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大全(15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文章的艺术性。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些健康养生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疫情持续蔓延。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家不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一级响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位同胞都是战士,每间医院都是战场。三月份开始,我所在的城市进入了一级响应状态,让我意外的是,疫情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二段:抱怨与感悟。
刚开始进入一级响应状态时,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抱怨颇多。疫情期间,我不能外出,无法去我喜欢的公园散步,也错过了许多朋友的聚会。此时,我的母亲跑到前线去了且还有点生病,我对她的生命一度非常担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这种感觉和其他同胞非常类似,我决定积极面对生活。
第三段:对家庭的影响。
原本工作繁忙的我,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对家庭进行监护。通过这段时间,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在家里发现我可以亲自动手烹饪,可以尽自己所能去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时,我将我爱撒娇的小妹妹当做我的娃娃,每天陪她画画,唱歌,让她的节奏尽可能地正常。最重要的是我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人,因为他们是我最舒适的港湾。
第四段:关于社区。
在一级响应期间,社区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干部每天上门查看居民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的健康。在我的社区你可以看到许多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在忙碌地打扫卫生、配发药品和生活用品等等。同时,在我的社区还有志愿者参加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带领着大家普及疫情防护知识,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我非常感谢社区领导以及居民的贡献,他们为社区爱心贡献的精神感染了我。
第五段:总结。
总之,这段时间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我现在更懂得关心家人和爱护自己。在社区方面,我看到它们的工作非常重要,而且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工作精神也让我受益良多。事实上,疫情虽然给全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对差领给市民的精神和文化带来的启发是无可估量的。重症会过去,犒劳会消失,但人类的因沾琐力量将永远存在,这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自白。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二
一月前,我加入了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一级响应人员。在一月份的时间里,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也因此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一级响应人员,我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因为突发事件并不会提前通知你,所以时刻保持警觉可以让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快、更好地应对。再加上我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这样事情就一定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多名一级响应人员因各自有不同的专业知识,都分别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领导仁慈且果断的指导和决策,也让我们即使在极其艰难的时刻,也能够保持团结和互相支持。
第三,我明确了要尽可能让人们保持冷静,不让恐慌情绪蔓延开来。在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大多数人都不会冷静地分析和处理事情,而是会陷入恐慌和无助的情绪中。作为一级响应人员,我觉得我的职责不仅是解决事情本身,更要尽可能让人们保持冷静、不恐慌。因此我不断在学习如何科学地指导和安抚众人,防止情绪失控。
第四,我理解到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往往只关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却不注重预防。在一级响应的日常工作中,我发现其实许多突发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全面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因此我坚持不懈地提醒同事们更加重视安全和预防工作,从而减少了某些因为疏忽而导致的事故。
最后,我学到了要随时保持自我修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我很容易紧张和慌乱,这样自己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不断在练习自我控制和管理,让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更加冷静应对。同时,我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熟练度和处理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级响应人员,我深刻理解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我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保持团队精神,有意识地引导人们保持冷静,预防事故,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专业能力。希望我能够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一级响应人员。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社会治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针对突发事件和犯罪行为的处理能力和防范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治安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安全意识的增强,一级治安防控响应成为了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亲身经历了一次一级治安防控响应,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段:描述事件或状况。
那天,我正驾车行驶在市区的一条主干道上,突然听到警报声响起。我立刻停车并观察周围,发现周围行人纷纷停下来,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也纷纷停下运营,道路两旁的店铺也关闭了大门。不一会儿,一队警车飞驰而过,消防车、急救车、武装特警队等一干救援车辆也纷纷驶过,紧张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第三段:阐述体会或心得。
在治安防控响应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机关和社区的高效协作。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分工明确的任务分配,使得整个响应过程有条不紊。此外,公众的积极配合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注意到,很多行人在听到警报声后立即停下脚步,远离可能的危险区域。这种自觉行为表明了大家对个人安全和整个社会安全的高度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参与到治安防控中来的重要性。
第四段:分析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这次一级治安防控响应的经历,我认识到政府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使得各个公共服务部门可以迅速响应并展开救援行动,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政府加大了社会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和寻求帮助。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可以从行人们的自觉配合和市民们的情绪稳定得到体现。
第五段:总结部分。
通过这次一级治安防控响应的经历,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一级治安防控响应是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环节,政府和社区政府要加强联动,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而每个人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只有通过政府与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四
这个夏天,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灾害,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启动了防汛一级响应机制。防汛一级响应是防汛工作的最高级别,旨在通过及时、有力的应对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
第二段:响应机制的运作和组织。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防汛一级响应的组织和领导由各省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负责制定具体的防汛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灾害发生后,指挥部会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协调各类应急资源,全力以赴救援受灾群众。
第三段:防汛期间的关键工作。
在防汛一级响应期间,各项关键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其中,防汛工程是关键之一,主要包括强化堤坝、加固排涝设施、疏浚河道等措施。同时,还要做好气象预报工作,及时了解降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洪涝灾害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加强群众疏散和安置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第四段:响应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总结。
在响应期间,还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灾区受限的交通条件和缺少应急物资等情况,都可能给指挥部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然而,在这些困难的面前,我们也必须有相应的突破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和指导工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汛工作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防汛一级响应机制的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段:未来的考虑和展望。
如今,防汛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防汛一级响应机制的运作和升级愈加重要。尤其在气候变化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防汛工作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要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协作,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逐步打造一个更加强大、高效的防汛救灾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五
在我国地大物博的国土上,每年夏季都面临着来自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的政府每年都会从最基层开始组织防汛抗灾的工作,并实行防汛一级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受益于救援部门的高效率救援和及时有效的援助。以下是本人从防汛一级响应的角度作出的一些个人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疏散居民是关键。
在防汛抗灾中,及时疏散城市居民对于减少人员伤亡、保护人民财产来说至关重要。在警棍声和喇叭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救援部门发出的命令,并对疏散的过程展开协助。事实证明,及时疏散和宣传广大民众的防洪避险知识是我们进一步降低洪水威胁的重要保障。
二、科学规划减轻灾情。
对于水文能力和排涝能力相对较差的地区,我们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程序。随着物资的大量到达,政府部门正在有规划和有步骤地拆迁重建危房,并且移动人口到安全区域。建立以河流为基础的地形分区划分和洪水模型,安排好群众转移和其他措施,这些都是降低洪水威胁的必要手段。
三、及时发现、及早预警。
预警和修建强劲的堤防是减少灾情、保护民众的另外重要措施。在我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各地区所需工作不同。但对于防止灾害的有效措施而言,我们需要在大面积场所获得洪水警报、强制疏散、防护墙等,同时充分利用的现代技术中的系统地图、无人机,以便全面摸清实际情况。
四、强化科学应对灾情能力。
运用科技手段,许多年轻人发现、记录、指挥灾情的能力显著提高。在接收到报警信息后,我们能够知悉近期灾情的严重程度,并通过制定周密的预案及时完成各个方面的应对。然而,进行有效的灾情处理,需要有优秀的工具和设备,比如一架强大的救援直升机,一套完善的应急药品储备系统,可以为灾民生命的存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完善社会安全风险管理。
只有每个居民在生活中更多地意识到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问题,加强学习灾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民间社会应该积极参与防汛抗灾工作,承担和政府方案一起实施科学训练、动员人民、组织志愿者等,使各项防汛抗洪措施更加得到有效推广和落实。
总之,在防汛一级响应的工作中,只有严格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优良的应对以及良好的配合,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广大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在防汛抗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加强纪律和意识,提升应对能力。在未来,我们将不断努力,为防汛抗灾工作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稳健、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六
在自然灾害频仍的时代,防汛一级响应备受关注,这也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今,我国已进入汛期,每当雨季一至,各地便加强了防汛工作,不断提高抗洪能力。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们不仅要了解防汛措施,更要有所心得,促进自身安全和社会和谐。
【第一段】。
作为普通市民,我理解“防汛一级响应”的含义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我认为,防汛一级响应是指,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水位信息,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涉及到的人员和财产进行有效的及时保护和救援。这种及时响应和有效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二段】。
如何预测和防范洪涝灾害是防汛中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市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天气情况并及时关注防汛信息。在平时,我们还需注意检查排水系统、堤防、河道、井盖等基础设施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还要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了解防汛漏洞和应急措施,以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应对灾害。
【第三段】。
防汛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员,做好各项安排,尤其是紧急救援工作。在防汛一级响应条件下,各级政府要把救援工作放在首位,高效分配物资和人力资源,组织专家组下到现场指导排险救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市民也应该积极参与防汛工作,做好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配合,为紧急救援提供帮助。
【第四段】。
民心相合,防汛才能自如。防汛一级响应是政府和市民携手合作的结果,透明的信息公开和应急演练的开展,也是引导民众参与的重点环节。在防汛一级响应期间,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盯紧防汛动态,如有防汛问题及时向当地部门提供线索和信息,形成强大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
【第五段】。
总之,防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对人民的影响和损失,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抗灾能力,让我们在灾害中不断成长,为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家庭带来更多的安全和保障。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七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superman,有的不过是一群凡胎肉体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铜墙铁壁”。这个春天我们没来得及挂上红灯笼、没来得及放响鞭炮,没来得及和家人一起团圆共贺……在悄无声息中,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华夏大地,一群有一群的人冲向了战场,他们是基层干部、他们是医护人员、他们是志愿者、他们是“碎片人”……无一例外,在接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命令下,全国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果断决策武汉“封城”,各省各地区最顶尖的医疗队伍、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9000万的共产党人举起拳宣誓,向着祖国需要的地方冲锋;数以万计的基层干部走村入户当起了“守门人”;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集到一起,自发为武汉人民和医护人员提供物资;我们普通的民众将自己仅有的口罩捐到最需要的“前线”,自己则紧衣缩食呆在家中盯着手机、电视,只要需要他们就发挥蚂蚁搬家之本领,将所有物资倾力送往“前线”。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血肉之躯,以其无私无畏的精神,和点滴行动汇聚成巨大能量——这便是中国力量。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所谓的超级速度,有的不过是世人眼中的万千“蝼蚁”与时间的赛跑。1月23日,武汉封城,医院告急,病床告急,医护告急,生活不便。封城当天,火神山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十天后,顺利交付使用。又过了六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雷神山,面积翻了2倍,却用13天,再一次如期交付。疫情发生后,仅用3天,13座方舱医院陆续改造完成,提供救治床位13348张。我们数以万计的基层干部,全副武装,挨家挨户,走访登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数据的采集和病例的采集。我们年轻的医护人员在请战书写道:“想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到前线去战斗。”我们的骨干力量写道:“我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前线需要我。”当我们全国最厉害的四大王炸医院会师武汉,3万多名最核心的医护人员,倾举国之力,从四面八方往疫区冲的时候,香港的6700名医护人员直接“辞职”罢工;当海外也采购不到口罩的时候,中国的车企连夜自造生产线,造口罩,造防护服,无偿支援一线;当我们说床位不够要建医院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年也不过了,三班倒地冲进了武汉;当武汉医疗物资全面告急,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组团攻陷了超市,药店,网店,再由机场的华人自愿托运回国……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叫中国人。他们在这次战疫中,以忘我的情怀、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与时间赛跑,又一次创新了中国速度。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所谓的奇迹,有的不过是一群凡夫俗子舍生忘死与死神的抗争。想必很多人都记得“钻石公主号”事件,在面对新冠病毒时日本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对3700多人进行排查,在这半个月里,游艇上2666名旅客和1045名船员在这半个月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煎熬,确诊人数从10人飙升到691人,感染人数暴涨了70倍!而早早在“钻石公主号”出事以前,中国已经悄无声息地向世界交出了一个满分答卷——申请停靠天津港的“歌诗达赛琳娜号”乘客比“钻石公主号”还要多上一千人,先后15人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包括2名儿童和10位外籍船员。此时,距离武汉封城刚刚过去了39小时,全国都在部署疫情防疫,民众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重新安排。天津政府积极应对,连夜开会,把各种可能都做预案,在1月25日凌晨1点疫情专家和医务人员登船采样,快速调查邮轮疫情现场情况;凌晨3点,岸上的工作人员为登船检测做最后准备,同时紧急调度的54辆大巴已到指定位置预备接送乘客;凌晨5点半,18名工作人员全副武装登船检测,分组对船上的4806人加速排查,然后用17分钟时间用直升飞机将样本运送到塘沽机场……在这场战疫中无论是医护人员、直升飞机,还是转运车、警车,都是抢占分秒,有4806人的“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天津用24小时,完成检测、疏散、安置。
一场重则危机5000人性命的超级难题,中国用了一个晚上解决了,处理得实在太快、太迅猛,甚至没来得及给媒体记录和报道的时间,世人都说这是一场奇迹。可世上哪来什么奇迹,有的不过是中国肩上扛着对世界一视同仁的责任感,有的不过是中国政府对人命的敬畏,有的不过是中国人民对同胞的深情。我们不是超级英雄,我们也不是钢筋铁骨,我们没有风火轮没有跟斗云,我们有的只是凡胎肉体,我们有的只是拼死抗争,我们有的仅是滴水穿石的坚守,这便是——爱与责任。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八
“豫园张灯结彩,吸引游客们的到来,魔都的年味正越来越浓……”
“今天,湖北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2020年的新春佳节悄然降临,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毫无疑问是对抗疫情的重要战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守一扇门,护一座城,一束微光,正穿越黑暗,闪耀着它的光芒。
“虽然我快80岁了,但在疫情面前,只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有24年党龄的“70后”祖张森,在得知自己所在的陕北居民区严密布控,迅速开展抗击疫情工作后,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战“疫”堡垒。
金城里,就是他的战场。辖区内小区多、排摸量大,让原本就人手紧张的居委会更加“捉襟见肘”,祖张森立马提出“承包”自己所居住的金城里。老式公房,没有电梯,上门排摸全靠一双腿。如果是居委干部还好说,可祖张森年事已高,怎么办?“不要担心,我可以!”面对大家的不安,他淡定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62个门洞,他和居委干部组成“疫”线小分队,挨家挨户上门排摸、登记核查人员信息。冬日的夜,总是沉得特别快,一次次“咚咚咚”的敲门声,伴随着一句贴心问候,在这座空城的晚上,显得额外动听。看似一趟简单的上门排查,不仅要询问体温,更要“多问困难、全力解决”,让排查变为守望互助的暖心之举。
短短几天,金城里住户的信息登记工作全数梳理完毕。“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中午,物业保安需要用餐,祖张森填补“空白期”,做好社区“守门员”。居委会开展口罩预约登记工作时,祖张森提出把自己排在最后一位,让其他居民优先登记领取。居民们亲切地称呼其为“大组长”,有什么想法和问题都愿意和他倾诉。祖张森在居民和“两委”班子之间筑起了一道联合抗击疫情的“连心桥”。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场攸关生死的防控战“疫”,仿佛就是一番“群像”扫描,让伪善与虚假无处遁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祖张森式的共产党员。心在“疫”起,便无所畏惧。战“疫”,我们在一起!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九
欲与病毒“试比高”
新型冠状肺炎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一场医学战争,也是一场心理战争。比肺炎病毒更可怕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慌和焦虑情绪,许多人畏惧它的感染性强、潜伏期长、繁殖速度快,而忽视了民众面对疫情的不断努力、成果硕硕,在这种与病毒的“武力”较量中,我们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怕病毒感染性强,我说我们政策、行动更快。自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央、各省市县乡村组社区、各单位均成立了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防控”。中央迅速调配物资,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资金,逐步满足各地医用物资保障和医疗资源调配保障,同时,7日建成火神山医院,10日建成雷神山医院。教育部要求各地延迟开学,并因地制宜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各省政府倡导企业延期开工,并纷纷出台支持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卫生检疫、防控惠民政策等细化措施也逐步出台完善。
你怕病毒繁殖快,我说我们人多力量大。汇集基层工作者队伍,从排摸整理到汇总编辑、从台账登记到入户宣传、从现场登记到跟踪隔离,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根基”。汇集党员战队,党员自愿签订志愿书,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防疫一线,协助排查车辆及人员、监测体温等,一枚枚党徽的微光渲染党旗的绚丽。汇集志愿者梯队,民众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发挥自身邻里熟知的优势,当好信息检测员、知识宣传员、调节鼓劲员、特殊示范员等一个个平凡而光荣的身份。汇集医疗强将,中央派出了3支院士团队,全国29各省市调集了近2万多医护人员组成了180多个医疗队逆行支持湖北和武汉,同时各省市医生下沉基层,配合前线防疫开展工作。
你怕病毒潜伏期久,我说我们防控隔离办法多。严防死守,防止蔓延。高校均延期复学,大中小企业延期复工、居家办公,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防止人潮流动,交叉感染。严格查控,落地查人。各小区、村庄实行封闭式管理,人员进出一律测温,并出具有效证,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外出归来人员做好登记,限期隔离,定期消毒无死角。个人防护,自觉隔离。自觉居家隔离,配合社区工作,少出门、不集会,不信谣、不传谣,出门佩戴口罩,如实告知身体情况,自觉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避免产生恐慌情绪。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决定担当。我们无需惧怕病毒,而应积极响应政策规定,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助力防疫“攻坚战”,也感谢每一位坚守前线,铸成我们前线“铜墙铁壁”的“战士”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
借“两方合力”打开“疫”战“三个关键”
2月24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关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进入了下半场。自1月23日浙江省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各地科学统筹、合理调配、团结一致、共克时艰。长时间的高压工作难免让干部疲惫不堪,党委、政府作为“家长”,当以最大力度给予广大干部关心照顾,让广大干部消除身累心也累的倦怠,追求身健心舒畅的惬意,我认为,要想打赢“疫”战,需要借助干群的“两方合力”,把握彼此之间的“三个关键”。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要把握“小家与大家”的关键。以笔者所在的安地镇人民政府为例,离市政府、区政府有二十分钟的车程,路程较远。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干部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成了常态,听不到父母的唠叨,听不到孩子的啼哭,只听得一个个咨询电话的响声。为在确保全镇疫情处于可控状态的同时最大程度给予干部休息调整,“家长们”科学合理安排了两次轮休和一次周末轮流上班,确保家里有温暖、镇里有保障。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实在为之动容,但作为“家长”也从未忘记党员干部的“小家”,把干部的“小家”安顿好了,冲锋在前的他们才能安心奋战、无所顾虑。
革命本钱贵如油,生命财富值千金,要把握“阻疫和自身健康”的关键。每天六点多起床,十点多回家,连续工作十几天,是一线防疫工作者的工作常态,有的同志坚持带病上岗,不是高烧不请假;有的同志刚拔下针头就往防疫指挥部里冲,不浪费一分一秒休息时间。当大家歌颂他们的敬业与使命时,“家长们”亦有说不出的心疼,谁不是父母的孩子、亲人的宝贝,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一个个学着前辈的样子抵挡着疫情的袭击。我们应鼓励全力以赴的无畏精神,不鼓励“带病上岗”的“英雄主义”,同事的身体健康其实和每位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都是全国上下最关心的事情。
想人所想暖人心,以人为本照初心,要把握“节约与利用”的关键。他匆忙离家多天没带换洗衣物、他在主要卡口口罩供应不足、他值夜班大雨倾盆没有保暖设施、他在低温下用身体给测温枪取暖、他扯着嗓子巡逻宣传哑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总说,现在是战时,马虎不得;“家长们”应想,他们也普通人,能提供的物资也要保证到位。提倡节约是美德,拿着区政府统一调配的口罩,党员干部们也不敢多浪费一个,甚至出现口罩绳子破了接一接再带一天的情况,令人感动又心疼。做好防护是重点,防疫重要但危险,对该发的、该补给的,“家长们”也要不心疼,大方补给到位,确保一线干部的防护到位。
“防疫在一线,党员在火线”,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党委政府科学理性的统筹和党员干部日日夜夜的守护下,在“三个关键”的天平不失衡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直到春暖花开。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一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这意味着,“封城”76天后,武汉与外界的通道重新开启。
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恰好一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晚上10时在东方卫视与湖北卫视同时播出。此时距离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一级响应》总导演秦博结束拍摄,从武汉返沪已过去整整10个月。上午把最终版纪录片改完,他在吃午饭的空当,才有时间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拿一个词来形容,我们也‘解封’了。”
把人物的命运感呈现出来。
秦博与10多人的拍摄团队抵达武汉,是在去年3月初。此时武汉已经“封城”。“湖北台早就开始陆续记录和拍摄了,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是他们在前线、在红区、在社区。”秦博说,两台联合摄制,是一次突破壁垒的尝试,双方加起来,组成了一个50多人的制作团队,“前期一切还不明朗时,我们只能通过视频沟通,内心很着急”。
到武汉的第二天,上海的摄制组借用了湖北台的公车,“开着车在空城里头转”。这是秦博第一次到武汉,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这座城市。很快,有个预料不到的画面闯入眼帘。在长江二桥,他看见一个人没有戴口罩,在那大喊大叫,旁边几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好似在驱赶他。“这是一幕很容易让人误解的画面。过去聊,才知道那是社区工作人员,而这个人有精神障碍,从社区里跑出来了,根本不知道这个城市正在发生什么。社区的小姑娘穿着防护服,骑着单车,满城在找他。”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疫情下基层社区所面临的复杂性。“也坚定了,一定要有几组人留在社区拍,持续性跟拍社区工作人员。”
从去年3月抵达武汉,到去年5月底返沪,秦博在武汉度过了近百个日夜。这部抗疫纪录片《一级响应》也以时间为序,分成《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5集,每集50分钟。“新冠疫情搅动了人性中很多复杂的地方,爱与怕,人性最基本的情感展露无遗。”秦博说,每集纪录片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希望把人物的命运感一直呈现出来,从疫情早期到中后期,片子做了一个剧情式的呈现。”
在拍摄对象的选取上,秦博坚持要“极致的案例”。《一级响应》拍摄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患有渐冻症,并身处疫情“红区”;也拍了义务服务医护人员的外卖小哥,一个月开了3万公里的志愿者司机,在疫情期间拉小提琴给城市打气的人,以及为了照顾外婆从方舱医院搬去“火神山”的90后女孩。“医生、志愿者、防疫人员、社区工作者,这座城市里有大量的故事、细节。”
武汉人骨子里有种“劲儿”
如果说,《一月》记录的是从疫情暴发到武汉“封城”的状态,展现国家层面如何下定决心、坚定阻止疫情扩散;那么,《二月》呈现的是“封城”早期的个体故事,也见证了医院改造、八方支援、方舱建立、疫情拐点等历史性时刻。
一年多以后,秦博还记得发生在去年2月的故事。在武汉的一个社区,一名女性成了疑似病患。“就隔着一根绳子,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该怎么办;她的女儿在旁边,就套着个塑料袋。”突然,她摔倒了,女儿要去拉她,她不让。“女儿急得哭了,她自己哆哆嗦嗦地站起来。她说,不要哭,要坚强,我们要往前冲。”这话感动了秦博,“武汉人骨子里头还是有那种劲儿的。”
在几个月的拍摄期中,摄制组也需要直面疫情带来的惊心动魄。为了保证更好的画质,团队带去的设备器材比较大,很难做消毒处理。有一次,分集导演和摄像正在跟拍武汉三院患者的转院,突然患者冲着摄像机剧烈咳嗽。“尽管大家都穿着防护服,等全程记录完后,大家都傻掉了,不知道摄像机要怎么处理。”秦博说,“后来用紫外线开始照,做消毒处理。有个湖北的摄像眼盲了好几天,医生说是紫外线照多了,就静养了一周。我们当时也非常害怕。”
除了连续数月的跟拍素材,《一级响应》也结合了大量从网友和市民中征集而来的素材。有部分是去年1月武汉市民拍的素材,也有华南海鲜市场商户的素材,以及医护人员用手机记录下的视频、照片、录音。“把这些海量素材进行汇总后再去选。”秦博说,“尽管是手机拍的,但都深入人心。”
其实,每一分集纪录片,秦博与团队都想了一句诗作为题眼。分别是:长江悲已至,霜重角声满,明月照大江,江汉春风起,觉来知非梦。“虽然最后没保留,但代表了我们想表达的情绪。”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疫情领导小组、发起“一级响应”,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
一边服务居民,一边与疫情赛跑。
疫情防控打的是争分夺秒的歼灭战,而不是松松垮垮的持久战。疫情防控之初防护物资十分紧缺又正逢农历新年假期人员正在休假,对疫情的应对防控缺乏经验等一系列的“拦路虎”,许多的工作都是摸索着来但是对防疫工作可是万万慢不得,因为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与疫情赛跑!2月1日第一轮口罩预约,街道上午开会,居委会下午部署,为了方便居民办理避免交叉感染,居委会连夜开发线上登记小程序,保证了口罩预约有序开展。2月9日周边居民区确诊一列,顿时小区内人心惶惶、线上线下舆论铺天盖地,居委会迅速果断采取1号门封闭措施,考虑复工复产因素采取错时开放等方法,保证居民区正常生活秩序又能有效管控疫情。
党员冲锋陷阵在前,居民暖心服务在后。
雁群在飞行时,需要一只领头雁。在防疫工作中,党员是中坚力量,必须冲在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有一支100余人的在职党员先锋队,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干部,在疫情发生之后他们带头守卡口、测体温、做宣传、贴通知。有位居民知道小区消毒物资紧缺后主动联系厂家自己开着私家车就去买了,有的居民为防疫工作捐款、捐防护物资,年近九十的虞阿姨迈着蹒跚的步履来到居委会扔下一个信封就走了,信上写着“你们辛苦了,一点心意你们去买口罩,保护好自己”,患难见真情,危机时刻他们用真心温暖你我。
危难时刻显担当,敢打硬仗“疫中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这次疫情就是对基层干部的一次大考,从大年三十起社区网格长按责任区一户一表,一一打电话排查,对重点关注对上门发放告知书、承诺书、每日体温监测,发放便民七件套,从宣传疫情防控、给居民发放物资、上门给特殊群体送物资、社区防控管理、安排疑似病例隔离、疏解居民心理负担,社区工作者当起了社区“快递员”“接线员”“服务员”,他们穿梭在社区的楼道、小路,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扉的事迹,有的是一颗守护居民群众健康的初心全方位的做好社区的工作。
一份经历一次成长,黑夜过后会是新的白昼,一场疫情带走了片刻的繁华但带不走我们这个集体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带不走我们这个国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情。不管多苦多累,我们都坚守在一线,等待春暖花开。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三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一级响应》,全景呈现了中国尤其是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全片共5集,每集50分钟左右,用观察型纪录片特有的拍摄方式,捕捉到了不同人物面对疫情时的真情实感。
蒋逸哲是《一级响应》第二集的导演之一,他在导演手记里写道:“个体亲历视角的命运随着整个抗疫过程起伏跌宕,平凡而又真实,普通而又伟大。”
2020年的“贰月”,是中国抗疫战中的一个月份。
2月3日起,用十天时间抢出来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严重病患,实现党中央下达的“应收尽收”战略。
2月7日凌晨2点58分,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感染新冠不幸去世,享年34岁。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走了,生命定格在51岁。
……。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武汉市就有数百名医护人员感染,甚至以身殉职。全国的医务人员前仆后继,舍身忘死的精神,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但当我看到的大量现场素材后,心中的震撼更甚。
最初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曾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担心自己能不能顺利完成《一级响应》——《贰月》这一集导演的职责。总导演给到这集的表达非常诗意化:“霜重角声满”,尽管霜浓雾重,困难曲折,但中国人民向新冠病毒宣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意味着第二集是纪录片故事真正的开始,人物的登场和伏笔的埋设,片中主要跟拍对象的命运变化都从这里起步。但最开始接触到的素材却是来自四面八方,人物千头万绪,拍摄采访时的随机性和目的性也各有不同,想要从大量素材里,寻找到最能与观众产生共情的真实镜头,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所以一开始制作时,我纠结于内容的真实性和可看性,沉迷于细枝末节不能自拔。最后在广电总局和总导演的指导之下,确定了以重大历史节点下的人物故事进行构建。在三四周内,我和另一位导演孙屹立共同分看了120多t的素材,最终整理出一份表格,详细地按时间顺序梳理出一条条人物命运的变化线。至此,才开始有把握展开故事了。同时《贰月》这集是安排在最早完成的,所有实验性的叙事方法,画面开创性的剪接技法,都主要在这集里先进行尝试,因此整个试错的过程痛苦而漫长。
《贰月》记录了看似平静的“封城”背后,实质是全国人民逐渐把劲拧成一股绳的过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那个病得已经站不住的熊阿姨还在叮嘱着社区工作者和家人:“不要怕,要坚强,要冲……”特别是女儿要上前来搀扶,熊阿姨使劲挥手推开女儿,并严厉阻止老公靠近她的那个下意识反应。她担心自己得了新冠,再传染给家人,因此坚定地要把他们推开。我第一次看到这段素材的时候,眼泪哗的一下就下来了。
我们大量选择用亲历者的影像来记录这段时光,用亲历者的话语来为这段历史进行描述。无论是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成冬和乘客的对话、志愿者快递员汪勇的小视频,还是患者阿念的自我记录、医务工作者和百姓的手机视频等,都是为了从更多的个体角度展开对于这段时光本身的观察和记录。个体亲历视角的命运随着整个抗疫过程起伏跌宕,平凡而又真实,普通而又伟大。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站在他们身后。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有一段纪录影像我们用了维姆·文德斯在《地球之盐》中的表现手法。减少画面上的其他信息元素,试图让观众聚焦在照片本身的细节和上海中山医院出征武汉的领队朱畴文副院长的录音上,最大程度地发掘内容本身的魅力。这里特别要感谢解放日报的同行记者们,他们拿出了最好的照片支持我们进行创作。这些有情感的照片组合叠加起来,凝固了时空,蕴含着惊心动魄的力量。
这次《贰月》导演的经历,让我在素材深度挖掘和剧情构建上的能力获得了小小的进步。在120多t的抗疫影像纪录采访素材中,我看到了医护工作者英勇坚毅的行动背后,作为有血有肉普通人的那份感情;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在纷繁复杂、日复一日服务工作的那份耐心和责任心;看到了政府和各级组织从上到下一致行动起来后的雷霆作风;看到了最质朴的爱和眼泪;看到了很多双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坚定信心;看到了很多张脸在拿下口罩后的温暖微笑。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责任有了全新的理解。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的普通的一天。”《贰月》没有《壹月》调查探访的猎奇感,没有《叁月》的决战感,也没有《肆月》的温暖感,更没有《伍月》已惘然的追忆感。但我认为:它看起来普通,却最为波澜壮阔。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四
“疫考”给党员干部上了“三堂课”
新冠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能不能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让人动容,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让人感动,同时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也让人深思。可以说,这次”疫考”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党性锤炼课”、一堂“群众路线课”和一堂“自我革命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性锤炼的必要性、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自我革命的紧迫性。
一堂叩问初心的“党性锤炼课”。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越能锻炼干部,也越能锤炼党性。在救援一线,党员干部能否无惧危险,以医者仁心全力救治患者;在防控一线,党员干部能否无私奉献,以为民之心日夜守护一方安宁;在社区一线,党员干部能否无畏艰难,以爱民之情保障群众生活……这都是对每名党员干部的考验。只有心中不忘“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才能带头冲锋在“疫”线,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只有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越是艰险越向前;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困,才能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构筑起群防群治安全网。
一堂直击灵魂的“群众路线课”。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31支医疗队42000名白衣战士支援湖北,建筑工人24小时两班倒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口罩、防护服、防目境、呼吸机、蔬菜、牛奶、清洁车等医用生活物质从全国各地无偿捐赠湖北,无数志愿者变身“小区送货员”“一线宣传员”“免费接送司机”……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确诊病例递增趋势下降,治愈人数逐级递增,连续零新增确诊病例省份不断增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一堂醍醐灌顶的“自我革命课”。这次“疫考”也暴露了干部的一些不足,这就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以党章党规、革命先辈、先进典型、群众新期盼为镜,经常性检视自身,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要敢于正视问题,从这次抗疫斗争中找到治理能力、专业能力、危机意识、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差距;敢于刀刃向内扫政治灰尘、治“麻痹”之风;敢于“不耻下问”,虚心向群众、书本和实践学习,强综合能力、破本领恐慌;敢于探索创新,以居安思危之心未雨绸缪,为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准备。
一级响应一月心得体会篇十五
以往过年前后,爸爸总是仍在奋力工作,不仅仅是因为爸爸热爱工作,更是因为春节是爸爸最重要的盈利节点,这个节日的收成和盈利,会决定接下来好几个月的生活是否能继续维持。年前几天,向来保守的爸爸,破天荒的一次性到金寨批发了两万块的板栗、核桃、花饼等囤在家。他还特意拍了一张照片给我,说春节的时候镇上热闹,外出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生意肯定好。
但没想到,腊月三十,因为肺炎蔓延,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镇上市集不允许摆摊。爸爸的生意,仅开张了3天就被叫停。原本繁华热闹的集市,如今空无一人。几天后,家里板栗有些开始烂了。再几天,核桃、花饼等也都跟着烂了。
正月初五的一大早,我正在村路口卡点执勤,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说:“现在,我不去镇上,去了也没人,我要下乡去卖,去村里挨家挨户的去卖,去问问,这样下去,东西会烂完的。”“不行,现在我们家附近都有人被感染,你不能出去,你在家哪都不许去”。父亲哼了一声,没理我,还想着出去。我急了,对着电话大声说道:“你要是带病毒回来,我和妈妈全都要得病!你要害死我们吗?”爸爸愣住了。在我的劝说下,他打消了下乡做生意的念头。
货物继续在仓库腐烂着。听妈妈说,那天中午不喝酒的爸爸独自喝了大半碗白酒。他没说太多抱怨的话。但我知道,他心里很苦,很苦。因为这场疫情,他的希望破灭,他本想更好的改善家里生活,可此刻却无能为力。
时至今天,肺炎还在蔓延。我们在歌颂公益人的善良,在心疼一线医务人员的付出,但我们却忽视了另一群人,那些在疫情之下挣扎的如同爸爸一样的普通人。
前两天去六安的万达广场、红街购置生活必需品,往常的这个时候人潮人海,行人如织。可今年的这个时候,所有的商铺都关闭了,街上异常安静。只有马路边上一个老奶奶站在街头,面前是新鲜的草莓,左右张望,期待有人买走一些。对于很多果农来说,春节是旺季,果农们都把最后的希望压在了年末,可是今年,一颗颗草莓无处可销烂熟在地里。
对我们来说,这个春节过得充实,忙着下村宣传防疫注意事项、忙着在卡点值守、忙着为隔离户代购物品,但对他们来说,这个春节过得是真苦。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计划着依靠过年时挣的钱维持一年的开销。他们屯了多少货,就抱着多大的希望。可如今,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深深的绝望。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受委屈最大的,其实是没什么声音的人。你跟他们讲隔离讲防疫,但你没法帮他们交房租水电、一日三餐。他们不是什么少数人,就是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这几天,疫情还在继续,可是一接到返工的通知,他们又提着大包小包上路了。不是想挣钱想疯了,也不是不怕死。只是晚去一天,身上的担子就又重了一些。如果可以平安度日,谁愿意终日奔波。不过是因为他们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还有正在上大学的孩子。疫情可怕吗,当然可怕,可是对他们而言,比“生活下去”更急切的是“活下去”。
防疫工作当然刻不容缓,但是我们在跑步前进的同时,是不是可以看看那些被撞倒的人们,这些在危难时刻被疫情撞倒的普通人,却迸发出了最闪耀的火光。这个二月,让我记得最深的两条新闻:一条是,河南有个村子捐了十万斤大葱。另一条,云南有个寨子捐了22吨的香蕉。前者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且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后者里有一半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摘完香蕉后还用摩托车队运下山。这两个数字夹在几亿几十亿的捐赠里,并不显眼。但可能是他们能掏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也是他们能掏出来的全部了。他们或许没被整个世界善待,却选择对这个世界报以善意。
一场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有人倒下,有人还在咬着牙坚持。即使是平民百姓,也在用自己的热情,爱心,真诚去和现实的残酷较量,有了这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我们还惧怕什么呢?春暖花一定会开,无数的同胞团结在一起,所有的艰难困苦都会为我们让路。我们的城虽然病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疫情隔开了城与城的距离,却阻隔不了我们众志成城,团结友爱的心。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让我们一起坚持,挺过去,心怀感恩,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