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论述和总结。在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和案例,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下面是几篇精心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写作思路。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一
20xx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二
20xx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三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三明电大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还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四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小编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心得体会。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五
20__年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六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3月22日,在市委党校召开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治理”的学习。学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五、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健全组织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〇xx年三月二十六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八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九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人谈到社会治理时“言必称希腊”,推崇西方社会治理模式。虽然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其优长之处,但如果照抄照搬、简单套用,结果必然是“南橘北枳”、水土不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大多强调“理性人”基础上的社会自我治理,主张弱化政治权力甚至去除政治权威,实际上是一种分散型社会治理模式。我国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之后,社会治理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继续发挥党政部门作用和优势的同时,促进群众通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弱化政治、消解权威的逻辑是根本不同的。实践表明,国情不同,社会治理的理论和模式必然有所不同。即使在西方各国,其社会治理模式也有很大差异。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治理的一些有效做法时坚持以我为主,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我国一些地方开始试行“网格化治理”时,曾按西方国家网格化治理的思路,以每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进行网格划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同于地广人稀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如果不考虑村落布局和人口等实际因素,就会导致网格与基层行政单元的犬牙交错与重叠设置,进而大大增加基层社会治理成本。因此,许多地方在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将“网格化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相结合,或者把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设置成一个网格,或者把一个行政村划分为多个网格,或者把多个自然村纳入一个网格,这样就把“网格”概念用活了。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当用好我们的历史资源,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乡风传统。比如,目前农村不少地方制定的村规民约,就是将现代社会规范与村情实际、当地风俗相结合的产物,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成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行为规范,得到了村民认同。又如,一些地方建立的“乡贤理事会”,借鉴我国乡绅治理的历史经验,发挥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贤者的带头模范作用,提升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性。由此可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当用好自身的优秀历史传统,而不能把现实与历史割裂开来,盲目引进其他国家的理论和模式。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关键是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这一社会治理体制中,党委领导是第一位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善基层党委对社会治理的统筹谋划与组织领导,能够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完善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提升治理效能,从而有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可见,我国社会治理必须立足自身国情,而不能“言必称希腊”。只有立足自身国情的社会治理,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为世界提供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为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镇赉县委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尊重民意、维护民权、解决民生、借助民力、赢得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尊重民意为基础,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构建社区党总支联系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网络,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确定联系对象,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时,党员根据联系群众情况,每半月汇集一次居民的意见建议,每月向社区党组织反馈一次。特别是把涉及居民的生活环境、交通出行、困难救助、楼院平安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见建议,作为反馈重点内容。适时召开社区听证会、居民议事会,采取平等沟通、协商协调的办法,发挥民意民智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居民电子信箱”、设置“百姓声音”留言板、悬挂“民情意见箱”、开通“书记热线”,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愿望,在充分尊重社情民意基础上,共商共议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以维护民权为动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围绕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落实党员群众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民情恳谈、“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使各项决策更能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社区党务、区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全面提升公开的透明度,引导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围绕创建平安社区,组建社区“110志愿服务队”、党员义务巡逻队,采取“邻里守望、联片联防、联户联保”等形式,排查社区内治安隐患,遏制和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普法讲座,设立“法制宣传园地”,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以解决民生为重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围绕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服务群众集中“接待日”制度,依托社区服务民生工作站,对委托社区承担业务工作的常驻部门,每周安排1名科长(主任)集中到社区值班半天,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劳动就业、法律维权、化解纠纷等服务,记录《民生工作登记簿》,参加接待的科长(主任)实行轮换制。发放“五彩连心卡”(银色“寿星卡”、金色“春蕾卡”、橙色“特群卡”、红色“帮扶卡”、粉色“爱心卡”),为社区不同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通过接访、访谈、视察、调研等形式,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民生事务代办行动,依托专职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提供各种形式的上门服务、代办服务,解决群众在衣食住行、水电气热、治安环保、救济低保、缴费办证等方面实际需求,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以借助民力为保障,激发共建和谐热情。深入开展“六个一”共驻共建活动,即制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为社区党组织解决一个难题、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实事、帮扶一户特困家庭、开展一次党员奉献日活动、共同开展一次党员联谊活动。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邀请共建单位到社区调研等方式,让共建单位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开展“认领责任岗,争做十大员”活动,使社区党员真正成为服务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的政策法律宣传员、社区事务监督员、邻里纠纷调解员、重点人口联络员、社区治安巡查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科普知识讲解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环境卫生维护员、便民利民服务员。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围绕社区管理、治安防范、应急救援、扶危助困、矛盾调解、文明督导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构建“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网络组织。每个小区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小区下设楼院信息员,负责与小区及社区人员的沟通联络,并将社区及小区事务传达给每家每户。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末端,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热情。
五、以赢得民心为目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以为社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重点,每个社区确定1-2名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责任人,深入居民小组和居民家中,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并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主要依据。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编制便民服务工作流程,推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确保便民服务工作高效运转。推行“五必到、五必助”工作法,即重大节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变故必到、涉法问题必到;衣食不足必助、因困辍学必助、大病重病必助、高龄老人必助、突发事件必助。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名社区班子成员确定1-3名帮扶对象,重点是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每名普通党员也要结合实际确定帮扶对象。
同时,按照“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开展符合社区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学习创新型的社会治理,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创新社会治理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凭祥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其所辖的乡镇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谈谈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
xx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迷失。现在乡镇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导致乡镇政府无心履行地方社会管理基本行政职能。
(二)行政老作为,服务老观念。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乡镇政府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在社会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指导村委会乏力。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乡镇不能过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当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等,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乡镇指导村委会工作中,缺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配套实施条件;四是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乡镇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二是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五)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的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造成兴办公益事业胎死腹中。
二、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夏石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区党政“一肩挑”试点镇。崇左市友谊关工业园区落户夏石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夏石镇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夏石镇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凭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业发展洼地镇、现代农业窗口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社会安定和谐镇、队伍建设形象镇。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3至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第四,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向春玲主讲,由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一套dvd,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一个星期的网络学习,使我明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和道理,深刻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深刻了解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许多知识:排查治理企业安全隐患,应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必须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要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社区是派出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主阵地。实施科教强警战略,要加强公安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治安防控工作中去,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要积极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110、119和122三台合一,并网运行。
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xx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多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一年来,我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稳、平安创建等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房管局年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坚持以党的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决策部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要求,结合房地产管理工作实际,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领导重视,积极推进。全局社会管理综治工作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局与各股站所室签订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切实增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思想认识,加强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形成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的格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年初制定了房管系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建设活动工作计划、综治宣传日工作计划,安排部署房管系统全年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等综治工作,结合有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
2、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突出做好重点部位的“四防”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狠抓落实,完善物管小区和机关单位内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广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人防、物防和技防设施,提高了物业服务水平,落实了物管小区和机关单位的治安防范措施。办公楼、大院和各物管小区都有专、兼职人员值班。及时开展了社会管理综治工作大检查,排查矛盾纠纷、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加以调处和整改,高度重视直管公房防火和房屋安全工作,形成了日常检查和雨季、灾害性天气、节假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贯彻落实《信访条例》,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和目标责任制,针对排查的信访突出问题,认真开展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思想,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矛盾,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同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类信访事项。今年以来,共办理信访案件13件。落实信访责任制和初信初访首问责任制,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信访事件的发生。
4、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意见》、县综治委《关于印发黟县20xx年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认真开展了流动人口集中排查工作,全县共排查直管公房330户、保障性住房950户,落实了治安责任,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以房管人”工作制度,防止因漏管失控而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
5、进一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单位、平安住宅小区和平安重点工程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工作基础,提高平安创建的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创新平安建设工作措施和方法。大力开展平安住宅小区建设,完善考评标准,把新建小区作为创建平安住宅小区建设的重点,努力提升平安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6、加强社会管理综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建设“平安黟县”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牢固树立知法守法思想,狠抓年度普法工作的落实,努力营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大社会管理综治工作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下一步,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我局的特点和实际,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凭祥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其所辖的乡镇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谈谈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
xx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迷失。现在乡镇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导致乡镇政府无心履行地方社会管理基本行政职能。
(二)行政老作为,服务老观念。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乡镇政府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在社会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指导村委会乏力。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乡镇不能过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当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等,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乡镇指导村委会工作中,缺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配套实施条件;四是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乡镇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二是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五)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的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造成兴办公益事业胎死腹中。
二、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夏石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区党政“一肩挑”试点镇。崇左市友谊关工业园区落户夏石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夏石镇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夏石镇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凭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业发展洼地镇、现代农业窗口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社会安定和谐镇、队伍建设形象镇。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3至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第四,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这段时间,本人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加有效促进xx开发区和谐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给了我很多启发。现结合本人在xx开发区领导工作经验,浅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社会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稳定,就没有安定团结,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没有稳定,发展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稳定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党的xx届三中全会重点谈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以往谈的社会管理有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相较于管理,治理倾向于强调社会多方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公报明确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事实上,xx开发区自1987年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园区社会稳定问题,牢固树立开发区“大平安”、“大稳定”理念,做好规划、部署实施、落实工作,把“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开发区建设始终,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同时社会治理应当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责任制,强化各部门的综治职责,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联系合作,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落实在行动上。如开发区每年大力推进“平安企业”、“平安园区”创建活动,密切与企业员工群众的联系,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了开发区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社会治理要完善沟通机制,深化良性沟通氛围。
公报指出,“要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对于构建畅通有序的沟通机制,我以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xx开发区为例,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排查预警机制。要加强对开发区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特殊群体、敏感时期的监控和排查,建立矛盾纠纷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按照“见微知著、抢得先机、争取主动、防止激化”的要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沟通化解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让对立的情绪和不同的意见能够及时表达,防止和避免矛盾的积累、扩散和激化。通过民主对话、协商沟通、加强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等形式,建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职工群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便更好地化解矛盾。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生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及时稳妥有效得做好处理工作。
三、社会治理要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双向共享建设。
这些年来,xx开发区在协助福清市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努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力突破影响开发区内城乡资源双向互动、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下一步,还要继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政策,强化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契约意识,提高员工参保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规范运作对不按规定为职工缴交社会保险金的用人单位责令整改。三是整合社会力量,协同相关部门,强化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
四、社会治理要坚持依法治理,达到公平公正效果。
公报指出,“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国内外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劳动关系主体构成更加多样,影响因素更加复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显得非常重要。多年来,xx开发区始终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维权理念,坚持原则,妥善调解劳资双方利益矛盾,努力公平公正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调解过程中,要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为准绳,衡量争议双方的是非,依法行事。二是坚持两个维护,双赢互利的原则。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处理突发性事件中,特别强调两个维护的统一。既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实现双赢互利。三是坚持公正办事,平等协调的原则。在协调劳资纠纷时要采取公正,平等协商态度,避免使用激烈对抗的手段。其次不回避矛盾,代表员工和业主交涉谈判时,坚持重心下移,真正做到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去、劲往基层使、事往基层做。四是坚持对资方实行“法理情”,对职工实行“情理法”工作程序的维权策略。
五、社会治理要强化道德约束,营造正确舆论导向。
xx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多年来,xx开发区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群团建设促党建的原则,充分利用非公企业党工团组织载体维护权益、提供服务的纽带作用,坚持正面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开发区党工委在全区广泛开展“做合格共产党员,当企业发展贴心人”活动,持续深入创先争优。二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广泛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和普法活动,增强员工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四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疏导民意,把握正确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的桥梁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以上仅仅是我对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学习的一些浅见。面对新时期工作所呈现出来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今后,我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不间断学习,坚持学以致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同时立足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向春玲主讲,由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一套dvd,下面是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一个星期的网络学习,使我明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和道理,深刻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要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122三台合一,并网运行。
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xx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多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创新社会管理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