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论文范文(15篇)
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确保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准确无误。写总结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小编为您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营养学论文篇一
摘要:结合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对理论和实验课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1、理论课教学改革。
1.1教学内容的调整动物营养学的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传统做法是教师采取“满堂灌”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费时又费力,毕业论文而且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应改革教学内容,采取重点授课与专题化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并适当安排课堂测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第一章到第十一章中,可重点讲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及能量的代谢,将饲料添加剂中的部分内容如非淀粉多糖的营养安排为课堂讨论,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一章内容因和生化知识有很大相关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而这一部分安排为学生自学,最后将前十章安排一次课堂测试,对前一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调整,既精练了内容,又保证了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也体现了教材的深浅度,保证了教学的进度。另外,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动物科学方面最近的研究进展,对一些新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2教学方法改革。
1.2.1问题讨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根据动物营养学的特点,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2]。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讲述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时,应首先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反刍动物消化道结构的特点,设问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不同消化器官消化方式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对反刍动物利用真蛋白和非蛋白氮的过程进行讨论。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提出相关问题,能够自始至终使学生注意于教学过程,不断地去思考、去表达,极大地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
1.2.2比较法教学。比较法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鉴别,以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4]。在动物营养学教学工作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消化部位、消化方式、和消化产物3个方面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不同消化方式,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另外,也可以从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方面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维生素特性的理解和记忆。
1.2.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经特定的软、硬件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2]。例如,在讲授脂类的营养时,可以参照互联网上现有的人类营养中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的内容,制作动态课件,这样整个消化吸收机理清晰可见,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另外,在维生素营养一章中,可添加每种维生素的发现、研究及应用的一些短篇小故事,让学生掌握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考试方式改革改革考试方式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传统的考试内容都是以教师授课内容或课本内容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5]。在出题方面,可采用扩大命题知识面的方法,使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主讲教材和授课中的内容,而且增加了综合性较强、与动物营养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大部分内容,使成绩不仅全面体现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使考试成绩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6]。课程学习成绩采用综合评定模式,即由平时成绩(30%)、试验技能(20%)、期末考试(50%)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5%)、学习表现(5%)、课堂提问(10%)和课程论文(10%)4个部分组成,这种成绩综合评定的模式不但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6]。
2.1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实习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直接的接触,验证、巩固和充实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职称论文范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7]。针对动物营养学的课程特点,在教学实习中,可采用室内实验与试验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实习模式,并且使一部分试验内容和相关科研相项目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以试验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试验设计、日粮配制、动物分组、饲养及试验样品分析等方面都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动物营养实验课中要对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实验结果要准确。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最常见的如不能准确地进行样品称量、酸碱滴定时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不规范等。在学生完成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并选出实验中操作良好的一组学生进行示范,规范其他学生的操作,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8]。
2.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并且对样品的分析一般只局限在概略养分分析法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分析,而对这些成分的分析不能准确地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无法满足动物营养研究中对营养成分分析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运用氨基酸测定仪对饲料和粪样中的氨基酸进行测定,运用能量测定仪测定饲料的表观消化能和表观代谢能,运用原子吸收仪对饲料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等,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后续的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中做到有的放矢、节省时间、保证实验质量。
2.4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可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形式书写。例如,在猪的消化试验中,可以给学生确定“发酵豆粕对猪的养分消化率的研究”题目,这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把消化试验和水分、粗蛋白、能量、粗脂肪等饲料分析的内容都包括在内。通过这一综合实验,把实验指导书中分散、单个的实验整合在一起。实验前,教师把整个实验目的、过程和思路向学生进行讲解,提前安排实验计划。给学生留出4周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这4周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实习时间,扭转了过去学生被动做试验的状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毕业实习奠定了基础。
3、小结。
21世纪动物营养学的研究飞速发展,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对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更新,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创新能力素质,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6]。
4、参考文献。
[4]张萍.运用比较法教学促进学生思维[j].卫生职业教育,,24(5):58.
[6]高玉荣,王颖,郭德军,等.食品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78,209.
营养学论文篇二
美国营养学
美国营养学在20世纪初的发展,奠定了当代营养学的基础。通过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美国营养面貌。其发展脉络是以笛卡儿分解思想走向纵深,然后自然科学思想的兴起,到近代同时横向发展的概况。部分开始重复古典营养学的历史,通过对现代的实验总结,印证古典营养学的指导性意义。
在数据化方面,美国营养学进行了机械化和工具化的演变,并试图以营养素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并进入一个整体和系统研究阶段,通过系统研究思想寻找一个生命密码信息,以指导和反思过去历史中营养学的经验对错。以美国新的金字塔饮食结构为代表,美国金字塔的模式重新回归古典营养学精髓,其中与中国《黄帝内经》提倡的复合思想一致,在细节领域细化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念,学界认为属于回归自然趋势引发的走向。
日本营养学
日本营养学的发展源自饮食健康的指导,在国家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支持之下,日本经过了饮食指导、保健立法、营养临床、营养师制度设立、营养课程普及的阶段。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具有连续性和执行强的特点,国家配备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健康干预。日本的饮食模式悄然发生变化,走向高蛋白、高脂肪等方向,在历史描述的饮食领域,有所脱离。当代日本营养机构正采取纠正行动。本文对于了解和研究当代营养学发展脉络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典营养学
中国古典营养学源远流长,距今有7000年历史。古典营养学详细叙述了历代营养名家、养生学者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发现,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营养典籍。古典营养学的思想核心是整体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饮食、养生领域的规律性阐述,影响至今。古典营养学的饮食观、营养平衡观、自然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观、营养临床原则等方面,对当代营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指引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价值。古典营养学的未来走向,将为人类探索营养学的本质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古典营养学起源较早,具体时间无法考查。《黄帝内经》属于我国最早记载营养学、医学理论的专著,距今2000多年。但是该书仍然很多地方采用“上古之人”的语句,那么,2000年前的作者,还认为有更古代的人流传下各种经验,就无法知道最早的时间。一般认为中国的文明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距今仍然有7000多年历史。
经过亘久历史的传承和积累,中国古人创立了众多的营养学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的复杂程度超过了当代人积累的经验范围,无法逐一研究透彻。在这样的现状下,学者专家无法系统性地掌握完全如此浩瀚复杂的工程体系。多数专家选择了研究某一部专著或者某一个理论。比如选择专门研究《黄帝内经》或者《伤寒论》等著作,或者研究阴阳理论、五行关系、四气五味等理论,或研究各个营养大家形成作品的线索或年代,但是都无法穷尽里面的精华和奥妙。
营养学论文篇三
摘要:声乐教学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今天已经不太适用,严重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现在亟需考虑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和解决建议。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极为迅猛。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声乐专业等音乐课程,帮助学生们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声乐教育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提高声乐教育效果对改善音乐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声乐教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方式过于老套、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声乐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不断完善声乐教学,推动音乐教育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进行高职院校声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再适应现代的声乐教学,非常不利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正因为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才要去变革,正如xxx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一个国家才能持久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的变革,不断的将高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使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持久发展。
二、高职声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高职声乐教学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声乐课的重要性。
并且新的改革不断影响着各大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模式等。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一个通过专业的训练提高技巧,理论知识提高修养,多项教学课程与内容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声乐教学课程体系。
(一)声乐演唱基本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课。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培养中,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只是一方面,另外他们以后要作中小学老师,就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这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要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还能使学生具有真正的声乐教学课外辅导能力。
(二)通过声乐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声乐教学能力。
声乐作品多如繁星,风格也大不相同,学生们要想全部演唱是不现实的。
学习声乐作品赏析这门课,通可以让学生对不同声乐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认识,这对他们的声乐教学是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的。
(三)通过开设声乐艺术实践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知识要运用到实践当中,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完成正常的音乐教学任务,还应该搞好第二课堂的声乐活动,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声乐艺术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增长和提高音乐修养和文明素质。
(一)端正声乐教学的位置。
在现阶段的高职音乐教学中,许多的老师并没有把声乐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个现象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这是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教师对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把声乐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进行应付,认真负责的教好每一节课。
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性提高他们的声乐学习能力,要从思想上对声乐教育改革加大重视程度。
(二)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在高校建设发展中,不断要加强师资力量,同时对于硬件设备也要有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先进技术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所谓一举两得。
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大大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观看影碟、教师示范,为学生们解除疑惑,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进行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思维便开始跟着活跃调动,在越快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的展示自我。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产生属于自己独有的思维,打破传统思想,发展处理新事物关系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不单单去满足解决现有的问题,而是用崭新的理念来处理问题。
我们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不断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就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
所以,不断进行声乐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学方法创新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
(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不管是哪一科目的教学,都需要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在高职声乐教育的改革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将设置教学目标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去应付作业,机械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这对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
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的放矢,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声乐教学。
(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在声乐学习中,多多与他人交流对音乐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们团结协作,引导他们探究式学习。
老师可以用分小组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使学生们之间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这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的讲解,并且在教材的使用上,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对于一些难点的部分,采用合适恰当的形式便于学生们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留给自己充足的时间用于学习和补充,对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分析,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的思想不断跳跃与发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减少保守,在有限的书本知识上扩展想象,更好的展示自我。
改变传统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宣扬迷信思想,努力的为学生们打开思想的大门,让其心灵达到释放,创新意识得到发扬,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好的蓝天。
(六)加强声乐师资建设。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比较薄弱的,这不利于声乐教学的长期发展。
因此,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就要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因此,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让他们有能力胜任,还要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只有这样,声乐教学才能持久发展。
四、结语。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要重视声乐教学的改革,并且给它合理定位,不断的创新,不断改进,让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
营养学论文篇四
本教材从当前公众关注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膳食指南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营养与健康、营养调查与食谱编制、营养强化食品与保健食品等知识,其中融入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2007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新增内容以及食品营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并突出强调食品营养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便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能帮助广大学生和公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问题。全书知识比较丰富,相关数据*收集到。
营养学论文篇五
摘要:汞是一种全球污染物。自从日本发生汞中毒事件后,汞污染问题成为了不同领域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水产品中汞的安全性问题更是焦点之一。近年来,研究得到水产品中汞含量分布为:海水产品淡水产品;自然生长型养殖型;蟹类虾类、贝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同时认识到了汞及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人体、生物体蓄积,对人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侵害,如增加新生儿神经发育缺陷的危险性。另外,汞含量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的改进更为汞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水产品;汞;安全性。
chenyanping。
我国是水产品出口大国,水产品贸易总额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1]。近年来,海洋资源近乎竭泽而渔的开发,致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产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江河湖泊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人类的“蓝色垃圾桶”,我国江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当排放,农药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水产品高密度养殖方式造成的自身污染,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市场监管不严等,致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
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和欧美的水产品安全法规,我国水产品安全性目前涉及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生物性污染,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污染;(2)天然有毒物质,主要有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组胺等,贝类毒素如麻痹性毒素(psp)、腹泻性毒素(dsp)及神经性毒素(nsp);(3)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包括石油烃、洗涤剂和无机有毒物;(4)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有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和掺杂使假等[3]。
汞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存在形式多样,同时它对人、生物及农作物均有毒性。且可在人体、生物体蓄积,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10]。
汞是全球性污染物。自上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水俣病以来,人类对汞的危害给予了高度关注,不同领域的学者们相继开始研究各种环境相中汞的含量范围,形态分布,迁移转化等。同时汞含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一定的进展。目前测定食品总汞的方法主要为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
4.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总汞的一种早期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改善其灵敏度和选择性,从简单地使用显色剂直接光度法发展到固相萃取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等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引进了流动注射等技术。催化动力光度法与流动注射分析相结合具有测定精度高、选择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减少试剂量等优点。分光光度法虽然具有操作复杂、试剂耗量高、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但并没有因为这些缺点而阻碍其发展[21]。
4.2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成熟的方法,目前成为汞分析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此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小、灵敏度较高、准确性较好。当前,该法在测定汞元素时,选用冷原子吸收法[22]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吸收法仪器方面相对成熟,更多研究致力于消解方法的更新,富集方法的应用和还原剂的选择等方面。
食品汞国标测定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有压力消解法、微波消解法或回流消解法及五氧化二钒催化消解法[22]。这些消解方法每次只能处理少数几个样品,并且所需仪器昂贵复杂,耗时长,不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前处理。郑翠玲[23]采用了硝酸-过氧化氢浸提法解决了上述问题。陈学泽等[24]使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作配位剂,用氧化铝捕集、膜滤纸抽滤分离hg-apdc配合物,用小体积的盐酸从膜滤纸上洗下硅胶,得到能够直接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的悬浊液。用这个方法测定了5种水产品中的痕量汞,标准偏差sd为0.0314-0.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7%-2.87%,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4.2%-101%之间。
传统的还原剂大多为氯化亚锡和四氢丁烯钾,为了避免高浓度的试剂使用,和减少汞的记忆效应,硼氢化钾钠作为还原剂开始广泛使用,谭洪涛用硼氢化钾代替了氯化亚锡,建立了冷原子吸收测定食品中微量汞的新方法[21]。
4.3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相继原子吸收法诞生后10年发展而来的分析方法,其中氢化物发生-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术。该方法比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总汞的灵敏度相对较高,谱线简单、干扰小。目前采用的消解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湿法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
汞的安全问题,已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2009年在中国贵阳召开的第9次“汞作为全球污染物”的国际会议,就环境汞污染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农业部和省级政府部门也启动了一批如“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上海、北京等地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江苏推行沿海滩涂水产品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建立滩涂无公害生产基地,对整个江苏沿海水产养殖乃至全国沿海水产养殖都起到示范推广的效应。另外,随着汞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实施,如(1)政府应运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削减工业用汞量,减轻汞工业污染。(2)加强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加强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脱汞力度。(3)加强进行垃圾分类和固体废弃物管理。(4)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水产品中汞的安全性则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营养学论文篇六
未必如此,这就是wendyrepovich博士和janetpeterson医学博士在德州达拉斯美洲大学运动医学第11次年健康和美体年会上提出的结论。他们两人都是运动生理学家,而且是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他们揭穿了“十大营养学神话”。
根据repovichandpeterson的意见,这些“神话”分别为:
10、碳水化合物让人发胖。从你的食谱里去掉碳水化合物也许能短时间减轻体重,那是因为降低了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量导致水份的流失。但是,适度地摄入碳水化合物并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人类的身体需要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能量,长时间地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人缺乏活力。
9、每天喝八杯八盎司的水。由于呼吸、排泄以及出汗,你每天都应该补充水份。但是,每天64盎司却实在没有这个必要。这的确很难衡量你每天通过食物和饮水补充了多少水份,但是如果你的小便呈现暗黄色,那么这就说明你摄入了足够的水份。如果它是深黄色,那么你应该多喝一点水了。
8、糙米就是全谷食品。染料和添加剂会让人把糙米误认为是全谷食品,请仔细阅读商品标签以确定是全谷食品。同时请每天摄取相当于三盎司的全谷食物,它能降低心脏病、糖尿病和中风的危险。
7、吃鸡蛋会造成胆固醇升高。这一神话的源头在于蛋黄里富含胆固醇,是所有食物里含量最高的。但是,如果适量地吃鸡蛋,其中并不会有多到危及健康的胆固醇。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并不会造成胆固醇升高,而且鸡蛋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
所有的酒精都是一种抗凝血剂(防止血栓形成),而红酒里更含有抗氧化剂(防止心血管硬化)。所以,每天喝少量的酒对健康有益处。
5、人人都需要补充维生素。如果你每天都吃各种水果、蔬菜和全谷食物,同时喝适量的低脂牛奶以及摄入蛋白质,并且摄入合适的热量,那么你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大部分美国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们需要复合维生素。孕妇和营养不良患者则需要补充特定的维生素。
4、大量额外摄入蛋白质能强健肌肉群。和很多蛋白质增补剂公司所宣称的相反,大量摄入额外的蛋白质并不能使肌肉变大,除非你同时做大量的举重联系。日常的饮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对蛋白质的额外需求,根本不需要另外摄入额外的蛋白质。额外摄入蛋白质可能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身体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代谢掉多余的蛋白质,这很可能造成悲剧性的结果(例如痛风)。
3.如果你有ibs肠激综合症的话,那么吃纤维食品会有麻烦。有两种食物纤维,一种是可溶的,一种是不可溶的。不可溶纤维对ibs患者会造成麻烦。但是可溶性纤维却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可以避免因为ibs形成的便秘。可溶性纤维存在于大多数谷物之中。
(ibs: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过去ibs又被称为过敏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等,它的主要表现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伴腹泻(有时为粘液便)或便秘,临床上来就诊的患者中以腹泻型略多于便秘型,也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型。)。
2、锻炼完毕立即进食有利于恢复疲劳。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以后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以恢复肝糖元的储存水平,饮用小量蛋白质能提高这一效果。比如说喝低脂的巧克力奶,或者是碳水化合物饮料如给他力,这样对身体较好。因为它们能补充由于锻炼而丧失的肝糖元。但是蛋白质并不能促进肌肉生长,所以力量项目的运动员根本不需要在锻炼之后立即进食。
1、食用低血糖指数食品能预防ii型糖尿病。血糖浓度高并不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是因为身体对胰岛素的抗拒。食用高血糖指数的食品能引起体内葡萄糖浓度急剧上升,但是这只是糖尿病的外在特征,而不是引发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1盎司=28.350克。
1美制液体盎司=29.57毫升。
来自:/articles/view/1777/674译者:
营养学论文篇七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xx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王弘,柳春红,李美英,孙远明。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j].
营养学论文篇八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公共自行车。几种品牌的数百辆公共自行车堆积成两座“小山”,不少单车的车把、车篮等零件散落在周围地上,一片狼藉。
面对堆积成山的公共自行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公共自行车作为企业自身的资源,是需要善加管理的。纵然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标榜的企业,其技术与手段也是让管理服务更加完善,否则要在所谓的公共便利中谋求自身的价值与利益,便是一种滑稽的幻想。
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割开。就如同当年的流动小贩一般,自从公共自行车出现在街头,便遭遇了各种管理的困境公共自行车的议论文600字公共自行车的议论文600字。比如车辆被恶意损坏,车身上的二维码被贴上了牛皮癣广告,而此前媒体报道,四川成都城管干脆一次性收缴了数百辆公共自行车,理由是“非法占道经营”。
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公共自行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是提供公共自行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公共自行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公共自行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企业认为,只要将单车投放到市场,就达到了共享的目的;消费者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有辆单车骑就可以了,至于下一个人如何使用并不重要;政府认为,只要把乱占道的单车收缴起来,就实现了城市管理。
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投放到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这个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市场要用主流方式推广良好的出行方式,实现健康运营;社会也要积极参与,诸如以社会信用积分的方式鼓励自觉维护秩序者。今天为公共自行车花些工夫,将来才能让更多共享经济产品顺利落地。
营养学论文篇九
美国营养学在20世纪初的发展,奠定了当代营养学的基础。通过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美国营养面貌。其发展脉络是以笛卡儿分解思想走向纵深,然后自然科学思想的兴起,到近代同时横向发展的概况。部分开始重复古典营养学的历史,通过对现代的实验总结,印证古典营养学的指导性意义。
在数据化方面,美国营养学进行了机械化和工具化的演变,并试图以营养素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并进入一个整体和系统研究阶段,通过系统研究思想寻找一个生命密码信息,以指导和反思过去历史中营养学的经验对错。以美国新的金字塔饮食结构为代表,美国金字塔的模式重新回归古典营养学精髓,其中与中国《黄帝内经》提倡的复合思想一致,在细节领域细化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念,学界认为属于回归自然趋势引发的走向。
日本营养学的发展源自饮食健康的指导,在国家法规和相关规定的支持之下,日本经过了饮食指导、保健立法、营养临床、营养师制度设立、营养课程普及的阶段。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具有连续性和执行强的特点,国家配备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健康干预。日本的饮食模式悄然发生变化,走向高蛋白、高脂肪等方向,在历史描述的饮食领域,有所脱离。当代日本营养机构正采取纠正行动。本文对于了解和研究当代营养学发展脉络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典营养学源远流长,距今有7000年历史。古典营养学详细叙述了历代营养名家、养生学者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发现,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营养典籍。古典营养学的思想核心是整体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饮食、养生领域的规律性阐述,影响至今。古典营养学的饮食观、营养平衡观、自然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观、营养临床原则等方面,对当代营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指引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价值。古典营养学的未来走向,将为人类探索营养学的本质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古典营养学起源较早,具体时间无法考查。《黄帝内经》属于我国最早记载营养学、医学理论的专著,距今多年。但是该书仍然很多地方采用“上古之人”的语句,那么,2000年前的作者,还认为有更古代的人流传下各种经验,就无法知道最早的时间。一般认为中国的文明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距今仍然有7000多年历史。
经过亘久历史的传承和积累,中国古人创立了众多的营养学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的复杂程度超过了当代人积累的经验范围,无法逐一研究透彻。在这样的现状下,学者专家无法系统性地掌握完全如此浩瀚复杂的工程体系。多数专家选择了研究某一部专著或者某一个理论。比如选择专门研究《黄帝内经》或者《伤寒论》等著作,或者研究阴阳理论、五行关系、四气五味等理论,或研究各个营养大家形成作品的线索或年代,但是都无法穷尽里面的精华和奥妙。
营养学论文篇十
[2]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03)。
[3]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医学信息。2004(08)。
[4]玛丽亚。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浙江大学2012。
[5]田卫卫。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李婧。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4。
[7]任洁。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8]王宝丽。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12]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3]曹艳辉。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4]谢晓方,姜震。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12)。
[15]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微型电脑应用。2001(11)。
[17]刘杰。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9]赵星星。《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0]杨连初。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02)。
[21]崔冬华,赵耀原。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山西医学院学报。1995(04)。
[22]马静,王冠雪。重视对中医专家系统的评价[j]。北京中医。1995(03)。
营养学论文篇十一
武汉风景区的公共自行车被物业管理人员强行运走并丢弃在沟内,导致车辆损毁,我认为这一做法欠妥。物业管理人员应先与公共自行车公司做好沟通,而且单车公司在盈利之前应先考虑景区管理状况并与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协商。沟通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语言是心灵的钥匙。只有我们诚心沟通,团结协作。才会达到纷彩共赢。”
沟通能开启理解之门,帮助我们化解矛盾。
公共自行车事件发生后,我们认真反思,究其根源是双方没有进行沟通,只顾自身利益而未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单车公司在实施优惠政策之前诚心地与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沟通,还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吗?不会,双方中只要一方能心平气和地与对方协商,商讨出合作共赢的良方便能化解这个矛盾,避免由此造成的管理不力以及经济损失问题。如果政策合理还能优化管理增加客流量,从而实现纷彩共赢。
沟通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实现合作共赢。
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社会与他人紧密相连。所以,我们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这就需要沟通,需要换位思考。景区单车事件中双方都未曾换位思考过。以至于没有做到及时沟通解决矛盾,从而引发严重后果。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他们之间矛盾的涣释有人说是因为蔺相如的宽容,但我认为更多的是沟通。如果蔺相如早些将自己的为国着想的想法告诉廉颇,那么一心为国效力的二人便可早些携手合作共同振兴楚国。
沟通应诚心相待,和谐才能共赢。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深情地说:“假如还有明天,我将把冲突与对立写在冰上。然后等待太阳的升起”。沟通将会是融化冰的太阳,带给世界明媚而温暖的阳光,让冲突双方实现纷彩共赢。
营养学论文篇十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目前的《食品营养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应用脱节、知识点繁多易混淆,以及课本内容更新慢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食品营养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多元化教学法的引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与考核方法。
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对象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共160名,其中级和级分别为78人和82人。传统教学法(对照)的教学对象为我院级和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共152名。
多元化教学法的考核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试为主,学生通过期末记忆知识点来提高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增加了学生期末的学习负担,忽略了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后,成绩的考核方法也应多元化,将学生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其中平时考核还可以细分为:出勤考核10%,小组任务20%,翻转课堂20%。
多元化教学法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引入经典案例,引发学习兴趣。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分析和解决营养学相关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营养与肥胖》一章中,引入了中国名著《红楼梦》的经典减肥食谱“牛乳蒸羊羔”,配合丰富的美食图片以及简短的制作视频,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在《缺铁性贫血》一章中,引入了中医气血诊断和调理法,先介绍如何通过脸色、眼睛及手掌的观察来判断人的气血水平,然后介绍中医养生的调理方法,并结合营养学介绍饮食的调理方法,最后以学生自己为案例,分组观察气血水平,并设计出调理方案。
融入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课本更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中融入前沿知识,超越课本内容介绍学科动态,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营养与相关疾病》一章中,引入目前国际最前沿的人类基因组学和食物基因组学,从基因层面探索慢性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营养学的预防方法。
利用翻转课堂,启迪学生思维。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为主动学习、学生参与、混合式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放在课下完成,课堂上老师由授课转为引导,实现解答疑问和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如在《营养学基础》一章中,涉及到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功能,以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时容易混淆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7-8人一小组,要求调查各组员的营养素缺乏情况和缺乏的可能原因;在课堂中,先由每个小组组长讲述各组员的营养素情况,然后由教师总结各组学生的营养素情况,选择几种重要的营养素,讲解其作用机理及食物来源,最后将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设计行之有效的营养调理方法。
开展相关竞赛,巩固应用能力。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院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学科竞赛,如营养美食烹饪大赛、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竞赛以及食品营养配餐竞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为学生课本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上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效果与分析。
多元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多元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学生成绩均分提高了9.3分,及格率上升了15.5%,优秀率上升了17.8%。这说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深刻,明显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认可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学习兴趣与热情、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和总体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率为100%,不存在“不大理解”的情况;分别有78.75%、56.88%和68.12%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思维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认为多元化教学法对此三项有帮助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九成;有86.25%的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法非常满意,期待这种教学方法延伸至其它课程。
结论与展望。
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引入,使学生在总体成绩、知识理解、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均得到提高,为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单一的依靠教学和竞赛的模式毕竟有其局限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进入社会和服务社会,所以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去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是未来营养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营养学论文篇十三
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几大菜系中,鲁菜以其咸鲜脆嫩、讲求原汁原味、制作精细而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山东以其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优势,为鲁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山东,生猛海鲜、蔬菜水果、粮食肉类、野菜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鲁菜又逐渐形成了济南、胶东两地菜系,分别代表内陆和沿海的地方风味。济南,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名厨云集,利用丰富的当地资源,全面继承传统的烹调技艺,广泛吸收外地经验,把东路福山、南路济宁的技术融为一体,达到了精湛完美的烹调境界。济南菜取料广泛,无论山珍海味还是瓜果蔬菜,即使是平时极为平常的芹菜、豆腐和畜禽内脏等皆可制成美味佳肴。济南的饮食业历来十分兴盛,原有的聚丰德、汇泉楼等曾经久负盛名的老店均以经营济南传统风味菜闻名。胶东菜的发源地在烟台,以烹调海鲜见长,曾经的宫廷御厨有很大部分都是烟台福山人,福山菜馆遍布于世界各地,对世界烹饪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鲁菜历史悠久,推崇传统。长期以来要求刀工精细、火候精准、烹调方法全面,尤以爆、塌、炒、炸、熘、扒见长,口味以咸鲜为本,精于制汤,对海珍品和小海鲜的烹调别具特色。传统鲁菜既讲究真材实料又讲究丰满实惠,至今仍有大鱼大肉、大盘大碗的特点。此外“汤”被认为是鲁菜的灵魂,分为“清汤”和“奶汤”两种,都是用鸡、鸭、猪骨、猪肉等为原料熬制而成。在山东,无论是海参、鱼翅、干贝、大虾等高档海产还是鱼、蟹等普通原料,经过一番巧手烹制,都可成为鲜美的佳肴。仅仅胶东沿海的比目鱼,能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就可制成数十道菜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
二、鲁菜发展现状分析。
鲁菜作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较早地成为独具个性风味的菜系。在北京,经营鲁菜的饭店非常多,当年的“八大楼”享誉京城。然而近年来,鲁菜的特点被其他菜系借鉴吸收,特色不再鲜明,同时从业人员思想较为保守,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市场运作观念,给人日势渐微的感觉。餐饮业有目共睹,南方菜系近年来盛行,川菜、粤菜和淮扬菜等占领我国北方餐饮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与低迷的鲁菜形成鲜明的对比。鲁菜究竟能否突出重围,传统鲁菜的潮流能否卷土重来是业界人士以及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形势的严峻让很多人开始为了鲁菜复兴而积极行动起来。例如鲁菜的发展经历了从过去调味品单一到调味品的多样化普及,从以咸鲜口味为主到出现了复合味,从原料使用的大众化到高端、西式烹调原料的选择等等一系列发展突破。目前鲁菜主要从原料、调味品、口味、技法、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当前的形势看来,只有创新,才是鲁菜发展的唯一出路,但是这条路怎么走,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是业内专家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三、鲁菜在营养方面的突破口。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现代人对于菜肴的营养越来越重视。鲁菜在创新的同时必须要符合现代人的营养需求。
1.鲁菜的调味要符合营养要求。
据研究表明,人体对于食盐的摄入量和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鲁菜讲究“咸鲜”,必须要注意不能“大咸”,口味要淡,可以重点突出“鲜”。现在备受消费者推崇的饮食原则就是“本味”主义,就是感受到原料本来的鲜味。比如盐水大虾、清炖鲫鱼、海蛎子炖豆腐等都突出了本味的特点,鲁菜的创新与发展不可以摈弃“原汁原味”这个特点,相反要发扬光大。食物中具有“鲜”味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谷氨酸、肌苷酸、鸟甘酸、琥珀酸等,它们是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可以考虑在烹调菜肴时多采用动物性食物制的汤或者加入适量动物性原料以提高菜肴的“鲜”度。这种做法虽然会导致制作成本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越来越追求品质。食盐的使用应该适量,尤其可以考虑引进西式烹调的多种调味品来配合本土调味品,突破传统研发多种复合味。此外,“中庸”的思想在调味方面也可尝试有所体现。味道讲究调和,使菜肴没有偏味,没有大辣、大咸、大甜、大生、大酸等突出的刺激性味道,追求五味调和百味香,大味必淡的境界。在鲁菜创新的过程中,调味创新是很重要的方面。
2.鲁菜的烹调技法符合营养要求。
长期以来,鲁菜一直高度重视技术水平,以及烹调技法的体现。在人们看来,烹调技法是为烹饪艺术以及人体健康服务的,不应该过分强调。在鲁菜创新的过程中,不要受烹调技法框框的制约,要大胆地进行改变。现代人的理念已经不同于过去。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艺术体现手段非常有限。消费者只能从烹调技法和技术层次来欣赏烹饪艺术。但是现在,艺术体现形式多种多样,器皿、装饰、造型、营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人对于烹饪艺术开始追求多层次,多层面。鲁菜中能够很好体现菜肴营养价值的烹调技法应该大力弘扬,而且要深入研究,追求极致,像上浆挂糊、旺火快炒、蒸、炖等等。而煎、炸、烤等技法可以适当运用,以丰富烹饪艺术的多层次表现。营养与品味应该是鲁菜今后发展的两大方面。尤其是参加鲁菜创新比赛,选手尽量不要为技术含金量所制约,应该全方位追求烹饪的艺术表现形式。
3.鲁菜的原料选择符合营养要求。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地处胶东半岛,延伸于渤海与黄海之间,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山东盛产小麦、玉米、红薯、高梁、谷子、大豆等,花生产量居全国首位。蔬菜果品不但类型繁多,而且有许多优良品种,章丘大葱、苍山大蒜、潍坊萝卜、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等全国闻名;刺参、鲍鱼、对虾、扇贝、加吉鱼、黄花鱼、八带蛸、海蜇、海带等产量巨大;调味品品种丰富,像即墨老酒、青岛啤酒、烟台红葡萄酒、临沂八宝豆豉等等。总而言之,鲁菜在原料方面较其他菜系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营养学提出烹饪原料应该“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等等,从原料的搭配角度进行创新是鲁菜的又一条出路。例如西餐,有时一道精致的菜肴其中无论是主配料还是调味料种类非常多,能让消费者体会出层次的分明,营养的丰富。老鲁菜对于烹饪原料的搭配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主料甚至只局限于一种原料,使得菜肴的营养价值比较低。选择优质、新鲜、特色鲜明的原料,加以匠心独具的搭配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创新效果。
4.鲁菜的宴席符合膳食平衡原则。
鲁菜宴席发展历史悠久,到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基本上被行业所认可。但是宴席必须要注意营养价值的体现,符合人体膳食平衡原则。而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真正接受过高层次营养学教育的人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技术方面的权威,这就使得在鲁菜宴席营养学方面的研究人员非常少,而且知识深度不够。鲁菜宴席的教科书急需有新版本问世。正常来讲,每一桌宴席的能量值都应该进行计算,应该向消费者提供制作精良、品种较多,份量较少的食物,而且整桌宴席要体现出酸碱平衡、能量供需平衡等等膳食平衡原则,这是今后鲁菜研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颠覆食物能量过剩的时代,要创造营养当道的新时代。作为烹饪工作者,必须在宴席改革方面下大工夫,必须要抛弃传统中不符合现代要求的东西,只有轻装上阵,鲁菜才可能真正发扬光大。
营养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空洞和方法机械的突出问题,政务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以及“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2]。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高校开始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与专业课程教学要素相结合的问题[3]。这种改革不仅是指在形式上采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处理好专业课程如何学、学什么等关键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来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改变专业课程教学“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本科专业课程中,“互联网+”专业信息资源给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最显著。
一、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空洞。
尽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但教学内容空洞依然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主干课程的理论都产生于西方,因而国内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基本都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为蓝本,脱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4];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讲述的问题与党政机关事务密切相关,问题的政治性强,信息公开程度低,长期以来外界很难知晓其真实信息,尤其是在我国,政务信息的披露十分谨慎,任课教师往往不能了解真实的公共管理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基本无专业信息资源可用。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公共管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单纯地介绍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例如,在讲述《公共政策学》政策过程理论时,教师往往只能讲述布鲁尔()和德利翁()很多年前提出的“阶段论”(thestagesheuristic),并将政策过程理想化地划分为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分离的环节,而对于我国独特的“边制定边执行”的“政策试点”机制等相关内容鲜有涉及。
(二)教学方法机械。
教学内容空洞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学方法机械,我国任课教师往往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较少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部分教师对西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导致教师在讲授时经常是机械地、苍白地对理论进行介绍,无法激发学生对我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组织结构时,仅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什么是“科层制”及其特点,什么是“管理宽度”,什么是“管理层级”等,而对于我国从中央政府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盟)、县(区、自治旗)、乡镇(街道办)等各级行政组织体系的复杂结构及其职责配置不了解,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随着政务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治理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的方针政策、数据资源、管理过程甚至是核心的决策过程,已经基本全方位、关联性地通过网站、移动政务平台、政务微博等载体公布于众,真实的“公共管理活动”逐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现。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将会对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为走出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
(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互联网+”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是“拓展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5]。一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教学内容的宽度是指教材容纳的教材章节数量,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教学内容从章节数量有限的教材延伸到了各级网站甚至是全球各国网站的全部内容,其能够提供远超出教材章节范围的教学内容。例如,loom&uk著名公共管理导论教材《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经》,对美国国家行政、联邦制与府际关系、联邦预算、美国公民行动等内容的讲述中链接了大量网站信息资源。此外,类似因“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的到来,的《公共政策导论》、nicholashenry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无限延展的教材”。二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内容的深度是指某个章节知识点的纵深程度。“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能够以提供现实案例和数据资源的方式深化传统教材文字表述的理论内容。例如,的著名公共政策导论教材《理解公共政策》,在讲解美国的刑事政策、健康与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时链接了丰富的源于政务网络信息的案例资源和数据分析资源,使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具有立体化和通透性特点。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教材而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深度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提供了教学内容本土化的途径。所谓教学内容本土化就是注重总结和讲述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实践,以及基于实践提出的理论。例如,近年来在《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中,有学者尝试提出“职责同构”“政策试点”“协商民主”“党管干部”等本土化内容,但基本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丰富的实践信息,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了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政务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获取方式的便捷,为教师广泛使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方法提供了现实条件。例如,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真实的、可供讨论的案例,如果所需的教案案例都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般高校教师不可能做到,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提供海量的案例原始信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所指出的,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在第一手调查资料之外,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公共管理案例的途径。其次,可以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囿于有形教室课堂的局限,能够实现“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并提供“永不下课”的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热闹一下,教室外就抛脑后”的状况。例如,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探讨式教学,丰富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室课堂外开展自主式和研究性学习,甚至能够吸引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自10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网站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持续实施了10多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尤其是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国从中央层级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的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机构的政务信息甚至是内部流程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而如何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有效运用于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见图1),其包括持续循环的5个环节。
(一)分析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方位调查,确定“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中挖掘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形成学生和教师在公共管理类各门核心课程、各章节教学中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详单。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教学资源体系开发。
“互联网改变了知识的存储、流动与获取方式”[6],“互联网+”政务信息为教师挖掘“实践中的公共管理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以“互联网+”时代各级各类党政机关网站、非政府组织网站、官方媒体网站,以及相应机构的微博平台、移动政务平台等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参照《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范围,运用信息资源挖掘理论,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其中,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可以直接获取开发的资源,如网站上的政策数据库,也包括需要间接挖掘和加工分析处理的资源,如统计部门网站上的公共管理行业数据。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课程教学设计。
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中以基本章节为依据,重新设计和安排每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教学体系,形成系列规范性的教案或自编教材。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中关于“我国政府结构”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各级政府的网站,在讲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网站直接观察不同层级政府的架构。
(四)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
互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而“互联网+”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7]。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要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探索“模拟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模拟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当场展示公共管理的“真实面目”和“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政务信息资源,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其彻底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理论的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均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在线互动技术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并评估每门课程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下一轮“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营养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主要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入手来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做出预测与指导。
关键词:公共管理;模式;选择。
前言。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公共管理事业上的选择则变得尤为重要。
公共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管理功能的定位以及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法。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研究。
1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发展及现状。
1.1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在公共管理领域里,政府是绝对的统治者,所有的公共服务都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是绝对的一元化管理模式,这种绝对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了公共管理参与意识淡漠、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目标实现偏差进而导致整个公共管理模式僵化,无法实现公共利益共享,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市场经济下多元主体的公共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阶段,但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政治体制及公共事务本身的层次性、复杂性,我国开始了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尝试[1]。
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多元公共管理主体系统。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得到强化,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到调整,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而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分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使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模式下共有四类主体组成:第一类是人民群众,第二类是直接掌握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广义的政府),也可称为权力组织;第三类是执政党,它在权力组织的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有着正式的、合法的、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第四类是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包括各类政治团体、依靠法律和政府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
其中人民群众是基础主体、共产党是关键主体、政府是核心主体、非政府公共机构是新兴主体。
这个相对丰富的多元系统大大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它的不足依然明显。
1.3我国公共管理现存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我国政府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影响,官僚制思想严重,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都以采取“政府干预”的模式为主,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公共管理的发展而言,传统行政管理理念中,官就是为老百姓做主这种想法仍然存在于公共管理事业中。
在这样思想的潜移默化下,在政府公共部门任职当官的人往往把自己当作权利的所有者和社会的主人,而把公共权力的真正所有者-公民当作公共权力指向的对象,从而强调公民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服从义务。
长此以往,公民也习惯于服从政府的“管理”,以致依赖政府和官员们替自己做主[2]。
在这样扭曲的理念下,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和公共权力所有者-公民之间就产生了实际的距离。
2对公共管理模式的分析。
2.1干预模式。
公共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管理模式。
在这种公共管理模式下,市场对公共管理的参与是间接的。
公共管理干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代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设计的“官僚模型”。
2.2市场模式。
公共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管理过程的公共管理模式。
在这种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对公共管理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3]。
公共管理市场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选择即非市场的集体选择,亦即政府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提出: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制度中的交易行为大体遵循着同一种模式,即“经济人”模式。
经济人模式的共性在于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公共选择并不具有永远正确的天赋。
由于一些政府纯粹是为官僚机构的自身利益而不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对社会只能产生负效应而不是正效应,因而也就遭遇着失败的危险。
那么,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原因又在哪里呢?对此布坎南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政府政策与工作的低效率,其原因在于政府组织间缺乏竞争,政府部门缺乏降低活动成本的激励机制,政府机构的自我膨胀以及政府监督信息不完备等。
为了补救失败,布坎南提出必须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改善官僚制的运转效率;改革赋税制度,通过限制政府税收收入而限制政府权力;创立新的政治技术以约束政府权力,使公共选择最大限度地接近公众的实际价值偏好。
3对公共管理模式的而正确选择。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行政环境会随之改变。
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究竟采取何种模式更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切身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今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取向问题。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化模式和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优良传统,我认为可以关注四种公共管理模式取向,即企业化模式取向、公民参与模式取向、放松规制模式取向、社区政府模式取向。
对于现实中国而言,选择适合的公共管理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这种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公共管理各种模式(尤其是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进行理性评价和对现行行政体制进行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
企业化模式,是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市场化的公共管理模式。
在企业化模式下,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学习借鉴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手段于公共管理事务中,以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化模式对提高我国政府绩效、增强我国政府的竞争性、培养我国政府真正地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等方面,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民参与模式,是指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能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发挥民智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这里的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指社会大众的参与,还包括在政府组织层级关系中,位于中层和基层组织中的公务人员的参与放松规制模式,是指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要适度去除一些繁琐的规章制度和繁杂的行政程序,使行政公务人员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来从事新的创造性的工作,以使政府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政府的公共管理新途径。
如果说以上的三种公共管理模式取向,是主要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话,那么社区政府模式就是主要来源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优良传统。
社区政府模式,主要是指发扬民主革命时期边区政府和建国初期城市街道居委会的亲民模式。
社区政府模式,对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建立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我国亲民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等方面将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以上文字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创造有我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
应继续发扬我国政府的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的政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张德信、薄贵利、李军鹏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6(2):15.
[3]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20(4):28.
公共管理的新范式【2】。
摘要: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
在此网络结构中,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功能要素。
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网络结构;协调;整合。
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新的寻找“公共部门协调与整合机制”的改革运动。
这一趋势不仅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被称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先锋的盎格鲁一撒克逊国家非常明显,而且在其它并没有致力于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国家也日益显现。
一、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