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镇远古镇游后体会(汇总17篇)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学习或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分享给他人,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归类和总结,以下是一些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灵感。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一
欢迎大家到“湘黔咽喉,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来参观游览。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民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我们镇远的四张金名片?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3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民族部落,侗民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有名的祝圣桥了,它是一座历经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桥。祝圣桥全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原来叫作“溪桥”,之后因为要给康熙大帝祝寿,所以就把改成了“祝圣桥”。
我国著名的清代爱国名将林则徐曾经就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之下。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的绝佳赞叹。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依山而立的古建筑群就是当地著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城东中河山,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它修建于明朝中期,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古建筑群一共包括“七寺八阁九座庙”,是由青龙洞、紫禅书院等6个部分36座单体建筑组合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青龙洞了。青龙洞是一个神奇的地下溶洞,位于盐边县苍蒲村的青龙山下。在青龙洞附近,有几股终年常流不断的地下水。其中有一股桶口粗细的泉水,被用来做水渠,人们把它就叫作“龙泉圣水”。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洞里,在这里大家是不是可以隐约看见岩溶形成的“龙”体?这条龙有头有尾,有影有甲,那就是青龙了。因为有龙的存在,所以当地人还形象地把这里称为龙宫。在龙宫里面,我们可以聆听到奇异美妙的乐曲,洞里的滴水声此起彼落,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就好像古诗《琵琶行》写的那样:“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些梦幻般的音符,是不是让大家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了呢,各位游客,我们在此休息一会儿,再到下一个景点。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二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民族自治州,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在这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古城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屯兵2.8万人,有四宫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这里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脚踏两百多年前的青石板路,眼观明清时期修建的卫城垣,手轻抚过巷道两旁高高的封火墙,去寻找清代商贾留下来的古民居,有如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接着带您走进全国爱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和平村”旧址,原为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自1938年12月迁至镇远,在镇远的时间长达6年之久,曾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由前院和后院组成,大家请看前院两侧的两栋单坡层檐砖木结构平房为哨兵室、米库等。办公楼一楼一底,设有办公室、会客室、职员室和反战同盟训练班、研究班、新生班、女俘宿舍等,办公楼后面是大礼堂;后院设有病房、厨房、医务室、食堂、岗楼、哨所等建筑物。这里是一个改造思想,学习进步理论“让罪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让歹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早期革命党人周达文故居,周达文同志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共产国际工作,被誉为“中国的马列主义理论家”1937年7月,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时年35岁。
朋友们,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石屏山风景区,领略古城的魅力。大家请随我一同攀登我们的苗岭长城――府城垣,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城墙全是青石细凿砌筑,用糯米凝结石灰砂浆而成。经过6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自今仍屹立于古城,在府城垣上眺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被称为”远离大海的妈祖庙”的天后宫和四宫殿。
漫步舞阳河岸,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静静的流淌,两座大石拱桥犹如两条纽带横架河上。现在,位于我们面前的就是祝圣桥和魁星阁,七孔半圆桥墩在碧绿平静的舞阳河水的倒映下宛然形成了一个个自然圆,我们不能不赞叹这天塑人造的完美结合,《祝圣桥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更让人去寻觅古城的悠久厚重的历史。走过祝圣桥,我们眼前的就是全国著名的建筑群――青龙洞。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东端,是贵州境内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群落。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入黔第一洞天”,这是刻于青龙洞内的一句题辞。青龙洞建筑群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等九处景观组成,现留下来的有山门、正乙宫、吕祖殿、观音殿、斗姥宫、玉皇殿等7栋单体建筑。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是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并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山西悬空寺、甘肃麦积山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
傍晚天黑时分,灯火点燃了整个古城,色彩缤纷的古城变得更具魅力。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平静的舞阳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倒映着的房屋垂柳变得异常美丽动人,镇远古城仿佛成了天上人间。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的镇远古城之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此次之行,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谢谢大家。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是大家本次镇远之行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叫我小杨或杨导都可以,初次见面啊我送各位游客三个缘(圆、原)字,第一个“缘”是缘分的“缘”,今天能够跟各位朋友相聚在这个小小的旅游车上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所以呢我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份缘分,一起共度“镇远美好时光”。第二个“圆”是圆满的“圆”,希望咱们这个团队能够圆满的结束本次的旅途,大家带着圆圆满满的收获,以更好的精神迎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第三个“原”呢是原谅的“原”,希望今天我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各位游客能够多多包容,多多谅解。讲了那么多,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车在这崎岖的贵州山路上开得很平稳吧?这就不得不提到我旁边的这位司机陈师傅了,他是地地道道的贵州人,他的祖辈就是做司机的,所以,开车啊也算是他家的“祖传绝活”啦,咱们今天有他载着,绝对的安全,放心。最后呢,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紧跟团队,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财物。
说起古镇,大部分的人们总是想到的是凤凰、周庄、平遥。而我们今天旅行的目的地镇远则是一个被许多人们遗忘的不一样的古镇。它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苗疆古城”,“太极古镇”,自秦昭王设县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湘黔两省的交界,位于怀化、铜仁、黔东南接壤交汇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它独特的文化。它是一座充满少数民族气息的古镇,一条公式阳河呈s型从城中缓缓而过,将城一分为二,北岸是旧府城,是过去的行政中心,而南岸是旧卫城,是曾经屯兵守卫的地方,现在存在的县城,建于明代,若是各位游客站在城北的石屏山上俯瞰,这个时候的古城,就像是一幅太极图,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对这个古镇的深深眷顾。
当然,除了这四张旅游品牌名片,来到镇远总能感觉到它的安逸、闲适、自然,走在街道上,我们会发现这里没有接踵的人流,时间缓缓流淌,街巷依旧那么安静,古巷城垣,石瓦青砖,以及那些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古建筑,无不在诉说昔日的文明与辉煌。到了夜晚,镇远迷人的夜景同样会让你沉醉,每每夜幕降临,沿河两岸的当地人家,都会点亮灯笼,灯光装饰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河水中,如诗如画,五光十色,有古镇的美丽,也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会让大家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朋友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镇远独特的文化,相信我们今天的“镇远时光”一定能够让你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工作的支持、配合和理解。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们是你们此次镇远之行的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xx。
也曾舞阳泛轻舟,青山妩媚人温柔,照影时见风摆尾,临波又是龙抬头。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所写的《舞阳河泛舟》,文中那世外桃源之美,令无数人为之向往,而这条河自古就是古城镇远的魂魄。它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太极古城风貌,中外游客也亲切的称它为“东方威尼斯”。
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镇远,自秦昭王三十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说到镇远的得名,这得最蒴到宋朝时期,相传这蒙古大军要攻宋,必须要从镇远经过,当时他们从甘肃过了四川占领了云南打到了贵州,到了我们贵阳以后紧逼到了镇远,很多年过去久攻不下,后来没办法只能改道,当时的朝廷就认为是镇远镇住了远来攻宋的蒙古大军,远镇一方,因此,赐名“镇远洲”。在1986年镇远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值得骄傲的是当时众多的名城当中,只有平遥、丽江和镇远没有一个专家持反对意见,全票通过。
镇远在明朝的时候屯了大量的军队,朝廷让全国各地的商人来镇远经商,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舞阳河两岸居民房达到三千六百多幢,7000多户,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批涌进镇远,我们强调着镇远的繁华就有人问了说,您能不能打个比方来告诉我镇远繁华到哪个地步?您来往这边看。这照片上的老人叫舒万龄,是湖南芷江人,他们家家境非常贫困,因为在芷江做生意做不下去了,举家迁到了镇远,在镇远租了个很小的猪圈经过改造做起了酱醋生意,发家以后听说我们新大桥修建需要资金,他出了4万银元,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还购了一架战斗机给我们国家,得到过x的好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那么普通的酱醋商能发家成这样,那其他的商人就更不用说了。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府城,这府城以牌坊为单位,我们当地流传的一句关于府城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头牌一枝花,二牌赛过她;三牌金锞铺,四牌油炸耙;五牌开马店,六牌烂豆渣。”您听了以后一定会问到底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头牌的姑娘长得漂亮,二牌官宦千金赛过头牌的姑娘,三牌是富商云集地,四排是风味小吃特别的多,五排是马帮聚集地,六牌是青楼烟花之地,而烂豆渣就是六牌的别称了。您一定可以从这句顺口溜中想象出当时的镇远是怎样的繁华了吧。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五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镇远古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古镇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0x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x年)设县至今,已有2220x年的历史。在20x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们是你们此次镇远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
也曾舞阳泛轻舟,青山妩媚人温柔,照影时见风摆尾,临波又是龙抬头。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所写的《舞阳河泛舟》,文中那世外桃源之美,令无数人为之向往,而这条河自古就是古城镇远的魂魄。它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太极古城风貌,中外游客也亲切的称它为“东方威尼斯”。
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镇远,自秦昭王三十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说到镇远的得名,这得最蒴到宋朝时期,相传这蒙古大军要攻宋,必须要从镇远经过,当时他们从甘肃过了四川占领了云南打到了贵州,到了我们贵阳以后紧逼到了镇远,很多年过去久攻不下,后来没办法只能改道,当时的朝廷就认为是镇远镇住了远来攻宋的蒙古大军,远镇一方,因此,赐名“镇远洲”。在1986年镇远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值得骄傲的是当时众多的名城当中,只有平遥、丽江和镇远没有一个专家持反对意见,全票通过。
镇远在明朝的时候屯了大量的军队,朝廷让全国各地的商人来镇远经商,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舞阳河两岸居民房达到三千六百多幢,7000多户,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批涌进镇远,我们强调着镇远的繁华就有人问了说,您能不能打个比方来告诉我镇远繁华到哪个地步?您来往这边看。这照片上的老人叫舒万龄,是湖南芷江人,他们家家境非常贫困,因为在芷江做生意做不下去了,举家迁到了镇远,在镇远租了个很小的猪圈经过改造做起了酱醋生意,发家以后听说我们新大桥修建需要资金,他出了4万银元,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还购了一架战斗机给我们国家,得到过毛主席的好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那么普通的酱醋商能发家成这样,那其他的商人就更不用说了。
镇远是以军兴商的地方,这里的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特色的包容文化。而我们现在所走进的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代表。大家会发现镇远这些座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门都开在东南或西南方,这是是财不露白并有避煞之意。这门一歪,道一斜就被称作歪门邪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封火墙,最高达10米,这封火墙的造价很高,因为用的是豆腐、糯米、泥巴、桐油、石浆、泥灰参杂而成。您想想吃的糯米往墙上敷是什么概念?镇远的古驿道特别的多,说到最重要的驿道那就是这座正逢康熙60大寿修建的祝圣桥,因为舞阳河是直达长江的,所以当时东南亚一带的比如说缅甸的、泰国的、老挝的想进入咋们中原,镇远呢就是必经的地方,所以在镇远的明史上用了四句话来概括镇远的重要性"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欲据滇楚、必占镇远",后来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桥上建了这座“魁星阁”,我们可以从柱子上的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去感受古城悠久的文化。
来到我们镇远呢,如果您想给亲朋好友带些特产回去,我建议大家带镇远著名的青酒,就像著名的影星刘青云说的喝杯青酒交个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我们镇远人民的朋友。欢迎您下次再来镇远做客!谢谢。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七
导语:镇远古镇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苗疆古城”,“太极古镇”,自秦昭王设县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处湘黔两省的交界,位于怀化、铜仁、黔东南接壤交汇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它独特的文化。下面的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欢迎阅读镇远古镇导游词,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是大家本次镇远之行的导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可以,初次见面啊我送各位游客三个缘(圆、原)字,第一个“缘”是缘分的“缘”,今天能够跟各位朋友相聚在这个小小的旅游车上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所以呢我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份缘分,一起共度“镇远美好时光”。第二个“圆”是圆满的“圆”,希望咱们这个团队能够圆满的结束本次的旅途,大家带着圆圆满满的收获,以更好的精神迎接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第三个“原”呢是原谅的“原”,希望今天我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各位游客能够多多包容,多多谅解。讲了那么多,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车在这崎岖的贵州山路上开得很平稳吧?这就不得不提到我旁边的这位司机陈师傅了,他是地地道道的贵州人,他的祖辈就是做司机的,所以,开车啊也算是他家的“祖传绝活”啦,咱们今天有他载着,绝对的安全,放心。最后呢,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紧跟团队,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财物。
说起古镇,大部分的人们总是想到的是凤凰、周庄、平遥。而我们今天旅行的目的地镇远则是一个被许多人们遗忘的不一样的古镇。它是一座充满少数民族气息的古镇,一条公式阳河呈s型从城中缓缓而过,将城一分为二,北岸是旧府城,是过去的行政中心,而南岸是旧卫城,是曾经屯兵守卫的地方,现在存在的县城,建于明代,若是各位游客站在城北的石屏山上俯瞰,这个时候的古城,就像是一幅太极图,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对这个古镇的深深眷顾。
镇远有我们熟知的四张旅游名片。第一张我们把它叫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贵州,有两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个是遵义,另一个就是镇远了。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在2280年前,也就是汉高祖时期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也就能看出,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这第二张旅游名片我们把它叫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舞阳河的美是校友名气的,它美就美在它的“自然”和“原始”。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出自于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之笔,让人感慨自然界的'神奇。第三张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青龙洞位于城东的中和山上,是一组凌空贴崖建筑。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三种文化于一体,不论是在建筑学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第四张旅游名片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和平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当时这样的日军战俘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但是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使得这张旅游名片更加珍贵。在和平村,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重新拾回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它虽然因为战争而建,却名为“和平”,就是有一个寓意,告诉后人人类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生存和发展。
当然,除了这四张旅游品牌名片,来到镇远总能感觉到它的安逸、闲适、自然,走在街道上,我们会发现这里没有接踵的人流,时间缓缓流淌,街巷依旧那么安静,古巷城垣,石瓦青砖,以及那些散落在古镇各个角落的古建筑,无不在诉说昔日的文明与辉煌。到了夜晚,镇远迷人的夜景同样会让你沉醉,每每夜幕降临,沿河两岸的当地人家,都会点亮灯笼,灯光装饰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河水中,如诗如画,五光十色,有古镇的美丽,也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会让大家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朋友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镇远独特的文化,相信我们今天的“镇远时光”一定能够让你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对于我工作的支持、配合和理解。来到贵州,走过每一片土地,你都能发现其中的美丽和神秘,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贵州,再一起去贵州的北线旅游区,去品美酒;再一起去西线旅游区,去赏瀑布,感受大自然对于贵州的厚爱和馈赠;再一起去南线旅游区,去探索神秘幽深的世界绿色喀斯特宝库。期待大家的到来,我在贵州等着你们!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素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美誉的贵州旅游!我是此次活动的导游,大家叫我导就可以了。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正是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即将开始的行程。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的千年古城——镇远。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
说到镇远,我很自豪的向大家介绍和她有关的五张耀眼“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早在2280多年前,汉高祖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可见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大家可以看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名片是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舞阳河的美就美在它原始的自然生态和高峡平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并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因此,镇远又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第三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
各位朋友,大家请看,这组依山而立、贴壁凌空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龙洞。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不少专家赞誉她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第四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
和平村原为抗日战争时期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当时,这样的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更显得弥足珍贵。
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在这里,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积极从事反战宣传。和平村从此名扬海内外。80年代,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等先后三次重访故地。他们一进入镇远,就屈膝跪地,顶礼膜拜。他们满怀深情说镇远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第五张名片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名片。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这里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素有“传统文化迷宫”美名。这里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公里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报京。这个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可谓世外桃源,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好了,朋友们,镇远古城是一部厚厚的书,要说的还有很多。她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古韵悠悠。相信您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水边古城。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九
过去,镇远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在古城中还保留着9条古巷道,这里叫冲子口巷,宋元时期因镇远设州、建府成为古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逐步被人们开发出来。由这里开始,我们将随处看见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筑和许多深宅大院,以及著名的“歪门斜(邪)道”和迷宫般的巷道网络。来到这里会有人问,为什么巷道名称叫冲子口?问得很好,相传很久以前,有个渔民的儿子,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渔民捡得后,取名水生并精心把他抚养成人。后来,水生长大成人,考取进士当了大官。他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抚育之恩,不仅为他们养老送终,还出钱修建码头和巷道,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养父母。所以,人们就取名为“冲子口”。
谭钧培老宅。
这个四合院曾经一度叫“两湖小学”,原是两湖会馆的子弟读书的地方。然而,在此之前呢,这个四合院早年是一个姓谭的人家修建起来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些石刻,很有寓意。从下面看,这像茶几的是宝鼎,意为四平八稳,上面的花瓶代表平安,瓶上莲花盛开,瓶中插着三种兵器,寓意连升三级,最上面是蝙蝠,蝠、福谐音相通,意思是有福气。整个造型,代表荣华富贵。这种石刻,在黔东地区的古民居中找不出第二处。后来,谭家果真出了一个大官名叫谭均培,曾任翰林编修,乡试同考官,江西道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漕运总督、江苏织造,巴西国换约大臣,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等职。谭钧培很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赏识,除赐一品冠服进京陛见外,还下诏赐宅。在今天的大菜园修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光绪皇帝为其亲笔题写“中丞第”三字匾额。于是举家迁往新居,才将老宅卖给两湖会馆。后来到云南任巡抚兼云贵总督,为官清廉死于任上。除此而外,谭钧培一家还有“一门三翰林”的美誉,即他与儿子、侄儿三人都进过翰林院。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系明代建筑。位于冲子口古巷道内,占地面积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前后两个院落,相传为明初镇远蛮夷长官司长官何惠的私宅。该院背依石屏山,座北面南,大门却开设在西南角上,大门处有单檐门罩,下有青石条门框(俗称石库门),为典型的高封火墙四合院。据乾隆《镇远府志》载:“何惠,由宣慰田大雅保授任镇远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长官。洪武年间,奏请修建氵舞溪桥(即今祝圣桥),以利往来,诏从之。”由此可见,何惠奏请修建氵舞溪桥,是得到朱元璋的批准的。从而见证了镇远逝代“滇楚锁钥、湘黔咽喉”的重要战略地位。
由于当时建桥设备差,加上山洪肆虐,永乐初何惠再请修建,同样得到永乐皇帝朱棣的批准。后来,在整个大明王朝中有屡修屡圮的记录,反反复复修了200多年,几乎与明朝同呼吸、共命运。清代也反复修建过几次,直到清雍正元年(1720xx年)建成后,完好至今。清光绪二年(1876年),镇远知府汪炳璈在桥上建魁星楼,题写对联三副。其中一幅:扫净氵舞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不难看出,镇远历史上是“西南丝绸之路”,无愧“西南一大都会”之称。不管怎样说,何惠逝代镇远修氵舞溪桥的第一人,功不可没。
何氏祖先与古思州蛮酋田氏家族有极深的渊源,得到田氏的器重。何氏家族的兴衰成败,在于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其后人何济、何瑄曾担任过镇远土知州。明正统四年(1439年)改州设府,何瑄任土同知,奉旨世袭。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为镇远县,设流官后,何氏基本上没有实权了。
经历到民国时期,何氏民居曾一度改为江姓。被一个曾经当过国民党旅长,名叫江荣华的人占有。
江荣华见舒万龄的舒祥泰酱油厂生意红火,非常眼热,并且产生嫉妒心理。江荣华于1942年9月18日,在后院开办了“华阳”酱油厂。为了收买人心,拉拢社会力量,意图搞垮舒祥泰酱油厂。便在开业那天,设了十几桌海参鱼翅席,宴请当地政要、乡绅、奸商、地痞、恶霸等。在酒席上提出:“此次开猎(业),意在一翎(指舒万龄),望在座诸位多多关照。”还于门前贴出“优惠三日”的告示,以此吸引乡民。
尽管如此,江荣华始终不懂技术,不善经营,使华阳酱油厂生意萧条。他见舒祥泰酱油厂依然红红火火,产品远销贵阳、湖南洪江等地。便心生歹意,串通当局将舒万龄的两个帮手(舒的外甥)抓进师管区当壮丁。幸得亲朋好友奔走说情,舒万龄花了200块大洋方才了事。
江荣华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于1944年5月4日,勾结镇远专署稽查所诬陷舒氏以“囤积私盐,扰乱经济,破坏抗战”的罪名为由,抄没舒祥泰酱油厂岩盐7926市斤,罚款4万大洋,还将舒万龄抓进大牢。这种做法有悖常理,顿时舆论哗然。重庆当局又怕再次爆发类似“黔东事变”之类的事件,便密令镇远专员刘时范“善后其事,发还抄罚财物”。镇远当局却阳奉阴违,久拖不兑现。有知情人劝告舒万龄,不如将捐款拿来做善事,总比落入黑手强。于是,舒万龄向镇远当局提出捐款修桥之事,镇远当局迫于无奈,只好把抄没舒万龄的财物如数拿出来修桥。适逢蒋介石60大寿之期,便取名“介寿桥”。桥并没有修好,工程款就没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继续把桥修好,即现在的新大桥。
何氏民居,曾经作为镇远县中医院。现在作为民居宾馆对外开放,环境优雅,适宜文艺界人士创作、写生的栖息地。当然,各种层次的游客也可以体验一下过去的豪门大户的生活方式,在此休闲、度假。
傅家民居。
傅家民居是座很典型的四合院,院中保存得比较好,两百多年来,一直由傅家的传人居住着。
现在,我们看这阶梯和大门,这就是著名的歪门斜道了,本来,这种座北朝南的房屋,应以中轴线开设正门的。但是,在镇远像这种四合院很难看见开正门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与风水学有关。镇远的民居属于山地建筑,那么,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一带的房屋正好是位于山之南,阳刚之气很旺盛,若无阴气调和,必然有亏损。所以开大门很有讲究。地理先生根据这个原理,选择朝东南,或西南方向开大门。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不露白啦。试想,这大门敞开着,如果你只在过道上往里看,能看见什么呢?只能看见很少一部分东西吧。这种情况与北方的四合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北方的四合院中规中矩,以中轴线开设大门。但是,为了让外面的人无法窥视里面的情形,便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修上一大堵墙来遮掩,这墙叫作影壁或照壁,其原理跟开歪门是一样的。
进了大门之后,在这个不大的天井中,有两道阶梯,一道是随着廊下通往客院,一道是直进中堂。这里面不仅隐藏学问,而且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首先,我们仰头看见“良弼名家”四个金铂大字。从字意思来看,就非同等闲。良弼是良相的意思,弼有辅佐的含意,是朝中大臣才能称弼。用辅佐二字解释,则是宰相之类的大臣才能担当得起辅佐的重任的。而“名家”两字就不难理解了。那么我们看,正房是六扇精雕细刻的门窗,前面有几步阶梯,如果是没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能走廊下通往侧院客房。但如果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就可以从这里往上进客厅里面,主人只开两扇门即可。假如是极其尊贵的客人,则另当别论。六扇门就会全开,尊贵的客人由主人陪同从正中的两扇门中进入客厅,其他随行人员从两边进到客厅里。
大家可以看看这些雕花,粗看时它们仿佛是一样的。但若细看则有所变化和不同,雕花多以寓意吉祥的种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有室内摆设的家具,都是明清时期的东西。另外有一些藏品或工艺品,不仅让人能观赏,而且也可以让游客购买。别看这是个不大的天井,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个镜框的话,我们看到里面装进了什么?是不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呀?这就逝人聪明之处,不仅能通风采光,还能借景供人观赏。
由此可见,傅家的起点是很高的。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显示着傅家的兴衰史。最初,傅家由弃官经商起步,曾经风光一时,云南及湖南省都设有分号,就连云贵镖局的筹建都得经过傅家老爷定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直到晚清及明国时期,傅家连年遭到不测,才开始衰败下来,最后能保住半壁江山也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这里有一个豆腐作坊,保持着原生态工序,当地人称的“嫩豆腐,”也叫豆花。大家不妨品尝品尝。也许喝了这里的豆花,会给你带来好运。
全家大院。
全家大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位于复兴巷著名的三十二僜坎上部。每当人们一走进巷道中的平地,首先就看见充满沧桑的石库门门楣上的“西台世系”四个大字,它默默地诉说着这户人家高贵的家声或名望。
所谓“西台,”在古代是一种官职,指中书省,是专门负责发布皇帝诏令的地方。
话得从唐朝初期说起,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0xx年),李世民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不久。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人名叫上官仪,凭着才学顺利考中进士。由于他的文章写得好,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很快成为唐朝宫廷的侍臣。他先后分别担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并参与编修《晋书》。上官仪的宫廷诗写得很好,时人称为“上官体”。在唐高宗时期,提任秘书少监,西台侍郎,最后成为分管东西台的宰相。因建议唐高宗李治废除皇后武则天,武则天知道后便怀恨在心。当武则天专权之后,便将上官仪及其儿子上官庭芝以莫须有的罪名一同处死。
上官仪有一个孙女叫上官婉儿,14岁就成为武则天掌管文诰的女官,被后世誉为“巾帼首相。”本来,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不共戴天的灭祖杀父的仇恨,但聪明伶俐的上官婉儿看到武则天执政后,是一个英明的政治家,好皇帝,便抛弃家仇,竭尽全力辅助武则天,体现了上官婉儿的心胸是何等的高尚。从上官仪到上官婉儿,祖孙两人都是代行唐朝皇宫发布诏令的官员,又都是诗人。特别是上官仪的“上官体”,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奠定了唐诗发展、昌盛的基础。其子孙称“西台世系”,应该当之无愧。
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尽管上官婉儿极力辅佐武则天,最终还是死于非命。上官仪祖孙三代都死于武则天之手,使得显赫一时的上官家族,被迫流落他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若干年之后,上官家族的一支,于清嘉庆初期辗转来到镇远落户。他们毕竟寿宦之后,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固然头脑精明,经营有方,看中了在镇远发展的商机。在经过几年的打点拼搏,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于是,便在三牌坡一带修建了多处豪宅,这里就是其中的一处了。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百余年之后的晚清,居住在这里的兄弟两人,兄长到京城当了个四品京官,弟弟则到山西去做生意。哪知好景不长,做生意的弟弟不仅染上恶习,而且还违反朝廷的禁令。因此,牵连到做官的哥哥。兄长只好托人变卖各处全部家产,四处奔走,经过上下打点,好不容易才保全了两兄弟的性命。
至此,大院几经周转,最后为全姓购得。全家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算得上一户殷实人家。所以,在购得该院之后,不愿抹去“西台世系”的招牌,是有一定用意的。因此,得以保存下来。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最后属于全姓人家是不争的事实。
全家大院,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6栋,建筑面积约740多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其实,说是大院,若与平原、丘陵地带、或者地势开阔的大院相比较,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山区,这种房屋确实可以称得上大院的。贵州素来地瘠民贫,居住条件较差,多为茅屋、低矮木屋。像这样高墙大院的房屋,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因为,没有一定的财力、物力、势力,是无法修建这样的大院的。
西院不以中轴线开设大门,而是开在东南角上,故有“歪门斜道”之称。其大门外延墙体,细看为八字形,外大内小,取聚财之意。石库门上方有阴阳八卦图,作镇邪之用。进到前院里,有房屋两间,一作伙房,一作饭厅兼客厅接待。二进院有明次三间正房,正房前东西各有一间一楼一底厢房,古称“闺房”或者“绣楼”,明显地表露出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女孩子是不能与父母居住在正房里面的,只有男孩子才能有此殊荣。常言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尽管有的家庭让女孩子读书识字,调教得知书达理,甚至琴棋书画都能精通。但其父母灌输的就是三从四德、贞女节妇、相夫教子等等思想。
东院房屋与西院略有不同,大门也开在东南角上,一进院是一个大院坝,东墙靠门处有一楼一底厢房一间。正南墙体有一个福字,对着正堂。西墙有一圆洞门,颇具江南园林风格。正房为五开间一楼一底房屋,二进院有一小天井,后房前东西各有一楼一底厢房连通,二层形成回廊转角式楼房的格局。因此,一层正房中堂成为敞开式通道,让前后两院连成一个完美的整体。20xx年8月9日,著名相声演员牛群来到全家大院,用手摸抚着墙上的福字,还用脸贴着字道:“多么想粘一粘这里的福气啊!”只可惜他那天匆匆地来,又忙忙地离去。他很是惋惜:“没能住宿一晚,让我丢失多少灵感。有机会,一定要在这里住一住”。
全家大院,既有江南园林式的风格,又有山地建筑的特点,还有苗侗少数民族干栏式吊脚楼的特征。其老门窗木雕精细,手法娴熟,图案精美。加上新旧传奇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院落。能够让人感到新奇,产生遐想大院往事。更能让人栖息,使疲惫的心灵得以安宁、慰藉。
三十二蹬坎。
这里叫三十二蹬坎,也就是三十二级台阶。这一带在过去很有名。因为前面这个围墙是“将军第”,将军第又叫苏光欲堂,殊绪年间抗法名将苏元春的官氐。加上西薹世系和水晶祠,以及后面的傅家和杨茂兴大院,都是大户人家的所在地,三十二蹬坎不出名才怪?直到现在,你打听复兴巷在什么地方?可能有些当地人都难以回答得上。如果你问三十二蹬坎在哪里,人们就会很快给你指明方向的。
杨茂兴大院。
这里叫杨茂兴大院,是典型的山地建筑。它与傅家民居以及其他民居有所不同,它虽也是以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见长,但都是转弯抹角延至山下。共有四个院落,分客院、主院、饍房、书室兼花园四个部分。
这匾额上是“瑞洁衔环”,主院是“清白家声”,是指杨姓的家风。当然,不是所有杨姓都有这种殊荣的。它单但指杨再思的后裔,杨再思本是汉人,宋代到湘西一带做官,深得苗侗人民拥戴,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威远候、惠英侯。”湘西及贵州东部均建有“飞山庙、飞山宫、威远侯庙、英惠侯祠、威远广惠王”等等。可见杨再思是个深得人心的好官。
杨茂兴是杨再思的后人,也是一个多行善事的商人,有“杨善人”之美称。他几乎每逢荒年代,都要向灾民布施,或赠衣或赠粮,或送钱,或者施粥等。有童谣道:“早四两,晚半斤,死了自有杨茂兴”。意思是说,穷苦人只要找到他,早上给吃你四两,下午还给半斤。客死镇远的、无依无靠的穷苦人,杨茂兴就会买棺材安葬。像这种商人现在并不多,不求名,不求利的就更少了。
四方井。
在古巷道中,像这样的古泉井还有几处,如猪槽井、云泉、雷家井、陈家井等。
这口古井呈现四方形状,所以叫“四方井”,泉水是从石屏山的山体中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源,泉水水质很好,冬暖夏凉,口感也好,用这里的泉水烧水泡茶,茶色晶莹,茶味浓郁,煮饭也特别香。尽管现在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但附近一带的人家,烧水、煮饭用的水,还是来这里挑,自来水多用于洗衣洗菜等方面。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井壁凹下去这么深,知道是被什么所为吗?是自宋、|元、明、清以来,到这里担水的人很多,井壁因绳子的摩擦,长年累月的这样磨,就形成了这种现状了。原先,这井的旁边还有另一口井,与其形成姊妹井。后来,建立官衙后那口井就被官家占去了,就在墙的那一边。当时为那口井,还经常扯皮。因为人们都集中在一起,不是闲谈,就是捣衣,弄得吵吵闹闹的。官府只好用墙隔离开来,倒也清静不少。慢慢地人们也习惯只用一口井了。
大家看见井里的鱼儿没有?知道井里为什么有鱼呀?那鱼儿可有讲究啦。人们在井中养鱼,是为了防止坏人投毒。鱼儿活着,井水安全可靠。鱼儿死了,井水就不能饮用啦,必须淘洗再用。说明古人的防患意识很强啊。
邹公词。
这里是邹公词,现在作为镇远名胜古迹风貌展览的地方。原先打算用作博物馆,由于场地小,实物也不多。所以,作为风貌展览较恰当些。邹公祠是为了纪念邹泗钟而修建的,它建于光绪十七年(1892),该建筑在镇远较有特殊性,其艺术价值很高,它是典型的南北结合的建筑,它比一般的祠堂建筑高大。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改南方穿斗式的风格,配以北方抬梁的手法。所以说,它是南北结合的建筑。大家抬头往上看,在抬梁中,有精美的雕刻图案。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潮润的缘故,而北方的气候干燥,适宜彩绘。南方则便于雕刻,不但可减少许多麻烦,而且还可成为永久不改变的艺术品。邹公祠有许多图片和文字,几乎全面介绍了镇远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民俗节日。大家到这里面走了一遭,对于镇远的概貌就会有所了解。当然,每一个景点的详细内容,还是到实地去了解才行。
文庙遗址。
这里是文庙遗址,也就是孔庙了。在封建社会里,历朝历代都非常尊重孔子。因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至今都还适用,如今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由他的理论演化而来的。
镇远府文庙,据《元史·地理》载,应始建年代应在元朝。元成宗二年(1296年),曾经下令全国郡县通祀三皇庙、孔庙。这是因为,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在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许多民族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平息民族矛盾,笼络人心,以尊孔尚礼的方式,让汉族归顺朝廷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镇远在至元二十年(1283年)就已设府,必然要遵从皇帝的旨意,修文庙是必然的结果。当时修文庙是很讲究等级的,镇远作为府(郡),其规格很高,占地面积也大,按照实际面积,它比安顺文庙还大,只可惜毁于后期,只剩下这前面的宫墙了。我们看到的“礼门”、“义路”是指文武官员出进之门。礼门是文官出入之门:义路是武将出入之门,在封建社会里,是不能乱了规矩的。
大河关码头。
这里是大河关码头,是明清时期征收关税的码头。这个码头原设有厘金局,即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和税务部门合署办公的机关,不仅收税,还发放关防通牒,以便过关通行。过去,在明清时期,这里所收的税款在贵州省占前五位。
大家到这里可以看见对面的琼楼玉宇了,它就是青龙洞贴崖古建筑群。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在这里合个影,留下美好的记忆。带回去让亲朋好友们欣赏一下镇远的风光,让他们羡慕、羡慕。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们来到素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美誉的贵州旅游!孔子曾经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正是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向大家介绍我们即将开始的行程。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的千年古城——镇远。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
说到镇远,我很自豪的向大家介绍和她有关的五张耀眼“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早在2280多年前,汉高祖就在这里设置了“无阳县”。可见镇远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大家可以看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名片是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
舞阳河总面积约400公里,流经镇远境内93.7公里。舞阳河的美就美在它原始的自然生态和高峡平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并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因此,镇远又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第三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
各位朋友,大家请看,这组依山而立、贴壁凌空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龙洞。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不少专家赞誉她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是我国古建筑洞窟群落中离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园林本色的一处得天独厚、引人入胜的游览胜地。
第四张名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
和平村原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当时,这样的收容所全国只有两个,一个在西安,一个就在镇远。现在只有镇远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更显得弥足珍贵。
和平村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在这里,日本战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一部分有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积极从事反战宣传。和平村从此名扬海内外。80年代,原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工作队队长长谷川敏三等先后三次重访故地。他们一进入镇远,就屈膝跪地,顶礼膜拜。他们满怀深情说镇远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他们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千千万万的日本人——要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战!
第五张名片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名片。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这里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素有“传统文化迷宫”美名。这里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公里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报京。这个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可谓世外桃源,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好了,朋友们,镇远古城是一部厚厚的书,要说的还有很多。她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古韵悠悠。相信您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水边古城。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们是你们此次镇远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
也曾舞阳泛轻舟,青山妩媚人温柔,
照影时见风摆尾,临波又是龙抬头。
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所写的《舞阳河泛舟》,文中那世外桃源之美,令无数人为之向往,而这条河自古就是古城镇远的魂魄。它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太极古城风貌,中外游客也亲切的称它为“东方威尼斯”。
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镇远,自秦昭王三十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说到镇远的得名,这得最蒴到宋朝时期,相传这蒙古大军要攻宋,必须要从镇远经过,当时他们从甘肃过了四川占领了云南打到了贵州,到了我们贵阳以后紧逼到了镇远,很多年过去久攻不下,后来没办法只能改道,当时的朝廷就认为是镇远镇住了远来攻宋的蒙古大军,远镇一方,因此,赐名“镇远洲”。在1986年镇远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值得骄傲的是当时众多的名城当中,只有平遥、丽江和镇远没有一个专家持反对意见,全票通过。
镇远在明朝的时候屯了大量的军队,朝廷让全国各地的商人来镇远经商,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舞阳河两岸居民房达到三千六百多幢,7000多户,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批涌进镇远,我们强调着镇远的繁华就有人问了说,您能不能打个比方来告诉我镇远繁华到哪个地步?您来往这边看。这照片上的老人叫舒万龄,是湖南芷江人,他们家家境非常贫困,因为在芷江做生意做不下去了,举家迁到了镇远,在镇远租了个很小的猪圈经过改造做起了酱醋生意,发家以后听说我们新大桥修建需要资金,他出了4万银元,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还购了一架战斗机给我们国家,得到过毛主席的好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那么普通的酱醋商能发家成这样,那其他的商人就更不用说了。
镇远是以军兴商的地方,这里的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特色的包容文化。而我们现在所走进的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代表。大家会发现镇远这些座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门都开在东南或西南方,这是是财不露白并有避煞之意。这门一歪,道一斜就被称作歪门邪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封火墙,最高达10米,这封火墙的造价很高,因为用的是豆腐、糯米、泥巴、桐油、石浆、泥灰参杂而成。您想想吃的糯米往墙上敷是什么概念?镇远的古驿道特别的多,说到最重要的驿道那就是这座正逢康熙60大寿修建的祝圣桥,因为舞阳河是直达长江的,所以当时东南亚一带的比如说缅甸的、泰国的、老挝的想进入咋们中原,镇远呢就是必经的地方,所以在镇远的明史上用了四句话来概括镇远的重要性"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欲据滇楚、必占镇远",后来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桥上建了这座“魁星阁”,我们可以从柱子上的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去感受古城悠久的文化.
来到我们镇远呢,如果您想给亲朋好友带些特产回去,我建议大家带镇远著名的青酒,就像著名的影星刘青云说的喝杯青酒交个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我们镇远人民的朋友。欢迎您下次再来镇远做客!谢谢。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二
春天来了,被棉鞋绻缩了一冬的脚想去踏青,被冻僵的双手想去轻拂那一抹绿色,被寒冷冰封了一个季节的心忽然澎湃起来,按捺不住似春一样的蠢蠢欲动。
淮河岸边的这座北方小城这个时候绿色还是少了些,虽然已是三月了。
这个季节,想往南走,想跑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去,看碧绿麦浪飘移,看鲜黄油菜花的舞蹈,听风儿低吟浅唱。更想去陡峭的山坡上,体验攀升的气喘吁吁,看山花烂漫成海,看树木新发的嫩芽,看山下一望无际的绿。
我要凑近每一朵盛放的花蕊,感受粉墨江南蕴藏的温情软意,呼吸春的气息。
背起行囊,悄然而往,不知不觉,到了这座明清时期留下的江南小镇。
村口那几株百年古柳似乎是在招呼着游人,有风拂过,起舞若翩。抬头看去,眼前是一簇灿烂的紫玉兰。柳树单纯、热烈的姿态,像孩童一样笑容天真无邪,是那样的令人愉悦。枝叶在风中与桥下潺潺的溪流声一起吟唱,竟是那么的和谐,淳朴而清新的村落气息迎面扑来。
这里是春秋时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时至今日,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的古街风貌。走进古镇,追随着这条弯曲的老街仿佛回到了历史的画卷,顿然有进入另一个天地的感觉。
周庄,我来了。
立在一扇门洞前朝里观望,只见重重院落,层层门厅相连呼应,砖雕门楼,民居古风犹存,不禁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积厚流光,为那般。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宛如一幅水墨画,动如炊烟,静如古屋,栩栩如生,说不出的宁谧温馨。
流淌着清澈山泉水的小河饶屋而过,水流的声音贯穿了整条深长巷弄。流水潺潺,清澈的可望见鱼群悠然来去。漫步河边,偶尔会遇到游船在河中缓慢穿梭,流过座座拱桥,游客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悠哉悠哉,说笑弹唱,看古镇风光,听船娘吴歌小唱。
离开游船登上岸来,不忍回头再看从天而降的鱼鹰极速扑入水面。
一阵钟声唤醒了沉重的脚步,沿着白蚬江畔向全福讲寺走去,沿途看到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和白墙青瓦的院墙,年代久远斑驳的陈旧民居,有彩绘墙面逐渐剥落,暴露出本色的底蕴,那是因年月日久而形成的自然纹路,如花朵般盛开,形态各异,明显是时光凿下的痕迹,宛若烙印,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它的过去。
日落了,找间家庭旅馆住下,坐在桌旁,汤壶老酒,品着小菜,赏着窗外皎洁的月光,风送荷香,波影闪烁,微风习习,听着飘来的江南小曲渐入梦乡。
拂晓时分,寺内和尚撞钟,声音传送至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金鸡,纷纷闻声起床。
今早起来有些许毛毛雨飘来,打定主意不带雨伞,去刻意亲近如丝的春意。
路上游人并不多,石板路湿润,街市不闹,一不留神便走到了巷弄尽头,显出一簇村野人家。石板路间或青白生涩,间或油亮光滑,似乎能映照出当年江南巨富沈万三家宾朋满座的景象。
转一个弯,走过一道桥,又看见一幅小桥流水的画卷,这个镇子不大,却处处藏着意想不到的风光。
鸭子在水中悠闲的游弋,一对情侣在小舟上甜蜜相依,轻声呢喃,随水流淌,不禁让人羡慕。路边有卖特产的摊位,临水的店铺与餐馆悠闲的开着,门口摆放着功夫茶桌,品着香茶,听着着江南小调,也不见店家大声小吆的招揽生意。缘来缘去非强求,梧桐自引凤凰来,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个千年小镇的悠闲所在吧。
极喜欢这样未曾遭受损坏的古村落,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来到这里,静了心神,只为看一场从历史的长廊中沉淀下来的悠闲而美丽的风景画。
凝重,沉静,醇厚,悠远。
离开这座古镇,我会再去哪里?
人总有一种情结,热闹了想寂寞,寂寞了又盼热闹。穷怕了向往富足,有钱了却常喜欢回味过去的岁月。社会进步了,吃的、穿的、住的、行的,明明是即将步入小康,却总念叨着过去如何如何。这就叫做怀旧情结。同样,我也不能免俗。
举个例子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有的搪瓷缸,在家里一个烂箱子里一天偶然被翻了出来,上有油漆写着的语录字样,还有一顶雷锋护耳帽,至今还保存完好,它们都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都成了我们老俩口的谈话主题,成了我们的心肝宝贝。从这个意义上讲,怀旧是一种生活态度,怀旧更是一种生活经验,它能指引我们去奔往幸福的方向。
人老了,总是想念故乡,想念那个原来呆腻了的地方。总觉得陈年老醋比酒香。我的家乡秦渡镇,就是这样让我怎么也割舍不去!多少年没有回过老家,这次终于回了一趟。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古镇秦渡已成为总面积四十平方公里,四十八万人口,各级公路纵横交错,本来就十分便利的交通较前更加便捷。古城西安不断膨大的影子已倒影到沣水之畔——秦渡古镇的古城墙下。古镇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城市化了,穿的、戴的、吃的、用的,已少了许多乡下人的特点,相形之下,我倒显得“乡巴佬”了许多。然而,在我心里,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个老秦渡的印象。
秦渡镇是陕西关中名镇。离秦岭不足十公里,发源于秦岭的沣水,奔出沣峪,紧贴着镇东城墙缓缓向北流去,清澈见底,历经千年万载,淤积成平平的河滩,细砂色白质坚,形成了一片天然的广场,好几十亩地大呢,自古以来,就是得天独厚的农贸市场。每逢集日,山里的,平原的,户县的,长安的,还有来自更远处的商贾,赶集的农民,皆汇于此。横亘沣水的石板桥,西来东往的人流,显然无法承载。性急的人便涉水而过,于是形成了城里人挤人,车连车,万头攒动,声响五里,而城外,特别是北门外的沣河滩,只能用“人海”来形容。这就是千年古镇的丰姿。
秦渡是丁字街:西街、南街和北街。东面是沣水,古镇滨河而立。犹记小时候,南街多是粮食集,北街多是作坊加工业,舅家的“薛家染坊”和“薛家皮坊”都是老字号。丁字街口有万春堂和其它几家中药铺。西街直面户县,各种商铺齐全,街心一座药王楼是镇上的古老建筑。清末明初,这里设有经学专馆,坐馆授徒的先生就是我的外曾祖,我的母亲常跟随着她的爷爷在此听书和玩耍。由南街出南门,尽是江南风光:稻禾连片,荷菱飘香,莲叶田田。由西街出西门,二里长的山货市场,由山客挑夫采自秦岭车载肩挑下来,山柴、木炭、枸树皮、药材、山果、野味,应有尽有。枸树皮是造纸的唯一原料,河东岸的一个村庄家家手工造纸,供镇里商铺包装纸之用,同时也是学生们习字的廉价纸张。北门外的河滩,脚下是洁净而松软的砂子,风再大,也吹不起来。累了你可以随便躺卧,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按摩的舒适,尽可以脱去鞋袜随意踱步和奔跑,可绝不会有污身迷眼之虞。当然也少不了衣不遮体的叫花子,头上开刀溅血旨在吓人施舍的行乞者,还有卖唱的、耍把戏的,随处可见。这里,平常的集日是猪市骡马市,每年腊月就是“肉林”,一家连着一家的肉架子,挂满河滩,任人挑捡,尽管一家多是买五六斤一吊子,但也十分热闹。浓烈的年味在这里高度浓缩。年集最为壮观,城里城外人挤人,由于逆向行进,没有秩序,要想挤到集中心或是由集中心挤出城外,二三里的街道,没有一个钟头两个钟头是绝对走不完的。
米面凉皮儿,是秦渡镇的着名小吃。把白米研磨成粉,又经密罗过筛,蒸成凉皮儿,鲜红荃香的油泼辣子储放在精制的罐子里,摊主夹一撮凉皮儿往辣罐中一蘸,挑到盘中拌均,递到顾客手中,低矮的长凳四周围定,客人们坐下边吃边聊,可口的香、辣、筋、绵,吃一次会记忆一辈子。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知名的陕西小吃。据我所知,克拉玛依也有一家秦渡薛家凉皮店,生意尚可。不过呢,我曾怀着认祖归宗的心理去一打听,店主并不姓薛,也不是秦渡人。由此可见秦渡凉皮的影响力之大了。
秦渡镇是农历双日集,单日是背集。逢集和背集是两行截然不同的抒情诗。逢集,热闹非凡,背集,难得的寂静。时至今日,背集还原封不动地保持着苍老的原貌:正街很少有人光顾,背街更是很少能碰见人。这时,最好的风景是在城外。城外最好的去处是沣水两岸。你可一个人或结伴在柳岸徜徉,可在水里洗脚,可在河滩沙浴,可在杨柳岸、榆桑林里憩息。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着面前旖旎的风光和眼下清澈的流水,那是最能勾魂摄魄的时刻。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次,在一棵高大的桑树下,我认识了一位采桑丽姝,她叫秦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着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篇极富情趣的《陌上桑》,一个行人见了驻足,挑夫见了卸担,少年见了摘下帽子呆站在路旁观看的村姑。就在这个时节,她从书里走进我的心里。是呀,自古道:“沣河两岸好苇子,秦渡街里好女子。”我想象着“喜蚕桑”的秦氏姑娘,在春光明媚的时节,拎着筐子,一身素裹,款款走来,采摘着我眼前的桑叶,那么青春靓丽楚楚动人。我甚至越想越远,就在那月色朦胧的夜晚,比我大一岁的漂亮的表姐,就在这桑树下,正在观赏月色。春风吹拂着她的秀发,月光照耀着她的倩影,她会不会就是罗敷再世?而今,那些我想象的人,现在哪里呢?我想念他们。眼前,只有北门还在这,药王楼在那,许多古迹已经坍塌,长满了杂草,留下了个烂底滩。让我去穿越时空,坐在家里,幻想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事。
伴随着老祖宗的离世,“薛家染坊”只剩下一句称谓,跟着老舅的死去,“薛家皮坊”连一把割皮弯刀都没留下。清晨,我走过绝对不超过五间的舅家的老房子,这屋顶还是古老的青瓦,由于雨量充沛,瓦沟里长满青苔和一种叫“蛇床”的葱绿植物,但并不阻挡流水,还在这瘠薄的瓦缝里生长。听说,这是先母当姑娘时的老屋,还有周边一院房子,这就是先母常说的“七十口人,一个锅里搅勺把”的舅家,也基本上是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了。但在解放前,乱世沧桑,早就崩溃了,败落了,里边的人他们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
走进几家亲缘较近的舅家本门,我锐敏地发现,古镇的民风十分淳朴,古老而圮废的秦渡老城墙,包围得他们像是与世隔绝一样,不管外边世界发生着多大变化,生活水平多么提高,谈话的内容还是谁家儿子取媳妇了,谁家女儿出嫁了,谁家生了个女娃或是男孩。邻里们吃饭端个老碗,一顿饭功夫就逛完好几家,然后又带回诸如上述的新闻。他们有时也吵个小架,但一会儿就好了。
今日是背集,我太想吃秦渡凉皮了。可是走了三条街才碰到一家摊子。吃了一碗之后,抬头看天,已是傍晚。步出北门,夕阳金色的光,洒在连着沣河两岸的新建成的钢筋水泥桥上,当年的石板桥已无踪可寻。水波晃晃悠悠,浮光跃金,偶而还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似乎也被这光芒所吸引,用嘴亲吻着水面。我喜欢像少年时那样,坐在柳拂苇影的沣河堤上,看着眼着这一幕幕美景,心旷神怡,如归仙境,这就是我此时的心境。这是一种宁静,一种忘我,我多么想成为一尊雕像,一辈子在这里厮守。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行多山方知山之美妙,涉多水焉知水之灵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喜欢上了水,或许是江南的烟雨,总是在多烦扰的光阴里,慢慢的腐蚀着人的心理,朦朦胧胧的像是烟纱,看不见天空的蓝艳,触不到远方的楼台屋檐,惹得人的心总是沉沉的,就像身上压着千斤重一样的表情凝重,或许江南适合忧愁,又是半倚楼台望江愁。之余江南凤凰古镇的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沱江的水是灵动的。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喜欢水,就像喜欢美丽的女子一样,江南是藏在深闺里结着愁怨,像着丁香一样的大家闺秀,而凤凰就像是水灵灵的潇湘楚女,温柔着的灵动像极了在水边汲水女子的一颦一笑。沱江的水啊!真清!总是不经意间照亮水边漫步女子的装束,硬是惹得人儿羞答答的不敢低着头看江面。沱江的水啊!真美!总是在你快要入眠的空当里,悄悄地敲打着河床里的石子,飞升一样的溜走,进入你的窗檐,悠扬的曲子修饰着夜的美妙,装饰着你的梦。潺潺的流水声,听得人儿不满足小住几日的逃离,干脆搭间茅草屋,听流水声,望江水远远地流逝,度过此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逃离烦忧最好的方式就是出行,远游,寻寻觅觅着,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再有喧扰,将烦忧擦拭得干干净净,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崭新的绘画。只是静静的缘着江,聆听自己脉搏的跳动,想什么都是多余的,就让潺潺的流水替你细细的诉说得了。凤凰古镇就像那幽幽的乡愁,在眼眸第一眼碰触到的时候,就惹得人儿那样令人不知所措的眼眶红润。徜徉在沱江的碧波里,最喜欢姿势就是仰望了,闭着眼,任由心潮里波浪滔天,肺腑塞满着淤积的言语,找不到倾泻的角度,深深地了望,默默的凝注,或许也只有这样才最适合这个时候的境亦。
《边城》闯入了谁的世界,谁的世界就填充着感动,兴奋之余又是那样淡淡的失落,不会太浓烈,就是久久的勾住人的心魂儿,然后是一辈子的愿望。故事里淡淡的情感,略蘸了些豆花的香味,使人总是夜夜梦在山之脚、水之畔,对着江水弄梳洗的那个时候心生寂寥,连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故事。
凤凰古镇像极了镶嵌在山水间的一粒明珠,在山光斑斓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连同诗人那优美的文字一起潜入你的梦里。在这里,你试着像诗人一样的漫游在这诗情画意的风景里,抽个空闲,写下你的文字,也许那是世间最美的情书。可以寄去远方,可以流在时光的记忆里,或许读着、读着,你就流泪了,也许看着、看着,你就笑了。
水,源于两岸的青山,边城的故事里,碎碎的芬芳沁透着诗人的心,总不免让人的想念也处理得如水一样湿湿的,不似五粮液般的浓烈,正好赶得上小烧酒的温纯。
撑着乌篷船,顺着沱江水游荡,看看像植入水中一样的吊脚楼,鳞次栉比,悬江而立,木板为壁,木柱为架,木头经过岁月洗礼,发出油光锃亮的乌黑色。檐角半遮着、半显露着,栏杆和门窗都雕着精美的花纹。总也使你专注下来,忘却故乡人,遐思的纷飞总是让你误以为把整个江南搬到了这里一样让人缭绕盘桓。船桨拍打着水,晕开来的刹那,像幸福的花儿在水底遥遥的倾诉。
乐山,也乐水!在这里,使自己真正的做一回智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漂着的流动像极了你那漂泊的光阴啊,在日子里品尝个够,味儿荡气回肠。
清晨,沱江就像婉约的水粉画,春雾如烟,柳丝低垂,微风荡过,吹得心儿也醉了。江水清透,海藻张牙舞爪着绕,鱼儿游动着欢,鹅卵石静静地躺着如同古镇潺潺流逝着的历史尘埃一样的深沉。如果正好碰着个太阳刚刚洒在水面上的时候,波光倒映着两岸的山,江边的城,还有那刚刚消逝的夜色余温。
流连在昔日的古建筑里,在临江的一侧寻一家客栈、小住上一阵子,在夜色刚刚昏暗的时候,花上半天的功夫,在酒吧靠窗户的角落里,听着歌者慢慢倾尽关于光阴的故事,无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随风飘动,趴在窗檐、探出头,悠闲地欣赏着这夜色。午后,阳光大大方方洒在江上,江水就像镀了一层薄金,温柔地流动着,将这里的故事,这里的美丽,这里的富有揉碎在水波的泠泠声响里,只等着汲水的姑娘微笑。
比起夜晚灯光璀璨的热闹,早晨的幽静那是另一幅美丽,当然如果你偷个赖,晚起了一会儿,你是绝对也找不着那画境里的缠绵。登高山看旭日冉冉升起,那是一种空旷的豁达;临大海而观红日的缓缓高升,那是一种欣罔的冲动;而站在凤凰古镇的城墙上看着太阳偷跑出来,那羞涩的景致合着这泠泠作响的流水声又是一番风味,直教人日日早起,不肯移步。太阳也像带了刺的玫瑰,在山谷的夹缝里开着绚烂的芬芳。
偶尔在古镇的街道漫步,找一个临江的餐馆,让阿婆阿爸给你炒一盘辣干巴,点半打啤酒,就着血巴鸭,使时光慢下来,在阿婆絮絮叨叨的重复里过完一天,也真的不是很坏的事情。
若是正好赶上下雨的日子,雨不是很大,蒙蒙细雨,你也不要担心这雨耽搁你的旅程。雨中的古镇烟雨带珠梨花泪,不似江南的烟雨那样的多愁,不似大理的雨那样清透,也不像丽江的雨那样的娇惯。就是那样的小巧玲珑,不忍伤害的心都狠不下心来了。如果你正好在风雨桥的房檐下,那赏雨的心情美妙之处自然就和放茶具的心情一样的不舍。
赏够了风景,看够了沱江上来来往往的乌篷船,待热了的客栈秋千座,离开就变成一件恼人的事儿了。不信,看文字的你,不妨来这里小住几日。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标语,“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10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三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在这20__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形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古城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屯兵2.8万人,有四宫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这里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脚踏两百多年前的青石板路,眼观明清时期修建的卫城垣,手轻抚过巷道两旁高高的封火墙,去寻找清代商贾留下来的古民居,有如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接着带您走进全国爱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和平村”旧址,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自1938年12月迁至镇远,在镇远的时间长达6年之久,曾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由前院和后院组成,大家请看前院两侧的两栋单坡层檐砖木结构平房为哨兵室、米库等。办公楼一楼一底,设有办公室、会客室、职员室和反战同盟训练班、研究班、新生班、女俘宿舍等,办公楼后面是大礼堂;后院设有病房、厨房、医务室、食堂、岗楼、哨所等建筑物。这里是一个改造思想,学习进步理论“让罪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让歹徒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地方。
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早期革命党人周达文故居,周达文同志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共产国际工作,被誉为“中国的马列主义理论家”1937年7月,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时年35岁。
朋友们,下面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石屏山风景区,领略古城的魅力。大家请随我一同攀登我们的苗岭长城——府城垣,府城垣全长3公里,高5米,宽2.8米,城墙全是青石细凿砌筑,用糯米凝结石灰砂浆而成。经过6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自今仍屹立于古城,在府城垣上眺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被称为”远离大海的妈祖庙”的天后宫和四宫殿。
漫步舞阳河岸,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静静的流淌,两座大石拱桥犹如两条纽带横架河上。现在,位于我们面前的就是祝圣桥和魁星阁,七孔半圆桥墩在碧绿平静的舞阳河水的倒映下宛然形成了一个个自然圆,我们不能不赞叹这天塑人造的完美结合,《祝圣桥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更让人去寻觅古城的悠久厚重的历史。走过祝圣桥,我们眼前的就是全国著名的建筑群——青龙洞。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东端,是贵州境内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群落。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入黔第一洞天”,这是刻于青龙洞内的一句题辞。青龙洞建筑群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等九处景观组成,现留下来的有山门、正乙宫、吕祖殿、观音殿、斗姥宫、玉皇殿等7栋单体建筑。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是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的巧妙结合并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遗址于一山,错杂而不乱,有层次而又各自独立,是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山西悬空寺、甘肃麦积山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建筑”。
傍晚天黑时分,灯火点燃了整个古城,色彩缤纷的古城变得更具魅力。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平静的舞阳河水波光粼粼,河面上倒映着的房屋垂柳变得异常美丽动人,镇远古城仿佛成了天上人间。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的镇远古城之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此次之行,能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谢谢大家。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四
(一)。
轻岚疏雨小风斜,短棹石桥挽浪花。
鸥鹭翩翩穿碧树,峰峦袅袅近人家。
飞檐流韵墨如黛,曲水涵清影似纱。
柳巷依稀羁客梦,因缘乘醉枕烟霞。
(二)。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盘陟崩石来无端,山前突兀复有山。
肩舆十步九扶掖,不尓倾蹶肤难完。
传闻雨后更险绝,时有奔泉掣山裂。
此行幸值晴明来,峻坂驰驱九已折。
不敢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
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
——林则徐《镇远道中》。
(三)。
驾车西上自由行,高速何须翻雪峰。
古镇桥头人入画,舞阳河畔雀开屏。
两岸楼台流彩溢,一江灯火照天明。
千年府卫沧桑在,神韵迷人是古风。
(四)。
一湾碧水飞长空,古镇桥头万岭同。
九曲回廊垂细柳,舞阳画舸戏东风。
林峰吐雾星天外,城阁含晖隐约中。
念我家乡多少日,春秋美景露真容。
(五)。
荆蛮要塞锁西东,重镇明清势正雄。
仰首滇黔云蔼蔼,遥看湘楚雾蒙蒙。
舞阳碧水穿城郭,石岭青屏抱邑空。
夜泊河桥沽老酒,更深寂寂听孤鸿。
(六)。
大田溪洞秀,舞阳河水思。
北南两岸望,远眺太极奇。
固若金汤里,屏山卫城池。
五溪荆蛮聚,百越先人基。
欲据滇楚地,必占镇远之。
千载沧桑变,古韵依旧持。
(七)。
岭秀风轻共泛游,云泉雨瀑碧悠悠。
环山旖旎禅台静,曲水蜿蜒古洞幽。
巷陌沧桑皆入画,城垣远邃正凝眸。
舞阳河岸迷人韵,暖霁清流醉叶舟。
(八)。
为有娘兄梦里牵,欣从遂愿六十年。
心关伯舅裁缝铺,影摄舞阳夕照轩。
碧浪和风桥榭旧,重檐故事小窗悬。
归来未解思亲绪,幸有一程已叩安。
(九)。
一把泛光口琴,掉入河心。
怀揣一把清风,我去了他乡。
归来,石上爬满青苔,乡愁漫道。
鼻翼凉凉,滴水潜行。
百色野露,闪烁不语。琵琶声幽。
水帘隔世,低眉素女,渐行渐远。
河风再起,万鸟朝贺频传,明珠撒散。
蹦跳脆响,原有硕大孔雀东处飞来。
傲视群芳欣然开屏,天地嘘唏瞠目。
卧佛在上,醉眼已渺迷,冥冥可入净。
落叶恍如雨,群花于身后自坠。
忽有数尾黑脊之鱼,将扁舟引入龙王峡深处。
山峥嵘,一线天洞开两岸混沌。
天火袭过,赤壁烈火征兆早万年。
夕阳,骤然破雾而出。
红了船舷同行一行白鹭。
碎了归心,染了归程……。
(十)。
制酥妹子,你木棰砸碎了啥?
米粉大哥,你开心伤心粉卖给了谁?
木雕师傅,你刻刀刻活了啥?
酿酒老爹,你米酒醉倒谁了?
画画假小子,你素描勾了啥?
酒楼老厨子,你酸汤留住了谁?
啥是啥噢,谁为谁噢?!
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日有月。
看石板看脚板看热闹看你看我。
看来看去看腰杆,立个最好,讨大吉!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五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湘黔咽喉,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来参观游览。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我们镇远的四张金名片?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20年,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320年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六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湘黔咽喉,太极古镇”镇远古城来参观游览。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千百年来,她以山川奇秀、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而闻名遐迩。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我们镇远的四张金名片?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第一张金名片就是“文化之州”。镇远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县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公元前220年,汉高祖刘邦就在这里设立了元阳县。直到宋代年间,取“威震四方”的寓意,将这里称为镇远。请大家看车窗外,碧绿如带的舞阳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倒“s”型,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古城风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镇远称为“太极古镇”。
第二张金名片是“生态之州”。镇远县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为黔东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地区。镇远县的森林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8%。野生植物非常丰富,含有国家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比如说南方红豆杉、银杏等。
第三张金名片为“美酒之州”。整个贵州目前一共有两大酒谷,我们镇远的舞阳河青溪镇就是其中之一。镇远现在最有名的酒当数花酒,它不添加任何东西,是用鲜花酿造出的一种美酒。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郁的鲜花芳香,又有甘醇的白酒气息,这种酒无色、清澈、透明。目前贵州花酒酒业有限公司可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可食用纯鲜花酿造白酒的企业,它的鲜花酿酒工艺是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苗族祖传下来的,到现在已有近三百多年年的历史了。
这最后的一张金名片就是浓郁的民族风情。目前在镇远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到现在这里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和端午龙舟节等,都是世代相传的万人盛会。在县城南39千米处,还有一个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侗寨一~报京。这是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是贵州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村寨,也是人们体验古朴民族风情的最佳选择。接下里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步人镇远去感受一下这里特有的古镇风情吧!
镇远古镇游后体会篇十七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镇远古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古镇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0__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__年)设县至今,已有2220__年的历史。在20__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镇远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镇远名特产甚多。天印绿茶、陈年道菜、青酒及民族刺绣品驰名遐迩。
如今镇远的交通已十分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境而过。古镇新城,不仅是黔东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同时也是黔东南旅游交通枢纽。在它周围,著名景点密步:西有施秉县和云台山、黄平县和飞云崖,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下可观赏侗寨鼓楼、花桥、北上东行可游览湖南张家界......昔日林则徐所述的“望之若无城”,早已成历史掌故,镇远名扬八方,才更显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