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案读后感(热门20篇)
读后感是一种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整理和表达的方式。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的语句和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如果你想分享你的读后感,欢迎参考以下范文,体会与他人的共鸣和分享。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一
天津历史读后感本书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天津历史。分为悠悠岁月---古代篇。包括古代天津的经济生活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物。还有峥嵘岁月---近代篇。包括民主革命的奋斗历程,经济的近代化进程,近代大都市的建设,中西交汇的近代文化和近代的城市社会生活。最后是光辉岁月---现代篇。包括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和天津巨变的十年。
这本书以设卫建城600多年以来的历史发展为主线,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与时俱进,巨变腾飞的历程,将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融为一体。充实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内容,选取历史上能够充分体现天津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现象与成就,展示天津的独特风貌;在文字表述的基础上,选取丰富的历史图片及图表资料,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图文相得益彰,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是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与历史悠久的中国古都型城市相比较,天津历史并不算太长,天津设卫建城600多年。传统天津的城市地位也不是特别高,在明代天津是座卫城,但因天津依河近海,地处水陆通津,距首都北京又很近,因此地位十分重要。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把侵略的矛头伸向中国,从海路上走,到天津最为方便,最能接近清王朝,所以就把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当成既定方针。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有九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租界,这在世界各国的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争史,同时又是一段文化史。它说明这一时期的天津因为有着中国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特殊地位,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由于天津是中国北方最早和距首都最近的开放城市,是中国汲取近代文明最理想的.窗口,也是近代文明进入中国最便捷的跳板,所以很快便造就了天津引领中国近代文明的特殊地位,促使天津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中国之最”。比如,中国的近代工业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而洋务运动中的许多着名企业就出现在天津,天津机器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药厂。()能以最先进的设备生产最新式的火药;开平矿务局是当时办得最成功的洋务企业。此外,中国最早的电报和电话通讯,中国最早的邮政和邮票,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无不出现在天津。
天津能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千古变局中走在全国前列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由海河、海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天津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显着特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风骨。
读完这本书有助于我对这座城市深层面的了解与认识。带给我对天津的热爱,以及对天津腾飞的信心,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二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三
今天,我读了《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中“破釜沉舟”这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有趣。
“破釜沉舟”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赵国向楚怀王发出求救,于是,他便派项羽去救赵国。楚怀王担心项羽脾气太暴躁,不容易管束,在路上,他派了一个叫宋义的大将看管项羽,他还为将士们定了规矩,不能有人违抗楚怀王的命令,如果违抗命令,就得砍头。到了赵国,项羽让宋义赶紧救赵国,可宋义仍然喝酒作乐,项羽非常生气,杀了宋义,砸了锅,沉了船,没有退路的将士们全都向前冲去,不断厮杀,果然,他们不负众望打了三天,赢了九场,还救下了赵国。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一鼓作气,不能像宋义一样,做事拖拖拉拉,要力所能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件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学习项羽做某一件事时,为了成功,不给自己留退路,鼓励自己向前冲,最终才能取得成功。不过我们不能像项羽脾气那么暴躁呀!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四
有时候,是历史创造了人,而非人创造了历史;如同,我们经常的以为“时势造英雄”。
我甚至这样想: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早已被历史设置好了一个样子――你本说会成为的样子。请不要挣扎,因为你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即使,你可以奋斗,从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倒更觉的,唯物地讲,巴顿“英年早逝”是历史对他这个幸运儿的一种格外恩赐――因为他只为战争,确切说是为二战中美国的“正义战争”而生,而战争又远非历史的全部!他的幸运就在于,历史保留了他的传奇,尤其是那闪耀般疆场驰骋者的经历,却又无情地没有了去指挥几位狂妄自大到自以为可以创造或者改变历史的政治家家们发动的“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的错误的战争”的机会。
现在看来,至少我们这些市侩般清高虚伪的研读批鉴历史的品味者看来,巴顿远比麦克阿瑟留有更多的“英名”。而真正的理由却是历史偶然性的“不公正”地对待了不同的“英雄”们:麦克阿瑟没有英年早逝,进而留下了更多的所谓的“败名”――是他所并不想被历史所记忆的。
其实,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的小丑而已,即使,他可能曾经被认为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伟人。只不过,有些小丑,演出了更多更大的“闹剧”,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哦,原来有那么个人”而已罢。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些人,甚至某个群的“折腾”而改变了它必然的轨迹――当然,那些扑来跳去的“折腾”,真的也就影响了那么些人,但最多也不过如此啊。宇宙般广阔和长远的历史,只有取到它极限小的边际量,才唯一有可能地等同于在某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看似偶然或者必然我们所熟知或者淡忘的历史吧。事实是,只有再做一个无穷区间内的积分,才可以成为那个取到了极限小的边际的历史!
这样以来,似乎每个具有意识的高级动物都很可悲――是,而且,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实际上,大部分的我们,都不会想的太多或者太深。中国人古谚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有太多的近忧,俗人在忧虑着生活,工作,事业,追求还有感觉;而所谓的伟人们,也会被历史蒙蔽了已经很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忧虑着民族,国家,地区,战争,协商……如此的多,如此的复杂,如此的冗乱,怎么还有我在这里又“疯”又“傻”而且还“无聊”的“远虑”呢?这,只会被似乎克服了某些“近忧”而成为了所谓的“成功人士”们不屑一顾的扯淡闲谘罢――而且,真的怀疑,不要多久,自己也成了那样的一个成功者!至少现在,自己仍然有很强的欲望去做那么一种追求。
应该是吧――可是,人类的可悲,又何不是正因如此呢?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五
最近看了华盛顿邮报的前任女掌门凯瑟琳格雷厄姆的自传――《个人历史》,感触颇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传奇的女人吧。凯瑟琳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爸爸曾经是华尔街的一位投资家,曾经担任胡佛政府下的美联储主席和第一任的世界银行行长,后来胡佛下台后,仕途失意下购买了当时规模颇小、经营不善的《华盛顿邮报》,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将之经营在盈亏边缘。而她妈妈是当时19世纪代的第一批美国女记者,在文化圈有着丰富的人脉和资源,自己也是个美貌与才华兼具的杰出女性。
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凯的不同寻常,虽然她小时候父母抛下他们几个兄弟姐妹开始混华盛顿报圈的时候,对他们几个也疏于管教和照顾。不过随着他们的成长,尤其所有孩子中,唯独她对新闻感兴趣,所以就渐渐和父亲的感情越来越深入。
20多岁凯瑟琳大学毕业后到父亲管理下的华盛顿邮报开始工作,认识了后来的老公菲利普格雷厄姆,当时他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担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助理。后来凯嫁给了他,之后他们又经历了二战,菲尔入伍,后来连续生下了四个孩子,拉里、唐、比尔和斯蒂夫,她也成为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只是偶尔还写一些专栏文章,完全成为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的家庭妇女造型。她的父母也渐渐老去,因此把华盛顿邮报传给了她的丈夫和她,其中菲尔任发行人。菲尔努力工作把华盛顿邮报从亏损的边缘提升到盈利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一切在菲尔接近50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对于凯来说,可以用晴天霹雳来形容――菲尔得了严重的躁狂抑郁症,开始他们为了他以后的仕途着想,试着隐瞒,并且没有采用积极的药物治疗,而只采用了心理辅导和哲学思辨之类的保守治疗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病情,后来菲尔不仅在婚姻中出轨、大量进行商业并购而且最后用枪自杀了。
我想对任何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都是很恐怖的开始。但是凯不但扛了过来,而且接过了父亲和菲尔的衣钵,继续经营着华盛顿邮报。在60-70年代风云突变的美国政坛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手下的记者抖出了水门事件,掀翻了尼克松;经历了工人大罢工;采访了无数的政要,成为当时世界排名第十三的重要人物。
公司的经营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功上市并获得了兼并案等的极大成功。后来成功地将公司传给了她的儿子唐。她八十多岁高龄还参加工作,后来在一次摔倒后才不幸逝世。这本她的自传出版后还获得了普利策奖。
她在书中写到:在一定程度上,我想审视自己的人生,因为我的个人历史包含既出乎意料又不可复制的内容。
我觉得她的成功来自于一些幸运,同时也有她的机遇,更重要的也有她个人的努力,至少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吧:
1、她周围高质量的圈子导致了她的成功
凯的父母无疑在当时都是很牛逼的人物,她也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而她母亲的前卫性导致她并不像多数当时的妇女一样只着眼于家庭生活。
而她婚前混的.圈子是青年精英聚集,所以后来遇到了她的老公菲尔。而菲尔的哈佛法学院背景+父母的华盛顿邮报背景无疑将她推进了美国的政商圈。
在她主管华盛顿邮报以后,她和她周围的记者精英等等一起可以主导美国的政坛舆论走向,每一届总统候选人都需要跟他们取得良好的关系。亨利基辛格、巴菲特、杰奎琳肯尼迪这些我们觉得超级大腕的人物,都和她是朋友而已。
她也可以很容易把某人带入社交圈,从她和巴菲特的互惠互利关系上就可以看出来:巴菲特教她财经知识,帮她收购兼并企业,她把巴菲特带入华盛顿的社交圈,和当时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等一起吃饭。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由于她的出身和她自己所处的阶层导致了她可以对很多关键事物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同样适用:选择牛逼的圈子,当你可以进入以后,你自己也就逐渐变得牛逼起来,拥有资源并且发挥影响力是成功的第一步。选择朋友,培养人脉,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可能对于所谓的成功至关重要。
2、大的背景与环境
凯的个人生涯中经历了二战、越战、水门事件、60-7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她在这个时代之中,把握了美国新闻、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阶段。当时的朝阳产业使得她和她的同仁有发挥的广阔空间。她的选择无疑也是明智的。
3、凯个人的努力
凯本身是个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的歧视。
她的丈夫菲尔在死前的2年出轨给她生活蒙上了阴影。
菲尔的狂躁抑郁症长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她曾经是她当时唯一的一名女性经营者,很多与会场合唯一的女性。
她从对经营一无所知到接受经营而且成绩斐然,有时候是命运在推动着她,有时候又是她自己在推动着自己的命运,她作为女性觉醒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看起来其实有点囫囵吞枣,因为太多的人名和背景知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在主干的脉络里,感受到了凯的传奇,而这本书也揭开了美国上流社会政治生活的小小一角,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
最大的感触其实是女人一定不要给自己的生活定下框框,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去承担责任或者挑战自我;而对于不了解的环境与个人,不要先入为主,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同时,她的经历说明,对一个女人而言,婚姻家庭并不是真的全部,每个女人都完全可以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寄托内心的事业,优秀的朋友与同仁,财富上的自由,父母子女快乐的家庭生活都可以带给我们幸福。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带给我们勇气,颇有女权意味的好书吧。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读完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十一册,它是吴碧涵姐姐写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的全是真真实实、有凭有据、经过再三详密考证的历史。绝不止是将文言文译为白话,更不是传说演义、细说小说。
随后,每天睡觉前,我就拿着《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于是知道了朱元璋对大臣的凶狠,知道了元妙观那不是素面的素面,知道了朱刘之间的友谊,知道了方孝孺的孝顺,但是我最喜欢看还是运用智慧,打败敌人的故事。类似于《鄱阳湖大战》、《南兵撞到冰墙》等等。
而这中间也有一些名言名句: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要亲近那些品德好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还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七
这个寒假,我看了着名作家林汉达所编撰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自己的心得。
1,它读起来很顺口,就和听普通的故事一样,读起来很流畅,不像其他的历史读物,读起来稍有些拗口。所以,说它是一本历史读物,还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书。
2,它的故事情节比一般历史读物生动。前前后后几个故事,都彼此串联起来,让我读了一篇,还想读一篇。有一次,我连续读了一个多小时。从春秋时期一直写到三国时期,都是这样。往往前一篇篇末说到的一个人名,后一篇,就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
3,所撰写的历史详细并取材于正史。书中记述了从春秋到三国一千多年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记录的事件,像原来《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在书中都没有出现。
4,插图精美。往往我们在读历史读物时看到的几乎都是满篇的文字,没什么插图,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这本书,不仅附带了三四十幅插图,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该时期的一幅地图。如:在《战国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张战国地图。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读了这本书,我也许才真正的理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才真正理解了这一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八
暑假的时候,表姐帮我卖了这本《中国历史故事》,我爱不释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闲的时间去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战争、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做人、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样.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九
没有教科书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国家有了更深刻认识。
在当前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气息。对于这本书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内容则不言自明。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所有民主文明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统治,那种《1984》下社会必将受到人民审判和历史惩罚。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一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人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便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也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昭君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她难到没有想过,她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吗?难道她不会难过吗?为什么?"也是,古人曾经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昭君当时的心情有多么零碎,我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也许昭君明白: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吧,为了国和家,她毅然决定远离家乡而去遥远的边境。感慨那"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万种风情啊!
昭君!我一直深深的敬佩着!
你虽为一介女流,却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品质。你深明大义、刚毅果断,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却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你不慕虚名、不贪富贵,当虚荣的女子个个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却依旧保持自己纯清的禀性。你智慧过人,不少李清照、蔡文姬的才气;你天生丽质,不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丽;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缺黛玉宝钗的灵巧。
我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昭君一样深明大义的女生,在生活中和同学若有了摩擦,我尽量告诉自己:"也许我应该宽容些,这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宽容是一种美德,要做到深明大义就要先学会宽容。昭君为汉朝立了很大的功。虽然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还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壮举,但是我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学校里,我可以多多关心班级,有一定的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班级卫生多操一份心,使班级变得干净整洁。我相信,等我长大了能在我的岗位上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昭君,永远的昭君!你善良的面容,你纯洁的心灵,你托起一个朝代兴盛的双肩……一切,绝美如诗!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二
1、梁启超对史德的重视和学史、治史的认真态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史家的四长》一节里,他将史德摆在史学、史识、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会”、“武断”的毛玻他认为“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甚么,照出来就是甚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梁启超学史、治史总是秉着忠实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他认为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有因果规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里,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后人评这是他“流质善变”的表现,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梁启超对治史的严谨与认真,他是真真实实地做到“发现自己有错误时,便应当一刀两断的即刻割舍,万不可回护从前的工作。”他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对后人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而是尽史家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真实的具体的贡献,即使这种工作是漫长或者没有尽头的,也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坚持到最后。
2、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
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3。很感谢老师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此同时看了一些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期刊论文,并浏览了其另一本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可以说,汤氏的《历史研究》给我既已形成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其中,我对汤因比的“中国观”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研究兴趣,也一并作为读后感写出来。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三
这是一本站在学术的角度写给大众看的科普书籍。
原始时期的人类,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的史实,全凭后代的人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面对这些不辨真伪的猜测和推测更加考验一个人对历史的态度和把握。易中天先生本来就对历史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在本书中又运用了王国维先生推荐的实物史实并重的治史之法。语言平实却丝毫不见一般史书的枯燥。很推荐。
在本书中难能可贵的是,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更有作者对原始人类精神的思考。从懵懂的混沌到渐渐有知,因何母系,缘何父系,整段石器时代的脉络被这样轻松画出。读者理解的更加容易,却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高度。与此同时,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与大众认知相悖的一些想法。虽然历史已然尘封,真相不见天日。但是却不妨碍好奇的后人追逐真相的脚步。研究没有对错,在于它给后人的启示,其意义的价值远远大于结论。
总之,本书粗粗一读是一本可爱的历史科普小文,细品却大有乾坤。看您挖到哪一层了,无论深浅,总有收获。
[中华历史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四
我不知道要怎么写。以前看过有关张纯如的介绍,想看看她的书,昨天在图书馆无意间看见《南京大屠杀》,借回来。
之后觉得看这本书本身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我甚至想我是否要继续看下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同时觉得困惑。
人怎么可以如此的残忍,日本军队究竟抱着怎样的心态在南京犯下如此的滔天罪行?
而我们的同胞又为何只有零星的反抗,如果所有人团结起来,那么是不是会有另一种结果?
种种因素吧。
作者一再提到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注定会重蹈覆辙。
所有人都应该正视这段历史,它不仅仅使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所有人都应该记住,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惨剧,制造者是人类本身。
我想作者本身在书写与调查的过程中必定经受着巨大的心里考验,对人性黑暗的绝望。
希望这样的事件不再重演。
而日本亦应该对曾经的罪孽以及如今对那段历史的回避而深刻的反省以及忏悔,偿还。他们所犯下得罪是号称文明生物的人类的耻辱。
----------------------
这本书相较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薄得多,哪怕相比其下册《15以后的世界》也是如此。所以作者在字数和规模的局限下,就更少地关注具体的史事而更能体现出“全球史”的叙事特色来。
由此我反倒怀疑,斯氏的《全球通史》真的有必要写这么多字吗?
其实在国内,黄仁宇的大历史似乎就是走的这个路子。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全球的、生态的述说”,黄的《中国大历史》完全可以起个副标题叫“全国的、生态的述说”。一回事。而黄之备受好评的《万历十五年》其实与他的所谓“大历史观”几乎没有关系――至少在我看来如此。相反,倒是走的微观历史的路子。
洋人的史学流派,随便套一点过来写中国历史,便可以夺人眼目,实在可见中国当代史学之贫乏。
看洋人写的历史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喜欢关注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茶叶,比如瘟疫,比如城市排污系统。在我看来十分重要的事情,像明朝的`胡惟庸案,像朱元璋开国的英烈,在他们的书里完全找不到踪迹。或者说,他们也许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一部全球史来,而且明朝的中国在里面充当主角。
不同大陆不同文明的交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商人,随着商人而到处传播的思想、技术、商品乃至疾病,以及这些传播所带来的后果,这些不同后果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偶然汇合所形成的历史的“偶合”――这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他们饶有兴致地像描绘一粒种子怎么发芽一样描绘现代世界的起源,而我们则以本国为中心,以历史课本为阵地,进行着爱国主义教育。谁好,谁坏,只有天晓得。
历史能不能假如,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对史学预测功能的否定,那么人类整个学问几乎都要翻天了。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五
一部大部头作品或许真的是一场灾难。对于读者来说,大部头会让他的头脑混乱已极,会使他的心灵受到海啸地震的危害。希罗多德的作品对于现今被手机媒体娱乐冲击戕害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读者或许会再次感受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关于起名的迷宫所带来的苦恼。但这也许还不是最大的阻碍。《百年孤独》中的人名或许会让一些读者放弃它,《历史》却能让人全部读完。因为《历史》更像是许多条微博或者博客文章的集合——既然许多人说它琐碎、硬凑——那么就没理由不会读完他的博客,如果读者喜爱故事的话。
如今我们更爱刷刷新闻或者段子,但那不是生活必需,只是娱乐的一种,因此尽管看了很多新闻,耸人听闻的事情却往往能够喧嚣舆论。人们早上看下午忘使得他们很难在脑子里对类似事件进行归纳整理,思考发现事情背后的规律。这样的能力并不使人人成为思想家哲学家,不一定要能说出来写出来,但能使人在滑进危言耸听的泥沼之前稳住阵脚。
这样的能力却恰恰是阅读《历史》所必需的,一个博客作者往往有他自己一以贯之和发展的观念和“哲学”,对《历史》中的许多故事进行对应观照我们也能揣摩到希氏的哲学教育。
通用的“希波战争史”这个副题有相当大的误导,会令读者以为书里所写的不过是波斯帝国与希腊地区的战争经过和结局。但这不过是希氏著作蓝图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尽管这部分占了全书一半篇章,但我们应该发现在这部分里军事的描述并不为重,且有含糊和断层的地方,在这部分,他也总是不失时机地穿插许多故事。
许多经典作品的开头总是不容忽视,在开头作者总是概括、暗示了他所要写的所有:“其所以要发表这些研究成果,是为了保存人类过去的所作所为,使之不至于随时光流逝而被人淡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族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荣光,特别是为了把他们相互争斗的原因记载下来。”
让我们这段话精简一下,他所要写的,首先是人类能够永久流传的“东西”,其次是希波战争的原因。
《历史》表面上是以时间顺序叙事写作,但他穿插的故事却破坏了时间顺序,这些故事互相呼应,像满是镜子的房间,像一幅扑克,无穷无尽,做到了真正能够永久流传。《百年孤独》与它在深层次上不无联系。正因如此,阅读过一遍之后,这本书可以在任意地方打开,找到一个线头,尽情地去阅读。所谓思想是可以说清楚的,但故事的美并不只在思想,它有它的结构和形式,从结构和形式里它有说不尽的尽头。
吉本的赞誉是“《历史》有时候是给儿童看的,有时候是给哲学家看的。”
写给儿童看的,已经从许多“怨言”中得到了部分回答:故事性太强,甚至过于琐碎,且不太可靠。而儿童是爱听故事的,《历史》中许多故事和后来的经典民间传说和童话都有相似之处,如果单把其中的故事拿来讲给儿童,相比儿童一定会喜欢。
不能否认故事是儿童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事情,是最先对儿童进行教育环节。这就牵扯到如何为儿童选择故事、以怎么样的标准去选择的问题。又要回到作品开始的那段话了,而这问题也就被回答了。
历史书籍读后感1000字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六
历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读后感。历史的意义便是在此了。然而,历史又是一个极不易说破的词。就算历史学家,触及历史的本源时也是相当谨慎的。那么现在我来说历史的意义,是不是属于寻找海市蜃楼的根基那种的无知行径呢?我想,历史都列为过往的陈迹余音了,当下的我们循迹辩音追索渐渐被流光掩盖的遗踪,从历史废墟的蛛丝马迹里探求当代的意义,可以说是不能被偏废。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为任何一个君王、一个党派,一个民族而停留过,一个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绩,多么的文成武德;一个党派有何等优越的制度;一个民族有何等优良的血统,多么的文明灿烂,历史都是如公证的无私的,并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庇护。因而不断思索历史的意义作为一个永久的命题和课题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与解决。
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无数的史书历数当朝或前朝得失,一为记载一个国度的发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为后来的执政者和人民留存一个参照的完整线索。有时历史正当被人所淡忘,聪明而执着的人跳出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确横向比照中外历史以及对当国的纵线考察,发现历史居然有惊人的相似。
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理解的。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七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期会涌现出不同的杰出人物。他们是灿烂的群星,闪烁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神奇的教科书。《中国历史名人传》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他们精彩的世界,从此有了远大的.理想。
岳飞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我特别崇拜他。母亲从小教育他要热爱祖国,在他的后背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一直激励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后抗金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昏君手里,这是岳飞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读完《中国历史名人传》这本书,我感觉到名人的丰功伟绩或英勇事迹背后,都有着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拼搏,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八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篇,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书中有许多历史故事:晏子使楚、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周武王伐纣等。这些故事有的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是讲一些尔虞我诈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晏子使楚》。
我佩服晏子善于言辞的'本领,他话中有意,意中有话。他刚到楚国,见到楚王有意不开城门,让他钻狗洞。但他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们去问问你们的楚王,楚国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竟含着楚国开城门是国家,开狗洞是狗国的意思。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开城门的话,他就成了狗国的狗王。楚王迫于无奈,为了能保住楚国和自己的尊严,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晏子的爱国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让他的武士押着囚犯在他们吃得很开心的时候走过,这时,楚王假惺惺地问武士:“这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是哪里人?”武士说:“是个强盗,齐国人。”这样一说,楚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并不认输,马上反驳,举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水土不同,来说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也是因为水土不同的原因。这样既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样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这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在晏子和楚王的唇枪舌战、争锋相对中,一个是聪明机智、胆略过人、维护国家尊严的使臣;一个是傲慢专横、骄傲自大的君王,谁赢谁输,谁好谁坏,显而易见。晏子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很受启发。
《凿壁借光》包括了两则短小的故事。第一则是匡衡勤奋好学,可他家里却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的烛光又照不到他家。因为匡衡求学心迫切,就在自家墙上打了个洞,可以借助从邻居家引出来的微弱烛光来看书,于是匡衡高兴的拿书照着烛的亮光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第二则是说,同乡有一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有很多好书,对书“求贤若渴”的匡衡听说了,就去给他辛勤劳作做义工。主人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而不求偿”?匡衡说:“我希望能换取您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因此深受感动,便把书借给他读。由于匡衡勤奋刻苦认真求学,终于成了一位大文学家。
这篇短文通过匡衡“穿壁引光而读书”,“无偿帮佣求书读”两则故事说明匡衡对读书的无比渴求,对学习的无比热爱。这两则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只要有一颗爱读书,读好书的心,加上认真、刻苦、勤奋,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学习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也有很多像或不像匡衡这样学习的人。
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叫冯书强,他是一个学习极不认真的人。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好多作业,里面还有思考题。他一看,心想:没什么,这些算的了什么?什么能难的住本人?可当他做题的时候,傻了眼。因为其中有一题太难,不会做。可他连想都不想,对自己说:“不写这一题不就行了嘛!”这一题太难,不写,这一题也太难,也不写……凡是难题不会的,他都绕过去,不做。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捧了一个圆圆的大鸭蛋回家了。
我们班还有一位同学叫江冰婵,她虽然不是很聪明,可她有一种信念——只要我认真,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行,我就最棒!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她都会认真完成,遇到难题动一下脑筋,实在不会第二天早上也会主动去请教老师。就这样,期末考试考了100分高兴的回家给爸爸妈妈报喜。
这两个同学的事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十九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历史》中的六册,其中一篇“宁可对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讲了汉武帝去世后汉献帝继位,因国家大乱汉献帝无能治理不了国家,自己都没吃没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曹操看见后帮助并且保护汉献帝,让他安稳的`住在自己的国家里,住在宫殿楼宇里,让他吃好的东西。可曹操却带领兵队去征战四方,占领了大西北,他心怀远大的梦想想要统一国家,不受打仗的战乱影响,让人们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觉得曹操是一个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他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凭自己的本事从一名读书人变成一名战士,从战士变成将军,我非常佩服他。他说过别人要对的起他,他可以对不起别人。从这句话中似乎觉得他是个坏人,但实际上在乱世中,这是一种生存方式,实际他是个保家卫国的将军,是一个希望和平,希望没有战争的人。
让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宽广,不能做坏事,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同胞!
历史悬案读后感篇二十
今天,我读了《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中“破釜沉舟”这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有趣。
“破釜沉舟”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赵国向楚怀王发出求救,于是,他便派项羽去救赵国。楚怀王担心项羽脾气太暴躁,不容易管束,在路上,他派了一个叫宋义的大将看管项羽,他还为将士们定了规矩,不能有人违抗楚怀王的命令,如果违抗命令,就得砍头。到了赵国,项羽让宋义赶紧救赵国,可宋义仍然喝酒作乐,项羽非常生气,杀了宋义,砸了锅,沉了船,没有退路的将士们全都向前冲去,不断厮杀,果然,他们不负众望打了三天,赢了九场,还救下了赵国。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一鼓作气,不能像宋义一样,做事拖拖拉拉,要力所能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件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学习项羽做某一件事时,为了成功,不给自己留退路,鼓励自己向前冲,最终才能取得成功。不过我们不能像项羽脾气那么暴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