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杯论文评选范文(12篇)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过程和结果的全面概括。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引发大家对总结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启示。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一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为后面的统计分析、比较、归纳等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分析事情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创设“评选吉祥物”这一活动情境来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调查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自己表现得比较急切,有时候没等学生说完就很急地接过他的话说下去了。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二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主题,培养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为此,我校特组织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1.参评对象。
学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体参加,其他教师自愿参与。
2.活动组织方式。
(1)以年级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报名。
(2)研训处组织相关老师筛选参评案例。
(3)汇总评选结果,确定优秀案例,并发获奖证书。
1.同伴关系是隐形的教育力量。
2.发现问题背后的美好。
3.让偶发事件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以上三个命题当中任选一个。
a4纸排版,标题黑体小三,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0,边距各2。
1、11月16日,研训处下发活动方案。
2、11月16日~~~11月30日教师撰写上交教学案例(交年级组长并汇总打包)。
3、12月1日~~~12月8日,研训处组织评比。
4、12月10日公布评比结果,并完成工作小结。
本次评选由研训处组织,分别评出一、二等奖,颁发获奖证书。抄袭、下载的案例一律取消参评资格。望教师积极参与,保证质量。
20xx年11月30日。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请参考!
摘要: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目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的现状,从体系理论研究、教学一体化、自评与他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探讨,从发展性、全面性、动态性和特色等方面阐述了几点思考。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职业学校数量日益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给人带来不少担忧。回顾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目前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落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通过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采用一定的运行机制和标准作用于客体,然后收集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面评价教学工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结构系统。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几种形式进行,这种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1.1欠缺对体系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诸如体系架构、环节设置、实施部门、评价标准及反馈处理等均需要反复论证,认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大都来源于高等教育,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如果长期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使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而直接影响到监控和评价效果。
1.2注重“教”,轻视“学”
目前的职业教育过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轻视“学”的方面。因此,导致现行教学评价模式的重点就成了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老师教这个过程,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也都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学”得的反思和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发现创新。这种只追求结果而轻视过程的作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断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从中学到了东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
1.3重视“他评”,忽视“自评”
现阶段教学质量评级的方式主要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为主,这些评价方式都属于“他评”。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进行。对于“他评”,学校通常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为评价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招生和学生的就业等。但是对于“自评”关注度不高,这是因为“自评”不会学校造成较大的外部影响,很多学校采取的态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职工之间都是同事关系,很难不被人情左右,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
1.4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都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和学期结束时,给各个学生一个百分等级分数,作为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考虑到了结果,缺乏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9-13]。应该更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思考。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基于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而进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统筹发展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真正投入到自身岗位中。以促进教师专业和能力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眼前,更应该考虑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综合实习。
2.2注重全面性。
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应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把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依据,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在于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重视动态性。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但其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应在自然、常态的条件下,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有明确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起一个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其指标体系根据时代进步保持动态性。
2.4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办学历史不同、情况不一,教学工作评价模式不可能统一。不管采用何种机制与形式,只要管用,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注重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在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院校管理的理论问题。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四
为了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协助广大教师收集、提炼教学成果,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决定本学期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本学期全体任课教师。以下人员必须报名参加:
(1)近一年参加过教学法培训的老师;
(2)今年准备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老师。
(1)先由各教学部组织报名,并安排指导老师育课,同时将报名表交至教研室;
(2)教研室初步筛选参评内容,确定观摩课时间,并分阶段组织听课评价;
(3)汇总评选结果,确定优秀案例,并公示。
20xx年3月至5月。
两个课时的案例或两个以上课时的任务、项目等。但观摩课不少于两个课时。以往在校内外公开场合展示过、或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比赛且已经获奖的内容不在本次活动之内。
必须提供参评内容的教学设计、课件及其它辅助教学资料。
教研室组织教学部门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对各参评内容进行评价,视参评内容质量进行评奖,不设等级,颁发证书。
即日起至3月21日,由教学部汇总本部报名表。教研室将分批次安排听课评价。
其它未尽事宜由教学系统负责人讨论确定。
附件1:报名表。
教学部:基础部。
教研室。
20xx年3月12日。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五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动素质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省教科院工作安排继续开展中、小学“三优”(即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优秀校本课程、优质课)的评选活动,通过“三优”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工作效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教研机构建设,促进校、县、市由下至上的教研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公布如下: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关精神,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有效地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在教育实践及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校特色教育,促进内涵发展这一主题进行。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xx)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设置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2、参评教师于10月16日前把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交回学校教研室(过时视为自动放弃)。
3、参照山西省教育学会文件规定和《学会章程》,每篇收取评审费50元。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六
各研究生班:
为活跃院内学术气氛,促进广大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研究生踊跃投身科学实践,加强研究生之间学术交流,提高研究生论文水平,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首届“e之星”研究生学术年会顺利举办。
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得到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研究生班的积极配合,广大研究生同学积极参与,共收到论文投稿302篇,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定,评选出《复杂背景中模糊条形码的定位》等六十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基本反映了我院研究生非涉密项目以外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高层次的研究水平和良好的学术风貌。
现对张万鹏等六十名优秀论文作者以及11208-6班等2个论文征集最佳组织班级、11208-1班等6个优秀组织班级予以表彰奖励。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参与学术年会,遵守学术道德,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争创一流业绩,努力开创学院学术交流新局面。
附件: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首届“e之星”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获得者名单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二〇一二年四月
附件: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首届“e之星”研究生学术年会
“优秀论文”获得者与论文名单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首届“e之星”研究生学术年会
最佳组织班级和优秀组织班级名单
矿属各支部 :
2004年,是我矿实现原煤生产大跨越的一年,是全矿干群诚信服从求进取,忠诚敬业创佳绩的一年,一年来,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溶入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为我矿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10月份矿党委政研会结合我矿新时期工作的特点,精心选编了二十个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在全矿干部中开展征集活动,截止11月30日共收到调研论文94篇,经过政研会认真评选,评出优秀论文30篇。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不断开创政研工作新局面,矿党委决定对范书友等30名获得优秀论文的同志进行公开表彰,名单如下:
一等奖5人: 范书友 史宗智 李治民 刘步一 李现志
二等奖10人: 刘会钊 梅红仁 周振乾 陈焕琴 刘建国
马金才 马志军 王 峰 魏新刚 韦大鹏
范秀英 郅玲玲 江茂东 范三流 刘建停
思路,为实现全年原煤生产110万吨,奋斗目标130万吨,创水平目标140万吨的整体工作布置,在全矿兴起“赶先进,创佳绩”的热潮,为我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千秋煤矿委员会
二00四年十二月七日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广大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信息技术的变革给我国教育事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本就是学生带有情感意识的一项活动,情感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用投影仪展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体验”,问题是: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三人一组内部讨论给出答案,教师从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下,得出最终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通过教学情境导入后,学生就能够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物质、信息、能量三大要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由请入境,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学习收集素材一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制作一份以“宋词鉴赏”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然后学生接受任务之后便会开始收集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如音乐素材和视频素材文件容量太大,不方便存放,而且也不容易选择合适的片段。甚至有的不能下载。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针对上面的问题找找有没有什么其它的解决方法,如用迅雷下载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了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情感体验。
生活体现知识,知识源自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素材带进课堂,这不仅能够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学习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ppt的基本功能。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使用ppt制作的演示文稿,告诉学生ppt能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利用pp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然后让学生给学生布置一个动手制作一个关于校园生活的ppt。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先明确需要用几页幻灯片,然后在纸上画出每页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图,要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的位置,及注明是否需要背景音乐。同时标注出来每张幻灯片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演示。在上述例子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ppt的具体作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知识存在。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校园生活的制作,这个主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制作中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体验感受制作出合格ppt。
三、创设情感评价。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消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还应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评价学生,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比如在教师在进行ppt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时,教师在展示一份不完美的作品的时,应该先肯定作品中的可取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不足之处,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这样在肯定学生作品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又交还给学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讲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情感读本,2015,32:72.
[2]杨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j].情感读本,2015,35:3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八
近日,本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评选,顺利完成了校级论文评选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参与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经历所带来的启示和收获。本文将就此谈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自己。
在参加评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作为一名学子,我们接触的知识面往往是广泛而平均的,但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论文,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该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背景、最新动态,甚至是一些具体案例。因此,我们需要在论文选题之初,就对所选论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挖掘和发掘自己的特点,以期在论文写作中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和思考。
第三段:融合创意。
一篇好的论文需要融入作者的独特创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思想深度和创意性的发挥。我们需要在阅读、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领域进行系统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案例,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论文增加生动的色彩和人文情感。这样不仅有利于论文的深度,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第四段:树立信心。
论文评选是一件高度竞争的事情。在面对来自各方的瞩目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有自信心。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心态调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不断刻苦努力,认真查阅文献,思考并构思线索,提高论文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该领域的热情和专业能力时,我们就能够从中获得内在的动力,保持持续地创造和探索精神。
第五段:感恩与收获。
最终,我们不仅要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更重要的是理解到,论文评选是一种追求学术进步和价值转化的高质量活动。我们要感恩身边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如指导老师、同学、好友,同时我们要为所受到的信任和机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热情,不断完善自身,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陶冶自己的学术素养是大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论文评选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剖析能力,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学术进步的价值和效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参与到校级论文评选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九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十
1.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2.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3.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4.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5.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6.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7.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8.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9.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多次省级以上论文学术交流,口才与演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10.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1.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2.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进而研究了足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以及足球文化与大学生体育目标,对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3.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城区小学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结论与建议,这对德城区小学足球的开展和小学体育教学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4.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15.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她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十一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辩证地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创造出一整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欢迎欣赏陶行知爱幼儿教育论文!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行知杯论文评选篇十二
摘要:历史复习课是初中学业考试备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复习课效果好、效率高,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优质、高效、自主、科学地安排好历史学科的复习,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高效;初中历史;复习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生为本,强化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最优化和教学效率最大化,我校历史组教师构建了历史复习课“三部曲”教学模式。
一、“三部曲”教学模式的由来。
长期以来,在进行传统的历史复习课教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复习提纲,学生自由复习,教师缺少对课堂的调控指导,部分学生目的性不强,复习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更不能进行能力的提升与相应的训练,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情绪;还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地讲,不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无味地听,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课堂效率极低,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旨。我校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吸收新课改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新课改的实施,从而摸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三部曲”教学模式。
二、“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外显特征。
“三部曲”教学模式旨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生为本、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化。
(一)基本结构分析。
“三部曲”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三个复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复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结构图如下)。
1.“三部曲”前奏――课堂导入环节的设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话语,以灵活的方式、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复习本部分教材的迫切欲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入课堂。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走访革命圣地,探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之路,方式新颖、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浓了。
2.“三部曲”解析。
(1)第一部――我梳理,我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找两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学生根据知识体系和教师设计的复习学案,自主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强化记忆,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堂展示环节随机抽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细致讲解,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2)第二部――我分析,我归纳。
教师或学生提出本单元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学生小组分析、讨论,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谈自身观点、认识、启示;谈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经验……在学生相互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精讲点拨,起到较好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释疑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唯物史观,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3)第三部――我训练,我提升。
本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劳动成果,试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辛苦后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反馈方式多样化,集体订正、小组订正,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反思所学,升华认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三部曲”尾声――课堂结束语设计。
要想让课堂教学结构达到美的境界,必须设计富有特色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要继续向课外有机延伸,学生在课外仍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课堂结束才是最高境界的结束。在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教师的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单元,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舞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也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
(二)模式的外显特征。
本模式突出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优化,以生为本。教师教学活动的优化表现在:教师激情导入,充分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想学习的学习动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有收获,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学习活动。通过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复习教材基础知识,利用充分的时间主动地获取知识,展示所学内容,认真思考、主动质疑,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培养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三、“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为使“三部曲”模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复习,更具操作性、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复习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复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复习课的评价过程中,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对学生带有任何偏见,不能受先入之见的影响,评价工作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必须让具有不同兴趣和精力的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不同方面的学习成果。
(三)做好复习过程的过渡、衔接工作。
过渡本身并不承载或传递明显的实质性信息,过渡语好比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一艘渡船,它引导学生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历史复习课上,需要作为摆渡者的教师巧妙地从一个复习题目及内容转入到另一个题目及内容的复习上来。教师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注重的是其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在“导”与“接”上显能耐,既要简明概括又能富有感染力,还要善于变化,这给授课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三部曲”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标。
(二)注重以课本为主,习题为辅。
(三)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四)每一堂复习课都是新课,都要认真备课。
(五)强化整体史观,熟知整体脉络。
(六)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七)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八)追踪练习的落实巩固。
(九)多关注,多读书,了解身边的历史。
(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自修内功强化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