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微课教案(模板19篇)
教案是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整理。教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策略。请大家在设计教案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
师说微课教案篇一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单元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细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的知识之后,自然要想到细菌的结构,因此本节微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是《细菌的结构》。
我在设计这一堂微课时,主要从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出发,直截了当导入课题,然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老师展示细菌的图片聚焦细菌的结构特征进行讲解。通过教师展示“细菌、动植物细胞图片”比较三者的不同,一步一步将“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突破“细菌的结构”这个重点问题。通过教师展示“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突破“细菌的营养方式”这个重点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面向学生,让学生聚焦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完善构建的知识框架,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设计特色是力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推断分析,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多思考、多观察、多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过程、感悟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细菌结构看不见,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和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因此本节课我将细菌的结构图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片相比较,将细菌营养方式展示给学生,将思维的可视化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有关细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和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
1.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2.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3.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4.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出示学生思考的问题:
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
总结要点: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观看细菌结构图回答
填写细菌、动物、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表,突出重难点。
思考、回答问题、根据三种细胞的不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问题导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主动获取知识。
强化学生图文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播放植物、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
教师从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视频有助学生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的重点问题。
效果检测,引领提升
练习
展示有梯度的课堂练习。
做练习
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和深化
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总结拓展
总结本节知识点
归纳知识点
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该微课针对我校生源不是很好的实际情况和细菌看不到的特点,面向学生,聚焦学习过程,关注个性差异,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模式,聚焦知识点讲解,呈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展示细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片、细菌视频,让学生获得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的知识,体现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事实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说微课教案篇二
1.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2.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读书方法,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3.体会作品角色的特点,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初步品析文章的能力。
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从中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2.品析文章,体会作品角色的特点。
归结、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理解狐狸爸爸的“了不起”。
1.学生阅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2.以书友队为单位共同寻找能体现狐狸爸爸了不起的地方。
3.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制造冲突,激发兴趣。
2.我想问下大家,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对狐狸有什么印象?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的狐狸。
二、重现轮廓,锦囊授法。
1.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根据学生概括不完整的情况,随机小结引导。
3.古有诸葛亮锦囊妙计闻名天下,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送一个锦囊,看能不能帮到大家?出示:读书锦囊一:看目录,知梗概。
4.出示内容概领,引导学生对照目录将故事说完整。
故事讲了(三个饲养场主),他们非常痛恨(狐狸先生)来偷东西,就想把狐狸消灭。他们采用用枪(射击)、用(铁锹)锹、用(挖掘机)挖、用人围攻的方式,与狐狸展开(竞赛),他们都说:“(我们决不让他跑掉)!”(狐狸先生)一家被迫(开始挨饿),接着(狐狸先生有了一个计划),他带领4个孩子挖地道到了(博吉斯的1号鸡舍),并让他的孩子带回一只鸡,(狐狸太太吃了一惊)。之后,狐狸爸爸又碰到了同类(獾),并与他一同挖地道到(邦斯的大仓库)和(比恩的秘密苹果酒窖),取了很多的东西,回去开了个(盛大的宴会)。而此时三个饲养场场主(仍然在等待)。
3.大家看,比照目录,我们很轻易地就把故事的梗概给理出来了。那要是下次另外给你换本书,你能很快地大概了解书的内容吗?用什么方法知道?对,看目录。(板书:看:目录)。
4.拿到一本书,不知道好不好看,除了老师给你的这个锦囊妙计,大家还有什么别的好法子,可以很快地知道书的内容呢?引导归结方法。
5.出示:读书锦囊二:读提要,知内容。介绍内容提要的位置、作用。
7.相机介绍读腰封和序言,从封面、封底提取信息的方法。
师说微课教案篇三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一、导入
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愿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师说微课教案篇四
大家好,今天我的微课内容是《我给动物拍拍照——描写动物外形的突出点》。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我带来家里的宠物,你们猜!
这是我家的小猫咪,它最喜欢拍照了。你能给它拍照吗?(能)。
过渡:它高兴极了。你看,它把自己最精神的样子展示出来了。你觉得它哪个地方最吸引你呀?请你说一说。(请两名学生说)。
预设:眼睛特点。
看来小猫的`眼睛非常的吸引人哦,今天我们就抓拍小猫的眼睛,把它写灵活写生动吧。
你觉得它的眼睛怎么样呀?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简单的答案(会发光,会变色)。
我们可以挖掘别人所不知道的,不常见的地方。如它的眼睛会发光,那是在什么时候会发光呢?发光的时候,眼睛会像什么呢?如果写它的眼睛会变色,那它什么时候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来把它写细致些,具体些。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同桌讨论一下小猫的眼睛是怎么样的。开始吧!
学生交流(老师指正)。
过渡:小朋友,你们真棒,能把小猫的眼睛写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1、总结方法。方法很简单。
(1)选出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2)把这个特点写细致、写深入,还要写独特,写别人不常写的东西。
2、练笔训练:那其他部位的特点你能尝试写一写吗?
3、学生练笔——学生作品展示——老师点评。
4、小结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方法。
写其他小动物也是一样道理的。回家请观察其他小动物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把这个特点写具体、写特别。
师说微课教案篇五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
2、难点: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白板、橡皮泥、弹簧、激光笔、镜子、木条、砝码、测力计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回顾: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演示:压缩橡皮泥、拉伸弹簧。
(一)形变
问题1:橡皮泥和弹簧,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
——橡皮泥不能恢复原状,而弹簧可以。结论:形变后撤去力的作用时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学生实验:用测力计拉伸弹簧
问题1:在拉伸弹簧时,测力计出现了示数?说明什么?——说明弹簧对测力计有力的作用。
问题2:旁边的同学感受到弹簧产生的力了吗?为什么?——不接触弹簧就不会受到弹簧的'力。
结论: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演示:木条载重
木条上放置重物时,木条受到压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对物体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支撑住物体的弹力就是支持力。
问题1:木条比较软,形变非常明显,那如果在木桌面上放置一个物体,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呢?演示:
结论:有些形变非常微小,用肉眼无法看清,但这些形变我们可以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实验证明,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桌面与物体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这满足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所以桌面会对物体有一个弹力,这个就是桌面的支持力。我们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其实都是弹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形变和弹力形变和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分类:1、弹性形变;2、非弹性形变。
2.弹力: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时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
师说微课教案篇六
1.欣赏校园照片,这是哪儿?
2.有没有发现照片中的学校是那么的美丽,我准备把这些照片带回去给我的学生欣赏一下,可惜缺少文字介绍。
2.如果在照片旁再配一段文字,来介绍一下这个处所,就更好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处所。
二、例文微课给方法
1.来看《早》这篇课文对三味书屋的描写,就是这样的一张照片和这样的一段文字,图文相配,把三味书屋的样子具体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写好一个处所的方法。
3.交流概括得出方法:
(1)介绍要有顺序,
你能发现这一方法,真是太了不起了,这是写一个处所的最主要的方法。文中的顺序叫方位顺序。
大家用笔圈一圈,写了哪些方位呢?
如果介绍这个教室,你认为可以按什么方位顺序介绍呢?
继续交流,你还获得了什么方法?
仅仅有了方位顺序,就能写好处所了吗?来看,方位很准确,但感觉怎样?
你觉得缺少了什么?
就是要写具体,对不,那怎样才能写具体呢?大家来听听微老师的建议吧。
请看p22,微老师助你找方法,一共有3个,第一个大家都知道了,可以不看,其他两个请你自己看看,等会交流你看后的体会。(抓住各位置事物的特征、辅以一定的想象)
交流,你对哪个方法印象最深?为什么?
如果你介绍的处所是我们的教室,你认为可以在哪个方位上进行想象?想象什么?
三、学生动笔试写作
1.听了微老师的介绍,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写作方法。
如果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给这一自然段整理出这样一张表格来。
2.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呢?先完成这张表格。
3.学生完成表格后习作
师说微课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入。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家破人亡伤心。
第二次流泪浦口送别感动。
第三次流泪见信思念伤感。
师说微课教案篇八
在小学低段,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一片幸运的叶子》讲述了善良的大熊要去探望生病的山羊奶奶。穷困的他,原本只带了一片树叶。可是,最后却变出了新鲜的蔬菜和美丽的气球……。故事描述主角因为善良的心,时时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人,换得的是更丰盛的回馈。提醒读者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有助人的能力和机会。简单却深刻的故事情节,传达出温暖的情意,以及对真善美世界的期许。
1、借助绘本阅读,在倾听、思考、观察、想象中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懂得只要有心,每个人都有助人的机会和能力。而且,助人的方式未必要用到钱财。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它的名字是《一片幸运的叶子》。(板书课题,齐读,给“幸运”注音)
它是一本绘本。绘本,又叫图画书,书中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文字和图画共同、完整地讲述了—个故事。
二、了解封面、封底
1、(出示封面)读一本书要从书的封面读起,它能帮助你更好地阅读这本书。老师希望你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把你从封面看到的大胆地说出来。(同位交流)
2、生汇报:
(1)《真善美绘本系列》是一套让孩子认识真善美的绘本,包括《一片幸运的叶子》《了不起的爸爸》《称赞》《嗨!你好》四本绘本,这套绘本在台湾已畅销多年。通过阅读这套绘本,让我们可以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学会赞赏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
(2)张正雄,著名绘本画家,其活泼、童趣的书法,深受孩子的欢迎,更呈现出绘本温暖的內涵。
(3)张晋霖,台湾著名绘本作家,擅长写作幼儿教育的绘本,出版了多部作品。
(4)来,我们再读读故事的名字,看你能不能猜出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结内容。
3、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大胆地猜想。但是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封面还不行,还要看看这本图画书的封底。
师:封底上面画了什么,写了什么?请认真看看,自由朗读上面的内容。
生汇报:图上画了大熊送给山羊奶奶新鲜的蔬菜和美丽的气球。还告诉了我们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小结
好了,今天开始我们知道了看书要先看封面、封底,了解它的名字还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内容,还把创作者和出版社介绍给我们。知道创作者的名字一般是写在书名下面的,而出版社一般写在封面的最底下。然后再去看故事,它能帮助你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更喜欢这本书!
师说微课教案篇九
活动内容:《夏天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图谱,学念、并熟记诗歌。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的微课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夏天可美了,夏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夏天的歌真好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完整欣赏儿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们乐呵呵的笑声里。
三、理解儿歌内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谁在唱歌呢?
对了,是:蝈蝈、知了、青蛙。(幼儿自主回答)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
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蝈蝈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们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聪明!“在绿绿的草丛中,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儿学念儿歌
孩子们夏天的歌除了在这些地方,还在我们乐呵呵地笑声里呢?好了,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说吧!
“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创编儿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们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吧。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
1、熟练掌握学过的声母和6个单韵母,能正确区别形近字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拼读带调音节,认识事物,并把音节和图画正确连起来。
3、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字,口头造句,把认字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题意,完成练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课程表
2、认读生字:文、数、学、音、乐
3、认识自己班级的课程表。
二、用拼音
1、按声母顺序连线,看看图画是什么?
2、出示声母表,学生认读,背会这张表。
3、说说怎样用生活中的事物摆字母。
4、出示图画,拼读音节。区分形近声母。指导区别b—d,f—t,p—q。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拼读音节,做出相应的动作。
6、拼读音节,把同类的词涂上颜色。
第二课时
一、字词句运用
1、认字,连线。
2、进行拓展
3、读词语,在图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读
1、老师带领读儿歌《剪窗花》。
2、生自由读儿歌。
三、作业布置
1、读书
2、完成语练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一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二
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快来看看美术微课教案吧!
美术微课教案:直溜溜和圆咕咚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线条的变形,知道线条可以有不同的变化。
2、尝试通过线条和圆的不同组合,创造新形象。
3、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不畏难。
【活动准备】
有圆的长卷画,颜料、黑色蜡笔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启发幼儿对线条的想象
1、出示“直溜溜”
师:刚才我们听了故事《直溜溜和圆咕咚》,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这是谁?(直溜溜)
2、讲述故事,感知线条的变化并记录
师:直溜溜是一根与众不同的线,遇到下雨天,他的身体会怎样变化?变成了什么线?(弧线)
故事:遇到下雨天,他会弯起自己的身体,变成鱼钩到河里去钓鱼。
故事:雨过天晴,他会把自己卷成团,从山顶一下跳到七彩虹上荡秋千。
师:后来,直溜溜和圆咕咚一起玩游戏,直溜溜的身体又怎样变化?变成了什么线?(弹簧线)
故事:清晨,圆咕咚会坐上直溜溜滑梯,从这头滑到那一头。
师:我们也和圆咕咚一起来滑直溜溜滑梯吧。拿出手指,从这头滑到那一头。好玩吗?再玩一次吧。
师:中午,圆咕咚和直溜溜又在一起玩什么游戏?
师:傍晚的时候,直溜溜是一根什么线?他们玩……?
师:除了弧线、螺旋线、弹簧线、直线,你还认识什么线?
二、尝试通过线条和圆的不同组合,创造新形象
1、出示“圆咕咚”形象,启发幼儿对圆的想象
师:故事中的圆咕咚长的怎么样?
师:圆圆的圆咕咚像什么?(球)
2、激发幼儿的想象
师:今天来了好多的圆咕咚和直溜溜,瞧,他们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
师:(蝌蚪)看,他们变成了什么?直溜溜变成了蝌蚪的什么?
师:(棒棒糖)看,圆溜溜的身体又怎么了?变成了什么?
师:(太阳)又变成了什么?直溜溜变成了太阳的什么了?
师:还可以变成什么?
师:两个圆咕咚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出示眼镜、樱桃)
师:如果三个圆在一起,又可以变成什么呢?
3、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进行组合
三、幼儿操作
师:那么请你们也来变一变。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的圆咕咚,请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一幅长卷,轻轻地找个位置去变一变吧。
四、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师:你们觉得哪一个最有创意?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三
化州市合江镇大垭小学 李春霞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句子训练内容,也是一个难以掌握的的内容,有不少同学都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常常做错。今天老师来教大家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相信你一定能学会!
二.认识陈述句与反问句
1.首先我们先学会分辨陈述句与反问句这两个不同的句子。
2.出示幻灯片(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比如: “难道我会不知道?”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像“小树长高了。” “他没有参加聚会。” 其次,通过趣味练习帮助理解 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说话者、听话者、进行现场表演,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改写句子: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话者: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听话者: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又如:我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说话者:我们怎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听话者: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三.学会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出示幻灯片(例句1)
2.下面我们来学习怎样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将句子中的肯定词改成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成肯定词。
3.请看例句1 反问句:“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首先这个句子中有否定词“不是”,我们把它改成肯定词“是”。然后看句子中的反问语气词是“难道”,句末的疑问助词是“吗”,把这两个词去掉。接着把问号改成句号,最后把其他内容照抄下来。改成陈述句为“这是伟大的奇观。”
7.这个句子中有肯定词“能”,我们将它改成否定词“不能”。然后把反问语气词“怎么”和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接着把问号改成句号,把其他内容照抄下来。这样改成陈述句为“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三.小结方法:
1.同学们,你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
2.出示幻灯片:反问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第二步: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和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第三步: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其他内容照抄。
3.同学们,只要你们掌握了方法,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种题型就能做得更好了。最后我们编成童谣帮助记: 反问变陈述,有否去否,没否加否,“难道”“吗”全走开,问号变句号。
(童谣中”否”代表否定词,“难道”“吗”代表疑问词。)今天,我们的学习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四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五
严中有爱一、微课目标:体会父亲严中有爱,严即是爱:认识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因迟到而遭到爸爸妈妈责罚的经历吗?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她小时候一次迟到的经历使她刻骨铭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迟到》,看看她是如何感受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的。
(二)微课过程:
(ppt1内容)“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解说词)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即父亲对我既“疼”又“严”。“很严很严”说明父亲对我的管教严厉程度很深。
1、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我“很严”?(ppt2内容)“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打我的动作描写,从“拖起来、左看右看、抄起、一抡”这些动词看出父亲下手很重,打的不轻。
(ppt3内容)“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解说词)这段话抓住了父亲的神态、语言描写,一个“起”字,写出了父亲的严厉。
2、父亲为什么打我?(ppt4内容)。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爸爸已经催促我了,可我居然没有挪动。”(解说词)作者每天赖床就已经错了,而且因迟到想逃学更是错上加错,她对待错误的态度让父亲很生气,父亲打她是让她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体会父亲严中有爱。
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但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又是怎么做的?(ppt5内容)“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解说词)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他什么话也没说,但他给作者送花夹袄和铜板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他对作者的疼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严厉而又深沉的父爱。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
(三)微课小结作者小时候迟到受罚的经历告诉我们:父爱就是如此的严厉而又深沉,有时候严即是爱。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六
一、课题
比多少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用其表示抽象数大小的关系。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比较物体多少的知识点出发,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使之逐步掌握《比多少》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描述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认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重点
1.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一一对应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
1.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七、教学方法
发现法 任务驱动法
八、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带领列举,提出问题
兔子有四个,苹果也有四个,兔子和苹果一样多,写作4=4,解释“=”含义。在比较兔子与香蕉的个数得出“”含义,比较兔子与胡萝卜的个数,得出“”含义。
4.巩固训练
通过ppt呈现动物数量图片,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以及一一对应的关系基础上得出结论。
4.小结
布置一道练习题,引导学习者对所学习知识加深巩固。
十一、教具
ppt演示
十二、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_”,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本次教学中,我创设一个有趣情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并适当点拨学生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从而得出“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当然由于是微课教案,在真实的讲授与设计中,与学习者线上互动性不强。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全文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
2、鉴赏本文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3、调动文学积累和生活感知,关注普通形象背后饱含的'深情。达到情感共鸣,收获写作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从文字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入
复习生字生词,并听写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解决以下问题。
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几次流泪?
(2)作者在课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几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给学生放第六自然段的录音,要求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父亲”外貌、动作的字词。
(1)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五、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学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学生用心中最美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父亲!
六、配乐《神秘园之歌》,为同学们朗诵第六段。
七、总结
(1)概括这堂课所学的所有内容
(2)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不会展现关心。但是,他的爱就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要记得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他永远爱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的第二部分
(2)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流泪家破人亡伤心
第二次流泪浦口送别感动
第三次流泪见信思念伤感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八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师说微课教案篇十九
《玲玲的画》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悟玲玲心情的变化。
2、品味爸爸的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画画吗?这是一位叫玲玲的小姑娘画的画,她的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在干什么?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语句。(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这时,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谁帮助了她呢?
4、再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你感到什么?
三、总结: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第二天,玲玲的画在校园美术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肯动脑筋,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四、教师寄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