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9.11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 千捶 万击 墨梅 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9.1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3古诗两首
石灰吟
千捶万击 粉骨碎身 若等闲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 池边树 朵朵 淡墨痕(写实)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二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录音机(配乐朗诵)
一.新课切入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
二.听诗中的深情
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
三教学方法:讲解
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
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
4诗歌分类:诗歌
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
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
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三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为什么成为名句:一“大”一“直”,一“长”一“圆”虽随意而直白却把雄浑而壮观的景象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寓意境与明白如画的语句中。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次北固山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简介:洛阳人,玄宗年间进士,《全唐诗》存有其诗十首。
诗意散译:一条弯曲幽深的小路伸向青山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的摆脱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出生,夜晚象是孕育着浑圆的朝阳的母亲,而江南的春天似乎是进入了旧的一年,春天夜晚将尽,黎明即将来到的时刻,时间过的实在是太快了,作者用“生”“入”二字形象的将时间飞逝的感慨表达了出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
2诗歌中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如古寺,出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作者简介:玄宗年代进士,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常悠游名胜以自娱,
其诗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感情曲折。
诗意散译: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时的百鸟自由的欢唱,清晨的潭水倒影让人心的空灵,万物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空中偶尔传来钟磬的余音。
写作特色:作者所选取的意象是非常精到的,整首诗歌是在一种清净无为的恬淡幽深的景色之中诞生的,作者选取了“初日、高林、竹径,花木掩映的禅房,清晨鸟儿的鸣叫,深而清澈的潭水,钟磬的余音”所有的这一切都展示着这样的一种气氛,使人如饮清泉甘露,心如明镜。名句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歌在表现意境方面尤其突出。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词又称为“诗余”和“长短句”,是配乐填写的诗句,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朝。通常分为上阙和下阙。上下阙的内容是不同的。词的名字是乐曲的调名。词从流派上来分可以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阕主要是写景描绘了三幅图画,有一种愁绪充斥其间。在下阕中笔锋一转,对人生充满了期望和豪情。
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第5首诗歌的含义及意境并能熟练背诵
二教学重点:词义句意及作者常识
三教学方法:诵读和分析体会
四教学过程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意散译: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还没有被销蚀,磨洗过后,辨认出来是600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由此想到了当时东风如果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里浓艳的春色就会把二乔关锁在其中了。
3诗歌赏析:销,消失。将,拿。铜雀,铜雀台。二乔即大小乔是孙策和周俞的妻子,这里作者用借代的手法用大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代指周俞的失败。杜牧是一个有大志却未能得以实现的诗人,他是借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抑郁不平之气,自己的不得志,使他说当时所有的人都使象周俞那样只是凭运气来得到胜利的,这使一首咏史诗,他是在借古喻今,他的评价不够客观,可以说周俞成了他的撒气筒。
作业:默写背诵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四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在江上行船的所见、所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并能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古诗,朗读几句诗人李白写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习古诗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来到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天门山,面对眼前的景物,产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本课的第一首古诗。
3、出示诗题
4、读题,试讲诗题,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知道诗题意思的。
二、自读自悟诗句的大概意思。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默读思考,整体感知诗句的大概意思。
(1)重点理解“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2)默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小组交流。
3、出示诗句,再请几个小组代表读一读,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点。
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这种感受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四、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的背诵《望天门山》。
2、把诗句默写在课文插图上。
3、课下自学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教后记:教学这首诗,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感受到了李白诗的豪放。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苏轼
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
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投影思考回答
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
(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
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五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是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认真读读诗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古诗含着的意思。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同学画出生字。
同学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同学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经常。“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烘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性,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同学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标明自身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身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优秀给大家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请大家感悟。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石灰吟烈火焚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勇于献身
课堂检测
结合古诗,理解词语
若等闲:清白:
这两诗,默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作业
背诵课文。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古诗两首》。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诗,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第二首诗《墨梅》。
教师点拨
了解诗人解诗题。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墨梅》作者:王冕,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学而成为诗人。他性情孤傲,轻视权贵,参与科举考试不中。他的诗画皆负盛名,尤其擅长画梅花。
理解诗意。
指名同学读。
出示古诗,画出带点字,让同学来说说自身的理解。
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真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出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他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感悟诗情。
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誉,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朗读体悟。
墨梅具有“花开淡墨痕”的特点,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那么我们怎样读这首诗呢?同学读诗。
拓展延伸
比较石灰吟墨梅两首诗的一起点。
板书设计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课堂检测
誊写《墨梅》。
填空:
《墨梅》是元代诗人()的作品,诗人借()抒发了他()的高尚情操。诗中“满乾坤”的意思是()。
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默写古诗。
资料优秀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六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说出诗人是谁。
b)播放荷花视频。(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晓: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过渡: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过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学习要学会总结。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西湖诗两首
莲叶无穷碧西水光潋滟(好)
湖
荷花别样红美山色空蒙(奇)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衔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八
——彭晓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能认读古诗中得生字“朗”、“行”、“盘”、“疑”、“端”,能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1.本课生字卡片,观月图片。
2、幼儿已经了解李白这个人。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是我国古代非常出名的天才诗人,大家都叫他“诗仙”,谁能猜出他是谁呢?(在上节课中教师提过李白,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静夜思》的作者)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白。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猜诗人的名字,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所学的古诗的作者)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静夜思》的内容,并请幼儿完整的背诵。
师:我们这昨天也学过一首 李白的诗,谁还记得那首诗的名字?
师:那你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下来吗?(分组再集体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更多李白写过的诗,并请个别幼儿表演背诵。
(设计意图:回忆复习古诗《静夜思》,同时回忆幼儿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古诗,引出活动主题)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将挂图遮挡住,露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下老师的这张纸上有什么?你觉得它应该会是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教师揭下遮挡的纸让幼儿观看图片,3、自己认出月亮。引出主题
师:这个是李白小时候看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教师揭下遮挡纸)
师:他看到的是什么?(月亮)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大大圆圆的又白白亮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不认识月亮。于是,他也和你们一样看这它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提高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和动力。)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李白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师:哇,李白又把月亮当成了“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看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镜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可解释一下瑶台镜是什么。(添加点神话色彩))
师:诶,老师是怎么知道李白吧月亮当成了瑶台镜的?(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又疑瑶台镜”)
师:那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谁知道?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入青云端”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帮助幼儿回忆诗句,记忆古诗)
三、记忆、背诵古诗
3、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并认读生字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真是丰富,他呀“小时不识月”,后来将月亮“呼作白玉盘”,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来朗诵一次吧。(幼儿跟读古诗)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好听!这两首里面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老师这里有几个字不认识,谁能帮帮老师呀?(出示生字卡片,请会的幼儿读。孩子们都不会的话可以“场外求助”游戏。)
4、能认读生字以后尝试背诵诗句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上面的字宝宝了,那我们一起看着自己认识的这些字宝宝吧这首诗完整的读一次吧。
师:小朋友们读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用李白这首诗里的话,告诉老师;李白小时候看月亮的故事。看看谁说的最好。
师:小朋友们说都很好听。既然小朋友们都会讲故事了,那我们一起试着不看这些字宝宝把这首古诗背出来给老师听听看,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幼儿集体背诵,在分组背诵)
四、结束活动
师:那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吧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吧,再见!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古诗:咏鹅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 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
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游子吟》
1、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2)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3)激发心中热爱妈妈的情感。
2、活动准备: 缝制的衣服,挂图一张
3、指导要点:
(1)复习诗歌《妈妈的心》感受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介绍古代孩子圆形的情况以及与现代孩子的区别,出示缝制的衣服让幼儿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赶着缝制衣服,缝制衣服地辛苦。(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本教案目标制定较好,能够反应幼儿教育所提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教材的理解透彻,制定的目标符合幼儿认知规律,难度适合。
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在活动中,借助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幼儿模仿诗中所及动物叫声,使幼儿借助直观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理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学习词语:一丛丛、一簇簇;星星点点;飞檐翘角,并能用相匹配的肢体动作表现。
3.能大胆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景物,体验创作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薛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进行配乐讲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讨论、讲述。
“你们在什么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呢?”
二、再次欣赏故事 观看ppt
观看ppt 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1、刚才,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枫叶,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叫一丛丛、一簇簇?”
2、乌蓬船是怎样停在江面上的呢?
“那我们也来变成一条条乌蓬船,星星点点的停在江面上。”幼儿用动作表示
3、远出一排排的寺庙是什么样子的呢?
“飞檐翘角是什么样子的啊?”
三、学习古诗
“你们表演得真像故事中的景物。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写了一首古 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师朗诵古诗《枫桥夜泊》
2、集体 动作朗诵 “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来表演吧”
3、情景表演
四、绘画创作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吧。”
幼儿进行古诗绘画创作
古诗:山行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朗诵古诗。
2、寻找古诗中认识的汉字,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用歌曲形式吟唱古诗。活动准备: 古诗意境图,图文结合的汉字山、云、车、叶。图谱与文字相结合的古诗内容。活动过程:
一、出示古诗意境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1、这是一幅风景图,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秋天)
2、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文结合的汉字山、云、车、叶)
3、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树吗?(枫树)
4、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呀?(看风景)
5、教师小结:这幅图其实是根据一首好听的古诗画出来的,图上这个看风景的人就是写这首诗的人叫杜牧。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好听的古诗吧!
二、欣赏古诗《山行》,理解诗句内容,并逐句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秋天到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深处有人家——山上白云漂浮的地方还住着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着傍晚枫林的景色,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三、学习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形式跟随老师朗诵古诗。(集体、小组、个别进行接龙)
四、寻找诗句中认识的字,帮助幼儿记忆古诗。
五、延伸活动:吟唱古诗。
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认真的孩子给予表扬、奖励。
古诗《清明》教案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九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1)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一首 十一古 古一居 亡一忙 因一烟 口一知
(2)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一诗 对一树一村 睡一眠 闪一问一间一闻 屋一居
醒一醉 亲一童 外一处 岁一多 放一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
可适当引导:
(1)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2)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3)闻:就是听的意思。
(4)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2)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自由练习背诵。
(4)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5)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chu 村 san
首 sh6u 醉 zui
处 shi 散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 诗人
闻 见闻
古 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恬·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2)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3)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声 多处 知 忙
2.学生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心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 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五)板书设计
4 古诗二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练习写好本课生字。
2.填空,再读一读。
(1)( )( )闻啼鸟。 (3)花落( )( )少。
(2)夜来风雨( )。 (4)( )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草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写好“烟、柳、窗”3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与《绝句》中美丽的景色。
重点写好生字;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难点在理解诗意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上,有无数的风景名胜,有许多景色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许你喜欢雄伟壮观的泰山;也许你会被汹涌澎湃的大海震撼;或者你会待在百花从中,流连忘返;也可能停下脚步,仔细倾听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幅幅景色各异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7课古诗两首,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不同风光的画面。请齐读课题。
在众多名山中,庐山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庐山有四绝:庐山的云雾缭绕不断,是一绝;庐山的山峰绵延300里,到处是翠绿的树木,是二绝;庐山的怪石奇特不一,令人赞叹,又是一绝;而其中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庐山的瀑布。板书:瀑布。
一千三百年前,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经来到庐山,当他站在瀑布脚下,抬头仰望,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望庐山瀑布。
第一句有没有写瀑布?从哪一句开始写的?能不能换成在前川?好在哪里?举起双手,想象此刻你正向绳子上挂衣服,(从上往下,)一个挂字就写出瀑布的宽大无比,它的白。从什么角度观察的?他看了很长时间啊,对,再来读。
播放教学视频:庐山瀑布。学生观看。
师:你觉得速度怎样?声音如何?气势如何?用诗句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相当于今天的一千米,瀑布真得有这么高吗?这是一种叫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
看者眼前的瀑布,李白产生了怀疑:出示字卡。他仿佛在想:眼前的瀑布莫非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的?指导朗读这句话。
简介作者:杜甫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出示诗句: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讲解:最先引起诗人注意的是黄鹂的只有两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诗人又把目光投向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并没有限制诗人的视野,更没有妨碍诗人的想象,反而给他的观赏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调。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那停泊在门前的几艘航船,听说正准备扬帆万里,定然是下岷江、转长江、远到东吴去吧!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门外,又说它要远下东吴。远景把它移近,近景将它推远,在远和近的推移变化之间,千秋西岭和万里东吴,全都聚拢到诗人的草堂跟前来了。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师范写“窗”—————注意上下结构,上面的横要长些。
板书: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雄伟壮观
绝句
杜甫
秀丽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