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的体会(通用20篇)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发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新的视角和方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同学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七、板书。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二
随着夏日的到来,许多人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奔波于生活的琐事之中。然而,在这样一个热情奔放、阳光灿烂的季节里,我们不妨平静下来,享受一些美好的时光,读一些优美的文章,这其中,杜甫的夏日绝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我阅读夏日绝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细致品味,领略晨曦美景
夏日绝句的第一句:“生当作人杰”,如此豪迈自信,令人为之振奋。随后几句“死亦为鬼雄”,更是高昂的气魄。然而,其中“杀人夺衣物,至今思项羽”的一句,却又将人们带入到历史的长河之中,唤醒了我们对于战争、英雄、生命的思考。朦胧的晨曦,伴随着文化的底蕴,让人们意识到了当今和过去的对比,用一场美妙的“晨曦”之约,让我们走近成就着那些“杰”,沉醉于这晨曦之间的神奇体验。
第二段:感受阳光气息,流淌着牧童吟唱
夏日绝句的第二句:“忧劳可以兴国”,则更加注重人的内在面貌。尤其是“号在外,更求甚夷”,体现的是一个政治家的境界。同时,“玉山颓垣,梁鸿无故飞还”,则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深情厚爱的气息。牧童吟唱,自由从心境中流淌,阳光积淀,随时洒落在身体上。在这不拘泥于现实器物的空间中,内心的“王子”们,自由洒脱、创造力无限,开始欣赏生活的美好气息。
第三段:沉浸感怀,描绘夕阳霞色
夏日绝句的第三句:“苏轼台湾別后,一去无消息”则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哀思,体味着对于生命的无常。然而,随后的“月在青天影在潮,男儿何不带吴钩”则显现了对人生的不悔、潇洒,秀丽动人。在这个沉闷的炎夏之中,染上浓烟困惑的生活,却又因这一抹霞色,被沉浸深深地感怀着。
第四段:感受野趣深情,描绘了草木芳华
夏日绝句的第四句:“战场原无花草,死去也无尸骸”,则让人们对于战争带来的足够的深度反思。然而,接下来的一句却又展现了一种深情备至的态度:“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草木芳华中,人们也在感受到那份深情和自由,这种感受来自大自然,让人们沉醉其中,释放出过往的愁绪,拥抱自己的人生。
第五段:回想往昔,升华人生境界
夏日绝句的最后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潜藏着一种机智、深思熟虑、灵动勇敢的优美思路,这句话是个美丽的展望和善意的寄托。文章仿佛在诉说着人生中常常出现的无法不现实和贴近人们,但却能引领人们走向更理性、更有价值的境界。在欣赏夏日绝句之余,也不妨回想人生中的这一程旅,寻找到与作者共鸣的片段,在感受中升华自己的人生。
总之,夏日绝句是一首优美,充满生命力和哲思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先贤们的悲壮中流达出来的音符,更是生活中点滴铸就的力量琢磨,让人们在炎热的夏日中拥有了一种更加深沉的生命体验。夏日绝句,不单是一首名诗,更是让我们走进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感应生命、享受生活的一道无形风景。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四
从古到今,中华上下五千年,许多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流传千古。
在这些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集》。她擅长书画,精通音侓。虽存诗不多但咏史抒怀,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生当做人杰观后感大全,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借古讽今,接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抒写了对人生应有的.态度,显示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明磊落的情怀。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项羽为列,有力的地讽刺了只顾套命苟且偷生的南宋君臣。这首诗语言质朴,气概豪壮,讽刺尖锐。
活着应该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鬼中英雄!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五
夏日绝句,一首简短的四行诗,道出了夏日的魅力与暑气,也打开了我们下笔作诗的大门。在写夏日绝句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到了夏日的美景,也学习到了诗歌的魅力,在此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第二段:夏日美景
夏天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季节,天空湛蓝,阳光温暖,花草繁茂。“绿竹疏影里,红桥晚照中”,这样一幅美景,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诗歌中,都能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美好。而夏日绝句正是从这样的美景中得到灵感,让我们也能在诗歌中感受到夏日的生机和美丽。
第三段:诗歌的魅力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在夏日绝句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抒发情感,也体会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无论是承袭古诗风格,还是注入自己独特的感悟,都能让我们在写作中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在诗歌中,我们不仅可以表达情感,更能让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既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更是对读者心灵的感染。
第四段:写作技巧的应用
写夏日绝句既有传统古典的技巧,也有现代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做好学习和思考,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后,还要勇于创新和突破。在文学创作中,模仿和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追寻自己的声音和思路,写出能代表自己风格的作品,从而在诗歌创作中创造出独特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
夏日绝句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夏日的美景,也为我们开启了诗歌创作的大门。在写作和欣赏夏日绝句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诗歌的魅力和美好,也深入了解了诗歌的技巧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都能够运用这些经验和心得,在诗歌创作中创造出更加优美和高质量的作品。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六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全诗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前言】。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滴。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鉴赏】。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七
《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
教学。
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
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
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寻疑——酿情。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
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学生回答。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d.冥想:(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
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
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九
在北宋时期,朝廷遭到了金兵的侵略,却不思恢复,依然过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们却苦不堪言。这一切都被李清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果不其然,不久后,两个皇帝都先后被掳走,百姓们陷入了无限的恐慌中,可是,他们也只能够独自唉声叹气,希望朝廷能够重整军队,将侵略者赶跑。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一向对朝廷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感到反对,见此景象,他们两人也却只能掩面叹息。
这时,朝廷爆发了叛乱,当官的赵明诚居然从城墙上放下一根绳子沿着墙偷偷地逃跑了。李清照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向正义凛然的`丈夫竟然会做出这种背叛朝廷的事情!她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失望得整天目中暗淡无光。
于是,当她路过乌江时,她想到了那位大英雄——项羽!是啊,项羽当初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带领区区几十兵马来到了乌江岸边。他的下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来了一条小船,劝项羽渡过乌江。可是,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呢?于是,他拔刀自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留下了一段佳话!她想着自己的处境与那爱国的项羽,不禁吟诵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
夏日绝句,字面意思是写在夏季的绝句。夏季,是一个渐渐走向炎热的季节,匆忙的流逝中,唯有诗词可以点缀我们的生命。夏日绝句这种文学形式,常常把握生命中一瞬即逝的瞬间。在我看来,夏日绝句不仅有着绝妙的审美体验,更深入地体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不可避免。
首先,夏日绝句让我体会到时间的快速流逝。夏季是四季之中最短暂的一季,几乎就在眨眼之间,就流逝了大半。夏日绝句写到的往往是夏天里一瞬间美好的画面,但是当我们一下子回过神来,发现原本如此美好的夏天也悄然逝去了。毫无疑问,生命也是如此。一转眼之间,我们就从孩子变成了青年,又从青年之身度过了人生的大半。而夏日绝句为我们提供了短暂美好时光的珍视,唤醒了我们珍惜每一个与美好相遇的瞬间的内心。
其次,夏日绝句也启示了我人生的价值追求。夏日绝句是一首越到后面越短小的诗歌,但就是这几个字,却也是诗人内心一股强大的营养流。绝句的结构独特,让每一个字都能够道出文字之外的更深层的内涵。所以,夏日绝句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越往后越能够只字不落地贯穿人生中的价值意义。所以,夏日绝句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珍惜人生这场漫长、短暂、美好又残酷的旅途。
第三,夏日绝句有培养人的写作能力的价值。夏日绝句是与时间流逝最有关联的文学形式之一,意味着它有着独特的时间性。时间性意味着每一个字都起到丝毫不同的作用。这就需要写作者有着想象力和灵感,去创造出一幅幅层次丰富的画面。夏日绝句,是培养人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一个词语都如独立的美术作品,在其中含蓄地蕴藏了深层的思想和印象,让大家沉浸在文字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第四,夏日绝句也让我更加热爱自然。夏日绝句中常常写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自然的鸟语花香、流水声,常常成为夏日绝句中的主题形象,不同的作者通过这些自然界的元素,创造出了各种优美的意境。正如李清照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浸润和人之间的和谐,思考到人类始终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夏日绝句带领我们去探索人和自然之间的秘密,在生活中珍视大自然,真正的去了解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最后,夏日绝句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尽管它一直在急速的流逝中,但是我们人类,一直致力于为它打上印记,让那些美好的时光借着文学作品留存下来。夏日绝句,是这些印记中的一道。它给我们留下了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重要,给了我们珍惜和安慰,甚至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一部分。这是无法形容的收益,重视夏日绝句让我想起了青春是什么,它是自然、是时光、是创造美好时光独一无二的力量。正如夏日绝句里写到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须多言,青春如此美好!
总之,夏日绝句,是写在夏天的一首绝妙的诗歌。它珍视人生短暂而有效的时间,教我们珍惜生命。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与自然和谐共存,去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它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句句绝妙的话语勾起时间与梦想,让我们在文字中捕捉到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重要,体味生命的真谛,真正地了解生命的价值。我热爱夏日绝句,更热爱那一刻美好生命的记忆。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古诗词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夏日绝句》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二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三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这首诗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四
本次赛课我执教古诗《夏日绝句》,课后,我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
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四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本课教学放在了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放在了联系《题乌江亭》体会杜牧眼中的项羽。这两处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合作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表现: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得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说得非常好。而且小组讨论时我凑近听了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发表着自己特的见解,并不拘泥于形式,非常的实在。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
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具匠心设计了这节课的延伸活动:
3、出一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结果来看,可以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为报刊题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报上画上美丽的插图,画不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特见解。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学们琅琅的读诗书声在走廊回荡。这不是李清照写的夏日绝句吗?那激动的情怀啊。
当时,金兵满山遍野,有点像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感觉。他们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王朝一片混乱,只好被迫南逃,从此有了南宋。
到后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但不思平叛,还居然用绳子临阵脱逃!一个大将军居然逃跑!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无比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李清照诗性大作,创出此诗。同时也暗讽了南宋王朝和自己的丈夫。
这首诗是写给李清照丈夫的,提醒他回去治理国家、军队的。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将那种生死都无愧的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眼前,让人肃然起敬。“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两句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不苟且偷生的精神。在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相当可贵。“不肯过江东”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以抒写满腔爱国之情,以此来讽刺南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言行。整首诗主次分明、起调高亢,鲜明而强烈地提出人生的价值取向,激起人的爱国情怀,是首极致的爱国佳作。
其实,当时宋代的岳飞也是和项羽一样的英雄。他是闻名中外的抗金英雄,是个舍已为人的大英雄,最后竟被秦桧一个奸臣害死了!
在我们身边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中的七十二烈士,也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他们甘愿牺牲自我,为广大人民群众换来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他们有勇气挺身而出,不惧牺牲自己生命,拯救了祖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翻开中华历史篇章,从屈原、杜甫、陆游、李清照等爱国诗人,到岳飞,文天详、林则徐爱国人事,到李大钊、刘胡兰等更多革命英雄事迹,无不教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有价值的人,要竖立坚定的爱国情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六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的一首绝句。是一首写项羽的诗。大家知道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吗?他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之后,退守到乌江边上。他本来可以渡过乌江,重新招兵买马,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有脸去见江东的父老,就在江边自杀了。
李清照也是在朝廷南逃的情势下被弄的家破人亡的.。她在写这首绝句时内心一定很感慨和愤怒,也一定会感到和项羽同病相怜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句应该算是对自杀的项羽一种勉励吧。活着,要作人间豪杰;即使是死,也要成为鬼中英雄。多好的句子!既表扬了项羽他那种有情有义一心一意拿走江山的报父之心,又鼓励他要在鬼中成为英雄。我们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能带走,即使存在鬼魂,一定也只是在空中飘来飘去的空气罢了,它不可能能看见李清照写的这首绝句。但,《夏日绝句》还是能成为一首名作。因为它反映出了当时朝廷腐败的一种程度。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七
原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
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这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此刻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下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学习总结(3):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八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著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千千万万个*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英雄。因为*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求荣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爱*。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十九
南宋女诗人李照清博学多才、智慧过人,著作了许多古诗词。《夏日绝句》就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就感触甚多。
每当读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时,我就会怀念起千千万万个英雄: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有的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牺牲,有的为了祖国的兴旺而牺牲,但他们都是我们永远忘不掉、永远铭记在心的英雄。因为英雄的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做一个人中豪杰,就算是死了,也要死得壮烈,有价值,要做一个鬼中英雄。到现在,还敬佩项羽的伟大壮举,宁可要对着乌江自刎,也不肯屈服于敌人,不肯回江东苟且偷生。这是一首颂咏历史时候的诗。诗中怀念、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项羽,称颂他作为英雄生,也作为英雄死,宁可壮烈牺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气概。诗中前两句为佳句,壮志豪情,广为传诵。
这首诗也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不胫行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诗人们学习爱国的思想。
夏日绝句的体会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考考同桌。
(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听课件朗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