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热门22篇)
总结能够促使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怎样在总结中准确把握重点,避免过多的废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一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利用布局、生态功能区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条件、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改进、优化建议。
3.2建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中,要能够从各项指标上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规定,其中生态低碳指标是整个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通过生态低碳指标能够反应出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环保程度。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要能够通过指标制定来完成,而生态指标的制定通常包括更多的方面,比如城市的基本功能、生态环境、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以及城市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情况,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能够更好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3.3重视整体和局部间的关系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有效地强调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城市规划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细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2种循环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断地合成新物质,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3.4调整人力资源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人员分配上,不断更新管理模式,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合理分配生态城市建设者的'职能和责任,优化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保证整个自然资源的的使用率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3.5明确城市交通设计及要求
完善合理的交通网,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城市生态压力,所以对城市交通网的建设,应尽可能完善、便捷。能源清洁,秩序井然。健康安全,美化环境的效果。提倡人们低碳生活,文明出行。加大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投放力度。建设完备的地下轨道交通。多途径多方法地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3.6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整体上做好控制污染物排放,并要建立完善的预防环境污染的监管机制,实时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功能区目标的不同为根据,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并逐步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应当用生态视角来探索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断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05:173.
[5]赵悦.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20.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二
摘要: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克服阻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利因素,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夯实合理实用的基础保障;形成凝心聚力的城管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快速发展的同时,林林总总的新冲突和新问题开始在城市管理等领域凸显。怎样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大力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管理理论、推行科学管理的热潮,精细化管理随之被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学范畴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制度是将常规管理细节化而采取的措施,这种管理模式后来被推广应用于各类社会组织。近年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城市管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管理者们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决定城市管理的成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事情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关键细节如何处理,一座城市更是如此,假如在管理上不能着眼长久,从细处挖,在精处做,就不具备发展的后劲。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大、水平要高、质量要严。所谓范围大,就是该管理的都要管,不冷眼旁观,不借故推脱。所谓水平高,就是管理所达到的境界要高,要让行政相对人心悦诚服,切实提高行政相对人的行动自觉性。所谓质量严,就是效果显著,市民认同。
“以人为本”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细节管理,能够充分展现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满足市民对城市环境及城市管理的需要,满足其合理诉求。但需要引起管理者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细节都能达到增值服务的效果,只有对细节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市民需求。城市管理的一些细节问题,大都与市民切身利益相关,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正视市民合理诉求。有效解决市民的需求,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三)精细化管理决定一座城市的品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品牌意识更加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独特的城市名片,精准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而正如俗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品牌需要精心考虑、不断论证,把合理的城市管理细节沉淀下来,形成一种长效城市管理机制,会逐渐使城市服务和管理形成品牌效应,进而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的效率和政府的公信力,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阻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因素。
城市规划和建设主体从精细化层面来管理和运营城市的意识不够,存在短期行为、临时行为,不能够从长久角度对精细化管理精准定位。由于匮乏主动打造精品工程的动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办法很难跟进,预见性差;敏锐性差;对于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根治。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应有法律依据,尽管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不少,但涉及精细化管理法律的并不完善,而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独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亟待出台。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法律条款注重宏观层面,许多实际问题规定不明或过于笼统,使城管执法面临既要依法行政但又无权执法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措施依旧在粗放式管理的层面徘徊,缺乏先进的管理措施。这就与现行城管法律法规未赋予城管部门相应的强制手段有关,在处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时,假如相对人拒绝配合或不予承认,就会陷入被动。同时执法手段不完备,取证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受这种条件限制,假如放弃执法,就会影响执法的权威,反之则容易发生磨擦,甚至陷入舆论的攻击之中。
对大多数城市管理而言,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网络平台的通用性不强;对违法行为的管控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设经管理的现象。例如在许多地方,因管理主体混乱造成刚竣工不久的公路即被超重车辆碾压,致使新修的公路上成了“伤人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对长期困扰城市的小广告问题更是措施乏力,小广告乱粘乱帖、乱涂乱画,被视为“城市的牛皮癣”,一般是除掉不久又粘贴得满城都是,长效管理难度大,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却不见成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管理执法编制力量不足。执法队伍中编制不到位,经费缺乏,导致自身力量不足,购买社会服务又缺少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在如何激发人员积极进取、增加城市管理的预算和投入、实现城市管理程度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机制、考核方式等方面不够合理、有效,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相对完整具体、迅速有效的机制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城管”理念,充分发挥市城管部门的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加强与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职能互动、力量互补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二是要继续理顺“小城管”内部关系,合理区分管理与执法的概念,不要把“运动员”与“裁判员”的任务混淆;准确界定执法、环卫、绿化等部门与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明确社区内哪些区域、哪些项目谁是主责,谁是配合,以规范性文件或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以便大家共同遵守。三是树立工作标杆,建立准则化管理体系。对每一项管理项目和内容如何做,做到什么水平,固化为一个明确的规定、规则和机制。四是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明确职责、明确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合理分配目标任务,使工作任务越来越明确、具体。通过成立奖惩机制,公开考核,增强透明度,确保考核制度真正落实。
(二)夯实合理实用的基础保障。
一是要持续理顺主要执法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努力构建起完备的协调配合机制,并确定相应的协调模式、步骤程序以及责任职责,明确行政机关之间的一些必须履行、相互负责的义务,切实确保执法协调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职能简单移交上。二是要全力构建地方性城市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重点在城市容貌标准、户外广告设置、店招店牌规范、积雪清扫、车辆清洗保洁、夜景灯饰设置、沿街楼栋粉饰、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研究和规范工作,破解制约城市管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合格的瓶颈,改变“借法执法”困境,切实增强相关规定的支撑能力。三是要尽快完成数字城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真正实现能够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网格化管理,形成迅速快捷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和监督考核评价的良好机制。四是要拓宽思路,与当前重点招商工作相互融合,依据“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纳利用社会闲置场地和资金,规划建设便民服务市场、早夜市和各类专业市场、停车场等;积极争取财政投资,分步实施,逐步改造完善供水、供电、通迅各类基础服务设施,既不影响市容,又便民利民。
(三)形成凝心聚力的城管格局。
一是对外宣传工作要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要切实增强主动宣传意识,合理利用户外广告、电子屏幕、社区宣传栏、市区公交车、出租车,以及手机短信、政务网、公开栏等各类宣传平台和新闻媒体,对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和取得成效进行宣传,增强工作透明度,扩大公众知情权,鼓励市民参加城管,增强市民主人公意识。二要扩大公众参加渠道。不断拓宽投诉、信访、举报渠道,合理引导和组织社会公众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寻求正式机构与非正式机构、政府与社会的最佳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参加城市管理,防止城市管理上的“独角戏”,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三是坚持文明执法,有序疏导。采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管理措施,充分满足老百姓合理需求的同时,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提高执法工作的公信力,增强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四是要加强执法队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积极推行绩效管理,采取多种方法,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或者用人提拔机制,充分调度执法队员的工作主动性。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应参考公安部门的做法,给予执法队员岗位津贴,使付出与报酬有所表现。加大经费和装备投入,减轻欠帐压力,改善执法队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五是要规范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可以在执法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派驻或社区自建的方式,成立执法队伍,真正实现城市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克服“看见的管不了、看不见的无力管”的弊端。
参考文献:。
[4]姚燕萍.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广州市重点城区城市设计实践[j].规划师,2010(09):28-32.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三
论文题目:长春市净月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分析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研究理论基础
1.2.1土地区位理论
1.2.2城市土地规划理论
1.2.3可持续发展理论
1.2.4主成分分析法
1.2.5熵值法
1.2.6gis空间分析方法
1.3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状况
2.1城市规划区概念及类型
2.2城市规划区特点
2.3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分析
3.1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3.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
3.4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分述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及时空变异分析
4.1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2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
4.2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特征
4.2.1时间特征分析
4.2.2空间特征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城市拥有很多魅力吸引着外来人员,大量的农民工和各种择业者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有效运转造成很大的负担,远远超过了城市科学负载的能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发展中很多矛盾突出出来,以交通拥堵为例,就能形象表明人口涌入造成的城市病。基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想要确保城市的生态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手段,适当地控制外来人口的涌入,以保证实现城市的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2与时俱进地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进去,只有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一定的低碳环保体系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人们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居民的意识进行改变,通过采取建设生态保障体系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能够将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才有可能促使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健康发展。
2.3遵守城市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适时的变化调整,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将城市的成长性这一原则应运于城市规划中,就是尽可能地将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建筑、经济、环境等作为一个生命体征对待,我们人类要尽最大的能力来维护生命体成长,不断帮助它发展壮大。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五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城市拥有很多魅力吸引着外来人员,大量的农民工和各种择业者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有效运转造成很大的负担,远远超过了城市科学负载的能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导致城市发展中很多矛盾突出出来,以交通拥堵为例,就能形象表明人口涌入造成的城市病。基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想要确保城市的生态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手段,适当地控制外来人口的涌入,以保证实现城市的承载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2与时俱进地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进去,只有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一定的低碳环保体系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人们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居民的意识进行改变,通过采取建设生态保障体系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能够将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才有可能促使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健康发展。
2.3遵守城市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的不断发展而进行适时的变化调整,确保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同时也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将城市的成长性这一原则应运于城市规划中,就是尽可能地将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建筑、经济、环境等作为一个生命体征对待,我们人类要尽最大的能力来维护生命体成长,不断帮助它发展壮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六
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情况也越来越重要。城市管理越优化,城市的整体功能才能越优化,只有城市的所有功能都能够有意义的被发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才能为广大市民谋求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城市是人类重要的生活环境,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发展,我们必须应用合理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政治发展和经济进步,更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城市的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现今已经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为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从城市开始发展以来,什么是城市管理,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们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来描述城市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城市学和城市管理学理论研究中,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也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对于城市管理的本质这个问题一直会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人类聚落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城市。现今,城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规模上。城市的发展速度越快,我们就越不能以传统的观点和理念去管理城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在对于现代城市在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和方式手段上仍然存在理论上的空白点。我们需要塑造更加美好的、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就要加快转变城市管理创新模式,促进城市发展和进步。我们普遍认为,城市管理等同于市政管理,因为对城市各种公用事业和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和指导控制,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来完成的。城市管理的对象是城市,包括对城市的运作和发展以及其他关键机制进行管理和调节。城市管理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人口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科技管理和文教卫生管理等相关要素管理。实践表明,进行城市管理的关键就是能够清晰明白的分析好影响城市运转的各种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并对其进行关注和管理。我们进行城市管理的目标就是——促进城市长期稳定和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对城市的运行系统做出综合的协调、规划和控制,用各种建设活动来完善城市的各种设施。
2.我国进行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城市管理模式受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这种特征也会深刻的影响着城市管理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安排,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制度上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而制度的创新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我们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时代的要求和城市本身发展的要求。首先,政府在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为城市的管理和发展贡献自己的职能、身份和地位。所以,我们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城市政府自身的要求,这与人们的利益挂钩。政府是国家行政序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政府作为所有者,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为了城市政府自身的利益诉求,我们应该优化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管理的主体是否能够自我优化,管理模式是制度层面的,我们将城市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为城市带来较大的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建设。其次,我们的城市管理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内在的问题。我们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出现完美无缺的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本身也是如此,无论怎样发展,都会存在“先天性”的、内在的、固有的缺陷。制度只有稳定,城市的发展才能稳定,现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模式形成于原有的、传统的计划体制之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发掘社会经济潜力,提高原有管理模式的活力。管理模式不能僵化,如果城市的管理模式不处于不断的创新之中,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严重的阻碍,甚至会拖累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政治文化的建设。最后,我们必须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的最大国际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很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和世界局势下,我们需要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我们能够与国际很好的接轨,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国际形势,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突破,并不断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和报纸上看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相关排名的报道。这股热潮的掀起不是没有理由。我们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城市的价值越来越重要。现在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机制和竞争的法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间的相互竞争在实质上就是政府间的相互竞争。这种良性竞争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和进行城市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交流和学习,这对于制度的试错和学习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只要我们把握好这种契机,我们就能在制度上不断地进步,在城市管理上不断地积累经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变革。我们的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将城市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动和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不夸张的说,政府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消极的创新是民间自发的创造有利可图的新制度,后经政府确定形成制度条例进行推广;积极的创新是政府成为创新的主体,政府主动的提出并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是一味的用一种新的制度去取代旧的制度,而是用适当的、科学的、有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变革,推动城市的进步,这个过程是连贯而一致的,不能脱节。政府的主动创新不仅仅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为我国整体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三、结语。
我们应该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和不断地创新,这是由城市管理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我国现今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管理应当受到我们的重视。城市管理模式的沿革和创新问题,不仅仅是公共管理学或城市管理学的范畴,更是关系到我们民生大计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各样足够的重视。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七
摘要:城市化管理是以有效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加强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制度管理,促进经济的增长效果,实现对中小城市的快速分析,控制城市化管理形式,对城市进行综合模式的判断,加强城市拟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对企业管理思维的提升,加强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重视市场化管理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城市需求模式管理的革新。本文将根据城市模式的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企业的思维模式,改革趋势,发展方向,找寻适合城市发展管理的创新思路。
0引言。
城市管理需要企业化模式的创新,实现城市的企业化,城市政府的企业化。将企业的管理融入到城市的发展管理中,对各类公共管理进行技术管理,明确市场竞争的发展情况,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组织制度规范管理中,明确城市政府的作用、活动思路,经营管理效果,以有效的创新标准,提高城市服务发展水平建设,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管理,从政府福利中找寻更加适合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增长的标准。
1建立完善的企业运作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过程中,首选需要明确实际不同的需求,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形式,判断每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制度,习惯及风俗,准确的分析企业的整体化管理效果,分析企业模式管理条件中的影响因素,以某种方式进行隔离,不断拓展社会环境文化的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加强企业模式的创新,改进城市管理的体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行政效率,建立有效的特色服务,确保城市管理模式符合未来发展需要。通过研究城市现有的管理理念,引入有效的城市管理办法,试着尝试新的建设方法,学习西方改革创新思路,加强城市综合速度的发展,明确城市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按照城市的发展管理效率需求进行分析,积极拓展我国的城市管理发展建设水平,将企业的管理目标、质量管理需求、战略管理形式均引入到城市政府管理中,发挥各个管理方面的协调关系,明确实际的管理秩序,促进城市拟的科技发展,构建完善的框架管理水平。依照竞争发展管理机制,引入到城市管理模式中,使用合理的企业精神改革方式,提升创新城市的服务和发展,拓展城市政府发展水平,为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活力。
2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加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需要引入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方法,利用有效的企业模式化治理方法,按照科学的管理流程进行发展,分析城市管理的多元内容,复杂水平,判断造成城市管理模式降低的因素,准确的分析我国城市政府管理中的不足,对效率低、成本高的情况运行分析和处理,促使我国城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思维,加强专项城市化管理,明确专业知识的建设发展水平,勇于创新,不断发展,重视建设效率,分析协助政府的决策管理标准,以有效的形式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规划模式,为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依据标准,协调各级政府开展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思路,加强政府部门的综合化分析,建立完善的有效规范建设发展水平,以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率形式,提升政府的综合管理效果。
3重视政府智能化建设,意在完善政府的服务性专项发展特点。
企业需要转变现有的模式,加强政府体制、职能的改革,转变或淡化政府管理的职能标准,逐步突显政府的有效服务意识,加强政府智能化建设,借鉴企业客户的关系,加强城市管理服务理念建设水平,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强调政府主导思维的建设。政府往往无法适应现有社会的发展水平,需要制定全球化的运动形式,对社会开展多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改革,重视政府、社会之间的公众关系,重视质量化管理,追求企业化组织建设,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服务意识。社会公众是政府的纳税重要来源,良好的城市管理需要平衡纳税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政府工作管理中,需要重视公众的需求标准,以需求标准为导向,加强高品质、高效率的公众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城市化管理建设形势,从城市化管理中获取符合公众需求的服务标准。城市化管理的创新正式实现公众需求的过程,通过科学技术方式,改变现有的建设流程,以新的建设办法,开展合理的服务建设意识,拓展建设思路,提升建设管理效能,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政府工作人需要认真的思考城市管理的目标,从企业化管理中借鉴良好的思路,加强制度化的改革,实现数据的透明化,沟通的实时化。
改变城市化的的管理模式,借鉴企业化模式管理,积极开展主动化管理模式,运用市场需求形式,不断提高政府化的管理发展水平,解决政府与民间之间沟通不足的情况。需要合理的分析城市管理运营的风险,分析公共事务的处理流程,重点分析协助政府发展建设水平,处理各类公共事务,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效率,确保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我国的城市管理建设中,需要准确的分析市场的公共服务管理理念,对公共环卫、清洁、养护等进行制度化处理,积极分析引入市场管理机制的形式,发展流程,重点分析企业化的发展经营管理效果,研究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效率的形式。政府需要加强多形式管理内容的分析,不断提高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技术化分析,创建符合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新标准,拓展有效的思路,注入新的理念,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发展途径,从企业化管理发展中分析适合城市管理的办法,对城市政府进行公共服务意识,私营问题,区域文化,政府效率等进行分析,明确政府管理的具体模式和创新方法,实现政府管理的快速提升。我国的抵御宽广,区域文化均有不同,为了加强不同城市的管理模式提升,需要依照当地的实际文化进行发展,符合民众的需求和生活习惯,政府需要体察民众需求,提升城市特色化管理的建设,保证城市发展改革创新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珏林,翟宝辉,周江,周达.对我国部分城市房屋行政管理体制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华建设,(01).
[2]王珏林.城市管理方式的理论创新研究[j].中华建设,(08).
[3]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八
随着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重视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我国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是主要解决办法和唯一选择。只有将生态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环保效果最大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建设发展需求。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九
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利用布局、生态功能区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条件、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据,提出相应的改进、优化建议。
3.2建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中,要能够从各项指标上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规定,其中生态低碳指标是整个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通过生态低碳指标能够反应出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环保程度。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从根本上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要能够通过指标制定来完成,而生态指标的制定通常包括更多的方面,比如城市的基本功能、生态环境、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以及城市新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情况,对其进行生态规划能够更好促进生态城市建设。
3.3重视整体和局部间的关系。
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区域性设计,尤其是要有效地强调生态变化频繁的区域,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进行城市规划考量设计,从大的城市背景出发,认真设计细部的生态规划。强调能源以及资源的再利用。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强调的是物质循环以及能量循环,这2种循环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断地合成新物质,同时新物质又被分解成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使之具有新的使用价值。周而复始地循环利用是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设计初衷。
3.4调整人力资源。
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能够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在进行人员分配上,不断更新管理模式,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合理分配生态城市建设者的'职能和责任,优化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保证整个自然资源的的使用率达到最佳效果,有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3.5明确城市交通设计及要求。
完善合理的交通网,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城市生态压力,所以对城市交通网的建设,应尽可能完善、便捷。能源清洁,秩序井然。健康安全,美化环境的效果。提倡人们低碳生活,文明出行。加大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投放力度。建设完备的地下轨道交通。多途径多方法地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3.6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综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整体上做好控制污染物排放,并要建立完善的预防环境污染的监管机制,实时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功能区目标的不同为根据,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并逐步实现生态城市规划的要求。
4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应当用生态视角来探索城市在未来的发展模式,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不断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褚忠兴.浅谈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173.
[5]赵悦.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20.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市城管局围绕提升市容环境面貌和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深化数字化城管建设运行,提升属地化、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环境薄弱环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城市管理重点工作,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这一年中,通过投运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机制逐步构建。市数字化城管系统4月份起试运行,在345.3平方公里范围内普查部件123.7万个,并将1200多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划定为951个单元网格,全面实施信息采集整改和网格化巡查管理。据统计,全年共采集发现问题17.1万件,转派至各区、各相关部门7.3万件,处置率和反馈率均达100%。其中,滨湖区数字城管平台率先完成与市级平台的对接,并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落实了属地管理责任。
这一年中,突出市容综合整治,市区环境面貌有所巩固。全面实施“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本系统职责范围内的85项整治任务,落实责任,狠抓推进,确保了2013-2015三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圆满收官,在今年初省级检查验收中,我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省考核组的一致肯定。以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复检为契机,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全年整治各类显见性市容违法行为15.3万起,拆除违法建设17.7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无主垃圾6.1万余处、计10.6万吨。北塘区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创新实行“公约式管理”,召集管理对象、居民、社区等各方达成“契约”,变城管执法者为裁判者,既有效化解了矛盾,又解决了疑难问题。在各项重点整治活动中,公安交通治安分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扎实推行“城警联动”模式,调处执法纠纷70余起,保障了城管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这一年中,着力提升街景品质,创新成果得到体现。深化户外广告市场化运作,全年公开拍卖户外广告2批次、出让金2784万元,完成20个新改建项目户外广告规划论证。全市14条主要道路“包装出新”,42条背街小巷完成综合治理。在新区路段成功试点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泊位电子管理方式。据悉,我市的“百巷崇安”、户外广告综合管理等工作被列为省厅的创新项目,将在全省予以推广。此外,南长区结合辖区背街小巷治理,进一步加大市容难点攻坚和软硬件投入力度,把中联新村主干道、建工一支路等市容热点转变成了市容亮点。惠山区研究出台“区城镇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公安、交警、城管联动机制,辖区内停车秩序乱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这一年中,狠抓依法行政,队伍规范程度不断攀升。强化城管法制调研,在全系统组织开展论文征集、专题研讨、文章交流等活动。强化队伍规范化建设,出台2类城管基层站所的公共服务规范,全面实行执法队伍公共服务标准化。组织机关干部、基层骨干走进大学脱产培训,组织支队全体执法人员,集中封闭式军训培训。加大依法行政监督力度,规范行政许可,全年办理各类行政许可2639件、准予许可2554件。锡山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制员队伍建设,发挥法制监督作用,坚持每月案卷质量考核,确保了所有案件禁得起查、受得了评。市支队深入开展“使命大讨论”主题教育,进一步整顿作风纪律,并在勤新市场守点整治、制止太湖广场违法商贸活动、新区大型高炮强拆等重大整治行动中,有效发挥了协调主导和对区支撑作用。
这一年中,加强垃圾收运处置,环卫作业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市区共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132.4万吨,建成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0%,超出省下达指标5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建筑垃圾集中转运点140处。有序推进广益星苑等16个新增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尤其新区长江国际雅园小区与慈济公益组织合作,把垃圾分类试点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年中,树立为民服务宗旨,城管保障力度有效增强。以解决群众困难为目标,加强投诉受理处理工作,今年以来市、区投诉平台合计受理处理投诉1.3万余件,案件总量下降6.76%,满意率同比上升7.43%。以服务市民群众为己任,做好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全年共计下达保障令、组织市容保障行动39次,尤其佛教论坛、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复检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在雨雪灾害性天气和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响应中,城管成为了一支生力军队伍。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一
3s技术在城市管理、规划工作中发展迅速,在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城市动态监测、城市的规划管理、模拟分析及预测以及现状的评价分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1.1信息采集与发布。
城市环境信息不仅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局部的和整体的,还包括自然、地理、土壤等方方面面。3s技术用于城市综合管理,可以提供宏观和微观、动态和静态的综合信息,从而实时可实现综合、系统的城市环境信息采集。遥感(rs)是一种非接触式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快捷、实时、动态地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rs技术给地形图等基本资料的快速更新和包括土地利用、道路、城市绿地等城市各种专题信息的提取与制作等工作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经济的手段。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和gps的相结合使用,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和综合管理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经济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利用方便了规划方案的信息发布、网上公布、意见征集和动态查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改变了传统的单方参与模式,变单方参与为多方参与。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和群众基础。
1.2动态监测。
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城市空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有必要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和监测。城市的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发展变化的城市而言,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尤为必要。其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监测模型,并对信息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变化的动态监测。我们可以依靠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利用选定的监测模型,可对多源城市信息进行处理,从中找出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
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其综合管理的基础的城市规划管理,它的核心是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对于要立案的项目,我们可以借助于gis数据库信息系统向提供相应的信息,以此作为检查项目受理情况和工作周期的依据。在项目审批阶段,我们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让审批人员迅速了解到施工土地的相应具体情况,以利于进一步的施工工作。总之,以gis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系统来实现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具体的应用如利用gis平台上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及信息建库3个环节衔接的电子报批系统。同时形成“一书两证”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传统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科学性。
1.4模拟分析与预测。
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急需要定性的分析,又需要定量的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城市规划的定量分析更进一步实现。城市发展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些以前没有的具体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城市管理中3s技术成为了城市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测的有力工具。gis数据库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现状路网密度、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可达性、公交服务半径进行合理性评价,结合专业软件能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预测、出行分布和流量分配,开展交通环境容量影响评价。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道路的勘测设计,利用该系统可以迅速实现对路线所经过地区相应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库一体(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数字高程模型)技术可以进行道路方案的仿真表现和环境模拟,更新和改变了传统的规划和分析模式,这也是城市规划和分析的一大进步。
1.5现状评价与分析。
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对于城市环境的分析与评价,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s技术在城市规划、城市工程建设、城市环境维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s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城市的大量信息储存在庞大的数据库中。针对具体问题,只要选定主要的因子,通过模拟和模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就能够大致了解到问题的基本状况,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2结论。
以上的事例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障,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二
目前,社会正在慢慢城市化,城市化对物业管理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一、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一)“建管不分”情况仍大量存在。
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住宅及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非住宅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同时,《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前期物业管理中,开发商包揽建成后的物业管理业务即所谓的“谁开发、谁管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建管不分”的客观存在,业主将对开发商的不满直接转移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从而引发了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难等诸多问题。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所做的行业调查显示,开发单位利用“建管不分”掩盖前期遗留问题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2.50%,认为利用“建管不分”转嫁新建项目矛盾的占41.96%,认为利用“建管不分”压低物业项目交接成本的占18.78%,反映新建项目房屋质量问题突出的占51.85%。这一系列数字充分表明当前物业管理纠纷的主要导火索之一就是“建管不分”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物业服务企业缺少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0月,《物业管理条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出相应修改,其中一项就是将“物业管理企业”调整为“物业服务企业”,进一步强调物业服务企业应以服务为本位,管理只是服务的手段。但从当前物业管理实践来看,仍然有许多物业服务企业没能及时更新观念,始终把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角色,缺少应有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提供的物业服务往往无法达到业主的期望,引发业主的不满,最终以业主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弃管收场。而伴随着弃管小区长期缺少专人的管理和维护,陆续出现屋顶渗漏、上下水及供热管道腐蚀、相关线路破损、环境卫生杂乱无章、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业主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三)物业服务费收缴工作难。
对于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来说,物业服务费收缴难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根据《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而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很少定期向业主公布收支情况,不按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收取物业服务费、捆绑收费情况非常普遍。业主提出异议并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时,经常遭遇物业服务企业断水、断电、停止供暖等威胁。当然,物业费收缴困难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多数业主缺少对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对物业服务企业稍有不满就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拖延交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业主一旦拒绝或拖欠缴纳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只能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来维持日常运行,引发业主更大的不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物业管理吸纳的劳动力中大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下岗分流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及部队复转军人等,对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正是由于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解决大量就业人员的特点,导致了物业管理行业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员工在日常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往往处理问题不及时、采取的方法不得当,甚至态度恶劣,从而引发新的物业管理纠纷。另外,由于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缺少应有的尊重,导致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队伍缺少稳定性,出现了人才难寻难留的“两难”局面,不利于为广大业主提供优质而专业的服务。
(五)社会各界缺少对物业管理行业应有的关注。
物业管理行业对于维护社区安定,解决大量人员就业,实现房屋的保值和增值都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物业管理行业却未获得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地位。我国各城市住宅小区都普遍存在着业主私搭乱建、任意拆改承重墙、擅自接改管线等违规装修行为,物业服务企业本身没有行政处罚权,在履行了告知、制止的义务后业主仍违规施工的,只能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处罚,而显然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高效监管,也没有给予物业服务企业应有的支持,一方面仍有大量业主违规装修,严重影响了住宅小区的整体性和房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相邻业主面对投诉其他业主违规装修的情况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也认为是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不力所致,加深了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误解;同时,《物业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保修期内房屋及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出现质量问题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责任,但由于业主缺少对物业管理的正确认识,往往将诸如屋顶渗漏、墙皮脱落、公共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开发商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一并将责任归咎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只要物业服务企业不及时提供维修就拒绝缴纳物业服务费,使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增大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难度;另外,各新闻媒体对于物业管理行业的正面报道很少,普遍认为业主是弱势群体,一旦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出现纠纷,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就作出倾向性的报道,将各种纠纷产生的原因直指物业服务企业,给整个物业管理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物业服务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业管理行业正在成长中,需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固然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社会各界也应该充分肯定物业服务企业在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当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物业管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物业管理行业应由的关注和扶持,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一)严格执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
要从源头上避免开发商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侵犯业主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严格执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彻底改变“建管不分”的局面,真正实现“建管分离”。物业管理中引入招投标是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开发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明确双方之间责任的划分,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公平竞争获得项目,通过竞争促进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进而逐步实现全行业物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市场化的合理价格体系,减少物业管理纠纷的出现。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三
逃离城市之人置身胜景美境,从科技的都市返回最初的淳朴,可最终慰藉自己内心感动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这现代的科技,内心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的束缚,难以获得诗意的逍遥游。
诗意的栖居,不是置身于何地,而是心灵在何处。人在牧歌式田园里,心绪焦躁,淳朴的环境反而成了隔膜,内心依然是不自由。身处闹市,结庐在人境,修篱种菊,而无车马喧,那是心灵的沉寂静谧,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
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
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这让我格外怀念唐代的山水田园了。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得鱼忘筌,独钓寒江雪里自有旷达,哪怕鱼钩是直的也不以为意。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便有看花之人,也是物我两相忘。
何为逃离?逃离是陶潜“以菊为友”对官场的弃厌;逃离是海子“以梦为马”对世俗的叹息;逃离是托翁“以笔为拳”与贵族生活的决裂。这样的逃离,读罢叫人荡气回肠,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叹服。
不知高官们可有将手机从山顶抛下,与城市彻底决裂的信心?王尔德没有,他选择用牢狱的痛苦包裹自己,成为一只真正孤独的夜莺。西西弗却有,他忽视了受罚推巨石的艰难,沿途的.美丽风景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假装着手舞足蹈地歌唱着“逃离”的音乐,心却被牢牢地捆着,岂不可笑?岂不悲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走向通向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陷监狱。”这位伟大的反种族隔离的斗士,因政见不和被白人当局关押了27年。释放后,却仍怀着一颗博大的心,选择逃离——逃离生命中一切不公的悲痛和怨恨。让它们在自己心灵的牢室里接受“无期徒刑”。何其坚定,何其勇敢,何其伟大!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四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途径、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的科学性。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是为购买获取土地预期收益的权利而支付的代价,即未来地租(收益)的资本化。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经济规律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地价格尤其是城市土地价格不仅由土地利用现状决定,对土地利用前景的预期也是影响土地价格的重要因素。
从城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未来地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总体容量控制标准,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城市总体规划决定的。从城市局部地域来看,地块的用途、开发强度及环境控制等决定地价的因素也取决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求。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五
在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要有一个基本的建设理念,例如,城市中的绿色花园和花园中里的城市是不相同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做好园林城市的建设项目规划,从城市的长远利益发展,让人们感觉到就像是在花园中建设了一座城市。在城市建设的前期,相关建设部门就应该积极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大力进行推广,让城市的绿化项目能够配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3.1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应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物质种植等方面,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使其能够更加规范化的运作,同时完善相关的施工条例和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城市园林建设的要求。明确园林绿化面积的大小,属于商业性质还是公益性质,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具体的划分,在内容和设施上做到统一的规划管理[4]。对城市周边的绿化建设要围绕整个城市绿化主题来进行,使两者相呼应称。合理利用废弃的荒地,形成以城市中心向周围扩展的绿化环境。对周边荒地绿化设计的形式进行定位,深化绿地建设的风格,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形成从园林城市向周边延伸的绿化形式,制定好实施的步骤,使每项绿化施工都能够有所依据,真正体现园林城市的核心思想。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施工部门要做好施工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有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和质量的标准要求。在施工建设完成后,从管理到维护方面能够明确责任,保障园林绿化能够在城市中得到完全体现。环卫部门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卫生工作,保障城市的环境干净和绿化优美,使园林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绿色之都,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体会到城市绿色的优美环境。
3.2专业化的建设模式
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园林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保障,从根本上保障园林建设的质量。同时,对城市园林公园的建设,要深刻体现出城市绿化的主题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园林公园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艺术的美学特点,利用立体空间的绿化效果和视觉艺术,加深公园的绿色布局,在园林的层次中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让绿化的效果具有层次和虚实的美感。在中景中,作为景观最主要的部分,施工单位可以种植立体绿化植物,植物配置中树种、比例和色彩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和变化。例如,绿化上层适宜栽植高大的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中层植物以选择小乔木、灌木以及爬藤植物等为主;下层作为园林绿化最大的面积,通常会选择草坪或草本花卉,对立体植物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3个层次之间按照空间的对比和组合,将植物的形状、生长特性、数量进行联系,形成一种相互对比、相互映衬的效果,展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公园的主题绿化思想一定要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公园里摆放观赏石和建设传统的仿古建筑,使公园在设计上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增加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在公园的景点景观中,可以塑造当地代表性历史人物的石像,深刻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加市民的民族意识。要从种植、培育、园艺修剪等各项环节做好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建设,加强园林城市的艺术和美感。
3.3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城市环境的绿化外,还要以社会化的建设理念服务于城市市民,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园林城市建设原则,让人们积极参与和共同发展。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园林绿化融为一体。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六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正确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2.能够利用地理统计图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讨论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自然地理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对他们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够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构建他们人文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素养。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
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什么是城市化。
1.[思考]多媒体显示长三角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城市化含义。
通过观察长三角的变化图片,引出城市化的含义,即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思考]结合城市化的含义得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
2.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发展主要的动力有哪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结合课本及日常生活实际去思考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活动2【讲授】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问]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工业革命)。
(读图提示: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形状,各阶段的名称)。
填表回答:。
填表城市三个阶段差别回答: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答案:。
(1).从早到晚: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
(2).三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后期,巴西为中期的加速阶段,印度为初期阶段。
(3).发达国家:减速,外迁,城市中心衰落。
活动4【讲授】3.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特点: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七
今年以来,x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园区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一个融合,两个对接,实施三大战略步骤,四大战略措施,建设新型工业化河滨市区的发展思路,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x
xxxx年,我们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一是为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更名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并壮大了执法队伍,添配了执法装备,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x得到加强。为规范执法行为,又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逐街逐路,定员定岗定责,严格奖惩兑现,使执法队员的责任心加强,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城市顽疾得到规范和遏制,城市秩序明显好转。二是按照“建养分离,事权分离”的原则,对园林处、环卫处进行了作业方式改革,将环卫道路保洁、园林养护管理任务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推动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产业化运做的模式转变。环卫处对x以来老城区以外新增城市道路共计50万x方米的道路保洁进行了分段招标。园林处对老城区和产业区起步区段x万x方米的绿化管理进行了公开招标。通过市场化运作,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提高了道路保洁质量和园林养护管理水x。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工程。(1)x路翻新工程。由x设计院设计,全长2300米,宽9米,共拆除原涵洞2300米,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暗渠翻新工程已完工。路面造面工程春节后马上进行。(2)x路整体改造工程。由x城建设计院根据清华大学对x路及xx路两侧整体改造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道路工程全长x米,主路宽x米,双向八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全用花岗岩铺设,两侧路灯采用国内先进的灯光设施,所有管线全部入地,工程总投资x万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二)是园林绿化工程。(1)x广场及x绿化带工程。x广场及南北延伸绿化带总面积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由x园林设计院设计。目前,已完成广场绿化和绿化带建设,广场硬化、铺装及广场、绿地内的景观、管理房基本完工。主体雕塑、草坪灯、喷泉正在抓紧设计、施工。(2)南、北工业区绿化工程。x区绿化是今年绿化工程的重点。对x区的x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栽植各类乔灌木x万株,绿化面积达x万x方米,完成投资x万元。同时,对起步区出现的残树断垄,缺土少苗部分,进行回填、补植常绿树、撒播草种,进一步巩固了绿化效果。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热电厂及供热工程。热电厂由x投资建设,总投资x元人民币,年发电x度,提供x万x方米的供暖热源。目前,已完成土建投资x万元,其中主厂房投资x万元。化水车间、加压泵站、水塔、烟囱、破碎车间和干煤棚主体工程已完工。供热工程由x设计院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供热能力为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需敷设主管道x公里,建设x个分配站。目前,主管线已全部敷设完毕,占地x亩的首站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二级管线改造基本结束;x分配站,已完成x个,各分配站锅炉房已经确定,居民室内设施改造正在进行之中。(2)天然气管网工程。天然气工程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由市政府统一投资,x区负责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并协调地上附着物补偿及拆迁工作。我区段工程总投资x万元,需敷设主管道x公里,需挖掘回填土石方x万立方米,现已基本完成。
(四)是工业、生活污水管网敷设工程。(1)x工业区一期污水管网和两次穿越x工程。将南区的污水经自来水厂和东关两次穿河底送到工商分局门前,沿x河绿化带直穿x小山和x高速至x总排污管网,目前,工程已完工。(2)x发展区排污工程。该工程自x向北至x厂北侧,向东穿高压走廊绿化带,再过x路,接入x区总排污管,该工程已完工。(3)x河城区段河床污水截流工程。该工程从x河到x街东端敷设一条长x米,直径为500d800cm的水泥管,将5处长期向内夹河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全部接入主管道送到总排污管网,彻底结束老城区雨污混流、污水排放至x河的历史。该工程已经施工完毕。(4)全长3500米的南区污水二期工程。该工程经x区沿x路到x河东岸沿河向北至x以北段,已开工建设。
三、加快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给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便利的出行条件的同时,为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x年,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x村整体改造工程。我们在x年将芝阳村整体拆迁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改造。重点建设了x万x方米的回迁房,用于安置x村回迁户x和连城路改造涉及的回迁户x户。目前,x万x方米回迁房已基本完工。二是吸引外资,进行房地产开发,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x年,我区主要是进行了x小区等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x万x方米,总投资x万元。通过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城市住宅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城市居民住宅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四、积极加强小城镇建设。
为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小城镇建设。一是采取以点带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心镇典型带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心镇“四个一”活动,主要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区四个镇两个办事处共投资x万元,硬化路面x万x方米;投资x元改造自来水,以改善农村农民用水问题;投资534万元,建设桥梁6座;投资510万元,绿化面积42.78万x方米。二是加大园区建设。推动小城镇上规模、上档次。今年8个工业园区共落实项目65个,投资8.33亿元,建成区面积24.75万x方米。三是严肃规划纲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行没有规划不审批项目的制度。根据我区发展现代化生态河滨城市的战略思想,对x办事处镇驻地的规划进行了全面调整,按照全区总体规划思路重新进行了规划,并对部分镇、办事处的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
总之,经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水x得到提高。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省市的要求,跟兄弟县市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再接再厉,把我区的城市化工作搞好。
二00五年六月一日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八
首先,工业化条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是在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为了躲避大城市出现的城市病,住在大城市内的一些高、中产阶级纷纷迁移到郊区,以寻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由于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和交通道路条件、郊区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又有力地推动了郊区化进程。我国的城市郊区化则主要基于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旧城改造和工业外迁等因素而产生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住房商品化制度以及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加速了城市郊区化的步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仍然存在。区域之间的各类要素流动具有较明显的非均衡性。大城市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的吸引力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城市郊区化是在工业化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是不同于西方国家城市郊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市场经济水平不同。我国城市郊区化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以后城市富有的高、中产阶级向郊区转移,而是相对那些并不富裕的工薪阶层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郊区化,是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郊区化。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郊区化是建立在城市交通没有明显改善,郊区的公共配套设施较为落后的基础上,郊区的商业、教育、医疗、社区服务业与城市市区差距太大。同时又缺乏方便的城乡运输系统,不能满足长距离快速出行的要求,使大多数城市的郊区化只局限在近10公里以内发展。西方国家较普遍的是在离市中心20公里的远郊区,它们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高、中产阶级以私人轿车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郊区化。
比如以美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为例:美国实施城市郊区化的有关政策中,影响较大的是州际高速公路计划、住房贷款政策和低价汽车政策。美国有了公路网和便宜汽车后,许多企业利用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标准化住宅区和郊区多功能购物中心等设施的开发,导致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外移动,市区不断向周边延伸,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化进程。上海郊区农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只有2%左右,国内有些省市gdp的比重超过30%。上海郊区城市化水平达47%,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民的实际收入中,非农收入占到70%以上,240万农民劳动力中大约有170万从事二、三产业。上海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农用事业设施也较完备,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制造业中心,市内三资企业总量达11000多家,目前市区的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大规模向郊区辐射,要充分发挥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综合实力优势,在全国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进程,营造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以上海为例,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情况,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化进程,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第一,加快郊区交通网络建设。重点设施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为主干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沿着交通主干线,推进城市郊区化发展,尽快形成与上海特大型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郊区化的城镇体系,即“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网络体系。这些城镇要位于交通枢纽和交通要道上,高速公路的两侧,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镇,要在上海市市区周边逐步形成一批规划有序,环境优美,备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镇。
第三,积极鼓励在郊区建房买房。对在郊区建房买房实行低息贷款政策,在市区购房维持原有利率不变。只有实行银行贷款鼓励政策,使人们在郊区有了住的地方后,才能使市区中心人口大量向郊区转移。为了适应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要坚持有序扩散,因势利导原则,严格控制中心城区高强度开发,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引导中心城区居民和外来迁徙人口向郊区新城镇转移。坚持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方针,通过郊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产业转移,使郊区周边城镇成为上海市人口的主要载体。
第四,加快郊区社会发展。要高度重视郊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大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使郊区在居住、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与城市享受同等水平。全面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郊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把教育工作放到郊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提高郊区劳动者的素质,使广大农民加快完成向新型农民的转换。鼓励在郊区进行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及研发中心的建设,激励师生就地创办科技型企业,提升郊区产业的科技水平。按照城市型社区的发展目标来规划郊区发展,努力建设城市化转型的乡村杜区,使郊区农村社会发展能够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重视生态平衡。郊区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努力使上海郊区成为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区域。要把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彻底改变忽视和疏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按照建设一流生态城市的要求,将中心城区与整个郊区的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大系统中考虑。要根据城市规模与原有绿地基础、气侯、土地、地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生态绿地布局,建立城市、乡镇与农田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上海郊区应该形成以湿地、绿地和环保产业为依托的水净、土净、气净的大都市生态环境。通过增绿造林,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城乡生态环境。重视废气、废水、固定废弃物的综合处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六,取消私车牌照费,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上海为缓解城市交通难,从起实行无底价拍卖私车牌照,今年中标价已突破4万元,4年来共拍卖11万余张。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有利有弊。总的来看,产生了以下负面效应:一是抑制了汽车消费热情。尽管上海市民的消费能级位于全国前列,但是上海的汽车销售只相当于中西部城市的水平,特别是低价位的经济型轿车更是业绩惨淡。经济型轿车悦达起亚、千里马在上海的销量大约千辆,与其在重庆市的销售基本相当。不断上涨的私车牌照价格使消费者望而却步,这限制了汽车的普及,增加了汽车进入家庭的困难。二是产生了异地上牌照现象,造成上海税费流失。以10万元价位的汽车为例,每辆车一年要流失1.2万元左右的税费。大量外地牌照的汽车由上海人在市区使用,上海交通容量没有减少,交通管理的难度却大大增加。三是汽车不能进入家庭,由于缺乏交通工具,使市区人口向郊区转移受到阻碍。推进城市郊区化,鼓励、发展和普及经济型低价位轿车势在必行。
第七,鼓励中高收入阶层向郊区转移。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中高收入阶层一般是在市区有一套房子、郊区也有一套房子。可以鼓励他们将市区中的房子卖掉、搬到郊区去住。中高收入家庭一般都有汽车,到城里办事交通方便。中下收入阶层可居住城里,每天上下班也方便,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随着中高收入阶层向郊区转移,带动了郊区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为汽车服务的第三产业和为人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郊区城市化发展。
第八,要善待进城务工的农民。目前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市区、郊区、卫星城镇务工,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鼓励他们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哪个城市和地区吸纳的外来劳动力多,哪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就强,发展就比较快。对农民工进城设置过高门槛,只会牺牲本地经济发展活力。政府和企业都要善待农民工。凡吸纳农民工单位,要提供相应的住宿条件,保证必要的卫生设施,妥善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和子女上学问题,决不允许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注意劳动保护,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逐步使农民工融入当地生活。要切实做好郊区离开土地的农民的安置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十九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实现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文明建设步伐。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基本模式的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建筑工程的建设使得整个城市绿色面积越来越少,同时工厂的增多和化工业的发展,使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重,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正在推广发展园林城市建设模式,从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园林城市的发展
园林城市的提出,有点类似于有着园林景观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提出的基础是我国在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山水城市”。它们都是通过在城市中构建园林来塑造城市景观,使城市在建筑风格上拥有绿色的美感[1]。建筑设计师和园林工程师对城市实施绿化建设,通过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实现对城市的景观塑造。同时,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融入中国文化,体现出我国建筑的风情。国家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中,参考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开展创评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使得园林城市的建设逐步成为了城市形象和环境绿化建设的标准。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指出,园林城市要依托城市自然的山川地貌,考虑城市在园林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做好绿化环境建设,让绿色植物融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时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色。
2园林城市模式发展相关的因素
2.1服务对象
在园林城市发展模式中,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必须围绕人来建设发展。自然环境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模式必须要能够满足人们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念。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划实施绿化建设,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求,愉悦人的身心。2.2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配置因城市功能的需求,可以用城市的绿化建设来进行有效的防护。例如,在城市的防沙、防水土流失和防风等情况下,可以大规模地建设绿色环境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同时,在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城市噪音、美化城市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园林城市的建设模式中,一定要有大量的绿色植物、草地、树木,在视觉上能够让人们仿佛置身在乡村的环境中。
2.3城市园林的规划模式
在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绿地与景观规划是发展城市园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规划城市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把环境保护、发展城市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园林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对景观欣赏性的需求,以此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城镇化率到达到60%的要求。在充分履行国家关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规定上,建立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规划管理模式,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构建绿色园林城市为重要工作,做好环境绿化工作,实现城市园林持续、良好、快速的发展。
2.4经费
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其涉及的城市因素较多,如城市可利用规划用地、供水和相关政策等方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资金问题常常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单位在规划设计时降低建设的费用或与实际的建设费用相差较大。可以根据绿地建设的属地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明确,以保障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得到经费的支持[3]。具体的措施方面,城市整体性面貌的绿地建设项目,例如,城市建设公园、城市防护道路的绿化建设、城市道路和风景区的绿化建设,这些绿化施工工程应该由政府进行建设管理,建设经费也应由政府拨款。同时,在城市内部单位附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建设的经济费用应该由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政府应该鼓励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并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相关单位进行补偿。在商业用途上建设的绿地,具备一定的商业性质,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定进行运作,由商家提供绿地建设的费用,但在绿地建设中应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二十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需要完全一致、完全成正比,城市化与工业化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不应该死板、单一的要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提出适合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方案与建议,这样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2.1认清我国的特殊国情,不可盲目照搬西方成功的城市化发展模型,这是协调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我国因为特殊的国情,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了特殊的一面,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现成的城市化发展模型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协调好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必须认清我国现今特定的历史环境,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政策。
2.2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积累财富,提高了劳动者的购买力,大量农民劳动者脱离农民身份,转为城市人口,这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购买力的提升会扩大对工业产品的需求,这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如能正确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坚持科学发展观点正确方针,不可只求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工业规模,要遵循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有城市周边的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扩大城市规模而无规划、盲目的扩张城市规模,这不仅会导致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也会导致耕用土地的浪费。工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不可以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片面发展工业规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发展城市和壮大工业的时候,要正确制定方针政策,不可片面要求规模,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和工业。
2.4正确发展第三产业,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与资源有较小的要求,同时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城市化与工业化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合理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调节工业壮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5调整相关城乡隔离政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由于户籍制度等相关城乡隔离制度的存在,使大量的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农民无法成为城市人口,也增加了在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既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又延缓了工业化的发展,适当调整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不仅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工业的壮大。综上,处在城市化高速稳定发展阶段的中国,必然会面临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但是如能正确借鉴以往成功经验,顺应城市化的客观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综合发展第二产业并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使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必定会走得更加顺畅、和谐、可持续。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二十一
二战以来,美国城市人口以空前的速度向郊区转移,到70年代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和乡村人口,这是继19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另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美国不仅在人口方面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而且其经济活动的重心也在日益向郊区转移。本文试图对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其动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既是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联邦城市政策的产物,同时也与美国的社会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1、科技进步为郊区化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三项技术的变革对城市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
states,colonialtimesto1970(washingtond.c.:mentprintingoffice,1975),pp.783-784.)而7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更加迅速,美国成为一个“信息社会”,从而为人口和企业的分散进一步创造了条件。电能的发明和使用对人口和产业的分散也产生重大影响。在电能广泛使用以前,企业生产以蒸汽为动力,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因此在区位分布上需要接近火车站,从而束缚了产业的空间分布。而电力可以远距离输送,是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又一种解放力量。正如查尔斯・埃利奥特在一次题词中写道的:“电――光和力的运送者,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注:〔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美国人――民主历程》(中译本),三联书店,1993年,第611页。)。
2、美国经济结构的演变推动了城市的郊区化。
[1][2][3][4][5]。
城市生活污水的论文篇二十二
(1)历史形成的空间肌理的刚性约束大。梧白科技城除建有工业厂房外,还配建了服务于生产的企业管理、职工住宿和商务办公等功能建筑。近几年来,梧白科技城的部分地块据发展需要,已经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推二进三”策略,在其工业区块内外建设了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家具城、灯具市场和酒店等。它们作为城市的功能设施,难以在短时期内进行置换,而且新建建筑质量较好,不宜大拆大建。此外,梧白科技城的主次道路网络难以改变,且路幅拓宽也难以实现。这些城市空间肌理条件都作为刚性条件,约束着工业区的升级改造规划。
(2)内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梧白科技城周边山水环境宜人,其东部三湿地是温州的天然城市绿肺。大罗山、吹台山坐拥科技城西南面,成为梧白科技城的绿色屏障,与三湿地的水体景观交相辉映,山水景致得天独厚。但是,梧白科技城内部水岸空间与环境已经不同程度地被“蚕食”。工业厂房侵占河岸水体,山体或水体被不同程度地开挖、填埋和平整,原有的山体水系生态系统被破坏,特色地貌已经不复存在。
(3)水体与其他空间矛盾突出。科技城内尚存的水域面积为405hm2,占规划总面积的10.8%。被保留的水体空间没有与原有公共空间结合布局,水体水网纵横交错,显得无序。工业厂房等建筑也与现状水体空间缺乏呼应、相互对立,在使用功能上也存在较大的矛盾。
梧白科技城功能升级改造定位。
梧白科技城功能升级改造首先要进行合理定位,既不能简单地搬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关于工业区改造升级规划的一般思路,也不能按照同一城市新区关于新兴产业功能区发展定位的做法,而是要遵循梧白科技城现有空间资源、肌理条件及其与周边城市功能区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梧白科技城所在区域的社会结构状况,进行职能类型的多样化与层次化研究,形成适合于不同群体就业和生活的功能区。梧白科技城加强其与周边功能区(温州高教园区、温州生态园、瓯海中心区和鹿城、龙湾)的分工、协作,有机整合功能区内部及周边的科教资源、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着力提升和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在充分就业、就业转移和居住社区完善方面,则按照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和配套产业功能复合的思路,发展现代商务商贸服务功能和多层次的生态居住功能等,形成多种职能类型的区域。
1创新创意创业高地。规划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充分发挥梧白科技城内部及周边的科教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集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瞄准工业设计、生命科技、建筑与装修设计等重点,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梧白科技城打造成为“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支撑服务不断完善、科技成果不断转化”的创新创意创业高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转型发展。
2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规划以服务创新创意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高端人才休闲购物为核心,发挥梧白科技城内外交通优势和紧邻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梧白科技城应以南湖城市综合体、温州家具展览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批现代购物广场、星级酒店、休闲娱乐中心;整合提升功能区内现有商品交易市场,引导现有市场改造提升和新兴商品市场建设,融入展览展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品交易业态,建成集商务、商业、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
3品质居住生态家园。规划发挥梧白科技城以塘河水系为伴、三湿地为邻的生态优势,强力推动违章建筑拆除、塘河生态功能修复、环境综合整治、建筑和沿街立面改造;积极拓宽城市绿色空间,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农房集聚改造和现代居住区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展示宜居和谐魅力,增强环境竞争力和先进要素集聚力,为功能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生态家园,使其安居乐业。
梧白科技城空间升级改造。
1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的有机、有序组织。梧白科技城升级改造规划在功能布局上遵循“公共建筑形象效益优先、居住环境就业平衡、工业分片集中保量、生态绿地渗透全城”的基本思路,形成三类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居住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各个功能区按照城市道路及水系再细分成11个功能组团或分区(图1,图2)。
多层次、多元的产业类型的集聚,在促进城市功能升级和城市经济转型的前提下,能保证居民的就业转移,是梧白科技城升级改造规划的一大特点。规划利用城市主要道路,按照不同的产业类型划分4个产业功能组团,分别为瓯海大道北侧的商贸产业组团、瓯海大道南侧的研发创意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组团和新型工业组团。
(1)商贸产业组团。商贸产业组团总面积为119.62万平方米,原104国道、瓯海大道分别从组团的西侧、南侧穿过,交通便利。规划保留现有温州装饰材料城,将商贸展示作为主要功能,并发展与之有关的家装设计、新型装饰材料研发与调试等产业;同时配置部分居住、商业、商务办公与服务外包等功能。
(2)研发创意产业组团。研发创意产业组团位于瓯海大道南侧、原104国道东侧,总面积为124.25万平方米。规划利用原有专业市场进行空间转型,形成贸易展示空间,包括家具展示、数码产品展示、创意产品展示等;重点发展与“家”相关的建筑设计、家装设计、家具设计等设计产业,同时引入广告创意、动漫创意、教育培训、影视创作等创意类产业;配置企业总部、宾馆酒店、电子商务、商务咨询、金融、商业配套和居住配套服务业。
(3)综合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组团位于原104国道两侧,用地面积为121.89万平方米,包括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启动区块。规划对原有专业市场进行空间转型的同时,适当加以拓展,形成贸易展示空间,包括灯具展示区、园艺展示区、工业产品展示区、休闲步行街区、商务会展中心等。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启动区则以工业设计和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设计为主,同时配置商务办公与服务外包、金融、商业配套、学校和居住服务空间,形成综合性的组团。
(4)新型工业组团。新型工业组团位于城市南部、吹台山脚下,总面积为154.43万平方米。规划以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工业孵化和总部科技为核心,重点发展新材料、新产品的生产,以及生物科技等新型产业,同时注重传统工业的提升。
按照目前居住社区特点和未来新兴产业人口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规划形成多类型,适合不同文化背景、收入水平和生活习俗的人群居住的社区空间。
(1)梧田居住区。梧田居住区为原梧田街道。规划保留现状部分住宅,并加以适当整治,拆除河流两岸建筑质量较差的住宅,留出滨水绿地,完善配套设施;同时,结合水系适当规划部分中、高档商品居住用地。
(2)南白象居住区。南白象居住区为原南白象街道。规划近期以整治与控制为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拆除河流两岸建筑质量较差的住宅,留出滨水绿地,提升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远期则以新建中档和普通商品住宅为主。
(3)南北村居住区。南北村居住区被金丽温高速公路分割成南片和北片,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部分产业功能。其居住功能主要针对旧村改造,可作为城市内部村庄农房改造点和拆迁安置点;其产业功能除作为部分工业的搬迁安置点外,在南片西南部靠近吹台山风景区处新建温州报业文化创意城园区,形成文化传媒及其相关创意、设计产业,以及衍生的时尚休闲、文化养生等产业。
(4)站南居住区。规划除了保留并整治现有住宅、完善配套设施外,还配合站场布置部分商住用地,以满足商业发展和居住建设要求。
(5)南湖北居住区和南湖居住区。南湖北居住区和南湖居住区则是以新建住宅为主,满足未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
为改造与完善梧白科技城已经被破坏的生态水系与山体环境,使之成为沟通内外生态系统的廊道与枢纽,形成互渗互溶的生态功能区体系,规划着重对东西向的水系和山体、绿地廊道进行梳理和挖潜,力求将三湿地和吹台山风景区连通起来。
(1)吹台山风景区。吹台山风景区是梧白科技城的生态绿色屏障,被规划为城市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沿山体及其河道支流两侧,布置低密度的创意产业用地或高品质住宅,使山体、水系、生态绿地锲入梧白科技城。规划还提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形成较好的植被。
(2)三洋湿地。湿地内河流纵横交织,形成了160余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水域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达1.1∶1,对改善科技城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规划加强科技城与湿地交接的水系两侧用地空间的绿化,保证沿主要河道单侧绿线宽度在50m以上;同时控制沿河岸线地块建设开发强度,使之成为科技城与水系生态空间交换能量的过渡地带。
2用地空间的定量控制与引导。规划在功能分区和合理空间组织的基础上,对各种功能区相应的`功能设施规模进行分类,再按照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量化控制与引导,使科技城总体上保持合理的用地结构与比例(图3)。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99.04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6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5.69m2。规划按照“均衡多点”的原则,设置各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用地。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264.36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81%,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7.55m2。区域内的商业用地主要为由各类专业市场转型而成的商品展示、展览设施用地,以及站前区域的商业设施。另外,在瓯海大道的东方路和温瑞塘路附近设置部分餐饮设施和宾馆、酒店设施等。规划的动漫制作、广告创意、设计咨询、科学研发、商务办公等商务设施用地是梧白科技城未来商务设施的主体。规划结合三湿地入口附近的轨道交通站点设置部分商务办公兼商业用地,为未来不断增加的商务设施需求提供必要补充。
(3)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618.81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9.98%,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7.68m2。随着梧白科技城的发展,现状以安置小区、农村居民点为主的居住结构将无法满足以高科技产业和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主的居住人群对居住空间的要求。规划围绕水系空间适当增加高品质居住空间比例;结合各产业组团的建设,进行高品质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为了配合居住空间品质的提升,必须加速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提高各类设施建设标准,包括居住小区级及以下级别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等设施等。
(4)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83.89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06%,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40m2。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三处:保留与提升蛟凤北路以东、瓯海大道以北区域的现状工业用地,提高其科技含量,形成一类工业区;落实南北村区域的工业安置区,形成二类工业区;开发金竹及其北侧区块,形成创新产业、传统工业提升区块,形成一类工业区。
(5)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413.67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0.04%,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1.82m2。规划在原有的路网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优化,形成“五横五纵”的内部交通网络;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用地的停车需求,均衡布置15个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总面积为5.45万平方米;结合部分带状绿地,在保证绿地功能的情况下,开辟绿荫停车场(规模15个泊位),另外还结合城市广场与街头绿地设置地下、半地下公共停车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设置8个公交首末站,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39万平方米;保留现有火车站场,结合高速公路出口,在南过境公路以南、高速公路出口处设置1个南白象客运枢纽,用地面积为19.21万平方米,承担客运中心和公交枢纽功能;结合河道整治与沿河绿化带的建设,设置沿河步行通道,在有条件的区域可适当设置自行车通道,并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向各类城市广场、公共绿地渗透,打造舒适的慢行交通网络。
(6)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不设置统一的仓储用地,而是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以地下空间开发等方式予以满足。
(7)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29.02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1%,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0.83m2。规划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以北、高速公路出口以南设置1个城市南片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为12.30万平方米。
(8)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451.17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1.86%,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2.89m2。规划绿地主要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其中,公园绿地用地面积为280.25万平方米,防护绿地用地面积为155.61万平方米。规划设置20个广场,并充分考虑广场与周边建筑物景观的融合。广场总用地面积为15.31万平方米,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0.74%。
结语。
科技城升级改造规划不仅要进行深入的宏观研究与实地经济发展论证,而且要进行现状的物质空间改造可行性研究,包括厂区改造、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和生态环境改造等。其中,厂区改造规划应通过对厂房建筑质量和空间的评价,将保留完善与拆除改造相结合。道路改造规划应尊重原有路网格局,完善与置换部分支路和货物装卸空间功能,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预留地下交通空间等。城中村改造规划应在保障农村土地产出的最大化和村民合法土地权属的收益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确保城中村整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