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的读后感范文(15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分析书中的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表达和观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所读书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观察。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一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一、让孩子愉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是人生求知的第一步,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养成一个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起着极为重要的因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重点培养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里也包含父母的付出和坚持。
二、做也孩子子的知心人。
作为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思想,不但从物资上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也要满足,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他们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理解,所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我们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三、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从中受益,“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和一句。
名言。
他导出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真谛。习惯有习惯有很多如:行为习惯、心灵习惯、作息习惯、关爱尊重习惯、洗漱习惯、珍爱生命习惯、思考习惯、合作共赢习惯、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一系列习惯所以说要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如果在溺爱中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批评。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她们有自己的思维,如果一不小心伤害她们的心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然后面对孩子,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来回答问题,这样,家长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放松的回答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训导孩子,反倒效果不好,孩子只会哭。所以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同一角度与孩子交流。
五、如何做个合格的父母。
天底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做个合格的父母是要付出很多。在合格父母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研究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在校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每天还要查看下孩子的作业,遇到孩子不会的,家长不能马上把答案告知她,而是引导她怎么做,下次再遇到同样地题目就会了。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精彩。
读完《家长必读》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为学校安排我们家长学习《家长必读》感到感谢,为孩子感到庆幸,因为这本书,我们就能在他以后成长学习中给他正确的帮助;又为自己对小学学习的理解感到羞愧。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么在他的天性中引导他去学习,爱学习,这是我们家长特别要注意的。“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不夸张地说,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着学习的,顺着他们的好奇心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及自然科学知识来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喜欢学习,让他们沉浸学习中,在知识中汲取苷汁;让“孩子在快乐中的学习”,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快乐”的意义。
幼儿园主要是在玩中学习,进入小学就要全面系统的有固定作息时间的学习,开始他们可能不适应但我们家长不能让他对知识的渴望消失,让他们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习惯并不是全部进入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来培养学习习惯会更轻松一些;“少成即天性,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明天;个性是潜意识与生俱来的也是后期教育发展形成的,个性化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潜在天赋,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择优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一定从小就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一般指:具有崇高的理想广博而专一的兴趣爱好,自信,自强,自立,自主,自持的性格,活波、开朗、灵活、平稳的气质等等;家庭是培养孩子优良个性的沃土,我们家长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优良个性的环境;比如带孩子旅游,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他在旅游中学习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知识,并把旅游看成锻炼的机会。带孩子锻炼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不轻易放弃的个性。
等等;对孩子与人与同伴交往采取积极的态度,让孩子多交朋友,开朗,自由但不能放任自由;经常教育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孩子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其自信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孩子自然会充满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不会退缩,或者选择逃避而是大胆的面对;这也是古人常说的“给予”的诠释,最低等的给予是钱财,高等点的给予是“技”,最高等的给予是“思”。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就是我们每位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给予”;教育孩子,自己要走到孩子心里面去,身教重于言传,尊重孩子,给孩子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给孩子一个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威严,“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走到孩子心里去,了解和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不要过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二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三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营造了一个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学习环境,在学校里,孩子们度过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老师讲的话语是份量最重的,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人,作为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下,孩子一天天快乐的学习,成长。我们也能理解,老师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作为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好你们的工作,承担好自已的责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已的认知,大家一起来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一起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孩子教育好?记得李永康小时候住在乡下时,每次我们一拿起扫帚扫地时,他就会非常高兴的也来扫地,抢下我们手里的东西,很努力地在扫地,但每次我们都会阻止他,因为我们认为他根本不会扫地,我们觉得按照我们大人的方法才叫扫地,现在想起来,其实他也是在照自已的方法在做一件事,而且很努力,作为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是不是除了笑笑阻止他之外,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呢。
去领悟。那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来把握的呢?《家长必读》里面,有很多闪耀着人性的故事,我觉得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去探究的,其实每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是都能把聪明积累成智慧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是远没有现代人长寿,也提出要三十岁才能确立人生观,观值观,再坚持十年才能知道对不对,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夫,而不是急功近利,我们想让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当有正确思维方式,处事能力。所以现在才会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教育。在智商之外,还有情商的说法。其实人性化的教育,并不一定要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今教育的手段并不缺乏,各种的学习班也数不胜数,作为家长,应该厘清一下思路,拓展一下眼光,以更大的胸怀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孩子不仅属于家庭,将来也属于社会。正如《家长必读》一书开篇,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四
有别于社会的万千职业,我们做父母,没有接受任何系统、严格的训练或者筛选,匆匆忙忙就上岗了。从小婴儿到现在的大班幼儿,陪伴他成长的这些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不断磨砺。对于儿童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试误很多次,也有成功的喜悦。
这些天读到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对许多的内容深有共鸣,而有些又对平时的困惑作了深刻的解释和阐明,有了豁然开朗的兴奋。有这些几点感受:
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而沟通看似简单,实则学问无穷。尤其做父母,不像幼儿教师受过系统训练,比较专业和理性。有时我们很纳闷,突然他不愿意早进教室;有时很奇怪,平时很愿意说说在园的趣事却突然怎么也不说了。不知不觉间有些细微的言行就把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关上了,比如居高临下的姿态、无法与孩子共情、总是占据道德高位批评孩子等。《家长必读》教会我们,学会俯下身来,真正站到孩子的立场,认真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情。
沟通的大门打开了,有时我们还常常不会跟孩子交流。就像《家长必读》里说的,每当孩子屡屡犯同一个错误的时候,内心腾起一团火,“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像口头禅一样,常常摆在嘴边。可惜,“我刚才是怎么说的”没有明白进入孩子的心里,他有时可能真的不明白,不如直接和他说“不能用手拿菜放嘴里,我今天已经提醒过你两遍了。现在再跟你说最后一遍”来得直接、有效。
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于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好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然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非在园期间的习惯。在园期间,有老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孩子的习惯不需担心;而回家后,会“原形毕露”,难以持续在幼儿园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立足细微、循序渐进,提高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给予他充分锻炼的机会,并在这个基础上将我们的坚持做到持之以恒。
对孩子的爱,是其成长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我们常本能地给予孩子“爱”,却忽略了对自身的不断修炼,在尺度、策略和方法的把握上有时不大准确。《家长必读》指出,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纵向上关注孩子比起过去的他有哪些改进,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不足。也许,除了爱孩子,还需要学会欣赏孩子;在包容他、欣赏他的状态下,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家长必读》所倡导的正与我们沿河幼儿园一直以来秉持的幸福教育慢养理念所契合。教育应该是一种慢养的艺术,它需要我们能够拥有一种“慢慢来”的定力和耐心。真正做到“慢慢来”,聆听孩子心中的想法,沟通就没有障碍;真正做到“慢慢来”,不追求一蹴而就,好习惯才真正养成。愿以“慢慢来”的定力和耐心,陪伴小蜗牛慢慢成长。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五
女儿的出生赋予了我一个神圣的称谓:妈妈,简单的两个字代表的不仅仅身份,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段贯穿生命的奇迹。女儿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从蹒跚学步到满地奔跑,从牙牙学语到口吐连珠,从一无所知到懵懵懂懂,一路走来我从未缺席,甜蜜的母女深情、幸福的亲子时光成为家庭的主旋律。
女儿的入学又赋予了我一个全新的称谓:家长,它与"学生"配套出现,又与"学校"紧密相连。孩子即将步入陌生的校园,走向她崭新的人生起点;而我也将进入陌生的角色,开始我漫长的陪伴生涯。我信誓旦旦地承诺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让她成为学习的机器,我们将继续上演幸福与甜蜜,绝不因为角色的转变而有丝毫的影响。
看似不起眼的《家长必读》摆在了我面前,在班主任老师的要求下,我一头扎了进去。慢慢的,书中的文字竟然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急功近利,仿佛听到了孩子发自肺腑的声音,更闻到了孩子含苞待放的芬芳。我坚守了陪伴,却忽略了独立;我给予了关爱,却遗忘了倾听;我浇灌了期望,却屏蔽了成长。书中既有科学的教育理论、真实的教育事例,也有形象的亲子互动、生动的资源链接,还有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它的出现为我打开了家长那扇门,也让我走进了孩子的世界,新的梦想、新的征程。
"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就应该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习惯,使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一段开场白解答了我内心的困惑,我和孩子所有的不适应都来源于我们未曾拥有的小学生习惯。她习惯了幼儿园的随意,我习惯了包办的喂养。培养从源头开始,打破旧习惯,重塑新习惯。我们约定起床洗漱、整理书包、完成作业时间,如果按时完成就奖励一朵笑脸花,反之则贴哭脸花,一个月累计笑脸花25朵即可获得一次奖励,哭脸花超过10朵就要接受一次惩罚。刚开始孩子还有些手忙脚乱,渐渐地她习惯了闹钟一响就起床,放学到家就写作业,写完作业及时整理书包,临睡前检查第二天所用学习用品是否带齐。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放手,并适时地加以鼓励:"你今天起床好准时哦!今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哦!今天的书包整理得好快啊!"当孩子的节奏跟上我的要求时,我开始关注更多的环节,看书写字的姿势、注意力的集中、独立作业的能力等等。
"研究者发现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1天,不过时间越长习惯越牢"。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孩子逐渐将我们的约定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习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书包不再凌乱,课堂不再沉闷,作业不再拖拉,生活不再杂乱无章。洗漱间里有孩子爽朗的欢笑、课堂上有孩子积极的发言、饭桌上有孩子快乐的分享、睡觉前有孩子幸福的亲吻。这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真实。
看着身边的朋友开始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我也蠢蠢欲动,在观望中否定,在否定中寻找,最后决定让孩子学小提琴、街舞,外加小主持人,一想到以后她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我就一阵激动。当我带她去报名时,她却坚决不同意,当时气得我火冒三丈,甚至还狠狠地责骂了她一番。《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点醒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就像治水,不能光靠堵,还要善于疏导。父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某种模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只有找到孩子真正内在的兴趣,孩子才会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她说她喜欢动听的古筝声音,也喜欢做各种创意手工,还喜欢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看心仪的校园小说。原来我的兴趣不是孩子的兴趣,她有她的世界,也有她的梦想。我和孩子走进古筝课堂,随着优美的旋律放飞心中的希望;我和孩子走进拂堤长廊,随着飞舞的柳絮构思手中的梦想;我和孩子走进书香之门,随着油墨的芳香迎接奇妙的天堂。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而理性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茁壮成长。"
"父母最有权威影响孩子,孩子也从父母身上获得一切。"
"实现孩子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以及协调一致的配合。"《家长必读》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一篇篇、一段段充满哲理的语言浸染着我的心灵,一句句、一个个透入心扉的字词鞭策着我的行动,未来的教育之路我不会迷茫。它让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学会用微笑去迎接孩子的每一次拥抱,用宽容去面对孩子的每一次失败,用信心去等待孩子的每一次盛开,我们终将放手,孩子不会孤单,因为她有我们倾注的全部的爱!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六
《小学生家长必读》这本书,在女儿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就发了一本,但是我没有看。因为从学校的教育来看,仍是很传统的教育,既然教学是传统的,旧的,书也应该一样。我是这样想的。但这次又得到这本书,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看了看,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感受已然很深。
就书的内容来说,吸取了当今社会比较新潮的教育观点,与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正是我们这些做家长应该努力学习并实践的。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从生下来就不停地学习,学习很多人文地理科学知识,但有一样我们从来不曾学习,在任何大学里甚至都没有这门课,就是如何为人父母。做父母只要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年龄,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从来没有说做父母之前要经过学习培训,然而事实上为人父母是最需要学习的。
显然迄今为止,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学习受过任何的培训,我们做父母的方式方法都是从我们的父辈继承而来。我们的父母如何对我们,我们就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或者父母是如何对我们,我们就不再那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我属于后者。我努力克服我小时候家庭给我的负面影响,尽量不去打我的孩子,但我做不到不骂她。因为我还不能做到超越自我。这正是我要花时间花力气去学习去解决的事,为此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比照我的父母谈几点我感受很深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需要改变的几个看法。
一、小孩的任务是读书,读书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人从生下来就在学习,学习说话、走路、观察,我们在学习中慢慢长大。读书只是社会发展到现代,知识海量增长,我们不得不花时间力气去专职读书。在社会与生活中,做人做事比读书更重要,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父母就是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尤其是小学阶段他们还经常让我看书学习而不让我去劳动,哪怕甚至是为了帮他们分担家务或做力所能及的小量劳动。其实我是真心想帮父母分担,可他们并不理解,反而加以斥责。所以小时候为了偷懒,我经常摆本书在面前看,以学习为借口逃避做家务。当然这产生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后果:一是越来越不想替父母分担家务或劳动。小时候我想帮他们,他们不让我帮;当他们想要我分担的时候,而我也有能力分担的时候,我已经养成袖手旁观的习惯了。二是人越来越懒惰,读书比做事更轻松,做人比做学问更难,我始终是这样认为的。但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怎么会勤快起来?懒惰的人怎么会上学习的路上扬帆千里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活青睐勤劳的人,学习亦如此。勤劳是生活的秘诀,也是学习的秘诀。
因为只重视成绩而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与嗜好的人比比皆是,失败的例子越来越多。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后沉溺网络几次被退学,但又几次又考上,别人都毕业工作了,他还是考学与退学中徘徊,这样的人学习成绩好又有什么用?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学习是全面学习,素质是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人成绩好而道德败坏,他对社会的危害将会更大。幸好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看到这个危害,虽然我们还不能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冲破牢笼赢得一片崭新的天空。
二、要求过高打消学习积极性,让人产生负面情绪。我也不记得小学时父母曾经对我是怎样要求的,但有一次与同学见面时,同学说我有一次因为没有得三好学生而不敢回家。我也深感震惊,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当时的无助与悲哀,还好我有纯真善良的同学。我一直以来就非常羡慕别的同学,为什么别人只考了一点分,他的父母依然爱他,我就算得了三好学生,父母也不见得满意呢?久而久之也形成一种学习只是为了让父母高兴,取得好成绩只是为了炫耀,并不能理解学习是为了自己。当年龄越大,逆反心越强的时候,学习的乐趣与动力越来越少,学习只是被迫完成任务。
高压之下的我,从来不曾感觉学习有大的进步,到后来越来越讨厌学习,直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到高中时更是觉得,这辈子再也不读书了。事实上,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方法让人受益终身。尤其是在工作中,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在学校为了考试,善于学习的人在工作与事业中才可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才是人生这场长跑中的最终胜利者。
三、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书不用看。以前经济条件不好,课外书少,看书少点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可怕的是大家都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就可以了,看其他的书都是不务正业。因此我们被禁止看任何课外书,整天捧着课本咿咿呀呀,成绩原地踏步踏。这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让我们失去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课内有限,课外无限。学校有限,社会无限。我们要学的更多是社会,要知道的更多在课外。光啃书本,成绩提不上去,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心生厌倦。学习其实可以很有趣,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看一些课外书,开阔视野,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学习的兴趣更浓。
四、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有出息。我们的父辈是这样认为的。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这一观点,但大部分人还持有这个观点,否则唯成绩论这个观点也不会仍然大行其道。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们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才是高雅的出息。
其实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现在的很多观点认为,不是因为他太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应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没有做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人。不一样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天性,他们的天然禀赋在不同的领域。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梨子成为最好的梨子,让桃子成为最好桃子,而不是让梨子成为桃子,让桃子成为梨子。让孩子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到自身的最极致,就是成功,就是有出息。
从自身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幸福快乐对于童年的重要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正是我要追求的目标。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唯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指导。
其实我并不奢求孩子有多大出息,取得如何大的成绩,只希望她能够自立自强自信,会生活会做人,能够让自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是我对孩子最大的希望。为着这个目标,我需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敢于探索,像他爸所嘲笑的那样,站在潮头浪尖逆流而上。我要坚定这个决心和勇气,而这本书给了我责任和力量。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七
开学后,通过阅读了《家长必读》一书后,让我得到了启示,同时也反思作为家长在小孩教育方面许多不足的地方。书中每一节都从“案例实录、案例分析、专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学习篇、心理篇”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有时对在小孩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折,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认为:
书市场购买小孩喜欢的课外书,激发小孩阅读兴趣,与小孩一同阅读、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总之,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小孩懂得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快乐的意义,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要成为小孩的知心人。现在的家长们对小孩期望特别大,都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家、什么家,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特别多,都希望小孩能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每一件事,每一步都要按家长的意愿走。原来家长叫小孩做什么,小孩就会做。但我现在却发觉,家长要求小孩的话可能不会完全听,有时还会同家长顶嘴,你要这样,他却偏要那样。如英语老师布置每天至少读15分钟英语课文,原来我们规定吃饭前读完,可他却偏要吃完饭才读。而且总希望家长们什么事情都要顺着他,如果有什么事不如他意,他就会生闷气。有时一家人一起看电视,小孩想看动画片,他就必须要换台。针对这样现象,我也从书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到特别受用,不能一味娇惯小孩,要同小孩讲清道理,指正小孩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要将小孩当成朋友一样沟通,用心交流,要多鼓励让他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给他制造学习压力,正如英语课上小孩总是不敢大声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通过沟通了解小孩是自信心不够,怕读错这种心理造成的,知道这个问题点后,每天15分钟课后朗读时间,我们都会要求小孩大声跟读和妈妈陪读,从而保证了15分钟课后朗读的学习质量。
这本书,每一篇每一节都值得家长们认真读认真思考对许多现象都进行了分析,推荐了方法,值得借鉴,所以我们家长要在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八
小时候,家里兄妹多,父母忙着田间的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也没得闲,我和妹妹便完全成了自由人,吃完早饭,便开始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掏鸟窝,过家家,到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别人家的大人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才赶紧往家赶,吃饱了又接着玩儿。也许是父母太忙,那个时期也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书籍来指导他们怎么教育我们,父母们唯有能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告诉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正直,诚实,自信,勇敢,善良,乐观向上的人。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我们都比较怕他,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同学到同学家里过节,两天后才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妈妈便虎着脸开始数落我,爸爸坐在堂屋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很害怕,怕父亲打我,便站在大门边不敢出声。这时父亲走过来,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旁边,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同学家,为什么要去,其实我是被同学家里种的一种花吸引了,那是一棵紫红色的花,她家种了好几棵,都开花了,很漂亮,我便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声音很校我估计父亲会打我,可我低着头等了很久,父亲都没有打我,只是告诉我如果喜欢那棵花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过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应该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接连两天不回家家里人会如何担心等,然后看着我,我记得那眼神很复杂。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眼神里饱含了对我的期望、担忧、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我们的自责。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当年养育我们的辛苦我现在深切的体验到了。也许是初为人母的欣喜,加上独生子女的环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刻关注着。从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会喊爸爸,到撒着小脚丫到处跑,我们一直都很用心的照顾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父辈的那一套只能是吃饱穿暖了,但教育呢,他们认为要上了学才正式开始,可我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学后开始,应该从她更小的时候就要有。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罗养育孩子的知识,但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系统连贯性,让人感觉很盲目。比如说让孩子学识字的事情吧,当大家都在热议自家孩子可以识字100多,1000多字的时候,我们也有些着急了,便也开始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一个月下来,还真能认识了好几十个字,欢喜之余总感到有些不对劲,孩子只认识卡片上的字,放在书中就不一定能认识,也不能够理解字的含义,记忆也不深刻。我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教认字,前面所教的字都可以忘得差不多。于是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孩子正常的发育规律。直到从第一幼儿园领到《家长必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在哪里,在养育的过程在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怎样进行性格教育,应该上学了,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这下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掌握了《家长必读》中的育儿观点,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参照这些观点,慢慢的渗透到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去,让孩子在玩在学,在学中健康成长。
现在,我会在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孩子看图画书,我看《家长必读》,和孩子一起学习。俗话说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感谢一幼为我们家长无偿提供了《家长必读》这套好书,为我们教育孩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将会和一幼一起用真心共同浇灌祖国的未来花朵,用真爱共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九
有别于社会的万千职业,我们做父母,没有接受任何系统、严格的训练或者筛选,匆匆忙忙就上岗了。从小婴儿到现在的大班幼儿,陪伴他成长的这些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不断磨砺。对于儿童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试误很多次,也有成功的喜悦。
这些天读到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对许多的内容深有共鸣,而有些又对平时的困惑作了深刻的解释和阐明,有了豁然开朗的兴奋。有这些几点感受:
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而沟通看似简单,实则学问无穷。尤其做父母,不像幼儿教师受过系统训练,比较专业和理性。有时我们很纳闷,突然他不愿意早进教室;有时很奇怪,平时很愿意说说在园的趣事却突然怎么也不说了。不知不觉间有些细微的言行就把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关上了,比如居高临下的姿态、无法与孩子共情、总是占据道德高位批评孩子等。《家长必读》教会我们,学会俯下身来,真正站到孩子的立场,认真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情。
沟通的大门打开了,有时我们还常常不会跟孩子交流。就像《家长必读》里说的,每当孩子屡屡犯同一个错误的时候,内心腾起一团火,“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像口头禅一样,常常摆在嘴边。可惜,“我刚才是怎么说的”没有明白进入孩子的心里,他有时可能真的不明白,不如直接和他说“不能用手拿菜放嘴里,我今天已经提醒过你两遍了。现在再跟你说最后一遍”来得直接、有效。
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于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好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然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非在园期间的习惯。在园期间,有老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孩子的习惯不需担心;而回家后,会“原形毕露”,难以持续在幼儿园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立足细微、循序渐进,提高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给予他充分锻炼的'机会,并在这个基础上将我们的坚持做到持之以恒。
对孩子的爱,是其成长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我们常本能地给予孩子“爱”,却忽略了对自身的不断修炼,在尺度、策略和方法的把握上有时不大准确。《家长必读》指出,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纵向上关注孩子比起过去的他有哪些改进,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不足。也许,除了爱孩子,还需要学会欣赏孩子;在包容他、欣赏他的状态下,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
如何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如果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方法不得当,结果会适得其反。最近读了学校教材《父母必读》,这本书始终坚持“伴随孩子,伴随家庭,将健康、快乐、幸福,有良好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孩子带入成人社会”的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且教会我许多好的教育方法,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能使孩子身心愉悦从而身心健康。家庭的日常生活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性格特征、情商以及生活学习习惯等,所以家庭氛围对孩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以身作则。父母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成功的父母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积极乐观的性格、对家庭的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不断学习文化知识的态度,会使孩子耳濡目染,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进步。
再次,树立榜样。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她认可的学习榜样,好榜样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选取可以学习超越的那方面经常用以鼓励孩子,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做的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
最后,奖惩得当。奖励孩子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奖惩是手段要正确把握尺度。孩子的点滴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孩子。同样,孩子的丝毫错误也不能姑息迁就或者视而不见,而是要及时的指正,耐心的教导,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让她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父母必读》是每个父母的良师益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一
因意外状况,没有及时读到儿子手中的这本《家长必读》,快读后,与子相处时所产生的摩擦、融洽,在此书中找到了一些共鸣。
作为家长,我感觉应该帮助孩子制订目标,但是不应该给孩子制造更多的压力和麻烦,让孩子心情平和,快乐学习,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所做的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营养合理,不让孩子做个小馋猫,首先从馋嘴上将精力收回。其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孩子多会话,多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我们当家长的不对,也及时给孩子赔礼道歉,听听孩子的建议,尽可能地和子互动,疏通青春期孩子的心结和狂妄。
本书中,《人生三件事不可俭省》,让我感触颇深,学习、旅游、健康。与子日常交流中,也常常涉及到这些话题,感觉真好。逐渐长大了的孩子,对此也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和领悟。
读了《中考前,家长做好5门功课》这篇文章,感觉真棒,特别是第四点:做孩子可依靠的朋友,与他并肩奋斗。很多家长,迫于生计、应酬、或者自玩自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要么指手画脚,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喋喋不休,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我的经验总结是:不妨做孩子忠诚的马屁精,与子牵手一起走。
孩子总有困惑、困顿、懈怠不前的时候,别心急,用家长的真诚而非命令,定会感悟长大着的孩子。或许此时稍稍落后了些,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做家长的别心急,一定、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充分、充分、充分信任的天空。
中考,我们期待着,用平和、平淡的心!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二
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起着极为重要的因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重点培养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里也包含父母的付出和坚持。
作为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思想,不但从物资上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也要满足,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他们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理解,所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我们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从中受益,“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和一句名言,他导出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真谛。习惯有习惯有很多,如:行为习惯、心灵习惯、作息习惯、关爱尊重习惯、洗漱习惯、珍爱生命习惯、思考习惯、合作共赢习惯、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一系列习惯,所以说要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如果在溺爱中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她们有自己的思维,如果一不小心伤害她们的心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然后面对孩子,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来回答问题,这样,家长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放松的回答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训导孩子,反倒效果不好,孩子只会哭。所以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同一角度与孩子交流。
天底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做个合格的父母是要付出很多。在合格父母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研究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在校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每天还要查看下孩子的作业,遇到孩子不会的,家长不能马上把答案告知她,而是引导她怎么做,下次再遇到同样地题目就会了。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精彩。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三
我喜欢阅读。这种爱好和习惯从儿时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还将伴随我到耄耋之年,它几乎成了我整个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阅读可以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初为人母,也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够领略到阅读的趣味,在浩瀚的书海里自在畅游,让阅读抚慰他的心灵,增长他的见识,伴随他健康快乐成长。可是每次步入书店,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儿童书刊常常让我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也曾购买过,但结果却又不甚如意。正在我为此犯愁之时,贵刊第十二期中的《2008最酷阅读》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免去了我四处求书之苦。正如文中所言:“我们选择了一本好书,就给他找到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该栏目不仅列出权威性较强的《2008年度童书排行榜》,而且对如何选择儿童读物,怎样引导孩子快乐阅读等为父母们指点迷津。感谢《父母必读》!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挚爱之手,帮我们在育儿道路上排忧解困,助我们一臂之力!诚祝《父母必读》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我们父母们的良师诤友!
这几天我读了《父母必读》这本书,觉得对自己非常有益,特别是看到“误食、警报是糖还是药”这一篇时,觉得身为教师的我需要更加重视防范幼儿误食的工作。
文章的事件重视中一个名叫诚诚的孩子。因为偷偷喝了爷爷放在储藏柜里的煤油,而肺受到感染,在医院度过了13天才脱离危险,还有一个3岁的男孩,因为服用了过量的成人退热药的剂量而死亡,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和家长的疏忽看管是导致儿童意外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些事件是很值得我们因考与重要的。
我们应该防范识的重要守则应该要有以下几点:
1)药品或潜在毒性的物品,比如维生素,浴液,洗发水,香水等,要存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并且锁起来。
2)给孩子吃药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仔细检查孩子所吃药的剂量是否正确。
3)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产品,比如洁厕灵、洗衣机、清洁剂,最好等到孩睡午觉或在外面玩时使用。
4)带孩子到朋友、亲戚家拜访时,不要让他跑出你的视线范围。
5)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把不认识的东西放到嘴里。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一些如何救护的知识,比如:如果孩子的皮肤粘到腐蚀性液体,马上帮孩子用流动的水冲洗被腐蚀的皮肤,持续15———20分钟,然后打电话给“120”。或如果孩子吸入有毒气体,马上把他带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让他尽量呼吸,并及时打“120”通知急救等等。
不要等到孩子出现症状才打急救电话,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有些危险品不会马上让孩子的身体产生反应,所以一旦怀疑孩子出现误食,要马上通知急救中心。
从这篇文章我觉得这应该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好幼儿的防范误食工作,只要我们与家长一起做好了防范工人,幼儿就不会有危险了。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四
家庭是孩子降临人生经历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终身学习面临的第一任老师。如何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学会去爱和理解孩子,如何科学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直是我们家长思考的问题。在孩子班主任的推荐下,我有幸阅读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这本书通过例举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给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的启示。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我颇有体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与孩子一起进行平等的对话,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做父母的不仅应该做好孩子的老师,更应该是孩子知心的朋友。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和谐关系。沟通,首先要相互尊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思想,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其次,沟通是双向的,我们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彼此敞开心扉,真诚倾听和倾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认可。此外,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应该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真诚的欣赏孩子的长处和优势,虚心向孩子学习,在许多问题上,我们应与孩子平等的讨论和探索,一方面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挥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引导作用,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通过沟通,我们还能够掌握如何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孩子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从孩子进入学校后,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竞争起跑线上,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未来获得成功至关重要,而习惯是在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现在孩子进入高年级了,一旦养成了任性、自私、依赖等坏习惯后,对今后是非常不利的,现在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现在孩子在学习习惯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上课经常思想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做作业求快,检查不认真不仔细,错的都是会的题目,学习时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等等,通过对这本《家长必读》的学习后,今后,我们将从集中注意,勤于思考,做好预复习工作,认真检查作业,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等方面来加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其他教育的重要前提,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困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个性才能在各种困境面前调整好心态,直到成功。而孩子良好的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中培养出来的,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和打骂,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辩白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现在的孩子你越打,越叛逆,只有尊重孩子,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尊重、信赖的环境中,才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孩子顺利、成功的时候,要引导她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当孩子受到挫折,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地鼓励她,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怕困难,去争取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每个家长都能用心去读这本《家长必读》,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有所收获,如果每个家长都能按照这本《家长必读》上要求的,与孩子认真沟通,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个性,那么,我更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家长必读的读后感篇十五
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多的长辈,担负着孩子家庭教育的任务。然而,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似乎很多家长都觉得迷茫。读了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家长要有耐心。每个人都会犯错,大人也不例外。当孩子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打骂,而是要给孩子一个辩白的机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现在的孩子,你越打,他越叛逆,越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反而耐心给他讲道理,甚至举例子来证明你说的对,他就会信任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而主动改进。
要和孩子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和孩子沟通交流。我和孩子的关系比较随和,像朋友间的关系,孩子总会说一些大事小事给我听,我呢,也会把一些事情讲给他听。我觉得只要家长把握分寸,只会更加容易和孩子进行沟通。
文化知识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成绩的好坏,其实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比如我的孩子吧,他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是,他考得差的时候,我给他加油,考得还过得去,我让他再努力,所以,他从来不会把成绩差的考卷藏起来或改分数。虽然孩子的智商多少有点高低,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我们是无法预测到他的将来的。父母的拳脚、讽刺只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失去信心,最后就是厌学。
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我原来喜欢坐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写作业。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减少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觉完成作业的机会。在生活中也要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有时间自己去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感恩。父母一味的迁就和溺爱,能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目中无人,自我自大,为所欲为,缺少容忍力。家长首先要自己尊重他人,宽容他人,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家长更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关爱团体,在别人需要时帮助别人,那么以后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家长必读》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家长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