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4篇)
忍耐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总结要言简意赅,突出主题,避免冗长和啰嗦。范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自我总结,也有对团队和项目的总结,适用范围广泛。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一、参考文献类型少
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二、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三、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
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当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
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四、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1)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
著作名[m]。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j]。
年,卷(期)-年,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j]。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4)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c]。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类型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1)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会议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数据逐渐朝着爆发方面发展,数据信息数量急剧增加,为了给广大用户提出更合理的幅度,人们开始重视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数据挖掘、预测分析、人工智能、统计分析语言处理以及存储数据的综合技术,形成了数据工程新研究领域。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形式,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在数据自动分析功能的前提下,利用人们挖掘数据过程中对于可视化技术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充分融合人类自身和机器的各自特征,依据交互技术,辅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数据分析。
1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新信息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导致社会充满数据,因此,使得数据成为了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人们进行适当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要求。基于此,导致呈现指数形成增长,并且变的更加复杂化,使得大数据区别与传统的数,增加了内涵。可视分析实际是一种融合了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人机交互、信息论、认知科学等方面的新方向学科。可视化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利用交互式可视化界面来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可视化基本流程为数据、知识、循环数据,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的时候,在使用能够进行分析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界面来融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得到观察大数据的能力[1].
2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1 文本可视化
作为大数据时期文本可视化数据的一个典型文本信息,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也是物联网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类型,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文本形式的电子文档。文本可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体现文本主要优势和特点,例如,逻辑结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主体聚类等。最基本和典型的文本可视化就是标签云,依据词频来合理的把关键词进行排序和归类,然后利用一定的颜色、大小等属性来进行文本可视化。
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展现的关键词使用在互联网中主题热度的`识别。随着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设计阀值,就会出现重复覆盖以及局部密集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提供一定的交换窗口来操作[2].
2.2 网络可视化
在大数据分析中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网络关联,例如,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实际上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信息。依据连接拓扑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直观的体现出网络中隐藏的关系。例如节点,实际上是进行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大规模边和节点的网络中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一定的可视化,是现阶段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和难点。除了能够可视化静态拓扑关系,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流动演化性,所以对动态网络进行一定的可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随着网络中边和节点数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覆盖、重叠以及聚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可视化,影响效果。因此处理大规模可视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图简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多尺度和层次聚类进行交互,把大规模数据变化为具有一定层次的树结构,然后利用多尺度进行不同的可视化。另一种是对边进行适当的聚集,保证具有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这些都是简化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看出引入交互技术,是可视化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3].
2.3 时空数据可视化
时空数据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时间标签和地理位置的数据。
移动终端与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时空数据逐渐成为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数据类型。充分结合地理制图学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研究空间和时间对于可视化表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以及规律模式。大数据时代发展模式下,时空数据具有实时性和高维性,同时这也是数据可视化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信息随着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可以利用信息对象来逐渐实现数据可视化。流式地图是最典型的可视化方式,充分融合地图和时间事件流。为了可以打破二维数据的局限性,出现了时空立体方,是利用三维模式来展现空间、时间、事件[4].
2.4 多维数据可视化
多维数据可视化实际上就是说拥有很多个维度的数据变量,在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多维数据的模式和规律,合理展示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多维数据可视化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图标、基于图结构、几何图形、基于层次结构、基于像素、混合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几何图形是研究多维数据可视化的重点。
最常用的多维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就是散点图,二维散点图可以适当利用多维度中的两个维度综合的体现映射到两条轴上,利用不同的图形在二维平面内合理反映维度信息。例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等来表示一定的离线或者连续性。投影是从多维度方面来体现可视化的一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维度的属性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体现多维度之间的关系[5].
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的弥补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很好的融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依据数据挖掘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3] 刘法建 , 张捷 , 章锦河等 . 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比较 [j]. 旅游学刊 ,,27(6):101-109.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
--
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2]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所,1983.
[5]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
[9]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4]甘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
[12]n.伯拉斯著,戴国瑞等译,水资源科学分配,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
[15]华士乾主编,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2]安徽省水文总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送审稿),1982.。
[23]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25]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年肥肥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用公报,.。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矿产资源开发以来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矿山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破坏作用。而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还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前期建设中的失误进行弥补,对问题进行修补。
矿山建设;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又同时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国家发展规划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又好又快,不能走西方国家发展的老路,不能重复先破坏后修复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就注重环境的保护。矿山建设也一样,它所造成的问题主要造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开采方法不够合理规范,另一方面是对开采后的废料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工作单位与工作人员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开采过程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到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
1.1目前矿山建设中的破坏性影响
矿山开采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然而这两种开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山开采会对地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特征,严重影响植被覆盖率。而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其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恰当的开采行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地表坍塌也就是塌方的危险,地下水位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对矿石开采后的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环境,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上。其中,有一部分废石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引发自燃现象,并释放出对环境或人体产生伤害的气体。除此之外,挖矿井所产生的废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2对其重要程度的分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甚至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山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无疑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也影响了经济。环境不仅仅是针对当下时代生活的人,更是对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后的人类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矿山建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的问题,对地表环境,对土壤、大气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几乎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
2.1合理处理废水,防治水源破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工业用水需求量大,每个人所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很有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矿区就更为严重了。我国矿山酸性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化工矿山和部分含硫冶金矿山。处理酸性水总的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酸性水的产生,在排放前加以必要的处理以及对酸性水进行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改进,将用水洗净矿产的过程尽量减少,减少所需要的净水用量,有足够技术支持的可以采用封闭净化的技术。对于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同时存在于矿山,可以进行酸性水和碱性水中和处理,节省环保费用。
另外,可以采用其他物理方法对治理酸水。废水处理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善,尽可能地减少废水的排放,或对废水进行再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无论是排放还是再利用都需要对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这就要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水源,矿山往往接近于水源,污染了水的源头就意味着污染了一条河,一片区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建造封闭性高的工厂,严格控制,严格把关,提高管道的防渗透能力,定期检查管道的破损情况,避免管道中的废水泄漏造成污染的现象。在矿山建设中,要提高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合理处理废水,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2.2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在矿山建设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和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着粉尘,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多多种疾病,粉尘更被称作人类健康的天敌。粉尘和废气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大气的污染也是极为严重的。由此看来,粉尘和废气的治理也是矿山环保建设中重要环节。对于废气的治理方法是多样的。首先,可以优化动力结构,采用污染小,环保的动力资源,如使用电力、天然气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动力资源,也可依靠科学技术开发使用新型能源,将新能源技术运用到矿山建设中。
另外,可以采用尾气排放相对较少的,符合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这两种方法的治理原则是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也可以安装净化尾气的装置,使尾气的排放能够安全,无污染。就粉尘治理而言,通过对粉尘产生的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静电除尘,使用旋风式除尘器,或者脉冲布袋除尘器捕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岩粉,不使岩粉扩散和污染作业场地。除次之外,在作业中还可以配合水的使用,可在场地中建设水道,并适当地喷洒,增加空气湿度,以达到使粉尘潮湿,难以在空中飞扬的目的。粉尘和废气的适当处理是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也是对保护环境的责任的履行。
环境保护是矿山建设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往往比环境治理要简单得多,因此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染降到最低。哪怕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不能只顾经济利益,忽视道德问题,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竭泽而渔的思想应该抛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标准的新要求。国家、地方出台的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限制,减少矿山建设中对环境的迫害。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公众都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1]郑红,董影卓,安冬梅,等.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矿[j].业快报,2001.(4).
[2]管荣根,顾玲,陈静,等.矿山机械环保问题的探讨矿山机械[j].矿山机械,2001(8).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选择【引用】—【插入尾注】,插入后,光标会跳转到“文档结尾”让你填写文献内容。
选择【引用】-【交叉引用】选择尾注,【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要交叉引用的文献即可。当被引用的尾注删除、或者编号改变时,交叉引用并不能随之改变,此时可“ctrl+a”选中全文,按f9更新即可。
打开替换对话框,查找输入"^e"(注:若为脚注使用"^f",两者使用"^2"),替换为输入"[^&]",选择主文档和尾注,则替换所有的正文中的尾注引用和尾注文本中的编号。
对于交叉引用,先使用alt+f9显示文档中的域代码,打开查找替换对话框,查找中输入"^d noteref",替换中输入"[^&]",替换的格式选择【格式】-【样式】选择【尾注引用】,然后全部替换即可。最后按alt+f9隐藏文中的域代码。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1)切换到普通视图,word2019中按“ctrl+alt+d”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
默认的参考文献默认的要么显示在“节的末尾”要么显示在“文档结尾”都不符合要求。
可以用书签的方法来完成。
1)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2)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注意:不要选择超链接,否则打印时会出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格式/项目编号和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如果不处理,打印时原来的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此时可以选中尾注文本,选择-【字体】,选择隐藏选项,将尾注文本隐藏起来,然后再按照4中的方法删除尾注分隔符。此时可以在前一页按backspace键一直将尾注页缩到前一页结尾。或者将尾注页的页眉页脚页码清除,使尾注页成为一个空白页,打印时不受影响。
注意尾注页要是新的一节
选择“页眉或页脚”,首先删除文字;
白鹿原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四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