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诵课教案(优质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表达要清晰、简洁、通俗易懂。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性。以下是一些供参考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在备课过程中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一
初读后,感知内容,描写别愁,此愁又并非伤感,充满眷恋,包含淡淡地喜悦。采用舒缓语速。重音基本都在意象上。
再别康桥(普通语速,略慢)
轻轻的/我走了(喜悦中带一丝忧伤,第一个“轻”字重音处理时略带虚化,第二个“轻”弱处理,两字之间似断非断)
正如我/轻轻的来(喜悦赞美之情,“正如我”三个字重音处理,吐字饱满的,“轻轻的”弱音处理,似断。“来”字重读饱满延长有回旋之感)
我/轻轻的招手,(充满留恋,朗诵时仿佛眼前出现美丽的画面。“我”短促渐弱,“轻轻的”弱强化,“招手”重音落实)
作别/西天的云彩。(充满喜爱幸福,流露飘逸之美,“作别”较招手弱,“别”字拉长,稍顿,“西天”重音,“的”弱音带过,“云彩”,“云”重音拉长,“采”字短而虚,)
那河畔的/金柳(喜悦,由衷地爱这片美丽的土地,“那”虚化,“河畔”重读,“的”字带过,“金柳”中“金”着重,“柳”字拉长,为下句相连蓄势赞美,)
是夕阳中的/新娘(“是”字短促虚化,“夕阳中”重读,“夕阳”饱满“中”带过,“的”带过,“新娘”重读饱满,拉长)
波光里的/艳影,(“波光里的”“波光”重读,“里的”带过,“艳影”重读饱满拉长,“艳”高,“影”低)
在我的心头/荡漾。(陶醉,“在我的心头”虚化,稍顿,强调“荡漾”,“荡漾”一词处理时“荡”字拉长,起伏状,仿佛河水涟涟,“漾”字拖满音渐弱,仿佛河水荡漾远去)
软泥上的/青荇,(“青荇”重读饱满,注意,诗歌里的意象基本都是重读饱满的处理方式)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欢快活泼的.情状,“油油的”“在水底”虚化处理“招摇”落实)
在康河的/柔波里,(“康河”,“康”重且长,“河”轻且短,“柔波”“柔”重且长“波”轻且短)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依恋的情感,“甘心”重读,心字渐弱,为了引出“做”的重读,“水草”重读饱满拉长,迷醉,)
那/榆荫下的/一潭,(“那”短且轻,“一潭”着重拉长)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不是”重读,“清泉”着重,“是”着重略顿,“天上”略弱短促,“虹”字着重拉长上扬)
揉碎在/浮藻间,(“揉碎在”声音渐低,“浮藻间”语调轻语速慢)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沉淀着”声音音低语速缓,“彩虹似的”重音,“梦”轻而着重,延长)
寻梦?撑/一支/长篙,(“寻”字拉长,声音渐强转虚,“梦”字重音,着重后虚化,“撑”字呼气,声音虚出,“一支”轻音,“长篙”重音)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感情达到高潮,声音逐渐加强,一浪高过一浪的感觉,“漫溯”“慢”字重,“溯”字渐弱,表明深远。)
满载/一船星辉,(饱满的情绪,“满载”重音,“一船星辉”声音放低,为凸显下句的“放歌”蓄势)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星辉斑斓里”声音渐强,“放歌”达到顶峰)
但/我不能/放歌,(不舍但又坚定的情愫,“但”声音转低延长,“我不能”短促渐强,“放歌”音调缓而渐弱,)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轻音,音低虚化/“是”弱化带过,“别离”重音,“的”带过“笙箫”重音,渐弱)
夏虫/也为我/沉默,(“夏虫”重音在“夏”,“虫”字拉长虚化,“也为我”短促,沉默声音放低,“沉”字延长加重,“默”字虚化渐弱)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加重急促,是字弱化带过,今晚的加重,“康桥”声音放低语气加重)
悄悄的/我走了,(声音放低)
正如/我悄悄的来;(“正如”加重,“我悄悄的来”渐弱,“来”字收住)
我挥一挥衣袖,(不停顿,表明坚定的,平静的,更期待着)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短促,显得干净利落,“一片”渐慢云字加重,“彩”字虚化处理)
习得诗歌基本断句声音形式固然重要,但如果想收到好的朗诵效果还需要懂得一些发声知识。
朗诵发声秘籍一:充分利用共鸣器官,使声音远播
改善方案: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朗诵发声秘籍二:气息平稳
提升技巧
1.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2.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上述朗诵技巧的参考性指导是在学生已经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熟读学生基本能够敏感的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此时辅之以技巧的点拨,会使学生关注声音形式的变化,并且兼顾诗歌的整体性。声音的形式与内容情感贴切才可以完成再创造。以上仅是参考,代表个人理解,我们教学时不能简单机械设定朗声读出的标准。重要的是看教学行为能否让学生心悟而口诵。
在美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选取契合的音乐,合适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充分体会诗歌的节奏,使诗歌的文字在优美的音乐中流淌让,同时让音乐帮助自己传达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我为《再别康桥》的朗诵选择了小提琴曲《爱的致意》。理由如下:
1.主题理解
前不久,翻看了张清平的传记文学《林徽因》,对《再别康桥》更有了一番感悟。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在雨雾英伦,林的美貌另徐志摩悦目,林的才情更让徐赏心。暮春时节,他们常常在剑桥结伴散步。徐志摩深深的爱上了林徽因。在他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是自己爱恋的人让他第一次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徐志摩之所以对剑桥有深厚的感情,不能不说是因为在这里有他和林徽因曾经相处的美好时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一座城市可能是因为我们曾喜欢过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人。我们爱上某个地方,可能是我们曾经在这里有过难忘的恋情。康桥对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个让他热爱让他难忘却又让他痛苦过的地方。《再别康桥》经久不衰也正是因为它里面裹挟了厚重的情感和曼妙的美感。以前我朗诵《再别康桥》喜欢用钢琴伴奏,只要是能表达出对康桥热爱的曲子基本都可以配上,而这次,我尝试着用小提琴伴奏,我选择了《爱的致意》这首曲子,我把这次的解读,理解成徐志摩对恋人深情的诉说。
2.音乐的契合,内容,曲式aba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恰似音乐中典型的单三部曲式:a——b——a。
「爱的致意」又译「爱的祝福」,小提琴独奏曲。本曲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赠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音乐温馨甜蜜,旋律委婉动人,让人一听倾情。乐曲为典型的“aba”三段体加一个尾声构成。
诗的最高理想逼近音乐,以声音直接地暗示情境和意象,极力避开理智了解的路径,我们把诗歌的朗诵与音乐叠加在一起,更能彰显诗歌优美的音乐美。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二
打开心门,里面有干净的天地。
最初,像是春天。
最终,未必是伊甸园——。
今日春分,簪花喝酒。
许多人相约踏青赏花。
没人约,我也无须约。
我在心里画一处春天。
画山北执意阻止的,暖风。
画细雨企图打湿的,阳光。
画城市妄想摧朽的,绿色。
画垃圾阴谋玷污的,蓝天。
我用花草的鸟兽的心情为笔。
用客观的颜和主观的色着彩。
用心灵的钥匙打开春的天地。
绵延,绵延,梦境一般画卷。
我再画自己,从山北登上大罗山顶。
看蓝天抹去烟尘,看蜂蝶挥散喧嚣。
看风和日丽、鲜花怒放、鸟语花香。
看山峦起伏、流水潺潺、绿茵成片。
啊…………。
然而,就在这“春天”迸发的刹那。
上帝,您看到了吗……。
烟尘抹不去,喧嚣挥不散。
美好的梦境仍然没有实现。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三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播撒着革命的火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
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
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
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
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
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
先烈们视死如归、气贯长虹!
把滚烫的热血倾洒,
把鲜花般的年华奉献。
枪林弹雨中,
您挺起坚毅的身躯;。
硝烟弥漫中,
您发出震天的吼声!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
又有无数的战士冲向前;。
一面红旗倒下了,
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
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
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
烈士长存!
丰碑永恒!
忆往昔,
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崇敬。
看今朝,
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
长江、黄河,
因为你们满腔的热血而沸腾。
巍巍昆仑、万里长城,
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
敬爱的烈士啊!
你们虽然长眠不醒,
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
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
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
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
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
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四
《再别康桥》虽然显现了错落的变化美,但其中也是有规可循的,其实从整体上看,无论是节式、章法、句法、韵脚上虽然各有变化,但还是非常严谨匀整的,整体表现出了规整之美。
《再别康桥》美不胜收,是语文老师津津乐教的篇目。可教学的内容丰富,这就需要教师有所选择,选择具有生长点的教学内容。我理解的生长点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能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素养有所积淀,同时学会审美方法。
诗是感性的,诗是不可解读的,而诵读诗歌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我们不妨把教学聚焦在朗诵诗歌上,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基于此,在讲授《再别康桥》时我们可以完全从诵读入手,但是这个诵读不是基本的朗读,我们要通过读,教会学生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如基本的断句,音节的把握,节奏的调控等。在把握朗诵基调时,对于诗歌情感的定位要依据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就需要穿插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在鉴赏诗歌时有“我”的存在,也就是多元解读。下面我想把我的以读代讲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朗读与朗诵是有区别的,我们通常为了教学方便让学生都是读作品,底线就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而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诗歌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样式,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朗诵,在朗诵中加深对作品的感悟。
由读到诵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初读至意读(扫清障碍,感知内容,把握节奏)——意读至情读(体悟文意,揣摩思想,确定情感基调)——情读至美读(技巧点拨——发声方法,声音的处理方式,表情的配合,音乐融合等)。
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一文中说道“一首诗到了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诵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初读到熟读的过程就是在体会诗歌的节奏。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节奏是语言的节奏也是音乐的节奏。语言的节奏与发音器官有关,更受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的情感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熟读《再别康桥》时,学生应了解诗歌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它的韵脚,体会它的音节的和谐,断句的规律等。《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韵式上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节奏如康河的柔波荡漾。如果只是朗读就不会享受到诗歌自身的绝美境界。这就需要教师讲解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五
夹杂着谁家的桂花香。
一直飘到一个没有烦恼的山头。
曾经唱过九月九的聚首。
带着往事随山风一起沉醉。
然后再次分别,梦着遥远的佳期。
和那被凝缩在一张地图上的车站。
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站在了另一个山头。
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
都说登高望远。
而我却怎么也望不到。
晚秋的边缘。
也许它正以冬眠的形式。
欢迎春天的到来。
曾经唱过九月九的聚首。
等我醒来,我看见一张沉醉的地图。
向着夕阳沉没的方向蔓延。
在经过我心的车站的时候。
发出一种缠绵的忧愁。
我终于明白。
为何我总望不到。
晚秋的边缘?
我已在晚秋的边缘徘徊。
像个落魄的枯叶。
将要被现实的落叶掩埋。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六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我校学生快乐读经,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在我校小学生中掀起热爱读书学习活动的热潮,我校决定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比赛以个人形式参加,各班语文学科教师辅导、组织一支不少于本班人数1/3的参赛队伍。4月8日下午请各语文教师将本班的'参赛学生名单报校务处。
2、比赛赛时间:4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开始本次比赛活动。
1、有感情的读诵,仪态端庄大方,要求生动活泼,表情愉悦。
2、专心致志,手指准字,眼睛跟着手指走,吐字清楚明白,声音抑扬顿挫。
比赛采用10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数即为最后得分(四舍五入保留至百分位)按最后得分的高低排定名次。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七
昨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我是主持人之一。
在所有的诗歌朗诵中,数刘毅的最好笑。把头发撩起来,再做个思想者的姿势,那才叫好看。
最后,我用近似于白岩松的声音结束了这场诗歌朗诵会(三年级时,薛老师对我声音的评价。)我觉得这是最有意思的事了。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八
上个星期五,我们班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各个同学精彩的表演,使诗歌朗诵会更加精彩。
在诗歌朗诵会上,我是主持人,看了各个同学的表演,都十分精彩,我的节目是我和纪凯元背的《游丝》在诗歌朗诵会的尾声,冯旭然她们表演的《花灯》得了奖,而我和纪凯元演的《游丝》也得了奖。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
《将进酒》中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一
在马路上奔跑的。
仅有您——。
母亲。
手术室门口。
悲痛哭泣的。
仅有您——。
母亲。
幼儿园门外。
焦急等待的。
仅有您——。
母亲。
明朗的星期天。
与我欢乐奔跑的。
仅有您——。
母亲。
无论是在什么时间。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
无论是有什么情绪。
都是您。
一向地守侯。
一向地等待。
一向地安慰。
一向地操劳。
是您——。
就是您——。
我伟大的母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二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三
春天来了...
那风儿,。
柔柔的,。
拂暖了冰凉的脸;。
那雨丝,。
莹莹的,。
滋润了干冷的发尖;。
看啊——。
田野山川,
脱下了冬日里颓败的服饰,
换上了嫩黄的新装,
欢天喜地地迎接春的笑颜;
多情的天空,
蒙上灰白色的面纱,
羞涩地表达对春的眷恋...
还有还有,。
那暖江嬉戏的禽儿,。
那呢喃斜飞的燕儿,。
各自喋喋不休地咏唱着歌颂的诗篇...
呵——。
这多情的春天!
这迷人的春天!
就用手中的画笔,
蘸满这浓浓的春色,
和着这澎湃的春潮,
去描绘出祖国新春壮丽的长卷。
母亲河,红领巾为你植树。
——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河,红领巾为你植树,
为你的明天披上秀美的绿色。
我们栽下一片片梧桐,
让他们每一片绿叶绽开春的笑靥;
我们栽下一行行垂柳,
让它们每一根枝条弹奏春的欢乐;
我们栽下一坡坡洋槐,
让它们洁白的花朵增添春的圣洁;
我们栽下一洼洼松树,
让它们如刺的针叶纺织春的蓬勃。
我们栽下一片片林海把荒山绿化,
我们栽下一条条林带把风沙阻隔;
我们栽下一行行绿荫把城市装扮,
我们栽下一丛丛果林让生活欢悦;
栽下春光,栽下鸟语,栽下美好,
栽下明天,栽下幸福,栽下欢乐……。
母亲河,我们为你植树,
让你永葆青春的活力。
我们把树苗植进荒山秃岭,
我们把春天植进瀚海大漠,
我们把绿荫植进百姓心头,
我们把富裕植进家家院落。
再不许扣扳机的指头惊散春天的鸟语,
再不许拿锯斧的大手伸向荡漾的绿波;
再不许滚滚的风沙夺走我们美好的家园,
再不许咆哮的洪流吞噬我们田园村舍。
母亲河,我们营造植被为了你的秀美,
母亲河,我们铺设新绿为了你的清澈;
母亲河,我们创造春色为了你的抒情,
母亲河,我们献上绿叶为了你的磅礴。
母亲河,我们看见你匆匆的脚步,
母亲河,我们听见你淙淙流响的欢歌……。
母亲河,我们为你植树,
我们植树,把青春植进树的年轮,
我们植树,把生命植进树的绿叶;
我们植树,把追求植进树的枝杈,
我们植树,把理想植进树的脉搏。
我们对每一个细胞轻轻地说:
快点儿变成绿叶、变成花朵、变成浆果,
献给我们的母亲河呀,
献给我们的祖国!
献给我们的祖国!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背诵全诗。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过程与方法: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的诗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比较法3、问答法4、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景导入: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颖阳山居小聚,三人登高饮宴,作者空有旷世之才而不被重用,遂借酒,抒发郁愤不平之气。
二、初读感知:1、听课文朗读,正音。2、学生群众朗读。3、学生自由朗读,当堂背诵。
全班诵读诗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将进酒》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汉乐府诗体。
三、深入研读:。
再读开头四句,教师提问:开头四句读完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提问:诗人为何要写黄河。带领学生逐步分析,诗人写黄河,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之后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请学生细读“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那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那里有必须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巩固提高:四、研究讨论:主旨句理解。
资料比较a句b句不相同”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表达形式比较a句b句不相同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因《将》写于《梦》后约七年时候,正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心中块垒,诗歌以饮酒为题材,只能采用委婉形式。《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因以游仙为题材,“安能”句不能不卒章显志,直诉心中意愿。
小结作业: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篇,我们更要赞颂他伟大的人格,硬朗的人生!李白的怀才不遇,与他所处的`封建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和他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期望同学们珍惜这大好时光,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投身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相信你们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题资料:这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同时也流露出欲施抱负的愿望。作业:比较《将进酒》与《行路难》的情感基调的不同。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五
那么熟悉,那么甜美。
是谁咬着耳朵说莺声细语。
那么动听,那么清脆。
仿佛听到她说。
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来了。
请你猜猜,
我是谁?
哈哈,听到了啊,看到了,
别再躲着啦,春妹妹。
我早就猜到,准是你。
你这可爱的调皮鬼。
去年你跟我说再回,
还说今年快快回。
我等得多焦急,
不停地打开心灵的窗扉。
爱的天使——春妹妹,
你是那么慷慨,那么尊贵,
哪里有了你的倩影,
哪里就播下一片春光明媚。
你来到冰封的小河,
冰层融化成淙淙的流水,
你来到沉睡的原野,
原野铺上绿色翡翠。
你来到光秃秃的枝头,
枝头生出绿叶和花蕾,
你来到沉寂的树林,
枝叶呼呼长啊你赶我追。
春风里——。
百灵鸟歌唱,燕子展翅飞,
小白兔忙着采蘑菇,
小松鼠尾巴摇得像鼓槌。
春光中——。
红领巾把春的脚步跟随。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我们是迎春绽开的红梅。
胸怀远大目标,
面对困难百折不回。
小学朗诵课教案篇十六
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用琵琶曲《阳春》
《将进酒》唐代诗人李白所做乐府诗,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