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通用16篇)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追求更高的目标。总结的内容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泛和概念不清的描述。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一
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认知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有进一步的研究,要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进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优势: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二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基准键,知道基准键是指哪些键,在什么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基准键表象。
2、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基准键的操作方法,基准键的手指分工、打字姿势,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键盘的能力、探索自学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在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学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浓厚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设想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以前老教材一般在学会开关计算机后就先学习键盘的操作,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止,以及实践操作时间较少,在学习键盘操作后就会使学生减少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觉得枯燥乏味,而新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方法,并学习了用鼠标画图后,安排学生进行键盘操作,这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及以后的指法练习和文章排版等课程的学习。根据教学重难点,建议分二节课来教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键盘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键盘的操作。这一堂课学习任务是学习基准键的操作,包括基准键的手指分工击键方法,培养正确的打字姿势,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初步形成键盘操作能力。键盘操作中,小拇指又细又短,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应该加强练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按键的方法;
2、组合键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练法
六、教具准备
键盘分区表、键盘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组键盘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键盘有多种式样。
3.现在市场上的键盘种类很多。我们使用的键盘有104个键,是标准键盘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键盘(板书:认识键盘)
二、教授新课:
1、出示键盘分区图,分别说明各个分区的名称:功能键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键区、小键盘区。
2、要求学生观察主键盘区有哪些键?(板书: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特殊控制键)
3、认识字母键。请学生按二十闪个英文字母的顺序一一指出各个键的位置
提问:为什么不按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
小结:键盘上的字母键的分布跟英文打字机上的安母键类似,是为限制使用者的输入速度这样安排的。所以对我们记忆这些字母键的位置有些困难。按键盘的位置识记字母键,并认识字母的大小写。
4、数字键:请学生一一指出0—9十个数字,比较0和o有什么不同。
5、认识符号键:包括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观察有些字符键上有两个符号,这样的键叫双字符键。
6、通过演示,介绍常用的控制键:空格键、回车键、退格键、大小写字母锁定键、shift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7、对照自己的键盘,认识键盘的各个分区,并知道分区的名称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三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四
通过对了刘迎新老师的《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学习,结合自身相关的探究学习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息安全意识有着深深体会。
一、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威胁,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对信息安全的事例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再通过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电脑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在平时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就信息安全的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密码安全意识。
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练习可以以教师机共享的方式让学生访问,或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而在打开教师的共享文件夹时都要求输入密码。而当学生做完练习后,我们也是采用学生上传的方式把做完的练习上传到教师机上。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利用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上网安全”、“电脑病毒”和“黑客”等一系列社会现象从自己的体验和认识角度来进行讨论,进而充分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实用工具,正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上网”实际上等于把自己在大范围公开曝光,亦得,亦失,亦患,都在难测之中。因我们的学生缺乏社会交际经验和自己保护意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上网时必须把信息的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于是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上网时至少不要把姓名、住址、电子邮件地址、照片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公开信息。要学生注意自己信息的安全,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四、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国家或企业机密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中,通过涉及国家机密泄密的刑事案件和企业机密泄密事件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泄密的危害性和密行为的严重性,教育学生养成自觉保护国家机密和企业机密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实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首先意识到信息有安全的问题,进而意识到自己的信息需要安全保护,从而让学生自发要求知道如何来保护个人信息,最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五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现代化教育手段对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语文电教化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手工业式的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视听觉器官被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六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media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的的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高中物理课堂中,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心探索,最后阐述成文.
作者:罗锦兴作者单位: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四川,阆中,6374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7tp3-05关键词:高中物理融合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教育体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特征,力争为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优课;小学语文。
一、研究背景。
就我国当前的国内发展形势来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优课形式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专业化特点的,小学教师怎样利用好信息技术与当前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的融合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一节优质课为对象,通过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结合当前的量化分析技术来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例的实在特征,进而帮助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分析。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很多教育机构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其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接下来,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作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语文学习效率,带动学生学习能力。在这次的优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手段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最佳的优化。
2.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优课案例中的应用分析。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给学生更多的方法。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去。下面是某小学语文老师执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使用的一个微课,我们来看一下。语文老师利用微课教给孩子学习古诗的四步法:第一,解诗题;第二,知诗人;第三,明诗意,第四,悟诗情。然后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此同时,当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指导书写“裕”字时,利用微视频这一直观形象的手段激发了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大增加,而且还省去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给教师提问题的环节,这样的教学手段效率是非常高的,能够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课后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重点巩固学习。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九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6——8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
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1993——2004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
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课题年、月、日课型新授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
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200、通过199年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教、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思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布置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相关知识的作业,培养学生高效使用学资源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等方面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教学过程与方法:形成计时单位的时间观念,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联想、目标类比、迁移的能力;提高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重点难点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浏览网页,真正变“被epd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获得了丰教的、有价值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闯关,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电脑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知识)。教师把探渗性学习贯穿整个教学,学生始终在自己发现、思考、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突破“四年一闰”教学难点时,两人分工,发现规律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月份年历合作填表200199年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勇闯难关、合作完成,共同分享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看到了年月日的形成、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大小月的来历,自主浏览网页,自主闯关,真正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好知识、探索未来的意识学习内学习方式与要预期效果.
网络学习。
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掌握计算机的基11年月日基1本操作,本知识。两人一知识。组,合作探究。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世纪星期22其他知识,对本课进行结合年历和同组季度等拓展性2互拓展。互的同学帮知识。
学。、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在电脑上直接33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有合作精神、团3输入答案的闯 知识进行复习。关练习。队意识。
板书年、月、日设计。
四、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
一、一、激趣引入:
1、交朋友吗?约3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吗?分钟、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2。
到了一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3。
的生日时用到了 时间单位。二、 二、
二、约1、年、月、日的形成。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7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分课件展示钟形成、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2的知识。
年手中的、用3自己平年与闰了解。如: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把它制作成。
习行历进学、证。
验特大月与小月、年、
记忆大小殊的二月、了网页,想不想看一看?月的方法等。
学生结合手中年历,浏览 阅读网页。
汇报交流1()月的知识。
汇报:(预案)4。
)掌握那些月是1(那些月是大月,
少个月呀?一年有多。
个月。 一年:12。
(板书:)一、三、五、七、
天。 30天?哪些月的天数是。
月的特22)知道)。
(板书:(闰年的平、天的那一月叫殊,有31。
做?2月呀? 的了解?(引导:平年月天)。
天的那我们一般把有31是大月。通过区分就 一月叫做?月的天数。看2天的那一月叫有30天的那一月叫把有30小月。
)知道平年和闰3(。
谁知道平年全年有多少365平年全年有天。
31×7+30×4+28=365 口算结果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的第29天。 7个大月心中装,7前单数7后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在把一日加。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一数。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 (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小月的由课件展示:来。)小练习:(4老师说一个月份, 1、断来判学生是月大还是小月。 2、老师说一个月份,如果是大右高举起月,就高手;如果是小月,就迅速的拍一下手。3、平年与闰年至示出1993件(1) 课年二月份的年历。2004同小组的同学结合年历,年二月至共同填写9304份的天数。生汇报师填写表格。观察这张表格,引导(2)学生发现规律。
屏己的学生看自幕。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断形式判的拍手大、小月。 屏看幕上的表统计格。结合年历,同小组的至同学共同填写9304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汇报填写情况。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
两人一组填表格,4、又填组的看哪培养学快又准,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针对问题1(发现认真思考,规律。
约6分钟。
)引发学生的认2(激发学知冲突,生的求知欲望。(3)不仅让学生了四百解到百年不闰,年又闰,还要明白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三、、通过两人共闯难1关,比以及答一比哪组快,(不题中出错则延时能马上进入下一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对这种1四、网络下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心情愉、学生有了通2悦。
约3分钟约1分钟。
难关。、浏览网页上有2关年月日的拓展性知识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1优点。电脑的用途不仅仅2、是玩网络游戏。本节课中的知识性3、收获。
过电脑不仅可以玩,还能学知识的思想转变。对这项作业的布五、对这置非常感兴趣,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信心。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探索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记大小月的方法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或。
五、学习效果评价.
本节课,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次尝试,教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同时教师也努力尝试让现代信息技术从“助教”到“助学”的转变。本节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也是非常成功的。整节课学生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真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随着各种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有幸在这方面有一些实践经验,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能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获取知识。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则能够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有趣。例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电子化实验模拟软件,模拟真实的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可以使用语音识别软件,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话等方式与电脑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软件进行数学练习和作图,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则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例如,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时,我们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和总结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然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需要熟悉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融合需要教师有能力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开发和设计教学资源的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还需要教师具备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的能力。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一定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一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
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
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材料,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
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节课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
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
住了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 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教师通过。
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
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
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
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
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分,在智力发展、情感沟通、人机交互中实现着多种需求,并能使潜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
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
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
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
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1993——2004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平年闰年的方法。
4.技术准备:本节课的课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教师展示性课件。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学生自主浏览);勇闯难关(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教师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
三、本课教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教学 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思路 3、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其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
4、布置进一步在网上或生活中搜集相关知识的作业,培养学生高效使用学习资源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
教学。
面的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
目标。
过程与方法:形成计时单位的时间观念,通过学习过程,提高观察、联想、类比、
迁移的能力;提高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感受网络世界的魅力。
重点。
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难点。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epd。
1、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浏览网页,真正变“被动学。
教育。
习”为“自主学习”。同时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获得了丰富的、有价。
渗透。
值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闯关,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
点
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知识)。教师把探索性学习贯穿整个教。
学,学生始终在自己发现、思考、研究。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突破“四年一闰”教学难点时,两人分工,结合。
判断闰年的方法。勇闯难关、合作完成,共同分享。
3、渗透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看到了年月日的形成,大小。
月的来历,自主浏览网页,自主闯关,真正感受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现代信息。
技术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学好知识、探索未来的意识。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与要求。
预期效果。
1、年、月、日基本知。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
1、基本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
网络。
识。
作,两人一组,合。
识。
学习。
2、世纪、星期、季度。
作探究。
2、了解本课中没有涉及的其。
等拓展性知识。
2、结合年历和同组的同。
他知识,对本课进行拓展。
3、在电脑上直接输。
学互帮互学。
3、通过练习达到检测对新知。
入答案的闯关练。
3、有合作精神、团队意。
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知识进。
习。
识。
行复习。
板书设计。
一年:12个月。
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
30 天。
平年:365天。
28。
天
二月。
闰年:366天。
29。
天
四、课堂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一、激趣引入:
一、
一、
1、同学们,你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1、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
1、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
约 3。
你能把你的生日告诉老师吗?
系,拉近距离,使学生。
分钟。
2、我们在说自己的生日时用到了一组。
2、自发说出用到的时间单。
心情愉悦的投入学习。
时间单位:年、月、日。
位。
2、认识到在说自己的生日。
3、板书课题:年月日。
时用到了时间单位。
二、浏览网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二、
二、
1、年、月、日的形成。
1、学生看老师制作的课件,
1、通过看课件了解地球绕。
约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年、月、日是 了解年、月、日的形成。
27怎么形成的吗?
分 课件展示: 年、月、日的形成。
钟 2、浏览网页自学年、月、日的知识。 2、学生打开自己桌面上的。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很多, 年月日网页,边浏览边学。
老师把它制作成了网页,想不想看 习。
一看? 3、用自己手中的年历进行。
学生结合手中年历,浏览阅读网页。 学习、验证。
汇报交流。
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
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
周是一日。
2、学生结合年历,浏览、
阅读网页,在短短6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
面的了解。如:平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
(1)月的知识。
一年有多少个月呀?(板书:)都哪些月的天数是31天?(板书:)。
哪些月的天数是。
30天?
(板书:)。
我们一般把有31天的那一月叫做?
把有30天的那一月叫做?
一年12个月,怎么没有 2月呀?
你对二月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引导: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
29天)。
这位同学提到了平年,那谁知道平年全年有多少天?(365天)。
怎样才能计算出平年有365天呢?
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闰年全年有多少天?(366天)谁能判断出平年和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哪一天?
(2)记忆法。
你知道了那些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单双数记忆法。儿歌记忆法。
追问:腊、冬各指哪个月?
老师还想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方法呢?
课件展示:拳头记忆法看屏幕,师介绍,
(3)大、小月的由来。
课件展示:大、小月的由来。
(4)小练习:
1、老师说一个月份, 学生来判。
4、汇报:(预案)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 30天。
有31天的那一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一月叫小月。
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有 365天。
31×7+30×4+28=365。
口算结果。
闰年全年有366天。平年与闰年相差的一天是差在了二月的第29天。
7个大月心中装,
7前单数 7后双。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在把一日加。
学生亲自应用拳头记忆法指一指、数一数。
学生看自己的屏幕。
判断老师说的月份是大月。
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1)掌握那些月是大月,那些月是小月。
(2)知道2月的特殊,平、闰年的区分就是通过。
看2月的天数。
(3)知道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知道是怎样计算得来的。
(4)学会记忆大、小月的三种方法。
(5)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6)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了解。
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还是小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2 、老师说一个月份,如果是大 用举起右手和迅速拍手的 况。
月,就高高举起右手;如果 形式判断大、小月。
是小月,就迅速的拍一下手。
3、平年与闰年。
(1)课件出示 1993至2004年二月。
份的年历。
看屏幕上的统计表格。
4、两人一组填表格,看哪。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填。
结合年历,同小组的同学共同。
组填的又快又准,培养。
写93至04年二月份的天数。
填写 93至04年二月份的天。
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汇报师填写表格。
数。
(2)观察这张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学生汇报填写情况。
规律。
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1)学生针对问题认真思。
小结:如果年份除以四, 能整除,
规律。
考,发现规律。
这一年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
这一年就是平年。
(3)练习:判断出下面年份是平年。
出示一个年份学生就指出。
还是闰年。
这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21年,1988年,
1921年--平年。
2008年,1900年。
1988年—闰年。
1900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一。
20008年—闰年。
年是闰年的?
1900能被4整除,是闰年。
(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课件:万年历) 1900年的二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份有 28天?是平年还是闰年。
看1900年2月份的年历,
呢?为什么 1900能被4整除,可。
1900年2月有28天。
(3)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百。
却是平年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还要。
一起来了解一下。
观看课件,了解四年一闰、
明白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课件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
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
的道理。
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理。
三、
三、巩固练习。
三、
1、通过两人共闯难关,比。
同学可以选择在网上答题,勇闯。
1、网上答题、互帮互。
一比哪组快,以及答题中出。
约 6。
难关,也可以选择浏览关于年月。
助、勇闯难关。
错则延时(不能马上进入下。
分钟。
日的其它知识。
2、浏览网页上有关年。
一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月日的拓展性知识。
以及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认。
真负责的态度。
四、小结:
1、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点。
四、1、学生对这种网络下。
约 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2、电脑的用途不仅仅是玩网。
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心。
分钟。
有了那些收获?
络游戏。
情愉悦。 2、学生有了通过。
五、作业:
3、本节课中的知识性收获。
电脑不仅可以玩,还能学知。
约 1。
课下,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在网上或生。
识的思想转变。
分钟。
活中搜集有关年、月、日知识。
五、对这项作业的布置非常。
结束语:
感兴趣,对这部分知识的掌。
老师也就是你们的朋友祝你们每一日。
握情况有信心。
都健健康康、每一月都快快乐乐、每。
一年都有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流程。
课件展示年、月、日的形成。
学生自主浏览年月日网页。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巩固练习学生勇闯难关 或 浏览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
五、学习效果评价。
正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神奇;此外在年份的选择上,1921、2008等比较有意义的年份渗透爱国教育;而本节课中意外的收获则更大,学生有了在电脑上少玩游戏,多学知识的思想转变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二
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室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这里,我将分享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让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多样。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则打破了这种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通过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将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直观,创造出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通过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记忆实验内容。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进行背诵和应用。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中,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践活动中,以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信息技术让学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和电子教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共享学习成果。在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课程、参与网络讨论和实验等活动,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内,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实践操作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自身特长和才能的机会,例如通过建立个人网站、参加编程竞赛等,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长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让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应更加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发展得更加深入、广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心得
应用信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一)理论基础
融合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但有关联的 事物,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融为一个整体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 课程融合的实质是要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
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变革:
1.信息技术引发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文本)中的文字、静止图像以及教师语言变革为超文本
和网络环境中的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的资料集成,可以随时选择。
必要条件:具备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进行学习。
-学习资料分享----
2.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合作习。
必要条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变“人灌”改“机灌”
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3 .信息技术引发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讲解者” 变为“设计者”、“组 织者”、“引导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 .信息技术引发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识运送单 向模式,而变为多项即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变为“师生和谐、平等”有利 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实现一位教师可与多个学生交叉互动,远距离交流,即时 反馈与矫正。
用。
-学习资料分享----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恰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这些目标的平台。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倦怠情绪。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学习软件等多种方式获取学习资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愿意参与讨论、提问和探索,积极参与学习。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奇性和多样性感到兴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性的任务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使用了计算机软件,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解方程等方式进行实践,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获得了实际操作的经验,不仅理论知识更加牢固,而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再次,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习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科书中的知识为基础,学生的知识也被限制在教材的范围之内。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和多媒体的呈现,让学生了解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相关的资料,参与在线课程和讨论,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通过教育游戏和虚拟实验等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与传统的实验相比,虚拟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效果。
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专业交流和教育论坛,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资源和课件,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制作了一些教学资源和课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心得体会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知识视野和学习质量得到了拓宽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坚信信息技术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五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板书课题。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信息技术融合与教学融合创新心得篇十六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从精彩的讲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课堂以及微视频的制作,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颇深的几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现在一些观念的落后,比如在对待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上。在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都带着先进的手机,录象机、平板电脑等工具,随时扫描专家团队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微信,学习过程中实现在线互动讨论。而我对手机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上,还没把它当作一个可用于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上。这些观念的滞后,必然会导致学习工作的落后,在一个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闭门造车必然不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当然我开始也暗自为自己辩解,觉得自己的落后与周围环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听了张渝江老师的报告后,却再也无法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张渝江老师是来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师,但人家却是在国内最早认识翻转课堂的,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就用盗版的平板电脑;支付不起高昂的软件费用,那么就找免费的;买不起高档的摄象设备,就去淘宝淘便宜的录象工具;无法说服老师们习惯复杂的软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统简化。在他面前,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他把翻转课堂成功的引入一所农村高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转课堂,他对国内外发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数家珍。如果这些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中,我们会觉得很正常,但他却是一个一线的高中老师,让我不由的暗自惊叹。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震撼:在一个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无论你处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那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刻感觉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给我一个终端,我将拥有整个世界。”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微课堂的推广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了。