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课件范文(20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案。总结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玩出了名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解读。
《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根据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单元主题、课文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检查预习情况,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了解列文虎克是如何在玩中做成放大镜的。
3、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根据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难点为: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通过练习写生字词语,当堂展评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活动。
1、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通过开展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的设计,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成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也显现出了自身的不足。我将从不足出发,通过学习锻炼,使自己能够有所进步。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我紧扣列文虎克一步一步不断玩出的名堂设计了一个阶梯形状的板书,并用省略号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楼梯下是支撑这些伟大发明的精神支柱,既突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发明创造,永攀高峰。又蕴含着科学精神是人类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是做人做事、处人处事的根本。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二
今天我觉得没事做,就在厨房里忙了起来,你们猜猜我在忙什么呢?嘿嘿,告诉你吧,我在玩鸡蛋呢!
我先准备了一杯水,一个鸡蛋,一点盐。把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只见鸡蛋像个醉汉一样晃晃悠悠地沉了下去,在水里睡大觉。我想:怎么样才能使鸡蛋浮上来呢?我先放了一勺盐,再小心翼翼地搅拌,可是鸡蛋居然没有反应,我又放了一勺,还搅拌了一下,鸡蛋才慢呑呑地露出了脑袋。
我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因为鸡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爸爸还说:“有一个海叫死海,由于里面的盐特别多,人竟然也可以浮在水面”。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我听了爸爸的话,恍然大悟。
看着眼前这个会“跳舞”的鸡蛋,我不由自主地想:科学的奥秘是无穷的`,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三
《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课题,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以名堂入手,抓住课文的中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找到"名堂"。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检查自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我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考考你的激励语言来让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段读课文,找到"名堂"。
在此环节,我在检查学生的朗读时发现最后一段比较难读,还有"王""皇"两读音比较接近很容易读错,所以我又带着学生读,让他们读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读音。交流玩出了什么名堂时?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我们得周围到处都有微生物,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品读第四段奠定了基础。
(三)环绕"怎么玩",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划找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
并通过它们的顺序能调换吗?这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为了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又让学生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
2、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在这过程我分了两步,先让学生说说你从他的玩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再说说在玩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
在玩放大镜到玩显微镜中。
(1)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充分的交流阅读的收获。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交流讨论:
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想怎么会这样,看到这样的蚊子腿,列文虎克会有怎样的反应?通过不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发现,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后又转换角色想象,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
品读显微镜这句话,虽然是简单的显微镜,但它的制作过程可一点也不简单,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的耐心。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我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吗?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出现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选择,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课件出现,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2、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用心地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四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正确认读“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学习重点、难点: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课前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玩出了名堂。
生1:生2:生3:
……。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畅谈对玩的认识,是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开展的,这个自然段带有议论色彩,并且是课文的总括。在此,由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师:大家对于玩都有自己的见解,可在日常生活中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他们的玩,玩出了大名堂。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指“名堂”)。
师:你知道什么是名堂吗?
生123。
师:在词典中“名堂”有三种解释。(课件出示)在本文中,名堂是哪种意思呢?
生1:成就,结果。
生2:花样。
师:在这里“名堂”到底是“成就”还是“花样”?在玩中又玩出了什么名堂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堂”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词典上的释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选择,可能学生的选择是多样的,但通过接下来的学习,通过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理解,学生会对“名堂”在此处的意思会有正确而且深刻的理解。)。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是怎么玩的?
师:大家真会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设计意图:从题目展开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初读课文。)。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一下标注,然后请教老师和同学。看看通过自己读课文,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读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老师手指黑板上的问题)。
讨论,交流:
生:课文讲的是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师板书:列文虎克)哦,课文讲了列文虎克的事情。
生:他喜欢玩镜片。……(板书:玩镜片)他的爱好是:玩镜片。
师:大家可真会读书,有了这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了学生最初的疑问,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为下一步解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通过学习,你对列文虎克了解了多少?生自由汇报。
如果学生说到他的工作。
师:你能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吗?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也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出示2.3自然段)。
生读。生汇报:
1:我知道列文虎克是看大门的。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列文虎克吗?
2:知道他玩镜片,做成了放大镜。(板书:做放大镜)。
师: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句子。(他把厚玻璃——书籍)。
师: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同学们,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
生:很认真,仔细,很有耐心。
师:说的真好,也就是说列文虎克是在很用心的玩。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列文虎克怎样磨镜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简简单单的玩,而是很用心、很仔细的玩。)。
除此之外,你还对列文虎克有什么了解?
讨论交流:
生:他发明了显微镜。(板书:发明显微镜)。
师:他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你能读一读吗?。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师:(出示文字)同学们,都来读读,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师:从把两片放大镜简单的放在一起,到制作成一架显微镜。这个过程中列文虎克又做了多少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大家转动脑筋,大胆的想象一下。
生:备材料,做试验。他一次就能做成功吗?不是,不断地去试验,观察,发现问题还要想办法来解决。
师:是啊,他经过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才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设计意图:列文虎克从玩放大镜到制作成显微镜,中间其实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有观察,思考、动手、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从文字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这些必要的品质。所以,通过课件和老师的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设想制作过程出发,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身上优秀的品质。)。
除了这些,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
生:他还“发现了微生物。”(板书:发现微生物)。
师:他是怎样发现的?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句子。
师:多有意思的小人国啊,你们也来读读。
师:你们想见见这些“小人国”里的“居民”吗?好,(师播放微生物的图片)。看,这就是生活在一滴河水中的小居民。平时我们能看见他们吗?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用显微镜放大了几百倍之后的样子。他们都叫做“微生物”。微生物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自己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此处老师展示图片,并且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一滴水里的微生物为例,通过对比使学生对于微生物的大小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小人国的有趣。并且将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渗透进来。)。
一生读。大家也来读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列文虎克说句什么?
生:你真了不起/你可真会玩……(2.3人)。
师: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列文虎克的发明发现和在当时引起的反响,使学生感受到列文虎克的了不起,并通过用自己的话来称赞他,激发起学生对列文虎克的敬佩之情,把这种情感带到课文中用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因为他在玩的时候用心,会观察。
生:思考(老师随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生讨论总结:(结合板书)因为他在玩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使他的玩变成了一种发明创造,使他的玩,能够玩出大名堂来。
师:现在再让我们回去过头来,看看名堂在本文中的意思,看看是成就还是花样呢?
生:成就。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提炼出本文的重点,并再次回到“名堂”在本课中的含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四、小练笔。
师:同学们平常都爱玩,你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汇报。
师:在玩中大家得到了很多乐趣,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你们愿意把自己在玩时的乐趣与收获与大家分享吗?(生说)。
课下,我们用笔写下自己的快乐与收获,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最喜欢玩的事物,并且和同伴交流玩耍中的乐趣和收获,接着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玩”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你也可能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呢。
六、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观察、思考、动手。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五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将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介于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以"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1、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学文前,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2、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等。
1、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放大镜,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在玩中有了惊人的发现,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调""看"、"磨"等多音字。
b.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3、读写结合。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玩"入题。
1、板书"玩"并组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以名堂入手,抓住课文的中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
2、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相应板书:
镜片放大镜。
放大镜显微镜。
显微镜微生物。
理清故事脉络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请同学们借助这些提示,用"列文虎克先玩……玩出了……再玩……玩出了……最后玩……玩出了"的句式将他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这一环节设计,学生既理解了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还体会了学法,凸显了环节的整合,增强了实效。
3、分段读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解决开课提的问题。
在此环节,我在检查学生的朗读时发现最后一段比较难读,还有"王""皇"两读音比较接近很容易读错,所以我又带着学生读,让他们读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读音。交流玩出了什么名堂时?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微生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4、出示生词,检查预习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我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考考你的激励语言来让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示学生注意后鼻音"堂、镜、访"以及多音字"调"的发音。
5、由多音字"调"引导学生找另外三个多音字,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
(三)围绕"怎么玩",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品词:
课标指出: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了"薄"和"厚"这一组反义词,有效的促进学生感悟到列文虎克伟大的细心和耐心。
2、品句:
训练学生说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这个环节设计,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3、品读:
我两次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这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读得更有感情。
(四)总结,交流感想。
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板书发明、发现两词,真正理解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五)课堂练习:
练习写"拜、堂、镜、闲、待"等生字。
(六)课后活动。
你在玩耍中得到了什么乐趣和收获?快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板书如下:
玩
镜片放大镜。
发明。
放大镜显微镜。
发现。
显微镜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六
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课文,是十五课《玩出了名堂》。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了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显微镜和他从显微镜里看到了什么。列文虎克本来不是想发明什么东西,只是在玩镜片,他玩的时候是又认真又仔细地玩,才玩出了很多的名堂。
列文虎克真厉害,居然把小小的、薄薄的镜片玩出了大名堂。我想向列文虎克学习,他在显微镜里看见的比如说:观察牙齿,发现牙齿里有许多从来没见过的小东西;观察水,发现水里有很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还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的多。显微镜里世界真神奇啊!
我们要向列文虎克学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既会学习也要玩耍。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七
《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学文前,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玩的同时,要留心观察事物,才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在第一单元的《金色的草地》中,文章也表现了玩耍中的发现这一内容,在课文学完后,引导学生写过观察日记,所以也降低了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难度。但是学生对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的有关知识不够了解,大多学生可能没见到过,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如读课外书、上网、观看音像资料,掌握丰富的有关显微镜、微生物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与能力上,三年级的学生不大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说教法和学法。
以疑导读,读中悟理。学生紧紧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梳疑。在"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名堂?"等问题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在教法上,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整体把握等方法,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在体会"玩法"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磨镜片"、"玩放大镜"等段落,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整节课用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准确导向,使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敢于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恰当帮扶,比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出示导读提示,让学生带着提的问题初读读课文。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三、走进课文,体会"玩法".
1、解析"怎么玩".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划找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了。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了磨玻璃那段话,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二字。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
2、感悟"新玩法".
在玩放大镜到玩显微镜中。
在朗读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想怎么会这样,看到这样的蚊子腿,列文虎克会有怎样的反应?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得到的快乐。通过不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发现,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接着又抓住句中的"想"和"试"两个字,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
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我让学生们读懂列文虎克观察了哪些事物后,猜想他还会观察什么?填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看见了()。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小人国"和"居民"分别指的是什么,并用课件直观感受微生物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四品味过程,"玩"出道理。
文章学到这里,玩出了花样的学习也就告一段落了。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呢?学生静下心来,回顾列文虎克玩出花样的过程,会有所感悟。我提示学生可以借助以下句式说一说:因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学生发言过程中,师帮助归拢、提升,总结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兴趣;无比的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随着课堂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一步步走进了列文虎克的内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对列文虎克玩法的认识,最终,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从中经历了真切地阅读体验,收获了宝贵的阅读方法。
五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于是我引导学生交流交流自己在玩耍中的发现或收获,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我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板书如下:
镜片放大镜。
玩放大镜显微镜。
显微镜微生物。
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持久耐心。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八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玩出了名堂。
说课稿。
希望能够帮到您!
《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之后,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喜欢的游戏,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玩什么?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以名堂入手,抓住课文的中心,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检查自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我通过利用多媒体。
课件。
以考考你的激励语言来让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段读课文,找到“名堂”
在此环节,我在检查学生的朗读时发现最后一段比较难读,还有“王”“皇”两读音比较接近很容易读错,所以我又带着学生读,让他们读通句子,掌握生字“皇”的读音。交流玩出了什么名堂时?结合资料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我们得周围到处都有微生物,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品读第四段奠定了基础。
1、让学生自由朗读,划找列文虎克怎么玩的句子。
并通过它们的顺序能调换吗?这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为了要更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体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又让学生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将列文虎克玩的过程说下来。而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啊!
2、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了。
在这过程我分了两步,先让学生说说你从他的玩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再说说在玩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
在玩放大镜到玩显微镜中。
(1)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充分的交流阅读的收获。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想怎么会这样,看到这样的蚊子腿,列文虎克会有怎样的反应?通过不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发现,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后又转换角色想象,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
品读显微镜这句话,虽然是简单的显微镜,但它的制作过程可一点也不简单,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的耐心。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我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吗?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出现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选择,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课件出现,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这就是他玩出的大名堂,加深印象。
2、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用心地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九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看守、定时、放大镜、细微、显微镜、微生物、拜访”等词语。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了解段、特点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一、导入新课。
2.师出示课题“玩出了名堂”,先让学生读准课题,再让学生说说“名堂”是什么意思,如回答不出,可放到教完课程后再来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课文写谁在玩,是怎样玩的,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看守磨薄待着。
定时清闲聘请拜访。
简单浪费千里迢迢。
放大镜显微镜。
让学生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指导:
(1)说说四个多音字“看”、“磨”、“薄”、“待”另外的一个读音并组词。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交流。
(3)放大镜、显微镜是怎样的,课文中也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a.指名读准字音。
b.简介放大镜(出示实物):它运用凸透镜原理,能把原先的事物放大若干倍,用来看细小的东西;放大镜的发明者有的说是的一名工艺匠,有的说是十三世纪英国的学者罗杰、贝肯等,说法不一。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a.指名读准字音。
b.出示图片或实物、资料简介放大镜。
3.分节朗读课文并正音。
4.填空:列文虎克玩(),玩出了大名堂,发明了(),发现了()。
三、再读课文。
1.过渡: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列文虎克却在玩镜片中有了发现,玩出了大名堂,那么,他是怎样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呢?找出有关的句子。(板书:玩名堂)。
2.学习第三自然段: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2)指名回答,从中引导学生明白虽然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列文虎克很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玩得很投入。
(3)齐读,读出列文虎克的专注、欢喜。
四、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镜、待、调、访”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拜”的右边是四横,
“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在看守大门期间是怎样玩放大镜的。
二、精读课文再探玩法。
过渡:列文虎克做成放大镜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越玩越有兴趣,玩出了更大的名堂,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一: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1)请同学们读这两句话,读懂了什么?
(2)交流:从“想”、“会怎么样”读懂列文虎克在玩中有着一定的思考;从“啊”、“不得了”读出列文虎克的惊奇。
(3)指导朗读,读出疑问、惊讶的语气。
句二: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1)“带劲”是什么意思?列文虎克总是拿着放大镜变着花样玩,如果你就是列文虎克会怎样玩,一边玩一边会想什么?(让学生把两只手当作放大镜,边玩边想)。
(2)让学生学着“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的句式充分交流。
(3)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再次感受列文虎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板书:观察思考)。
(4)这样列文虎克就成了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带着赞赏语气读。
句三: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种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除了水和牙齿,还会观察什么?
想象训练: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发现---------。
(3)教师补充微生物的资料(附资料),可见列文虎克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
(4)当时列文虎克的心情怎样?带着惊奇、喜悦的心情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引读: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更大的名堂,他最早——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就是——(生读第一句)。
(2)分读:师读第一句,生接下去读,让学生感受总分构段特点。
(3)现在你会填吗:列文虎克玩放大镜,他------------------。抓住重点词“最早、全新、聘请、千里迢迢”等词,联系上文明白“玩具、居民”指什么?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
(4):正是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3.回读第一自然段。
(1)原来玩中也有这么大的成就,现在你对玩肯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来说说吗?
(2)齐读。
三、巩固。
再读2—5自然段,看看文章按照先后的顺序怎样来写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经过的?(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玩出更大名堂)。
板书设计:
观察。
思考。
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完成同步练习。
2、小练笔: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补充富来克林揭开雷电之迷的资料)。让我们像列文虎克、富兰克林一样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来写写玩中的发现或收获吧!
邸云舒已阅。
教学思考: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将课文内容理解,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了,所以第二课时的时间就放在学生汇报自已受启发的部分,互相交流感受后,重点放在了小练笔上。“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首先让学生讲讲他们都爱玩些什么游戏,再说说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描述一下是怎样玩的,最后谈谈在玩耍中有什么思考和发现。有了课上的指导,本次小练笔写的还不错。
玩中的发现。
作者:张双豪。
昨天中午我就和他pk,他连赢我两次,(大家可能说我的技术太差了,可不是这样,你们听我跟你们细说)在休息时间里我了一下;刚开场我就走步两次,下半场又走步了两次,所以让陈汉铭有机可乘。自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技术还可以,但老违规,这才输,第三场刚开场我就克制好自己,不违规,给他了一个下马威。在他灌篮是我一把防下,他使劲一扔,被我拿到,冲过去一个灌篮“进了”让他心服口服。哈哈!第三场我赢了,我非常高兴!
我喜欢和陈汉铭打篮球!
玩中的乐趣。
作者:刁慕冰。
一
今天,我在中午放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从大树上落下来的东西,还是淡绿色的,不一会儿,我又发现了许多。这时我的脑袋里产生了疑问,这是什么呢?有可能是......不管了,先带回去“研究”一下。
我快步走到了小饭桌,查起了资料。我可真忙呀,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问问小饭桌的老师。最后,老师告诉我说这是一颗种子,把外面的皮剥掉,里面就是它的种子。我剥开一看,果然是一颗种子。种子又细又硬,可以拿它做我新发明的小制作“小刺猬”像刺球一样的外套。
我准备开启一个“剥种子”计划。
二
今天我要开启我的“剥种子”计划了。
课间我开始剥了。我发现有很脆的和硬的还有软的。我把它们分为坏品种、硬品种还有软品种。我把剥好的种子一个一个地放在一个香香的小瓶子里,这样从瓶子里倒出来的种子都很香。
因为大多数的都是坏品种,我邀请张嘉荷和我一起剥。张嘉荷告诉我这个种子叫单刀。我们齐心协力剥了一共一瓶子。我们要开始做小刺猬了。
我想用纸杯的三分之一(底下的那一部分)做小刺猬的身子,再用水彩笔画出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在小刺猬的背上插上种子,最后把小刺猬的底部封上底,做成一个小刺猬。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课时。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一、谈话导入。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4、转换角色想象。
5、朗读体会感情。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六、教师总结。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二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2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四、作业:
生字组词。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2.识字写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还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围绕“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来读。
4.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有一个拓展。
5.请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列文虎克:(1632—1723)。
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目镜盖:保护目镜,以免将灰尘、油污、尖锐物件进入目镜,操作镜片,影响观察。
2、目镜:观察物体之用。如有油污、灰尘等,可用镜头纸沾上乙醇,做圆圈状清洗。千万不能用手去触摸镜片。
3、调焦手轮:用手轮来调整镜筒的上下位置,以便得到清晰的聚集来观察物体。
4、反光镜:有两种光源:a可用反光镜借助自然光源或灯光的折射,将光束从载物台中心的通光孔中通过,并通过角度的变动来获得自己满意的光强度,使观察物更清晰。b装上电池,将灯泡向上,调节光源至满意的效果。
5、载物台:是用来置放所观察物体的。载物台上的两个金属压片是用来固定载玻片的。
6、镜座:取下底垫就可以更换电池,注意电池的正、负极。
7、转盘:轻轻的用手旋转转盘,听到清晰的“咔嗒”声,则表示定位准确。转盘上有三个物镜,通过变换物镜的倍数,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以便清晰地观察物体。
建议:先用最小的倍数的物镜来观察,然后逐步放大倍率。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上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其实,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则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微生物与人类"相识"甚晚,人类认识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几百年。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单个的微生物细胞,但是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种材料上形成一个大集团时,或是把微生物培养在某些基质上,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了。我们把这一团由几百万个微生物细胞组成的集合体称为菌落。例如腐败的馒头和面包上长的毛,烂水果上的斑点,皮鞋上的霉点,皮肤上的藓块等就是许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虽小,但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对人类有害,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有的虽然和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三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教学方法设计引发质疑、以疑导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进而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究。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做游戏引入。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检查一下词语的认读情况。
2.指名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领悟玩法。
1、指名读第一段。与家长对玩的看法比较。再读读第一段,体会“但”。
2、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列文虎克玩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3、交流体验。
(1)玩放大镜的目的。
(2)再玩的新发现。
(3)指导朗读。
四、精读课文,欣赏玩的名堂。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再读读课文,结合刚才学习的收获,做做填空练习。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围绕“”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边想象边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再读,体现为三个层面:初读,整体感知;研读,领悟玩法;再读,挖掘名堂,从而得到启示。
具体描写玩的语句: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指读生词,接读课文。
默读2—4段,研读描写玩的句子,重点围绕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发现。
朗读第五段,体会描写的特点。(小人国、居民玩具)。
2、谈谈对“名堂”的理解与新认识。
3、拓展话题: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总结成功秘诀。
六、作业。
莱特兄弟玩橡皮筋发明了飞机。
富兰克林玩风筝发明避雷针。
瓦特因为观察烧开水的水壶而发明了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
一、交流课外阅读收获。
二、指导练笔。
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赶快用笔记下来吧。
1、说一说准备怎么写。
2、师生讨论,总结: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整理观察日记。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升华“名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导完成练笔。
学习生字词。
(谁?什么?怎么?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好奇心观察思考求知欲课后反思本课紧扣“玩”字,把“玩”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为线索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悟得“玩”的学问,教学中既注重让学生思考交流,同时也注意点拔。在感悟的基础上,融“阅读”与“练笔”为一体,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伟大发现都是“玩”出来的,再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这样从“悟玩——拓玩——写玩”环环相扣,促使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学习内容之中。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四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2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四、作业:
生字组词。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附参考资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显微镜的发展:人类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以后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的半波长左右,这样人类的探索受到了限制。进人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3年德国人制成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后,几十年来,又有许多新型的显微镜问世,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现代仪器。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五
演奏名人堂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荷兰列文虎克人的有趣故事,他喜欢玩透镜,下班后把它们消遣一下,制作放大镜。他一时兴起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一个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玩耍”一词。他的主要发明和创作都是在演奏过程中完成的,正是莱文霍克擅长官场和演奏过程中的思考震惊了世界。激发学生在游戏中仔细观察。
当我谈论这门课时,我首先讨论学生对玩耍的看法,引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引出莱文·胡克玩耍的例子。让学生进入莱文·胡克演奏的镜子,模仿他的演奏,体验他们在演奏中应该注意和学习的东西。最终认识到莱文霍克的发明是多么伟大,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这样做。写作时注意引号的使用。
在演讲之前,我认为这门课将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有时我笑是因为我的幽默语言。讲课的时候,我发现我讲得很多,学生们读得很少,最后引用的话太多,以至于最后一段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我觉得没有预期的好效果,但我不认为这是一门很失败的课。下课后,老师给了我一个综合评价:
1、名声不应该一开始就提到。
2、你不应该告诉学生太多,他们不太明白。
3、不让学生多读课文。
4、最后,我没有按要求在第五课之前完成任务。黑板上的字很冗长,应该用一条线引出。让我充分认识到失败的严重性,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再谈,我会让学生多读课文,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多谈问题。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应该进行实践和反馈,以实现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只要教师做好引导、评价和总结工作,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调动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光有活力是没有用的。但我总是充满活力,不管学生是否有活力,让别人看起来可能很傻!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调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中受到启发。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以“玩”激趣。
1、静下心了吗?你们心里还想着刚才的游戏吧,就知道你们喜欢玩,其实老师也喜欢——(板书:玩)。这节课咱们去找一个外国朋友玩,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玩出了大名堂。
2、你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学字。
1、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先读通课文,并勾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开始读书吧。
2、课文读通了吗?今天我们采用错误接龙法,谁愿意先来读读。
3、词语都会认读了吗?(出示词语)会读的快速度出来。
4、谁来当小老师?(小老师领读)谁又好办法记记这几个字?(出示:堂、镜、腿、随、调、待)。
5、为了帮助你们记得更好,咱们来写一写。写之前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字的姿势。生练习时师注意指导并随机评价。
[设计意图]。
错误接龙,也叫错误接读,原创者是赖联群老师。具体操作:先由一生朗读,当出现错读、重读、多读、倒读、停读之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时,该生坐下,由下一位学生接着读,如此循环,直至结束。接龙的队伍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教室的对角线或教师指定。我觉得错误接龙特别适合初读,此环节重在纠正字音,我先指名读,接着让所有的孩子蓄势待发,注意倾听,如有“情况”举手示意,反应快的孩子便有机会接读。这种朗读法趣味性高,比较性强,面向群体,涉及面广,更能激起热情,很适用!
三、“玩”味精读。
1、刚才我们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把生字放回课文,再读一读。读后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回答板书:墨镜片、放大镜;放大镜、显微镜。)。
2、都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书读薄,你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吗?(默读并动笔划一划。)(交流,根据回答出示:列文虎克玩镜片和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3、会读书的孩子,你们能试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字吗?(根据回答圈处“玩”字。)。
4、是呀,就是玩,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他是怎么玩得吧。
a、学习第三段。
1)谁来告诉大家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
3)列文虎克你想说什么吗?(根据回答引读:列文虎克玩镜片,玩出了大名堂。)(生:当时太高兴了,就像小兔子一样蹦了起来。师:是嘛,太棒了,快告诉大伙让大家和你一起蹦吧——)。
5、学习第四段。
1)列文虎克继续玩吗?谁来告诉大家。
2)列文虎克,你就这么改变一下玩法就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3)太好了,这回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现在想说的是什么呢?
(根据回答引读句子:列文虎克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6、学习第五段。
1)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孩子们都知道了,他们高喊——(列文虎克玩镜片和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2)大人们也都知道了,他们相互交谈着——(列文虎克玩镜片和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3)这事连英国的女皇都知道了,她亲自来拜访列文虎克,女皇对他说——(列文虎克玩镜片和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4)不仅英国的女皇知道了,就连俄国的沙皇也知道了,他也赶来欣赏“玩具”,他竖起大拇指说——(列文虎克玩镜片和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7、列文虎克现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四、“玩”无止境。
1、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对列文虎克、同学们还有其他人)。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七
(1)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兴趣很大,眉飞色舞地说出了很多平时常玩的游戏。
(评析: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片段二:在读中探究、领悟。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评析: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自读这两段。
师:这一段有三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能分别组词吗?
随即出示课件:多音字组词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全班交流。
师: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
生: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学生交流想象时,师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感情自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交流朗读,生生评议。
(评析:充分的朗读、分层次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时,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
带着问题自读第四段,读后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生1: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生2: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
师:那谁来说说显微镜是怎么回事?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显微镜的知识,教师随即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显微镜的图片。
让学生谈谈看到显微镜的感受。
师:那谁来谈谈微生物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知识,教师出示微生物的图画。
师: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对列文虎克的发明已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再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交流感受。生1:我知道了刚才看到的微生物图就是书上说的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生2: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世界,课文中把它叫做“小人国”,而且把里面的上千上万个微生物叫做“小人国”里的“居民”。
(评析:这两名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主动谈到了老师即将要讲到的“小人国”、“居民”等带了引号的词语,学习主动性很强!师顺势引导学生感知这种有趣、生动的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朗读这几个句子。)。
师:你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应该感谢谁呢?你佩服他吗?
生:应该感谢列文虎克。他真了不起。
引导学生逐渐理解:他玩的时候十分注意观察,勤于动手,还善于思考,所以发明了这些东西。
师: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呢?今后我们就比一比谁在玩的时候更注意观察,更勤于动手,更善于思考。
(评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进行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搜集的一些图片,形象、直观,留给学生的感受很深刻,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启发,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获得这些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品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片段三:拓展。
1、出示课件,师述:“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中玩出了大名堂的人,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的故事吧。”
2、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让我们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来吧。
(评析:请学生阅读有关“玩出了名堂”的科学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有一个拓展。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使学生重新思考、关注自己的“玩”。)。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八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略。
词语卡片。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article/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生字组词
教学后记: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十九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2.识字写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还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围绕“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来读。
4.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有一个拓展。
5.请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玩出了名堂课件篇二十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6个生宇,会写“堂、镜、闲、待、阅“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你们知道吗,玩还能玩出名堂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课件:玩出了名堂)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以上问题课件展示〉)。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1.自学要求:
(1)请带着同学们提的问题去读读课文寻找答案。
名堂是什么意思?谁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
(2)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查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和句子理解,如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书旁边写出来。
2.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学生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学习一些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