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个性化服务心得(汇总20篇)
总结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一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表示对教师的敬意,餐饮部当天给饭店附近的几所大中专院校的老师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当得知饭店常客李老生病后,三楼餐饮包间准备了鲜花和水果,并专程给李老师送去了她平时爱吃的南瓜饼和糊涂面,在鲜花和祝福卡上写了:祝酒词李老师早日康复!李老师一家人非常感动地说:咱们真是一家人啊!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二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方法。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个性化学习项目,并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其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个性化学习的定义、个人体验、教育效果、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首先,个性化学习通过了解每个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来量身定制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喜好和潜力,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却无法满足这种多样性。通过个性化学习,教育者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学习风格等因素,设计符合他们的学习计划。而学生们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我参与的个性化学习项目中,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感。我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和方式。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特定学习习惯和风格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解放和满足。有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针对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差异和需求。而个性化学习则能够充分尊重和满足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当然,个性化学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教育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学习计划。这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育背景。其次,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利用个性化学习的机会。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习惯了被动接受教育,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个性化学习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培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解决。教育者可以将个性化学习理念融入教学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提供有效的学习计划。学生们则可以通过参加自主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未来,个性化学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平台将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习惯,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效果。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学习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方式。个性化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感,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然而,个性化学习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未来,个性化学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借助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三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体系,注重满足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个性化学习的好处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个性化学习中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个性化学习让我更加专注和自信。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要按照固定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学习,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个性化学习则允许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这样一来,我更容易保持专注和积极性,因为我知道我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时,由于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个性化,我也更加有信心去解决难题和面对挑战。
其次,个性化学习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个性化学习中,我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和项目,这意味着我可以学习与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相关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不再过分关注应试教育的成绩和标准答案,而是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个性化学习鼓励我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允许我犯错和反思。这种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对我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个性化学习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在个性化学习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这样一来,我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意味着我可以学习到如何高效地阅读、记忆和整理知识的技巧。这些技巧在学习中非常实用,不仅让我更高效地掌握知识,还帮助我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个性化学习培养了我良好的自我管理和沟通能力。在个性化学习中,我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并且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这要求我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并高效完成任务。同时,个性化学习也鼓励了我和他人的互动和沟通,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倾听、表达和合作。
总之,个性化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高了我的专注力、自信心和学习效率,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我管理和沟通能力。个性化学习让我摆脱了传统教育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让我能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我相信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四
晚上22:00多的时候,一位客人走到礼宾台,询问哪里可以有别克汽车的专修店,当时礼宾部是李杰在当班,这下把李杰给问住了,可是她想:我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客人。
“先生,请您稍等一下,我帮您打电话问一下。”小李先是打114查询说没有,然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到别客车专卖店,打了一遍又遍,就是没有人接听,这时站在一边等待的客人恼了:“你们到底能不能问到啊,什么服务嘛!”这时,电话响了,对方传来不耐烦的声音,谁呀?干什么?小李先是客气地向对方道歉,后询问别客的维修地址。客人听后扭头便走,可细心的小李忙追上客人说:“先生,这是专修店的地址路线和电话,如果有什么事,你可以打电话问一下。”这时客人不好意思的笑了说:“谢谢,谢谢,刚才我太急了,态度不好,请不要介意。”小李笑说:“没关系……”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五
服务员早上清扫房间时发现,客人将开夜床时已折叠好的床罩盖在床上的毛毯上,再看空调是23℃。这时服务员应交代中班服务,夜床服务时将温度调到26℃左右。如果酒店空调温度不够力,则立即主动加一张毛毯给客人。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六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基层税务机关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当前大企业纳税服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优化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服务需求。该分局在纳税服务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主导的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开展调研,力图准确掌握大企业的服务需求。分局通过走访重点税源企业、召开行业税企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在办税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听取其对分局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分局还注意从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等第三方获取纳税人服务需求信息。
(二)丰富工作方式,开展特色服务。近年来,该分局采取形势多样的纳税服务方式,尽可能为纳税人提供快捷便利的纳税服务。一是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了“大户直通车”窗口,持“直通车服务证”和“办税优先证”的企业可在该窗口享受优先办税的便利;二是通过开展预约办税服务,大企业可以通过电话向办税服务厅预约办税时间和事项,提高纳税人的办税效率;三是为有需要的大企业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如开展专题税收培训班、财产损失现场审核等;四是对企业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办结的重大复杂的涉税事项提供延时服务;五是为新办企业及时提供办税辅导,帮助办税人员掌握基本的办税知识和技能。
(三)建立工作联动,推进协同服务。分局充分利用金融企业集中征管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市府金融办、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和银行、证券等行业协会,以及财政、统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推进对纳税人的协同服务。具体来说,在2008年度汇算清缴期间,该分局与深圳国内银行同业公会、外资金融机构同业公会、证券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多场汇算清缴专题培训,讲解行业税收政策和申报表填写实务。同时,还定期与罗湖、福田区政府交流涉税信息,积极反映金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两区政府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该分局在日常工作中,还加强与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等专业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及时掌握深圳金融行业动态,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提供依据。此外,分局还积极配合财政部专员办、审计署对金融企业开展的审计调查,并对其中发现涉税问题提供公正、专业的参考意见,在维护税法权威的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协同联动,该分局增强了税收工作在各部门、各行业的影响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突出行业特点,增强服务实效。分局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非常注重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政策宣导培训,保证企业正确理解和履行税收义务,特别是注意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纳税人负担,增强纳税服务实效。比如,针对金融企业呆账损失金额大、数量多等情况,该分局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后就开始受理当年度呆账、财产损失的税前核销申请,实行随报随核;对于金融企业大量的小额应收债权核销,分局采取下户实地核查的方式,尽可能减轻企业报送核销资料的负担。同时,该分局考虑到金融企业对外支付利息较为频繁,在与上级部门充分协调沟通的情况下,允许金融企业采取按月汇总的方式申报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大大减轻了纳税人的申报压力。
(五)增强执法柔性,促进税企和谐。一般来说,大企业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纳税遵从度较高,但因经营业务多样,机构规模庞大,加上税收会计核算差异等客观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税收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分局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大对企业的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进行柔性管理。对于纳税记录良好的大企业,一般不作为税务检查对象,而主要是采取纳税评估、税务约谈形式,引导企业自查自纠;对于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企业,也主要是督促企业开展自查,允许企业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自行修正申报纳税,从而避免行政处罚;在对税务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定性处理前,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并就发现的问题对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从而提高纳税人自觉遵从的能力。
通过近年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具体实践,我们感受到虽然大企业普遍内部管理较为规范,但关联交易频繁,业务种类繁杂,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要求相较中小企业更高。目前,在为大企业提供纳税服务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和难点:
(一)涉税服务需求多,个性化服务仍需完善。由于大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产生的涉税需求也较多。同时,大企业对自身的权利维护意识较强,对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各项纳税步骤的指引也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目前,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工作体系尚在逐步完善过程之中,对各项服务资源缺乏统筹管理,再加上为大企业提供纳税服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制约了税务机关为大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
一、渠道较狭隘,还不能充分运用网站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快捷、便利的互动平台,对税企之间的信息传递缺乏系统管理,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滞后的,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大企业需求,严重阻碍了纳税服务的纵深发展;在税务部门之间,虽然普遍搭建起了征管信息平台,但受功能不完善、系统不兼容等因素影响,登记、管理、评估、稽查环节的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纳税人向各职能部门重复报送同一涉税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和负担。
(三)税务风险管理难,涉税风险服务面临问题多。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是来自于做假帐或者简单的帐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因素,其诱因是多方面、较复杂、深层次的。其次,一些大企业根本没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部分企业尽管建立了风险内控制度,但仍不能有效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可以说是“有制度,零实践”。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给税务机关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强化涉税风险服务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专业服务要求高,服务水平提升较慢。大企业除了最基本的纳税服务之外,更希望税务机关能够提供更多地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经营范围。对于税务人员而言,要真正满足大企业这方面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税务技能,熟练掌握国际税收知识,还需要熟悉一定的行业知识。而这一要求与税务机关目前的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还有较大的距离,税务机关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瓶颈。
一、信息不能共享等原因,目前政府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都较低,达不到征纳服务要求。
2008年,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大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目前,大企业管理司已选定了第一批定点联系企业,并在压缩管理层次,推动管理服务扁平化,统筹跨区域纳税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尝试。而对基层税务机关而言,我们认为完善大企业服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入手,始终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不断转变纳税服务理念。在理念上,应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纳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始终坚持把纳税人放在税收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位置。同时,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税务机关应该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宗旨,将纳税服务的理念深深地植根于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动中,并体现在整个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二)从管理入手,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提供专业化纳税服务。针对大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的特点,税务机关应该在较高管理层面上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在当前纳税户持续增多、征管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各项工作的形势下,税务机关要以业务复杂程度高低为依据进一步细化纳税服务职能。让税收管理员集中精力从事日常程序性纳税服务工作,配置各类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税政调研、纳税评估等工作,逐步推进纳税服务专业化。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干部素质直接决定纳税服务质效,税务机关应着力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提升税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合理推动人员岗位流动,有效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持续改进纳税服务考核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发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统一规划设计,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税务机关应以满足税收分析、纳税评估需要为目标,全面采集大企业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海量信息,完善税源服务管理数据库。同时,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度。
(三)从机制入手,强化规避风险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税务部门应该把深化税收风险管理与强化涉税风险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适当前移,建立和完善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和应对的规避风险服务机制。一是深入开展由综合到专项、逐级递进的税收风险分析,建立健全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分行业、分企业类型地展开分析,构建和完善比对、分析、预警数据模型,使税收风险分析评定分类化、规范化、数据化。二是以税政调研和纳税评估为手段,帮助企业排查和应对税收风险。注重结合企业需求和特点,开展个性化调研、评估,用好调研评估成果,突出实效性;注重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工具,增强评估结果的代表性;注重综合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等递进措施,帮助纳税人及时化解税收风险。三是完善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沟通互动机制。主动加强税收政策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了解企业意见,回应企业关注的涉税问题,尽量减少涉税争议。
(四)从沟通协调入手,倡导各尽其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纳税服务社会化。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征管过程之中,但税务机关不是无所不包地搞无限度服务,而是应该加强与社会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政府其它部门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发挥行业协会、工商联、新闻媒体的作用等做好纳税服务,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这样既降低征税成本,又能有效提高纳税服务的工作效率。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七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尝试使用个性化学习的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赋都有所不同,传统的统一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个性化学习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我实践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他们更加乐于探索和发现知识,也更加喜欢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情景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持久。
其次,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传统的集体授课往往只能迎合中等水平的学生,而对于学习较快或较慢的学生来说,则往往会感到一头雾水或者枯燥无味。而个性化学习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提供相应难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水平上进行学习,不会有过度困难或过于简单的情况出现。在我实践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各个学科上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升,尤其是那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较为吃力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学习动力也更加强大。
再次,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化学习的方法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更加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授课中的主导者。学生们通过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实践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更加有计划性和目标性,他们变得更加自律和自信,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最后,个性化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个性化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学习效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中持续成长。在个性化学习的环境下,学生们培养了持续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他们乐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它们将成为他们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总之,个性化学习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思路,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实践个性化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应用个性化学习方法,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发展。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八
图书馆的宗旨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基础下,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出现,使得这一宗旨内容更加充实和复杂,从而对读者提供的服务要求更高和专业化。而在传统的卡片检索方式的结束,多样化检索手段诞生这条件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也在积极的尝试个性化信息服务。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隐私保护问题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
一、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
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种数据库后台支持下,做出了不少很好的产品。例如在电子图书使用下载方面,大部分院校和地方图书馆还是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其次受高等院校欢迎的还有书生之家和中国数字图书馆两个系统[1]。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文献检索上,在国内纸质期刊在近十几年新兴起的数据库检索,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检索入口,部分外国数据库提供商还大开方便之门,免费给单位或者学校试用。现在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电子馆藏、数据库互享,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实现专业性与大众性互赢目的等各种各样的整合,汇聚成更加宠大和复杂的数字图书馆[1]。
二、我国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因为图书馆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的特性,所以在传统的.信息服务中占有很高的专业性地位,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新的技术和观念的挑战,二是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在信息时代中如果图书馆失去竞争力,那么它将会被其他信息机构所替代,虽然我国图书馆个性信息服务已经比较成熟,但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所以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的较少,并且规模都比较小,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系统设计的也比较简单,应用的水平偏低,这也就导致了模块功能方面不够完善,缺少有关于用户模型分析的功能,一般只能实现基本查询的功能,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很难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由于用户对网络个性化服务还不太习惯,需要进行市场的开发。另外,图书馆在个性化建设方面还有些欠缺,有些过于形式化[2]。
2、地方、高校的个性化服务意识和馆员素质有够提高。个性化服务就是为了可能出现这种需求的读者提前作出准备,从而节省读者的时间。目前的个性化服务研究大致为学科型服务,也就是根据读者索求资料的学科属性,分配专业的馆员,并通过mylibrary、信息分类定制、信息推送、定制化网页、智能代理和垂直门户等多项手段,实现准确细致的服务[3]。相应的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培训统一操作流程和学习相关的学科新知识等,并定期收集读者反馈意见进行整改。
3、技术方面的障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四点能力:一是必须构建一个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模型,也就是把个性化信息从整体的信息空间中脱离出来。二是需要构建用户的模型,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督,学习并记忆用户的信息,并且通过用户的兴趣来进行模型的制定。三是必须具备强大的搜索能力以及友好的应用界面。四是具备信息过滤的功能以及自动学习和用户监视等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由于开发此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的因素限制了我国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的发展[4]。
4、监管制度的障碍,地球上还找不到一套统一的对个性化信息服务所实施的监督准则,即使是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也没有正式的监管制度。在网络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常常遇到较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例如,有关于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也许就会成为信息服务进行中的最大障碍。
1、改善用户的关系。虽然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这不能说明每一个用户都会主动的采取个性化行为,从安全和个人隐私的角度来考虑,有一部分用户通常会对个性化服务进行拒绝。所以成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取得用户的信任,转变以往的观念,这就要求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一是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和设施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二是根据用户的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提供多样的信息服务,保证信息化服务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使用户在使用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便利,并且要尊重用户的主观体验,保证用户的信息和隐私不泄露,给用户选择的权利,切不可在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跟踪[5]。
2、信息的集成和互操作。想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只有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才能够使用户去考虑有关于个性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并且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需要完善的信息服务作为支持,例如网络资源导航、建设特色的数据库等等。因此,图书馆必须对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各项服务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整合和集成,逐步的建立科学完善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
四、结束语。
我国数字图书管个性化信息服务隐私保护的问题还需要我国高度的重视,从各个方面来实现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隐私保护,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好的发展。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九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信息管理得到了逐渐的完善与发展,并且为了逐渐满足其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一定要加强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展开,实现图书管理内部与外部的多样化,促进图书信息管理方式的发展与创新。本文主要对个性化服务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现阶段,图书信息管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国内一些部门已经开始进行了很多开发性的研究与技术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图书信息与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多媒体检索系统、在图书信息管理中融合现代服务技术、达成数字图书的集成与共享。因此,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才可以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新视角、新理论,进而不断挖掘图书信息管理的内在规律与管理方式,实现图书信息管理流程与机构的重组和优化,简化其内在结构,提高外部服务的多元化,构建新型的图书管理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个性化服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现阶段,大部分个性化服务均是由portal形式提供的整合入口,同时为使用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现今,在商业环境中,此种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概念上,个性化服务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所以,在图书信息管理中运用个性化服务并非难事,大部分mylibrary@xxx也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服务系统。然而,这种形式的个性化服务和以协助学术研究的核心的个性化服务并不相符,所以,在图书信息管理中,要想有效提供个性化服务,就一定要对其学术资源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审视,并且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讨论,采取弹性技术对单一化入口进行整合。
现阶段,个性化服务对信息化系统与因特网不再是新概念。在windows系统中,早就已经具备了“我的文件”等用语;msn中有mymsn;yahoo中有myyahoo等。所以,在图书信息管理中有效运用个性化服务,就要加强相关服务项目的提供,比如,mylibrary@lehigh、mylibrary@ncstate等。尽管部分图书信息管理开展了个性化服务,但是大部分均为行政服务、一般性资源,只是提高了图书信息管理的使用效率,并没有涉及很多真正新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由此可以看出,怎样在图书信息管理中运用个性化服务,采用弹性系统框架实现图书信息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构建。
针对图书信息管理来说,其主要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有关业务展开系统化的管理,进而保证读者可以及时获取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面与应用面的逐渐扩展。现阶段,大部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和其自身业务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借书、还书等管理业务。真正现代化的图书信息管理应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进行不断的延伸。从时间角度而言,图书信息管理可以对图书有关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从空间角度而言,可以由图书馆内部延伸到有关图书馆中,甚至可以延伸到供应商等方面。
在图书信息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时候,需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一定要面向全体读者,并且为其提供一种自助式的图书资源服务;其二,提供科技文献查新与跟踪服务等项目;其三,实时提供标准与专利检索服务。这里主要以webservice技术为基础,根据图书管理服务有关内容与方式,构建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
此平台主要就是在图书信息管理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些个性化、自动化的服务,为图书信息管理中心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规范化环境。此平台根据逻辑结构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为资源层、业务层、应用层,其主要分析如下:
1.资源层。
针对资源层来说,其中包括的所有共享资源库主要就是为整个平台提供一些相关图书信息,并且是整个系统运行管理的信息储存中心,同时也是整个平台的信息承载着,为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一些应用服务资源。资源层主要就是借助了web的服务机制,根据wsdl,达成了图书信息管理中心相关信息的统一与封装,同时利用相应的服务接口,向业务层进行统一的发布,为读者提供共享与应用服务。
2.业务层。
针对业务层来说,其主要是在松散耦合平台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动态加载,并且开展服务项目的运行过程,比如,各部门应用服务接入、信息资源库共享、信息中心办公自动化等,所以,可以将业务层看成是体现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面向读者的终极层面。业务层主要是借助服务控制接口,利用消息逻辑方式达成对资源层控制单元的调度与管理,并且为应用层提供相应服务配置、服务匹配、平台管理、uddi注册等多种服务。
3.应用层。
针对应用层来说,其是整个服务平台的最上层,同时也是此服务平台的消费者,应用层主要包括读者服务,以及有关业务部门终端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各种应用服务。除此之外,应用层还可以为平台开发、平台评估、异地协同制造等工作提供支持。
(二)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运用。
以自助式图书资源检索借阅服务为例,对某高校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运用展开相关的分析,此校图书馆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两个校区内,并且和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业务联系,利用图书馆信息平台,在校本部图书馆和分部图书馆之间利用webservice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选用xml展开数据交换,保证服务提供的可靠性。原来读者在查询图书馆数目的时候,需要登录不同系统展开相关的查询,因为系统相对分散,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并且无法对整个系统展开有效的查询与网上互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应用服务中开发web服务适配器,同时在分部web服务适配器端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让所有读者均可以在一致的条件下完成相关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数目查询,还可以进行网上互借,有效实现了个性化服务的全面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平台信息结构具有开放性、分布性的特征,在运行的时候,需要利用可靠、高速的网络环境执行,其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有所突破,使读者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构建服务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服务平台框架的设置,充分利用服务平台,促进服务平台运用价值的实现,保证图书信息管理个性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化,共性的信息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面对个性化信息时代,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图书馆如何针对医学大专生的阅读需求,通过各种措施,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为医学大专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医学大专生;阅读需求。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化,共性的信息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如何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医学大专院校图书馆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以读者为中心,将读者、资源通过服务紧密结合,以读者满意为目标,为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或基于读者的学科、偏好、使用习惯等个人特征,通过读者制定、系统推荐、使用挖掘和推送功能,主动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1]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时空服务的个性化。
指在读者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提供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
根据读者的个人爱好或特点开展服务;服务内容的个性化。
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2]。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其重要意义在于: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图书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使读者满意;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1]真正实现了“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是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二、医学大专生的主要阅读需求。
下文由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根据图书馆外借统计数据,发现医学大专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有四个特点:
(一)专业图书需求中以应用性参考图书为主。
这一特点与医学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医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应用性、实际操作课程为主。
相应地,医专生在学习参考书方面的需求必然倾向于这一类型的图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外借专业图书中,居首位的是医学实际操作与练习指导教材,约占40.9%。
(二)休闲读物需求量大。
这里所谓休闲读物,是指以消遣为主要目的,供闲暇时间放松精神,消磨时光的读物。
根据图书馆的流通统计数据显示,全馆非专业图书外借比率为20.1%,其中文学类的外借比率达到13.1%,可见大多为休闲目的。
(三)同龄作家的作品受到医学大专生的欢迎。
图书馆外借文学图书排行榜前三位分别为《倾城之恋》(张爱玲著)、《左耳终结》(饶雪漫著)、《大清遗梦》(琉璃薄苏著)。
排行榜前二十位的作者还有:小妮子、郭敬明、周跃东、棉花糖、郑媛、蔡骏、(韩)姜佳英、木卯、董晓磊、鬼鬼、布丁、颜歌、孙睿等。
这些作者大多都被打上“网络写手”、“文坛新锐”、“80后”等标签。
网络给人们发表作品的空间,也以飞速度推出新人,此时,与他们同时代、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成了他们最广大的支持者。
(四)同专业同年级学生集中借阅某一类专业书情况多见。
相对一般工科院校,医学大专院校的课程紧凑,课业繁重,学生借阅专业书时往往是配合课程进展,相对集中。
三、了解医专生阅读需求,针对性的提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医专生的课程紧张,所需参考文献量大,一般医学专科院校的图书馆规模的局限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文献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利用服务来弥补硬件的局限性,成了图书馆一直研究与实施的主题。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信息员制度,馆员兼任班级联系人,在各年级各班中聘任班级信息员。
通过班级联系人与班级信息员的联系,收集学生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
图书馆每年举办校园阅读节,通过阅读节的各项活动指导学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并且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图书馆与多部门合作,为读者谋求利益,令读者对图书馆产生心理信赖感。
图书馆各项制度具体措施举例说明:
(一)建立现代通讯平台,与读者零距离沟通。
图书馆与各班级信息员建立qq群等交流平台。
通过互相的交流基本了解学生的各门课程进度,相关参考文献需求,针对性的采购、推荐,一方面有利于馆藏建设的合理化,另一方面为学生在使用专业性图书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合理利用图书馆。
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很好的身心放松机会,同时增加读书的趣味性,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例如:百部名著的书评活动,红色经典图书的漂流活动与漂流卡片征集等等,既满足了医学生对休闲读物的依赖性,又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品味与趣味性。
(三)建立例会制度,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通过每月的班级信息员例会,读者直接填写“图书荐购单”。
这一举措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更贴近和满足读者需求,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对于大量的当代网络文学作品,图书馆尽量满足,并且及时通报新书情况,通过信息员交流的qq群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新书到后,对留名的荐书读者发送短信、e-mail,以及通过信息员口头通知,让每一位读者尽早看见自己喜欢的书。
(四)利用信息挖掘与推送服务。
由于某一馆藏专业书的绝对数量少,课程需要,读者相对集中借阅时,无法同时满足读者时,图书馆及时联系专业老师,请他们推荐馆内相近内容的文献,并对此做好记录,在读者有需求时,及时推荐,满足其对相关文献的需求。
例:读者要求借阅夏泉源主编的《内科护理学》,但馆藏图书已被借走,当工作人员了解到读者主要要参考其中“健康评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及时向读者推荐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一书。
并且给读者解释两本书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说明在“健康评估”这一章节两书内容几乎相同,完全可以互相替代。
这一服务的开展,使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五)开展集体借阅服务。
对于集中但是短期参考的专业书,例如护理和康复专业新生在两周内集中借阅各类解剖图谱等,图书馆提出由班级信息员进行集体借阅,每班限制一定册数,尽量满足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读者对此类文献资源的需求。
而药学专业学生需要长期使用成套的药典,由专业课老师为其办理集体借阅与保管,使图书馆资源成为用具的一部分。
这些举措得到大多数师生的好评,满足了他们教学和学习的需求。
(六)合理利用非馆藏资源。
在校园阅读节中,图书馆组织读者举办跳蚤书市与图书漂流活动。
由于医专生阅读文献的特殊性,很多文献仅做为临时参考,过后便没有太多用处,而对其他学生来说,往往又一时非常需要。
图书馆这一举措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自己的图书,大量的非馆藏资源为读者服务,受到医专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作用。
医学大专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和协助精神的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按照这一定位,医学大专院校图书馆应该为职业教育服务,应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制定合理藏书规划,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用服务来弥补馆藏等硬件不足。
结束语:
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面对个性化信息时代,大专院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提高馆员服务意识,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个性化服务的功能,为读者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以各种不同形式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医学大专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3]李诗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高校图书馆情报论坛,2006(1).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一
为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规范化管理,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以及《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一、总则,二、术语,三、机构托养服务规范,四、居家托养服务规范,五、服务管理,六、服务质量考核及评价。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
(一)本规范所指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指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二)本规范第(一)款中所指的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是指:
1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残疾人;。
3处于就业年龄段、有托养服务需求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包括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
(三)本规范的宗旨是通过专业化托养服务,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内为残疾人提供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及居家托养等服务的各类机构或组织。
(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管理服务标准及要求。
(六)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为基本要求。地方残疾人托养服务有关规范中有更高标准规定的,当地应按照本地规范标准执行。
(一)机构托养。
本规范所指的机构托养,是指在各级、各类寄宿制集中托养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中,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本规范总则第(一)款规定的托养服务内容。
(二)居家托养。
本规范所指的居家托养,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以合适的方式为分散居住在家庭和社区中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长期需要专人照料或护理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本规范总则第(一)款规定的托养服务内容。
(三)生活照料和护理。
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护理以及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
(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在服务对象的能力范围内为其提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训练服务。
(五)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为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服务、基本的文化体育娱乐等休闲活动服务和一般性心理咨询引导服务,通过特定场景模拟重现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了解、熟悉社会场景,克服或缓解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改善不良意识、行为和消极倾向,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为适宜的服务对象提供参与真实社会活动的机会。
(六)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
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其身体和心理条件状况的技能培训课程和训练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自愿参与简单生产劳动的机会,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意愿的服务对象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七)辅助性就业。
是指针对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因劳动就业能力不足,无法进入竞争性就业市场的实际状况,通过集中组织残疾人参加适当生产劳动,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改善身体生活状况。辅助性就业机构包括工疗机构、农疗机构、托养机构中的劳动车间、庇护工场等。
(八)支持性就业。
是指由专业就业辅导员专职辅助服务对象,使服务对象能够在普通企事业单位(非庇护工场等专门雇佣特殊群体的工作场所)获得稳定、有收入的工作机会。直至服务对象顺利过渡、融入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就业辅导员再逐步减少介入。
(九)运动功能训练。
为已接受过医疗康复服务之后的服务对象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运动康复训练,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十)托养服务机构。
本规范中提到的“托养服务机构”,指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
(一)机构要求。
1托养服务机构一般要求相对独立,设置在交通便利的区域。
2服务场所应为自有用房或协议承租5年以上。
3依法设立,申请审批、注册登记手续齐全,合法运营。
4在显著位置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指南和工作流程。
5应有稳定的运营资金保障,确保能够持续运营发展。
6配置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服务场地,包括住养居室、食堂、护理保健室、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劳动(生产)工作间等。
7具备基本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寄宿制集中托养机构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
8房屋建筑质量安全和消防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9政府兴办的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具备《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设施设备、功能场所。
10接受中央财政“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资助的机构,应在显著位置使用“阳光家园计划”专用标识。
(二)人员要求。
托养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护理人员。
1管理人员。
(1)应从事过管理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类、社会福利类或康复类等相关学习或培训经历。
(2)熟悉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熟练掌握残疾人托养的基本知识、主要政策和专业知识。
(3)托养服务机构中的财务等专业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
(4)主要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宜超过55岁。
(5)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管理培训活动。
2专业人员。
(1)内设医疗部门的机构应配备专业医务人员。
(2)应配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数量能以满足需要并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运动功能训练服务为原则。
(3)有精神残疾服务对象的,应配备精神卫生医师、专业心理治疗师或经过相应专业卫生医疗机构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业人员。
(4)应配备至少1名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员和1名能够从事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专业人员。
(5)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原则上应配备全职的专业人员,日间照料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整合利用资源。
(6)可根据实际需要招募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7)应具有本人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对需持证上岗的职业,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持有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
3服务人员。
(1)根据服务对象需求配备适宜的护理员。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最低不低于1︰5。护理员中男女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
(2)至少配备1名经公安部门认可的安保人员。
(3)应熟练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并接受过残疾人特殊生理与心理知识培训。
(4)应具有本人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并接受过托养服务与专业培训。
(5)提供服务时应统一着装,挂胸牌。
(6)每年至少参加12学时以上的业务培训活动。
(7)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和善待残疾人,对待服务对象应文明友善、耐心细致。
(三)服务内容和要求。
1生活照料和护理。
(1)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营养、合理配餐,制定每周食谱,能够提供点餐、加餐、助餐服务,尊重服务对象饮食习惯,使其得到合理、规律的膳食服务。
(2)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为服务对象提供合理频率的身体清洁服务和衣物换洗服务,保持服务对象身体清洁、无异味,衣物卫生、整洁、得体。
(3)对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起床、穿衣、就寝、脱衣、整理床铺、如厕等基本起居服务。
(4)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在显著位置标示。
(5)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对象特点进行分级护理,并用记录卡片标注在显著位置。
(6)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按医嘱提供服药服务。
(7)护理智力残疾对象时,应注意观察和指导。避免因为理解障碍造成意外伤害。
(8)护理精神残疾对象时,应注意安全保护和监护。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其家属或监护人,由专业医技人员或在其指导下适时采取安全保护和监护措施,或转入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9)在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和尊严,特别注意保护女性服务对象的人身权益不受侵害。
(10)协助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进行户外活动。在天气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每天保证服务对象到户外活动1小时。
2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宜的培养与训练计划,并张贴在显著位置。
(2)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基本生活自理活动训练,使其能够自行洗漱、如厕、穿衣、吃饭等。
(3)在模拟家庭环境和劳动环境中指导服务对象学习简单家务和劳动,使其能够在协助和指导下完成煮饭、拣择蔬菜、整理床铺、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活动。
(4)应与服务对象的家属或监护人及时其沟通训练的内容和情况,以便服务对象回家时可以在真实家庭生活场景中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重复巩固训练。
(5)可根据服务对象个体情况,设计适宜的训练课程,例如制作面食、烘焙饼干、缝制衣物等,发掘其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可能存在的其他潜力。
(6)训练考评结果应记录存档,并依此调整或完善训练计划。
3社会适应能力辅导。
(1)参考《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中对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描述和分级,为服务对象制定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计划。
(2)以适当方式为服务对象普及简单的礼仪知识、两性知识等基本社会行为准则和常识。
(3)每天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为服务对象提供日常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4)对心理和行为出现异常的服务对象进行关注,有必要时召集专业人员进行座谈分析,为其制定行为矫正方案。对于心理和行为出现极端异常、严重影响其他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甚至人身安全的服务对象,应立即转介至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5)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教育培训、图书阅览、上网和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等服务,使其对社会和舆情具备一定的知晓度。
(6)在机构内开展适宜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比赛、展示或表演,使其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兴趣和能力。
(7)指导服务对象在模拟超市、银行、医院、邮局、公共交通等简单社会场景中进行社会适应性训练,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8)定期安排服务对象家属或监护人、志愿者到机构内进行活动,鼓励服务对象接待访客或外出参加社区或社会公益活动,逐步拓展其在直接参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能力。
(9)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和提升情况,适时调整社会适应辅导计划。
4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
(1)组织有需要的服务对象开展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简单基本生产劳动,例如制作绢花、组配零件等。通过劳动帮助其活动肢体、锻炼大脑、集中注意力、协调手眼。
(2)服务对象参与生产劳动之前,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
(3)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定、职业康复训练、职业介绍等服务。
(4)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开发服务对象的职业能力。
(5)有条件的托养服务机构应开设庇护工场或与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职业康复车间,使部分服务对象实现辅助性就业,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为条件适宜的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性就业,进而实现社会性就业。
(6)合理处理劳动生产成果和可能获得的收入。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应记录并存档。
(7)有条件的托养服务机构宜定期组织技能展示、竞赛等相关活动。
(8)定期开展身体功能评估和劳动能力评估,适时对服务对象的职业适应性进行测评和评价,及时调整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计划。
5运动功能训练。
(1)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以运动功能为主的训练,指导其规范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帮助其巩固医疗康复效果,使其身体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或代偿。
(2)有条件的托养服务机构应定期对服务对象的监护人进行必要的简单技术培训,使其在机构之外也能够得到持续的运动功能训练。
(3)根据服务对象的身体情况,开展运动功能评估,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4)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服务平台要求。
1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具备相关资质证书的托养服务机构及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的机构,均可为服务对象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2具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固定的经济来源。
3具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具备提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的功能。
(二)人员要求。
1人员配置。
(1)配备能够从事残疾人护理和普通家务劳动的专业服务人员,其数量以满足需要并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服务为原则。
(2)配备至少1名能够从事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专业服务人员或是社会工作者。
(3)配备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数量以满足需要并能提供本规范所规定的运动功能训练服务为原则。
(4)可根据实际需要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
2管理人员。
(1)从事过管理工作,具有社会工作类、社会福利类或康复类等相关学习或培训经历。
(2)熟悉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熟练掌握残疾人托养的基本知识、主要政策和专业知识。
(3)财务等专业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
(4)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管理培训活动。
3服务人员。
(1)应具有本人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对需持证上岗的职业,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持有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
(2)对残疾人托养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有一定了解,熟练掌握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
(3)接受过残疾人特殊生理与心理知识培训。
(4)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和善待残疾人,对待服务对象应文明友善、耐心细致。
(5)提供服务时应统一着装。
(6)每年至少参加12个学时以上的`业务培训活动。
(三)服务内容及要求。
1生活照料和护理。
按照服务对象或监护人的要求,提供以下服务:
(1)协助服务对象整理家庭环境卫生。
(2)协助服务对象整理个人卫生。
(3)上门送餐或在服务对象家中协助准备膳食,有需要的可根据情况提供帮助进食服务。
(4)经过合法的委托手续,可协助办理家庭日常事务。
(5)根据医嘱同意,可陪同在服务对象居住附近安全合理的地区进行户外活动。
(6)其他合法、安全并经所在服务机构批准同意提供的服务。
2社会适应能力辅导和运动功能训练。
按照服务对象或监护人的要求,提供以下服务:
(4)对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简单的家务劳动训练和辅导;。
(6)协助陪同服务对象参与与其身体状况相适应的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公益活动;。
(7)其他合法、安全、力所能及并经所在服务机构批准同意提供的服务。
(一)规章制度。
1制定健全的行政、人事、档案管理等规章和制度。
2建立合同责任机制,与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托养服务协议。
3财务制度健全,凭证、账簿符合财务规定。社会捐助、政府补助资金专款专用,有详尽的使用记录,定期公开财务报表。
4制定清晰、准确的服务说明书,包括机构介绍、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项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相关费用减免政策等。服务说明书应以适当方式公开。
5服务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公开上墙。
6应有服务回访制度和防范服务风险的制度和措施。
(二)服务协议。
1应与每一位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权责清晰的托养服务协议。
2签订协议之前,应有有效途径供拟入托人员或其监护人进行信息咨询和反馈。
3托养服务机构应对拟入托人员的托养适宜性及护理等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得到家属或监护人认可。
4协议中必须明确,拟入托人员若是曾有精神疾病史,在入托适宜性评估时应提供专业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出具的正式风险评估表,以确定其病情已经稳定并具备了从专业医疗机构转介至托养服务机构的条件。
5协议中应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时间、收费标准及其他必要事项。服务对象在托养服务机构中入托满一年,就应对其进行一次托养适宜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入托。协议一般一年一签。
6应为进入机构进行托养的服务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有条件的机构或个人还可购买大病险等其他险种。
7托养服务机构应按照协议提供相应的服务。妥善保存和管理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尊重和保护服务对象个人隐私。
(三)事务管理。
1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等信息的登记应真实、完整并及时更新。
2建立服务对象个人档案,服务对象1人1档,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托养服务协议书、健康情况、医疗记录、护理等级评估报告、康复训练情况等。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3及时掌握服务情况,通过电话、家访、网络等途径收集服务反馈意见。
4保持机构内干净、整洁、无异味。居室和公共区域每日清扫不少于1次,每周消毒不少于1次。
5保持各种护理用具和生活用品清洁、有序。定期清洗床上用品。有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
6服务对象用餐、休息期间,应有值班工作人员定时查房,并做好值班记录,值班表上墙。
7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入托服务对象残疾类别和服务需求的不同,分别建立独立针对某个类别的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或者在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内为入托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设置相对独立的生活场所和活动空间,依据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身心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8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建立内设医疗部门或签约专业医疗机构(医师)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内设医疗部门或签约专业医疗机构(医师)应具有诊治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和处理残疾人突发性疾病的能力。
9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每年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1次常规身体检查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在服务对象入托期间保存其身体检查结果单及既有病史病历。
(四)安全与应急。
1在托养服务机构的公共区域应安装实时监控装置。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有24小时开启的监控装置,有专人值班,并能够随时查房。
2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应配备安保人员,并设置门卫,实施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并宜为智力和精神残疾服务对象准备便于随身携带、注明姓名与机构联系方式的标识或卡片。
3托养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在托养期间外出实践或参与活动,应与其家属或监护人沟通并征得同意。
4托养服务机构应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具有防止服务对象接触到危险物品(电源、热源、水池、刀具、绳索、化学品、药品等)的措施。
5为服务对象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训练时要注意防止服务对象直接接触电源、明火或沸水等有危险性的物品。
6托养服务机构的过道、洗手间应有防滑、防摔设施,浴室应有通风透气的相关设施。
7托养服务机构中两层及以上、供服务对象使用的建筑物应在楼道加装防护设施,防止坠楼等意外事故发生。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8托养服务机构内有精神残疾服务对象的,宜设置独立的管理区域,并在入住房间和集中区域增设安全防护门窗。居家服务中有精神残疾服务对象的,应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之后方可上门服务。
9对易摔、易坠床、站立或行走不稳的托养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应采取防护措施。
10对餐具、炊具和操作环境按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严防食物中毒,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提供的餐饮食品应每天留样,至少保留24小时。
11应采取措施,杀灭机构中的老鼠、蟑螂、蚊蝇等,防止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造成损害或引发传染病。一旦发现服务对象有患传染病的迹象,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其家属或监护人,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消毒和转介治疗措施。
12服务对象进行床位更换时,应对床铺进行常规消毒处理。服务对象患传染病或死亡的,应对床位和居室进行全面相关特殊消毒处理。
13医疗药品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代发代管医疗药品,应有有效的委托书。接受医疗药品时,应查阅核对就诊病历卡、处置单等,做好药品交接记录。药品应由专人、专柜保管,避免丢失、损坏和过期失效。
14寄宿制托养机构应建立以防走失、防火、防盗、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为核心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
15提供居家服务的机构应建立以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为主的应急预案,组织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
16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向主管机构及相关部门汇报。
(五)公共关系。
1托养服务机构每年应举办公益性活动至少1次,应与所在社区举办1-2次联谊活动,动员服务对象参与机构举办的公益性活动。
2托养服务机构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周密的合作计划,拓展发展空间。可通过共同举办活动、展览、赞助、义卖、设立庇护工场承接订单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
3积极吸纳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参与残疾人托养工作。
4应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对于社会投诉、反馈意见,应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明确答复。
5托养服务机构应有固定的社会开放日,在预先约定的情况下,可在社会开放日接受公众参观。
6托养服务机构应以适当方式公开公布有关服务对象的重要决定与重大安排。
7制定采访接待制度,规范采访接待程序,由专人或部门负责接待采访。
(一)托养服务机构和开展居家托养服务的机构可通过内部的工作检查考核、主管单位组织的考核评定和社会监督评议等方式进行服务质量考核与改进。考评依据主要包括:
——行业规范与服务标准。
——内部规章制度与管理要求。
——岗位职责与要求。
——管理与服务记录。
——社会反馈与投诉。
(二)应依据本规范,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编制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考核评定表进行自查。自查评定的周期宜为1月/次。
(三)可通过统一填写主管部门的考核表、主管部门抽查或普查等方式进行服务质量政府部门考核。
(四)应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家长会、社会投诉等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社会监督考核。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家属或监护人会议,或者由专人上门家访,收集服务反馈意见和建议。
(五)应定期或不定期查阅服务反馈意见、服务过程记录等相关信息,定期走访调研,进行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六)服务质量考核结果应以适当方式公开。
(七)服务质量考核应与激励制度相结合,依此制定服务奖惩制度。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二
前言:
在信息时代,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新的数字网络环境中构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系统成为关键。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掌握用户实际需求、加强企业和用户联系以及依据用户个性化的信息使用行为,为用户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信息服务内容的活动,对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客户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问题。
1.1用户信息的整合。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是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不断挖掘信息服务机构自身在用户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对用户资源的持续积累、整合和利用,对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各项业务模式进行规范及调整,使其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对用户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是创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网络空间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集成化信息资源的基础,用户信息的整合工作主要是将信息服务机构中汇集的用户信息,以建立用户数据模型的方式,对企业现有的用户资源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在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企业更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服务需求提供保证。
1.2用户教育与培训。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除了需要对用户资源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以及利用之外,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针对用户开展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在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中,确保企业与用户之间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是最基本的思想,但是在信息服务不断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维系与现有客户关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发掘新的客户资源。用户教育与培训工作是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企业与用户关系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网络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用户教育与培训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用户开展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了解程,还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先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最终帮助企业将潜在用户发展成为忠实用户。
2.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途径。
2.1深入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深入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网络信息时代用户需求的主流趋势,也是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出现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2]。在传统的信息服务中,对于用户需求的划分通常会根据特定用户群体的某种共性特征或者用户共性信息需求的具体表现来实现,这种情况下的用户需求不可能对每一个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而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弥补传统信息服务中的不足,在满足用户群体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很好的满足。比如:灵活应用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终端用户进行互动式的沟通与信息交流,在帮助用户明确自身信息服务需求的同时,以长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为立场,深入挖掘用户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其他信息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信息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用户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改进,实现用户信息服务过程的针对化、透明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创建用户个性化的服务环境是充分反映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本有效措施,通过用户直接参与到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创建中的方式,让用户主动提出自身对信息服务环境设计的个性化要求,并由信息服务人员对其加以实现。从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创建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会依靠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用户信息服务界面中的远程检索、良好帮助、信息服务容错以及信息查询程序的简化等一系列功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界因素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的影响作用。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要将用户的实际信息服务需求作为向导,将用户价值的提升作为企业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目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的制定工作是有效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2]。定制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需要结合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和实际信息服务需求,进一步保证用户对企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服务内容制定的方法逐渐从传统的用户信息被动咨询,向着如今的用户信息需求主动检索发生转变。利用对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效查询,根据用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导航工作,从而实现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精准把控,并在恰当的时候向用户推送定制的信息内容。
3.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想要进一步发挥出企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际作用,需要在深入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创建用户个性化服务环境以及定制用户个性化服务内容。只有充分认识到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企业开展的重要性,才能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三
方法完善带教体系,培训带教老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专生进岗后,重视对她们的岗前教育,强化她们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对她们的临床带教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力度。
结果实习护生能更快转变角色,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地运用到临床实践,在医德医风的`培养方面、动手能力的提高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结论规范临床护理带教管理,能提高护生综合素质。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四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
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著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
理想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各种信息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链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在个性化知识组织门户中,经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用户的信息利用将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整合的构想。
在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系统组织形式有:建立开放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与动态重组。
2.1建立开放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
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
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2.2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
信息资源整合强调导航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如果不提供导航能力,用户就像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一样。导航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于资源类型的导航,也有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同时也可以按照字顺浏览等。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上,就按照资源的提供网站,向用户提供导航,让人一目了然。ohiolink提供了按主题浏览、资源类型、首字母来提供导航功能。
笔者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全面收集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提供包含刊名、url、数据库来源、issn、学科分类、主题词、资源类型、出版机构、使用权限、刊物被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刊物通信地址、刊物简介等在内的导航服务十分必要。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机构联机电子资源检索平台,并提供各信息机构的虚拟馆藏信息,以便开展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支持科研用户方便有效地搜寻、发现和选择利用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到用户桌面。
2.3信息资源的链接与动态重组。
在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组织的现状。如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文件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查询;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业务系统无法高效地完成内容全文检索和主题检索;自建数据库和引进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来源、所用管理系统的不一,各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无法实现统一维护管理,资源与资源之间缺乏按照知识主题的整合,各个分散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集中、统一地上网发布并实现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的统一。
所谓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重组。这种链接重组重要不依靠作者事先建立的链接,而是专门建立相应的链接机制,有意识地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和信息内容内在关系来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可以看成是用户界面层的信息组织机制。
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即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内的所有分布式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检索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
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分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发布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用marc格式对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融于一体,建立基于opac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ping)信息服务。
2.3.1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形式。
信息链接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
(1)知识性链接。主要是信息内容与相关的知识组织体系链接,包括与词汇表、叙词表、分类表等的链接,通过建立链接可解释有关信息内容、按知识组织体系显示及组合信息内容,或进一步支持利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映射。
(2)参考文献链接。主要指文摘索引与它们所标引的文献之间的链接,目前已成为各个文摘索引和全文期刊出版系统的标准功能之一,并逐步走向跨出版商跨系统的、可本地控制的开放式链接机制。
(3)引用网络链接。主要链接引用目标文献的文献、被目标文献引用的文献、同被引文献、引文耦合文献等。这类系统往往融合参考文献链接功能,但能进一步通过引文关系来链接相关文献,还可对引用链接实行动态更新,从而形成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集合。
(4)语义链接。主要是利用语义网络和概念集等,将信息内容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语言关系或引文关系,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信息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关于某一疾病的文献与那些和该疾病有并发关系的其他疾病的文献链接起来。语义链接需要知识组织体系和推理代理的支持,往往体现为虚拟的动态的链接。
(5)重组性链接。其重点不在具体文献的检索,而是对一批信息内容按照特定体系重新组织,而这个体系可能是动态定义和个性化的,例如个性化资源系统,按不同分类体系或同一分类体系的不同层面组织资源体系,按主题分类组织检索结果。
2.3.2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模式。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与动态重组,其方式有浅入深依次为: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
(1)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
(2)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目的。它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上海地区图书馆所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可在统一检索界面上通过着者、题名、主题、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着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五
一天上午李先生正在认真的翻阅会议资料,服务员朱俊英为其打扫房间,她发现李先生不停的咳嗽,很难受的样子,小朱很着急,她诚恳的问:“李先生,您感冒了吧?去看医生了吗?医务室的电话是1285,需要我帮您联系一下吗?”客人感激地说:“谢谢了,我已经吃过药了,过会会好些的。”小朱说:“房间水果是刚上的,新鲜的,你吃个梨吧,梨是清肺,止咳嗽的,您吃了或许会好些。”李先生说:“是啊,可是还要削皮,真是麻烦。”小朱马上拿起水果刀把一只梨削了皮,送到了客人的手上。
点评:服务的机会在于发现。一个人成功的经验证明:就是别人没发现的事情,你发现了,别人没做的事情,你先做了。那怎么样把平淡的服务导演成丰富的故事,就看你自己是不是一个敬业的导演了,用你敏锐的“灵感”导演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六
在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资源;依据自己的习惯,指定信息的显示方式,如对信息检索结果的不同的元数据排序。对于一般用户可能更关心需求的主题,希望将论文的题名放在显著的位置,而对于一个专家,他可能更关注学科内某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将著者姓名放在最显著的位置等等。就现阶段的环境条件而言,个性化信息服务至少应包括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检索定制服务、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和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四个方面。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有效获取用户需求信息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用户定制获取用户的个性化信息,从而理解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通过与用户的直接或间接的沟通,改善与用户的关系,增加用户的忠诚度[7]。
在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信息。定制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界面和服务等等。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系统通常提供一些信息资源,让用户选择(定制)。例如在数字图书馆中,人们可以选择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相关网站、学科导航、搜索引擎等等。也有一些系统让用户指定资源地址,系统提供有关的更新通知等服务(这是一种简单的主动信息服务方式,系统能够及时主动将有关资源的更新信息推送给用户,提醒用户及时利用)。
另外,如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安全包括用户私人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管理的安全。隐私保护也是用户关心的问题,一旦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用户就会失去对我们的信任,而远离我们的服务,隐私保护需要制定完善的隐私保护政策,提供隐私政策公示,并提供用户隐私公开的工具和运用保证隐私不外泄的保护技术等。
在数据库检索或网上信息的查询中,不同的用户由于其拥有的检索知识和所处的领域不同,往往其习惯也不同。初学者一般习惯用简单检索,专业人员习惯用高级检索。另外,不同用户可能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同一专业概念,不同用户对检索结果的选取原则和排序方法也可能不同。诸如此类,正是用户个性化的显著表现。因此,检索定制需要充分支持用户在检索策略、检索方法和检索结果处理上的个性化。根据初步分析,检索定制可包括[8]:
(1)个人检索模板定制。用户可根据个人需要对所需信息的专业(用分类号或主题词、关键词确认)、应用目的(用文献类型区别,例如期刊论文、专利、会议文献等)、深度、语言、地域、数量、时域等进行定制,从而内在地表达自己相对稳定的检索限制条件。用户在每次检索时也可以选择“屏蔽”(overwrite)模板条件,灵活表达特殊要求。
(2)检索工具定制(选择数据库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已纳入资源定制。
(3)检索式表示方式定制;用户可自定义默认检索方式是简单或复杂方式,自定义布尔检索式中“与”、“或”、“非”的表示符号,系统还可为用户记录最近的特定数量的检索式,供用户选择使用。
(4)个人词表定制。可写入用户自定义的常用词汇的自定义规范词、通用限制词(检索时对所有检索式均加上此检索词)、特殊限制词(对某一个或几个词使用的限制词)、以及同义词和近义词;当该用户使用这些常用词汇时,系统可根据个人词表调用相应词汇优化检索,或弹出相应词汇供用户选择使用。
(5)检索结果处理定制。可对检索结果的相关度计算标准、输出格式、排序方式、重复记录整合方式、分类组织、下载格式、传送地址等进行定制。
(6)检索历史分析定制。用户可要求系统动态追踪其检索过程,提取最常用的检索词和检索式,最经常选择的数据库、期刊、网站等资源,最经常排除的资源,相近用户最常用的检索词、检索式、数据库、期刊及网站等(但必须掩蔽“相近用户”实际身份)。当然,这种追踪必须事先得到用户的授权(包括是否同意作为“相近用户”被分析的授权),同时必须安全地保护这些历史数据,这些历史数据可用来自动修改用户的有关定制信息(例如定题选报记录)。
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桌面的显示方式,它包括界面的结构布局,显示颜色和显示内容的排列方式等。例如在一些网站中,让用户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生成“我的主页”,“我的搜索引擎”,“我的图书馆”等等这类服务都属于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
通过网络信息的挖掘,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实时信息推荐服务,也是因特网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面向单个用户的实时个性化推荐服务有4种方法[9]:
(1)在cache内的协作推荐。
(2)利用聚类方法实现实时个性化推荐。
(3)利用分类方法实现实时个性化推荐。
(4)利用协作推荐的方法实现实时个性化推荐。
3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获取方法。
对用户需求、兴趣、爱好的了解和获取是个性化信息服务具备针对性的关键,而对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分析、获取和管理是保证个性化信息服务实施的基础。对用户需求的获取。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通过人,机交互模式获取用户的信息需求。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获得用户的需求信息,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检索系统所采用的方法。缺点是主动性差。对于以信息拉取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一般提供一个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的检索界面,让用户表达需求。对于以信息推送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会提供给用户一个表达信息需求的定制表单。用户可以十分详细地填写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另一类是通过对用户访问记录的挖掘,获取用户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等。这种方法的主动性强,一般用于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分系统中,对用户需求行为的挖掘,目前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cookielogs挖掘;二是通过bookmark进行网络信息过滤;三是利用智能agent跟踪用户信息行为。
3.1用户访问记录的挖掘。
网络用户访问记录的挖掘主要是从web的访问记录中抽取具有意义的模式。web中的每个服务器都保留了用户的访问日志(webaccesslog)等记录,保存了有关用户访问和交互的信息。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了解用户的需求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前web使用记录挖掘技术和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访问模式的追踪和个性化的使用记录的追踪。一般的访问模式追踪通过分析使用记录来了解用户的访问模式和倾向,以改进站点的组织结构;而个性化的使用记录追踪则倾向于分析个别用户的偏好,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用户的访问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10]。
用户访问挖掘针对用户对web的访问记录,利用路径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发现等方法进行分析,寻找其中蕴涵的用户知识和模式。web访问信息挖掘的数据对象主要是日志数据。当用户访问web服务器时,服务器方将会产生三种类型的日志文件:serverlogs,errorlogs和cookielogs,记录用户的访问情况[11]。
cookie是由互联网服务器产生的记号并由客户端持有,用于识别用户和用户的会话。通过cookie分析,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兴趣和爱好,目前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cookie存储在客户计算机上,使用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cookie内容失真,因而通过对cookie的挖掘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3.2利用bookmark(书签)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当用户在因特网上用浏览器浏览主页时,经常会遇到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站点和主页,只要点一下浏览器的bookmark菜单,就能将当前的站点存入bookmark中。下次访问时,只要从bookmark中取出即可使用。用户可以对bookmark进行多级管理,不同的目录反映用户不同的兴趣,这给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利用用户在浏览器上存储的bookmark获得用户信息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bookmark中存储的信息往往是用户最关心的,需要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再读。bookmark结构化的信息存储更能够确切地表达用户需求。我们可以利用用户对文章的评价来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存入bookmark的某一推荐目录的文章,可以认为是用户喜欢的文章,作为学习中的正例;在其他目录的文章,或是经过推荐没有被选中的文章将作为学习的反例。根据向量空间法将正反例表示成向量,就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新文章进行推荐[12]。
利用bookmark进行信息过滤有很多优势。用户可以导入自己已有的bookmark文件或直接在浏览网络时通过客户端软件加入的新书签,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编辑操作。用户可以明确地对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需求是否一致作出评价,通过反馈信息将使信息推荐更为准确。用户可以灵活地设置推荐的范围,系统对用户信息的推荐信息直接并入bookmark结构中,完全符合用户的习惯。另外,系统使浏览器的bookmark功能实现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服务器存储用户的bookmark信息,这样,可以使用户在任何地方、各种平台上拥有一致的bookmark信息。
3.3利用智能agent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
监视用户的信息查询过程的方法能自动获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方法是在用户的终端上运行一个监视的信息代理(agent)。信息代理将用户在web浏览时的相关信息不断传送给远端的服务器.服务器将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并从中分析出用户的信息偏好。
要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构建个。
性化信息agent模型,即将个性化信息从全局信息空间中分离出来;二是构建用户agent模型,即跟踪用户行为,学习、记忆用户兴趣,通过描述用户的兴趣特征来建立个性化用户模型。此外,还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和友好的用户界面,这既是构建信息agent和用户agent的基础,也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保障。
信息agent具有多种特性,从不同的特性角度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构建个性化信息模型。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13]。
(1)信息agent的自主学习方法。个性化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用户,因而建立个性化信息模型时,信息agent必须对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类型有所了解,并以此作为信息模型构建的基准,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模型。信息agem可以直接探求用户的信息兴趣和爱好,也可以从用户信息检索和利用行为中提取这个基准,然后由agent执行一定的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存入用户信息模型中。信息agent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一是关键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首先对搜索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中的关键词按出现频率、出现位置提取出来,根据关键词的频率来确定唯一表征信息体的关键词,将具有相同表征关键词的信息聚类,并存入相应的个性化信息模型中。采用关键词学习方法提高了建立多个个性化信息模型的效率。二是字典学习。这是一种对相似概念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方法中,信息agent为个性化信息模型提供的每个基准关键词创建一个字典,字典根据关键词的权值来确定其权限:搜索权和学习权。一个信息单元是否被学习首先得看其关键词的权值是否达到搜索权所规定的权值,否则首轮即被模型所淘汰。即使是过了搜索关,也只有当关键字的权值达到学习权时,该关键字才能被纳入字典用来表征个性化信息模型。信息agent通过不断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修改字典,最终可得到一个关键字的相对稳定的字典。
(2)信息过滤的方法,信息过滤系统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动态信息流进行过滤,把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传送给用户,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信息过滤也是构建个性化信息模型的有效方法,它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那些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与用户需求相关的信息。信息agent根据自己的关键词域,提取几个权重比较大的关键词作为过滤的标准(e-profile),每个e-profile描述着一个方面的信息需求。e-profile是否标准.可在实践中被检验:那些对信息需求描述不准确的e-profile个体在竞争中将被淘汰。反之则形成越来越大的规模,构成一个内容充实的个性化信息模型。常用的信息过滤方法有两种:基于关键词向量的过滤方法和基于文献集的信息过滤方法。基于关键词向量的信息过滤方法是一种相似过滤方法。其思想是比较表征信息单元的关键词与信息agent给出标准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只有当相似性达到一定的度,该信息单元才被保留下来。确立关键词的相似度是这种过滤方法的核心。在此我们将信息单元的关键词与标准关键词都看作向量,其相似度就是这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3)基于多multi-agentsystem的合作方法。网络个性化服务不是面向单一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服务于每个用户的信息agent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关系,它们通过相互合作构成一个mas。mas的合作求解能力远远超过单个agent,这是mas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通过mas的合作,使每个用户拥有一个或多个agent,这些agent推荐的信息在内容上都有相关性,克服了单个信息agent功能不强的缺陷。多agent之间的合作是通过多agent协商协议来完成的。协商协议是mas实现协同、协作、冲突消解和矛盾处理的关键环节。在mas中,协商协议被描述成四元组:{目标agent,源agent,消息名,消息内容},这种四元组形式通过嵌套使用来扩大合作的范围。信息agent之间一旦达成合作协议,多个信息agent的个性化信息模型就构成一个逻辑体,每个信息agent就将自己和伙伴agent的信息文档推荐给相关用户,以充实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
4.2用户模型的构建方法。
建立用户模型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用户模型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起点,用户模型不仅是个性化信息模型的构建依据,又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个性化信息最终将被推向具有相应兴趣的用户。用户模型实际上就是对某一用户行为、兴趣倾向的描述,以确立他所需信息服务的类型。
在对用户的信息服务中,用户所处的领域不同,使用的信息服务系统不同,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不同,建模的方法也不同。通常情况下,通过与用户交互,获取用户信息来建立模型较为简单,较易实现。利用智能的方法,通过对用户需求行为(如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s文件,用户的bookmark文件等)的分析,挖掘用户的需求、兴趣和爱好来建立模型较复杂,技术上也较难实现。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于隐式建模方法,用户模型的建设过程主要有四步[14]:
(1)内容向量。内容向量是一个表示信息内容的向量,可以被用于向量空间模型成对的匹配。内容向量来源于初始用户的活动记录(以往信息利用行为),或用户的反馈等。一旦建立,就仅仅改变其权值就可以了。
(2)一列当前活动的上下文(或用户以往信息行为的文档)。初始内容向量每个元素对应一些上下文。以后随用户的不同活动,每个用户的上下文就发生改变。
(3)一列当前活动的特征。
(4)一个用户关键词的集合。每一个关键词都有一定的权值,用于表征它对该用户的实际重要性。在用户反馈之后,关键词被动态插入、修改或删除。
用户模型建立后,对其更新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通常是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相应地更新用户模型的不同部分。
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是用户需求信息的获取。真正的用户动态需求信息的获取,必须利用智能代理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实际应用或用户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薛菘.基于web数据库平台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mylibrary.图书情报工作,2002(8)。
6马献明等.个性化网上信息代理技术的研究概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8(3)。
7黄晓斌.网络文献的知识发现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8,10张晓林等.基于web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1)。
9,11田捷.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2卢增祥等.利用bookmark服务进行网络信息过滤.软件学报,2000,11(4)。
14高文.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会议精神,切实推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入,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结合本社区残疾人的特点,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行动。
二、活动主题。
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活动时间。
20xx年1月至12月,春节、聋儿节、盲人节、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集中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四、活动内容。
1、了解社区残疾人家庭情况,为其排忧解难。勉励他们要自强自立,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开展上门服务。开展上门走访残疾人活动,了解需求,关爱残疾人,做到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
3、结合本社区部实际,开展主题活动。以“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我身边的残疾人故事”等为主题,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4、社会公益服务。为各类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为残联组织的各种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开展慰问、义务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具体实施。
3月1日至12月31日为活动实施阶段,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依托各级残联组织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适时召开活动启动仪式,结合“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统一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他时间自行安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小组成员每月一次入户或电话走访残疾人。随时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提供有特色的志愿服务。
六、活动组织单位及分工。
活动组织单位为爽秋路社区居委会,其他单位看活动内容及社会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分工如下:
组长:xx(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xx(负责联系社会单位参与,残疾人及志愿者通知)。
组员:xx(负责具体事项实施)。
七、注意事项。
1、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积极收集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为下一步的志愿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2、领导小组组长需对小组工作效果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评审。
3、做好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三及时”,即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八
在5月的一天,秦淮人家中餐厅进来2位客人,他们一边用餐,一边闲聊着,服务员无意中听到,他们房间的一位客人生病了,客人说者无意,听者有意。经过询问后,服务员得知客人住1015房,服务刘丽敏就征询客人同意后安排送餐人员将一些点心,一碗粥送到了客人的房间,当时客人激动地向服务人员道谢。
谁知过了几天后,这位病情已好转的客人带了20多位客人来该餐厅就餐,在用餐过程中得知,其它人本想订其它的酒店,而服务人员上次的热心服务使他又选择了这里!
点评:餐饮部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在教师节当日,在客人生病这样一个特殊情况下,送上了一份真挚祝福,确实能让客体会到浓浓亲情和尊重。于是,如何让饭店真正成为宾客的家外家?或许答案已不言自明,那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地点,同上由恰当方式服务于恰当的服务对象。这样,亲情显出了,美好产生了,经典的'服务案例也出现了。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十九
清扫房间时,发现床单、毛毯、床垫等各处都有不同程度的秽污。服务员马上意识到,是客人在外出游因饮食不慎引起肠胃失调,应将所有脏的物品更换一新,还应通过楼层主管及时与导游联系,并通知医生及时治疗,让客人得以康复。
个性化服务心得篇二十
图书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文章给出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的信息检索技术,最后对目前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做了总结.更好的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满意度.
作者:闫俊霞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刊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shizhi年,卷(期):“”(7)分类号:g25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检索数字化个性化服务信息检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