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论文文献(优质20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望,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规划。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观点。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农业论文文献篇一
[3]程叶青,张平宇.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6):925-931.[4]邵立民.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1):23-26.
[10]杜华章.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12).
[11]漆雁斌,陈卫洪.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j].农村经济,2010(02).
[12]张海英.江西省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1(06).
[13]陈俊红,姜翠红,李红.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进程评价及建议--以大兴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0(11).
[14]罗吉文.低碳农业经济效益的测评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0(04).
[15]董魏魏,马永俊,毕蕾.低碳乡村指标评价体系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2(01).
[16]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17]田万慧.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18]李晓惠.低碳农业研路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19]周勇.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0]魏斌,张灵菲,葛庆征等.低碳农业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2(04).
[21]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08).
[22]左上歧.绵阳低碳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路径[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
[23]梁清园.广东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05).
[24]李光全.沿海发达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1(06).
[25]程叶青,何秀丽.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1-7.
[30]潘华盛,张桂华,祖世亨.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影响极其对策的研究[j].黑龙江气象,2002,(4):7-12.18.
[31]俞海,黄季焜,scottrozelle等.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3,25.
[33]梁世夫.粮食安全背景下直接补贴政策的改进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5,(5):4-7.
[34]朱俊林.三峡工程与江汉平原农业持续发展[j].生态学,2010,(2).
[38]杨邦杰,郧文聚,吴克宁.国家粮食核心区的保护与建设-黑龙江调查报告[j].中国发展,2009,(2):1-4.
农业论文文献篇二
[1]李佳穗.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11(6).
[2]王亚辉.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现代农业,2011(10).
[3]梅冬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4]郭莹.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d].天津大学,2012,12.
农业论文文献篇三
[1]李佳穗.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6).
[2]王亚辉.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析[j].现代农业,2011(10).
[3]梅冬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4]郭莹.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d].天津大学,,12.
农业论文文献篇四
(1)转变农业文献工作观念,充分认识信息时代图书馆完成组织文献到组织知识的转变,将以传统的文献载体为对象的一般描述性揭示,逐步深化到对文献所包含的各种专题信息单元的开发利用。
(2)将开发特色农业文献信息纳人日常工作计划。做好社会调研,找准经济服务的切人点,明确信息开发工作的定位,活化静态文献,力求信息产品适销对路,发挥更大效益。
(3)建设地方特色农业文献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文献传递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只有建立相应的通用性、标准化的数据库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非常重要,一般采用国内现有的标准书目数据库套录。
3开发地方特色农业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地方特色农业文献的收集,采集渠道以现刊、内刊并重;载体形式以录像带、光盘等各种载体齐收;特别注意收集与地方特色农业相关的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为主的图书文献,经过努力要初步建成比较齐全、系统的地方特色农业文献信息体系,这是开发利用特色农业文献信息的成功所在。
(2)收集内容要新颖,要有开发价值,尤其是注意收集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最新科技动态。
(3)满足读者各种检索要求,是开发特色农业文献的宗旨。为了方便读者,我们的做法是:在主题下。先把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以文摘形式著录其后,供读者参阅,其次是研究本专题的原始文献文摘。
1995年我们为宁夏广夏集团大面积种植麻黄提供了信息服务,从1995年至今,宁夏广夏集团。民族化工集团、上海实业集团投资几千万元,大面积种植枸杞、麻黄,并建枸杞、麻黄加工基地,形成种植力工产品一条龙的产业基地,正是他们看到了枸杞、麻黄的开发前景和国际市场。
社会的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开发利用地方特色农业文献,是图书馆工作者参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农业图书馆工作者要根据本身工作性质和学科特点,始终坚持在区域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从本地实际需要和经济建设的特点出发,选择本地经济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服务工作,这是农业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姚武斌,浅谈我国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农业图书情报学刊,,(3)。
(2)韩福恒,特色化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2)。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增刊。
农业论文文献篇五
4.邓启明。基于循环经济的浙江现代农业研究:高效生态农业的机理、模式选择与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7.
9.范志仁。加快福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福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分析[c].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层论坛交流材料,南京,2006:201-208.
农业论文文献篇六
[1]曹建国,孟德.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农户需求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j].中国农技推广,,(10):25:1.
[2]姜婧.日本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吉林:吉林大学,:1.
[3]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情况交流[j].,33(7):1.
[4]彭蓉.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3):1.
[5]张业忠.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13):1.
[6]李明珠.农业技术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
[7]张彦军.潍坊市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2.
[8]武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d].湖南农业大学2012:3.
[9]周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3.
[10]魏冉.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3.
[11]丁长发.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经验与启示[j].甘肃农业.2010(03):3.
[12]徐彬,里昕,揭筱纹.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困境及新发展思路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04):3.
[13]孙大为,王岩,张淼,邓春辉.浅谈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j].杂粮作物.2010(04):4.
[14]揭筱纹,程君凤.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探索[j].农村经济.2009(02):7.
[15]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j].农业技术经济.2009(01):7.
[16]胡瑞法,李立秋,张真和,石尚柏.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示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1):7.
[17]黄德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2):7.
[18]吴仲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j].红旗文稿.2009(19):8.
[19]汪朝晖.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与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5):8.
[20]何蒲明,黎东升.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走出困境[j].农业科技管理.2005(05):9.
[21]元曙波.阳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查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0(07):9.
[22]刘新杰,黄千建.湘潭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09(s1):9.
[23]乔方彬,张林秀,胡瑞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03):10.
[24]申红芳,廖西元,王志刚,王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收入分配与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省(区、市)44县数据的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0(02):12.
[25]王志刚,阮刘青,廖西元.农技推广与农户满意度浅析[j].中国农技推广.(09):12.
[26]陈超,周宁.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技术选择渠道的影响——基于全国十省农民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09):13.
[27]廖西元,王志刚,朱述斌,申红芳,胡慧英,王磊.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07):13.
[28]曹建民,胡瑞法,黄季焜.技术推广与农民对新技术的修正采用:农民参与技术培训和采用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06):15.
[29]刘伯龙,竺乾威,程惕洁著.2005.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6.
[30]李小云,左停,叶敬忠主编.2005.中国农村情况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6.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年中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6.
[33][德].阿尔布列希特等.农业推广-基本概念与方法[m].高启杰,肖辉,吴敬业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4-90:17.
[34]任晋阳.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8.
[35]李维生等著.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8.
[36]章之汶,李醒愚.农业推广[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9.
[3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830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30):6-8:20.
[38]刘良军.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21.
[39]王建明.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与推广模式及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0(01):20.
[40]郭建强,高英,冯开文.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j].中国渔业经济.2010(03):21.
农业论文文献篇七
地方特色农业文献与地方文献不同,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史地等人文自然状况,如:“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记录根据,有较强的历史资料性。
地方特色农业文献,是基于一个地方的生物资源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一定的独特价值而形成的文献。它们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特色农业文献数据库相继建成。如: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牦牛文献数据库”,新疆农业科学院图书馆“长绒棉数据库”,青海农牧学院图书馆“高原生物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成,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文献保障,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农业论文文献篇八
5.韩俊。中国农业现代化六大路径[j].上海农村经济,2012(11):4-8.
6.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洪艳。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一以湖南为例[d]中南农业大学,2009。
10.黄锡富,胡宝清。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_式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8,(2):128-b2.
农业论文文献篇九
随着我国发展的农业技术,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由此相应地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了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中职农业专业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教育;农业专业;中职。
为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将创业教育工作切实推进,旨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纵观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还有诸多问题存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诸如没有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提升农业专业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极有必要采取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
(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短缺农业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农村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农业专业,担当着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为此,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视野,能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也急剧增加了毕业生的数量,使更多的中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对学生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回乡创业,大展宏图、打拼一片天地,既可以将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还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岗位,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的新格局。
(一)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从思想观念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地结合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由此对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其次,因为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一些中职学校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大在资金、实践场所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力度。因为欠缺这些保障,对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同时也没有普遍在学科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而在农业专业中,即便开设了这门课程,也具备不合理的设置。主要表现为刚性教育计划没有统一、缺乏灵活的课程安排。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未能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传授的一些知识,并不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和管理一线。为此,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应通过创业教育的推行,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进行改革,促进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创业指导课程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农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应向综合化教育转化。将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对农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专业课程体系应由纵深型转变为复合型。从单纯的传授职业知识向创业谋职方向发展,突出技术性课程,将其系统性和理论性淡化。加强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强化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生产经营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一支过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高素质创业教育的保证和前提,就是雄厚的创业教师师资队伍。为此,中职农业专业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的课程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进修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测评,完善考核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以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在职业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实提升农业方面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出贡献。
[1]李谢颖。探析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j].学子(理论版),2015(2).
[2]韩岚岚,樊东,赵奎军。新世纪农业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4).
[3]郑玉艳。高职设施农业专业“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4]张志玲。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014(2).
[5]魏美华。农业专业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4(36).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
[1]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杨文飞,钱新民。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4.
[2]孔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展望,2015:1.
[3]汪志龙。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6.
[4]石明权,潘正茂,陈宏。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3.
[5]袁纪东。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陈元将。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4.
[7]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一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涵义,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有选择地实行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可能性。
股份制是一种财产的组织形式,是由若干不同的所有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出资组成,出资人的收益按其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兼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特征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目前,各类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以财产清晰为前提,以商品性和盈利性为主要目的,因此,实行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有条件的。对于科技部门来讲,原则上是只有那些直接为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服务、完全产业化的科技活动才可适当引人股份制机制,原因是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满足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要求的上述条件。具体来说,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软科学服务活动和为经济建设提供专项研究的活动,适宜采用股份制方法,而经费半靠国家财政投人半靠商品化取得、盈利不能保证股息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的科技活动则不宜采用。经济收人持续稳定增长并达到经济自立的开发性农业科研机构和民办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造,以企业化、产业化为主体的新兴农业科研机构的筹建,农业新技术企业的创办和农业科技成果企业化、产业化的转化活动,可有选择地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而属于体制改革“稳住一头”的部分农业科技领域不宜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而且,由于农业科技工作一般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并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大多数农业科研机构仍需要国家在经费上的扶持与资助,为此在农业科技领域引入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有条件的、局部的。
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探讨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有选择地实行农业科技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科研范围已从以单二种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主要对象拓展到新农药、专用肥、畜(蚕)药及疫苗制剂、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农用工业,特别近几年来农村产后加工业迅速崛起,把农业科研工作推向第二产业的研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又提出了乡镇规划、环境保护、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开发工作不断加强,为农业服务的`科技第三产业正在形成。这里以二、三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农业科技工作容易形成商品化、产业化。
(二)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开发性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在科技活动中谋求经济利益,逐步走向经济自主。
(三)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农技部门的改革已走在农业科研单位的前面,部分县(市)已把农业局改为农业服务公司,农技服务从无偿走上了有偿,加上农业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己成为科技长人生产的重要方式。为此,有必要引人新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四)执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方针后,从农业科研队伍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可以以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作为劳动人股,有利于股份合作制的形成与开展。
二、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引入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筹集并使用资金。农业科技发展所需资金量较大,单靠国家一个投资渠道已有相当困难,采用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有利于缓解资金问题。进一步讲,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不仅是筹资的渠道,而且把筹资与投资合二为一,有助于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这有利于改变农业科技发展资金使用土存在的各种无效性、重复性、滞后性和社会不急需研究的项目占用资金等问题。
(二)有利于引进新的经营机制。有选择地引入以赢利为目的的股份制一与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引进新的经营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力量的重新配置。为解决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提供了新机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既能明确有形资产的产权,又能确保无形资产等知识产权的价值,使农业科技成果在进人生产领域中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既维护科研系统的切身利益,又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同时,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还有利于科技合作的国际化。总之,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能够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之间、科技与经济之间建立起新型的技术经济体系。
(三)股份合作制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农业科研单位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因为股份合作制是兼股份制与合作制两种特征的资金与劳动相结合的新型组织形式,农业科技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从农业科研单位分流出来的科技人员转人农业生产领域中,进行技术承包,以技术(主要是科技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人股形式,参与资金与劳动的结合,形成股份合作制的合作方式这不失为开发性农业科研单位改革的方向之一,它既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分流和成果增值,壮大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实力,又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一)思想认识问题。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我国8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股份制在世界范围内已有粼洲)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经营机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不是特定的所有制,不存在特定的社会属性。而农业科技系统中普遍表现为思想比较保守,依赖性过强,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较弱。在条件较成熟的农业科研系统及部门引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必须加强和统一人们对它的认识。
(二)人才结构问题。农业科技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缺乏经营型人才,这卞要是几十年来的僵化体制所造成的,为此,农业科技系统中必须强化经营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_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三)国家股权的设置问题。农业科技工作很难完全脱离国家的资助,这就涉及到国家股权的设置。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人渠道较复杂,有必要研究国家股权设置等问题。
(四)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中,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少,在许多领域根本就不受国家的保护;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也很不足。为此,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将成为农业科技殷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一大障碍,对深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相当不利。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二
近年来农业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重庆作为内陆政策洼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策源地,成为台湾农民创业园进军西部的必选之地。至2011年,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都一直秉承批复精神,坚持“农游”结合的理念,大力引进台湾特色休闲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以台为主、以农为主”的原则,把重庆台农园建设成为“台湾农业进军大陆西部的首选地、山地高优种苗产业的聚集地、都市休闲体验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农业旅游的概述。
重庆台农园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地处重庆市北碚区,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旅游资源特别丰富;高校人才及当地传统农民技术的人力资源优势。现阶段,重庆台农园积极发展三大模式并进的农业旅游:一是以传统观光为发展模式的`农业旅游,将园艺观光和特色农产品作为主要卖点,目前其拓展区嘉年华、农谷先后举行过刨猪盛宴和腊梅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二是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模式的农业旅游,结合重庆本地和宝岛台湾的不同民俗,形成了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如已建成的原住民广场和建设中的台闽老街、半岛酒店、温泉风情园等。三是以七个拓展区为依托的农业旅游,包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江东花港、名优珍稀鱼类繁育与养殖基地―――大地渔村、特色名贵腊梅花生产示范中心―――重庆农谷、美丽乡村―――嘉年华、彩叶观赏植物生产示范中心―――多彩园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金峡桃园、优良畜牧养殖基地―――胜天牧野。
三、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旅游营销模式的现状。
1.以特色农产品、园艺观光为主的体验式营销模式。将台湾风情作为依托,开辟了大量的农场以及台湾风情体验区,有原住民广场和台湾风情街等。园区在开发美景的基础上还引进了许多台湾水果和高新技术的农产品,如台湾葡萄、多口味草莓等,使游客在视觉和味觉上享受到台湾独到的异乡风情和别样的滋味。
2.以渝台风情为主的文化营销模式。由重庆本土文化做依托,在重庆自有文化中将大量的台湾饮食文化、商业文化融入其中,充分挖掘渝台两地在历史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深厚渊源,通过开展纪念性活动推广渝台文化的风采。通过调查,70%的人认为渝台风情的结合很有新意。(如表1所示)。
3.以核心区与拓展区结合的周边带动模式。重庆台农园核心区较晚于拓展区的开放,由拓展区聚集的人气带动了核心区的发展,形成了台农园核心区与拓展区沿线的旅游线路。游客在附近的选择增多,甚至可以进行两日游、三日游,若同时开发旅游专车,形成完整的旅游带,这种带动模式将取得更大的效果。
四、进一步发展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旅游营销模式的分析。
1.以网络营销模式丰富营销组合。加强重庆台农园的网络营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自身网页建设,如推出旅游资讯和广告版块,将主页设计的更活泼;第二,在其他网站、论坛上发布相关旅游咨询和产品推广信息,也可以进行电子邮件营销和病毒式营销等简易且效果明显的网络营销,如在百度、天涯等点击率较高的网站做广告,开贴吧;第三,将旅游信息发布到专业的旅游网站,让游客从相应的旅游网站了解到重庆台农园的信息,可以同时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第四,将产品信息发布到交易网站上,不仅可以直接进行销售,扩大渠道、获取利益,还能以特色的农产品为园区做宣传。
2.以人为本开发新型娱乐项目。农业旅游项目设计应突出文化生态、自然朴实、健康向上的原则,笔者建议可发展以下娱乐项目:探险类项目,如真人cs和攀岩场;娱乐类项目,如水车外观的模拟摩天轮和务农互动比赛;休闲类项目,如稻草拱桥和美食街。
3.以特色梧桐节等活动丰富文化内涵。园区应请专业团队为园区设计各种文化节、文化周,丰富其文化内容。如园区将在核心区内种植梧桐树,开展“梧桐文化节“招揽各地游客参观,将大大凸显其文化形象。每年梧桐花开,便会让人想到梧桐节,想到重庆台农园,久而久之口碑与品牌自然形成,特色的文化内涵也不言而喻。
4.以特色农产品做推广名片。重庆台农园有:有机农场126.57公顷,土壤肥沃,灌溉水源相对充足,适应农作物生长,良繁示范基地面积20.76公顷,为生产高新的农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园区应将特色的农产品如多口味草莓、台湾水果等,作为园区的名片向外推广,不仅可以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也能为产品的销售做宣传。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三
所谓低碳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的能源、科技技术以及全新的发展观念,积极促进各行各业实现低能耗高产出,进而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2.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2.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2.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都市休闲农业等方式,积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能够全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四
一、模型实证分析
(一)变量检验
将cd生产函数转化为线性模型,能够有效抵消时间序列数据自身的差异性和异方差,使数据更加平滑;同时凸显参数估计意义,使估计结果更准确。被解释变量和部分解释变量均为增长趋势,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属于非平稳,因此要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的结果,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t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后再进行adf检验。各变量一阶差分后的t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的序列。同时,也表明解释变量即各类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至此,模型已经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
(二)模型确定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输入新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拟合优度可决系数显著,说明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较好;dw值=1.635179,基本接近于2,而且变量转换为平稳的数据。因此,该模型是稳定而可靠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村公共产品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效应变化状况。
二、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新疆—20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在文章研究的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素中,农用机械动力的影响对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随后是化肥使用、农田水利和农村电力。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说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直接促使农业经济增长,实质是反映农业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已不能真实反映农村从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受高水平教育的人员的净流出,导致农村智力水平有效实际供给严重不足。
(2)以1998-年数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加大新疆农村机械化水平投入、加大化肥合理施用量和技术应用、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增加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要手段。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五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发展的农业技术,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由此相应地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为了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中职农业专业中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农业专业;中职。
为了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将创业教育工作切实推进,旨在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纵观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还有诸多问题存在,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诸如没有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提升农业专业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极有必要采取改善措施,提高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
一、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短缺农业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业人才的主阵地,中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农村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农业专业,担当着培养现代农业创业人才的重任。为此,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视野,能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也急剧增加了毕业生的数量,使更多的中职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对学生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回乡创业,大展宏图、打拼一片天地,既可以将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还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岗位,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的新格局。
二、中职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未能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对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从思想观念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地结合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由此对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其次,因为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一些中职学校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大在资金、实践场所和师资培养方面的力度。因为欠缺这些保障,对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同时也没有普遍在学科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而在农业专业中,即便开设了这门课程,也具备不合理的设置。主要表现为刚性教育计划没有统一、缺乏灵活的课程安排。在选择课程内容方面,未能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传授的一些知识,并不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完善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调整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中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和管理一线。为此,中职院校农业专业应通过创业教育的推行,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进行改革,促进农业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创业指导课程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农学科为中心的教育,应向综合化教育转化。将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打破,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旨在对农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专业课程体系应由纵深型转变为复合型。从单纯的传授职业知识向创业谋职方向发展,突出技术性课程,将其系统性和理论性淡化。加强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强化系统的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生产经营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一支过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高素质创业教育的保证和前提,就是雄厚的创业教师师资队伍。为此,中职农业专业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的课程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进修平台。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测评,完善考核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以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在职业院校农业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实提升农业方面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谢颖.探析中职农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j].学子(理论版),(2).
[2]韩岚岚,樊东,赵奎军.新世纪农业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
[3]郑玉艳.高职设施农业专业“双体系”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4]张志玲.广东高职院校农业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
[5]魏美华.农业专业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策略研究[j].南方农业,2014(36).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七
摘要: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是一种重要方法,而农业推广的重要推动力为金融方面的支持。本文首先对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相关案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方法,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推广;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业务范围
一、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是明显不足的,其具体问题表现为多个方面:(1)农业推广资金与金融业务不平衡,我国很多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主要业务都是“三农”,主要发展的金融业务具有频率高、一次性量小的特点,在进行投资时,金融机构有着过于谨慎的特点;(2)担保机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农业保险信用机构并没有十分完善,保险机构的工作缺乏主动性,而担保资金的落实同样存在一定困难;(3)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针对农业推广的相关政策并不缺乏,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和政策法规相对应的实施系统,同时,我国部分地方地区并没有地方针对性的指导性文件;(4)在农业推广的微观层面,专业人才是相对缺乏的,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村镇总是存在着农业推广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关于此类知识的培训机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而具有此类知识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整个队伍的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方法
(一)创新金融支持业务范围。为让产品供需得到更好的连接效果,必须要创新金融支持的业务范围,让金融产品更为有效,让农村金融需求得到满足。要想实现良性竞争,就必须要发展多种渠道的金融制度与金融扶持制度,依照资金需求特点与农业推广政策来制定方案,让业务服务与金融制度可以完美对接客户,进而促进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双赢。如在法国,就曾为农业推广工作成立了农民协会与合作社协作模式,在资金支持方面,法国国内相对较大的信贷银行都会对其给予资金支持,如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农业信贷联合银行,这样可以和国家农业政策、农户农业贷款紧密结合。在选择资金支持渠道时,应该参考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公平竞争为原则,进而促进农业推广的职责明确、产权清晰。
(二)健全担保保险机制。在健全担保保险机制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农业担保机构可以及时建立,让农业担保业务得到全面开展,利用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农业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可以让农业担保机构建设得到加强。除此职位外,还应该对联保责任制予以推广,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让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制度更为稳定,只有确定好农业保险的投保费用、农业保险的险种才能让农业保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金融支持规章制度。
1、民间融资的规范。以我国鄂尔多斯地区为例,依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地区现有的金融支持市场是农村民间小规模的,对此,应该让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条件更为宽松,让私人的金融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应该对金融机构的创新改革予以推动,让自身服务质量得到增强,创建出一个有利于农业推广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
2、法律法规的完善。针对农业推广法律法规,应该对其做到进一步完善,让保护力度得到增强。农业推广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面临着新挑战,对此,我国针对性地颁布了各项条例与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实施条例》等,在进行农业推广工作中,应该依照相关条例对农业推广系统进行完善。
3、金融帮扶制度。以日本为例,该国在农业推广上,利用合作金融支持与政策资金支持两种方法实现了金融帮扶的目的,针对农业、渔业及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境,可以通过扶持资金的拖长对其进行帮助,这对于我国金融帮扶制度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农业金融体系中应包含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这些机构要做到分工明确,以合作金融机构为例,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就应该是农民。
(四)提高农业推广人员能力。
1、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农业推广人员,应该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强度及培训频次,让其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需要针对农民进行训练,让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培训时,需要保证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方式、集中教授方式与田间实地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让农业生产者清楚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如在我国湖南双峰县,就依照农村科技合作社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我完成品牌商标注册工作,且专业农业经济人就已超过300人,合作社总成员数量已在1人以上。
2、提高主观能动性。首先,应该让科技示范园区的主导作用得到增强,确保指导统一性和规划统一性,根据当地社会与政府的力量,需要让技术示范园区更为合理与完整,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有科学水平相对较低或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那么需要依照农事季节特点,需要利用现场演示与示范区培训班结合的手段,在对农民进行教育时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其更为生动,让科技意识得到提高;其次,应该对绩效考评制度管理进行加强,让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提升,改革人事制度,让投入增加,让机构得到精简;最后,需要将相关法律政策道德培训力度予以加强,并努力构建起农村与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农民文化水平进行改善。综上所述,针对农业推广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支持业务范围、健全担保保险机制、规范民间融资、完善金融扶持制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农民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对其予以解决,进而让我国农业推广的金融支持效果得到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唐捷宇李桂兰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郝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与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
[2]程海波.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农家参谋,.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八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农业生产的思想观念,积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化,利于良好的进行农作物生产,为农民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切实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问题,使之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本文将参考相关资料着重分析和研究此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
在农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应当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机械的应用,以此来改变农业生产现状,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但从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来看,确定诸多因素影响着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推广,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与应用。
由此看来,正确认识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加强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推广很是必要。
1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机械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不足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公路、水利工程等,意在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但是,当下一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农村机械化基础建设,如农村机耕道、水渠网路等,导致农业机械难以有效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难以带动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1]。
所以,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不足是当下推广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2缺乏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农业生产是一项作业量较大的工作,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
但切实有效的应用农业机械则可以代替劳动力,进行农耕农作,同时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
而通过对诸多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不高。
明知农业机械有效应用可以缓解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却没有积极引用,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与农业机械缺乏创新有很大关系。
也就是说,目前推出的很多农业机械根本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生产的需求[2]。
1.3精确的农业技术有限
精确的农业技术是当下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
但是,深入分析我国农业技术及其应用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农业技术的技术含量不高,其或多或少均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导致精确的农业技术有限,如此即便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也会是农业生产存在一些问题,或种子浪费、或病虫害防控不佳、或农田管理不到位等。
农业论文文献篇十九
摘要:与当下时尚而花样翻新的众多电视节目类型相比,农业技术推广片具有一些特质,从业者要从选题、脚本、拍摄、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加以把关,打造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片;选题;文字脚本;拍摄;后期制作。
在我国,农业科学和教育成为影视创作的题材之一可称得上历史悠久,与当下时尚而花样翻新的其他电视节目类型相比,农业技术推广片以服务农业为目的,具备了一些特质。
一、概念。
总得来说,农业技术推广片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传播农业实用技术,教授农民某方面的农业技能为创作目的。宏观来讲,农业技术推广片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而从微观层面上讲,具体到某一部农业技术推广片,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农民看完,就能学会某一项农业技术。2.由其创作目的决定,农业技术推广片涵盖了与农民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包括种植、养殖、储藏加工、农机工程、农村能源、生态环境等多方面。3.全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农业技术推广片的整体逻辑性比较强,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农业技术的逻辑步骤逐渐展开。由农业技术推广片的特质决定,在制作时就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片涉及的几个方面。
(一)选题。选题农业电视节目是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前提,如果观众对节目介绍的技术、品种不感兴趣,那么很可能他就不会收看。这就要求农业电视节目选题的策划者与申报者――编导必须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知道现今农村的发展状况,通晓农民在生产上的需求,并从宏观上了解我国农业的整体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好的、符合农民需求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选题。其次,为免误导观众,不能对节目中所介绍的技术进行效果的夸大、渲染。涉及增产、增收的描述要客观真实,对其优缺点要公正地评论。另外,推荐的实用技术可操作性要强,切实适合农民使用。在地域性强的传播渠道,要传播适合该地区种植、养殖的品种及技术。
(二)文字脚本。文字脚本决定了一部农业技术推广片的结构、重点,以及风格。由于农业推广片必须得使农民朋友能够看得懂、学得会,因此,编导在撰写脚本时,要尽量避免书面词汇,最好运用农民自己的语言,像对农民朋友手把手地教,这样农民才爱看,才听得懂。同时,在各个步骤的介绍中,要详略得当,对农民熟知的步骤大胆简化,而对节目介绍的技术重点则加以突出表现。
(三)拍摄。在某些农业推广片拍摄过程中,为了追求画面的“干净”,每到拍摄时,除了必须需要人操作的步骤之外,通通让人躲在一边,只拍摄一些空镜头,事实上,这些镜头最终组合起来会让观众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拍摄时要尽量多设计一些活泼的镜头。另外,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同期声的收录,以增强现场真实感,加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后期制作。由于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因此,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要做到声画对位,讲到什么,画面就出什么。使观众边听边看。在镜头的使用及剪接方面,不以绚丽为主,而要在不违背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以镜头到位为准,可以通过长镜头的运用,把连续的时空运动的真实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传递完整的信息。第二,同期声不能高于解说的声音,一些设计的镜头也绝不能分散人们对主题的注意力。第三,除解说及画面外,还要综合运用音乐、音响、字幕等多元因素。字幕包括段落字幕、提示性字幕等。前者把全片划分成若干段落,可显得层次分明、条分缕析,有助于观众一步一步地看完整部节目;而后者则对一些重要步骤、一些药品使用的量等做出一些提示。
许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民朋友需要农业技术推广片,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农民的素质已经大大提高,他们除了收看电视上播放的农业技术推广片之外,还主动使用网上下载、购买光盘反复观摩等各种手段来开阔眼界、提高技能、了解新知识。也许由于节目类型所限,这类节目显得有些枯燥,但如果从业者从以上几方面用心尽力地把它做好、做到位,相信肯定会对我国“三农”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郑建英.把握定位做好服务明确对象突出特色――谈《农广天地》节目的内容选题与创作要求[j].农民科技培训,20xx(4).
[2]郎林.同期声在农业电视节目的表现力[j].记者摇篮,20xx(7).
[3]郎丛,王乐,李扬.我们的镜头在农村――浅谈拍摄技巧在农业电视节目中的运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xx(1).
[4]赵鑫,陈清.农业电视技术推广片和科技专题片的创作差异[j].声屏世界,20xx(11).
农业论文文献篇二十
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