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例进行阐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的例子,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一
一进入博物馆,就看到了越王勾践使用的青铜剑。这把剑有55厘米长,8厘米宽,剑身饰有黑色菱形几何图案,剑柄用丝线包裹,里面铸有11个极细的同心圆。
令人惊奇的是,这把剑已经在土壤中埋藏了2000多年,没有生锈,而且它非常锋利,有20层纸被刮破。听导游叔叔说,当剑出土时,考古学家的.手被割破了!可以看出它有多锋利。我还听导游叔叔说这把剑一年只在外面展出100多天。这一次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它的风采。我们多幸运啊!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二
暑假将尽,天气日渐凉快,8月24日星期天,我和爸妈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这天,我们早早出发了。下了车,就见一圈围栏,爸爸说到了,我举目看去,烟水连天,湖水浩淼,游船点点,这不是东湖吗?收回目光,我立即看到一座门坊,上面写着“湖北省博物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董必武题”。爸爸说,董老是党的早期领导人,当过国家代主席,旧学根底好,还考取过前清秀才呢。由他写馆名,足见博物馆的意义了。
进了大门,便见一座雄伟的建筑物,这是博物馆的主馆,建于一九五三年,古典风格,既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又有西方建筑又高又粗的圆柱门廊。因而整个建筑显得很壮丽,既有历史风韵,又有现代感。进入主馆,里面陈列的都是曾侯已墓的出士文物,有十四万件。展厅分两层,下层陈列了墓中的所有青铜器,大多都是祭嚣,上层是贵族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着这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发绿发黑的物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新奇感。尤其是站在一尊鉴缶前,听说那是古代王公贵族用来冰洒或温洒用的,它有保温柜和冰箱的作用。整个鉴缶呈方形,每边都有三条龙,跟地动仪的差不多,四脚也是龙的造型,总体青绿色。瞧缶精雕细镂的样子,那精致真叫人想象不出工匠们是怎么作出来的。同时也明白那些王侯是怎么把它做成冰箱的用的。它到底是又大又重的金属制品呀。看完鉴缶,继续往前看,馆内灯光昏暗,配合这些古董,显得很谐调,人也仿佛走在历史的时光隧道。渐渐,我们到了馆的中心,这里呈放着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大大小小,一共有六十五个,最大的一个高一米多,重二百多公斤,最小的也有2.4公斤,却只有两分米高。整个编钟分上中下三层,每层的木架都雕着彩绘花纹,两端还装饰着青铜套,横梁由三个佩剑铜人承顶,那铜人造型极为生动,那样子好象准备立即拔出剑来。听说这钟架很坚固,能挂二千五百多公斤的重物,而且经过二千多年地下掩埋仍屹立不倒,不能不使我们赞叹我们祖先的精湛工艺。而这编钟的意义还不在这儿,讲解员说,因为它能演奏八音阶的曲子,而长期以来,外国人却总认为八音阶是西方人创造的,东方压根就只有五声音阶。随着这一编钟的出士,外国人也不得不低头服气了。随后我们还看到了各种出士兵器、衣物。一边看,一边想,我像看到那古代人民的辛苦劳作,像听到了古战场的厮杀声,也像看到王公贵族的享乐生活,尤其使我看到中华民族和勤劳智慧。当我和爸爸妈妈从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一阵清风从东湖水面上吹来,我立即感到满面生凉。这清风也似乎把我从2000多年前的时空隧道带了回来,极目远眺,好一幅湖光山色画呀,我不无限感动:有如此好山好水,有如此辉煌历史,这正是对我们楚国人的激励啊!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2009年1月29号,我们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我们一到,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景象:这里的博物馆不用买票,直接就可以进去。所以我们没有买票就进去看了许多有趣的、有价值的'文物。例如:越王勾践的剑、古人的头骨,还有梁庄王墓的殉葬品,我们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是由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的过程,人类经历了千百万年的历程,终于走到了今天的文明,对此,我们深受启发:原来人是会不停的进化的,是没有停止的。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进步。
我们一出博物馆的大门,就跑到车那里,发现了一个惊奇的景象,老爸居然在车上在睡大觉,也不跟我们去看那么多有趣的文物和了解那么有趣的知识。
今天我学了很多的知识。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四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截止目前,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点1.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57处,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论是文物点的总量还是文物单位保护级别,都是列国内前茅。
湖北省博物馆于1953年3月成立筹备处,1959年春迁至今址东湖风景区。1963年1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至此,湖,北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其中,最吸引我的事和我们骨骼差不多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头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化石。科学研究发现,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面部特征和中国和亚洲人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使用的石制工具以汗水江汉住的硕石为原料,多用锤击法加工。郧县人文化属于中国旧石器时文化的硕石文化遗存。
通过这些展览,展示湖北历史和文化的.闪光点。也领略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成为人们心灵对话,交流的过程。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五
凉风习习,清晨的空气清新而舒畅。2013年4月的一个上午,我和几个同学一同参观了位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雄伟的_广场东侧,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我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_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走进国家博物馆,一进门的中国通史雕塑还是挺让人震撼的,或者说古代中国的辉煌会瞬间吸引人的眼球。四大发明、后母戊鼎、兵马俑、九层楼,古代中国的科技、力量、灿烂的艺术就如同那优美的飞天一样让人神往,对比近代的痛苦和艰辛才会更觉得重新崛起的路的不易,虽然这条路上满布荆棘,但是总还是希望他的是最终通向光明的。
首先参观的便是复兴之路主题馆。国家博物馆于国庆六十周年前夕开放,展出“复兴之路”大型图片、雕塑展览,结合声光电,借助珍贵历史文物,向人们阐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真正走向独立,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大国、强国。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在《复兴之路》展览中,认真观看每一个阶段的陈列,认真阅读展览中流动的沉重而恢弘的历史。我仔细阅读着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的含义,仔细聆听着每一个讲解背后的深远意义。从鸦片战争到党的成立,从党的成立,到_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到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筚路蓝缕,终于取得现在的伟大的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复兴的伟大、艰苦而豪迈的过程。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与蓬勃的创造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就像古代的故宫。
我们先来到了民族服装馆,啊!太漂亮了!这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服装,真好看!听妈妈说:“这些衣服有些是现在织出来的,有些是出土的文物。”
我们来到综合楼,哇!这个编钟可真大啊!我想:我学过电子琴一定会认识编钟的谱子。可是,当我看了看编钟的谱子怎么好奇怪呀?看来每种琴的谱子都不一样啊!
我最后来到楚文化馆,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越王勾践剑。我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越是一个国家,王就是一个国王。勾践就是国王的'名字。越王勾践剑就是越王勾践的一把剑。
我回到家以后,我想:今天玩的真有趣呀!不仅我获得了快乐,而且还了解了许多楚文化的知识。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七
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心得体会。
作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上个星期的星期日上午有点事,很累,本来是打算中午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好觉的。但是却被通知下午要去参观省博物馆,心想反正也没去过省博物馆,就跟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在省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也不是很远,坐了一会车之后就到了。刚刚下车,三座宏伟的带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我当时就觉得今天这次参观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我们这次来正好赶上“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的油画展,让我也感受到了除了荆楚文化之外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气息,也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看湖北省省博物馆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本地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参观了“古代瓷器专题展”、“秦汉漆器艺术”、“荆楚百年英杰”等,其中重点参观了荆楚百年英杰。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湖北自古以来人才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近代以来,荆山楚水更是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他们从不同方面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缅怀或尊敬。在这么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了。这两件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音乐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军事工艺的代表文物。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整,气势之磅礴都令我震撼。越王勾践剑饱经岁月犀利,剑锋完好,剑身犹存,实属难得。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讲堂。这次省博物馆之旅把我从课堂拉到了现实中,通过对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以勤劳的智慧,奋勇抗争精神,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这才不会辜负了父母,社会,祖国的培育。
党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对湖北的历史有了深入的认识,更教会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学无止境。
我们参观了楚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
散文。
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最有震撼力的是编钟,雄伟壮阔,精美绝伦。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那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他依然寒光熠熠,昭示着一种王者之风,使人不禁又回到了那个战乱的年代,感受到了那种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恢弘气势,那种卧薪尝胆的勇气。那种王者之气依稀环绕在剑的旁边,历经千年不去,壮哉!
在三楼,我们一睹各种革命先驱的尊容,看着他们的画像,看着他们留下的各种生活用品,仿佛回到了战争时期,顿时热血沸腾,这就是我们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到历史的昨天去看那一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是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鲜明的记录了每一个历史的瞬间!我们俨然可以从那些陈列的物品中看见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无不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历史,这时又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提到武汉就不能不说武昌起义,在近代中国,武汉是全国工业和交通重镇。革命先烈选择在武昌发动起义,摧毁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似乎又有其必然性。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
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还有记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武汉留下的点点滴滴。1920xx年,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将革命的火种带入湖北,让湖北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发展基地。从此,武汉,作为了革命发展一个重要基地,无论是京汉铁路大罢工还是后来作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指挥所,武汉都在革命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缩影,会永远被历史铭记!一天的省博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省博,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以怎样的决心来改造现实,以及用怎样的理想去憧憬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行作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党的誓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是大一,带着新奇,像观看奇物珍玩一样在里面走了一圈,根本没心思来追溯这些古物的历史根源,两年后,现在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了这里,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熏陶,我对历史的兴趣更浓了,带着沉淀过的心情,我认认真真地参观了省博,收获很多,感受也很深。这一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们到的时候博物馆还没开门,于是我们站在门口等了一小会儿,虽然站在外面有点冷,但是看着过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车辆和周围的高楼大厦,感受着现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
想着想着思绪飘过了时间隧道,在那道门后面却是另外的世界,古物古人,它们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上万年才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它们的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多少我们不可知的事,在它们沉睡的漫长岁月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一定想不到在多少年后还会重现在世人面前,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神奇,脑中突然出现了穿越剧的情景,嘿嘿,如果我也能穿越就好了,哈哈。不一会儿,九点整开馆了,我们排好队进去了。馆内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览厅内还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状。整个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那是因为当时的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会在墓中生活,故他们也要通风。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吨,由铜与木巧妙组合而成,内棺重2.5吨,总共十吨,光从棺椁的规模来看就可以窥探整个墓葬的恢弘。据说在挖掘的过程中,,因为太重,绳子断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内外棺分开,而古时没有先进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墓中大小、颜色各异的陪棺无不体现出封建礼教,与等级的严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共64件,(计钮钟19件,甬钟45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钟架通长11.83米;高达2.73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壮观。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还有过三次演奏,足见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好,可惜我无幸听到。一同出土的还有青铜尊盘,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整套器物纹饰繁缛,穷极富丽,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透视有若干层次,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我们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八
湖北位于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溯先秦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是一卷史画,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
那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我们畅游在楚文化的浩瀚中,感慨万千。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步上阶梯,我们一睹各种革命先驱的尊容,看着他们的画像,看着他们留下的各种生活用品,仿佛回到了战争时期,顿时热血沸腾,这就是我们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到历史的昨天去看那一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是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鲜明的记录了每一个历史的瞬间!我们俨然可以从那些陈列的物品中看见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
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无不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历史,这时又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提到武汉就不能不说武昌起义,在近代中国,武汉是全国工业和交通重镇。革命先烈选择在武昌发动起义,摧毁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似乎又有其必然性。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还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武汉留下的点点滴滴。19,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将革命的火种带入湖北,让湖北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发展基地。从此,武汉,作为了革命发展一个重要基地,无论是京汉铁路大罢工还是后来作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指挥所,武汉都在革命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缩影,会永远被历史铭记!
我们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铭记着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提醒着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以怎样的决心来改造现实,以及用怎样的理想去憧憬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行作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九
上个星期的星期日上午有点事,很累,本来是打算中午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好觉的。但是却被通知下午要去参观省博物馆,心想反正也没去过省博物馆,就跟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在省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也不是很远,坐了一会车之后就到了。刚刚下车,三座宏伟的带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我当时就觉得今天这次参观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我们这次来正好赶上“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的油画展,让我也感受到了除了荆楚文化之外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气息,也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看湖北省省博物馆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本地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参观了“古代瓷器专题展”、“秦汉漆器艺术”、“荆楚百年英杰”等,其中重点参观了荆楚百年英杰。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湖北自古以来人才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近代以来,荆山楚水更是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他们从不同方面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缅怀或尊敬。在这么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了。这两件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音乐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军事工艺的代表文物。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整,气势之磅礴都令我震撼。越王勾践剑饱经岁月犀利,剑锋完好,剑身犹存,实属难得。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讲堂。这次省博物馆之旅把我从课堂拉到了现实中,通过对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以勤劳的智慧,奋勇抗争精神,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这才不会辜负了父母,社会,祖国的培育。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是反应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积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校外辅助课堂,要学好一个地方的历史,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信仰,去博物馆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历史上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而长江流域孕育的这两颗明珠中的荆楚文化就生在湖北,长在湖北,立足于湖北的山川湖泊,吸收湖北的智慧精华,它承载的确实华夏的文明与发展。身为湖北人,我们往往只知道湖北作为九省通衢,自古就是兵家要地,许多重要事件,重要发明都在此处,但是具体的却说不出来,在给外人介绍时难免尴尬,今日,博物馆一行,让我获益匪浅。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舍占地6.4公顷,现有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新建编钟陈列馆已于2月对外开放。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在湖北什博物馆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非曾侯乙编钟莫属,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有不同批次多组编钟组成,共56件,分三成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音质由上至下逐渐降低,全部都是双音钟。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曾侯乙编钟除钟架外,全为元件,至今只有五件复制品,四件在武汉,一件在清华大学。曾侯乙编钟出土后,还有过三次演奏,足见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好;从曾侯乙编钟的演奏范围古时工艺之精湛。
除了曾侯乙编钟之外,整个曾侯乙墓都既有特色。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中7.5吨,由铜与木巧妙组合而成,内棺重2.5吨,总共十吨,据说在挖掘的过程中,,因为太重,绳子断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内外棺分开,而古时没有先进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其中的智慧可想而知。墓中大小、颜色各异的陪棺无不体现出封建礼教,与等级的严格。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楚文化宫是古兵器的聚集地,更是铜器的安家之所,在这里战国时的鼎、缶、盘、勺都有身影,古朴的身姿是智慧的象征,是发展的见证。弩、铋、戈、矛、盾、越王勾践剑的展现标志着勾践卧薪尝胆后杀夫差,雪前耻历史。其中勾践剑,剑身完好,剑锋犹存,实属难得。
除了实物能彰显历史,文献更是最常见的传承历史的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蔡伦还没出现,纸张还属未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多用竹简记载,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上古的书籍。在这里有着儒道等学派的竹简作品,千年智慧就是依靠这细长的竹片,得到了传承。
在历史长河中,瓷器曾经拥有一个时代,这里的瓷器展品中,质地细腻,做工精细,特别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更是无与伦比。还有车马坑,丝织展都给人以惊叹,与感吾。
在这里我还有幸见到了,藏文化的展览,四部医典,唐卡,雕像,法轮,藏戏,丹珠尔经蕴藏了博大的藏文化,让人生出敬畏。在这样的文化交流中给本土游客带来了新的知识与眼界,让华夏文化逐步融合,和则力雄,令我不得不叹服。
历史能给我们骄傲,同时他也是沉重的。在惊叹先贤留下的文物之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在感叹先贤的聪慧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化在遗失。博物馆免费的展出如此多的国之瑰宝,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传承;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发展。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一进博物馆就看见了越王勾践使用的青铜剑。剑全长55.8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柄以丝绳缠着,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令人惊奇的是这把剑在土里埋藏了两千多年,居然没有生锈,而且还很锋利,20多层纸一划而破。听导游叔叔介绍说,当初这把剑出土时还将考古学家的手给划破了呢!可见它的锋利程度。还听导游叔叔说,这把剑一年只有100多天在外面展览,这次我们能在这里一睹它的风采,真是幸运啊!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党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对湖北的历史有了深入的认识,更教会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学无止境。
我们参观了楚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最有震撼力的是编钟,雄伟壮阔,精美绝伦。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那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他依然寒光熠熠,昭示着一种王者之风,使人不禁又回到了那个战乱的年代,感受到了那种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恢弘气势,那种卧薪尝胆的勇气。那种王者之气依稀环绕在剑的旁边,历经千年不去,壮哉!
在三楼,我们一睹各种革命先驱的尊容,看着他们的画像,看着他们留下的各种生活用品,仿佛回到了战争时期,顿时热血沸腾,这就是我们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到历史的昨天去看那一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是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鲜明的记录了每一个历史的瞬间!我们俨然可以从那些陈列的物品中看见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无不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历史,这时又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提到武汉就不能不说武昌起义,在近代中国,武汉是全国工业和交通重镇。革命先烈选择在武昌发动起义,摧毁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似乎又有其必然性。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
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还有记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武汉留下的点点滴滴。19,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将革命的火种带入湖北,让湖北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发展基地。从此,武汉,作为了革命发展一个重要基地,无论是京汉铁路大罢工还是后来作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指挥所,武汉都在革命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缩影,会永远被历史铭记!一天的省博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省博,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以怎样的决心来改造现实,以及用怎样的理想去憧憬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行作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党的誓言。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早上出门有点晚,到了博物馆一看,太吓人了,排队都看不到尾,我们排了半个小时才进去。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很多古代的东西,有鼎、矛、盾、剑、编钟这些古老的青铜器、有精美的瓷器、有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有我最怕的棺材和人体骨架。我不太喜欢博物馆,阴森森的,有太多让我害怕的东西,我再也不想来了。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走到了东湖,东湖人也好多啊。我们租了一条船,刚坐上船的`时候我有点紧张,慢慢就好了。船由爸爸控制方向,我和爸爸一起用力让它前进、后退、转弯,水上有风很凉快,我喜欢划船。
下船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我在吊床上躺着,爸爸妈妈在地垫上,旁边有一群大学生在练双节棍,帅呆了。后来我跟爸爸一起玩飞盘,在草地上游戏,我喜欢这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