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模板18篇)
健康饮食是一种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我注重均衡营养的摄入。总结应该具有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择的旅游景点,希望大家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回忆。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一
摘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csr)内涵的综述,着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的内在机理,系统阐述“三个中心圈层”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的比较分析,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并理清相关重要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三个中心圈层;利益相关者;金字塔型。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不断发展、多角度、多视野时期。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博文在1953年的着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了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即csr。
二、“三个中心圈层”理论。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1971的《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企业应该为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多贡献,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三个中心圈”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定:内圈代表企业的基本责任,即为社会提供产品、工作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职能;中间圈是指企业在实施经济职能时,对其行为可能影响的社会和环境变化要承担责任。
三、基于“三个中心圈层”的企业社会责任。
根据上面的“三个中心圈层”理论,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的模型勾勒如下:
从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是作为一个单元存在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社会赋予了企业多重角色。那么“三个中心圈”理论和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下文将重点讨论。
第一,“三个中心圈”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三个中心圈”理论可以看出,中心圈理论并不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于社会来研究,而是从相互联系的逻辑把企业和社会上其他集合和个体结合进行动态研究。企业作为经济职能要考虑到广大消费者、职工的利益,要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的产品,为社会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影响,如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雇员等,那么企业要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迎合顾客的消费变化,还要为雇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不仅仅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第三圈层,企业要主动通过救济灾民、消除贫困、防止城市衰败等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三个中心圈”理论通过相互联系、层层外推,由基本责任到为促进社会的其他无形责任无不隐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痕迹。从发展历程上看,“三个中心圈”理论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程,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二,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
金字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是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的期望。”
企业承担着必要的法律责任;再者,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一定的伦理规范,公众社会仍期望企业遵循那些尚未成为法律的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另外,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提供日托中心等,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从企业考虑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而言,卡罗尔认为这是金字塔型结构。
综上所述,“三个中心圈”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和演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蕴涵的原则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关心利润和经济绩效,还要回应和满足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企业的多重期望。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碧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2).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二
摘要:自2009年中国正式推出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已过7年,作为公益组织的医院力求在改革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但是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白炽化的竞争中更胜对手一筹已经是各个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注意力放在了改进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方案上面,力图减小医院成本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于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困惑医院工作人员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内容进行阐释,并指出两者间的关系和结合措施,提出医院在改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方案。
一、实施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维护患者利益,降低医患矛盾。
大量媒体曝光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得医院更多的以一个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非服务机构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医院有其自身的难处,竞争环境下成本越来越高,迫使医院不得不提高医疗成本。医院如果实施成本核算可以降低医疗成本,进而减小了患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解决了因看病贵和看病难所引起的医患矛盾。
(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选择实施成本核算,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实施正本核算的好处是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使得医院走向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强医院在竞争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降低人力成本。
成本管理系统下的绩效管理的一个重点在于绩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成本。实施绩效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医院的各个项目的支出都会经过精准核算,医院运行的效率会大幅度上升,冗余的人力资源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下降。
(四)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采用成本核算体系下的绩效管理最大的意义就是对整个医院运行效率的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控制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的运作,合适的绩效管理手段对成本核算进行二次考察,系统而紧密的提高整个医院工作的效率。
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分类、记录和分析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耗费,并提供成本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对医院成本核算首要目的在于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医院在现有条件下为人们创造出更大的收益,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全成本法、项目法以及病种法。所谓绩效管理,则是指依据医院的具体运营情况确定的绩效体系。医院的绩效管理由个人、不同的科室、行政职能部门组成,这是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绩效责任小组成员是医院的领导,个人是医院的所有员工,行政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和质量监督人员。成本核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考核是成本核算实施效果的评价。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医院会降低其成本支出,绩效自然会提高,而成功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完成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成本核算效果。所以,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中现存的问题。
一般医务人员都认为财务管理是管理者的工作,他们不能从意识中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更加不会主动的参与其中。他们只是站在自身工资的角度,在意成本核算的结果,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过程。
(二)医院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
现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医院,不同的医院或者同意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采用不同的核算体系,导致成本核算大部分流于形式,医院的成本核算效率很低。
(三)无法贯彻绩效管理原则。
医院部门之间的有较强的异质性,要求医院必须贯彻绩效管理的原则,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无法公平核算不同科室的工作量,进而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降低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未采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大部分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市场激励的竞争中选择了经济效益指标而完全忽视了社会效益指标。作为公益性组织的医院,在市场环境中应当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让医院成为实至名归的救死扶伤的场所。
(一)传播成本核算思想,唤醒成本核算意识。
意识是转化为行动的第一步,意识的传播和唤醒可以从高层向下进行,先领导者首先起到带头作用,宣传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益处,再以身作则的自己实施,带来榜样作用的同时,将这一意识默默的植入医院之中。
(二)重视不同科室和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
医院不同科室和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往往差别很大,加深不同部门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成本核算意识,成功的让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成功唤醒医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促进医院整体成本控制。
(三)优化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内容。
在原有医疗体制下工作的医护人员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板结现象,很多知识已经落伍。新医疗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化,要求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成本核算方法,防止工作脱节。
(四)提高医院基础核算设施。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硬件的发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医院需要配备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核算软件和设备。
(五)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
要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和费用都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将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到各个科室,对医院的各个科室和所有的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全面和规范。
五、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形成完善评价体系。
核算各个科室甚至各个部门的工作难度,并为之赋予一定的权重,在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将这些权重纳入到考核范围内,按照按劳分配、绩效优先且兼顾公平的方案,对各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科室进行绩效评价。对不同系统的科室所考核的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也应该考虑到工作内容的差异。由此形成一套横向的不同科室和不同工作内容以工作难度为权重的考核体系,同时配备同一工作部门,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不同考核目标的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设置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社会对医院的期待和医院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将社会效益的指标分为三类:医疗质量的指标;医疗效率的指标以及科研能力的指标。医疗质量的指标不仅仅包括临床工作者的治疗质量,医院的药品质量,还应该包括服务质量。医疗效率可以采用更小的指标来代替,比如医院病房的住院率,病床的使用率,医院每年的急诊次数等指标。最后的科研能力指标,可以用医师的学历组成情况,近年来参加的科研项目数量,科研项目规模以及发表论文情况来核算。
(三)明确绩效考核分配方法。
执行二级考核和分配方法,各科室成立核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护士长和兼职核算员来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小组按照本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系数分配,主要参照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计分核算绩效工资。最后再根据科室内员工的态度和实际工作完成度进行二次分配,使得不同员工之间绩效有一定的差距,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六、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结合。
既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工作,那么这就有必要在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这就需并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谋求医院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长远的发展。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后,能够有显著的实施效果。把握医院每年的收支数据动态,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医院的年度收支结余。将这项结余用于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中设置一项新的激励资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确定激励资金的数额。结合每位员工的每期的绩效结果,进行奖金的分配。医院还可以设置绩效考的关键指标中直接加入成本核算指标。对于推动成本核算有贡献的员工,其绩效成绩会因此提升,其奖金也会因此增加。绩效管理要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进行。不能因为绩效管理影响成本核算,打乱成本核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使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若有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报到下一期的成本核算中,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
七、结束语。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的运作成本,而进行绩效管理。而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的约束医院工作人员工作行为更加符合成本核算标准。这两者的结合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实施有效地成本控制,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的效益,进而提高其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医院长足的发展,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运用这种两者并举的模式,并注重两者相互结合的部分,在医院内部形成一套相互促进的运作系统则可以使医院在不断变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三
单项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单项成本核算的实行将颠覆传统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单项成本核算打破了原有的按照部门和产品种类进行核算成本的管理模式,使得成本管理更加细致化、精准化。单项成本的推行将有效改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率,进而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多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少数采用分批法,按照单项成本核算的更少。随着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细致化、复杂化的特点,各种成本核算随之变得多样和复杂,成本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单项成本核算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单项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更加细化,根据产品生产的具体特点,把握产品的类型、种类,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产生的成本。这就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始终是个具体量化的数值,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单项成本核算带动了整个成本管理的工作,使原本宏大的成本管理工程变得更容易监控,能及时核算生产环节产生的成本,并对超出成本预算的环节及时做成相对应的调整。不仅对成本控制起到指导作用,还对整个生产环节起到监管和导向作用。单项成本核算的实施,也为财务管理工作分担的极大工作压力,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给财务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财务信息,为财务部门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结合和协调,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
1.分级核算。
单项成本核算的重点是“细”。因此,在单项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中应将成本细化,即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财务、车间、小组、单位产品四级。单位产品核算和小组成本核算是基础核算,作为产品生产的末端成本,基础核算数据对整个成本核算起基础性作用。基础核算内容主要包含单位产品平均生产的物料成本和小组个人工资成本。车间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中最容易被重视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一般成本核算时只会注意到车间能耗成本而忽略了设备损耗成本、废料处理成本和车间维护成本等。财务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最终处理环节,是对所有成本的汇总处理,以数据形式体现出来。四级考核必须分开进行,四级的成本核算信息如果保持一致,说明成本核算管理到位,核算内容做到了全覆盖;如果四级核算信息出现偏差,说明核算内容和环节出现纰漏,成本核算不准确。
2.人员配置。
在车间设立考察核算专职人员,对物料消耗、设备损耗、员工考勤等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为单项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核算资料和信息。专职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记录的整理分类和保管,便于必要时的查阅和校对;再次计量物料的量和成本,保证物料的质量,防止购入偏差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做好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入管理,定期盘点库存,整理仓库材料,按批次、种类、质量、价位分类保管。财务部门同样需要设立独立监控人员,对财务部门最后的成本核算进行监督和协助。当下面三级的单项成本核算信息提交给财务部门后,财务部门人员及时对单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此时的监控人员需要协助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这种协作并非简单的帮助进行核算,二是独立的二次核算,并将核算信息和其他三级的核算信息做比较,以此确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把握核算流程。
单项成本核算能否成功对成本管理起作用,取决于单项成本核算信息能否有序地和总成本核算顺利结合。单项成本核算信息因其特质,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各个细节所产生的成本额较少,汇总难度加大,如果不注意核算流程,随意汇总,就容易导致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发生,使成本核算失去准确性。首先核算的总体流程是按照分级核算逐级汇总,即单位产品和小组成本核算向车间成本核算汇集,车间成本核算像财务部门汇集,财务部门再总汇集并做出报表。其次是费用归集流程,费用归集内容主要分为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含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累计折扣,间接费用即辅助性的开支,如车间服务性开销(饮用水,照明电费等)。直接费用直接归集为基本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归集为辅助成本。最后直接和间接费用在月末按产量结转到库存商品。
4.材料成本核算和员工工资核算是重点。
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材料成本和员工工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本高低。所以把核算重心放在材料成本和员工工资上是控制成本的重点。材料成本核算分为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核算量方面。车间应根据企业每月的产品生产计划预算材料所需量和材料成本,制定出详细的材料购置表,注明单价和总价,并对预计消耗做出较为准确的消耗表。然后根据预算表购置材料,防止预计购入材料和所需材料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出现材料浪费和成本损耗的情况。实际材料成本又分为批次产品完成生产前后两种,产品生产前购入的材料成本是作为成本核算的真正信息,而批次产品完成生产后实际消耗的材料成本是用于与预算成本比较的,通过实际消耗材料的成本和预算材料的成本对比,计算偏差,为下期产品生产材料的购入预算做参考。员工工资成本的核算标准应以生产考勤状况为主。立足于出勤率,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结合员工的工龄、生产效率和技能熟练度,以及企业贡献力,对员工工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实施奖励机制,测算超额完成员工的增效奖励工资,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嘉奖。
三、小结。
随着产品生产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单项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单项成本核算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处境也越来越艰难。因此,为了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建筑企业就不得不做出一些必要的改革与完善。例如,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完善,并采用更加积极的成本管理措施,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成本核算的原则主要有五点,分别是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两级成本核算原则,控制挂账原则,单项成本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原则,实际成本与实物盘存制原则。这些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务必要保证核算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一)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真正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经营人员也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经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时往往都不能抓住重点,却对于产值重视过度,这样便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甚至存在破产的风险。同时,企业在进行自身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无法区别成本科目、混淆成本对象等,这些均会直接导致企业基础成本核算的不合理,相应的,企业将招待费用、交通费用以及也纳入成本范畴,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度增加,无法保障基础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这些都给成本核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缺乏科学的制约监督机制。
现如今,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大多数都采用的是“以包代管制”的组织管理模式,这样的模式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对项目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利益主体增多,矛盾增多,公司的利益也因此受到一定的损害。再加上监督制约机制的缺乏,施工企业很难及时有效地掌握项目的相关成本资料,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增加。
(三)缺乏健全的项目成本核算机制。
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奖惩制度的缺乏,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尚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工作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成本核算工作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有效的制度进行制约,从而使得企业成本核算不能够得到很好地执行。二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问题,项目成本在设计时并没有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因而成本核算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可执行性,成本核算体系无法顺利实施,成本核算系统的控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其设计的真正意义消失。
想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基础核算工作:(1)组织学习活动,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2)组织素质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专业技能及技术修养,保证成本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3)保证成本核算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企业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审计工作,并做到对成本信息的及时更新,为成本核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力度。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会计表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反映企业成本的核算效率,还可以有利于加强会计报表的质量。因此,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对财务报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相关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拓宽成本核算信息的广度及深度,并做到成本控制情况的及时反映。其次,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企业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添加一些非财务性指标,例如,施工实际成本的利用率,对已确定的现有成本(如劳动力、施工物资材料等)是否有浪费或闲置现象的发生进行监督。最后,企业应该对成本核算的分析方法进行改善,以综合及个别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指标的合理分析,全面查找成本核算中有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进修及时的纠正与完善。
在施工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这多个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分析。例如,在工程中标之后,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提前测算,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确定相应的目标成本。而在相关项目真正动工之前,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并进一步明确项目的具体材料、劳务、管理等成本,同时,确定科学的、细致的预算。
(四)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监督机制。
企业应该对各个部门的具体权责进行明确,保证不同责任可以切实的落到各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身上。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规章,以文字的方式来保证权责的明确,方便企业在成本核算出现问题时,及时追责。同时,以权责的明确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她们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适当分配给财务人员相关权利。例如,允许财务人员接触相关成本核算材料,并赋予其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的抽查权,实现其对成本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五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污染,如以来愈加凸显的霾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政府采取了如限号出行、压减燃煤等减排措施,而企业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体,必然要顺势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核算中,以激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环境问题、努力降低环境成本。企业环境成本包括内部资源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损害成本,其中,内部资源环境成本是企业在提供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为防止和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实际支付的环保费用以及所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的虚拟环境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企业已经支付或将要支付的可见成本,企业内部对此有较完善的监督和控制流程,比较易于核算,而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物质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的影响予以量化和货币化,因此,识别并量化我国化工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确定某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并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是研究我国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
目前,国外企业有一些用来评价环境影响的先进做法,比如日本lime法评价体系、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和德国生态会计模式等,而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学习借鉴的是日本的lime值法评价体系,其与我国目前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人口基数大、资源耗费巨大、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均有待提高等情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学术界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mfca和lca等。lca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对于我国企业在依靠理论指导下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以设计一种环境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lca,即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确切地说,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用来评价一种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产品寿命终结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lca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环境评价过程,分别是:目标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分析,借鉴lca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跟踪控制某种物质或能量自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后在各生产环节的流转和消耗,物质或能量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因此,从某个具体行业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清楚识别整个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制造环节的物料需求,分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至此,企业就做到了对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识别工作。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完成对这些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量化,即把环境指标转化为经济指标,把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害用直观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实现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为了达到量化目的,企业可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识别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环境中的哪种要素产生影响,大体来说,主要有资源耗竭、危及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破坏三个方面,企业要进一步细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如生态的破坏又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等。其次,为每种环境影响评价要素据其重要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赋予相应权重,经过加权处理的结果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最后,企业根据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总量与加权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相乘,即可得出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负荷量。
二、确定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处理过程是确定平均单位环境负荷的经济成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和k-s显著性检验来实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环境负荷量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结果,在累积概率分布中选择一个临界点,用以评价外部环境损害程度,在超过临界点的环境释放量,即对环境损害影响较大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中,根据其抽样值将累积概率分布分为几个部分。其次,对这几个部分的最大差值进行k-s显著性检验,如果差异显著,则表示参数的选取对外部环境损害程度的区分比较敏感,也就是说这个参数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通过k-s检验识别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重要参数,并在统计意义上对它们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对每个参数选择一个特定值,针对这个值,对其他重要参数使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抽样,来模拟计算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参数的变化对于外部环境。
三、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
外部环境成本是整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之和,因此,在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各个生产过程、各种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以及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等。其中,所含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造成的环境负荷包括资源耗损量、各种环境要素价值破坏以及环境的补偿和修复等,因此,本文建立了如下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其中,ec-外部环境成本总和;q-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即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p-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类别;elp-各生产过程中各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uecp-各环境负荷量的单位成本。根据本文对外部环境成本的计算思路,在第一步骤,即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时,环境负荷量的计算结果就已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的环境释放总量,因此,可以将elp视为各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总量,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根据简化后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把第一步骤确定的各种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elp)及第二步骤确定的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uecp)代入到模型中,即可得出企业外部环境的总成本。
参考文献:
[1]方刚.环境成本计量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6).
[2]薛丽.资源流成本法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4).
[3]郭莲,卢志辉.企业环境成本计量方法探讨[j].财会研究,,(9).
[4]白玉翠等.环境成本计量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1).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六
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目的是指有效地控制产品的成本开支,提高生产中投入产出的效率。企业想要做好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就要关注好“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工作,要节约产品成本,还要规范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施工效率,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对生产资金进行计算、核算、控制和协调等等工作,来实现企业预定的成本目标。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力争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个综合质量指标,是管理者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兴衰起决定性的作用。成本是对象化生产耗费的综合体现,企业每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果都会在成本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来,它要求科学合理,系统全面,它对于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及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不合理现象。
目前不少的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占据更广阔的市场,都在盲目地扩大企业规模,收购兼并其他企业。但是,在企业扩大企业规模的时候,对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并未得到及时的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相对来说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壮大,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方法也不够科学,导致企业在扩大规模的时候出现资金花费不合理的现象出现,造成企业的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导致财务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始终很低,这对企业的发展及其不利。
2.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注重结果,轻视过程。
许多企业缺乏相应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财务上不能及时地进入成本,成本管理与成本消耗脱节严重。在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时,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往往都是在年底突击性地抢进成本,平时没有对施工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管理,成本管理控制不协调,没有执行力,而且失去了其应有的监督与控制职能。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单一。
现在许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维固化,因循守旧,工作作风保守,缺乏学习和创新精神。工作中追求单一的管理模式,不懂得变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上也是如此。企业往往运用单一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在成本管理控制中出现信息不全、管理目标的设置不合理、数据指标的分解不及时等现象的出现。
4.产品质量低下。
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利益,在生产的过程中偷工减料,毫无企业应有的责任感和信誉,甚至导致“残次品”的出现,不但给社会和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将企业推向破产的深渊。
1.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要通过培训、研讨等各种方式向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宣传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的成本管理意识。要让大家明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每一位员工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来源于减少成本的浪费损失,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营成果。要懂得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单单靠哪个群体单独完成,要全员参与,要把这项工作当做战略来抓。同时要善于学习和创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将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意识、管理手段有效的运用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紧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脚步,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企业成本管理要以国家规定的制度为指导,同时制定出内部“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寻找出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建立企业合理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我认为应以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由负责工艺、设计方面的工程师、熟悉生产业务的会计师以及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成本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负责成本计划的制定、监督、考核及分析工作,各主要车间要派相应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最终实行各负其责,统一平衡。其次要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参照成功的同行业管理经验及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为进一步的成本核算奠定好基础;按部门划分责任做好核算的原始记录,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传递。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化、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水平,产品缺乏创新能力,成本核算方法也过于简单化,因此我们要知彼知己,善于学习和积累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积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切实将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运用到企业供、产、销全过程。
四、结语。
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超越传统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管理的范畴,从每一个细节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降低成本的思维模式,必须从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变,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在各个环节上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七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缺乏专业的成本核算财务员工,极大的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加上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兼顾所有企业财务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企业财务人员负责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更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不健全。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如果不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区分企业产品的种类,这样整合出来的企业产品消耗会出现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无法正确估计企业实际的成本,不能更好的为高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1.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手段,出现了中小企业应用的成本管理手段与企业自身的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加上中小企业管理手段的落后,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健全的成本核算机制,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对于企业实际产生损耗的控制非常有利。而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没有更好的明确成本预算标准,尽管中小企业中出现不正常的损耗,也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影响企业高层领导不能全面的掌握企业产品成本的情况。同时,如果企业这种不正常损耗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就不能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另外就是一些企业存在编写、篡改成本核算手册等情况,这将严重影响企业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成效。
想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经营和纳税风险的规避工作,就必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而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少数人的成本管理转变为全员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推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发展。另外就是完善中小企业成本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手段,推动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2.2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科学成本核算方式。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服务于成本管理的同时又与企业成本管理相协调。伴随着企业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环节的完善和要求的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就更高。为此,只有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和内容,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所以,企业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在企业成本管理需求上,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另外,企业的成本核算也要与企业人力、财力现状相结合,在遵循企业核算的相关原则基础上,兼顾节约成本和提高核算效率。还有就是那些有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更是要加深业务数据系统和成本核算软件的学习工作,进一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而对于那些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则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核算方式,摒弃那些落后、效率低下的手工核算方式,进而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
2.3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建立统一协调的核算机制。
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存货验收、生产记录、人员工时记录等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从而保证企业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同时统一组织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成本数据记录工作,做到同一数据提供的路径、时间、信息一致,强化企业业务数据的细化工作,完善企业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需要结合其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成本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成本核对与勾稽、数据记录和流转、资产清查及成本报告等进行规范和完善。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的作用,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企业更是要虚心接受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提供的管理建议,改进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全面提升其成本核算水平。
2.5加强成本核算人员建设,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人员的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质量和核算水平的关键因素,全面提升企业成本管理质量,需要企业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和专业性强、有责任心的成本核算人员,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激励机制,完善企业成本核算流程,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账簿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综上所述,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本身就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做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不仅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配合,还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而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做好成本控制,才能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内部管理绩效,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八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港口企业在运营上主要采用扩张策略,注重规模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在重视规模的前提下很容易忽视成本管理发挥的应有作用。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信息收集工作还存在问题,核算数据在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作用还无法满足新时期港口企业的需求;会计核算效果较差,局限于对传统的装卸、堆存、运输和港口管理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忽略综合物流多式、联运方式等物流技术发展的变化,不能够全面进行分货类或单船成本核算和分析;基础工作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港口成本核算效果;港口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与成本核算要求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不能够准确的测算出货物在港内的精确成本;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和有效管理的动力,不能够认真履行港口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分解的准确性不高等。成本核算工作在港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物资的采购上没有严格落实采购制度,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库存不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在作业调度安排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流程指引,只能够凭经验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处理,导致直接装卸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成本预控;单船成本测算分析不精细,使企业忽略了工艺环节的改进,装卸效率的提升;成本基础工作不完善,使得成本预算工作质量不高。这些方面反映了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不能够将成本管理责任纳入到港口企业部门年度经济责任考核中或者考核比重过小。
(一)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的认识,树立全过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危机感的培养。只有建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才能够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在成本核算管理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核算,将生产单位作为核算管理的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落实,充分提升目标考核效果,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作为港口企业发展的重点。
(二)不断强化基础工作,提升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能力。
基础核算工作是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班组核算是队部核算的基础。加强队部和班组的核算工作,建立三层甚至多层核算体系,逐级汇集责任成本实际消耗数据及装卸机械运行情况是装卸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要做好操作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将港口分货类进行集中成本费用的统一分配。同时,利用这种操作确认每吨单位装卸或运输成本的核算。这将有助于不同货类间单位成本的比较,有助于同一货类不同航次间单位成本的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有针对性加以改进,提升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市场竞争力。港口在工艺流程上要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根据港口企业码头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货物、不同船舶、不同操作机械等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制定有效的货物集疏方式,避免低效率、高成本的作业线;通过不同货物的单船成本测算,分析船舶作业中各种成本所占的比例,对所占比例较大成本项目,寻找形成成本高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开展港口企业装卸成本核算管理应该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按照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核算。同时根据港口部门交叉作业,装卸设备交替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合理的分摊方法,这也是港口成本核算的'重点和难点。
(三)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
港口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就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责任制的建设,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管理实施制度、考核规章制度等,建立起港口企业各层级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和成本考核的较完整的体系。强化成本意识,全员投入是成本管理的前提,通过增强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和管理。
保证港口企业各部门都能够做好成本核算管理的考核工作,将目标责任成本考核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有效管理方式。
1.确定目标操作成本。
在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效益为先的理念,加强港口企业经济效益成本目标建设。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年度目标计划要求,根据计划要求制定各项目标操作成本,同时要根据管理要求和机械状况变化对目标操作成本项目的适时调整。将目标成本建设融入到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并且使自身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围绕目标成本切实采取控制措施,能源等消耗,控制支出,提高效益。
2.分解目标成本,形成责任成本。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把目标成本分解成为责任成本,把成本指标的压力、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成本职能部门和有关部室的各个层次上,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成本责任意识,以此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目标成本的分解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成本控制领导小组,召开成本责任落实会议,把各项变动逐项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第二,各职能科室将每项变动成本向每个成本消耗单位分解,使成本消耗单位都有一定的指标。指标分解到哪个层次好,主要看指标是否真正落实,有没有人具体负责。具体负责人是否能够控制,坚持谁能控制谁负责。
3.严格考核监督,奖惩分明,确保目标实现。
为明确成本管理责任的界限,根据管理会计中的有关原理将目标责任成本进一步划分为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公司在考核时分别按责任成本的控制特性进行考核。第一,对不可控成本重点考核成本管理的职能科室,实行只罚不奖的政策。若成本没有控制在目标之内,按超支程度同比例扣减责任科室的年终奖励。第二,对可控成本(如:材燃料费、修理费、能耗等)实行双向考核。既考核成本管理的责任科室,也考核成本费用的承担部门。对成本控制的责任科室和成本费用承担部门按各要素费用的月度或季度支出总额进行核算,年度考核对支出总额进行汇总清算。另外还要制定配套政策,奖励那些控制责任成本成绩突出部门和个人,激励广大职工在控制成本中想方设法,献计献策;同样要扣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松懈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对于条件成熟的成本费用承担部门,再进行班组责任成本三级考核,最终达到单机核算、单船核算,使责任成本控制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实质性地挂钩,达到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人人关心成本,处处精打细算的管理效果。
三、结束语。
港口生产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大,吞吐能力越来越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港口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的调整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在港口市场完善的影响下,对港口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港口企业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强化成本核算与管理,采取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港口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港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成本的控制,树立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质量,不断地推动自身建设。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九
摘要: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指定生产计划、进行项目决策所必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所有经营投资活动中首当其冲的。随着企业经营过程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管理问题频发,企业外部,竞争日益白热化,都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时,可以操作的方面有很多,但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日趋全面专业。因为企业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竞争中所处得地位,因而,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研究,与企业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所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进行升入研究的课题。
一、引言。
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生存有直接而致命的影响,因此,企业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之中生存下去,需要依靠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一系列诸如节约开支,制定战略方针等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决策时,需要从整体上对于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有一个概览,这一概览主要通过会计成本核算来实现,最终,会为以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成本管理,对于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这一切活动都将作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铺垫,从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成本管理,这一会计行为就如同体检一样,可以定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所需的成本支出进行汇总梳理。成本会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结构优化提出建议,正如同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对病人做出诊断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也可以通过成本会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纵观现代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成本预算与企业发展投资之间存在的博弈。稍有不慎,企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将企业推入万丈深渊,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而,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成本核算管理给予充分而重要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成本核算管理真正发挥其指示作用,协助经营者做出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决策。
(一)成本核算内容不合理、不完整。
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从内容这一层面上来考量,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内容不合理。
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没有科学计量相关的资产项目,在处理上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没有符合成本的计量原则。例如,在对一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类似的无法直接准确计量的特殊的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财务人员通常将这些项目进行忽略掉,没有计入资产负债表中。这种会计处理行为直接导致了企业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减少,和实际情况相比,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总数是低于实际总量的。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如只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对于生产经营有重要驱动作用的生产要素来说,财务人员对于这些资源的计量,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为国家是要求将这些内容列为成本构成项目,而企业为了一些其他的目的,通常将这类资源的消耗计入管理费用。以上种种成本核算问题都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2.内容不完整。
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对人工成本的归集核算上。在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是,大多数企业的处理都过于粗放。只核算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直接劳动的工人所需要的成本,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人工费用,则没有计入。例如对于设计人员、工程人员的工资,没有计入。对于前期进行市场开拓的人,也没有计入人工成本。这些都表现为成本核算内容管理的不完整性。
(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
核算方法缺乏合理性的原因,主要因为财务人员对于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够了解,因而在使用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因而缺乏合理性。而且,在核算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进行成本归集时,处理的十分随意,并不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成本核算方式与生产经营过程的脱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至今仍有很多拥护者,传统的核算方式与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相连,在过去的历史环境下,这种核算方式可以对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充分的反应。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自主研发与市场开拓的重视,传统的生产过程在企业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这种错位的指导思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显示出其缺乏科学性的特点。
如果要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不完整性和不合理性,界定核算范围是首先要做的。因为只有在界定了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后,才能将那些原本不合理的成本核算内容剔除出去,例如对那些特殊资源的核算,通过将原本那些没有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特殊资源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可以将原本不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内容进行补充。而对于不完整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完整的地方进行增补。就人力资本成本核算来说,对于原有传统的核算方法所缺失的对于研发人员的成本计入和市场开拓人员的工资支配,要将其纳入核算范围,就可以弥补原有的不完整。同时,在进行核算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范围制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因为范围制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是保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合理性的基础。界定成本核算范围的基础是各种资产和消耗依据的标准。在进行界定的时候,应该对过去忽略的一些科目如无形资产等,增加给予关注的力度。通过采取成本会计的系统改革,可以增加成本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是分类。按照入账方式不同,将各种无形资产进行重新分配。例如知识资源,因为具有更新较快、且多次使用的特性,因而在进行核算时,需要根据摊销的次数,进行弹性摊销。而对于环境成本核算,则更具中国特色。因为我国的环境现状,具有特殊性,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成本核算管理的制度规章,督促企业在核算中对于绿色成本项目进行并入核算,以增加企业采取绿色项目的概率,提高环保意识。这样既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也对社会和谐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将各种原本不可货币计量的成本,如环境成本、无形资产等,进行重点监控。
(二)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可以使用的工具有很多,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方法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的背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科学合理。在选用方法时,需要充分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解考察。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背景,而企业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才能筛选出最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种类很多,在业界较为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如品种法,定额法,经常被许多企业所采用。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分批法,分步法,也备受青睐。各个企业过去因为对于各种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所以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企业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对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增加每种方法是用的针对性程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引。在选择方法时,除了考虑以上内容,还需要注意,当选择一种核算方法之后,为了符合会计要求的一致性,轻易不要更换核算法则,以保持成本核算的稳定、统一。
(三)培养科学的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
1.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
企业成本核算,是在企业诞生之日起就需要做的事情,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企业的灭亡。因为现在公司制得企业多为无限存续,因而,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这应该作为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在成本核算的始终。因为只有企业可以持续经营,考虑成本的变化,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企业寿命将近,那么此时即使是进行成本核算,也是回天乏术了。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指路牌,管理者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决策者,他们的地位超然,一个成熟的公司应该形成以管理者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管理系统之中,核心中枢就是成本核算系统。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市场变化情况、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等息息相关。任何环节的缺憾都将影响整个成本系统输出合理的结果。因而,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该系统,并适时维护,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来维护。
2.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性。
对于成本核算体系来说,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其完善程度是需要进行严格考量的。一个成本核算系统只有在各方面都是完善的,才能称得上是足够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成本核算体系是密切相连的。某些层面上来说,如果要简单的考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完全可以仅仅对两个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性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那么如何评价一个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善呢,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考察完善性的第一步。不过,再次之外,还需要根据一些外部条件,如对制度、法规的遵守程度,财务人员处理各项业务的专业能力,企业根据财务成本进行生产计划的灵活性安排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项目。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达标之后,一个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再会构建成功。
3.培养公司员工的成本意识。
成本意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深入内心的理念。因为员工的成本观念会直接影响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作为亲临基层之人,对于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哪个细节可以节省成本,员工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企业如果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将会从根本上为成本核算人员提供降低资本的不竭资源。管理人员方面,强化成本意识可以让他们在选择项目投资,在进行生产计划方面,更加明智,更加科学的做出决策。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会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他们可以有成本意识,那么企业在选择项目时会更加谨慎,降低损失概率,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也会降低盲目性,增加科学性。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还是生产经营角度,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四、结语。
通过对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发现,不合理、不科学的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来说如同附骨之蛆,损害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业绩的增长,汇聚起来就是国家gdp的增长。而会计成本核算,正是如同护卫舰一样,保卫着企业的健康运转。正确理解和界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范围可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内容合理、完整;采用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结果更具科学指导意义;培养科学的成本核算的指导思想,则是从思想层面上保证了成本核算的正确性。企业使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将会对企业和社会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3]曾小琦.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设浅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187.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对成本构成中发生的物料消耗、人力消耗及其他各种费用开支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正,目的是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有机遇就有竞争,就有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其内部成本控制制度,提高其自身的获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核算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施工进展情况,长此下去,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为了保障工作的有章可循,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也就暴露出来了。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失控,对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有些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成本核算制度,但实际情况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度明显不足,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经验不足,导致成本核算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流于形式,表现出核算的随意性,没有对制度形成强效的约束力,造成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混乱。
(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而项目经理只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展情况,对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意识薄弱,不够重视成本核算,没有预计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潜在因素,比如施工人员如何安排、施工程序是否合理,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产生影响,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调动起全员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对施工过程中的物料消耗情况、人工的使用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租赁使用情况没有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单纯地把成本管理工作看作是财务人员的职责范围。这些情况导致施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也缺乏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识,认为成本核算与自己没有关系,造成工程施工进展与核算业务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还可能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浪费,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进程。
(三)工程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不明确。
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成本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前期,就应该明确地设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项目。但在项目施工的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成本项目核算内容不明确、概念不清楚的情况。比如,建筑施工企业成本项目中的直接人工费只包含直接施工人员的工资及运输人员的工资,而不包含采购人员工资、操作机械设备人员工资及装卸搬运人员的工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施工企业将这部分人员的工资也一并归集到直接人工费项目中进行核算,造成成本核算的不实。
(四)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和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管。
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前,要制定各方面的预算计划,包括成本预算计划。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执行成本核算制度,但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却没有对工程项目预算及成本核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各个部门也是应付了事,致使成本预算及成本核算工作没有有效的结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完全没有发挥成本管理的效果,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两项费用,直接费用由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组成。间接费用由项目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
(一)材料费。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材料费,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一是要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采购,购买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二是要合理控制材料的用量情况。严格按照材料定额领购材料,对已领出但并没使用的材料要及时作退库处理,避免重复领购,造成材料成本不实。
(二)人工费。
配置一定数量的从事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人员,是建筑施工企业必要的成本支出。一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用工计划,合理地确定实际的用工人数,避免人员浪费,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努力争取以最少的人工耗费,换来最高的工作效率。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人的工作效率与其工资薪酬挂钩的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施工机械使用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中的比重也较大,必须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是对自有设备,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及时调动闲置设备,能自行解决的决不租赁。二是对租赁设备,要以设备台班为标准,根据台班单价和台班数量,按月计算并支付设备租赁费。无论是对自有设备还是租赁设备,都应确保得到充分使用,避免闲置造成浪费,从而有效地控制机械设备的成本支出。
(四)项目质量成本。
建筑施工项目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一是直接影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二是直接影响项目完工后的安全使用情况。所以,项目质量成本也是企业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对于质量的要求标准都会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如果项目在施工中不按照合同中的质量标准去做,就会导致出现质量问题,企业也将面临由此产生的巨额赔偿费用,更有可能使企业面临诚信危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将内部检查制度与外部监督制度相结合,时刻检查、控制项目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情况,努力降低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
(五)项目安全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地点不固定,有些施工环境很恶劣,这就导致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项目的安全成本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企业就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事故赔偿费用,建筑施工企业要强化安全意识,狠抓安全管理。一是要通过宣传和培训的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更要增加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上的投入。二是要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成本。
(一)项目施工方案的科学性。
项目施工方案是指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各个生产要素有效的、合理的结合方式,每个工程项目在施工前都要先行制定项目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其费用的消耗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整个项目施工重要的指导依据,施工方案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施工任务完成的好坏及施工成本的高低。在对项目成本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项目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程序,将人、机、料等成本支出进行最优组合,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同时降低项目成本的投入。
(二)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可行性。
项目施工成本计划是施工企业编制的一种书面方案,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是指以货币的形式记录施工项目在工期内的生产耗费、成本水平的高低、成本的降低率以及企业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长远规划。施工企业编制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施工成本计划,一是可以明确各部门的相关权限与责任,将目标具体落实到责任人,并根据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可以有效地约束和控制各个职能部门的费用支出情况,最终达到有效控制项目总成本的目的。三是有了可行性的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指导,可以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与成本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力争使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项目工期的合理性。
项目工期是指一个工程施工项目从正式开工到全部完工投产所经过的时间。合理的安排项目工期,会大大降低项目的成本。项目工期的长短变动,会引起材料、人工以及机械设备使用费等耗费的变化,从而影响成本的娈动。施工企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制定项目的工期,不能因为盲目缩短工期而影响项目的质量,也要避免因项目工期过长导致企业各类成本的增加,保证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四)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体系的建立。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必须做好对项目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的控制,而项目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进行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一是施工项目开工前,对于影响成本的因素做最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能够有效指导项目开展的成本计划,使开工后的实际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影响成本高低的因素很多,其实际成本与成本计划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实际成本超出成本计划的问题,汇同有关部门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成本计划指标。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质量,不仅仅体现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更是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贯彻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要点的有效措施,才能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成.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08).
[2]郑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及控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6).
[3]熊远志.浅议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j].企业研究,2013(14).
[4]郭宝霞.试论建筑项目施工成本要点及核算方式优化[j].齐鲁珠坛,(02).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一
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要依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企产品成本预算、计划和控制的全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国企成本管理水平,能让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一、国企的运营特点分析。
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决定了国企的运营特点。在当前,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我国所有企业的60%之多。国企是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1]。国企的运营模式在依靠国家的力量的条件下,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渐呈现以下几大运营特点:
(一)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我国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有的是纯国有企业,有的是中外合资企业,有的是股份制企业,有的是境内外上市企业等等,随着新一轮国企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
(二)国企有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国企虽然保留了党组织、纪委和工会等一系列组织,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呈现出独特的方式,特别是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多年的努力,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在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工资薪酬、职务晋升等方面都逐步实现了与市场初步接轨。
(三)国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和文化建设。
国企在发展运营的同时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重视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国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明确的的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同时,又会按照市场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一系列的条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国企把企业文化当做整个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决定着全体员工价值取向。
(四)国企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不管在投资实力方面,还是人均生产总值方面,相对于其他小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为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
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有些国企忽视成本的核算重要性,很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部分国企的负责人甚至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故意弄虚作假[2]。由于对成本核算认识存在缺陷,让很多的国企面临经营风险和纳税风险,这样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也对国企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不高。
执行力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相关政策落实的关键因素,而执行力差在国企运行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很多成本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未进行仔细的考察和论证,而是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估计和核算。在成本核算方面,企业制定的相关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国企成本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不准确、不合理的现象。
(三)监督力度不够高。
在很多国企中,没有相关的部门对成本核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再加上很多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进行成本核算,结果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不真实,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
产品成本是任何企业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成本核算的准确、合理、有效、真实能为国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就要求国企成本核算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即在成本核算中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做出精确、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才能为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3]。
(二)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
所谓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原来成本的计划执行之前,为了防止成本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成本核算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成本管理计划控制,在成本管理计划落实之前就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纠正,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比如: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2~3次的核算。每次核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对几次的核算取平均值,能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对制定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相互的比较,通过相关人员的分析和交流,从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成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依据,是一种预防性的`控制,也是保证成本核算准确、真实、合理的必要措施。
针对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更广阔数据支撑,这就为成本核算提供了相应的难度,必须建立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让成本核算顺利的进行。目前国企成本核算包括:资金的市场成本、企业市场营销成本、质量控制成本、新产品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一系列的生产、销售方面的成本。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成本核算的体系更加完善,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企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服务成本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相互协调,随着国企在成本范围的扩大,这就对企业成本核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进行优化。按照产品、费用类别和规格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某国企中,即生产大型的卡车,又生产小型的轿车,以及其他车辆。这样就可以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把大型卡车、轿车和其他车辆划分开来,然后分门别类对这些车辆的成本进行核算,还可以根据国企经营的范围和产品的品种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核算出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五)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机制。
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能让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同时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数据准确性等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规范,才能全面的提升成本核算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监督管理。比如:在国企的内部,设立一个专职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那些敷衍了事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做的好的进行奖励。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考核机制在国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成本核算是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要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其中,相关部门密切的配合,才能做好国企成本核算,从而提高国企在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3]章阳,何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3):167.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二
3.1功能需求。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主要有以下5个功能:
(1)增强教学模式的形象生动性;
(2)开展现实条件下无法落实的实训教学活动;
(3)实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4)可实现对虚拟实训场景细致描绘,根据实训目标针对性的设计实训对象;
(5)可通过鼠标与可视化实训对象交互,方便快捷的`完成实训操作。
3.2开发思路。
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等构成项目开发团队,对相关职业岗位、教材、课程、学习情境等等进行调查分析,确保建筑施工实训虚拟系统构建成果与实际教学需求相符。3.3系统架构。建筑施工实训管理系统采用云计算硬件架构与soa面向服务软件架构方式,确保系统可扩展性、通用性均较好,采用了3层结构浏览器/服务器(b/s)开发模式,具体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3.4功能模块。
为了保证系统的交互性、实用性,构建了2大模块:素材资源库和虚拟实训室,具体如下:
(1)资源库素材库构建:收集全国各地的施工案例,涵盖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检测与试验、测量仪器、施工机具设备、脚手架、施工工艺、工程管理案例、建筑震害与加固、现行建筑法规技术标准等内容。资源库素材可分为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支持检索查找,实现素材的快速、精确调取。
(2)虚拟实训室构建:此部分可细分为8大模块:砌体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框架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钢结构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单层厂房施工仿真与质量检测。
3.5系统实现。
(1)系统资源素材库建设:系统资源素材库的建设,将自制或是收集好的素材进行分类保存,不断完善,为后期教学取用提供便利。
(2)实体模型设计:根据实训项目分析实训场景、实训仪器,从而确定实体模型,主要采用java3d技术构建模型[2]。(3)动画的制作:多数演示动画采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部分可采用java3d制作三维动画。
(4)人机实时交互实现:演示型实训,交互方面的设计提供对演示过程的控制;操作型的实训,则需增加对学生操作步骤的提示。
(5)系统集成:系统中素材资源库、虚拟实训室均为单独构建,实训场景、实训仪器也是单独构建的实体模型,为进一步完善系统,还需配以音效、动画、视频等,并开展系统整成。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三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形成。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从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来看,越是完善的市场体系,竞争越充分,越要求市场主体在各方面讲究诚信。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离开了信用,就不会有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更不会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3.2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道德诚信不仅是成熟企业的标志,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国际惯例来看,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都需要先由著名的国内外著名的评估机构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告社会,这个惯例特别符合国际市场公开透明的准则。为此,企业只有具备清晰的产权制度、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并在企业内部设有完善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3.3有利于政府有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可以全面准确了解企业整体的发展状态,据此做出统筹安排,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4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一个信用完善的社会中,人们遵纪守法,理性地获得经济利益,整个社会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就会井然有序。相反,在信用缺失的环境中,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信而谋利,且又不受法律制裁及社会舆论的谴责,就会诱导人们仿效,这样社会风气日趋恶化。因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有效途径。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说,市场机制愈加成熟,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从企业的内部来说,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需要不断的完善,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才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本文在简要解释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研究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在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转变管理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说,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当前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改进财务管理的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中以“细”为核心,细化相关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发生的每一项业务,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落实到实处,并且扩大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与生产领域中,都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发挥监督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增加公司的利益,并进一步挖掘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价值。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围绕现金流的流动展开,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上开展财务管理业务。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定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制定出相关的财务计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来说,实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在维护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强调的是细,从而能较好的落实企业开展的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并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计划书,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降低企业运营时的风险性。在企业的发展中,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并且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改善管理的手段,转变管理的理念,加强监督,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在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企业的各项资金的管理,能够避免资金的闲置,并且维持资金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让企业实时的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形,对各个生产环节来说,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析企业运行时产生的财务数据与财务信息。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程序,对各个财务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规定,并严格的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与每个财务岗位上,加强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并且在管理中,赏罚分明,积极的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企业运营时的经济利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能够引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促进企业发展,扩大规模,并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就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积极的寻找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甚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企业员工与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手段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运行的整体认识程度,了解其中的工作流程,引导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由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改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足,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企业需要明确职能机构的划分,明确每一个员工与每一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对管理人员来说,要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了解自身的管理职责与工作范围,并要严格的按照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来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实现的平台,从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仔细的考量企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涉及到的信息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重视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要有财务管理的意识,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以及使用财务处理的软件,并且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适当的细化管理模块的内容,由此来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的发生改变,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的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将财务管理活动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做到细致的管理,加强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辛艳单位: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临潼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彤,范火盈.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j].品牌,,11:137+139.
[2]王红朝.对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10:226.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五
医院的支出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销售药品收入这三个渠道获得补偿。在收入有限、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加之医院的服务成本逐年上升,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越来越差,我们只有控制单位医疗成本,开源节流,创建节约型医院,才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从内部资源节约做起,强化医院成本管理,控制成本。
1.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整和设置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
1.2药品收入占据着医院收入的很大比例,确保药品质量,控制药品消耗,控制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切实做好药品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控制药品成本的有效途径。
1.3应该加强各个科室材料收入和消耗的配比分析和控制,做好节约采购费用,监督各个科室卫生材料的使用控制,规范财务核算,杜绝浪费。
1.4公用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控制公用经费合理化使用。
1.5提高科室成本收益率,建立科室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1.6提高大型设备使用率,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医疗服务量,从而增加医疗收入,提高医院效益。
2.做好成本分析,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在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时,为能及时发现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完善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应该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以及效益的分析工作。要根据成本核算标准,对人员经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公用经费等进行预算控制,深入开展成本分析。医院要结合单位实际运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定期开展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找出成本变动规律,寻找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成本分析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考核和奖惩,落实经济责任,促进人为因素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和价值创造积极性,推动全员成本管理。
二、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实现医院健康发展。医院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了解和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计划和措施,不断完善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只有正确认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才能正确处理国家、病人、医院的利益关系,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医院的更大发展。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的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勘察单位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成本核算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高质量的成本核算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勘察单位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构建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为我国的勘察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行性思路。
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采用部门制、项目管理制或是分院负责制等几种管理形式,无论采用哪种管理形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都往往采用统一财务收支、统一成本核算,在二级生产部门,往往采取目标责任制,根据行业特点把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到二级单位,将此作为二级单位的成本进行控制。而我国的勘察单位一般都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都是人为进行利润划分,对成本核算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具有全员性、全过程性的特点。全员性:全员性,顾名思义就是,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全体成员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不论是生产部门、人力部门还是财务部门等,都应当积极配合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尽量使单位的所有成员都培养起成本核算的意识。全过程性:全过程性,是指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应当贯穿到勘察单位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在勘察业务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全力落实成本核算工作,确保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此外,勘察单位还应当定期,或是月末,或是季度末,进行成本核算的总结工作。
首先,勘察单位一般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前面已提我国的勘察单位往往不设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或是人员,提拔单位内技术专业突出的人员成为管理层是普遍现象,但是这种选拨人才方式将计算作为单位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非常不利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整合,例如,单位会将项目的质量控制、监管等费用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而不是分别计入项目的成本,也就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低估。其次,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本身就非常复杂,再加上勘察单位在生产经营方面的特殊性,也就导致了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编制方法和编制过程更加繁琐,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精力。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勘察单位很多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而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其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相对较弱。再次,由于勘察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不具备系统性,不能够给成本核算提供一个完善的支撑,加之成本核算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也不具有系统性,零零碎碎,弊端众多,结果失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勘察单位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一致性、权责发生制、分期核算、实际成本计价等。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包括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两个部门的内容。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成本核算的客体,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是指成本的计算实体、计算时间。施工流程中的不同阶段构成成本的计算实体,包括施工前成本,施工成本,变更成本、竣工成本等;成本的计算时间也就是项目的生产周期,指每一项项目的完成时间。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包括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分批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计算辅助方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效益成本法等)以及成本计算综合方法。
1.成本账户设置。
出于经济性及勘察单位的情况特点考虑,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可以沿用传统会计中的生产成本账户,并在相应的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三级子目录,区分有困难的费用、奖金等要进行归集和分配,要设置集合分配的账户制造费用等,以此来归集成本费用。而勘察单位不同,组织架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成本费用归集。但各个勘察单位的成本费用种类大同小异,因此传统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
本文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勘察单位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设计。勘察单位的成品成本可以分为可追溯成本、不可追溯成本和直接成本三部分。可追溯成本是发生在单位各个部门之中的费用,这些费用有些与项目相关,例如项目人员共的工资、奖金等,有些与项目不相关,例如单位的福利费、财务费等,还有些费用中既包含与项目相关的费用,也包含与项目不相关的费用,例如差率费、宣传费等。与项目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一定方法计入项目成本,与项目产品不相关的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等,在核算成本时不用考虑;不可追溯成本是与设计环境不相关的成本,例如企业的年检费用、招待费用、会议费用等,应当在企业的财务软件会计科目中设置福利费、招待费等不相关项目,还应当计算出不产生价值的作业在价值作业中的占比。
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管理体系,这是勘察单位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效率,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精准的保障;其次,调动一切成本核算的相关部门,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员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成本核算的编制工作,才能确保成本核算管理的协调运行;再次,还应当引用新技术,利用高科技成本核算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高效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明确固定资产及材料核算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计量工具等成本一般较高,占用大量资金,而且长期的野外工作也导致设备损耗严重,再加上科技不断发展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因此,对于此种情况,应当采用加速折旧、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资金的占用。对于物资材料等,在收发、领用、消耗过程中也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与计量,并定期进行清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定额和费用标准:与其他单位相比,勘察单位有其自身的行业特征,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成本定额和费用标准,将单位的人、料、机等的利用和消耗,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对项目成本定额进行控制时,应当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恰当实际的原则,采用合适的定额方法,充分、全面地考虑,尽量做到详细周密。编制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编制和明确勘察单位项目施工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当根据施工项目报价、合同、施工经验等进行编制;之后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控制项目成本与计划成本的一致,出现偏差时,及时发现原因,进行合理调整或改进;另外还应当根据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身上,制定较为完善的奖惩制度,提升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三、结束语。
由于勘察单位自身行业的特点,生产运营具有特殊性,也就导致了其生产核算范围较广、内容复杂。勘察单位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就必须使其勘察设计人员对各种成本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有效的监控,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深入研究勘察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创新成本核算策略,才能为勘察单位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洁.勘察设计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与实施措施[j].中国外资,(2).
[2]徐丽.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解决高职教育就业导向问题是当前高校质量保障工作的重点,调整系统偏差以解决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目标。解决的办法应该是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建设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
【论文关键词】就业教学改革质量体系。
一、教学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保障的核心。
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监控体系其质量保障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它所保障的是教育的目标和过程的就业导向性,不进行教学改革,高职人才的培养还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研究就业导向的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先研究教学改革的要点,以明确监控和保障的内容。我们认为有关就业导向的教学改革要点主要有:
(1)培养目标的重点是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指的是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的一线人才,属产业大军范畴。在it业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型人才,一般是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在二产尤其是制造业,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如数控机床的操作工、高档汽车的维护保养人才等,三产服务业主要是职业型人才。他们都属于急需的产业人才。
(2)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主要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进一步明确“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面向我国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丰富能力的内涵,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方法,保证专业课程和科目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诸方面,确保能力本位课程的实现。
(3)教学环境方面主要是建设确实能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环境应与企业真实环境基本类似,使用的技术应跟踪当前行业企业的主流技术、先进技术。要重视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保证课程质量,要建立开放性的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的体制和机制,要建立保证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机制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4)在产学研结合、产学合作教育方面,产业界、工业界、企业界的实质性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关键,体制机制建设是保障,所谓实质性参与的重要标志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企业意见的反映和发挥作用的程度。
评估的本质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运用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即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标准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和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由此可见评估的基本目标就在于追求人才培养效果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与我们“消除系统性偏差”的目标完全一致。教育部现在试行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工作,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教育质量。它作为评估方案的补充,进一步在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应以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将建立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公布”制度为基础,作为高职教育的国家质量标准,不必另起炉灶重复建设。而国家和地方依此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正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外部质量保障活动。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专业剖析。
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保障),是监控(保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专业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学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是反映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专业进行质量剖析和评估,是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整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为此,作为对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深入和细化,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对质量问题的调研和对高职教育教学性质规律认识以及高职质量观的认识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高职专业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案,以及进行专业评估剖析的工作要点和资料(分析表格和调查问卷等),这套专业评估剖析方案既可以用于高职专业自身进行自我评估,也可以用于学校对专业建设的检查与监控,还可以用于国家或地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中对专业的剖析。
高职专业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案以及专业剖析材料的主要特点有:
(1)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思想在评估中的作用,在确定各项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等级的内涵时,始终贯彻这一基本原则,以此引领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界定评估等级标准内涵时,参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将易于量化项目给以明确的数量要求,同时控制定量项目范围,以防止因过多定量而导致问题简单化;对不宜量化项目则通过文字表述给出定性标准,并采取了增加观测点的方法,力求避免概括性描述产生的问题界定模糊。
(3)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大部分专业仍维持较低水平,但在制定专业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案过程中并未因此而降低标准,而是立足于发挥质量标准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专业评估树立优秀典型,推动高职专业整体规范化建设,激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尽快显示出高职专业特色。
(4)体现课程在专业中的`核心地位。专业的本质是按一定目标的一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合。要始终围绕课程这一核心筛选确定质量标准各项目,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结构、科目课程等项目界定时尽可能分解、细化。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改革一直以来广受重视,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用显著,课程实施所依托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师资队伍、教学环境、产学合作等项目仍然是专业质量标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着眼于高职专业的改革创新,鼓励专业主动进取、发挥优势、办出特色。首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走过了学习借鉴国外高职教育模式阶段之后,要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使高职专业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结合我国和地方发展现状不断改革和创新。同时,一个创新思维活跃、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局面也是高职教育繁荣的标志。因此,在高职专业质量标准中特别开辟了“专业特色”项目,强调高职专业建设要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扩展,坚持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在专业建设观念和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科目课程、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创新,力戒格式化、一般化。
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结果的质量监控――毕业生能力剖析。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剖析是一种过程监控,而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控是一种目标监控,即是将结果与目标要求相比较其符合的程度。是监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可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做出明确的判断。选择毕业生能力的情况进行剖析,作为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监控指标,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性质和能力本位的特征,避免了只重视知识掌握的倾向,是对目标实现的质量保障。我们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和能力培养的特点,正在开发研制一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力标准和评估方案以及进行能力评估剖析的材料,力求通过这项内容的评估,促进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6.
[2]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1).
[3]何亚飞.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刍议[j].高教探索,(4).
成本核算问题研究论文篇十八
我国从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社会医疗保障服务层面来说,人民要求医院必须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这就倒逼医院必须力求以较少的成本消耗,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医院实行全面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果,而且还能及时、真实地反映其经济成果。通过全面成本核算,把全体医务人员的劳动效率、病床周转率、设备使用率、医疗消耗品消耗率、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率等与经济利益挂钩,实现劳动成果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从而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医疗成本的节超的情况。使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疗业务技术人员树立起成本与效益的观念,自觉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控制费用,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二)提高医疗资金使用率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入的补助资金和自身医疗活动实现的收益。在医院进行医疗业务活动过程中会消耗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全球的各类资源都处于紧缺状态,为了实现对有限资源利用最大化,医院必须对自己的医疗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考核医疗业务消耗和医疗业务成果,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将会缩减对公立医院的补助。另外,今年将全面取消各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并逐步推进医药分开降低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使得医院各项收入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医院各项建设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须通过成本核算:研究成本的构成;考核和审查各种医疗消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努力减少浪费现象;寻找合适的技术方法,改善医疗经营管理;降低医疗活动消耗、节约医疗成本。
二、实行全面成本核算的效果。
医院自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并推行有效的考核机制后,可以促使各业务科室在对外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坚持把控制医疗物质消耗、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浪费作为医务服务工作第一要务来抓,在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创收意识、成本意识、效益观念等。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经济活动管理的良好局面。
医院通过全成本核算考核工作,把各医疗岗位各科室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成效紧密挂钩,促使各科室领导和员工自觉加强本科室成本控制、努力节约各项成本开支,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浪费现象。科室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使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树立了成本观念,使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一种常态,从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医院成本控制的可喜局面,为医院全面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
(二)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节约意识。
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节约就是效益,杜绝了“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在全院上下叫响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块纱布”的口号,严格一次性医疗消耗物品的管控,各种医疗消耗物品做到入库有证、出库有据,谁请领谁负责,从而杜绝了浪费,降低了医疗可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支出。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达到增收节支的经营目的。
(三)降低医院经营管理的风险。
实施全成本核算后,医院对各项重大医疗经营项目的立项选择及科室的设置调整上,可以充分依托给医院和科室经济管理组织,对项目进行有效的事前成本分析和成本预测,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的风险性,避免盲目决策,使医院的发展建设规划决策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四)规范采购行为,节约采购成本。
推行全成本核算后,医院必须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医疗消耗品等实行集中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网上招标、询价采购、定点采购、竞争性谈判等多种采购形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医院制定的物质采购管理方案,做到统一筹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在采购中遵循物美价廉,售后服务好、同等条件就近采购等原则。确保了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物资的优质低价。
(五)降低医疗成本消耗,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收益。
医院通过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提高各业务科室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降低医疗成本,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过去等米下锅的局面。另外通过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可以促进医院改变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开展医疗服务至上,病人至上的人性化服务活动。医院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全体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并行评价、监督和奖惩制度;规范各种文明用语、服务忌语,聘任医德医风义务监督员;落实医疗收费公开和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度,使患者对自己所花的钱一目了然,在降低医患纠纷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对医疗服务满意率。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全成本核算,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