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模板19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范例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一
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1、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做出决定,同时还不能强调偶然的因素。
2、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本课中的佳词佳句。
抓住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揭示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放手让学生自学本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哪里有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开讨论:买牛者和卖牛者还应该想到什么?用个农夫提建议的方法写一写。
多媒体课件、朗读课文。
1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两首。
2、默写两首古诗。
3、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重要的词句勾一勾画一画,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说你初读后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三、理解课文
1、画出两个农夫买牛、卖牛的原因。
(1)你认为他们的想法合理吗?为什么?
(2)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感情读读,将自己的感悟可以写在旁边。
(3)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围绕着文章的中心: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做出决定,同时还不能强调偶然的因素。
抓住关键的词语,人物的语言来理解体会。
四、发散思维
卖牛者和买牛者还应该想到什么?(提示:从双方都能得到的利益提建议)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将你的建议写下来。
两个农夫
卖牛者
买牛者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二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题板。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3、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这确实是一场大地震。他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地震中,曾经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被夷为了平地,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倾刻间化为乌有,豪华的小轿车被拦腰截断,人们惊惶无措,四处奔逃。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就在这场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主要内容)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个叫阿曼达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底下,他的父亲凭着坚定的信念,徒手坚持挖掘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学。
3、课文中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并列行进,研读“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请男生找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女同学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边读边作上批注,还可以与别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阅读体会,品读重点句,体会“了不起”。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关键句子找得也很准,正是这些语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老师对其中几个句子感受颇深,让我们一起分享。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冲”体现了父亲在地震中焦急、担心,希望儿子平安的迫切心情。
(2)、课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组对话,其中对父亲的语言刻画,深深打动了我。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好心人来劝,父亲多么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可是,没有,当消防队长和警察前来劝阻,却依然没有人来帮他。人们为什么不肯帮助这位父亲?(因为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他们都认为孩子生还的希望太渺茫了,而且这里还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大爆炸等险情。)父亲觉得呢?(坚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所以谁劝他也不肯离开,所以恳求别人的帮助)一想到儿子生死未卜,父亲心都碎了,他简直快要崩溃了!我们应该怎样读这组句子?带着焦急,带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再读这组对话。
四、情感升华,回归主题
1、38小时的苦苦挖掘,38小时的耐心等待,这对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磨难之后,才换来这幸福相拥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创造了这奇迹?是承诺,是信任,是爱创造了奇迹!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与宽广。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坚强,也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从容面对挫折和一切灾难。其实,我们每一天都浸润在父母的爱中。父母的爱不是亮闪闪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这份爱,并努力去回报这份爱。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四
复习本单无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五
复习本单无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题板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六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文章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故事一波三折,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充分预习,认识生字新词,理解生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深读描写刷子李“黑衣服”的语段,揣摩曹小三的心理变化,领悟间接描写的妙处。
3.精读第五段关于刷浆的描写,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领悟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一)读课题,初闻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3.简介冯骥才,齐读《俗世奇人》中同类文题,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七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认识7个生字,能把句子读通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两翼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天净沙·秋思》并背诵。并能够说出诗词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读《乡愁》,能够体会出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导入揭题。
1、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3、师:在作者谢冰莹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过渡: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心情总是通过文字来抒发的。远离家乡的谢冰莹所怀念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文字背后的温度。
(二)、初读感知。
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生:‚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指导朗读,突出‚一辈子‛)。
2、过渡语:是呀,最美是故乡呀。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这些美好印象,到底是哪些景致?请你默读课文,划出体现她对家乡思恋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品味。
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思念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八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一、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二、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如何引导作者招待桃园的?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4、桃林中出现了一张纸、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付款时,你怎样理解“我”和丈夫的对话?
3、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心人与被信任。
[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作业
缩写《信任》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九
昔日:指往,从前。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
破烂不堪:形容很破烂。颤抖:物体振动、抖动。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腼腆:本课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
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毫无疑义:一点不怀疑。
二、近义词
安顿:安置安全:平安绝望:失望挖掘:发掘悲痛:哀痛
害怕:惧怕连续:持续弯曲:曲折疲惫:疲乏腼腆:害羞
誊写:抄写歧途:歧路谨慎:小心敬仰:仰慕虚弱:衰弱
后悔:懊悔锻炼:磨炼拖沓:拖拉骄傲:自豪准确:正确
三、反义词
挖掘:掩埋漆黑:明亮伤害:保护疾步:缓慢连续:间断
瘦弱:强壮瘦小:高大歧途:正路糟糕:精彩慈祥:严厉
紧张:松弛谨慎:疏忽虚弱:结实艰涩:流畅冷漠:热情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
教材第101页的内容。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掌握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
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
投影。
(一)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板书如下
2.应用知识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1题。
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2题。
让学生先将这7个分数分类,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每一类分别是什么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再完成题目给出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练习。
提问: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四)思维训练
1.分数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最大是几?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来是()。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一
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列式:7.2×[26.5×(3500÷1000)
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二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题板。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三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1课时
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1课时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五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一、故事导入激趣入文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心安理得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
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朗读
二、合作学习
板书:付出得到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集中交流
预设
第二件事;
出示:如果我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困难时看到这张纸条,心想:想想、说说
(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朗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第三件事;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讨论;
我感动什么?“有没有必要留雨具?”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这次是作者自觉的行为)
朗读句子
三、深化主题领悟中心
2、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理解:随时随地毫无愧色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3、读中心句,体会含义。交流感受
4、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也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学校前段时间举行的“学会感恩,爱心义卖”活动。(出示有关的画面)播放《爱的奉献》,观看义卖活动。
5、出示说话练习
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我,觉得心安理得。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享受心安理得》,作者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这种精神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得很快乐。
四、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六
p51-p53第9题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
(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七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并能积累文章最后一段含义深刻的语句。
1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2、落实单元重点,结合文本进行想象训练。
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板书:享受,(要求看清笔顺)生活中,我们“享受”些什么? (阳光,温暖,乐趣,友情)
2、师过渡:“享受”总是与美好幸福连在一起。今天,我们有幸与作者一起静静地来享受一份——(板书:心安理得)。
3、出示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齐读课题)
4、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理所当然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心
1、师:那么,怎样才能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给你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课文哪一节告诉了我们?(最后一节)
出示: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多音字“着”。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板书:随时随地
为别人着想
4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能用上关联词来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指名说
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课文最后一节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结构,概括三件事情
交流:
第一件: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人们尽情享用老人花园里四季常开的鲜花,也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和他们的花园。(“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548;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第三件: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之前的登山者特意留下的手杖,也把雨披留给接下来的登山者。
2、在经历了这三件事后,作者分别有什么感受呢?请你快速浏览三件事,把作者的感受用横线划出来。
1)生划句,师边巡视检查,边评议。
2)交流出示
a、在这中间,付出和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么心安理得。
b、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c、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四.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一)学习第一件事
过渡:这三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们说理解句子就要抓住关键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
1.理解:“在这中间,付出的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出示:“双方“指的是谁?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为什么都会显得心安理得?)
2、默读1、2节,根据问题,找找句子。
1)“双方“指的是谁?板书:一对老夫妇街坊邻里
2)交流句子:付出得到
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桶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里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桶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
每天都有人向他们送上问候或赞美,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夫妇有个头疼脑热,有人会主动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周末的时候也总有壮劳力来他们家的花园里义务除草、修理暖棚。
3)如果你是这对老夫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想的呢?
( )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心想( ),于是( )。
5)天长日久,付出和得到的都是那样心安理得,谁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能那样的心安理得呢?(因为他们彼此双方付出了,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6)连贯地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注意联系课文内容把关键词的内涵说清楚,说具体。
7)是呀,正因为彼此都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所以,——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8)教师引读:
9)小结:作者目睹了这一切,感受到在这里,付出与享受是相互的,因为他们都随时随地为别人付出了,所以享用起来也是心安理得。
(板书:)
五.学习第二三件事,自读体会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又享受心安理得的。
(一)“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我”的遗憾是什么?“我”是怎样来“弥补”自己的遗憾的?)
2、请同学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4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
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
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5、说话训练:这真是一位( )的前房客,他( )。可是,真遗憾哪,( )。
6、小结引读:虽然我享受了这位不知名的前房客带给我的方便,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坦然,不太好意思,所以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才能心安理得。
(二)交流第三件事。
1)“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2)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3)在这件事情中,“我”还有遗憾吗?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为什么?
4)小结:是啊,因为大家都能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因此,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好处、方便时也能心安理得。同时这份心安理得也让作者心中感觉到了一丝美好和幸福,成了一份享受。
五、想想:这三件事能不能交换顺序?为什么?
板书: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六.领悟文章中心。
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呢毫无愧色的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让学生说)
2.教师引读:而作者写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才—
3.小结:当我们享受阳光、快乐、亲情、乐趣、友谊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同样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心安理得。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八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篇十九
1、数学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数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一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
1、观察今年的年历,问: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释疑:法定休息日,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法定休息3天,而且如果这3天与双修日重叠,应该把双修日顺延。
3、学生回答前两个问题
4、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学生交流
活动二:
抛小正方体,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分数,交流这些分数所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