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一
据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介绍,“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要实现“一个成型、一个突破、四个显著提升”。
——一个成型。
即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十四五”时期,高水平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形成与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基本建成,老城区南北交通显著改善。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生态化防洪标准提升到“100年一遇”。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市政能源设施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应对冲击和风险的城市韧性明显增强。
——一个突破。
即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化完善协同发展机制,聚焦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进骨干路网连通,完善创新协同的产业发展体系、共建共享的区域生态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推动更大区域的协同发展。
——四个显著提升。
一是城市承接能力显著提升。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完成,市级机关有序入驻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起步区全面建成,承接和新设立总部机构数量达到40家以上,财富管理机构突破200家。文化旅游区环球影城二期、北部文旅创新园区启动建设,形成文旅商产业新高地。科技创新板块持续壮大,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家湾、台湖、宋庄三个重点特色小镇创新生态集聚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域水质进一步提升,建成北京平原地区首个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5%。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行动自觉,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慢行系统道路长度达到2100公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
三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5%左右,每年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两区”建设形成新优势,作出新示范。城市主导功能基本稳固,成为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营商环境更加便捷开放,高端要素吸引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建设14个家园中心,实施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城市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新老城区有机融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二
据介绍,《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已经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已正式印发实施。
《纲要》对今后五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为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擎画宏伟蓝图。
据了解,《纲要》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共16章,约6.4万字,不仅全面总结了本市“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指标,更分领域阐述了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3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
二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三是坚持制造业立市。
大力引育新动能,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制造强市。
四是努力建设“两个中心”。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内需体系,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六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七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强化水安全保障,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全面打造数字天津,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八是构建双城发展格局。
构建“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功能空间格局,建设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九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十是加快建设美丽天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天津。
十一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社会事业补短板,提高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进健康天津建设,促进人口全面均衡发展,让城市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美好。
十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
把安全发展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度。
十三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建设法治天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一章发展环境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二节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二章指导方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导向。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第三章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第一节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四
提出了由25个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中,有9项指标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沿用的指标,有16项指标是新增指标。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情况,透过一组组数字,详解未来5年至15年天津发展蓝图。
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介绍,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从2019年4月正式启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举全市之力推动规划编制各项工作。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共征集到有效建议1.4万余条,在《纲要》中采纳吸收了1100余条。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的设置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提出了由25个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孙虎军说,“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的设置体现了延续和创新相结合,有9项指标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沿用的指标,有16项指标是新增指标。其中,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等6项指标为国际通用的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考虑到与全市新动能引育相衔接,新增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为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新增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指标。
主要指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市特点,围绕补短、强弱、升级、奠基、惠民,突出质量、结构和效益导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围绕补齐市场主体数量偏少的短板,设置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指标;围绕产业升级,设置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设置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夯实未来发展的生态基础,设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围绕提升民生福祉,设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等指标。
为了突出引导和约束,在25项指标中,有17项预期性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是指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自主行为来共同实现的,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约束性指标是通过强化政府职能,确保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实现的,包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两类指标既体现引导市场主体和预期,也明确政府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此外,除了25项主要指标外,还有45项量化指标,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城际)铁路总里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等,在《纲要》文本相关内容中进行表述。
为推动规划《纲要》落地实施,我市将加快推动市级专项规划出台落地,做好专项规划与《纲要》的紧密衔接,工作同步、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将《纲要》中明确的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根据职责分工逐项落实到各区、各有关部门,逐年分解落实,分步推进实施。发挥好重大项目对《纲要》及各级各类规划落实的支撑作用,优化资金、土地、技术、数据、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完善规划监测评估制度,借助新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各类数据资源,提升对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
研发经费支出占比3.3%
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3.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00家。
朝亚集团首个中国数据中心在北辰区启用。中心汇聚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项目。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表示,未来五年,我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3.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00家,为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和“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戴永康说,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方面,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市需要,在信创、现代中医药等方向谋划建设海河实验室,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基础软硬件、先进通信、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供给能力。围绕信创、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未来五年,将强化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打造“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领衔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培育“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天津智谷”等应用场景牵引的科技创新标志区和创新集聚区,在体制机制上发力,营造“谷”的优良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立与北京全国科创中心联动机制,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吸引国内外先进成果来津落地产业化。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全面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使其成为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科技成果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技术转移体系,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完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
在营造优良创新生态方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宏观统筹,改革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快科技管理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完善“揭榜制+里程碑”“大平台大设施+项目”等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构筑人才聚集高地,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5%
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
到2025年,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30%。
我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乘用车扁线电机项目已累计申请专利148项。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引育新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围绕这一目标,有三项重点任务。
尹继辉表示,一是夯实制造业根基。要强化制造业战略支撑。到2025年,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质量强市战略,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能级。同时,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选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10条产业链,强化串链补链强链,推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二是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增量转型,通过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存量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稳住工业基本盘。着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产业体系。发展智能科技产业,要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到2025年,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达到30%。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研发转化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要推动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同时推动冶金、轻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加速数字产业化。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制造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重点领域双向深度融合。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推进军民产业、技术、智力融合,增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向支撑和拉动作用。
尹继辉表示,目前,我市已经编制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七大行动,推出六项工程,策划总投资2万亿元左右的重大项目。要切实将规划转化成行动,把构建“1+3+4”产业体系落实到产业链、落实到主题园区、落实到龙头企业、落实到重点项目,确保有目标、有抓手、可操作、能实现。
年接待旅游人数超2.6亿人次
六方面发力打造“双中心”城市
到“十四五”末,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2.6亿人次,打造形成2—3个地标性商业街区,引进知名品牌首店200个,年举办展会数量达到200个。
津城夜景吸引海内外游客。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爱国介绍了我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打响文旅品牌、促进商业繁荣、提升城市形象、做大产业规模、增强集散功能、畅达交通网络六个方面,逐步形成国际消费目的地、国际商品贸易港、国际化商业中心、辐射“三北”的商品集散中心、要素集聚的国际知名城市、交通畅达的流通枢纽城市。
张爱国表示,围绕上述发展目标,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带,打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旅游品牌;开发利用大运河和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国际知名邮轮旅游目的地;提升文化消费品质,引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展演活动;打造体育赛事聚集地,吸引国内外观众来津。到“十四五”末,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2.6亿人次,4a级以上景区达到36个,国内外重大赛事活动达到20个,邮轮旅客出入境达到100万人次。
二是促进商业繁荣繁华。实施高品质步行街提升改造工程,形成一批商业地标;培育参与式、体验式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打造魅力“夜津城”;高水平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打造会展经济功能区。到“十四五”末,打造形成2—3个地标性商业街区,引进知名品牌首店200个,年举办展会数量达到200个。
三是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高水平举办一批国际一流论坛、会展、赛事,全面展示城市良好形象;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世界和全国五百强企业落户。到“十四五”末,全市世界500强企业进驻超300家,实现友城结好100对。
四是打造“大商贸”产业载体。建设全球商品贸易港,打造北方最大全球商品贸易基地;支持流通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平台做大做强,建设区域型商品交易市场,引导批发市场向展贸中心转型;发挥汽车、冻品、粮油等大宗进口商品规模优势,提升区域流通市场黏性和产业链服务水平;加快连锁经营布局推广,推动天津逐步成为万商云集的商贸活动聚集地。到“十四五”末,进出口总额达7500亿元,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
五是提升海空两港国际集散功能,增强服务辐射“三北”地区能力。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立国际采购、分拨配送和物流运营中心;发展中转集拼和离岸贸易,打造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推动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强化天津港内陆物流网络,完善“一中心三节点”服务功能;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打造链接洲际的货运枢纽机场。到“十四五”末,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箱。
六是提升到达便利度。提升与京冀毗邻地区公路交通服务能力;强化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增加千万级吞吐量以上机场的航班密度,扩大机场通航数量。到“十四五”末,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100万人次,高速(城际)铁路总里程达到47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350公里,基本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
双城核心区20分钟直达
五方面规划保障落实双城发展格局
力争在“十四五”实现双城核心区之间20分钟直达。“十四五”期间,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森林绿化覆盖率超过25%。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候鸟天堂。
我市提出,“十四五”时期“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二〇三五年,“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做好规划保障。
陈勇表示,一是,今年我市将完成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报审工作,目前已初步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初步成果已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将进一步落实细化双城发展格局,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城镇体系,将“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落实“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保障承接平台空间需求。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实现双城功能互补。“津城”方面,重点打造津城中央活力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与城市活力,发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建设成为我市具有全球竞争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和最具标志性区域之一。“滨城”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滨城城市的载体功能,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城市综合配套能力,集聚创新资源;特别是突出滨城港口优势,科学划定港城边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成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和区域创新引擎。
三是,加快建设生态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市将重点构建区域生态保护体系,加快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十四五”期间一级管控区内森林绿化覆盖率超过25%,重点实施园区升级治理和环境整治,特别是环保的治理改造,推动“十大重点生态片区”,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完善京津冀生态网络。加快“滨城”的蓝色海湾生态治理,推动建设亲海、滨海、可以看海的市民体验空间。加强升级保护“1+4”湿地,按照“1+4”湿地保护规划要求,进一步推进四大湿地治理。加快蓟州北部山区废旧矿山的生态治理工作,打造北京、天津的生态后花园。
四是,聚焦重点片区,促进双城协同高效。规划加快推动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海河柳林地区、北辰活力区、水西公园周边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依托西青新城和华苑地区建设智慧科技城;依托东丽华明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城;依托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北辰京津医药谷建设医药活力城;依托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和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科创会展城。将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向这些地区集聚。优化滨城资源布局集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加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五大重点载体平台创新发展。全面支撑“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实现,加快建设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冷链物流基地。
五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双城联通便捷度。在继续推进津兴高铁、京滨高铁建设的同时,完善城市快速路网骨架,“津城”“滨城”分别构建“两环十五射”“五横三纵”的快速路路网骨架。强化轨道交通在双城客运系统的骨架作用,推进“津城”地铁m4、m7、m8、m10、m11号线,“滨城”b1、z2、z4号线建设。构建“津城”“滨城”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科学规划并启动市域轨道津滨线(z1线)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实现双城核心区之间20分钟直达。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五
“十四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中国×和×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深入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努力践行“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宣贯股份公司五大理念和集团公司核心理念、夯实“五大基础”、推进“五大工程”、培育“五大优势”、强化“五大机制”,全面建设现代型、人本型、开放型、创新型企业文化,为引领科学发展、支持公司治理、促进管理提升、凝聚企业力量、提升企业形象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中国×理念系统包括五大核心要素,是企业的共同精神家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一)股份公司理念系统统一表述为:
1.企业精神:x。释义: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励精图治、顽强拼搏的意志,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坚持精益求精、更优更新,追求至精至善、永不停步,奉献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打造一流队伍、塑造一流品牌。
2.核心价值观:x。释义:坚持诚实守信、至诚至信的基本价值理念,保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工作作风;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团结协作、开放包容,追求企业与员工、与股东、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共赢。
3.企业宗旨:x。释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驱动,领先现在、引领未来,坚持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努力创造业绩、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4.企业使命:奉献精品,改善民生。释义:致力于在建筑业全产业链和相关多元化产业,奉献精品工程、精良产品和精益服务,持续改善交通环境、生活环境和物理环境,增进民众福祉、创造幸福生活、开拓美好未来。
5.企业愿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释义:不断增强企业核心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做中国建筑行业的领跑者;走全球发展道路,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建设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发展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二)集团公司理念系统表述为:
1、×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释义:“追求卓越”:既是×企业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又与中国×企业精神高度一致,一脉相承。追求卓越,就是要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尽善尽美,引领群伦,这是对x局人历经x载栉风沐雨,在施工领域争第一、创一流,建不朽工程的最好注解。“我们”: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又涵盖了我们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乃至我们的协作队伍。我们是一个同舟共济的集体,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团队。“人生”:既指人格化的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也包涵了一代代员工个人的生命历程。我们的人生,企人合一,相融共生,薪火相传,企业和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员工凭借企业的平台施展才华,推动企业发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品格”:既有与生俱来的历史传承,又有后天勤学修炼的文化底蕴,并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分臻于完善。品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强劲不竭的内动力。几代x局人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形成了吃苦、奉献、坚韧,诚信、创新、负责,进取、唯美、卓越等优秀品格。我们的人生,因品格坚毅而执着,因品格优秀而高尚。品格决定命运,品格成就卓越。一个“人生品格”旨在“追求卓越”的企业,必定会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基业长青的企业,也必定会为员工创造富裕幸福的生活,为社会奉献不朽的建筑精品。
2、企业精神:x。释义:诚信,诚就是忠诚、老实,信就是守信用重信誉。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企业兴旺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各方面工作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永争一流,寓意永远瞄准国际、国内一流先进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和经营业绩,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做就做最好,争就争先进,不断夺取并保持企业在建筑施工领域以及本行业经营管理、施工生产最好业绩和最高指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打造国内一流品牌,创建国际知名企业。
3、企业作风:x。释义:“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人做事最讲精细,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一点不差;×人做事最讲效率,有令则行,闻风而动,有序快速,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推诿拖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不尚空谈,办实事不摆花架子,讲实效不弄虚作假,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务求实效,追求过程与结果共同完美,不留遗憾;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确保符合规范,符合标准,无可挑剔;把每一件工程都做得力求内实外美,经久耐用,富有美感。
4、企业宗旨:让顾客满意,为股东增值;使员工富有,求合作共赢;向社会呈献建筑精品。释义:我们努力工作的意义就是要保证企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保证企业股东的资本获得可观的增值;保证企业的员工有充分发展的舞台和致富的机会。×集团要通过向社会呈献建筑精品体现自身价值,从而做到为国家的繁荣进步做出贡献,与合作伙伴共同获得利益,使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5、企业愿景:在建筑领域为人类创造更丰富的价值。释义:在建筑领域为人类创造丰富的价值就是广泛吸收世界建筑领域的最新成果,最终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实现人类在建筑领域的光辉梦想。以天下为己任,铸造优质产品,追求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企业经营理念:市场是导向,创造市场是我们更高的追求。释义: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企业的生命。要主动接受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按市场显露的信号,做出最快捷、最有效的反应,顺应其发展趋势,及时适应它,服从它,跟着它走,按照市场需求创造性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适应市场的高境界是驾驭市场、创造市场。要通过我们生产技术的进步,拓展出新的施工项目和施工领域,创造新的市场;要通过我们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拓展出新的经营项目和经营领域,创造新的市场。只有这样,从适应市场到主宰市场,把握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重点在建设、重心在基层,尤其要切实抓好标识系统、职业道德、项目文化、文化载体、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基础性工作。
(一)标识系统。各级单位、工程项目部、厂矿车间、派驻机构,统一使用“中国×”企业标识;各级企业必须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安装醒目的“中国×”标识并设置夜间灯光效果;各工程项目部(车间厂矿)必须在主体建筑、大门、墙体、围挡等位置安装或喷绘醒目的“中国×”标识;投资建设和施工的各类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在显著位置制作安装永久性“中国×”标识和文字;各类会议室、指示牌、旗帜、宣传栏、大中型机械设备车辆、名片、信封、证章等都要印制或喷绘“中国×”标识;各级网站、报刊、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宣传册、宣传片等文化阵地和文化产品都要统一使用“中国×”标识;有关“中国×”标识制作使用规范按照股份公司《企业文化手册》执行;所属单位规范使用“中国×”标识情况纳入督察督办和绩效考核。在执行股份公司相关规定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充分彰显×企业元素,特别是在工装和安全帽上,必须显示“中国×”字样。在不破坏“中国×”标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层级的组合展示方式。
(二)职业道德。全面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文明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争创全国及省部级文明单位。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深入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职业操守教育,持续开展诚信敬业道德讲堂活动,推进“十百千诚信敬业道德讲堂建设工程”,动态优化巡回讲堂、每年评选示范讲堂、扎实建设“身边的讲堂”。持续开展员工执业行为塑造,深入宣贯10项《员工行为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忠诚企业、恪尽职守;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注重绩效、争创一流;言行合一、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勤俭节约、低碳环保;严于律己、廉洁从业。《员工手册》修订后,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三)项目文化。深入推进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完善项目文化管理制度,根据股份公司《中国×项目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中国×项目文化建设操作指南》,形成务实管用的项目文化标准化建设制度体系,每年开展项目文化建设达标验收。推进“十二项文化”落地生根,具体包括着力建设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责任文化、以“标准精细”为重点的管理文化、以“本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文化、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的形象文化、以“降本增效”为重点的效益文化、以“团结协作”为重点的团队文化、以“令行禁止”为重点的执行文化、以“人尽其才”为重点的人才文化、以“鼓励创造”为重点的创新文化、以“风清气正”为重点的廉洁文化、以“互利共赢”为重点的合作文化、以“关爱员工”为重点的和谐文化,开展“十二项文化”建设年度任务分解和验收工作。
切实在基层项目推进集团公司六大文化建设,即以忠诚守信为重点的诚信文化建设;以“责任明晰、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忠于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文化建设;以“促进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建设;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文化建设;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重点的廉洁文化建设;以“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和谐文化建设。做到全面推进,特色鲜明。每年对在建项目进行项目文化建设验收,并评比命名“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
(四)文化载体。集团公司建设企业文化展厅,各子分公司建设企业荣誉室,工程项目部全面建设文化室、文化墙和宣传栏。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编印发布的《企业文化手册》,每两年更新一版;每年编写出版反映企业辉煌业绩的著作。子分公司以上企业每年编制反映企业文化和业绩实力的企业画册、宣传册、专题片。坚持科学办报办刊办网,完善企业媒体建设管理办法,办好铁路建设报、公司官方网站,开通企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办好有公开刊号的科技期刊。鼓励子分公司开通企业网站、微博、微信。建设覆盖全公司宣传文化干部的qq群。
(五)社会责任。全面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系统高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社会责任项目评估评价,建立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奖罚制度。配合股份公司探索建立中国×社会责任基金。着力打造“×关爱行动”社会责任品牌。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不断提升报告编制水平,及时公布社会责任管理状况和社会责任实践情况。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共赢。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助困、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支持员工志愿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责任先行”的全球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海外公益事业,努力担当全球社会责任典范。评选年度优秀社会责任实践。
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基础上,重点建设学习工程、聚力工程、典范工程、品牌工程、创新工程。
(一)学习工程。构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七位一体”的学习机制。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督学督查,推进中心组学习成果转化。加强领导人员教育培训,参与建设“中国×大学”,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打造“引领型”培训机制。加强企业新型智库建设,强化企业政策理论研究,定期开展“对标”学习和调查研究,参加股份公司举办的中国×改革发展专家论坛,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推广“卓越讲坛”专家讲座培训形式,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推进“窦铁成班组”等生产一线学习场所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和创新创效活动。构建全员全时全程“三全”学习教育机制。
(二)聚力工程。深入细致做好现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上桥头、进洞口、下工班、到宿舍、入人心。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明确目标责任,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督察督办考核,提升企业战斗力。加强和谐企业建设,拓宽职工民主管理渠道,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三工”建设、“三不让”帮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做好统战工作,推行党外人士联系制度,为企业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三)典范工程。优化企业典型选树培养和表彰机制,着力塑造企业“五大典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宣传管理最精、效益最高、发展最好的企业,争创中国×企业典范;总结宣传全公司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工程,争创中国×工程典范;总结宣传爱岗敬业、创新创效的先进典型,培育中国×人物典范;总结宣传“最美×人”、“中国×道德楷模”等先进事迹,着力培育中国×道德典范;总结宣传“五个一工程”、“项目文化示范点”、“金路奖”优秀作品,着力打造中国×文化典范。
(四)品牌工程。深入推进中国×统一品牌战略,完善企业品牌标识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品牌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商标标识保护,防控品牌风险。建立产品品牌商标数据库,完善使用“中国×”品牌的申报备案机制。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力度,拓展品牌传播和推广渠道,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性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中国×”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丰富、提升“中国×”和“×”品牌内涵,确立“天下第y局”的发展定位,时刻牢记建设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现代企业的宏伟目标,把诚信、精品、科技、安全、绿色、人文等文化概念融入品牌建设,大力传导企业品牌文化。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参与打造中国ד金路奖”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始终高扬永争一流的奋进旗帜,凭借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打造行业领先的“产品品牌”、“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义无返顾地担当起历史责任,勇于争先,不断创造×改革发展事业的新辉煌。
(五)创新工程。推进文化升级工作,设计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与英文全称更匹配的英文简称,推出更美观、更现代、更利于传播的企业新标识,分类别、分业态、分板块统一全公司工装设计款式要求,推出中国×系列卡通形象,推出企业宣传形象用语。深入推进文化融合工作,指导新重组企业做好历史梳理、文化导入、形象设计、宣贯培训,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并购、内部重组中的重要作用。探索跨文化管理工作,树立全球运营、本土经营思维,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履行国际公约,加强沟通交流,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推进文化转型工作,全面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和新技术要求,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企业文化建设向建筑文化建设、产品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延伸拓展。
股份公司决定在巩固中国×企业文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产品优势、人才优势、传播优势、市场优势、系统优势,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硬实力”。集团公司将按照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积极培育五大优势。
(一)产品优势。紧密围绕企业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创作企业需要、员工喜欢的文化产品,每年编辑出版重点工程纪实著作、优秀摄影作品集,定期举办优秀文学作品大赛、微电影大赛、原创歌曲大赛、书画大赛,持续推出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策划推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参与投资创作具有影响力的电影、电视剧、歌曲、文学著作,争创国家和省部级“五个一”工程奖。各级企业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推出代表本企业文化水平的代表作品。工程项目部落实两项“三个一”的要求,即项目建设前期制作一部宣传短片、一本宣传画册、一个项目沙盘,项目建设期间动态更新,项目建设结束时形成一部纪录片、一本摄影集、一本经验集。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支持奖励力度。
(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以及×文学社、×摄影艺术委员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加强中国×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建设,参加股份公司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中国×文化艺术节,加强与国家级专业文化艺术组织沟通联系,搭建企业与文艺界的交流平台。实施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在行业和社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
(三)传播优势。搭建企业发布平台,即:以企业办公系统为主的内部政策发布平台,以官方网站、法定媒体为主的法定信息发布平台,以各级网站、报刊媒体为主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以官方微信、企业报刊为主的员工教育信息发布平台,以展会、交流会为主的品牌信息发布平台,以电子商务系统为主的商业信息发布平台,以官方网站、新闻发布会为主的重大信息发布平台,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为主的舆情引导信息发布平台,以oa广播、微信群、qq群为主的即时信息发布平台,以传播力提升企业影响力、以话语权提升企业主动权、以透明度提升企业公信度。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搭建以中央和省部级主流媒体为主的品牌宣传平台,加强与媒体的交流沟通,努力构建宝塔型、区域性、网络化的媒体资源新平台,通过日常宣传和战役性集中报道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企业的重点工程、典型人物和新技术、新工艺,展现企业实力和员工风采,形成企业对外宣传优势,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四)市场优势。强化文化工作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推动作用,讲好企业故事,传递企业声音,展示企业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股份公司以下各方面的文化工作:推进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化,围绕建筑主业做强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创意设计、装饰装潢业务;整合现有资源做优期刊、出版、教材、培训业务;依托地产项目拓展会展、商贸、旅游业务;发挥企业优势拓展影视、广告、动漫、游戏业务;加强知识管理做好知识产权引进、转让业务;适应新技术趋势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业务,为企业注入新的高端经济增长点。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参与股份公司组建的专业化发展的文化企业集团工作。
(五)系统优势。按照建立健全股份公司、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工程项目部“四级”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二级企业设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企业文化工作部门,三级企业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分管领导和职责部门,项目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集团公司各单位按照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在以上五大优势的培育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搭建平台,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充分展示x局企业文化的特色。
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统筹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五对关系,全面参与构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协同推进保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上下互动。坚持上到战略加强引领,实施文化兴企、文化强企战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任务,推进企业管理模式向文化管理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文化引领转变。坚持下到一线落地生根,做到“两纳入、四同步”,把项目文化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目标、纳入项目管理全过程,与项目管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自上而下、上下协同的领导机制。
(二)内外兼修。坚持内聚人心、铸魂育人,深入宣贯中国×和×理念系统,全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规范员工执业行为,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构筑企业共同精神家园和文明行为范式。坚持外塑形象、展示品牌,规范品牌标识管理,加大企业公关传播,开展形象展示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加强透明企业建设,防控品牌和舆情风险,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内外兼顾、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三)点面结合。坚持着眼于点、示范引导,着力抓好示范线、示范点、实验室、责任区、先锋岗建设,允许先行先试,鼓励创业创新,探索生产经营成功经验,塑造企业“五大典范”,带动更多企业、更多员工争创一流。坚持立足于面、深化拓展,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主体由专职文化干部向全体干部员工拓展,工作领域由生产领域向生产生活各领域拓展,工作对象由正式职工向协作队伍拓展,工作区域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工作内容由单纯开展文化活动向整体文化建设拓展,形成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
(四)统分有序。坚持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明确以“五个五”为基本构架,以中国×理念系统、员工行为准则、中国×标识、十二项文化“四大要素”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母文化,统一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建设标准,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坚持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推动集团公司在中国×母文化构架下积极建设富有特色的子文化,分年度明确企业文化建设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形成有统有分、有序推进的建设模式。
(五)建管并重。坚持建文化、建队伍、建载体、建机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人才使用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作用发挥机制,建设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干部队伍。坚持管规划、管标准、管评估、管考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集团管控,优化企业文化工作流程,量化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定期开展达标评估,加强督查督办和监督考核,形成建设有力、管控到位的保障体系。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篇六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会上介绍,国资委今年提出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
本次发布会上,发言人还回应了地方国企债务违约、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进展等广受关注的问题。
谈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据统计,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去年底资产总额达到218.3万亿元,2020年的营业收入59.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12.7%、7.4%、10.7%。“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量”上有显著增长、“质”上有明显改善、发挥作用的效果更加凸显。
郝鹏透露,中央企业、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将在全国两会通过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后,进一步确定中央企业和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的有关增长指标。
郝鹏表示,总的考虑,在量增长的同时更好实现质的提高,关键是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体来讲,“十四五”要实现“五个新”和“一个总目标”。
“五个新”,一是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中央企业规模实力的持续增长。二是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三是布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推动中央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地位更加巩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布局力度。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健全。五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五个新”最终要落实到一个总目标,就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强、优、大”的标志性成果是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郝鹏表示,“十四五”时期,国资委将更加突出主业、实业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加快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使中央企业真正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
谈今年央企任务目标: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
具体到今年,郝鹏表示,我们提出‘两利四率’目标,主要是引导企业更加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提质增效、聚焦改革创新,确保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样一个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全面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带动和牵引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确保取得更多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三是要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70%以上。四是要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升级版,为“六稳”“六保”作出更大贡献。五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六是切实防范好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七是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效能,积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八是服务支撑好国家重大战略,带头履行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郝鹏表示,完成上述这些目标和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并实施好“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专项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据郝鹏介绍,国务院国资委今年提出了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要推动中央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都要有明显提高,同时还要保持资产负债率的稳健可控。
谈三年行动今年的具体任务:有三个方面
2021年还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
郝鹏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紧盯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三个明显成效”的目标,紧盯重点难点问题发力攻坚,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国企三年攻坚任务的70%,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成效。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
在完善治理、健全体制上,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授权放权,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改革,推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专业化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优化布局、狠抓创新上,加大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加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推动非主业、非优势“两非”和低效、无效资产“两资”的退出。加大激励创新力度,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在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上,深化公益类业务的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强关键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用好股权期权分红及跟投等政策工具,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选人用人和薪酬激励机制制度。积极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实施差异化管控,推动企业主体更具活力。
郝鹏强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我们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加注重基层创新、示范带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落实。
谈国有企业重组: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先后完成了12组24家中央企业的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了5家企业,中央企业的数量和“十二五”末比,从“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到目前的97家。
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将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加快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切实解决部分央企之间的产品相似、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资源合力。
谈地方国企债务违约:正研究制定加强风险管控工作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个别地方国企发生债务违约,既有疫情冲击、市场波动的外部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盲目做大、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近期,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指导下,地方党委政府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债务风险,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彭华岗表示。
彭华岗强调,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控。多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始终把防风险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一条底线,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工作体系。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是一个比较健康安全的水平。
彭华岗表示,将继续督促指导企业加强债务风险的防控。“点面结合、长短结合、防禁结合”,突出一个“严”字。严管高风险企业,对于负债率过高、流动性紧张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名单,实施特别监管。严禁企业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盲目举债投资。严禁高风险业务,对开展融资性贸易的露头就打、严肃问责,全面清理“空转”“走单”贸易业务。
对于地方国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将落实金融委会议要求,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共同建立国有企业债券风险预测预警工作机制。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郝鹏补充说,国务院国资委落实国务院金融委的要求,前期专门约谈了部分省级国资委,对稳妥化解地方国企债券违约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还将联合人民银行、证监会专门召开防范地方国企债券违约风险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郝鹏也强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发债企业及其股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企业要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经营水平。投资者也要提高风险意识,深入了解发债人的实际经营情况,理性作出决策,这样才能整体上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