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实用23篇)
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于第一次编写教案的教师来说,这些范文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提端滴撒。
灌泼。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
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叶子茂盛。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师,祝老师越来越美丽。
生:我把清水泼向爷爷,祝他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小鹏,祝他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反思:
一、朗读训练的阶梯性。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
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三、难点突破的巧妙性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三
1. 读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生读题)。
2. 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谁能比上一节课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连线题: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指名连,齐读)。
二﹑精读。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当火红的凤凰花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出示读片及课文)。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交流:“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泼水节就像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这个日子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悄悄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定非常的——(高兴,开心,兴奋)。
“迎”:还能从哪儿看出他们很开心?
小结:是啊,傣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泼水节快些到来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2.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最有趣的节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1):准备。
首先老师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的一二两句话,看看傣族人民为欢度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交流:“香水花瓣”:清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有什么好处啊?
小结:这清水是傣族人民精心准备的,在这滴了香水,撒了花瓣的清水里,是他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啊!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特殊的水?(指名读,女生读,很重视泼水节)。
“桶,盆”: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存放清水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去参加泼水节,除了桶和盆,你还会带上哪些工具呀?(……)。
“早早地”:……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从这个早早地,你读出了什么?
谁来读好这个“早早地”?
同样意思的词,第二句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出来吗?
(早已,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指明读,我们班的小伙子们好象特别着急,泼水游戏怎么还没开始啊!男生读。)。
(2):开始。
交流:要说出动作,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多么开心的一群傣族人啊!他们在水中的笑脸比美丽的凤凰花还要鲜艳呢!拍照片的叔叔还在课文里留了一段描写泼水游戏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们觉得他写出傣族人民的快乐了吗?(不要早下结论,仔仔细细地读)。
交流:“笑开了花”:笑得比花还要美呢!(读好)。
“互相追赶”:玩得多尽兴啊!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泼水节的照片,看过之后,你们肯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得更快乐的!
(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
想象: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
交流:……。
小结:你们玩水的花样可真多呀!洒水,浇水,喷水,可老师觉得用瓢灌水和用盆泼水更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泼到身上的水更多,玩得更快乐呀)一起快乐地来读一读!
(清水是……)(出示句子)。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当然是泼得越多越好了,一起读。(齐读)。
练习:看着漫天飞舞的水花,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出去吗?
(出示练习)。
小结:吉祥如意的清水被尽情撒泼,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大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要请笑得最灿烂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
(出示句子)(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真是一条热闹的大街,真是一群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泼水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回去吧!
原来,你们是没泼够水呀!老师也不想回去,因为我知道在泼水游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呢。不信,你们自己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除了泼水乐,还有什么乐?
“赛龙舟”:多么激烈的比赛啊。
“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多迷人那。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就这么离去呢?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傣族人民,在这个热闹的深夜尽情狂欢吧!(齐读)。
三﹑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快乐的一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四﹑作业。
(出示作业及图片)。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读课文的思维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西双版纳在哪里?课件出示。
2、这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3、教学“泼”。先讲读音,再讲字义:猛力倒水,使散开。最后讲字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过节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泼水节。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迎”。给“迎”组个词。师:“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过什么节日?你迎接客人时,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的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读。
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把迎接的激动心情读出来。“迎”这里可以高一点儿,上扬一点儿。看教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再指名读。
师: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心情迎接他们最隆重的泼水节。来,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学生齐读。教师评价:“一”下去,“一”上来,泼水节要说得干脆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1、 自由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 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兴。
3、 看第一句。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这么早来?(因为他们迫不及待了,想早点来参加这个活动。)
4、 还有更早的人呢!他们来准备好了……(引读)
5、 开始泼水了!(教师激动地说。)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6、 人们为什么要用瓢和盆来泼水呢?灌是倒进去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 看图说话,教师指导。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说。
出示:( )拿瓢往( )衣领里灌。看图说一说。
你还想说谁呢?
是啊!参加泼水节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
下面,我宣布: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大家做的还不够好,看老师做个表情,这就是笑开了花。大家也来表演一下把!边笑边读这句话。(老人……笑开了花。)
8、老爷爷(小妹妹),为什么你身上湿透了,还不回家换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哪些活动?读第三自然段。
1、 看视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回去吗?你想去干嘛?
(五)、写字。
泼:用习字册分三步讲:
第二步,描第一红字。停笔,把你描的字与范字对照,你认为很像的,请举手。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像,怎么办呢?再描第二个。
第三步,仿影。对照。
四、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预习下节语文课。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五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课件
三教时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六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有人说,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好象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既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以叶圣陶先生的“自学引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教学片段】。
情境之一:复习旧知,体验当小作家的欢乐。
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
师:傣族人放的烟火是自己制造的。他们把放烟火叫放高升。
……。
师:看来刚才大家读课文时都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情境之二:导读课文,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
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
生:读第一自然段。将“一年一度”读了重音。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先读读句子,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吧!
生:读读句子,再讨论。
生:这个“迎”字说明人们是很高兴的。
生:“迎”告诉我们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生:我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了。
师: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生:个别读句子。语气较平。
师: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生:再读句子,将“早早地”读成重音。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生:读读句子。
师:小姑娘,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生: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
生:要过泼水节了,我兴奋得都睡不着了,就早点来了。
师: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生:齐声读读句子。
师: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听,欢快的象脚鼓响起来了!(播放《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欢乐的人群中吧!赶快读读这一部分课文。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五句话。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生:高兴读句子。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生: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屏幕出示句子。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生:你追我,我追你。很有趣的。
师:是的,那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欢乐的?
生: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字。
师: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女孩子拿起瓢,让我们也来灌一灌。男孩子端起盆,高兴地泼一泼吧!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生:再读句子 。
师:板书:欢。
师: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
生:衣服完全湿透了。
生:衣服全沾在身上了。
生:我的衣服还挂着水呢!好像刚从水盆里捞起来,没有拧干,直接穿在身上一样。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有感情地读词语。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
生:湿淋淋。
师:人人脸上——。
生:笑开了花。
生:读句子。表情很严肃。
师:读这句话时脸上也要笑开花,再试试!
生:笑眯眯地读句子。
师: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句子。
师:小姑娘,漂亮的节日服装都被淋湿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生: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生:当时人们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欢乐!
生:男生读句子。
师:泼在身上的水里啊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吗?
生:快乐。
生:女生读句子。 。
师:板书:快。老师也很高兴,我也想来读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鼓掌。
师:谢谢!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师:真懂事,相信老爷爷老奶奶会乐意接受你这份祝福的。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愿她越长越漂亮。
师:姑娘会很高兴的。
生:我想把水泼在老师身上,祝愿老师身体健康。
师;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你的祝福!
……。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看了看衣服,笑眯眯说)我们的衣服也全湿了。
师:继续泼吧!尽情地泼!开心地泼!让那晶莹的水花承载着所有美好的祝福,泼向带着美丽笑脸的人们。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生:饶有情趣地观看着,不时发出笑声。
师: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欢乐的音乐响起,开心地读读这一部分。看看谁泼水泼得最欢乐。
生: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师: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板书:喜庆)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与同桌小声地交流着。
师: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生: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瓣把地面都铺满了。
师:出示图片。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
生:我拍到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烟火升上天空。
师:出示图片。
生:我拍的照片里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打着象脚鼓。
师:出示图片。排着队伍,拍起象脚鼓。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
生:读读句子。
生:我拍的照片上人们在唱歌跳舞。
师:出示图片: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
生:载歌载舞。
师:载歌载舞多么欢乐。
生:读读句子。
生:泼水节一年一度,要等上365天才能再过,我要玩个够。
师: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生:我很高兴,高兴得都不想睡觉了。
……。
师: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很高兴。
生:我很兴奋。
生:我很欢乐。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实践练习。
生:我知道壮族的歌婆节。
师:壮族人主要分布在祖国西南部的广西,歌婆节那天他们要对歌。(展示歌婆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壮族的民乐)。
生:苗族有个龙船节。
师:是的,苗族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龙船节上人们赛龙舟,斗牛,赛马。(展示龙船节的场景图片,配以苗族的民乐)。
生:彝族火把节,我们的练习上有的。
师:彝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火把节那天人们手拿火把,彻夜狂欢。(展示火把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彝族的民乐)。
生:维吾尔族诺鲁孜节。
师:维吾尔族人主要集中在祖国的西北面——新疆,这儿的人能歌善舞,诺鲁孜节那天他们要开展许多庆祝活动。(展示诺鲁孜节的场景图片,配以维吾尔族的《娃哈哈》)。
生:跟着哼唱《娃哈哈》。
师: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我们再交流!
情境之三:学习生字,体验做发现者的欢乐。
师:本课有十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三个生字。(屏幕出示:幸、肯、离)请大家根据书上的笔顺表自学生字,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自学,讨论。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字。(根据学生发言逐一出示生字)。
生:我教“肯”,上面是止,下面是月。
师: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写的时候要注意月字底的第一笔变成了竖。
生:我来教“幸”字,上面是土,下面是南里面的部分,羊少一横。
师:这个字的横画比较多,要注意处理好横画之间的长短变化。
生:我来教最后一个字,“离”字上面是一点一横,中间是个凶,下面是竖,横折钩,撇折,点。
生:托起来。
师:是的。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所占的大小不同。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生: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教后反思】。
感悟之一:温故知新,发展思维。
感悟之二:潜心会文,切己品味。
叶圣陶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者强调的“自得”精神,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导要导在点子上。因此,在本课的导读中,我以媒体课件为辅助,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潜心会本文”,引导他们“遵路”、“入境”、“悟神”,引导他们切己品味、读中悟情、读中传情。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动感受。
媒体课件,辅助导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多媒体课件的价值是很大的:能引其观,诱其思,排其难,激其情。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富有情趣:优美动听的傣族民乐回荡在耳旁,学生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已走进了西双版纳;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尤其是那一段声画俱佳的泼水录象更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这段录象,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着欢乐。在他们“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
以读为本,读中生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的“自学导引”中,多媒体课件始终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替代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末尾讲到清水的象征意义,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设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泼水现场的人自居,将清水泼向自己关爱的人,送出诚挚的祝福。幸福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总有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具体化,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已并不重要,我允许他们多元解读,允许他们见仁见智,允许他们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多媒体不能替代传统的教法。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其中的“灌”字是一个生字,要求学生理解。通过几次的试上,我放弃了起初以媒体课件展示“灌”这个动作的画面的设计,最终选择了以表演助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小小的动作唤起了生活经验,准确地诠释了“灌”字的含义,观察得真切,理解得透彻。
感悟之三:以本为本,举一反三。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进行教学,一定“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好习惯。
教材不是终点,“领会教材之质与文犹未已也”,“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如果说课文的是“举一”的话,那么本堂课末尾的“实践活动”——交流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反三”。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前下发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驾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综合、走向生活。
感悟之四:指点学法,逐渐放手。
识字和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经过将近两个学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学法。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根据教材上的笔顺表,运用以熟字带生字、说说笔顺、区别形近字等方法来“教学”生字。我从旁加以点拨:作为偏旁时“月”字的细微变化;横画多的字笔画间的分布与变化;容易出错的笔画给予提示,并进行示范书写,以巩固记忆。从而让他们经历了一个“自求得之、自我发现、自主创新”的过程。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依然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叶老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开首就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育和教学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教师。今后的日子,我将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究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或许,欢乐地教、欢乐地学,将欢乐进行到底,才是我教学应该追求的意境。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七
1、熟记4条成语。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水彩笔白纸。
1、熟记4条成语。
2、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披星戴月:披着星光,头戴月亮。
烘云托月:绘画时通过渲染云朵来衬托出月亮。比喻写作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重点和主题。
3、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读,要读正确。
齐读、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的成语?
(日积月累花好月圆花前月下日新月异------)。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2)未来的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画一画,并给自己所画的交通工具起一个形象的好听的名字。
(4)写几句介绍一下自己理想中的交通工具。(就写在画的旁边)。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上台介绍一下理想中的交通工具的颜色、构造、优点等。
(6)评选“最佳创意奖”。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八
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九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
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二)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捧麻点腊死后,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泼水习俗。
(三)多彩的节日活动。
除了场面壮观的泼水狂欢活动,泼水节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主要有浴佛、堆沙、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赕佛(又叫浴佛):是指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从寺庙把佛像搬出来用香水清洗,把从佛身上滴下来的水收集起来,带回去为朋友、亲戚清洗和净化,求吉。
堆沙:就是大家在一起把沙子堆成一堆,烧上香火,诵经念佛,求佛佑人。
龙舟比赛: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会举行划龙船的比赛。把木船扎上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放高升:夜晚,各村寨都要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丢包: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此外,放河船、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周总理与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名远播与一个共和国伟人的名字--周恩来密不可分。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涌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1984年公布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一
1、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抓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学习。
关于傣族人民的(服饰、居住、乐器等)相关图片,彩笔、油画棒、卡纸剪刀。
一、导入:舞蹈《金孔雀》。
问:这是哪个族的?你们了解傣族的什么?泼水节是傣族人们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为免除灾难,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给人带来幸福。
二、走进傣族。
1、随着孔雀的介绍了解了关于傣族的居民、服饰、乐器等。
今天我们就去傣族,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你们想去吗?想和大家一块来跳孔雀舞吗?那好我们一起坐上自己的`火车,去傣族,出发了!(播放音乐)。
(1)搭乘火车的音乐。(2)由孔雀当导游,创设情境、自然的让幼儿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中,以优美的音乐和欣赏傣族的服饰、居住、乐器等图片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2、学习歌曲。
小朋友快来,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人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声(放音乐)。
(1)放音乐欣赏歌曲。
(2)跟着琴声用lu来哼唱。
(3)带入歌词。
(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3、制作孔雀羽毛。
4、学跳傣族舞蹈。
(1)(放音乐)欣赏教师舞蹈。
(2)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尝试创编动作。
(4)跟这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5、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来到傣族和小孔雀,一起参观了傣族山寨,参观了解了他们的服饰、竹楼、乐器、歌曲、舞蹈。我们要感谢这只漂亮的小孔雀,和小孔雀说声“谢谢”吧,我们下次还会来美丽的傣族参观,小孔雀“再见”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二
炎热的西双版纳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们欢乐的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明天将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也是一个充满了欢乐的一天。
这一天,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穿着华丽的盛装早早的来到了大街上,街上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了好闻的香水,有的撒上了火红的花瓣。开始泼水了。有一个老爷爷刚来到街上,就成了落汤鸡,因为刚一来到街上,有一个小伙子就从树背后“袭击”老爷爷,老爷爷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拿着盆子到清水那里舀水,没想到又被几个小孩子给那水枪射了几枪,这一射,老爷爷更加高兴了,因为清水代表着幸福,那几个小孩给自己增添了幸福,当然更加高兴了,然后老爷爷个盆子里舀了一盆水,拿瓢往大家身上泼水,有些技术高的人,还把玻璃碗抛在空中,让水洒出来,再把碗接住,那些水都撒到了许多人的身上,有些小孩还以为下雨了呢,大家相互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往你身子上泼。有几个大人开始玩了,有一个大人顺手拿起地上一个水管拧开水流头,水都从管子,里喷了出来,把其他几个大人打得落花流水,那几个大人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的,有一个小孩子也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手里也那着一个瓢,拿着树枝,给大人们洒水,可是,跑的太急了,摔了一大跤,但脸上还是笑眯眯的,他又站起来,舀了一瓢水,那树枝给大人泼,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最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三
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西双版纳 凤凰花 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每年四月,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欢度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二小节。
2、读了这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当时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3、再默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画面。 交流。
4、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欢乐?
重点区别 灌、泼 相机观看图片(指导读出欢乐)。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你想说什么?
6、再读文字,体会欢乐。
7、这是多么欢庆的节日,一年才举行一次,所以人们都希望——。
8、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比一比谁来得最早。(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将早早、早已要重读);全班齐读。
10、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查字典理解“吉祥如意”是啊,泼在身上的不仅仅是清水,是吉祥、是来年的好运、是丰收的预兆……笑容写在脸上,幸福流淌在心里。
11、句式练习:老人想:泼吧、灌吧,这吉祥的水 。
孩子想:泼吧、灌吧,这吉祥的水 。
姑娘想:泼吧、灌吧,这吉祥的水 。
小伙儿想:泼吧、灌吧,这吉祥的水 。
出示: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吉祥的水能给老人带来健康、长寿,他——-。
这吉祥的水能给孩子带来进步对未来的憧憬——-。
这吉祥的水能给姑娘带来美丽,让她越来越年轻,她——-。
这吉祥的水能给小伙儿带来好运、工作越来越顺利,他——-。
12、小结。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出示。读一读。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人们除了泼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你们看(课件)认识“象脚鼓”
(1)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四、课外拓展。
交流你收集的资料(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民族图、并介绍节日)。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四
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检查上节课学习生字词的情况.(开火车读)
2,这些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他们将带我们到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指导朗读"一年一度"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先读读句子,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吧!
(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 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你做了什么准备 (出示句子: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指名读)
4,请问,你是最早来的吗 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6,采访:小姑娘,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 !(齐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听,欢快的象脚鼓响起来了!(播放)看,泼水开始了 看录像)
8,问: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 为什么笑呢
9,找找课文中的哪句话就写了刚才的情景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什么是灌 什么是泼 (看图)
边做动作边来读这句话.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相机点评
10,师述:这一大瓢一大瓢的灌,这一大盆一大盆的泼,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 这泼来灌去的,可把我们乐坏了,其实,开心地何止是我们哪,看(出示插图)
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
谁来读读 指导朗读(笑)
咦,这是为什么呀,到书中去找找答案,好好读一读.
11,采访:老奶奶,刚才我看见你被他们用水浇得浑身湿淋淋的,为什么还那样高兴 (出示句子)
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幸福呀.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 (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欢乐!)
12,泼在身上的水里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吗
老师也很高兴,我也想来读读,可以吗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不仅仅是互相追赶,互相,泼撒,更是一种能给别人带去平安和祝福的快乐,也有接受了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送给我的美好祝愿的快乐.正因为这样,这水也与众不同,他会被滴上——,被撒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用你的声音把那种快乐传递给我.
14,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 为什么
1, 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2, 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烟火升上天空
排着队伍,拍起象脚鼓.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
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载歌载舞
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4, 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5, 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四,联系实际
就要离开美丽的西双版纳了,等回到你们的学校时,可以把水泼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吗 为什么 (泼水只是傣族的风俗习惯)
五,拓展
六,布置作业
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再交流!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六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
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七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习,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二、 初读课文。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十九
傣历泼水节,学校放假七天,老师让我们在节中仔细体会泼水节的欢乐!
4月10日是十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放学回家,吃过饭和老爸到街上转。节还没到,节日的气氛很浓厚。新装修好的大街焕然一新,街道上空挂满了五色彩鲜艳的小旗子。小旗迎风招展,在向街道上行走的人们微笑着欢迎大家的到来。广场上灯火辉煌,把夜晚的广场照得比白天还漂亮。那水花从喷泉里喷出,一会如水柱,一会象白云,一会如会转动的大扇子。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舞动着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穿过喷泉,我来到广场的舞台前,看到舞台上人们在作彩排。身穿各种服装的他们在台上表演着,有的唱歌,也有的跳舞。许多周围众围看着大声喝彩。还有警察叔叔们在值班,为了过节他们比平日上班更忙了。今天虽说不过节我感觉像过节似的!
4月11日早上我在家做作业,午睡起床后和老爸去看西双版纳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展览的地点离我家很近。我们走着去。先到书店,老爸说放假该到书店看看,是假期的主要内容,该体会体会假期中的读书感觉。进书点人不多,我看老爸自己买了一本厚厚的针灸书,我没看到喜爱的。从书店出来没走几步便到书画展的地方。看书画展的人不算多,我注意到一个对书法很精通的大爹在不停地评述着挂在眼前的一幅幅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幅颜体的正揩作品写得是:“黎明之城春常在,竹搂无处不飘香”初一看写得很好,字正有劲,我本来就在练习颜体。当其中一个竹字的一竖写得不太直就被那大爹否定这幅作品。他认为是败笔。可见写字时得笔笔认真,不能马虎,否则一横一竖就把整篇的努力浪费了。
4月12日晚上街上人满为患,人把宽敞的大道都堵得水泄不通。车被停下来让人们通过。礼花在天空中闪烁,大家高兴地在拥挤着慢悠悠前行。我和爸爸来到澜沧江边,江风微微吹来,让我清凉而舒畅,那孔明灯和礼花在天空中遥相呼应,把人们对未来的祝愿带带向上天,让她带给我们幸福和安康。
听说在节日里举办第十二界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13我们吃过晚饭准备打的去,因为会场离我住的地方有两三公里。坐到的上才得知要交三十元钱,老爸心疼车费太贵,怎么突然就涨到三十!于是听陈老师建议步行一段再坐公共汽车。我们费很大的劲总算到西交会的地方。这离人山人海,到处是人在眼前晃动。我们慢步在人潮中观望着喜欢的东西。这里到处是展出东西的小店,有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老挝,泰国等来的商人在卖木材做的各种家具和大米。有些东西我往日见过,看着满亲切的。我们转到卖茶的`各种店看到陈升茶厂的老班章。那茶老爸喝过几饼,一问价才知道六百块一饼,小女孩却一分不让。看样子普洱茶萧条的当今,只要是好茶,价位是不变的。再进大益的店,大益茶由原来的四五百一片降到现在的二十元一片。让小女孩把7542生熟各泡来喝,都感到口干,喉咙不舒服,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原先的滑甘回甜,带有陈香闻不到。一问小姐才知道是今年的茶。而今年的茶有带甜,那来这般怪味,不可思议。总之大益除了包装做得漂亮外没有很大的进步!看了喝了该往回走,打的心疼钱,公共汽车没法坐只有走路。平时都听朋友们说走到那里还走回来。于是决定走着回家,一边走着看着天空中的礼花,不觉着路远。
14日下午老爸带我到傣族家里作客。傣历年就如中国汉族过春节一样。傣族人们也要相互拜年,在一起吃饭喝酒。我和爸爸被邀请到家里后刚坐下就取出烤糯索让我们品尝。主人说这东西一年只做一次让我们别不吃。老爸开玩笑地说道,吃了这,好菜吃不进肚子。因为烤糯索是用糯米面加红糖蒸出来的,象汉族做的年糕很饱肚子。不一会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傣族自己做好的特色菜,如青苔就有两种,一种是下饭的,一种是下菜的,还有苦笋用火烧好后吃。这苦笋原是甜的,下一次雨就变苦一些。这和茶叶的变化一样,一下雨茶的品质就变差得很多。还有传统的烤鸡烤鱼,更珍贵的是各中山珍野味,国家不准吃的熊肉也放在桌子上。反正过年嘛少吃一点。大家开始敬酒。傣族敬酒词喜欢说叨唬,水水水。意思是希望大家都平安幸福!
4月15日是传统泼水节的泼水。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的欢笑声让我无思写字。老爸说他年纪大了让我自己带个小盆自己去。我高兴地走出家外,还没走几步衣服就被泼湿了。我看到人们都开心地相互对泼,相互祝愿来年幸福快乐。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
教材简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全文紧扣"欢乐"来写,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目标预设:。
1.依据学生现在不善于观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当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2.依据学生课外知识较贫乏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3.依据课后作业,确立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4.依据课后作业要求,确立教学目标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交流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资料,以及说说或写写对傣族人民的祝愿的话.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交流本课的词语.对重点词语,老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词语记得那么好,说明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来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3.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看着这几个词语,出示词(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生……)。
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吧!
学习第二小节。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一说你对泼水节的看法.
3.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4.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有很多人在相互泼水)。
5.(1)请学生表演灌和泼.你觉得人们泼得怎么样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出人们的欢乐来的(互相追赶,灌,泼)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指导读出欢乐:泼得再用力点!泼得再开心点!)让我们边泼边读,体会一下那欢乐的场面.
(2)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录象中有很多人,那么在课文中你是从哪儿体会出人多的(老人,小孩,姑娘,小伙,个个,人人)哪个词又表现出人们的欢乐(乐开了花)。
6.看谁把这句话读得最开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你找到了吗(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请大家在位置上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比一比谁来得最早.(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将早早,早已要重读);全班齐读.
8.带入情境:小朋友们,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参加了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小组讨论,模拟情境)。
9.师进行采访:。
(1)我是源源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觉怎么样。
(3)小姑娘,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你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11.(在学生的回答时相机出示)出示语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12."怎么能不高兴呢"换句话说就是……那书上用"怎么能不高兴呢"有什么好处呢(用了反问,高兴的语气就更加强烈了)我们再来高兴地读一读.
13.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14.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2.出示,读一读.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人们除了泼水,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你们看(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唱起来,跳起来吧!(孔雀舞)小朋友们,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生……)你们的心情可以用书上的哪句来表达呢(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3)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
四,指导背诵.
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伴着音乐,来练习朗诵这篇课文!看谁第一个背诵出来.(可结合学生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背诵)自由背诵,再配音乐齐诵.
五,拓展延伸。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你收集的资料.大组交流.
六,练说,练写祝愿的话.
我们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相亲相爱,那么在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时候,你想怎么向傣族人民祝贺呢学生交流,再让学生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卡纸上,并在小组内交流.再大组交流.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一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走,让我们打好背包,现在就出发吧!
过渡: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火红的凤凰花)。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觉得傣族人民喜欢泼水节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一年一度点红)。
5、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又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1、过渡:泼水节是多么地欢乐呀,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打开书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朗读以后的想法和收获。
3、
过渡:想参加这么有趣、这么欢乐的泼水节吗?大家快去准备准备,出示第1~2句: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a.学生读1-2句。
c.人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4、过渡:出示3-4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a.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
b.谈话:通过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点红:互相追赶、灌、泼、湿淋淋、乐开了花)。
c.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d.再读:读出体验(一边读这两句一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e.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课件录象。
5.过渡:指学生,你们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你的脸上笑开了花?
a.生说:
b.出示第五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谁来读读?
c.师:重复“怎能不高兴呢!”一齐读读。
d.师述: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板书:吉祥如意——指导写“吉祥”两个字)。
e、大家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6、指名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7、这么欢乐的情景,你愿意让它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好,让我们来把它背诵出来。(学生先练习一下,随后指名来背诵。)。
(三)利用声像手段,感受泼水节其他活动欢快热烈的场面。
1、学生读课文第三段。
2、出示课件,师读进行环境气氛渲染.(看录象)。
听音乐,唱、跳金孔雀。
3、看:赛龙舟。
4、听、看放烟火。
5、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敲象脚鼓,(指挥学生用手有节奏地敲桌子。)模拟赛龙舟场景,唱歌跳舞放烟火进行狂欢。
6、师生赛读最后一段——评委评价——体悟欢乐。
三、回归全文。
1、配乐师生朗读全文:让我们再次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用我们的朗读让在座的老师感受泼水的欢乐,让在座的老师都想去。
3、课件展示彝族、壮族的节日图片及介绍。
吉祥如意 。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二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老爸说:“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刚好我的表格表姐也在,他们听了这消息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吃完了晚饭就去整理东西,表姐还一边整理东西,还一边哼歌这说明她高兴。
在路上我们一直催我老爸说:“什么时候到”?
到了泼水节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泼我,我泼你,我一看我就手痒,我立刻换好了泳裤,我一跳进水就开始泼人家太厉害了,不出一会儿,我就被泼成落汤鸡了。
表哥、表姐也来了,我来了个偷袭,表哥、表姐一来我就立刻往他们身上泼,他们也变成了落汤鸡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他们听到了我的笑声就知道是我泼的他们。他们立刻来了个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泼的恨不得把我头伸进水里躲避。
我们一起泼来泼去,突然一个大水花飞过来把我们仨个人都泼到了,我们回过头来意看,原来是老爸。突然老爸又来了一个大水花,幸好我们及时躲避,要不然,我们又死定了,我们决定反攻,一起攻想老爸。老爸他来了一个大水花,我们一起攻结果是老爸成为落汤鸡了。
哈哈泼水节简直是太好玩了。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十三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