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心得体会(大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一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那么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抚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存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二
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典范之作,内容包含了法度、教诲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被广泛传颂和学习。家训不仅仅是一本书籍,更是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庭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朗诵朱子家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其中道德与人伦的智慧,更能够引发对家庭、社会与个人的思考。
二、朗诵朱子家训的过程
朗诵朱子家训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章节或者从头到尾地进行,通过朗读这些古老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透过文字感受到朱子先生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三、朗诵的收获和体会
朗诵朱子家训可以唤起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品德和修养的培养。朗诵中,我们会逐渐明白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会学会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谦虚谨慎、诚实守信。家训中的智慧告诉我们,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去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四、朗诵的启示和应用
朗诵朱子家训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其中的智慧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家教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让孩子们懂得将道德和品德培育成为一种习惯。在学校和社会中,我们可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做一个受人尊敬和仰慕的人,影响他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五、朗诵体会的启示和总结
朗诵朱子家训之后,在经历了朗诵的过程和收获的智慧后,我们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家训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诵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坚守道德操守,遵循家训的教诲,能够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自己更加成熟。朗诵朱子家训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行为指导和人生哲学的追寻,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三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毛泽东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四
朱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誉为家庭伦理和教育方面的圣经,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的建设。在读完朱子家训全文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所感染,以下是我对朱子家训全文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传承优秀家风,培育良好品德
家风是家族的精神养分,是一代传一代的人类文明价值所在。朱子家训一开始就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凭借家风家训来培养子女的优秀品德。无论何时,家风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家风的传承和建设,让优秀的家风传递下去,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段:以诚待人,学会尊重和包容
人在社会中生存,离不开与各种人群的交往。这是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关键。因此,朱子家训提出了“以诚待人,学会尊重和包容”的观点,这是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应该牢记的。无论处在何种场合,都应该尊重对方,养成以诚相待的品质,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第三段:注重自我约束,塑造自己的性格与气质
人的性格与气质代表了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我约束,塑造自己的性格与气质。朱子家训提出了“自尊自爱自重自知”这样要求自己的口号,通过自我完善和修养,形成了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段:勤学好问,志在卓越
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朱子家训强调“勤学好问,志在卓越”,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扬,充分展示个人价值。
第五段:营造良好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朱子家训的传承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现实需要。营造良好的家风,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子女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家训回归了中华文化的本源,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精神价值,传承下去,激励现代人将这种传统的智慧与品德延续到未来。
总之,朱子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之一,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家庭教育和价值观念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传承家训的智慧,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气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五
朱子家训是朱熹传世的文化珍宝,被誉为“家庭伦理的百科全书”。家训主要包括个人修养、家庭教育、社会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蕴含了朱熹的家风和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价值和魅力,对朱子家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也日益丰富。
第二段: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朱子家训强调“反求诸己”,即从自身改变,以身作则,为子孙树立榜样。这种家风的根本思想是要求人们始终保持谦虚、诚实和勤勉的心态,以及审慎而宽容的品德。只有家庭成员都能够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意识到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第三段:朱子家训中的教育观念
朱子家训提倡“泽及万世”,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朱子认为,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德教子,使子孙能够明辨是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家庭教育中,朱子还主张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德行和广博的知识。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深信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只有在家庭中倡导和践行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段:朱子家训中的家庭伦理观
朱子家训对于家庭伦理的要求体现了关爱亲人、尊重长辈、团结和睦的理念。朱子主张“不敢以亲疏贵贱为辞色”,体现了他对家庭成员平等、公正的要求。此外,朱子还强调需要孝敬父母,对子女要关心、爱护,夫妻要互相忠诚尊重。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明白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只有在家庭中形成团结和睦的氛围,才能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包容,和谐相处。
第五段:家风传承的价值
朱子家训强调了家风的传承和家族的延续。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代代相传,让家庭能够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家风不仅仅是家庭成员间的约束和规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承和家族的凝聚力。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体会到了家风传承的价值,明白了要将优秀的家风传递给下一代,让家庭的文化得以延续。
结尾
通过学习朱子家训,我更加熟悉了朱熹的家风和思想,深刻感受到了家庭和伦理的重要性。正确的家风不仅能够使家庭和谐、幸福,也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我将以朱子家训为指导,立志将其内化于心,行之于家,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同时,我也将传承家风,将朱子家训中的思想观念传递给下一代,为家族的荣耀和发展努力奋斗。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六
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朱子家训,即朱熹所著的《朱子家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家族为单位,规范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强调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作为家族文化的血脉,能够传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本文将通过对朱子家训的学习和反思,探讨家风的意义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段:家风的核心价值观(200字)
朱子家训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和“诚信”。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善良,要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对待他人要宽容体谅,用心去帮助他人。朱子家训注重“仁爱”和“诚信”,从根本上塑造了品德高尚、有礼貌的家族成员,从而形成了浓厚的家风。
第三段: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00字)
家风对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家风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念。在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各种品德美德,如孝顺、谦恭、忠诚等,这些美德的灌输会使家族成员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其次,家风能够塑造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家族成员会形成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生活习惯,懂得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群事务。最后,家风能够对个人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相互支持,培养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个人在社会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四段:家风的传承和培养(200字)
要传承和培养良好的家风需要付出努力。首先,父母和长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训所倡导的价值观。他们必须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和态度。其次,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可以通过故事和其他教育资源来传递正向价值观,同时要进行实践,让孩子们将这些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此外,家族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互动,加强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第五段:结论(200字)
家风是家族的精神支柱,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朱子家训,我们意识到家风对个人成长和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家风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产生积极影响。为了传承和培养良好的家风,我们需要父母、长辈的榜样引领和家庭教育的努力。只有坚持并践行家训中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将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家族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朱子家训心得体会篇八
以前我读过也背诵过。今年再读再背,还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获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
《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