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优质16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和质量。编写教案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相信,这些教案范文可以给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一
1.情绪愉悦地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强、弱不同声音进行合唱,体验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二
布置一个展览,将小朋友自己(或家长)摄制的劳动者照片和小朋友参与劳动时的照片或者小朋友自己画的关于劳动的图画展览,互相观看、介绍。
开展多种角色扮演游戏,如:“小记者”,使幼儿了解与体验多种职业劳动者的工作及相互关系。
参观附近的商店等,访问店员、司机、清洁工等劳动,请他们给幼儿讲为社会服务的故事。
“我为大家做事”。
一起动手把班里打扫、整理干净,刷洗皂盒、修补图书等。
(1)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并鼓励幼儿参与公益劳动。
(2)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通过访谈等形式将休息日仍在工作的人们的情况记录下来:
场所:超市
没有休息的人数:服务员
对别人的好处:方便人们购物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歌词创编。
3、节奏创编。
4、舞蹈创编。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练习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二、通过节奏创编练习,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跨小节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动物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个小动物,请你们看?
出示挂图:小动物、鸡、鸟、喜鹊、蜜蜂、蝴蝶等。
提问: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让同学模仿动物叫声,并拍一拍。
鸡:叽叽叽。××××××用木鱼敲击节奏。
鸟:吱吱。××用鼓敲击节奏。
喜鹊:喳喳。××××三角铁敲击节奏。
蜜蜂:嗡嗡嗡嗡。××××××××沙槌敲击节奏。
××××××|×××|××××|×××|×|。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1、放录音范唱: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学生回答:活泼、有地。
2、伴奏:随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按节奏凑词:轻轻声模唱歌词。先唱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变化。
3、随琴合唱、
第一组:用打击乐器,打架子鼓为歌曲伴奏。
第二组:创编歌词,合唱表演。
第三组:编舞、用舞蹈表演。
合唱表演:第一遍唱本课歌词,第二遍唱自编词。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四
1、通过对各种行业的`劳动内容的初步了解,使幼儿了解劳动的艰辛,直接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2、通过活动体验劳动所来的成功感,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五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
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唱小雨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出示图片-蜜蜂
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音乐游戏:种葵花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六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1、教师出示劳动者的图片,提问:
(1)“图片上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2)“他们工作时主要做哪些事情?”
2、学习儿歌《勤劳的孩子》。
(1)教师讲解儿歌每一句话的意思。
(2)请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3)幼儿站起来围成半圆,和教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做模仿动作。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1、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
教学重点: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歌曲《理发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熟悉歌曲音调,初步模唱歌曲。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随笔: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初步能模唱歌曲;能较准确有表情的演唱《理发师》,并能跟随伴奏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随笔:初步会演唱本歌曲,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2、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3、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由于本曲中模仿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4、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5、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6、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标题。
7、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8、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9、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唱唱。
10、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随笔:感受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猴子蒸糕》。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3、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问题方向: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5、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6、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7、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随笔:熟悉壮族民族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八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2、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
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活动用音乐。
1、导入活动,练声并感知歌曲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带幼儿与现场老师用歌声问好,简单练声。
(2)教师带领幼儿做拍手游戏,感知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2、用游戏形式学说歌曲中的念白部分,整体感知歌曲。
(1)教师示范念白部分。
(2)幼儿边拍手边随节奏练习念白部分。
(3)创编肢体动作,随节奏边做动作边数高楼。
(4)随音乐边念白边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整体感知歌曲。
3、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1)教师示范说歌词。
(2)幼儿随节奏练习说歌词,用肢体动作感知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3)教师范唱,幼儿配合说念白部分。
(4)由慢到快地完整学唱歌曲,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5)分两组合作练习说唱歌曲。一组念白一组演唱,交换练习。
4、用各种形式一起歌唱,感受和音乐一起玩的快乐。
(1)玩接唱游戏:“管住你的声音”。用接唱、默唱来练习幼儿的内心节奏和语汇。
(2)完整演唱歌曲并表演念白部分,激发演唱的兴趣。
(3)与现场老师互动,鼓励幼儿勇敢大方的在众人面前快乐歌唱。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活动后数数自己见到的高楼,听音乐离开活动现场。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唱小雨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出示图片-蜜蜂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
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
音乐游戏:种葵花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2.通过观察图片和多次倾听教师演唱,创编小动物们劳动的动作。
3.通过了解小猫的变化,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并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
2.《劳动最光荣》的画面,上面有太阳照、雄鸡叫、花儿开、小鸟飞、喜鹊衔树枝、蜜蜂采蜜、小蝴蝶在天空中飞舞。
3.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回忆故事《小猫钓鱼》,倾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2.教师轻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幼儿倾听。问:你们知道小猫最后为什么能钓到鱼呢?是因为猫妈妈对小猫唱了首歌,让我们一起听听猫妈妈说了什么。
1.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动作?
2.我们用歌曲中的话来唱出来。
(三)幼儿根据图片暗示,学习演唱歌曲中小动物们做事的部分。
1.教师放慢速度歌唱,幼儿为歌曲创编小动物们劳动的动作,教师可以唱两至三遍,满足幼儿创编的需要。
2.幼儿尝试把小动物做的事情唱出来,并与幼儿讨论理解歌曲的含义。
(四)幼儿迁移经验,发现班级中爱劳动的小朋友。
幼儿讨论后,知道一心一意的劳动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五)大家为爱劳动的小朋友表演唱这首歌。
幼儿集体演唱,教师给爱劳动的小朋友发小红花,以示鼓励。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擦椅子,为自己服务,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学会帮助家人做一些己所能及的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
清晨,一群手拿着扫把、簸箕的清洁工人走进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戴着安全帽、身着工装的建筑工人们也出现在一个个正在建设的高楼工地上,他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炽热的太阳烤着工人们负重的脊背,他们顿时汗如雨下,但他们好像不怕晒也不怕累似的,挽了挽袖子,抹了一把又一把的汗水,又继续埋头眼前的工作。
正在放假的我,看着眼前的这些,不禁想:五一不是该放假的吗?怎么这么热的天,他们不放假还这么辛苦的工作。一旁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忙说:五一虽然在放假,但我们的城市一天都离不开这些劳动者,没有他们,宽敞美丽的街道可能会垃圾横飞,一栋栋壮观的大楼,也不会这么快耸立起来。我们美丽多姿的城市要依靠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我点了点头,想起老师教导的劳动最光荣,我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清洁工人与建筑工人都是城市的美容师。不,是一枝枝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环境。我应该也要多参与劳动,劳动是光荣的,是快乐的。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一
1、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学唱歌曲中小动物们劳动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片和多次倾听教师演唱,创编小动物们劳动的动作。
3、通过了解小猫的变化,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并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
1、幼儿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
2、看过幼儿用书《劳动最光荣》。图片上有太阳照、雄鸡叫、花儿开、小鸟飞、喜鹊衔树枝、蜜蜂采蜜、小蝴蝶在天空中飞。
3、小红花若干。
1、你们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猫先是怎么样的?后来呢?
2、你们知道小猫最后为什么能钓到鱼呢?是因为猫妈妈对小猫唱了首歌,让我们一起听听猫妈妈是怎么说的?(教师示范唱歌曲)。
1、你们听到歌曲中说到了哪些小动物?
2、你们再听听这些小动物都做了哪些事?(教师再次示范唱歌曲)
1、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教师可唱两到三遍,满足幼儿创编的需要。
2、幼儿试着把小动物做的事情唱出来。
3、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理解歌曲的含义。
1、幼儿讨论后,知道一心一意能够获得成功,否则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2、大家为爱劳动的小朋友表演唱这首歌曲。
“这么多小朋友都爱劳动啊,真棒!我们把这首歌送给他们吧。”
3、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教师给爱劳动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在熟悉、理解歌曲《劳动最光荣》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劳动的快乐。
设计思路: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充满童趣,深受幼儿的喜爱。歌词也赞扬了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教育孩子要做爱劳动、爱学习、心灵美的好孩子。而创编舞蹈动作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积极性,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艺术水平。本次活动借助歌词创编舞蹈动作的方法,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
活动重点:根据歌词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活动难点:想象部分的创编。
活动预设流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劳动最光荣》,一起来唱一遍。
要求:用优美的歌声愉快的表情来表达对劳动的热爱。
二.创编舞蹈。
(一)根据歌词创编。
2、幼儿倾听第一段音乐,并且尝试创编表演。
3、个别幼儿师范动作。
小结:原来她是按照歌曲的歌词来编舞蹈动作。
4、教师提问一句比较难的,请幼儿来编一下。
(二)根据想象创编。
1、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段音乐,听谁在劳动?他们在干什么?
2、平时你还看见谁在劳动?
3、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创编。
2、完整表演。
幼儿跟着音乐将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完整的表演。
价值分析:
1、通过复习歌曲,引起活动兴趣,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借助歌词和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表现劳动的快乐。
3、激发孩子表演的积极性,感受表演的快乐。
观察反思:
请您留下宝贵意见:
讨论问题: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三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纪念日,是对我们来说,是盼望已久的节日,同时也是我们在寒假过后又一次长假,有这么长的假期,我又可以快快乐乐地地,自由的打发和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了。
在这一天,我亲手做了一份贺卡,准备交给路边的警察叔叔,他们在五一劳动节,为了多数人的幸福快乐,而自己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来到路边,看到一位穿绿色制服的警察叔叔,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似乎在记录着什么。
我赶忙跑过去,把手中的这份贺卡递给了他,并向他说明了这份贺卡的来意,价值。他点点头,微笑着,抚摸着我的头发对我说:“你可真是个好孩子!”“你劳动节无法休息,也挺辛苦的!”“只要你们都幸福,我们工作辛苦点也是值得的!”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今天我在五一劳动节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在今天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五一劳动节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奋斗的工作者,是多么的辛苦啊!他们为了创造多数人的幸福而舍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为中国富强创造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四
(一)说说身边爱劳动的人。
在你身边,谁是最爱劳动的人?都会做什么事情?
(二)聊聊爱劳动的动物朋友。
那你知道动物朋友中谁最爱劳动的呢?
二、一起听一听。
(一)欣赏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说一说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倾听歌曲、理解歌词。
听一听,歌里唱了什么?找一找哪些是爱劳动的动物朋友?歌词的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一起演一演。
(一)可以怎样表演这些爱劳动的动物朋友?你又想怎样表演不爱劳动的动物?
(一)师幼互动小结。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五
以前不爱劳动的我,现在变得非常勤快。
记得是那一次,我刚刚去了卫生区,什么活也不想干,只是在那里坐着,赵浦轩走了过来说:“赵一斌你怎么不干活了。”我说:“我不想扫了。”我假装肚子很痛的样子,赵浦轩好像一下子看出了我的心思,赵浦轩说:“劳动最光荣。”我一听马上站了起来,我开始扫了。我已开始之所以不想来到卫生区来搞值日,我是觉得劳动会出一身的臭汗,身上很臭,我看见别人在那里高高兴兴地扫,我觉得他们很傻。
第二天我来到了卫生区,很仔细的扫了起来。我很快的把我分的卫生区扫的干干净净的,我大喊了一声:“谁要我帮忙,我的卫生区扫完了。”石广盛会了一声,赵一斌你来我这里扫吧?我很高兴的答应了。一开始帮他扫还有力气,过了一会我扫的很累,这是我才知道扫卫生区的很辛苦。我们扫着扫着一起把叶子扫到了一个地方,等待着李林锐来搓。
现在班级里又一点活干我总是把我的手举的高高的。我很快乐,因为以前我不爱劳动,自从我来到了英华小学我就爱劳动了,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同学们在这里上学多么的开心啊!
劳动很快乐,因为帮着了别人,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
二年级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篇十六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1、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2、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于同年10月5日首次演出。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铁匠》这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有人曾将此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5、《理发师》这是一首热情、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生动地表现了理发师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理发师为他人服务时的愉快心情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为大调式、单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
6、《猴子蒸糕》这是一首根据壮族民歌音调编曲而成的叙事性表演唱歌曲。歌曲叙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请小狗帮助时,未能得到小狗的帮助,便自己动手解决了问题。当猴子蒸好糕时,小狗想吃糕,受到小猴的阻拦和“嘲笑”。
1、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四课时。
教学内容:
2、歌曲《理发师》。
教学目标:
2、能较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并随伴奏进行表演。
3、在实践活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之道理,树立“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大胆表现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2、播放范唱录音。
3、按歌曲节奏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引导学生了解词意。
4、播放范唱录音,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倾听后,组织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录音轻声演唱,教师在必要时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结、谈话导入《理发师》。
7、创设情景,观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发师》范唱表演。
8、组织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情境。
9、教师朗读歌词一遍后,分句带领学生朗读。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学生轻声唱词两遍。
11、跟随伴奏带演唱。
12、引导学生作表演唱。
随笔: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内容,初步能模唱歌曲;能较准确有表情的演唱《理发师》,并能跟随伴奏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1、歌曲《风车依呀呀》。
2、用自选的乐器或效果声模仿风车声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唱《风车依呀呀》,并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在演唱表演的过程中,促进“劳动光荣“、“关爱父母”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2、联系上两首歌曲表现的内容,设计话题导入《风车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4、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绪,了解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6、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找答案、谈感受。
7、带领学生分句朗读歌词两遍。
8、随伴奏琴声,分句模唱歌词二至三遍。
9、随伴奏轻声、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结合歌曲情绪,指导唱好结束句。
11、启发思考,让学生在演唱中适当地加入“模仿的风车声”。
12、小组商量,设计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组形式表演唱。
随笔:初步会演唱本歌曲,通过演唱及表演活动,感受歌曲的风格、情趣。
教学内容:
1、欣赏《狩猎波尔卡》。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感受本课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
3、随音乐展开想象,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狩猎波尔卡》的欣赏。
结合乐曲标题,给予必要的提示。
2、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让学生将自己听赏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教师给予鼓励,并作引导性小结。
3、引导聆听,再次听赏。
由于本曲中模仿枪的射击声很鲜明,学生在讨论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射击声拓开想象,进而引发学生对乐曲力度变化产生的效果进行体验,在此基础上,完整地作第二遍听赏。
4、随音乐作即兴律动。可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作适当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表现出来。
5、引导听赏,导入《森林中的铁匠》第一遍欣赏。
6、根据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描绘的形象,简介下面将欣赏的另一首乐曲:作曲家用管弦乐队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这首乐曲有五个段落,请大家听完后,分别给五个段落命名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标题。
7、组织讨论,学生介绍自己为五个段落所设想的标题。
8、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9、引导学生着重对音乐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题旋律,带领学生唱唱。
10、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编几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作表演。
随笔:感受两首作品的情绪和不同乐器的音色,进一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1、欣赏《猴子蒸糕》。
2、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
教学目标:
了解歌曲内容,熟悉这首壮族民歌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大胆创编,主动参与合作表演。
教学过程:
1、观看动作、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歌曲的内容具体明确,学生极易理解。而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创编,并合作表演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对此作必要的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听赏。通过简短谈话,导入本课欣赏,并引导学生看着课本上的歌词、听录音演唱。
3、组织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同学归纳歌词的大意。
4、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听赏。
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态度的体验,并商量创编表演动作。
问题方向:
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
猴子自己去磨米时,心情怎样?
猴子自己去蒸糕时,应该是什么表情?
小狗见糕蒸好、想猴子讨吃时,可能是啥模样?
猴子对小狗的讨吃是什么样的态度?
5、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向大家逐个展示,并引导大家作评论。
6、完整听赏歌曲,组织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构思自己的表演设计。
7、随音乐演唱,分组上台表演。
随笔:熟悉壮族民族的`曲调,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