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心得(通用13篇)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学会适度放松,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感谢小编精心搜集的总结范文,这些范文可供我们参考和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一
许多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会照顾自己,我们尽可能地不去打扰他们,给他们点钱就可以了,就算是尽到孝心了。其实,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们的关爱和理解。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次家庭聚会,哪怕是请子女们来吃一餐他们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他们都会觉得十分满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传久远,倍感亲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间真谛,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出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其实,只要想想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坐在父母身边旁,给他们捶捶背,然后像哄小孩子一样教他们改掉一些多年来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习惯,叮嘱他们多吃点儿有营养的食品,少操心,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老年集体活动之类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龄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孝顺,而且这种孝敬主要应该表现在亲情上,而绝非全都可以用金钱或雇佣个保姆来替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逐渐减少,商机错过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会时不再来,会遗憾终身。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二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衷心的祝愿你们节日快乐!
新的一年来到了,我又长大了一岁,转眼间,我已经十三岁了。在这十三年里,你们整天为我操劳忙碌,你们这深厚的情谊,是诉不尽道不完的,对我的养育之恩,是永远都报答不完的。
在生活上,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我提供最优越的生活。从小到大,我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每次我生病了,你们都焦急万分,衣不解带地照顾我。在学习上,每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你们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当我失败时,你们就会在我身旁安慰我,鼓励我,使我鼓起勇气,继续努力。每当我犯错时,你们就会严肃的批评我,教导我,使我改掉这些坏毛病。为了锻炼我的能力,经常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这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的成长着。
严父慈母,在我的生活中是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固,这是父亲您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就是妈妈您疼爱有加了。
随着我的渐渐长大,叛逆之神悄然降临。我不再乖巧地讨你们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还喜欢上顶嘴,你们竭尽自己的耐心,一步一步的引导我,从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特别是妈妈,每天睡前都跟我谈心,对我在学校发生的事,以及和同学的关系等等,都给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爸爸妈妈,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你们耗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这种辛劳和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
祝你们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你们的女儿
张xx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趁你父母安好,趁你还在他们的身边,用心去爱他们吧!不要让与父母在一起的一小时,一分钟变成他们的奢望。无论你身在何处,你要记得那扇虚掩的门后是两颗年迈心的执着守候。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亘古流传的誓言――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四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母亲,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而您,就是拥有这光荣称呼的一个。从我刚刚降临人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您那春风般的微笑,温暖着我那稚嫩的心灵;从我刚刚学会说话,第一句说的,就是“妈妈”。每当我成功时,您总是用激动的眼神看着我,告诉我要向更高的地方攀爬;每当我失败时,您总是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提示我要重新开始,克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一个报答母亲的想法,在我的心灵沃土上萌发了。
妈妈,您还记得吗?在我三四年级时,家里由于没有买电热毯,睡觉前都要充热水袋。有时因为一些原因,我做作业做得比较晚,那时您早上床了。可是,你非得等我做完作业后再去充热水袋,怕我上床时不够暖和。每次当我碰到你冰冷的脚时,心里也决得冰冰凉,总任为是自己不对,不应该做到这么晚。您似乎是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说:“没关系,我不冷!”我突然心里一经,虽然您是这么说,但是我更加惭愧了。您“睡着”后,我的身子也很暖和了,我把热水袋向您身上一推,但又被您放了回来。我才知道,您很晚才睡,就是不想让我着凉。母爱是多么伟大!
感恩母亲,抱答母亲,我坚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美好。妈妈,我爱你!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您的女儿:蔡
20xx年3月21日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五
在电视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段广告:一个小屋里,一个小孩的妈妈正蹲在地上给坐在床上的小孩洗脚,洗完后,妈妈让她在床上呆着,自我则出去了。小孩很好奇,也出去偷看,原先她的妈妈者在给她的奶奶洗脚。妈妈回来后,发现孩子不见了,她一回头,发现孩子端着一大盆水,蹒跚地向她走来,原先,她,也要为她的母亲洗上一次脚,并且,一边洗,,一边给她妈妈讲她妈妈为她讲过的《小鸭子的故事》。
看了这则广告后,我为之震撼,那么小的孩子,都明白孝顺她的`母亲,我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孝的孩子!试问自我,有几次为父母帮过忙有几次为父母洗过脚又有几次替父母着想过我汗颜不已。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当晚,我就为父母洗了脚,削了苹果。我明白,孝顺还远远不着这些。我们为人之子,对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应当时时抱着感激之情才对呀。
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孝顺都做不到,更别提当什么好人,做什么好事了。礼貌小公民,不应当在同学、教师那里面前尽善尽美,而一回家,就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呀!
连猴子都明白为母亲摘果子,梳毛发,就更不用提我们这有七情六欲的高等动物人类了,我相信,如果猴子会说话,连它们也会耻笑我们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
这,值得我们反思。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六
亲爱的女儿:
随着时代的变化,“孝”的观念也随之而改变。比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图”里面所讲提倡的那些“孝”的经典,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不合适宜了。比如,二十四孝里讲到“恣蚊饱血”的故事,说的是晋朝濮阳人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在现代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有办法轻而易举地对付蚊虫的叮咬,父母根本不需要自己的子女像吴猛一样通过“恣蚊饱血”来让父母避免蚊虫的叮咬。况且,作为现代的父母,也不可能忍心让自己的儿女这么做。在现代的语境下,爸爸对于“孝”的理解,更多地认为是尊老爱幼,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因为,在现代社会,以“孝”作为养老制度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养儿并非完全是为了防老,而且爸爸妈妈未来也完全不需要你和弟弟们来为我们养老。爸爸妈妈养育你们,更多的是一种爱的体现,至于等到爸爸妈妈老了之后,你和弟弟们如何对待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认为你们只要按照爸爸妈妈如何对待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样,来对待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非常满意了。
在你的外祖父尚健在的时候,外公、外婆两位老人家愿意自己在江西老家生活。爸爸妈妈作为他们的女婿和女儿,是会经常去看望他们的。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养老金,但是,爸爸妈妈也会每年在经济上接济他们,以让他们两位老人活得更加的富裕。他们两位老人的住房条件一直不好,爸爸妈妈就借外公原来所在单位旧房换新房的机会,花了大笔钱为外公、外婆在吉安老家最好的小区买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并出钱做了精细的装修,大大改善了两位老人家的居住环境。非常遗憾和痛心的是,两位老人搬到崭新的、环境优美的小区和房子里居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你的外公就去世了。虽然外公、外婆有包括妈妈在内的三位子女,但当爸爸在出差的旅途中听到你外公去世的消息后,内心十分悲痛,爸爸立即告诉妈妈,外公的墓地的购买等一切支出,都由我们家来出。整个丧事办得极为隆重,爸爸妈妈让外公得以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他依恋的世界。外公离世后,爸爸妈妈立即把外婆接到我们家来与我们同住。没想到,外婆由于辛劳过度,患了肝硬化。爸爸通过爸爸的关系,找到了深圳最好的治疗肝硬化疾病的医生和医院为外婆治疗,连同同样在深圳居住的你的姨妈、舅母一起,细心地照顾外婆。爸爸从心底里希望外婆能够尽快治疗好疾病,能够多与我们一起享受生活。爸爸与妈妈结婚后,爸爸已经忘记了有多少次开车往来于深圳与吉安老家之间了。
在外公还健在、外公和外婆居住在吉安的近十年来,每到过春节,爸爸妈妈就轮换着回两个老家。爸爸妈妈其实一直是希望爷爷奶奶能来深圳与我们住在一起的,但是,爷爷奶奶受不了华南的闷热,最后还是选择了跟你的叔叔,也就是爸爸的弟弟一起生活。回到了家,爸爸尽量地减少外出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爷爷奶奶,陪他们聊聊家常。很多时候,爸爸与爷爷奶奶可能就是静静地坐在一起。爸爸很珍惜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光,因为爸爸深知,到了爷爷奶奶这个年纪,日子是活一天,就少一天了。对于爷爷奶奶,爸爸既“孝”,也“顺”,即使他们说的不一定对,但爸爸从来不会去反驳他们。
还记得你大约四岁的时候吧?那时,爷爷生病了,患的是喉癌。你的叔叔把爷爷送到了南宁一家大医院去治疗。爸爸也立即请了假,带上你和妈妈一起去南宁。医生告诉爸爸,爷爷的病有两种治疗方案:一是直接把声带切除,治疗效果最好,但结果是,爷爷将从此变成一个哑巴;另外一个方案是,保留声带,把声带上的肿瘤切除。但是,第二种方案,必须那家医院最好的医生才能胜任,但那位最好的医生很忙,等着他做手术的类似病人已经排到了一年以后了。这急坏了奶奶。爸爸并不是很着急。爸爸很快通过一位朋友,找到了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朋友,并请这位朋友把那位外科名医请了出来,吃了顿便饭。然后,爷爷的手术很快就做好了,而且极为成功。爷爷不但治好了病,而且也没有变成哑巴。我们一家三口人(那时,你的两个双胞胎弟弟还未出生)在南宁陪了爷爷一周,每天买菜做饭,送到病房里给爷爷吃。爸爸怕爷爷寂寞,还专程到商店里买了一台袖珍收音机给爷爷解闷。
其实,孝顺父母,是有家传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是一种天然的本性,正如爸爸上文跟你谈到的一样。而子女是否孝顺和爱自己的父母,则就不是天然的了。不孝顺父母的人,甚至是忤逆之子,大有人在。爸爸之所以孝顺长辈,除了爸爸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之外,还有就是爷爷奶奶当年的言传身教。正如爸爸在给你的第十三封信《利用生活的智慧,智慧地生活》里谈到的一样,爷爷奶奶对于他们的长辈,也是极为孝顺的。这封信谈到:“……最令爸爸和周围乡亲感动的是,奶奶对自己的婆婆,也就是爸爸的奶奶是十分孝顺的。奶奶对自己的婆婆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堪称婆媳关系的典范。奶奶会为自己的婆婆洗衣服;当自己的婆婆到了90高龄,无法自己洗澡了之后,奶奶会定期帮助自己的婆婆洗澡。爸爸自记事以来,从未听到过奶奶和自己的婆婆有过任何争吵。奶奶的孝顺,还延伸到了对于自己婆婆的哥哥(也就是你爷爷的舅舅,爸爸叫他舅爷爷)的照顾上。在爸爸的舅爷爷健在的时候,奶奶每年春节前都会到爸爸的舅爷爷家,帮助爸爸的舅爷爷洗、晾被褥和衣服,直至爸爸的舅爷爷以95岁高龄去世为止。如果不是奶奶对于自己婆婆的孝顺与关怀,爸爸的奶奶是无论如何也活不到101岁的高寿的。因为,在村子里,媳妇虐待自己婆婆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一个想获得和睦的家庭,一个想获得幸福的家庭,缺少了“孝”的存在与延续,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爸爸跟你说过这样的话:“有人说,一位好媳妇,幸福三代人。奶奶就是这样的好媳妇,她以自己的爱心、谦让和孝顺,让爸爸的奶奶、你的爷爷和爸爸兄妹四人三代人能够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获得了最大的幸福。如果不是奶奶生活的智慧,爸爸兄妹四人中是不可能出三个大学生的。”
爷爷在爸爸小时候,跟爸爸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位父亲,嫌弃自己年迈的母亲,就带着自己的儿子,用背篓背着年迈的母亲,想把自己的母亲丢弃在深山里。到了深山,这位父亲就连同背篓,把自己的母亲丢弃了。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们还是把背篓拿回去吧。”爸爸问儿子:“为什么呀?”儿子说:“留着背篓,等您老了的时候,我好用它来把您背到深山里。”父亲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惭愧和恐惧,知道自己做错了,就用背篓重新把自己年迈的母亲背回家,好生侍奉。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它一直烙印在爸爸的脑海里。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他的儿女,也会像他学习的。
爸爸一直认为,孝顺父母和长辈,不但能够使自己的良心得到抚慰,同时,孝顺父母与长辈,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和谐、幸福、吉祥与好运。人在做,天在看。爸爸小的时候,对于爸爸自己的奶奶,也是非常的孝顺的。爸爸的奶奶的尿盆,只要爸爸在家,都是爸爸帮她老人家端到厕所里倒掉的。在爸爸的奶奶行动不方便的时候,爸爸就会背着她老人家到院子里晒太阳。爸爸一直以此为乐。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小父母教导我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孝顺父母已成为我们的家风。
我小的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广告:一个小男孩儿看到她的妈妈为姥姥洗脚,也自发的为妈妈打洗脚水,那个小男孩儿的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时我很不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她为什么要流下眼泪呢?这则公益广告在中国顿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孝心热潮。但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太孝顺,因为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不去看望老人们。有时候只是光打一个电话敷衍了事。每当这时我就生气地大声喊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令我感到我的父母不太孝顺。直到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父母的态度,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
那天是星期六,我来到了姥姥家。姥姥见到我十分高兴,又是搂又是亲,给我做完午饭后让我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和爸爸一起回家吃饭。一个电话打过去,一句熟悉的话又响了起来:“您的拨打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我的脸一下又拉得老长“怎么又不接电话!”姥姥听见了,对我说“爸爸妈妈忙,咱们和姥爷先吃吧。”“忙也不至于连看您一眼的'时间都没有了吧?小时候还教育我要学会孝顺父母!”我一脸气愤的大声嚷道。就这样,我闷闷不乐的吃过了午饭。
下午,天气挺好的,姥姥就带我去“小片荒”打理西红柿。正值汛期,天气变得像脸谱一样快,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姥姥和我迅速往外面跑。此时大雨倾盆,能见度不足五米,我和姥姥摸索着前进,但找不到了回家的方向。我们期待着姥爷来拯救我们,可这么大的雨姥爷出来也是白搭。忽然听到一阵电动车的鸣笛声,向后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来了,他们披着雨披,走近了一看,他们的车把上还挂着大大小小的礼品,我发自内心的激动的喊了一声:“爸妈,你们来啦!”姥姥也说了一声:“芳芳,你们来啦!”爸爸下车,把雨披披在姥姥身上。我清楚地看见姥姥眼睛里有一丝泪光。随后,爸爸又说了一声:“我们来了,妈,咱避一避雨。”妈妈抱起了我,把我藏在雨披下我抱住妈妈使劲的亲了一下,之后我们就在雨中等待着天晴。妈妈爸爸和姥姥聊着生活和工作中的情况,我则看着每一个该发言的人,觉得他们都很亲切这也许就是家的味道。十来分钟后,雨停了,我们回到了楼下。姥爷正在楼下张望,看到我们回来就急着帮我们提东西。进了家,我们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我们很开心。在姥姥家洗完澡吃过晚饭后我和爸妈一起回到了家里,走的时候,姥姥和姥爷依依不舍的目送我们渐行渐远,我也看着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
那晚,我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爸爸和妈妈说,但有说不出口。这的确是我错了,礼物和雨披已经能证明了很多事。爸爸妈妈那么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给姥姥姥爷好一点的物质生活,也是为了让二老不用为我们的生活而操心。这让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广告里的母亲会哭,那是因为她的儿子的孝心感动了她。同样,姥姥也是被爸爸妈妈的孝心感动了。
我的爸妈传递着这个社会的一份正能量,要知道如果想要和谐的大家,那么,就请从小家做起,。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八
当我们取得成功时,在背后为默默为我们奉献的人,是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在我们快乐时,父母会相信我们做得更好,在我们难过时,父母会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振奋起来,继续努力。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今天你们过得还好吗?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饭,对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端茶送水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人是环环相扣的,我相信你待你的父母有多好,将来你的子女也会对你有多好。
人世间难报的就是父母恩,他们给我们一切,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我们应该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全部力量报答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九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从古至今,人们都尊崇有孝敬心和孝顺心的人,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要想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孝,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
在我家旁边有一个商店,店主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老板娘三十多岁,对人特别和蔼可亲,老板看上去和他妻子的年龄差不多,个子高高的,左手因伤被截肢,但挺聪明能干,为了家艰苦奋斗着。他们家有个女儿,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性格开朗,谦虚诚实,待人礼貌,最令我感慨的是她特别孝顺。
每天回家,她总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坐着休息。自己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忙个不停。到了晚上,她还要坚持端水给爸爸妈妈洗脚,洗袜子,然后才完成作业睡觉。我妈常夸这个姐姐乖,说不像我,整天就想着玩。每当这个时候,老板娘总是笑盈盈地对我妈说,别夸我们家雪儿啊(她女儿叫雪),你家女儿多好多幸福啊,然后也总是低着头哀声叹息。我知道,她们家还是有很多困难。
也许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条件、环境艰苦,但能教育和磨砺人的品质。孝顺是不分贫寒富贵的。妈妈跟我说,她很羡慕这一家子,日子虽然过得有些艰苦,但很幸福,女儿孝顺就是最大的财富。
孝,可见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它,家庭就不再有幸福和温暖,我们的世界就将没有爱。这种美德,是我们青少年必须永远拥有的。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都学做一个孝敬孝顺父母的好少年吧。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十
传家以孝义为本,处族以仁让为先。
——题记。
从小的时候,爸妈告诉我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听妈妈讲过“羊羔跪乳”的故事。那时候妈妈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年幼的小羊羔为了报答母亲的哺乳之恩,小羊羔们都是跪着吸乳,连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长大的母亲,更何况是人呢?并且还是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人对自己生养的父母都不能孝顺的话,难道他还会爱其他的人吗?当他老了之后,说不定他的子女也会这样对待他,因为,他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的教育了他的子女。
因而我的爸妈都算是孝敬父母亲的人,对他们的要求都是几乎百依百顺,从来没有任何刻薄,反而照顾的很好,这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记得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太奶奶患了糖尿病,整天坐在轮椅上,妈妈每次给她喂完饭之后才自己吃饭,我有时候吃的快,就帮妈妈给太奶奶喂饭。
妈妈也经常以此来教导我,教我要孝敬长辈。有时候我顶撞了爷爷,妈妈一定会严厉的斥责我不懂事,并教我反省。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也应当从小遵守父母长辈的教诲,养成一个优良的习惯和品行,让我们的家训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优良的传统芳香满溢。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十一
这几天,我们一家人总为“十一长假去哪里”这个话题发愁,特别是我——这个大病没有痊愈又好游山玩水的人。
“咦?我有了!”只见爸爸一拍大腿,喜上眉梢,“去哪儿?”我从椅子上蹦起来,凑到爸爸眼前“我们去灵峰望娘庙!”“咦?什么地方,听起来名字怪怪。妈妈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一听,便愣住了。在洪水过后,哪有什么食物,而他却想方设法地给母亲找食物吃。灵峰山上,一片荒凉。葛洪随时都有被豺狼虎豹吃掉的危险,而他却把这些重重困难置之度外。面对肆无忌惮的洪水,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逃命,而是母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把母亲看作了自己的一部分,不,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可见,葛洪是多么孝顺!
我不禁又联想到了自己。我觉得太不应该了。每礼拜,妈妈将要付出100元给我看病,每天又在时时刻刻惦记着我,我还变本加厉,每天缠着妈妈要新衣服穿,放假七天,还想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妈妈关心我的身体,不让我外出,我又嘴里念叨着妈妈不会赚钱。我后悔把那些话说出口!其实,妈妈那么辛苦地劳动着,还不是为了我的病能快点好起来,还不是为了供我读书吗?我惭愧万分!
啊!对了,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九月九——母亲节,我衷心地祝愿天下的母亲们天天快乐!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十二
古语说“”,“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应做的本分,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时刻体谅父母的难处,体谅他们的艰辛,孝敬他们,而不是他们让你往东你往西,觉得父母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你想错了,父母的确了不起,他们把我们从羔羊般大小养到了这么大,难道不值得我们孝敬吗?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是怎么孝敬父母的吧。
有一个星期六,我起了个大早,准备给父母做早餐,想给他们一个惊喜。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他们的房间:我的老家在贵州,现在租用两间房,爸妈的房一房两用,既作卧室,又当厨房。我想先把饭悄悄地煮好,不料被他们发现了。妈妈问道:“这么早,你干什么?”我吞吞吐吐地答道:“我饿了,我要吃饭。”爸爸困意绵绵的说道:“嘿,你这兔崽子,早上吃惯了,每天这个时候都要吃,自己做吧,我再睡一会儿。”说完又睡了,我把饭煮好后,就开始做菜了,我先洗好土豆、大白菜、番茄、肉,把它们统统切好,并把鸡蛋打好,搭配好,嘴里念着;番茄鸡蛋汤、土豆炒肉丝、干锅大白菜。
过了一会儿,我刚做好菜,他们就起床了,当他们闻到菜的香味儿,才知道是我做的菜,就夸我说:“我儿子炒的菜真是不一样,吃起来就是香。”我听了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我炒的菜虽然有点糊,但见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觉得满足了。
同学们,现在知道怎么孝敬父母了吗,来吧,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吧。
百善孝为先的心得篇十三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看了这个故事,我和闵子骞的父母一样感动不已。面对继母的虐待,闵子骞没有抱怨,更没有报复。相反,在父亲要休逐后妈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两个幼小的弟弟:“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恳求父亲饶恕继母。要换做是我,我肯定无法做到。宁可自己受苦受冻也要为两个弟弟着想,为继母着想。
这是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怎么办?记仇?报复?那都是胸怀狭窄的表现,我们要学习闵子骞的高尚风格。不抱怨,不报复,用德来回报母亲,可谓是以德报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孝行故事也有很多。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见一个现场直播。有一母亲需经行肝移植手术,能给这位母亲捐肝的只有她的儿女。女儿自幼身子弱,能捐肝的只剩下了儿子。儿子正在美国留学,得知母亲病危后他马上退了学,匆匆回国记得儿子进手术室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她是我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我。因此无论为她做什么,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
《二十四孝》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学习闵损的品质,寻找生活中的孝。我会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