背后担负起家庭的重任,社区居民帮助邻居购买生活用品等等。这种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激励着武汉人民坚持不懈地与疫情作斗争,也为全国民众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四,武汉报告中也提到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这让我们看到了在特殊情况下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报告指出了医疗资源不足、疫情信息延迟公布等问题,这无疑给了我们反思并改进的机会。在未来的抗疫过程中,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抗疫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机和挑战。
最后,我对本次报告的收获也给我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在中国,我们有着优秀的医疗体系、强大的防疫力量和坚定的集体主义精神。特殊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注重科学与专业的指导,积极倡导个人防护与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武汉市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此次武汉市疫情防控的报告让我深刻认识了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性与专业性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武汉市民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深感敬佩。同时,我们也应该总结本次经验、改进不足,为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做好准备。
武汉体验报告篇八
由我公司实施的(此处填写合同上注明的工程名称),合同金额(如工程已结算则结算金额)为(此处填写合同金额或结算金额)元。
目前工程完成情况为:(此处填写实际完成的工程形象进度);累计完成的工程产值为:元。
根据工程的实施情。
况,按合同约定,贵公司应支付工程款至合同金额(或结算金额)的%(即元)。
本次请款前,贵公司累计已支付工程款元,本次申请支付工程款元。
其他:水、电、气等项目的付款方式说明或施工单位承诺等,如没有其他需说明事项,
则填“无”请款单位:
武汉体验报告篇九
一、实习目的
认知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的经历,而专业与机械加工息息相关的我们更应该深入车间,了解车间加工的工作流程,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对本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作为机械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初步了解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所在位置与用途。
2、了解炼钢、炼铁、热轧等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专业课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4、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他们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地点本次实习地点是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武钢拥有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物流、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并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
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钢铁产品主要有热轧卷板、热轧型钢、热轧重轨、中厚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片、彩涂钢板、高速线材等几百个品种。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文明单位以及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等荣誉称号。
三、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我们总共去了四个地方:热轧带钢厂、武钢博物馆、炼铁厂、炼钢厂。热轧带钢厂:
武钢股份热轧总厂热轧一分厂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生前批准从日本引进的现代化工厂。该厂坚持“学用改造、为国争光”的办厂方针,本着“争气争光争一流、改革改造改面貌”的强烈追求,实现了艰难的设备“四恢复”,攻克了产品质量“六大高地”、产量破设计水平、出口卷板返销日本。
武汉体验报告篇十
实习内容:财务实习,会计
事务所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寻找xx年寒假实习的机会,也许上天眷顾我,把武汉**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机会给了我,心里感动,也很激动,武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感谢所里的朱老师,给予我的支持,更要感谢所长何女士,她不仅接收我,而且在审计业务上给予我耐心而且细致的指导。事务所虽然不太,但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公司
这次审计的是武汉**工程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私人房地产开发公司。经过先前的网上搜索,得知公司的资质以及公司老板的信息,但是很可惜后来也没有见到老板。公司是xx年成立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所以特殊的是产品是楼房,有一些重要的项目:预收帐款、开发成本(设计费,土地购置费,配套设施费,装潢费等),税金(所得税,营业税,教育金附加,城建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
会计
公司的财务部门是2个女的负责的,一个是会计,一个是出纳。会计很认真,从凭证到日记帐、明细帐、总帐,从账户到报表,从手工到电脑,会计业务的处理十分认真,十分细致。为我们的审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财务部的配置很好,安全防盗门,办公桌、椅、沙发,空调,配置很高的电脑,打印机,保存历年财务资料的想箱柜等,可见公司的实力和对财务部的重视。财务软件是金蝶财务软件,南方普遍用金蝶软件,北方是用友。两本记帐凭证,按次序分开,便于查阅,后附原始凭证(收据、发票等)。10本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各一本,武汉市财政局制作的,每月要合计的双红线,(每年累计),并不是每天都要计,总帐——各个科目的记录,明细帐包括三本,主要资产负债表的项目2本(1-8,8-12),主要损益表的项目2本(1-8,8-12,中间要减去),由于公司的性质特殊,预收帐款帐3本,并由红蓝舌头,好像前是具体项目下各个对象——如供应商标记,后面是各个项目的标记,首页有相应目录,便于查阅。会计向工商局提交审计报告,向税务局交税并提交财务制度、处理办法进行备案。
审计
审计从9:30开始的,持续到下午4:30,中午吃了一顿饭,当然是公司出的钱,应该是记管理费用——招待费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看何所长和朱老师在审计,没多大头绪,实习报告《武汉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过了一会,何所长让我做一件工作,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字勾稽关系用计算器检查一下是否正确。之后让我做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审计工作底稿(具体的每个项目的审计认定书)按照何所长的要求就做了一下,检查的结果是会计做的都正确。由于公司财务做帐的特点是分1-7月和8-12月两次做。检查的时候就必须两次相加,八月的数字重复的时候还要减去。管理费用的项目很多: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福利费、招待费其他等,每一笔都有记录。财务费用就两个,一个是利息收入,另一个是其他费用(如手续费等),由于这个帐使用电脑打印出来的,软件设计的不合理,每月结平,但是不汇总。所以算的时候把每一月的利息收入的数字加起来。并且帮何所长很快地检查了相关的核算项目是否正确。老师的主要疑问:300多万记了其他应收款,虚增资产,要调整。损益表的净利润算的不合理,后经会计人员解释还是正确的,原因在于只是一个月的,软件的问题。验资报告的时期没写,很不规范。事务所的审计要交财政局检查,是不可马虎的。
思考与建议
1会计和审计的关系
审计就是审会计的,这一点在这次审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审计是看会计的做法是否正确和合理,会计的业务核算流程是否正确。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会对会计处理提出疑问,处理错误的话就要调整和修改,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更是丢面子的事,审计必须和会计人员关系处理好,让会计人员既要修改又要心服口服,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更要倒算会计,做会计的老师。当然审计的课本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差距的,实际的要松一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cpa。
2审计态度
认真、细致是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只有认真、细致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遵守职业道德,对于公司的隐私不要问得太多,比若说借款,关联方等。
3审计专业性
只有在熟悉会计的基础上,应用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做好审计。审计重在实务和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得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套路。
4功能有记帐向财务分析转变
现在公司财务部的定位还只是记好帐,提供会计信息。缺乏的'是对报表的财务分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评价,比如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等财务指标,并给出指导性建议。
5各个行业由各个行业的特点,主营业务不同,产品不同,经营方式的不同,购产销的方式的迥异,销售方式不同(预收,现收,应收,分期收,售后返还,售后回购,售后回租,会员卡——娱乐消费场所多用等等),审计就要按照这些具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审计。
6小公司的业务少一些,有些科目就没有,比如说长期股权债权投资,债务重组、合并报表、非货币性交易等,只是应付工商局的年审,以及把审计报告提交给开发局,另外税务审计和一般审计分开,税务审计要针对每一个影响税收的费用(管理财务销售其他业务费用等)、收入逐个核查,以确认是否合理。上市公司的业务多,关联方企业太多,需要审计人员到每一个关联企业审计,特别是要想ipo和再筹资的话。需要众多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团队,实行三级复核制度,最终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书,有时候审计人员直接提着笔记本到上市公司去,只要输入一定的数据,软件直接就将审计报告处理好了。
武汉体验报告篇十一
当前,决战工业园已成为我国各地壮大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换升级,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园区已经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扩展期。无论市本级还是县市区,各工业园区均呈快速发展之势,突出表现在园区面积迅速扩张。截止年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建设面积达36.1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入园企业达965家,其中投产企业671家。
二是园区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完成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增长60.3%;完成销售收入252.2亿元,增长60.7%;实现利润16.5亿元,增长73.7%;实现税收14.2亿元,增长65.2%。奉新县过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了一些零星的竹木加工小厂外,几乎没有像样的企业。随着工业园区的兴起,工业已成为该县的支柱板块,去年工业园区提供的税收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1.7%。
三是园区已经成为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宜春各地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始终注意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之路,把扩大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作为园区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工业园区已成为吸纳城乡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目前,全市农民在工业园区就业人数达到17.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1万人,增长40.8%,其中从业人员最多的奉新工业园达到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000余人。
四是园区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平台。各地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把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起来,把工业园区看作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互动格局,有力地带动了城市建设,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上高工业园区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都高人一筹。园区内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布局合理,与县城总体规划相衔接,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城初其规模。目前,该工业园建成面积达6.2平方公里。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说,我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规范和解决。
1、土地集约效应不明显。从相关经济指标在园区每文秘杂烩网平方公里的分布情况看,宜春与全省的平均水平作比较,每平方公里分摊的年产品销售收入比全省要少15321万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0.4%;每平方公里分摊的年出口交货值比全省少3528万元,仅相当于全省的33.1%;每平方公里分摊的年税金为1716万元,仅相当于全省的53%;每平方公里吸纳的从业人员2779人,比全省少955人。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聚集的区域,在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土地集约效应情况表明,我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并不多,生产规模大、投资项目大的企业较少。
2、产业聚集特征不明显。目前,在宜春地域范围内,有大小工业园区10个,除了袁州医药园等少数园区有一些地方特色,多数工业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尚未形成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对外未形成“宜春园区”这一品牌特色的竞争优势。10个园区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1个行业大类,表面上看行业众多,但产业零散,企业关联度不大,园区内的企业大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是企业数量上的简单“堆砌”。袁州医药园虽然产业特色较为明显,但实际上园区企业涉及产业范围有医药、食品、化工、服装等十几个行业大类,只有5家医药企业,大部分企业关联度不大,产业链无法形成,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
4、园区企业根植性不强。根植性不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本地联系,它表明企业的经济行为已深深嵌入当地社会关系中。根植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目前,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是招商引资进来的,与当地原有企业、原有产业及当地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根植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方面积极性不高。类似上高旺旺集团利用当地大量农副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实现外商增利、农户增收、政府财政增长的三赢企业,全市并不太多。
5、引进企业层次不高。从全市各工业园区看,我市引进的企业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还有一些企业主要是看中我们的资源,属于高耗能的企业,大企业、名牌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园区数量较少。
三、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对策。
今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把决战工业园区作为“三大战役”的重头戏来抓,务求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实效。就当前来看,加快我市园区建设与发展,要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在土地政策偏紧的情况下,企业用地成为工业园区扩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清理一块。对征而未建、多征少建进行清理,对有土地无项目,或围地不用的企业坚决收回土地使用权。二是集约一块。要把企业的绿化用地控制在30%以下,鼓励企业在现有土地上增量扩股,加大投资密度。苏州、无锡等地工业园区投资密度均在500万元一亩。我市提出省级工业园达到50万元一亩,这种强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今后,投资强度或密度低于100万元一亩的企业要限制入园,没达到50万元一亩的要限期达标,留下一些土地给大企业入驻。三是鼓励一块。鼓励现有企业和在建企业建设多层厂房。苏州、无锡等地都把建设多层厂房当成节约土地的有效举措,这方面我市亦应制订标准,给予政策扶持。四是把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作为考核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按不同产业确定相应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避免造成土地资源以及园区投入的浪费,防止先期入园企业占地多、产出低等现象的出现。
二是在提升集约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一个园区要充分体现内涵和功能,体现在它内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以特色的思路培育园区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一是在招商引资中,要注意整合资源,搞好产业招商。一方面加大专业化招商力度,培育产业特色。要进一步加强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招商引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搞专业招商会,如樟树市可搞医药招商会,丰城市可搞建材招商会。另一方面,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度。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考虑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外资企业扩大与当地产业的关联度和本土化发展,防止外资企业向比较成本低的地区再转移。二是根据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如:樟树市以医药工业为主导;丰城市以建材工业为主导;市本级以机电产业为主导;宜丰、铜鼓、奉新、靖安等地以竹木加工工业为主导;上高、高安、万载等地以农产品工业为主导。从而使每个园区凸显特色,形成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群。三是在园区的产业布局上,打破区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引资项目。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前景等要素,通过科学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对市、县两级工业园区合理布局、准确定位,适当划分功能,培植产业特色,引导、规范同类企业相对集中进园,形成产业优势。坚持谁引资、谁受益的原则,项目入园由市里统一安排,既服从全市一盘棋,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在筹措园区建设资金上下功夫。现在园区投入以政府为主体,企业投入以自筹为主体。银行贷款虽年年增加,但银行不愿承担风险,银行嫌贫爱富的抱怨还是不绝于耳。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建园:一是文秘杂烩网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苏州的工业园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投入,用的全部是新加坡的资金,这叫引资入园。二是与商业银行联合投资建园。由银行投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这叫银行建园。三是利用股份制建园。事业单位的富余资金、企业家资金、农民被征用的土地、民间闲散资金等都可入股,共同参与园区建设,这叫股份建园。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仅靠政府投入是单一思维模式,只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建园思路,园区发展才能一片光明。
武汉体验报告篇十二
地方税务局简称地税,其性质是行政单位,地方税务局实行中央、省、市、县的垂直领导体制。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时,将省以下原来的税务局分设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个别地方地方税务局与财政局合署办公,称为财税局)。省级地方税务局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省级以下地方税务局系统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垂直领导。
地方税务局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营业税、城建税、契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以前设立的内资企业)、代收社会保险(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价格调节金、工会经费等。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绍兴市地方税务局第一分局,全局负担着克什克腾旗各企事业部门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堤防费、平抑副食品价格基金、地方教育发展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社会保险规费以及外资企业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牌照税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分局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普及计算机联网办公,推行电子申报纳税等多种纳税方式,以更好的服务企业,极大的方便了旗内纳税人。
其征管模式是: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并设立办税服务厅负责受理本局所控管业户的管理服务、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工作。成立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注销、非正常户认定等税源管理以及定额核定、纳税评估、征收监控、待批文书、税收法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2实习总结。
我的实习岗位是办税服务大厅计统岗,主要是受理企业纳税申报、纳税登记和注销和对企业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稽查等操作性极强的工作。
二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前两个星期我在在服务大厅学习”申报纳税“岗位的工作,第二个星期随科员们查税。”申报纳税“的工作就是纳税者交来两种表,一种是企业所得税表,另外一种是综合表。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表录入到电脑里,然后打印出回执单给纳税者。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很不容易,使我更加系统的了解了所学统计会计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对计统岗位以及税务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对税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不仅如此,期间我还体会到了税务局制度的严明,以及从事税务工作的同事的敬业与热情,还学习了《税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首先应该规范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工执法。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代理部业务期的特点。每月的1号到10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这段时间是最繁忙的。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与需要,在传统的税收管理基础上,强化税源管理的一项创新措施。为规范和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制订下发了《纳税税评估管理办法》。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纳税评估的相关法规,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的管理工作。作为一种税收中期监控的有效管理手段,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提高征管质量,优化新征管模式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纳税评估结果结合征收管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企业经营、核算的监督、制约、震慑效果,促进企业经营、核算指标逐渐向真实、准确、可靠接近。
实习工作中挑战性的工作是到企业进行纳税稽查,稽查主要涉及企业饿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对车辆购置税的清查主要是查看企业固定资产与车辆相关的记录,没有入账、企业实际占有的车辆也要征收车辆购置税,计税基础不是减去折旧后的净净值,而是取得时的入账原价。对于印花税,主要是检查其账簿数量以及合同数量。个人所得税则主要通过了解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情况来进行清查处理。对于企业所得税,则主要通过查阅收入帐和成本费用帐来确定,据悉确定的数额与报表的差额,一般会调整应交所得税额。对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一半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为了确保账簿的可靠性,我们也随机抽取相关的记录,对与之配对的原则凭证进行检查。
3实习体会。
在短短一月的实习时间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对种种形形色色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和税务机关二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我认为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我实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认识:
第一,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使每个公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权利的同时,牢记自己的纳税义务和责任,以便形成一个学税法,懂税法,守税法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觉得加入纳税行列光荣,偷税逃税可耻。
第二,要针对企业所得税存在着隐瞒性大和其他一些问题,税务部门应加强与别的综合部门联系和配合,以掌握纳税对象的情况,构建固定的信息传递,形成良好的协税护税网络,力求税收的透明化。
第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税收征管规范制度,抓好征管队伍的建设,提高税务征管人员的素质,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对一些典型的偷逃税大户和个人应该进行暴光,以威慑违法犯罪分子,遏止偷逃税行为。
第四,企业办税人员来填表人都需要掌握必要知识,我觉得企业需要有注册税务师资格或熟练税务流程及会计知识的大学生,方便和企业办税人员交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想会对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多学到的经验和只是大多来自领导和师傅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学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时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做人的最基本的问题。队以自己这样的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都是做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实习,我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可以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懂得去学,是我实习的收获。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我将终身受益,并将在我不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且将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自我的理想。
武汉体验报告篇十三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工业园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工业园人作为拓荒者的艰难和坚定。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工业园的一份子而惊喜万分。
一年前,一群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人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了艰难的旅程,而我也希望能成为这艰难孤独旅程上一分子。我会用我的乐观豁达将这艰难的攀登变得轻松活泼,将这孤独的旅程变得甜美珍贵。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记得初次应聘时,我对工业园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聚集地,对招商主管一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从事入园企业与各行政机关的协调工作及工业园的网站维护上。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了。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去认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一、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工业园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记得初到工业园时,我拿到的第一份资料就是工业园的一期招商画册,然而对于杨市长致辞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字面上,这里所有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既新鲜也处处存在挑战。不懂就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工业园的各相关资料,阅读了《招商引资运作全攻略》、《成功的引资》并从网络上摄取了大量的有用素材,再加上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工业园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工业园的建设对推动怀化工业化进程的巨大作用。我们的工业园她不仅仅是企业的聚集地,更重要的是作为入园企业的孵化器,工业园的各项政策对入园企业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均分布在工业园区内。如今的工业园建设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目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则是西部大开发、产业梯度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工业园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成立了怀化市生态工业园这样一家拥有先进体制的企业化运作的行政机构。“一级财政,一级金库”、“一站式服务”、“最低收费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这一切都让我对工业园充满了信心和憧。
二、坚持政治、经济学习让我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心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在工作生活中注意摄取相关的政治经济政策,注重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各经济法律法规,注重经济大环境走向。“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栏目都是摄取该类知识不错的途径。通过上述学习,使我坚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信念,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勤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从未迟到早退,并积极自觉利用节假日参与工业园的加班加点工作。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工业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按章操作;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一套拿破伦希勒的《成功学》让我豪情万丈,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份计划并按时完成竟是如此重要,并最终决定一个的人成败。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渴望有所突破的我,将会在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以便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2)日常接待工作;
(3)相关活动的策划及筹备;
(4)担任讲解工作;
(5)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招商主管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流畅的文字写作能力、网站建设维护能力、大型活动的策划及筹备能力。
目前我在网站建设、大型活动的策划方面存在不足。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frontpaeg根本无法适应精美网页的制作要求,于是重新学习了新的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mx及图形处理软件fireworksmx。目前我已熟悉了上述软件的常用功能并能运用其进行基本的网页制作及图形处理。为了让自己做一个称职的招商人员,我阅读了网上的部分策划案例,以便在以后的策划工作中有所帮助。
20xx年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武汉体验报告篇十四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多月的车间实习结束了。此次实习,厂里领导对我们这届见习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给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让我们有机会与工人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实习结束后,小组成员普遍感到收获良多,在此我们实习小组全体见习生对领导的细心安排与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客车车间,我们采取分成两个小组,按照生产流程,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实习下来,这种方式使我们对客车生产有了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在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两个小组形成了“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以下是我在客车车间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给自己有所借鉴。
一、车间现状。
我们厂的总装车间,是机械设备最多的车间,也是占地面积与人数最多的车间,车间厂房的面积将近占主厂区的二分之一,车间人数一千一百多人,其中车间的正式工有739人,外用工400人。外用工占了很大的比重,给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客车车间台位少,任务多而且工期紧,工人师傅们用塑料薄膜将门窗以及一些重要部件保护起来,采取交叉作业,这种方法加重了车间工作负担,但是看到工人师傅们义无反顾的投入工作,让我们很受感动和鼓舞。
来到车间,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在台车学习认识的设备组件,但更多的是没见过或是没学过的东西,在技术室我们先学习工艺文件,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实习小组在车间通过实地学习,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相信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相关知识。
在外油组工长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新造车要先打五遍腻子,两次大刀,三次小刀,采用品质较好的原子灰腻子刮涂,主要由两个厂家提供,每遍腻子要干燥四个小时,用砂纸打磨后才能继续刮涂,腻子的厚度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控制在0.1mm。我厂现在采用新型的打磨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翻新车要先进行打砂这一工序,若车身出现损坏要先进行修补,然后采用工厂的自调大洞腻子刮涂。在翻新车中还有一种清洗车,这种车由于采用原子灰腻子,外皮油漆没有出现脱落则直接进入刮涂腻子工序,可以减少成本。腻子刮涂完毕后进行喷漆处理,底漆要选择和腻子同一厂家,否则可能出现化学反应影响外皮油漆的品质,我们厂这次新造车大部分使用的是上海中途漆。面漆喷涂严格按照“先线后面,先浅后深”的原则,先进行线条的喷涂在进行分色处理,底漆的干燥时间为二十四小时,面漆要求表面平滑,无橘皮,最后喷涂车号,外油组的工作自此结束。
地板组与骨架组的工作有很多相似,按照工艺流程,在地板铺设之前先进行防寒材的安装。首先要将两侧骨架的防寒材安装起来,其次是两段堵头、车顶防寒材的安装。防寒材的种类主要有聚乙烯防寒材、发泡防寒材、玻璃棉防寒材、泡沫板以及毛毡等。毛毡与泡沫板由于防寒效果差,现在已经基本不采用。发泡防寒材的防寒效果,主要用于北方的高寒车。玻璃棉防寒材须加贴铝箔,以使表面平整,并用铁丝加以固定。随后安装两侧木骨架和地板梁,地板梁安装完毕后要找平,进行防火和防腐处理。最后铺装地板与地板布,地板布从中间向两侧推进,推出地板布内空气。骨架组还负责空调风道的安装与整理,其中风道又分为整体与分体两种,骨架安装现已大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
下线主要负责为车上供电铺设线路,安装动力连接器、逆变器、蓄电池箱以及车下线槽。其中动力连接器主要有两相110v、三相四线380v、四相三线600v和三十芯网关,三十芯网关中10、11芯用于播音。电流通过连接器到达车下动力分线箱,而转向架的轴报与排风也连接到动力分线箱,并通过它通往车上综合控制柜。动力分线箱有一路通往逆变器可以交流变直流通过充电机对蓄电池充电,并且需要时进行反向逆变。
墙板组负责车内墙板的安装,以25g硬卧为例,安装顺序为先间壁后侧墙板最后侧顶板,侧墙板分为走道墙板和客室侧墙板,客室侧墙板又分为窗下、窗中、窗边墙板。侧墙板与钢结构的距离为110mm,墙板接处有缝隙但要均缝,窗下侧墙板与地板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安装电热器。客室侧墙板上部有二层墙板,与钢结构的距离为180mm,内部安装窗帘跑道,若超过180mm固定上铺角铁与螺栓位置有空隙,会将墙板带下。
设端组主要负责如洗脸柜、洗手器的安装;厨房不锈钢地板的安装;餐车吧台设备的安装;餐车座椅的安装;窗帘盒、拉门盒的安装;厨房电气化设备的安装;平顶板的安装;电器围板洁具柜垃圾箱的安装;卧室行李台的安装;内、外端塞拉门及拉门门罩的安装;茶炉室、托水盘的安装;软(硬)卧车活动椅的安装;卧车卧铺的安装;茶桌的安装;行李架的安装等。
暖水组主要安装取暖和给水装置,以22、23翻新车为例,二位端安装三个小水箱,一位端安装锅炉,锅炉有膨胀水箱与储水箱,膨胀水箱主要用于过热。翻新卧车的二位端安装锅炉,蒸汽是上走下回的循环系统。暖气管南方车采用一般光管,北方车采用螺旋管,这是因为螺旋管的散热性能比较好。
上线组以yz22翻新车为例进行介绍,四个喇叭分别安装于一位侧的第五、第二个窗边和二位侧第二和第五个窗边。一位侧动力线从车下引上来,轴报到两角在一位侧引出,一位端播音连接器从通过台引过来。
制动组负责制动系统的安装,如列车管、供风管、各种风缸以及制动机等。制动的主要原理是由于工作风缸与副风缸之间存在压力差,使冲气阀定期,工作风缸会给副风缸供风,副风缸通过中间管路为制动缸供风,在转向架上产生制动作用。
车电组主要安装车上的电器设备,如开关插座、灯具、空调机组、冰箱、配电盘、风扇等,车下的防滑器与轴报的配线也属于车电组负责。电器安装完毕以后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和检测,如要对车上电器进行通电试验、绝缘耐压试验以及点灯试验。
三、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旨在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增强了我们团队合作意识。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了解到客车车间的规模水平、生产流程,让我们对生产过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完成了专业知识一定的积累,弥补了我们这些非车辆专业见习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学无止境,我相信通过以后在市场部继续学习,必将会使我们的专业知识由量到质的转变,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更好的为工厂服务。
四、个人工作建议。
在车间实习期间我看到了一点问题,在此提自己的一些建议。客车由于有大量的外用工,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外用工普遍抱有的心态是“今天在这边工作拿一天的钱,明天还不一定在这边干”,根本不会考虑为工厂节约材料,因此我们常常看见材料的乱丢乱放,有时甚至整盒被丢弃,这种行为增加了工厂的成本。我认为应该一方面加强物料的管理,另一方面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以杜绝这中现象的发生。这是我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还望领导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