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四群教育调研报告(通用19篇)
报告的写作,需要我们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在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希望这些报告范文对你的报告写作有所启发,并提供有用的参考。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一
徐飞为增进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活动。“四群教育”活动是云南新一届省委结合本省实际,针对当前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就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举措、新形式、新尝试。按照省委、监狱党委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四群”教育专题讲座,深刻领会了“四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关系事业成败。
如何正确的做好群众工作,不脱离群众,要把“四群”工作开展好,面临许多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监狱干警,我将觉得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是走进群众中去,明确工作目标,夯实工作基础。只有真正的了解了群众所需要的,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只有真正的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也只有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踏实做事。监狱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利益同样无小事。我们作为一线干警,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他们最切身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多倾听、多观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在严守各项纪律的情况下,认真为其办事,用心待之,以情感之,唤起他们弃恶从善的念头,把日常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服刑人员尽快成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重新成为遵纪守法有益于社会的一员。
三是做好宣传工作,力求取得实效。我们每一个干部都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的工作就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生机盎然。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二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三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状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
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必须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潜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透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状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状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二)、推荐林业、农业部门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推荐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用心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忙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能够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的相关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市委和市农业局党委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相关安排,我为了做好四群联系工作,采取结。
对联。
户、建卡经常联户等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深入联系户家中开展了调查研究,摸清了联系户的基本情况。
本人联系户在玉龙县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联系农户2户,属于该村发展情况中等偏下的农户。我联系的两户群众基本情况为:和集仁,家住拉市乡吉余村委会前村二组,出生于1941年9月,家庭人口4人,其中包括妻子、儿子、儿媳,均在家中务农。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家中看种植玉米3亩,粮食产量1000公斤,年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家中有雪桃、苹果共计7亩,但多数果树尚未挂果。种植其它经济作物1.2亩,有600元左右的收入。家中养有牛1头,猪3头,鸡15只。家中有耕地7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玉米、水果为主。家有房屋9彰,面积180平米,全为瓦房。交通条件较好,已经通水、通电、通路,也通闭路电视。该户认为目前的发展政策较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基层干部作用较好,没有社会治安、重地拆迁、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但认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用物资成本过大,生产压力大。杨学军户,1968年出生,家庭人口人,分别是老父亲、妻子、一子一女,女儿尚读书。家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年种植玉米5亩,粮食产量2500公斤,年均收入3000元左右。有耕地12亩,多用于种植粮食和水平。其中有经济林果雪桃和苹果7亩,但多数未挂果。养有牛1头,猪32头,鸡8只。家中有户9间,180平米,为土瓦户,已经做到三通。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总收入15000元。该户家庭认为当前政策较好,主要问题是生产发展比较困难,增收渠道较少,农产品成本压力较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较为困难。
从这两家的基本情况看,当年拉市乡这样交通便利、离城较近的农村,主要的问题依然是生产发展不足。从群众的口中可以听到:一是现在党的政策好,农业税全部取消,平时也没有什么农民负担,而且还有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给广大群众增加了致富的信心的动力;二是目前对于农村的投入相对前些年有所增大,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的总体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三是基层干部作风有所转变,对于带领群众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我驻村入户,对于联系户生产生活状态予以亲身体验后,我感觉:一是近年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已经见到了实效,农村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二是当前的政策符合发展要求,应当继续施行并完善。但是,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群众的生产发展,即产业支撑问题。拉市这样的坝区,众多农户的经济来源十分单一,构也很简单,给群众增收致富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要改变这种面貌,必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为他们寻找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支持发展,并引导和支持他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高产高效作物,同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
返回目录。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返回目录。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镇雄县“四群”教育办公室要求,结合“四群”教育。
心得体会。
和个人的一点点感悟。对自己在这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省委秦光荣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带领人民走向富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
在“四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自己认为从基层上来的,群众工作做得很多了,自认为很了解群众的疾苦,放松了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二是没有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的认识问题、实践问题、实现问题、方法问题;三是没有实现好干部认识有新深化,形象有新提升,关系有新改进的要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是思想观念上,也有工作方法上的,通过开展“三深入”活动,增进了我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定按县委的要求,通过“四群”工作和“三深入”活动,改变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1.根据县委的要求,抽出时间到村,到农户家蹲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
2.我们作为法律服务的部门,更要下去后广大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进一步了解发展上需要什么帮助,给予什么支持。
通过“四群”工作的开展,不是说什么事都能解决,这是对我们贴近群众的要求,我想我们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和为群众办事的责任是一定能把事做好的。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六
西海村民小组位于鸡足山镇西南面,全村总人口人,大部分人口都是在家务农人。全村总耕地面积亩,全村经济年总收入元,人均经济年收入1.5万元左右(指毛收入)。
鸡足山镇到该村民小组为有一段水泥路面,有一段是弹石路,但不是很好,交通基本方便。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但由于连续干旱现已造成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很多。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状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6户,共有人26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1.5万元左右,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干旱带来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等都存在必须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西海是田多,旱地少,雨水好它的收成也不好,此刻由于干旱就连生活用水此刻都成了问题。所以收成也不好,此刻最大的问题是缺水。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理解新技术,甘愿受穷。
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推荐。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思考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推荐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忙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忙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此刻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理解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民情实际,在继续保民生的基础上,把握好机遇争取项目作为支撑,统筹发展和相关民生工作,实现我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七
四群教育也就是群众观点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利益教育、群众工作教育。本文将介绍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八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九
按照“四群”工作要求,西翥“四群”工作队深入社区及农户家中开展座谈、民情恳谈,为西翥的发展听民意,汇民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于2011年5月28日挂牌成立。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位于昆明市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区16公里。辖区总面积270.79平方公里。东与嵩明、盘龙区相接,南接普吉街道办事处,西北与富民县交接,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1670—2527m之间,相对高差为857m,属高原地貌特征,立体气候明显。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年平均日照数为2200小时左右,霜期为147天左右。
六、瓦恭两个社区居委会位于富民县境内,俗称飞地。辖区总人口36228人,民族以白族、汉族为主,另有苗、彝等少数民族,其中白族8225人,占总人口的22.7%,主要集中在大村、东村、陡坡、龙庆。苗族1577人,彝族534人。
(一)型水库5个,小。
(二)型水库10个,大小坝塘113个,总库容为1660万方。
二、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将按“1335”的发展思路,打造轿子雪山旅游专线沿线产业带,围绕中、东、西三条轴线,打造沙朗、厂口、桃园三个城镇中心,规划沙朗国际商务会议、度假休闲组团,桃园高科技产业组团,落水洞康体休闲和高品质居住组团,厂口新能源材料组团和厂口、陡坡(龙庆)现代观光农业组团等五大组团。重点发展高端休闲旅游度假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新材料研发应用产业、现代都市型农业。
三、存在困难。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第一,农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抵御灾害,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现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还是六七十年代时建的,由于各级财政紧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水利建设上,而对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镇级财政更是无力负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作用大大减弱,对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原有的设施老化破旧,功能衰退,新的设施又跟不上需要,抗旱防涝的能力还较弱,遇到自然灾害较重的年份就只能靠天吃饭。
第二,农业效益的增长潜力有限,农民增收的途径较窄。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的价格却始终在低价位上徘徊,而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水电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却不断攀升,两相抵消,增收幅度不明显,谷贱伤农的情形还时有发生。区域内—、二、三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农业所占的比例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只能选择进城打工,但限于目前的各种机制和体制问题,农民工的待遇和其付出的劳动还不成正比,各种保障全无,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第三,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虽然近几年各乡镇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的不足,致使其基础相当薄弱,农村中小学校舍、医院、卫生室还有危房存在,教育教学设施和卫生医疗器械还需进一步更新和改善,师资力量和卫生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亟需提高。农村的文化体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还比较落后等等。
因此,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破解当前“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深得广大农民朋友的拥护。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靠各级党政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全民参与,持之以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促进西翥跨越发展。制约西翥的瓶颈是薄弱的基础,破题的关键在发展。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实现招大商、抓项目。
1、大力开展项目招商。要更加突出地把重大项目引进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抓手,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文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优势产业等主导产业,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能够直接带来税收、增加就业、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的重大特大实体项目上。要拓展招商思维,探索开展园中园招商和产业配套招商,全力挖掘招商引资新的突破点。今年,要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园、石盆寺产业园等项目的落实工作,同时继续引进苗木业、养殖业等农业项目。要主动对接市区招商分局,充分利用好协会、商会等载体和平台,拓展深化人脉资源和招商网络,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力争新突破。
2、着力抓好规划建设工作。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要求,主动把实验区发展放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审视,积极与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及相关专项规划。着力抓好实验区规划与功能、开发与保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实验区与五华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不断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及产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之间的衔接。切实做到“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综合规划,有序建设,精心规划,科学建设”。
3、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强。
三、优。
二、三产业拓展和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新农业模式。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人才资源等优势,加大绿色产业的研发、加工、物流等方面的发展力度,带动山地经济发展。三是推进新型产业、新型服务业。加快推进桃园、厂口片区的园区建设。结合当地实际,以新型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等产业聚集为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项目能够落地,使片区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以推进园区建设。
4、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全域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快桃园旅游生态新城居民集中居住示范点项目建设。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的的要求,全力推动桃园旅游生态新城市级全域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内完成示范点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一期188亩建设工作,并同步启动二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推进中坚持以集中居住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三重三臵换”、“三区”联动,努力实现土地占补和建设资金两个平衡,加大“城增村减”用地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实体化管理模式,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全力打造最具典型性和特色的试点。从而带动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切合西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能够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5、推进山地城镇化试点建设。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被列为省、市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型城镇试点,我们严格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验区分区规划,切实抓好坝区农田保护工作,坚持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谋划“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城乡统筹格局。为保证试点建设的顺利推进,将结合实验区实际制定《西翥山地城镇试点实施方案》,采取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统筹考虑,有计划分步实施试点建设。项目推进中坚持统筹保护与建设,建立健全集约节约用地机制,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科学发展,使实验区山地城镇化试点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西翥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6、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方向,不断提升精品农业发展水平。开发特色产业,积极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引导各类产业资本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都市农业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以国家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开发和推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加工技术。加大示范带动项目的的建设力度,增强都市农业的观光性和体验性,提高其对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7、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新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建立健全覆盖实验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巩固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发挥不同社区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型社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处臵能力。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面做到“五个提升”,促进西翥跨越发展。
1、提升思想境界,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形势变化了,环境变化了,如果再固守传统思维,用旧思想指导工作,必将被淘汰。省市党代会确立了昆明新的发展蓝图,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放在新昆明的环境下,进行规划、考量和实践。各项工作要站得高、看得远、想的全、做的实。要与时俱进,主动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新政策上来,在新的条件下,寻找到西翥发展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思路清晰,才能不走弯路,才不会耽误西翥、五华的跨越发展和争先进位。这需要我们有大局意识,需要时刻注意掌握大政方针,需要具备针对宏观形势提出应对措施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因此,坚定信念,转变思想,提升境界,落实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精神,就是目前我们最为紧迫的一件大事。
2、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以“四群教育”工作为统领,按照“一心一意为民、一丝不苟干事、一尘不染从政”要求,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一是加强“四群教育”工作力度。利用5年时间,紧紧围绕“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建和谐、强组织”五项任务,把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作为“四群”教育工作落脚点,认真组织“四群”教育工作队,严格工作要求,严肃驻村纪律。深入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通过民情走访、结对联户、驻村帮扶,切实为西翥的百姓办实事、好事。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在各级班子中着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改革思路新、团结协作好、领导水平高、工作业绩佳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力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六是加强党建工作考核。继续把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业绩考核体系,层层制定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实现党建目标责任制全覆盖。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西翥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提升西翥和谐幸福度,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没有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发展就没有根基。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实现“两突破一确保”的根本保障,我们要从增收和保障两方面强化民生工作。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要推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保持新农合的健康平稳运行,确保全覆盖。要加大争取上级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要确保在西翥地区建设两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要切实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帮助农村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服务。
4、提升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宜居西翥。以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宜居城市为目标,倾力打造西翥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布局精巧、特色彰显的生态城市基础框架。要持续推进“四创两争”和森林西翥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要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确保“封山育林”期的平稳过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整洁有序,有利生产生活、农民满意实惠的原则,以卫生村、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带动道路沿线村庄绿化,通过抓点带面,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
5、提升社会治理和谐化,不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化党务、政务、居务公开,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二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有效防止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健全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防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
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工作委员会。
2012年4月5日。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状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状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
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透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
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状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构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职责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干部透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资料、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86.
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用心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
对贴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
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一
“四群教育”是指在各级干部中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教育活动。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永久坚持群众路线,坚决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做实群众工作。自我校开展“四群”教育以来,认真按照校园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深入学生中,倾听学生呼声,帮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认真作好民情调研。
(一)、深入半工半读学生中调研状况。
根据校园“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的民情联系对象是邓娟、刘依婷、李茂彩、辛传娟、王娟五位学生,其中邓娟、李茂彩、刘依婷、辛传娟于2012年6月到与我校联办的福建省福清市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为了保证“四群教育”工作任务能及时有效地完成,我采取座谈、电话联系等多种方法及时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状况,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她们能安心学习,工作。
1、基本状况。
邓娟,女,瑶族,16岁,家有6口人,家住麻栗坡县猛硐乡铜塔村委会上戈主村民小组,学籍高二,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冠捷电子厂实习。
刘依婷,女,汉族,17见,家中共有6口人,家住麻栗坡县大坪镇韭菜坪一组,学籍高二,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捷星电子厂实习。
李茂彩,女,汉族,17岁,家里共有4口人,家住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欧村,学籍高二,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忆冠晶电子厂实习。
辛传娟,女,汉族,16岁,家里共有5口人,家住麻栗坡县下。
金厂乡大坝村委会干河村小组,于2012年6月到闽江职业技术校园半工半读,在忆冠晶电子厂实习。
2、学习状况。
校园开设的课程有文化课、专业课,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符,为上岗打基础。闽江校园的学习环境十分好,上课的老师都是十分专业的,校舍、教学设备都比较科学、合理、现代化,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能够说,在这样的校园学习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工作状况。
半工半读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因此闽江校园安排我们到福建省福清市冠捷电子厂工作。冠捷电子厂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实行每一天早晚两班制,每一天工作8小时,白班从早上8点工作到下午5点,午后有一个钟头的午饭时间;夜班从下午6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冠捷电子厂从厂房设备到工作管理都比较科学合理,每一天工作8小时,超过8小时的工作都有加班费,加班费按照平时加班付工资的1.5倍,双休日加班付工资的2倍,法定假日加班付工资的3倍,夜班享受7元每一天夜班津贴。工资待遇是底薪+全勤+绩效奖金+专业津贴+加班费=总工资,平均工资在每月2000元左右。
3、生活状况。
住宿条件好,标准的6人间,每人有书桌、衣柜、床为一体的独立空间。宿舍内设有电话、电扇等设备。各楼层设有电视间、卫生间、漱洗室、淋浴间(24小时热水)、开水间。工厂内设有乒乓球、台球、棋艺、阅览、网吧等文体娱乐设施和小食品、水果销售部等辅助生活设施,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员工餐厅为员工带给早、中、晚餐,用餐标准10元/天左右(个人支付2.8元/天),其余由公司补贴,夜班加餐免费带给。工厂有医务室为员工免费服务。
4、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透过对半工半读学生的了解,发现她们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生活环境条件都比较优越,但就是吃不习惯,因为我们云南人口味比较重,而福建的伙食比较清淡,并且海鲜味比较重。
(2)、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很累,身体受不了。
(3)、离家太远,想家,想念父母。
(4)、工作时间太多,上课时间较少,总觉得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荒废了,知识水平难以提高。
(5)、上夜班太累了,不想上夜班。
5、帮忙学生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
针对半工半读学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就应采取如下措施应对:
(1)、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明白只有付出辛苦才有收获的道理,从而安心工作。
(2)、学生们年龄较小,又没有出过远门,想家是正常的。因此推荐学生经常打电话回家,至少每周一次,并且回家与父母一齐过年。
(3)、关于学生学习时间少,工作时间多的问题,我将推荐校园与闽江职校沟通,期望闽江职校在安排半工半读学生的工作与学习时,能做到合理安排,合理分配时间。
(二)、针对在校学生的调研状况。
根据校园“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的民情联系对象除了3位半工半读学生外,还有1位在校学生,即王娟,对王娟同学的民情联系状况主要有如下一些。
1、基本状况。
王娟,女,蒙古族,16岁,此刻我校高二(16)就读,家住麻栗坡县六河乡转堡村下寨,家有6口人,留守少年,常年与外公、外婆居住。王娟热爱学习,思想较成熟,理想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好好照顾外公、外婆,报答他们的抚养之恩。
2、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王娟的家庭较特殊,她从3岁起,一向跟外公、外婆居住,因此缺乏母爱、父爱,造就了她比较古怪的性格,做事不思考后果,我行我素。
(2)、王娟有立志考大学的理想,但在学习上比较懒散,因此学习成绩一般。
3、帮忙王娟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
(1)、经常与王娟进行沟通,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她,想方设法改变她古怪的性格,能有头有尾地做好每一件事。
(2)、采取家访的形式,与王娟的外公、外婆进行沟通,让她们多在生活、学习上关心王娟,并且在教育王娟的时候要注意方法,要想办法弥补她所欠缺的母爱。
(3)、在学习上要想办法帮忙王娟,做好她的思想工作,坚定她搞好学习的信心,让她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二
(2012年6月20日)。
自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多次深入新文村调查走访,与村干部、小组长座谈、与挂钩联系户见面,了解村情民意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等情况,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现将调查研究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新文村基本情况。
新文村属雪山镇,距离乡镇府19公里,有228户农户,8898人,9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盒核桃,区域小特色经济作物有木瓜、花椒和龙胆草。全村面积有1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30米,最低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2450米。2011年人均收入4237元,位居全镇最后,没有任何小型企业,村内无任何家庭小超市。畜牧业:有30只绵羊的农户有7户,全村总共有500多只山绵羊。核桃种植面积为2680亩,茶叶种植面积为1240亩,水田旱地1013亩(其中有200亩水田在云县区域内),退耕还林213亩。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又10人,五保户6户共9人,低保106人,村内有卫生室但无村医。村内没有学校,学生在新平完小就读,就读学生85人,全部住校。家离学校最近的有10公里,最远的有24公里,学生到校步行需要3—4小时。
二、挂钩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四群”工作安排,我挂钩联系李朝学、李1朝富两户农户家庭。李朝学家共有5口人,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家里仅有两位老人领着年幼的孙子,家里的主要种植业收入是粮食、茶叶和核桃,粮食种植面积6亩,茶叶种植面积10亩,核桃种植面积10亩,家里养着2头猪、10只羊、20只鸡,家庭年收入为19,000元。李朝富家共有5口人,两口及双亲均在家务农,孩子正在读小学,粮食种植面积7亩,茶叶种植面积10亩,核桃种植面积8亩,饲养着3头猪、20只羊、15只鸡,家庭年收入24,500元。两户家庭均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水、通电视,不通宽带网络。
根据走访和调研,最让我关心也最让我揪心的是孩子的读书问题。因为集中办学等原因,村里原来的学校撤并后,孩子们都要到附近村子的新平完小就读,遥远的山路、吃饭、住宿等问题都是孩子们最具体的事。近期,我曾在电视里看过一则恢复村小办学的报道,不知这种做法合不合理,能不能解决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此外,村子里像李朝学家这种情况很普遍,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我们老师最棘手的事情,亟待着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新文村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该村的农民收入水平还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比起公路沿线的村还有一定差距。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新文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急待改善。
2新文村地势高低起伏,具有高寒山区的地理特征,有山有坝,但总体上缺乏水资源,降雨量少,加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以今年为例,干旱造成粮食等农作物栽种困难,受损较大,部分农户连生活用水也难以维继,解决缺水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此外乡村道路建设问题也很突出,许多的土路年久失修,给当地干部群众运输出行带来不便。“要致富,先修路”,交通闭塞严重阻碍了该村人民发家致富的步伐。
(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近几年,虽然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丰富,核桃、茶叶、粮食在该村都有分布,但是全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大部分群众生活并不富裕。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干部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多数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较少,缺乏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导致农民想发展却不知道怎样发展,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只能依靠种地和打工收入来维持生活。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青年读完初中就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以外出打工为主,导致劳动力严重匮乏,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收入极不固定。
(三)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中发现,虽然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多,但很多群众仍然不太了解或理解错误,一方面肯定国家政策很好,另一方面又对各级政府、村两委的执行产生怀疑,这样的群众中甚至有一小部分是党员。这就说明村两委对政策的宣传不够到3位,群众和部分党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但客观上讲该村地广人稀,加之缺乏一些宣传设备设施。在党组织建设上,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发展速度不断加大,但对党员的素质没有认真考虑,仅限于完成发展任务。虽然近几年比较重视党建工作,经费也有所保障,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来加强党员队伍的培训教育,严格按“16”字方针把好党员发展的关口。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关系事业成败民心向背。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严格按照县委“四群”教育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为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村委会要积极协助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改善水利、道路、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引导群众主动筹资筹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大的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因此,作为挂钩联系单位,要积极协调争取资金解决实际问题,协助联系村委会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有效改善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4为农村发展夯实基础。
(二)努力调优产业结构。
建议当地干部群众要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村群众继续发展植核桃、烤烟、香料烟等产业,针对近年连续干旱的实际,既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同时还要注重技术培训,尽量组织青壮年劳动力就近打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对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
(三)重视文化扶贫。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另一方面村要紧紧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联系劳动部门,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就地组织开展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向青壮年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同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典型作用,引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通过传、帮、带,带动一方群众发家致富。
(四)深入开展“四群”教育。
努力当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参谋助手,在“担民忧、解民困、助民富”上下功夫,努力为基层干部和联系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促发展帮助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和群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5办实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组干部作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穿针引线、搭建桥梁,营造和谐亲密的干群关系。
恒基方能伟业,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我党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要把开展“四群”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实现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用权为民,为民服务,把四群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快山区发展,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得到实惠,让更多的政策阳光照在山区人民心上,暖在山区人民心中,努力把安平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三
(一)。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20**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
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
教学。
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二)。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村小组一级支出费用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宝窝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也就没有正常的办公经费。为了村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上级部门应有目的的帮助扶持培养各村小组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村小组办公经费问题。
(三)。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四群教育调研报告3篇】。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篇
根据县委“四群”办要求,鹤庆县农业局局被列为县级“四群”教育4个示范点之。
一。为体现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四群”教育示范点的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县农业局对宝窝村委会四群教育工作作了进一步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窝村委会基本情况。
宝窝村委会有418家农户,1850多个农业人口,分为6个村民小组,其中下登村民小组114户,上登83户、宝窝62户、白鹿65户、段家29户、梅园65户。全年人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
经济收入以农业生产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030亩,主要经济作物烤烟种植;烤烟面积1665亩,生产烟叶4400担以上;每年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杂豆、署类等;分为大春和小春两季耕种。全年总耕种4640亩左右,小春1900亩,大春2700亩,全年粮豆总产量达670吨,经济价值达134万元。
其它还从事猪、牛、羊、家禽等畜牧业的养殖,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之路!。年收入达80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
由于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村民的居住地,基本上都是山区,且饮用水源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源逐年减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如遇干旱,村民只能自己到外面拉水,雨水天就接雨水用。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
2、交通方面。
宝窝村委会6个村小组基本解决了乡村道路,但都是土路,晴通雨阻的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雨天时个别村路会塌方堵塞,大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
3、电力方面。
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虽然都通了电,但由于所接线路较长,村民无力购置电力变压。
器,电压不够,村民家中电器大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连用电饭煲煮饭都煮不熟。而且这些村小组的电线又老化,还未列入农网改造。部分村小组村民更是只能从相邻的村民家中接出电来用。
4、宝窝村委会各村小组的村容村貌很差,而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无公厕和垃圾堆放池。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由于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无集体经济收入,完全由村民集资搞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资金多方投入加大对各村卫生、交通、电力、饮水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环境。
2、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改变村容村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使农村繁荣稳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主力军,还是直接受益者。要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有的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使村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只有村民真正想要发展,想要生活宽裕,想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目标。
3、帮助扶持培养村集体经济。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实现全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群众观点是为更好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坚持群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意见、服务群众,在“四群”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树立一个观点:国家利益至上,群众利益至上。
“四群”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行动,为此,自我镇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我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村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积极协调我村工作,对我村的农村工作有很深的了解,使我村四群工作的开展效果显著。经过在我村工作期间的深入调研,作好民情调研。
一、我村环境、经济情况:
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二、制约我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
(2)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我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4)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5)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三、对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我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我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的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半年检查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督查的通知》(昭组电明〔2011〕22号)要求,第一检查、督查组一行三人于6月11日至14日分别对大关、彝良、盐津三县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半年检查。我们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明察暗访的方式,对3个县5个乡镇4个村(社区)6个县直单位2家企业(彝良县龙安乡,洛泽河镇虎丘村、岭东村,县国土资源局、安监局、人民检察院;盐津县豆沙镇、柿子镇,柿子镇白水社区,县卫生局、扶贫办、移动通讯公司、三川能源公司;大关县天星镇、翠华镇,翠华镇笔山社区,县财政局)的“四群”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检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重视,认识到位。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市委的有关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县、乡、村、社区均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室工作,切实加强“四群”教育工作组织领导。
召开动员会,组织学习,结合实际制定了“四群”教育工作方案,为推动示范点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代会及市三届二次全会的重要行动、继续“进农家、下基层”和强化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凝心聚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三位一体幸福新盐津的重要抓手,实行定期研究部署、同步安排落实,在全县着力构建“书记抓、抓书记、层层抓”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组织宣传牵头抓总、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基层组织狠抓落实、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的活动开展格局,把开展“四群”教育按15%的比例纳入各级党建考核内容。
干部“四群”教育学习,实现党员干部、利民实事、政策法规、技术培训、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已召开学习生活会63次,参学人员1380人次;集中学习169次,参学人员4120人次,提出班子和个人整改方案130余份。
(二)调研深入,联户实在。按照摸清实情、掌握民意、创有措施、显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深入挂钩联系村组广泛开展走访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部门职责和村(社区)实际,全面推动干部与群众结“亲”。
彝良县:组建党员服务队、“四群”工作队,开展干部亲情月、民情访谈月活动。组成党建“四群”督查组,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及村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干部住村联户、纪律作风、示范点创建、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好事、深入村组调研,帮民富、找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盐津县:提出“经常四问、善于四看、把握四宜、坚持四重”的“四个四”工作法。成立以退休老干部和纪工干部为主要成员的6个督查小组,覆盖全县分片划定“责任区”,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把“四群”教育活动具体化。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加油”,无论是专题学习、对照检查、整改承诺,还是挂钩到村、蹲点住村、帮扶到户、发卡留号、亲民办事,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乡镇及部门领导以身作则,示范行动在前。
大关县:通过走进离退休老干部、困难职工、困难群众、五保老人、孤儿户、低保户等家中交心谈心,开展民情恳谈,为结对“亲戚”出主意、想办法,找到脱贫致富路子。“两节”慰问活动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895户,发放慰问金86万余元,召开民情垦谈会638场2200人,收集意见、建议1056条。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全县领导干部累计深入基层调研273人1791天,撰写调研报告137篇。
(三)主题鲜明,载体丰富。坚持把“四群”教育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示范点建设为载体,以开展公开承诺工作为抓手,精心设计主题鲜明、载体丰富的实践活动,做到“四群”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
盐津县:凸显一个“沉”。2100余名党员干部坚持在挂钩帮扶、城乡互动、工作联系的村(社区)建立责任区,实行所有村(居)民小组全覆盖,定期不定期来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建设工地、企业厂矿,广泛进村入户累计达5万余天次,走访群众3万余户次,积极以“龙门阵”摆谈、民情会恳谈、干群同座谈等形式与群众“打成一片”,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00余条,记写民情日记3100余条,撰写调研报告1250篇。120余名新农队员,分别在全县78个村、12个村(社区),积极走访村组65%以上,召开民情座谈会170余场次,撰写调研报告108篇。各中小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学生家访和师生结对活动,退休老干部坚持“退而不休”多次深入牛寨乡烂田坝村民小组联农户;凸显一个“实”。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四
根据“四群”办公室关于成立开展“四群”教育督查指导组的通知》(陆群组20125号)文件要求,我乡认真对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工作进行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
根据县“四群”教育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我乡及时召开“四群”教育工作动员会议,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它四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四群”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并制定了乡“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坚持群众观点、执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强化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了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二、召开动员大会,及时安排部署。
县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具体安排开展“四群”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并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和痕迹材料。
三、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工作。
我乡利用会议、报告等形式加强宣传,全乡干部职工多次深入村、组联系干部群众,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使群众了解“四群”教育工作,使“四群”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按上级要求上报相关信息,到目前,我乡上报县“四群”教育办公室信息5期。按照“四群”教育工作要求,建立了“四群”工作民情台帐、制作民情联系卡1050户2100张(民情联系卡两张,一张卡由农户保存,一张卡由职工保存),统一印制“四群”教育工作手册150本。结合我乡实际,在乡党政领导及站所长的带领下,全乡120余名干部职工分别深入到全乡63个村民小组挂钩农户家中进行心连心、应对面的座谈,掌握了解农户状况。目前,我乡发放民情联系卡2100张,填写民情登记卡共1050份,“四群”教育工作手册140余份已发各干部职工。
四、深入了解农户状况,力所能及办实事。
我乡根据县“四群”教育办公室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全乡干部职工按照挂钩工作的安排,在各分管领导的带队下深入到村、组、农户和群众,一齐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抗旱状况,石槽河异地搬迁,农户收入状况,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的交流,并做好相关记录材料,及时了解农户基本状况及困难,在与群众亲切交谈中,乡每位干部职工都认真记录,细致询问,耐心讲解。在认真填写民情登记卡的同时,详细记录了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对社会矛盾纠纷、综治维稳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化解。个性是针对石槽河异地搬迁问题,挂钩联系石槽河村干部职工及时分析,查找原因,与群众、村两委、煤矿企业共同商讨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及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给予妥善解决;对产业发展单一、落后问题,林业站将根据部门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给予核桃树管护、中低产林改造、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等项目扶持,加快推进挂钩村产业结构调整;对部分农户提出担心种植烤烟收益低的忧虑,乡烟办干部职工给予耐心讲解,向农户宣传、县政府种植烤烟优惠政策,同时向农户细致讲解我县目前种植烤烟的大好态势及前景效益。
六、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按照县“四群”教育办公室的安排要求,继续加强对“四群”工作的推进力度,要求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实实在在沉下去,帮忙农户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在示范村做实项目,抓好服务。要求广大广大干部职工要制定”四群”教育工作目标,帮忙每户挂钩农户发展一项支撑产业,掌握一门新技术、寻求一条增收致富渠道,使挂钩农户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五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更多热门。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六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万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万家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万家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 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2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
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根据学校“四群教育”工作的安排,我负责我校的杨月鹏、张后兵、张后能、姜德帅、李朝瑞 五位学生的民情联系工作。为了保证 “四群教育”工作任务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能更好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安心学习,我在第二阶段的民情工作中采取了入户家访的形式深入挂钩学生家中,调查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经济等情况,倾听家长及学生的心声。
(一)、入户家访基本情况
为了保证第二阶段民情工作的顺利开展, 能查找到学生所面临困难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我采取深入挂钩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到了如下一些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1、杨月鹏家的基本情况
(1)、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杨廷刚,34岁,小学文化,外出打工。
母亲:姜逢菊,34岁,小学,外出打工。
爷爷:杨朝江,63岁,初中,在家务农。
奶奶:张文芬,58岁,小学,在家务农。
哥哥:杨月红, 17岁,就读麻栗坡职业高中。
(2)、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母亲外出打工,以及变卖农作物、家禽、家畜收入。
(3)、养殖情况:牛:3头 鸡:30只 猪:3头 狗:1只
(4)、住房情况:砖瓦混合。
2、李朝瑞家的基本情况
(1)、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李坐树,31岁,小学,外出打工。
母亲:张忠丽,28岁,初中,外出打工。
爷爷:李远明,62岁 小学,务农
奶奶:杨云华,58岁 初中,务农
弟弟:李朝水,3岁,随父母在外。
(2)、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母亲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变卖农作物、家禽、家畜收入。
(3)、养殖情况:鸡:25只 猪:3头 狗:1只 牛:3头
(4)、住房情况:土墙瓦房。
3、姜德帅家的基本情况
(1)、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姜逢亮,38岁,初中文化,务农。
母亲:冯再腊,34岁,小学,务农。
弟弟:姜德伟,2岁。
(2)、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家庭的收入完全来自父亲在周边做工、及种玉米和水果。
(3)、养殖情况:牛:2头, 鸡25只 猪3头 狗1只。
(4)、住房情况:砖瓦混合(。
4、张后能家的基本情况
(1)、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张启富,39岁,小学,务农。
母亲:简仲会,37岁,小学,务农。
姐姐:张后敏,18岁,初中文化,外出打工。
(2)、家庭经济收入情况 :家庭的收入完全来自父母亲外出打工的收入。
(3)、养殖情况:牛2头 猪3头 鸡25只 狗1只
(4)、住房情况:土墙瓦房。
5、张后兵家的基本情况
(1)、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张启回,34岁,小学,外出打工。
母亲:杜元香 33岁 小学 务农
哥哥: 张后林 16岁 小学 在家务农。
(2)、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家庭的收入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变卖农作物、家禽、家畜收入,。
(3)、养殖情况:鸡:15只 猪:3头 牛:3头 狗1只
(4)、住房情况:土墙瓦房。
(二)、存在的问题
外出打工的,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务工也只是吃力气饭,挣不了几个 钱。
2、家庭负担重。大部分家庭都要供养年迈多病的父母,还要承 担两个孩子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因此,负担重,生活压力大。
3、家长与学生缺乏沟通。由于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父母管理,这样的隔代教育方式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由于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导致好多学生性格古怪,学习、生活上出现懒散的现象。
(三)、解决学生家庭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针对学生家长无论是务农还是打工收入都低的现象,我认为除了地理环境所限制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的文化水平太低,因此,要想收入高,提高知识水平是关键。我建议家长可以参加一些提高经济收入的培训。
2、我国的农村政策起来越好,我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及时落实优惠的农村政策,如:低保、困难补助、农村养老保险等,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3、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关心呵护,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减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面谈、电话联系等。
2012年12月
我于2011年8月调入红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任中心主任,主管社会保障工作。根据《中共云南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和《中共红河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对洛恩乡进行调研,应该说,只有沉下身子了解村情民-意,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本人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红河县境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辖区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09亩,人均耕地0.9亩,有适宜荒山6万余亩;农村经济总收入80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1元。全乡辖8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乡有5227户,240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2人。世居民族为哈尼族,是****州142个乡镇中唯一的******族乡。
截止目前,13个自然村未通公路,47个自然村未真正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有34%的自然村未实现村内道路硬化,有35%的农户存在人畜混居现象。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县水平。按国家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脱贫标准,全乡有7825人处于贫困线下,其中绝对贫困线(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以下的有1307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2%。这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为此,被省、州、县列入重点扶持的******县唯一的民族特困乡。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方面的矛盾。近年来,中央直至地方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得到减免,但用地上的矛盾随之暴露。有些农户子女,划田时因在校学习而无田,但年纪到了法定年龄后,有了人头负担,又因为上缴农业税金额较少,因此这部分农户急于需要土地,造成用地紧张矛盾。
上宣传力度不够,增加了干部的收费难度。二是收费主体不明确,造成收费被动。三是对村干部而言,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农户如果一直不交,村干部也没办法。在面对拒交应交纳费用的村民时,大多数村干部选择了“软骗硬磨”感情投入、做思想工作的解决方式,有的村干部反映,一年中大部分工作精力,投入到了收费中,可到头来,还因收费得罪了不少人。
(三)机关干部作风问题。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对这一次开展“四群”活动,他们认为这种形式比较好,希望以后经常有类似的活动。
(四)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农户负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农户每年税费上缴金额比前几年有大幅降低,但农户的其他费用却在增加,例如:教育负担过重,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年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2000—4000元之间,如此昂贵的教育开支,对目前农民收入状况而言,的确是沉重负担;农民隐性负担过重,主要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每户大约在500—1000元之间。
完成情况不突出,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不显著,相应地村干部报酬减少,而村干部人数充裕的村,工作起来既省力,任务指标又完成的好,村干部考核得分高,报酬也相应的高。
(六)村务公开有时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但群众也反映,他们关心的一些内容,如: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土地承包、使用情况以及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及报酬等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拦中还没能真正体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稳定。
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
(三)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转变工作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村里解难题,诚心诚意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理。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五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确立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同龙头企业平等互利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部分利润,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村务公开管理进一步规范。要本着凡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向村民公开的原则,全面真实地规范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尤其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内容更应该实实在在,切忌花架子。在公开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方便群众。除了有固定的公开阵地,如在村委会办公室比较醒目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及时按要求更换公开的内容。还应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如印发明白卡,利用广播、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条件许可的话,要设置意见箱、监督电话,畅通上下对话和沟通的渠道。并指定专人负责接待、搜集和整理群众的反馈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和答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决不拖着不办,顶着不办。通过扎扎实实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而且也可以大大增强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对于个人来说,深入开展“四群”工作,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具有重大意义。
自我校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一、村情概况
龙街村委会是镇政府所在地,属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面积27.1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总户数711户,总人口2588人;居住着汉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基诺族、景颇族9个民族;实有耕地1964亩,其中常用耕地1804亩,临时性耕地160亩,人均耕地面积0.8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5.6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350斤;全村经济总收入2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达11530亩,人均4.71亩,该村具有较好的商业活动环境。
二、入户调研经济收入情况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 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三、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对该村经济发展提出的建议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2
一、四群教育的定义
“四群”指的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1、群众观点教育。
2、群众路线教育。
3、群众利益教育。
4、群众工作教育。
会管理相结合,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
二、学生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党员,同时又是一名教师的我,自从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更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挂钩的一共有4名同学,基本情况如下:
三、存在问题
经过对四名同学的家访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1、任性,不听家长的教诲,屡教不改。
有的学生由于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带领。由于家长从小比较溺爱,导致孩子长大管不了。不听劝。
2、留守儿童增多。
挂钩的四位学生中,有三位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问题如下: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
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5)、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7)、“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8)、“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
“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四、措施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
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网,把哈尔滨的一位男孩都引来了,这位男孩为会见网友,竟从家偷了一万多元钱出来,幸好学校及时发现,与他家里联系,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唐某,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4、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
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5、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七
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本人充分认识到开展“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自觉开展自我分析检查,分别针对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现根据个人实际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时刻提醒自己党的群众路线之意义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经常性工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需要,是适应当前群众工作新特点新变化的需要,是推动我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理论水平。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理论指导做群众工作的实践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开展“四群”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知、感受、感觉和感想群众所思、所盼,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达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目标。
三、深入调查研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进一步转变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带着问题到群众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边整边改,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提高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端正党风,端正政风,廉洁勤政,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力求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党性。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感情上贴近群众,顺应民意,为民谋利。真抓实干,2务求实效,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存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够的问题。没有完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对群众的思想了解不够,没能真正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和期盼,在关心群众方面存在差距,所以造成对一些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总之,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坚持做的事,要改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力求为群众多办点实事、好事。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八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待遇。
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
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
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群教育调研报告篇十九
自秀山街道办事处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街道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门和站所认真开展好工作,深入村组,作好民情调研。
xx村辖8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村总人口4652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5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583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37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5543元。
xx居委会唯一山区组白泥箐村民小组,地处街道办事处南边,距街道办各下所在地5公里,从居委会到该村民小组为水泥路面,交通方便。总人口161人。xx居委会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帮扶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之通海县委县政府加大蔬菜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总经济收入高达百万元,最低仅有500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
1、入户调研总户数、涉及总人数:5户,共有人20口人。
2、调研户经济来源:种植业、养殖业、务工收入。
3、调研户经济总收入:5万元。
4、调研农户反映的主要存在问题: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程度。
1是自然灾害致贫。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地势所属山区,蓄水条件差,降雨量少,经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没有收成,就连生活用水现在都成了问题。
2是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而引起的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少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少许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3是因病、残致贫。因病、残导致贫困的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在该村,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4是缺劳动力致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远远多于农业收入,也许一个家庭有劳力外出打工,就能摆脱一个家庭的贫困。当然外出打工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有关,素质越高,获得的`劳务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贫。由于生存问题,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会更加贫困。可能建房时借了一些债,后因种种原因,收入下降,而借的债又需要偿还,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1)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白泥箐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进行扶贫决策、安排扶贫资金时,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问题这一点。建议加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种养植。
(2)要重视文化扶贫。该村文化落后,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中应专门安排文化扶贫资金和项目,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尤其对贫困地区农民要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该村和其它村一样因病、残贫困的占贫困原因的人很多。现在不要说贫困人群看不了医,就连普通家庭也看病难,主要原因还是看病贵,什么手续费,门诊费,专家挂号费,治疗费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实施的扶贫计划,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扶贫。应当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实施医疗救助计划。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4)有组织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缓解了该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开阔了眼界,见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观念。最终又带回了信息,产生了扩散效应。很多地方就是靠农民外出打工使农民脱贫致富。
(5)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容忽视。加强宣传,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独生子女光荣,提高教学供养质量,为家庭输出可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