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汇总14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基础,通过仔细拟定教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案应该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的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和安排。教案起到了指导教师教学的作用,提供了教学的蓝图。那么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第70页想想做做1。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5个圆片。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觅食、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鸡)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2个2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2。(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
板书:3个2相加得6。
(2)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3个3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板书:4个3相加得12
师:你怎么知道有4个3?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数一数。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操作学具。15个圆片,要每堆摆的同样多,摆摆看。
师:你是怎么摆的?
3个3个、5个5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几。
师:哎!这种摆法很奇怪(展示),老师也用圆片摆一摆。
* * * * *
* * * * *
* * * * *
师:同座讨论讨论这种摆法怎么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横着看,每排有5个,有3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5个3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竖着看,每排有3个,有5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3个5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5+5+5=15
指出:3个5相加与5个3相加的得数相同,都是15。
1.引入乘法。
板书:3+3+3+3+3
师:这样列下去繁吗?
师:繁!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它。谁知道的?
生:乘法(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归纳发现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师:怎样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呢?我们研究研究这类算式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连加算式,每道算式的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对了,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些加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在连加,都是几个几相加。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家们这样设计了乘号(演示:将+旋转成)。
2、教学例2。
(1)师:下面我们就来用乘法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看动画。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数呢?
这样数得的:2、4、6、8。一共有8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 2+2+2+2=8
师:有几个2相加?
板书:4个2相加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板书:24 或 42
师:2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4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指出:2就是这个加数,4表示2的个数,有4个。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4 或 42
师:等于几?
板书:=8
(2)介绍乘号、乘数和积等名称以及另一种写法。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符号叫乘号(书空),读作乘(板书)。这道算式谁来读一读?多请几人读。
板书:24读作2乘4。
师:4和2的名称是乘数(板书),8的名称是积(板书)。
(3)说出24=8这道算式里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师:2和4叫什么?8呢?
师:谁会读?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乘法,4个2相加,可以列成24或42,24或42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
3.感受乘法的简便
(1)师:你会不会将刚才我们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2)教学试一试
师: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小朋友们正在跳长绳,谁来说一说图意?
师:加法算式你会列吗?乘法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指名读题。
师:哪种写法简便?
师:今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会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1、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
师: 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2、想想做做2
(1)师:先用圆摆一摆,再写算式。每堆摆2个,摆4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师:每堆摆4个,摆2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 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通过“玩”的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兴趣吗?谁给大家说说,你去那些地方玩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游乐场的图片。(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玩”的谈话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定义。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这边几道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一个一个算式的说如:3+3=6种加数都是3„„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
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算式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习惯和简单归纳的能力。也是认识乘法的必要过程。
2、教师说加法算式,学生写,有意识地说一个长一点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引出学习乘法的需要。如:100个3相加,归纳求几个几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
3、学生自己写算式,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写算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对相同加数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为后面改写算式创造素材,重要的是引出学习乘法的意义。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4、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三、揭示课题,体验生活。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我们的双手就有2个5可以有2×5=10或5×2=10来计算。
师:在生活中你还能举那些这样的例子吗?生交流。
四、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1、教师提出摆花片的要求,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交流摆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写算式的情况,使下面的交流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3、交流计算方法。对直接写出来乘法算式的同学给予激励性、导向性评价,并让学生读一读写出的乘法算式。
4、乘法的简单应用,考查学生能否会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出示:同学们看小花猫也来为我们喝彩,谁会算一算来了多少只小花猫。
5、拓展练习,呈现算式并讨论。
师:3+3+3+3+2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五、反思回顾,
总结。
收获。
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快乐重要,但学习知识更重要。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后还有很多内容等待我们去学习呢。学会了知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具(8个圆片)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二、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一张桌子坐2人,3张桌子坐几人?你怎么知道的?
2、5张桌子坐几人?数了几个2?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3、30张桌子坐几人?要数几个2?列加法算式有什么感觉?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板书课题)
三、认识几个几
(一)出示例1(课件)
1、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所动物学校。
2、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4、再看看小鸡在干吗?几只几只在一起呢?有几个几呢?你猜它们是几个几呢?你也用小圆片摆摆呢?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5、操作感知:动物学校还来了8只小鸭,你猜它们几只几只在一起玩,用学具摆出来。
(二)练习试一试(课件)
横着看图上有几行?每行几个?一共有几个?怎么算?
还可以怎么看?每行几个,一共有几行?用加法怎么算?
四、学习乘法
1、小组讨论: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像这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3、改写乘法算式。
(1)2+2+2=6怎么写?试一试。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2×3=6或3×2=
(2)学生把3+3+3+3=12改成乘法算式3×4=12或4×3=12
(4)设疑3+3+4=10能改吗?小组讨论,加数怎么改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纸上第2题
六、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以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打算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七、游戏
2、宣布游戏规则: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就几个几个抱在一起。
3、游戏;12人上台,老狼分别说出2、点、3点、4点、6点,学生活动列式。
4、大灰狼鼓励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
书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用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算式的读法,写法。体会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学具,游戏。
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啊,瞧小动物们一个个从家里跑了出来,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多开心啊!(出示情景图)
瞧,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鸡)
2,师: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呢跟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列个算式吗还有呢
板书:2+2+2=6
3+3+3+3=12
二,观察操作,认识几个几。
1,观察情景图,初步感知几个几
师:仔细看一看这些算式,哪几个比较特别呢特别在哪里
(加数都一样)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2+2+2=6这一题加数都是几(板书:2)有几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相加)
3+3+3+3=12这一题是几个几相加呢自己先数一数。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板书:4个3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摆小棒,好吗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每堆摆2根,摆5堆。摆完了吗数一数,你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多少根怎样列式
(2)再来摆!每堆摆4根,摆3堆。摆完了和小伙伴数一下你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
(3)接下来,请你们任意地摆出几个几,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三,深入探究,认识乘法。
1,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们了!
你们每人有几只眼睛呀(2只)
师:(请4个小朋友起立),这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怎样列算式一起说。(板书:2+2+2+2=8)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师:(再请4个小朋友起立)8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怎样列算式(板书:2+2+2+2+2+2+2+2=16)要写几个2呀(板书:8个2相加)
师: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呀怎样列式谁来说,要几个2(板书:34个2)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师:其实,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一起读一下。
(2)就像39个2相加,可以写成392或者交换位置写成
思考与调整
239。(贴出)你觉得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哪个更简便(乘法)
只要你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能像我一样获胜了。
(3)4个2相加,你会把它写成乘法算式吗(板书:42或24)等于多少呢(板书:8)你是怎么知道的呢(42表示4个2相加,就等于8)这里的2是从哪里来的(2是相同的加数2,加法算式里虽然有好几个2,但乘法算式里只要写一个2就行了。)4呢(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有这样的4个)8表示什么呢(表示一共有12只)
(4)乘法算式中表示乘法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它像什么(像个*,想拼音x)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我们以前学过加号,怎样把它变成乘号呢(只要转一下就变成乘号了)
(5)谁会读算式一起试一试。
(6)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板书: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板书:乘数)得数12叫积。(板书:积)
(7)好,你会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选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师:有好多小鸡也来凑热闹了,瞧,几只小鸡一组(4只小鸡一组)有几个4(5个4)你会用两种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生解答并反馈。)
2,师:小动物还给大家送来了钢笔和鲜花,想得到哪个礼物就选做哪一题。注意:第一句话是让我们填一共有几个2枝一共有几个5朵比一比,谁先拿到小动物送的礼物。请小朋友做书上70页想想做做第1题。(生解答并反馈。)
3,游戏。
师:小动物们已经出来玩了很久了,你愿意按照它们的地址把它们送回家吗(能)每组送一只小动物,小组里商量商量,谁来送,送到哪个家。开始!
都送对了吗哪组最棒。
2+3+4有家吗为什么能帮小兔把地址变一下吗(板书:3+3+3)该送到哪个家
思考与调整
五,畅谈收获,应用升华。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有什么感受和打算呢
2,师:其实,乘法在生活中用处可大呢!比如说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有2个5只,可以用25=10或52=10计算。课后请你用心搜索,然后跟大家来交流。
3,建议大家继续玩数青蛙的游戏,想想这里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乘法。
六,作业
完成书本第3页第4第5题。
思考与调整
教后记: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书:2+2+2=6)
迫问:这是( )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问:也就是( )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 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比用加法算简便。
4.拓展练习。
(出示课本第69页上“试一试”的跳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从“甩绳”“跳绳”等不同的角度来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启发:求甩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 )个( )相加,列出的乘法算式是( )×( )。
追问:谁能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
说明“认识乘法”这节课的设计,首先安排了一定量的、具体生动的有关“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并且通过强化“相同加数加法”的认识,找准学习乘法意义的起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既能用加法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激活思维,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反思,逐渐形成了“几个几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认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接受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一、说教材。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二上第1-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3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乘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乘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以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使学生能初步根据乘法的含义观察简单生活现象,并体会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把整数连加的算式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8个圆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出示加数相同的算式:
你能说说他们特殊在哪儿吗?(加数相同)。
二、在情境中学习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述为几个几相加。
看这些小物在动物乐园里玩得可开心了!看它们多快乐啊!
1、出示第1页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可能会说:有一些小兔子,还有一些小鸡,他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快乐。
生也右能会说:小兔子都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都是3只3只在一起的。
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兔有多少只?(2)鸡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说明依据。
师:怎样列式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兔的只数:2+2+2=6(只)。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2+2+2。
生:因为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师:几个2相加得6?还可以怎么说?
生:3个2相加得6。
鸡的只数:3+3+3+3=12(只)。
师: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得12?
生:4个3相加得12。
3、完成“试一试”(1)、(2)题。
生:一共有8只。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可能会出现:
生:数的。
生:看出来的。
生:2+2+2+2=8。
师:能说说这是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吗?
生:4个2相加得8。
师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来算:乘法。
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
指名读一读,齐读,再指名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2、试一试。
完成第2页面“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最后比一比哪种方法简便。【设计说明:通过比较发现乘法的优势:简便。】。
4、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这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乘法算式怎么写?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方法同上。
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按要求摆圆片,再根据每次摆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4、再完成“想想做做”第4、5小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
补充习题上相关内容。
认识乘法。
“2+2+2”3个2相加。
“3+3+3+3”4个3相加。
2+2+2+2=84个2相加得8。
4×2=8或2×4=8。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场景图小棒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创设动物学校的活动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的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出示如下算式: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1.教学第一页的例题。
出示第一页例题中的场景图,提问: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2+2=6(只)3+3+3+3=12(只)。
2.完成第一页的“试一试”
1.教学第二页的例题。
出示第二页例题的场景图。
讲述:求4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除了用加法来算,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板书:乘法)。
教师板书:4×2=8或2×4=8。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号、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然后组织交流。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堆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完成第二页的“试一试”
要求学生看图数一数是几个4,再分别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感知乘法算式的简便。
四、练习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提问:钢笔一共有几个2枝?鲜花一共有几个5朵?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自己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3.读出第4题中的乘法算式,分别说说乘数和积各是多少。然后写出乘法算式。
4.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说给同学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p1~3例题,试一试.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难点: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学习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算式的积.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一)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我们把加数都一样的叫"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相同加数呢。
(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得6.
这个6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和.板书:和.
板书:3个2相加得6.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师板书:4个3相加得12。
观察这个算式,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和是几。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齐读一遍.
(二),现在我们来比赛摆学具.
1,每堆摆2根,摆5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2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2,每堆摆5根,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5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样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一盒铅笔有5枝,像这样的4盒铅笔有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5+5+5+5=20)。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20呢。
(3)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在一起的,那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1)我们来看这幅图,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加法算式怎样列(2+2+2+2=8)在这个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的加数是2)有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这个连加算式,我们就可以写成:4×2或可以写成2×4,(强调两个算式都可以.)。
这里的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其中的一个要写(板书:相同加数),另一个写(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
书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算式的读法,写法.体会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学具,游戏.
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瞧,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鸡)。
2,师: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呢跟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列个算式吗还有呢。
板书:2+2+2=6。
3+3+3+3=12。
二,观察操作,认识"几个几".
1,观察情景图,初步感知"几个几"。
师:仔细看一看这些算式,哪几个比较特别呢特别在哪里。
(加数都一样)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2+2+2=6这一题加数都是几(板书:2)有几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摆小棒,好吗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3)接下来,请你们任意地摆出几个几,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1,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们了!
你们每人有几只眼睛呀(2只)。
师:(请4个小朋友起立),这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怎样列算式一起说.(板书:2+2+2+2=8)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师: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呀怎样列式谁来说,要几个2(板书:34个2)。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2)就像39个2相加,可以写成39×2或者交换位置写成。
思考与调整。
2×39.(贴出)你觉得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哪个更简便(乘法)。
只要你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能像我一样获胜了.
(5)谁会读算式一起试一试.
(7)好,你会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选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师:有好多小鸡也来凑热闹了,瞧,几只小鸡一组(4只小鸡一组)有几个4(5个4)你会用两种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生解答并反馈.)。
3,游戏.
都送对了吗哪组最棒.
思考与调整。
五,畅谈收获,应用升华.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有什么感受和打算呢。
3,建议大家继续玩"数青蛙"的游戏,想想这里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乘法.
六,作业。
完成书本第3页第4第5题.
思考与调整。
教后记:。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在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初步应用乘法概念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
口算后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提出: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二、感知“几个几”
1、观察感知。
2、操作感知。
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
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
3、对比感知。
1、乘法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2+2+2+2=8)。
讲述: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
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感知乘法的简便。
指导看跳绳图,让学生独立列式。
四、练习应用。
1、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沟通联系。
联系刚才的摆一摆、试一试、主题图以及复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2枝?1束花有几朵?一共有几个5朵?让学生独立列式。
4、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种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课堂总结(略)。
乘法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四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切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能力,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初步体验到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列乘法算式通常比加法算式简便。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的安排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把认识乘法含义和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优化概念形成过程。从蕴含乘法含义的例题启,把形成概念和应用概念融为一体。因此在使用教材教学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切实掌握。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教师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2+2+2=6(只)]。
师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
老师想让你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全班交流。
[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出示: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海绵宝宝)。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海绵宝宝?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 3个5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题纸上)。
师:同学们,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太麻烦)。
师: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算式太长的问题,你们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4、反思乘法的意义。
三、课堂训练与达标检测。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想做做”3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5个)。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集体交流订正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4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5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思考题:你会将下面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
(1)12+12+12+6=( )×( )。
(2)6+6+6+3=( )×( )。
(3)10+10+5+5+10=( )×( )。
四、课堂小结。
认识乘法。
兔的只数:2+2+2=6(只) 鸡的只数:3+3+3+3=12(只)。
3个2相加得6 4个3相加得12。
2+2+2+2=8(4个2相加) 4+4+4=12(3个4相加)。
5+5+5=15(3个5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电脑的台数:2+2+2+2=8(台)。
4个2相加,可以写成:
4×2=8或 2 × 4 = 8。
乘数 乘数 积。
教学反思:学生一年级学过连加,但大多是不相同的几个数相加,对相同数的连加接触较少,而几个相同数连加是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因而在教学中,从相同数连加的认识入手,通过一系列题目的训练,为学生认识乘法做好知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算法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乘法计算的优越性。最后借助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动手摆、说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今后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