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范文(17篇)
人类社会有着众多有趣且多样化的文化。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意文字的流畅和条理性。范文中的精彩句子和段落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一
最近闲着没事,就读了一本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读后感觉还不错,呵呵!
说起来也真有趣,当初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同事介绍的,其实这也不是读这本书的动力,因为曾经看过由焦恩俊主演的电视剧版的《七侠五义》,所以电视都看过了,再看书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呀。但是与同事们聊天中才得知,原来那个英俊潇洒的展昭——结婚了,而且是跟三侠中的丁氏双侠的妹妹结婚的,哇!够神吧!以前可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段呀!这也就是我能决心、一口气读完的原因了。嘻嘻,不过,话说过回来就这个原因还真是有些滑稽。
读后,发现这部书还真是不错。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宠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南侠、五鼠均被授皇家护卫,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
这部还真不失为一本好书!有机会的话,大家也一起看看吧!!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二
每个人年少时,都曾孤独过。
——题记。
星期六上午,我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干了一件大事一般,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终于把《龙族1》看完了!
《龙族》,讲得是一个衰小孩路明非,一个普通的学生,他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就在他以为他的一生都将如此度过的时候,一封来自美国神秘学院的来信改变了他平淡的人生——世界有龙!你的使命是屠龙。在热血与神秘的呼唤下,在爱与梦想的抉择下,他毅然选择了未知。陌生的大门向它开启,平凡的中国小孩走向不平凡的屠龙之路,生活变得精彩传奇。
这是关于“热血”与“抗争”,“成长”与“孤独”的一本小说。这里的每一个人——衰衰的路明非、孤独的楚子航、酷酷的凯撒,还有那些漂亮可爱的姑娘们——诺诺、夏弥、苏茜、陈雯雯、酒德麻衣……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都很孤独。这些男孩和女孩们在这部小说里慢慢地成长,学会了坚强、执着和爱。
《龙族》,它里面有让人痛哭流涕的亲情,也有让哈哈大笑的片段;这是一个关于屠龙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少年们成长的传奇。这是一场青春的文字盛宴,也是孤独少年成长传奇。
让我们一起来看《龙族》,让我们享受年华给我们的青春热血。
我们都有孤独时刻。
以此来怀念我们都曾有过的孤独。因为有他,才让我们感到雨过天晴、雨过彩虹是多么不易。
拜拜喽,去看《龙族2》!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三
忆往昔独坐一处,闲来无事,静读几页书,当读毕《三侠五义》,虽已隔数月,但书中妙处仍令人久久回味,每每想到有趣的地方,也不禁拍手称赞,笑意横溢。
《三侠五义》乃是清人石玉昆所著,《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在初刻本每页边上都书“三侠五义”四字,可见著者是把“三侠五义”四个字作为原书的别名。书中妙语连篇,内容极其丰富,塑造了众多的侠义人物!往来读后感必定会谈及一些情节和人物,我也难以脱俗。所谓三侠,指的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熊飞、双侠丁兆兰丁兆蕙;而五义则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书中描述了一众名臣俊杰安良民,定国难、救世道等英勇义举。字句中妙语连连,各种人物或是豪义、或是机敏、或是火爆、或是儒雅,皆淋漓尽致。说起我最敬佩侠士,莫过于北侠欧阳春。他侠义心肠,精细稳重,且又武艺绝伦。他有万丈豪情,连狂傲的白玉堂不得不对他尊敬。当受到白玉堂的挑战,他步步相让,而玉堂却步步逼人,最后只好无奈地击败了白玉堂,并让其懂得了人外有人的事实。
的帮助下铲除霸王庄恶霸马强、治理洪泽湖水患、收复军山、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为民做实事的清官,人们称之为“包青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纵使每每想起都会心生敬佩,不禁竖起大拇指。在成就“包青天”的美名的同时,众侠义之士之名纵使是在如今也是如雷贯耳,他们一身侠骨义胆豪肠,纵横在剑风枪影刀光中,踏走在江湖风与浪之上。虽四海为家却来去无求,为了管人间那些不平事,他们哪怕蹈火赴汤,哪怕雨暴风狂!打破冲霄楼,似乎气势逼人,却又不知牺牲多少生命,死伤多少兄弟。
冤,多方救助。最后,为探谋反朝廷的襄阳王的虚实,三闯冲霄楼,疑似命丧铜网阵。正所谓以英雄侠义始,以英雄侠义终。若来总结他的一生,便是这两句:死死生生心力尽,千秋义侠结为心。他们个个一心为民,决无私心,丝毫不重自己生命。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许每次与恶人对决,他们都有可能因而遇难,可却每次与恶人对决,他们都从不胆战心寒!志士一剑在手,一叶知秋;志士侠义心肠,热血染残阳!
当年的壮士今天的英雄,当年的豪义今天的颂歌。千年的传颂,不减当年的风骚。不管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下与未来的道路上,他们的侠义之歌千古流传。时间带走了侠士,却带不走侠义。现在或千年以后,是否还会记得御赐三铡刀的传说,是否还记得包公的清正廉直,是否还记得三侠五义的义薄云天,是否还记得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四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再讨论各种政体理论,政体分类及现实政体的分类,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个类型,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这也是亚氏始于自身立场所当然得出的结论。但无论什么政体都会发生政变和变革,于是接着阐述争辩的一般原因和各种政体变革的个别原因及对策。可见亚氏维克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稳定社会局面,而试图规避政变和变革,将可能发生的问题点明,从而建设趋于完美的政体。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论述了实现理想城邦的公民教育和青年训练。公民应接受统一的教育,要有健壮的体格,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注重德才两方面的培养。
(1)关于“自然奴隶”的矛盾。
亚氏在卷一章四中说“至于‘工具’有些有生命,有些无生命”。这里有生命的工具所指代的就是奴隶阶层。亚氏首先认为奴隶这样的工具是可以转让和出卖的,仅仅是一笔财产。其次他认为奴隶是天然存在的,奴役他人是符合自然的,只要他这个“人”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他人的理智,这就是天生的奴隶。但是奴隶对奴隶主命令的服从遵循难道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理智的表现吗?若不是理智在产生作用努力如何感应主人的理智?接着亚氏又顾左而言他,说自然赋予努力和自由人的体格也是不同的,自由人体形健美,努力强壮有力。但是既然自由人生活比较富足,那么是不是更容易发胖,何来俊美?这只是笑言。只是亚氏将生存环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体格不同来佐证奴隶自然产生的做法实在有些牵强。当然,在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发达的今日,以我们目前这种人权至上的眼光来看待一位两千年前的政治思想家对奴隶制的看法无疑是有所偏向的,但有关奴隶的问题却确实存在于亚氏本书的行文中。
他认为凭借强权和法律造成的强迫奴役是违背自然的,比如战争中的战俘等。但就在下一章中论述如何依照合法手续得到奴隶时又说,“这应当归属为战争技术和狩猎技术中的一个部分”。这不禁让人感到前后矛盾,难道亚氏认为战争战俘登掠夺努力地方式虽违于情理却是合于法理?当然这也可能是两章节之间过渡时间太长和执笔人的问题。
(2)获得“金钱”的技术,是否合乎自然。
亚氏认为真正的财富应该不是无限度的。担当货币出现时,致富方法或获得财产的方法又多出一类,即“获得金钱的技术”。依照自然法则,人们两方如果已经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应该停止交换,而争取利润就是不符合自然的部分了。
亚氏的该观点也即认为生活中的物物交易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一旦达成需求额度,交易也就应当结束。“制鞋的原意是为了穿鞋,有了结余,才想到与人交换,补己不足。”但同样根据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交易媒介的渴求也是必然会产生和存在的,由此货币的产生是符合自然的,符合城邦生活的。当人们意识到货币的累积能为自己带来利益之时,自然产生对金钱的需要,人人都应当追求更好的生活,对金钱的需求是难以被满足的,因为对物质储备的追求是终人一生的,所以无法停止交换,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方向。
当然亚氏有关“钱币是一种信用,人们一旦改信另一种钱币,那么原来通行的钱币就失去其价值而买不到任何物品”的观点仍然是十分先进的,其间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雏形,这对我们当代货币概念麻木的经济生活,将货币等同于财富的观点仍具有教育意义。
(3)法治与德治的问题。
法治的看法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是过分强调了善的作用,认为伦理和道德是能够脱离权利而独立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法治和德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感想。
由于此次斜纹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递作业,而因笔者生性懒惰而又乐于游玩,导致看书时间十分仓促,所以很多地方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翻看,但也就只是这样浅尝辄止的阅读仍能感受到亚氏深邃的思想见解和广博的学识,也确实为两千多年前如此超前于时代而遗惠后人感到震惊。所以在这次政治思想史课后,我一定会重读这样一份学术名著,而这次的阅读过程也让我认识到想要理解亚氏整个政治哲学,仅读《政治学》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伦理学》、《修辞学》等著作,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另外亚氏为了写作本书,实际考察了100多个城邦,进行分析、比较,这种从经验研究出发,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五
《歌德谈话录》一书,感触颇深。之前曾听说这本书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它记录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字里行间透露出歌德对于实践、艺术以及世界的眼光,构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提高。读了这本谈话录,会有一种从内心生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于谈话录的形式并不了解,读了《歌德谈话录后》,发现谈话录的方式是比较好的,能够进入生活,深入浅出地表达事物,能够吸引读者。对于歌德的了解,我同样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距离,但是他的话语中闪耀着的智慧和学理之光,总给人以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感觉。“对于任何理论来说,实践是试金石。”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警句,他厌倦脱离实际的一切学问,告诫世人“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真理并不是‘上帝’恩赐给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独立地发现的。”;他同时指出:“所有时代的科学家都有一种心向,即认识生气勃勃的形成物,在联系中把握它们外在的、可见的和可以触摸的部分,把它们作为内在的东西的预兆加以接受,这样就能通过观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体。”这些一系列的话语尽管我仍然无法透彻了解领悟,但言语中吐露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对于世界的评价。
歌德的实践和他艺术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强调艺术应以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基矗“诗人要做的事,是根据由现实生活提供的动机,把有待表现的要点组织成为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还特别强调“精灵只显现于完全积极的活动力中。”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天才只有在积极的创作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异于平凡人。对于文化传承,前赴后继歌德同样予以重视。“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用银盘装的金苹果。我们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银盘,但我们装入银盘的只是土豆,这太糟糕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领略了太多的人生与艺术生命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去慢慢品位。“作家本人的人格较之他的艺术才能对读者要起更大的影响。”;“一些个别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们当今文学界一切弊病的根源。”从中还了解到歌德对于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视。另外,用真正伟大和纯洁的东西影响教育到读者。“凡是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都一概排除。”歌德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话,许多至今还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在这本书中,歌德对于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夺目。“世界文学”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仅主张欧洲两种对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结合,而且十分关心东西方文学的结合。
当时许多西方人把中国人看成“另类”之人,而歌德在谈到中国的一部长篇小说时却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和我们是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看来,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国度的。“我愈来愈相信,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歌德的这番话为后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义。他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文化开放交流。歌德对世界的别样眼光,给老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极大的精神力量,由给后代的文人义士们留下巨大的财富。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阅读了这本书后,都将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歌德的敬意。
歌德谈话录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六
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宋仁宗时期,包拯安境保民以及一批侠客义士帮助朝廷除暴安良的故事,他塑造嫉恶如仇,大义灭亲包拯,智勇双全的南侠,北侠,双侠和五义士。我至今都非常喜爱。这本书善用巧腔,人说“诸公一句一夸一字一赞,合心同悦众刘众口音”。
它主要说了包拯如何斩死庞和侧死藩王,和众侠士如何除掉庞贼的羽翼而为平民百姓报仇。这本书披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表现了人们不畏强,无屈服于强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是宣扬忠义,但是我从侧面却领悟到一个不变的真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恶人头上自有恶人而《三侠五义》正如这两句老话说的一样,苗秀到了鱼肉乡里,最后被南侠五鼠白玉堂各偷了350济贫,白玉堂并捎掉了苗秀的妻妾的双耳,并用白布塞进嘴巴并拉进茅厕这就是果报。佛教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关系。因果是有联系的,不管你怎样扭曲联系的线,得到的还是那个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是时间问题。不管你做的事有一丁点的对人不利的事,千万不要做;只有一丁点的对人方便的,千万不要做,可你做的一切事情,上天都会报答于你,可没有叫到,可能他放在阴阳德箱里。善有善报,好像《三侠五义》,南侠一样,被封了“御猫”之名。
或许以我的资质只能把这本书品味到这里,可我觉得,这些足以够我受用一时。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七
谁是歌德?在我拿到《歌德谈话录》这本书之前,我并未读过任何关于歌德的著作。仅仅知道,歌德是活跃于19世纪,一位伟大且影响深远的德语作家。而为了读懂这本书,在开始阅读之前,我特地去查阅了关于歌德,关于《歌德谈话录》的相关背景资料。
查阅到这些资料后,我突然对歌德兴趣大增,也期待《歌德谈话录》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关于生命,关于现实和理想的种种思索。
歌德在《谈话录》中说到,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其实,在我眼里面,不管是否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从日常之中吸收素材,了解世事,最终掌握经验,都是每一件事成功的基础。
我也不赞成,一开始盲目的进行练习。因为道理简单,一个优秀的作家,除开拥有让人惊叹的想象力,以及无法言说的天才外,作家更是一名优秀的观察者。没有观察,哪里来的好作品,我们一直宣扬,最好的作品就在人民之中,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才能创作出让生活着的人喜欢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网络小说的兴起,似乎深入生活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君不见,千千万万作者,每天能写出上万字的文章,并且一年可以超过百万字的数量,尽管这些作品备受追捧,备受关注,但到头来,过了5年,过了,这些作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这点很让人质疑。究其原因,这些标榜新、奇、特的网络小说,更多是脱离了生活,远离了实际。没有了真正的观察,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这些作品固然写得让人兴奋,可就像烟火一般,绽放时美则美矣,到最后却空留烟尘。
我现在正在英语门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大的日子,我一直要求自己,每天有所积累,不要太紧,更不要太快,一点点、一滴滴的学习,从师长,从书籍中,提炼知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歌德循序渐进的创作理论,在我这里,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是的,没有一步登天,更没有天降美好,一切,都要一步步,一步步地来。
歌德谈到,要多读经典作品,方有如此,自己的起点能更高,基础才能打得更牢固。诚然,阅读作品,必须从经典开始。经典之所以流传百年,甚至千年,重要的是,它有流传的价值和意义。放眼,我国的文化起点,诸子百家时代,有多少经典现在读来,依然让人抚卷心涌动,心然意往之。
时代,最怕的是什么,是经典在前,我们却忽略了。回过头来说,那些文化快餐一般的网络小说,他们就像西方快餐,吃饱了,不会有余味。如果光光是为了填饱肚子,我们吃什么都一样,但是要吃得健康,吃得养生,我们就要往好里吃,往深里吃。同样,在阅读作品时,亦是如此。我的导师,王东风老师,作为学科的著名教授,他的许多著作就让我很是喜欢,每每读来,就精神百倍,像吃了最美味的东西,像听了最悦耳的音乐。
我在想,如果在我研究生涯里,我每天泡在快餐拼盘似的文章里,而不去见识意境高远的真作品,我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因而,每天我都要求自己,早早赶往图书馆,早早进入阅读时间。每一天这个时候,坐在图书馆的一角,品读着心爱的书籍,我就倍感幸福,因为我现在的阅读就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做人处事,拥有自我更为准确的判断,更为安全的决定,最终成为更好一个优秀的英语翻译研究者。
关于创作理论,其实歌德还谈了许许多多,但是由于篇幅实在有限,不能一一分析。不过,我深深感受到歌德对文学事业的爱。这种近乎完美的爱,没有一点瑕疵,更没有一点污浊,我热爱歌德热爱的事业,我更是从心底升腾起,我要学习歌德的精神。对于创作,我们需要爱,需要真诚的爱。
在《谈话录》中,如果有一点让我意外,就是歌德谈及政治一块的内容。原本,我以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他的生活就是创作再创作,跟黑白分别是非曲直的政治应该毫无关系才是。但是,我读完《谈话录》一书,我发现自己错了,并且错得有一些离谱。
歌德说,文学作品离不开政治,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最早就发轫于政治。可是,歌德表明,诗人,也就是文艺创作者要远离政治,要对政治做出准确的判断。创作者不应该过问政治,因为雅的文艺,碰上俗的政治,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忧伤。所以,穷极一生,歌德都尽力远离政治,保持一颗纯真的创作之心。我想,歌德之所以成为流芳百世伟大作家,远离政治就是他重要的品行之一。
想到这里,我就不免想到许多中国古代诗人,譬如李白、杜甫。李白,盛唐第一诗人,被誉为谪仙。小时候,读李白,读到一股海阔天空的气势,读到一派唯我是真的狂狷,那时候,我对李白的爱近乎疯狂。但是,当阅读的时间越来越长,眼界越来越宽,李白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李白,他给许多达人贵胄写信,信的内容大多以诗歌为由头,向这些人推荐自己,希望能入世为官,希望可以成就大业而大展宏图。
可现实,却给了李白狠狠一巴掌,从20岁到死前,李白周游列国,假借诗歌的名誉,到处贩卖自己的治国大略,可惜的是,这其中,他历尽坎坷,备受奚落,通往成功的道路渐行渐远。虽然,这些岁月后,李白创作的诸多诗歌,越来越被人关注和喜爱,他渐渐声名鹊起,到最后变成一代诗仙。42岁那年,他终于进京面见了唐玄宗,可不曾想到,他治国伟略却未曾开始,就已经破灭。他仅仅是歌姬一般角色,他只能为玄宗的酒宴增色,只能为主人添光,如此之李白,离我也终于越来越远。终于,李白最终离开玄宗,并赋诗表明心意,仰天而走的李白,到底是做了一些什么跟政治有关的事情啊!
所以,歌德才会说,诗人和政治,绝不可能诀别,只可能或近或远,不管在哪里,诗人在的地方,政治就不会缺席。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八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死小孩,楚子航或者路明非。”起初看《龙族》是因为与书中的主角路明非产生了共鸣——一个普通的衰小孩,成绩一般,默默暗恋一个女孩,人缘不好,还有孤独。虽然在小说的设定中混血种因为血之哀的存在,本就会有强烈的孤独感。但路明非的孤独不同,它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却无法融入到交际圈里,甚至无法得到其他人认可而产生的孤独感。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爬到天台,一个人看着脚下灯火通明的城市。
路明非18岁前的世界是暗淡的,甚至在毕业聚会上即将告白的时候却被别人当成了告白工具,而且对象是同一个女孩。他慢慢的蹲下,眼泪在眼眶中打着圈。在这时候,门被用力的推开,阳光强烈地照射进来,一位红发的天使踏了进来,每一步都带着光,然后狠狠一拽,将他从暗淡的世界拽了出来。
新的世界里,路明非遇到了来自同一所高中的师兄——楚子航。与我们的主角不同,楚子航可以说是极其优秀,成绩优异而且长得帅,虽说是个“面瘫”,但是非常受女生欢迎。然而他也孤独,内心孤独,只他将自己完美的伪装了起来。楚子航的孤独来源于一个雨夜,一个颠覆了他的世界的雨夜。所以他总喜欢站在雨里,脸没有丝毫的表情,却眺望着远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别人可能以为他耍帅,可他也只是想等到那一个男人而已。那个他在雨夜失去的男人,没有人记得他,连妈妈也没有。只有他记住了他,让他不至于被世界遗忘,楚子航的亲生父亲。他内心的孤独源自于地铁深处的尼伯龙根,在那里长眠着他喜欢过的一个女孩。
虽然他们都是衰小孩,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执念和一颗变强的心。哪怕弱如路明非也会在危机关头用生命交换的方式去救即将死去的诺诺,去保护昏迷的杀胚师兄,去为死去的绘梨衣报仇。
想写的想说的有很多,奈何文笔不够好,最后用小说绘里一首关于龙族的诗做结。
如果你藏着一些孤单,但也埋着一些热血;。
如果你偶尔有些迷茫,但也偶尔有些梦想;。
如果你忘记了一些东西,但是又希望能记起……。
如果你还记得孤寂天台上曾有一个少眼同样孤寂远眺,
如果你还记得曾有一个红发姑娘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如天使一般推开门,
如果你还记得你在水下八十米,整个世界如同只有你一人,那个姑娘还陪在你身边。
有些爱从未被你唱响过,有些火种饿从为被你点燃过。
可是你心里始终有着,声与光。
如果你还记得赤色狂雨里你曾听过一首温馨的歌,你在流泪,
如果你还记得白色病房里有个女孩曾安睡在你身边,你在沉默,
如果你还记得黑色地铁里你曾背着一个女孩一步步向前走,你在呼吸,
如果你还记得青色绒帘旁你打开一个女孩的五斗柜,满目灰尘,你在抚摸,
你在阳光里垂下头,回忆曾亲吻过你脸颊的哪个天时,即使她不再出现。
有些爱梢纵即逝,却刻骨铭心。
它在命运里烧成灰烬,却在记忆里拔节生根。
你是路明非,你是楚子航,你是青春时迷茫却倔强的灵魂。
你是孤单,你是执著,是年少时游走在时光里的骄傲。
你是血之哀,也是梦之子,流动在血管,凝结在双眸。
一起点燃孤单、迷茫,热血与燃放。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九
坦白说,一直对于明清小说具有很强的抵触性,因为无论文笔,思想表达与个人情感,都与现代文学有些出入与抵触,所以一直没有对这类小说进行攻读,哈,不过由于高清翡翠台播放了新包青天,让我忆起童年回忆,所以决定攻读一下《三侠五义》,于是就有了这篇粗略的读后感,因为后面还有小五义与续小五义没有看,所以就只对此书进行一下个人看法。
其实三侠五义算是公案戏的开端或是鼻祖,其中所包括的:对于公理正义的追求,对于“侠”的诠释等等,都是很精辟的。
第一个特点,我觉得是其中所包括着的神怪观念:“天道公理,自有天道论断,人伦法理,必有天道庇佑。”这类的思想,坦白说,是推动书中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好像审乌盘,正是因为死者有冤情,希望星主(包公)可以为他洗雪冤情,所以以乌盘鸣冤。但如若没有乌盘的鸣冤,那么冤案就会石沉大海,无法被发现,所以这种“报应与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思想充满了在书中,但是这种超自然现象所要申诉的冤情,只能借助别人的口来诉说与表达,并不能自我表达,所以在夜审郭槐的时候,借用了一个戏子(小说中是勾栏妓—女,电视剧中是戏子)来假扮寇珠来吓郭槐,继而套取出他的口供。
第二个特点,就是剧情人物的塑造,这类剧情人物不同于主线人物(包公,展昭与五鼠等),他们的性格特点比较千篇一律,如果是贫民,若是凶手者,性格必是贪小便宜,为财杀人,为财纠纷;若不是凶手者,一般都会是息事宁人,不愿多惹是非,但是如果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会奋起反抗。如果被人求助,出于义愤,也会出手帮忙,反映出了广大底层人民的仗义,也正好应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反映出人民的特性,难怪鲁迅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为市井细民写心”。
而在权贵方面,忠贞之士虽然也有,但是不多,而大多数的犯人,都因为这些,那些的利益原因而犯罪,而且很多犯人,本身以前就是忠贞之士,受到官场的影响而偏离原本的个性。
第三个特点就是对于主线人物的塑造,三侠五义,三侠之中,注重展昭,五义当中,则为白玉堂,同时有一个处事公正,待人真诚的包拯,将江湖力量与朝廷力量沟通起来。但这里也显现了一个人物性格上的缺陷,就是人物性格特质的雷同性,虽然各个人物大性格上都是各个特异,但是不免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让人感觉雷同,所以这里就不论述了,因为本人觉得有点矛盾,所以感觉很难表达。
此书剧情开阔较大,人物登场较多,但是始终贯穿与三侠五义之间,彰显人文伦理与天道正义,不过对于封建王朝的忠贞催眠与对于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也在书中,王权至上的思想破坏了包拯等人追求正义的形象,虽然书中皇帝相当英明,但是毕竟正义还是操纵在他之手,让人颇感无奈,不过这也是因为本书的作者的时代局限,导致的,撇开这点,书中的精神还是很让人感动。
《秘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
《麦琪的礼物》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知了,它讲的是一对贫贱夫妻黛拉和吉姆,在圣诞节这天,为了给对方赠送礼物,他们分别卖掉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一头最美的秀发和一块最耀眼的金表。当他们喜滋滋地准备将礼物――一套镶嵌着珠翠的玳瑁饰梳和一条质地十分优良的白金表链,送给对方时,才发觉对方已经不需要了:头发已经剪了,金表也已经卖了。
如此一来,所谓的礼物也就成了最“无用”的东西,甚至成了最滑稽可笑的东西。
然而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意义恰恰就是从这“无用”中而来,正是这样的阴错阳差,才让这两份原本十分普通的圣诞礼物,变成了“麦琪的礼物”。
我们先试着来分析一下这两份礼物。
黛拉之所以要给吉姆买表链,是因为她知道吉姆的金表虽然气派,但缺少链子,是用一条旧皮带凑合系上的,所以他每次只能背地偶尔拿出来瞥上一眼。而现在有了这条表链之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看时间的时候,吉姆就可以掏出表来光明正大地看了。
而吉姆给黛拉买梳子,是因为那是黛拉期盼已久的。她曾经在百老汇街的一个橱窗里见过,但是因为价格太昂贵,所以只有在心里留恋艳羡,从来没有奢望过占有它们。也许是黛拉痴痴凝望梳子时的神情落入了吉姆眼中吧,于是他留了心,趁着圣诞节,将这份爱妻最想要的礼物送给她。
发现没有,这两个礼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务虚”的。给金表加一根金链子,并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为了让吉姆在与人交往时,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体面和气派;而送黛拉一套昂贵的梳子,也不仅仅是为了梳头,而是以此作为装饰,来满足黛拉对于美的追求。
这也就是说,他们倾其所有,为的是去满足对方对于“体面”和“美”,这样一种看起来比较“无用”和“虚无”的东西的追求。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怪异呢?
我们说过,黛拉和吉姆是一对贫贱夫妻:他们每星期仅有20美元的收入,根本不禁花,支出超出预算是常有的事;他们住着8美元的廉价公寓,跟贫民窟没有什么区别;黛拉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也都是旧了的。小说开头黛拉一个人在数钱,家中仅剩一美元八十七美分了,其中的六角钱还是一个个铜板,是她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里软磨硬泡一分两分节省下来的。
然而,这正是这篇小说打动我的地方。
我们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讲不讲体面、爱不爱美对生活而言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大家还会认为这样的“穷讲究”,是很可笑,应该受到鄙夷的。
然而这一对夫妻,他们在生活贫困时,不仅没有放弃自己对于体面和美的追求,而且也能够理解对方的这种追求,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和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一点,让我看到“圣诞节”这一节日中所蕴含的崇高与圣洁。
欧亨利在小说结尾说,这不过是自己蹩脚地向读者描绘的某公寓里两个傻孩子的一段平淡无奇的家常事。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蹩脚的”故事,这一对单纯又可笑的夫妻,让我们抹泪,让我们痛哭,让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因为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就蕴藏其中了。
这两个傻孩子,他们全心全意地爱着对方,从始至终都只想着付出,却不曾想过回报。黛拉为吉姆挑选礼物时,只想着要送他最好的,却不曾想过吉姆是否也会送自己礼物,因为她对吉姆是没有要求的。同样,吉姆对黛拉也是没有要求的。他们只是一心为着对方,可以为对方倾其所有,却全然不想对方会为自己做些什么。
当我们见惯了每天上演心机大战的世俗婚姻,再来看这样一段纯净如水晶的婚姻时,不免心有戚戚。是怎样的造化机缘,会让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啊!这又是多么美好的爱情啊!
所以尽管小说最后的结局略有悲哀,可是更多的却是让人感到温暖。因为虽然他们彼此赠送的礼物已派不上用场,但他们却同时也赠送了对方一份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最真挚的心灵。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一
前几天,我拜读了德国作家艾克曼的经典作品《歌德谈话录》。这部书记载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将歌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在德国文坛上,歌德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歌德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在《歌德谈话录》中不难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德国人都喜欢经典主义作品,而法国人则喜欢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如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英国喜欢实用主义文学,即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欧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欧,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东欧主要以波兰和俄罗斯文学为主,更重要的是,欧洲诞生了著名的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学者,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奖项。歌德以其幽默的话语,一语道破当时的社会,歌德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诗人,并多次指导本书作者艾克曼的诗歌创作,全书包括歌德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透彻分析,句句话语令人终生受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晓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语指引人的进步!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且实在是对不起它昂贵的价格…真情实感地心疼我辛苦攒下来的书币)。
但是!这剧情咋越往后越狗血了呢…禁恋出轨治不好…这跟宗教和玉器有啥关系?放到别的角色和背景也成立吧…减分!至于好评如潮的文笔…实在是不敢恭维…作者的文学素养也还能看吧(虽然个人感觉作者有点强行秀还秀得很尴尬:梁祝鲁迅拜伦莎士比亚等挨个给楚韩爱情打了一遍酱油,本质上相当鸡肋)…但人物刻画真的是过于单薄了…对白和描写甚至有些琼瑶上身,本来应该很感人的生离死别爱恨纠葛看得实在是尴尬,减分!最后还有一些常识性错误不可原谅,给我一种碰瓷名校借个布景的感觉(新月秀竹从湖心岛回宿舍是怎么无视近在咫尺的德才均备等楼一路到博雅塔还迷路了的…整天在湖边溜达的表示很迷…而楚老师天天在北大和同仁医院之间走来走去可不可行也不好说…但作者请你解释一下牛津大学是怎么搬到伦敦去的好嘛)减分!
综上,这本书整体来说是一本还不错的书,消闲看看也还行,但是作者从文笔到架构都有些撑不起长篇,书写得虎头蛇尾,实在是担不起经典之名。给它两星不觉得委屈它。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三
对敬老院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高中时期,那时候每个周末从学校回家,都会路过镇上的敬老院,位置偏远,通过唯一能进出的大铁门,看到老人们稀稀拉拉地坐在小房间的门口,好像一副静止的画。那时,只觉得这些老人可怜,毕竟不能在家里终老。受中国的孝文化的影响,家庭的主要模式仍在于几代同堂,老人往往是家里的一家之长,大多数的老人都能在家里得到几代人的照顾走向生命的终点。
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崇老文化的弱化,也改变了年轻人的生存境遇,他们逃离家庭的束缚,选择去任何想去的城市,做任何想做的工作,然后在那里安营扎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流动和突破,也反过来加速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让如何处理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生命总是会走向终点,伴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减,或多或少地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疾病困扰,大多数老年人依然能保持独立自主性,居家养老也还算安全。但在失去了独自居住的安全性、又不至于需要靠医疗体系维持生命,如何从这个阶段过渡到生命的终点?如果说《无缘社会》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和健康,更不是每天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让起床就起床,按部就班地吃饭、穿衣、洗澡、睡觉,有时甚至还要忍受各色室友的各种烦扰。疗养机构的整个运作流程都是为了实现疗养机构的目标—护理。但似乎这和监狱没什么区别。“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是什么使生活值得过下去?”著名的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生存和健康位于金字塔的最底端,成就、创造力、自我实现位于金字塔顶。当你觉得自己时间很多,“一切皆有可能”的时候,最想要的是金字塔顶的东西;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此时此地的日常愉悦以及身边的亲人。所以即使是入驻疗养机构,也需要考虑能否实现个人日常的愉悦,依然可以在权利框架的允许范围内保持做自己,以此提升晚年的幸福感。而作为疗养机构又如何建设和运营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假想自己有一天到了生命的这个阶段,希望能享受到社会提供给我什么样的服务,而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去推进的方向。
全过程咨询因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提供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在政府需求、投资者需求、服务人群需求、运营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方向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引领项目实现社会价值。这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需要各类型的专业的人士像机器的各个零件一样默契配合,需要群策群力的智慧。任重道远。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四
这本书是说一对生活在最下层的美国夫妻为了在圣诞节给对方买件合适的礼物,不得不忍痛把各自最珍爱的东西卖掉去换取对方所需要的礼物。我看后被他们对对方那种无私的爱所感动。
我觉得我们只要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别人才会把他们的爱无私的献给自己。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五
这几天北京的气温特别冷,加班到很晚出来,一种透彻人心的凉。风也凉,心也凉,十月气温突降的北京特别适合讨论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想面对的话题。无论是告别自己的躯壳,还是告别身边最亲的人。《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的作者用一个个温情但是真实、残忍的故事,扪心自问也问我们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最好的告别?老人需要的是晚年的温暖还是用技术手段延长生命?医疗手段是真的万能的么?作者用他温暖的笔,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我们需要更多看护老人的专业人才。
正如李开复说的,未来十年,ai也许会消灭很多职业,但也会催生很多职业。一些低端重复的职业会被淘汰,一些更加需要人性、需要关怀、需要个性化服务的职业会出现。就如书中所说,美国每年有不到300名的医生完成老年病学的培训,远远不足以代替退休的老年病学医生,更不用说满足未来十年的需要了,老年精神病医生护士和社工也是同样稀缺,供应情况也不乐观,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没什么两样。老年病因为情况复杂,困难重重,反而成为很多医院被取消的病种。但这不是正确的,整个社会需要在老年病医疗和看护上投入更多的金钱和人力。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机器,可能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职业发展变化。
二、在老年,独立生活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积累,驾驶技术是必须。
正如书中写到:就这样,在一个新月照耀的夜晚,在街头,一位老人开着车,红灯亮起的时候,他把车稳稳地停下来,在应该打灯的时候打灯,转弯的时候不会急刹车。但实际上,85岁以上的老人司机发生致命车祸的危险,比十几岁的司机高三倍以上,高龄老人是路上风险系数最高的一类司机。几个月前退休销售员乔治在洛杉矶被控过失杀人罪,她误把油门当刹车,把她的别克车开向了农贸市场的一群购物者,导致十人死亡,60多人受伤,他86岁。
书中的老人,虽然已经87岁的高龄,但是会开车,这极大增强了他独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尽管这样做的风险非常高。
在老年时代,能够有健康的身体,自我照顾,有足够的金钱养活自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我们看到很多新闻报道,有很多农村的老人,因为没有足够的照料,怕给孩子增加负担,最后只能选择自杀,其实,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会支撑,没有很多的职业供应的话,老年的境况是非常凄苦和悲惨的。尤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为了子女牺牲一生的老人,在老年时候的心里状态和情绪状态非常差,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该活着,不该成为子女的负担。给这样的老人一种精神支撑,让她们找到生活的意义,哪怕是为了他养的狗,也要好好或活着,这也是一种刚需。老年人的生活可以比今天更好,而这种更好需要所有子女的努力,也需要公共服务的努力。
三、携手相伴,找一个爱你并且你爱的人,度过余生。
读到这段,我突然间很感动,我希望所有的兄弟姐妹,和我最喜欢的两只,都有这样美好的晚年生活,都有这样的一个人,朝夕与你相伴。正如书中写道,他和菲利克斯之间还有他们私密的,几十年来从没停止过的对话,他从照顾她之中得到了极大的目标感,而他同样在为她而存在中感到了极大的意义,彼此的实际存在,给他们以慰藉,他为她穿衣服,协助她吃饭,散步的时候,他们手牵着手。菲利克斯说那是他们最珍惜的时刻,他感觉他们比过去70年共同生活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相知相爱。
老伴,老伴,老来相伴。我看完了这段和队友说,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做你的眼睛,拐棍和你的耳朵。队友说,就你照顾人的水平,估计我不是病死的,是被你气死的......
锻炼身体不是可选项,是必须要选择的项目。因为到了晚年,你要去照顾你已经到晚年的父母,还要照顾你自己,你的伴侣。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而我们只能努力去对抗他。
如此看来,人生不过短短80余载,现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身体还听话,心智还健全,就去活到淋漓,尽情挥洒吧,写下文字,留下影像,看遍世界,这些都是你们垂垂老矣时可以回忆的幸福点滴,储蓄金钱和美好记忆,永远不晚!
顺便说一句:今天距离还有83天。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六
这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一对年轻贫穷的夫妇,为了在圣诞节给对方买一份好礼物,而努力凑钱的故事。
吉姆和德拉都很穷,但是他们家有两个宝贝,一个是吉姆三代人的金表,一个是德拉瀑布一样的美丽长发。这两件宝物根本无法估价。然而,当圣诞节到来时,他们没钱给心爱的伴侣买一份像样的礼物。结果,为了赚钱,德拉卖掉了头发,买了一条和吉姆的金表相配的表链。当吉姆回家时,她得知吉姆卖掉了他珍贵的金表,为她买了一套期待已久的与她的头发相配的珠宝梳子。
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真的很感人。可以说他们两个傻到卖一把梳子和一条表链差不多价值连城的东西。要明白,金表和漂亮的头发就是他们的全部!但为了给爱人一份圣诞礼物,他们都“只”放弃了所有的财产。看着梳子和表链,相比之下价值不大,毫无用处,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当他们得知对方的“愚蠢行为”时,他们并没有生气、沮丧或生对方的气。他们好迷茫,却白白损失了那么多财产!不过,他们似乎都挺满意的。
我想他们一定都觉得收到的不仅仅是梳子和表链。想象一下,如果你爱的人能为自己牺牲一切,他们一定都感到欣慰。可以说,他们作为圣诞礼物得到的,是看到对方对自己真诚的心。
可见这个圣诞礼物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他们用自己的这么大一笔财富来购买无价的快乐,这并不愚蠢。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在所有送礼物的人中,那两个是最聪明的。在所有懂礼物的人当中,喜欢礼物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都是最聪明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龙族读书心得个人感慨篇十七
《被讨厌的勇气》终于读完了,在读它的过程里,我写了好几个万历的事儿,看了好几个电影并写了观后感,还写了好几个随笔。历时两个多月,才读完。
是它不好看吗?
这本书一开篇提出了“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的主张。
说真的,开篇的很多内容,并不能一下子让人产生共鸣,虽然难以说对阿德勒的主张不认可,但也难以立马就融会贯通的说认可。
然而,随着阅读的进度,书中的内容越来越深入,当论点浅显时,反而难以理解,待论点越来越深,反而越来越容易理解了。
特别是,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恰逢我父亲脑出血术后恢复阶段。
我从起初满怀信心的认为父亲完全可以恢复到能够自理,到现在父亲的身体完全没有起色,我渐渐接受了父亲很可能会瘫痪卧床的结果的心理过程。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给我对生活重新建立信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特别是当书中提出“课题分离”的论点。那一刻,我真的明白了,无论如何,无论我多么爱我的父亲,他所受的苦所遇到的难题,我其实根本就无法替他承受,那些都是他的课题。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恨不得替自己爱的人去受苦的心情。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我明白了,无论我的心情如何,他们的困难是现实发生了的,那些都是他们课题,不会因为我的苦闷而改变,于是我想与其我一直纠结在他们的课题里,导致我自己陷入苦闷的心情里,不如我先从我做起,把让自己平静下来,把遇到的困难做弱化处理,就当做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把生活尽量的往岁月静好的样态去转变,把让自己高兴起来幸福起来当做自己的课题,这样困难即使还存在,生活的味道也不显得那样苦了。
果然,我们的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轨。即使父亲的身体与健康时完全不一样了,但是至少我们的生活又进入到了一个正常运转的状态,父亲也并没有表现出悲观的样子,很多时候还会开一开玩笑。
《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出把关注点放到宇宙中去,这个论点尽管看起来很虚,但其实正像书里说的,眼前的困难不过是“杯中风暴”,把关注点放到宇宙中,曾经的风暴不过就是微风。就像我父亲的病,在眼前,它确实是一场风暴,但其实把关注点放在未来,它真的是一场微风,因为无论如何,不管是为了父亲,为了母亲、弟弟,还是为了我自己,我们都应该继续好好的生活下去,不能被眼前的风暴打败,既然父亲可以乐观的开玩笑,我更应该拿出轻松的姿态,不可以被眼前的风暴所困住。我知道,我父母最想看到的,其实是我们做孩子的能够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看过半的时候,就已经非常让人放不下了,越来越想一口气读完。
书中后来的论点越来越像佛教中放下“我执”的观点,不再执着于“我相”,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而是自己去接受平凡的自己,而自己也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念,放下对别人的课题的干涉。
几年前,大约从做了妈妈开始,我逐渐明白了一件事: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平凡且平庸的人。
不会的,没有人会去选什么天选大米,米的位置就是电饭锅,能被幸运的吃下去,而不是成为剩饭粒子被扫进垃圾桶或者冲进下水道就已经是米尽其用了!
当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我发现我的生活越来越不一样,我越来越容易遇到各种小确幸,哪怕仅仅是拍照的时候遇到了飞鸟,也觉得开心的不得了。
所以说,接受自己,不迎合任何人而活,也不干涉任何人而活,不陷在任何人的课题里纠结,就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简单。而生活的简单,会让人哪怕在困境中亦能体会到幸福感。就像父亲虽然生病了,但是每周都能够看到他,随时可以和他通话或者视频,这依然很让我觉得幸福呀。我发现父亲虽然消瘦了,但他略有胡茬的脸其实非常帅气,显得很年轻呢!所以,幸福感真的在于自己的主观感受。
《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梦想这件事,但我觉得关于人生是一条直线还是一个点一个点的刹那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说梦想。
书里提到,人生是一个点一个点的刹那,而不是一条直线的“在路上”,它让人“活在当下”,其实活在当下听起来是一件很空的概念,但书里面论述的其实非常好。
对于人生目标这件事,根本不在于什么远大计划,因为人生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把每一个当下都用尽全力的过好,也就无所谓什么远大不远大的目标了,因为毕竟“越努力,越幸运”,往往好的结果常常会与有准备的人不期而遇。
任何的眼高手低都不配谈远大目标,而真正的脚踏实地又不需要谈远大目标。所以,远大目标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我记得9月15号中午才写了匆匆那年的那种小感叹,傍晚就接到了父亲病发的通知。然后我整个人在之后的时间里,陷入了一种消沉悲观的情绪里,我突然意识到今后的人生将都是减法,我不知道如何去调节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去帮助我的家人。
我想,我不能奢求生活温柔待我,但我可以温柔待她,常常微笑,常常感恩,幸福感总不会离我而去的。
《被讨厌的勇气》不是一本故事书,甚至看起来非常像一本鸡汤书,但其实它自有其深刻处,我很喜欢亦非常感谢这本书,就算它是鸡汤,我也要先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