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导游词 完整的导游词(大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完整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迎来各位朋友。你们是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丽江的,那么,在丽江,最能给人带来春意的地方在哪里呢?我想就在玉峰寺和姊妹湖。
玉峰寺坐落在玉龙山麓,离丽江古城18千米。
说到丽江的寺院,自然就要说到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丽江的地理位置特殊,它北望藏区,南邻大理,东接四川,历史上归属多变,或被吐蕃统治,或由南诏大理管辖,或听命于中央朝廷。由于这些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加上曾统治丽江四百多年的木氏土司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使丽江多种宗教并存。这里既有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教,又有外来的道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等等,使纳西族逐步形成了对各种宗教兼容并蓄、信而不笃的民族特征。丽江的喇嘛教盛行于清朝中期,玉峰寺就是建于乾隆年间的一个喇嘛寺院。但玉峰寺的名气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被誉为“环球第一树”的万朵山茶。如果说玉峰寺的春色以一红、一白、一绿最具特色的话,这一红自然就是万朵山茶了,那一白、一绿又是什么呢?玉峰寺到了,就让我们去一一找寻吧!
现在我们前往茶花院。在丽江,十里香和茶花都可以算是春天的使者,可大家不知道,茶花院还住着一位护花使者,他就是那都喇嘛,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四十多年来,他把这山茶树看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它、培育它,即使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也是这样。有人要砍树,他抱着树说:“要砍就先砍我吧!”为了这棵山茶树,温仁敦厚的老人也会骂人,甚至出手。丽江人民由衷地钦佩和尊敬这位护花使者。大家到了茶花院,只许赏花,不能摸树折花,这也是我提醒大家的“赏花须知”。茶花院到了,大家可以尽情地观赏。为了提高观赏“效益”,请大家注意这株山茶树的三个特点。
这山茶树的三个特点就是:鸳鸯一树,花开万朵,花中赏花。
关于鸳鸯一树,丽江电视台曾给观众出过一个有奖问答题:玉峰寺是先有寺还是先有树?答案是先有树。据考证,这树种于300多年前,而建寺则是清朝的乾隆年间(1750'年)的事,距今只有200多年,甚至有“因了山茶树,才建玉峰寺”的说法。让人称奇的是,种树人独具匠心,把九蕊十八瓣的狮子头和称“照殿红”的红花油茶两个品种合栽一处(也有嫁接之说),所以树干早已合二为一。它们盘根错节,相依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七寸盘大小的是九蕊十八瓣,小一些的是照殿红,它们难分彼此,让人想起自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名句,所以我们把这树称为鸳鸯一树。各位朋友当中如果有“比翼鸟”,不妨在这连理枝下留个合影作纪念。
这树的第二个特点是花开万朵,这花从立春初放到立夏花尽,七个节令共一百多天里,先后开放近二十批,每批千余朵,共开放二万余朵,所以叫“万朵山茶”。
完整导游词篇二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
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协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愤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在这里投资3.9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设。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这里原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完整导游词篇三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游览团的导游,我叫汪尔康,为了方便记忆,大家也可以叫我小汪,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北京名胜古迹北京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始建于公元1420年,1420年基本峻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成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乾清宫。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当然啦,请大家紧跟着我一起游览,千万别走散了啊。
现在我们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位,平时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企图勒死的“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住。
这里是坤宁宫,坤宁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在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1420年),正德九年(1520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二火,万历三十三年(1620年)重建。清朝沿袭明朝体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照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重修。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今天,我带家游览的任务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希望下次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再去细细游览品赏。衷心祝愿大家北京游游愉快,生活美满幸福。
完整导游词篇四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带来完整版导游词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颐和园长廊(课文片段)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颐和园长廊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欢迎来到美丽的颐和园游玩。(导游自我介绍)
颐和园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皇家园林,希望大家游玩过程中不要破坏园内的建筑。(提示、提醒)
颐和园长廊的旅程就到这里了,亲爱的游客们,再见。 (结束语)
1.开头:导游的自我介绍
2.第二段:景点总述,如秦兵马俑的开头。
3.中间段落:选取几个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细介绍,介绍过程中有引导语、有温馨提示,可以穿插着小故事或者传说们更加吸引人,注意要写具体。
4.结束语。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为降低难度,孩子们可以改写课文中的长城或者秦兵马俑。当然也可以选择写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完整导游词篇五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小编跟大家介绍一下完整的导游词怎么写,欢迎阅读下文!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1)介绍自己和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形成安排
(4)表示欢迎。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
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
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 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
完整导游词篇六
嘿,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center旅行社,对大家说一句“你们来这里,我们欢迎您!”没错,我是就是此程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或者是张导。张导我呢,年龄保密,身高保密,体重保密,唯一不保密的是电话号码,所以待会儿大家可以记一下,我会每天为你们开机25个小时的~旁边这位可爱的大叔是司机庄师傅,他的驾驶经验有10多年了,所以我们在旅行途中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管欣赏窗外的美景就好。俗话说:“相逢就是缘。”所以接下来和大家一起相处的时光,我会非常珍惜。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三忘“政策,那就是忘记工作,忘记烦恼,忘记领导,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没错,他所写的正是接下来几天里,我们要游览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个峡谷组成,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而游三峡有上水和下水两种方式,我们这次是从最佳起始点宜昌出发,即逆水上溯的上水行程。古话说:“三峡美景天下壮,请君下江乘船游。”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登上“涅盘号”游船,一起去领略一下三峡独特的魅力吧......
(西陵峡)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没错,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西陵峡。
据说游船过西陵峡所耗时间最长,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谷,二是因为,我们待会儿会穿过“传说中”的五级船闸。同时也能见识到著名的“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了。现在,我们的游船来到了中堡岛,众所周知,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工程就建设在这里,三峡工程不仅全球闻名,也是我们所有中华人民的小骄傲。
现在船已经离开了三峡大坝,我们就进入了崆岭峡。
这里有一句民谣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为什么呢?
原因有关一块石头。崆岭峡中原来有一块突出水面的礁石,上面刻了三个大字“对我来!”,航船经过这里的时候,还真的要对着这块石头直冲而上,才可以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的擦石而过;但如果你想躲开它,反而会被它撞沉。
曾经就发生过外国游船想躲开礁石而被不幸撞沉的事件。后来因为葛洲坝建成后水位抬高,所以曾经的崆岭险滩也不复存在了。虽然少了一处刺激的景观,但是想到航船以后可以平安的渡过这里,也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巫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地跨重庆和湖北的巫峡。我们都知道,巫峡以幽深秀丽而出名,这其中尤其以千姿百态的巫山十二峰为最。大家看,群山上那突兀的石柱,形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它就是最有名的神女峰了。
关于巫山十二峰还有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美丽善良。有一次她邀约其他十一位仙女游历巫山时,看到了十二条恶龙在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善良的瑶姬路见不平一声吼!不仅出手降服了恶龙,还顺便帮助大禹疏通了河道,解除了水患。
后来由于三峡的山林水秀深深的吸引了仙女们,所以她们选择了整日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夫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施云雨,久而久之,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而瑶姬所化的神女峰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了。
(瞿塘峡)
“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船过巫峡,我们进入的就是三峡中最短却以“雄”著称的瞿塘峡。
现在大家可以拿出10元人民币,没错,背面的景观就是我们眼前的夔门,现在合影留念,还可以把两个夔门的滚滚财源都带回家呢!
船过夔门关,便到了三峡的终点――白帝城。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马上就要靠岸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并注意安全,我们现在去城里自由参观,两个小时后我们船上集合。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大别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非常感谢大家,这几天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这次旅程中要是有不足之处,我先向大家道个歉,也希望大家多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是时候说分别了,有一句话说的好:“若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这也是我想说的。
最后,张导要把祝福送给大家,祝愿大家在将来的日子里――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
再见啦!
完整导游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咱们要去庐山游玩。我是你们的小导游李绎婷,大家可以叫我李导。庐山位于江西省的九江市,它的雾轻得像纱,白得像云,景色更是出奇。请各位游客游玩时保护庐山的清洁。好了!希望咱们合作愉快,谢谢。”
“在咱们面前的就是庐山了。今天咱们要去三叠泉和花径。首先咱们来到三叠泉。这到三叠泉有一千零五级台阶。三叠泉,因我三处pù布而得名。咱们先来到一叠泉,这的泉水清cè,有很大石块。各位游客可以照相,但不要忘记安全哦!十分钟后咱们就前往二叠泉。”“二叠泉是三叠泉的一泉,因地势险要所以只能观看。”“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三叠泉,大家向上看,可以看见一叠泉和二叠泉三叠泉gòu成的风景非常壮丽。十分后咱们去花径。”
庐山不仅有壮丽的三叠泉,还有秀丽的花径。花径,是庐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里就是花径”。花指桃花,径指小路。花径里有一个湖,叫做如琴湖,从高处看像一把小提琴。咱们来到花径。那是个大花园。四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百鸟齐鸣。那有一个“白居易草堂”,据说当年的白居易在这草堂里与十七个书生吃了一顿斋饭,并写下了草堂赞诵词。前面有一座石桥,走过石桥,就是花径亭,亭中的一块大石头上有白居易亲手写的“花径”二字。还有一块大石头,上有“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菲芳菲尽,山寺桃花始胜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见白居易在庐山中留下了下片文采。
“好了,庐山之旅到此结束。”“庐山,再会!”
完整导游词篇八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完整版西安鼓楼导游词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 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x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 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 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 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 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为砖木结构,通高34米。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基座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均6米的拱卷门洞,供人车出入,南通西大街,北通北院门。面积1998.8平方米,登陆踏步已由原来的西北侧改为如今的正东侧。
鼓楼为梁架式木结构楼阁建筑,上下两层,重檐三层。正面(南向)为七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深度各为一间,按楹柱距离计算,正面为九间,侧面为七间,即古代建筑中俗称的“七间九”。屋面覆盖以剪边灰瓦,楼基除两端尾外,不加其它装饰,尽显雄浑庄严。
鼓楼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式顶,上覆灰瓦,绿色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华丽秀美。
鼓楼的构造技术,在应用了唐朝风格、宋代建筑法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全楼结构无一铁钉,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古雅雄健,富有民族特色。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之冠冕。早在汉代,劳动人民就创造出多种如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形式的屋顶。在君主专制社会里,屋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即是统治阶级为提高其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重檐庑殿为最尊,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山次之,如天安门。鼓楼的屋顶形式即“歇山顶”式,与天安门等同,但比其还高出一米。
建筑彩绘,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以浓艳彩描绘的各种图案,既有装饰效果,又可保护木材。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里,建筑色彩使用同样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金、珠、黄最尊贵的和玺彩绘为第一等,只用于帝王贵族象征皇权的建筑;青、绿的旋子彩绘次之,用于文武百官的宅第;苏式彩绘则位居第三。西安鼓楼上分别使用了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并绘有沥粉金龙,成为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鼓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
完整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